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小說 » 西班牙現代小說之父

西班牙現代小說之父

發布時間: 2022-05-20 11:36:13

『壹』 西班牙有哪些著名人物

1、塞萬提斯

米格爾·德·塞萬提斯·薩維德拉(西班牙語: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年9月29日-1616年4月23日),西班牙小說家、劇作家、詩人。

出生於馬德里附近的埃納雷斯堡,他被譽為是西班牙文學世界裡最偉大的作家。其作品《唐·吉訶德》達到了西班牙古典藝術的高峰,標志著歐洲近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評論家們稱他的小說《唐·吉訶德》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同時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1616年4月23日塞萬提斯逝世。

塞萬提斯對於世界文學的影響巨大,甚至連西班牙語都因此被稱為「塞萬提斯的語言」。據新華網2015年3月17日消息,西班牙專家17日宣布。

西班牙偉大作家、文學巨著《唐·吉訶德》的作者米格爾·德·塞萬提斯·薩維德拉的遺骸已在馬德里市中心的特里尼塔里亞斯教堂內找到。

2、巴勃羅·畢加索

巴伯羅·魯伊斯·畢加索(西班牙語:Pablo Ruiz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黨黨員,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

他於1907年創作的《亞威農少女》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名傑作。它不僅標志著畢加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

而且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亞威農少女》開創了法國立體主義的新局面,畢加索與勃拉克也成了這一畫派的風雲人物。

畢加索是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遺世的作品達二萬多件,包括油畫、素描、雕塑、拼貼、陶瓷等作品。

畢加索是少數能在生前「名利雙收」的畫家之一。2018年3月31日,蘇富比將畢加索的繪畫作品《胡安萊潘》帶到香港進行拍賣。

紐約時間2018年5月15日晚7時,佳士得紐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間拍賣)」舉行,畢加索的作品《水手》、《坐在扶手椅上的女人與貓》、以及一件夏加兒作品缺席拍賣。

3、達利

薩爾瓦多·多明哥·菲利普·哈辛托·達利-多梅內克,普波爾侯爵(西班牙語:Salvador Domingo Felipe Jacinto Dali i Domenech, Marqués de Púbol,1904年5月11日-1989年1月23日)。

一般簡稱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是著名的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畫家,因為其超現實主義作品而聞名。達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像力的藝術家。

他的作品把怪異夢境般的形象與卓越的繪圖技術和受文藝復興大師影響的繪畫技巧令人驚奇地混合在一起。

在1982年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封他為普波爾侯爵,與畢加索、馬蒂斯一起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有代表性的三個畫家。

4、埃爾南·科爾特斯

埃爾南·科爾特斯(1485年—1547年12月2日,西班牙語:Hernán Cortés,英文:Hernando Cortes)出生於西班牙,1504年19歲時在西印度群島的伊斯帕尼奧拉島定居。

7年後,他加入到出征古巴的行列中。他聽說墨西哥的一些城市擁有巨大的財富,充滿了黃金和珠寶。在這類傳聞的驅使下,他於1519年率領一支探險隊入侵墨西哥。

建立了城市維拉克魯斯後,由於他的機智和勇氣,先後征服了阿納華克地區的阿茲特克人,在墨西哥城傳揚天主教的思想。而後北上探索南加州,最後死於西班牙境內。

5、伊莎貝拉一世

伊莎貝拉一世(西班牙語:Isabel I la Católica,1451年4月22日-1504年11月26日)是卡斯蒂利亞的女王。她與堂弟及丈夫費迪南二世(1452年3月10日-1516年1月23日)完成了收復失地運動。

為日後他們的外孫查理五世統一西班牙奠定了基礎。伊莎貝拉一世是一位精力充沛、才幹非凡的君主。她做出過一套完整的關鍵性決策。

這些決策在好幾個世紀中都對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有著深刻的影響,至今對更多的人仍有著間接的影響。她還是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的資助人。

『貳』 塞萬提斯有怎樣的作品特點

1616年,塞萬提斯與世長辭。塞萬提斯自1577年開始文學創作,寫過哀歌、長詩、悲劇、喜劇、短篇小說、長篇小說。這些作品從不同角度深刻地反映了16世紀末西班牙王國走向衰落時期的社會現實,塑造了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流氓妓女的各階層人物形象,暴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宣揚了人文主義思想。塞萬提斯也因此被譽為「現代小說之父」。

『叄』 西班牙有哪些著名人物

弗朗西斯科·佛郎哥(Francisco Franco, 1892年12月4日-1975年11月20日),西班牙政治家,軍事家,法西斯主義獨裁者,西班牙長槍黨黨魁。Francisco Paulino Hermenegildo Teólo Franco y Bahamonde Salgado Pardo是他的全名。Francisco Franco Bahamonde和Francisco Franco都是簡稱,後者則是較常見。

他從1912