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小說 » 誰被稱為中國現代小說之父

誰被稱為中國現代小說之父

發布時間: 2022-05-12 21:08:32

① 中國現代小說之父是誰

不是魯迅!!!!!!!!!!
不是魯迅!!!!!!!!!!
不是魯迅!!!!!!!!!!
是郁達夫
沉淪

② 誰是小說之父

西德尼·謝爾頓是美國當代著名的通俗小說作家。早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二戰期間曾在美國空軍服役,退伍後為百老匯寫劇本,曾獲戲劇「托尼」獎和電影「奧斯卡獎」。1970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裸臉》,獲「愛倫·坡」獎。 西德尼·謝爾頓是當今世界最頂級的說故事高手,也是世界上作品被翻譯成最多國語言的作家,其作品共計被翻譯成51種語言,全球有180個國家引進了他的作品,該項紀錄於1997年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他的小說大多以西方上流社會的活動為背景,主人公很多都是自強不息、與社會作決死拚鬥的女性,對強者的推崇有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氣息。小說中的故事情節迭宕起伏、懸念叢生,時空跨度大、人物多、涉足領域廣,讀罷有酣暢淋漓的感覺。主要作品有《天使的憤怒》、《滴血的鑽石》、《假若明天來臨》等。 丹·布朗:他帶我走上寫作之路 《達·芬奇密碼》作者丹·布朗在一次自述中披露,正是西德尼·謝爾頓啟發他走上了寫作道路。 小時候,丹·布朗家裡藏書眾多,從福克納到托爾斯泰,但是啟發他走上寫作道路的,卻是1993年的度假途中,帶的一本西德尼·謝爾頓的《世界末日的陰謀》。「它抓住了我,飛快地翻頁,喚醒了我閱讀的巨大愉悅。」丹·布朗說道,「簡易的散文式寫作,有效率的故事架構,跟我學校里讀的那些厚重小說比起來,輕快多了,我開始覺得,或許有一天,我也能寫一本這樣使人毛骨悚然的小說。」 中國學者止庵:他是「中國通俗小說之父」 止庵並不認為西德尼·謝爾頓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作家,但他對中國小說的貢獻和影響卻很大,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就是「中國通俗小說之父」。 上世紀80年代,在他的書尚未引進之前,可以說,中國基本沒有通俗小說。謝爾頓作品的引進,使國內的讀者打開了眼界,更使國內的作家有了榜樣。一直發展到現在,通俗小說的樣式在小說中佔了很大的比重。這個都是跟在謝爾頓之後學的。 他的小說,直接描寫現代生活,必備的幾個要素是緊張的情節、起伏的人物命運,再加上勵志、奮斗,並最終取得勝利。在他之前,國內的小說很少有人寫城市生活,尤其是以上層社會為背景,並與社會進行抗爭。但如今,在中國當代地位最高的那些作家身上,都可以找到謝爾頓的身影,都有相應的作品可以對號入座。所以說,西德尼·謝爾頓在無意中,成了「中國通俗小說之父」。

③ 五個文學名人簡介

1、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為周樹人,曾字豫山,後改豫才,曾留學日本仙台醫科專門校(現東北大學)。

「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④ 中國現代小說的鼻祖是誰你知道他的那些小說

我國第一部白話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作的《水滸傳》。我國現代第一篇白話小說是魯迅於1918年5月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的《狂人日記》。

八十年代現代派言情小說,是瓊瑤為首,但她不及民國時期的張恨水早,張恨水的方情小說,那是相當地厲害。但他也未必能稱得上是鼻祖,因為紅樓夢中的寶黛之戀,算不算言情小說呢?要算,曹雪芹當是鼻祖。

⑤ 為什麼魯迅被譽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魯迅被稱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其主要原因是魯迅的作品有其獨特的創新之處,為中國現代文學奠定了基礎。

三、魯迅小說的藝術特徵

第一,清醒、冷峻、深刻的現實主義,魯迅對五四新文學現實主義的開拓和創新,魯迅是一個清醒的現實主義者。魯迅對作品人物命運的處理,魯迅在反映和揭示社會的概括性和深度。第二,打破傳統情節小說模式,建立中國現代小說新形式。淡化情節,突出人物,每篇小說一個新樣式。日記體、手記體等。結構形式的多樣性。輸入關鍵詞搜索資料。第三,白描象徵手法的廣泛使用,白描的語言,如寫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第四,典型人物的塑造,人物個性鮮明,人物包含高度的社會概括性。

總之,魯迅的作品中體現出來的寫作特徵,這充分地體現了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⑥ 中國文學之父是誰

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這個都要介紹太……整個一部現代文學史啊,一萬字怎麼說得清楚。

試試——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

郭沫若(1892――1978) 傑出的作家、詩人和戲劇家,歷史學家和古文字學家。生於四川樂山沙灣,1897年春入家塾「綏山山館」,8歲時塾師教讀唐詩和司空圖《詩品》,後來他關於詩的見解大體還受著《詩品》的影響。9歲左右開始學作對句及五言、七言試帖詩,喜歡李白、柳宗元,而不喜歡杜甫,更有點痛恨韓退之。剛滿13周歲,即入樂山縣高等小學寄讀。把《史記》讀了一遍,「很喜歡太史公的筆調」。1907年秋升入嘉定府中學,林琴南的翻譯小說是「所嗜好」的一種讀物,對其「後來文學傾向上有決定的影響」。此間,「喜歡讀的書是《莊子》、《楚辭》、《文選》、《史記》、嚴幾道譯的《天演論》、《群學肆言》」,並「特別喜歡《莊子》」。1910年2月,投考成都高等學堂分設中學三年級插班學習。民國元年(1912), 經考成都高等學校理科、報考天津陸軍軍醫學校,最終在長兄的幫助下赴日本留學。1914年1月中旬抵達東京,經過半年的努力,考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備班醫科,成為中國的官費留學生。到1915年7月,升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第三部醫科,與在第二部工科的成仿吾相識。岡山第六高等學校的德語課,由於教員以文學士居多,把他決心拋棄的文藝傾向又挑撥煽動了起來,而且使舊文藝和新文藝深深地結合了。因為德語課而喜歡歌德,進一步熟悉斯賓諾莎,由當時日本的「太戈爾」熱而喜歡太戈爾,便和哲學上的泛神論(Pantheism)思想接近。泛神論思想不僅影響他的詩歌創作和對中國古代神話的認識,還表現在他對先秦諸子思想的論述中。1918年8月,免試升入在福岡的九州帝國醫科大學。1919年9月發表新詩。在福岡4年半的學醫生活,基本上被其詩歌創作、文學活動所取代,完完全全「鳧進文藝的新潮」,走上「棄醫從文」之路。與田漢、宗白華通信討論詩歌創作、人生道路,與郁達夫、成仿吾方等發起成立創造社,往返於日本、上海之間,出版白話詩歌集《女神》,翻譯出版《少年維特之煩惱》以及太戈爾、海涅、惠特曼、雪萊等人的詩文,發表詩劇、歷史劇作。堅持到1923年3月,在九州帝國大學醫科畢業,獲醫學士學位。當時有人高薪聘其為醫生,但卻被拒絕。4月,攜眷回國,到達上海。1926年3月郭沫若自上海赴廣州,應聘為廣東大學(後改名中山大學)文科學長(即文科學院長)。6月,投筆從戎,參加北伐。任北伐軍政治部宣傳科長(上校軍銜)。7月出征,8月,晉升為政治部副主任(中將軍銜)。1927年3月,蔣介石秘密委任其為「總司令行營政治部主任」,郭沫若則決定脫離蔣介石,寫成《請看今日之蔣介石》一文發表。4月12日,蔣介石發動政變。郭沫若遭蔣介石政府通緝,再次東渡日本。此一去,海外十年,郭沫若一連寫下《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金文叢考》、《卜辭通纂》、《古代銘刻匯考》、《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殷契粹編》等重要學術論著,奠定了他在甲骨文、青銅器研究領域的崇高學術地位。學術界以「四堂」----羅雪堂(振玉)、王觀堂(國維)、郭鼎堂(沫若)、董彥堂(作賓)並稱。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民黨南京政府取消對郭沫若的通緝,郭沫若即「別婦拋雛」秘密回國。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開展抗日救亡工作。10月下旬,撤離武漢,輾轉長沙、桂林,於年底到達重慶。1940年9月,三廳被撤銷。10月,重新組建文化工作委員會,繼續擔任主任之職,並請回三廳原班人馬。此間,郭沫若一方面寫下大量政論性的文章,另方面又在學術研究上寫出《屈原研究》、《青銅時代》、《十批判書》、《甲申三百年祭》、《歷史人物》,在文藝創作上推出《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南冠草》等歷史劇。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文聯一、二、三屆主席,並任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委員、常務委員、副主席等職。。1949年--1959年,連選連任世界保衛和平理事會副主席(主席為約里奧·居里)。在50-70年代的20餘年間,發表了學術論著《奴隸制時代》、《管子集校》、《替曹操翻案》、《李白與杜甫》和一些文物考古論文,以及歷史劇――《蔡文姬》、《武則天》,討論《再生緣》及其作者的一系列論文等,並主編了《甲骨文合集》、《中國史稿》等。

⑦ 誰被稱為現代小說之父

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英國小說家,新聞記者。他在西方文學發展史上占據著一個特殊的位置,被稱為「現代小說之父」。其作品主要為個人通過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戰勝困難。18世紀,長篇小說興起,笛福作為西方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言人,他的創作開辟了以寫實為風格,追求逼真效果的現代長篇小說發展的道路。他的小說情節曲折,採用自述方式,可讀性強。並表現了當時追求冒險,倡導個人奮斗的社會風氣。自14至15世紀新航路開辟以來,航海成為每各青年人都抱有的一種理想,其代表作《魯濱孫漂流記》聞名於世,魯濱孫也成為與困難抗爭的典型,因此他被視作英國小說的開創者之一。

⑧ 魯迅被稱為中國什麼之父

魯迅,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領導了新文化運動,被稱為中國現代文學之父,由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⑨ 魯迅為什麼被稱為小說之父

因為魯迅發表中國歷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於1918年4月。該文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9)誰被稱為中國現代小說之父擴展閱讀:

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⑩ 《狂人日記》被譽為

小說揭露了封建禮教在仁義道德掩蓋下「吃人」的本質,被譽為「徹底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聲春雷」。

《狂人日記》一書共有四十小節,內容也很簡單,就是講述一個小夥子患了精神病時寫的日記,這是中國第一部白話小說,是《吶喊》的初篇。

這篇小說是描寫一個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動,把他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幻覺柔和一體,用人物自敘的方式「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

「狂人」出生於封建士大夫家庭,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壓迫,造成對社會的恐怖心理。他認定現在是個「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會。他半夜察看歷史,看見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他對吃人社會發出勇敢的挑戰,相信將來的社會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小說揭露了封建禮教在仁義道德掩蓋下「吃人」的本質,被譽為「徹底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聲春雷」。

《狂人日記》寫於一九一八年四月。它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白話小說,也是現代中國的新文學的第一篇傑出作品。
《狂人日記》的主題,據魯迅說,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魯迅以其長期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的深刻觀察,發出了振聾發聵的吶喊:封建主義吃人!
魯迅曾說,《狂人日記》「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它以「『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頗激動了一部分青年讀者的心」。的確,《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熱點內容
2016完本yy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09 08:49:28 瀏覽:522
古文言情小說作家 發布:2025-07-09 08:31:41 瀏覽:437
經典兄妹虐心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09 08:27:16 瀏覽:712
小說排行榜lol 發布:2025-07-09 08:21:53 瀏覽:993
言情小說作家及其作品 發布:2025-07-09 08:16:09 瀏覽:302
古代言情重生完結小說 發布:2025-07-09 08:14:14 瀏覽:471
都市相師小說排行總榜 發布:2025-07-09 07:59:42 瀏覽:394
小說天價孕妻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09 07:24:48 瀏覽:850
矯健中短篇小說集全文 發布:2025-07-09 07:12:06 瀏覽:271
男主姓龍是黑道老大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09 07:08:29 瀏覽: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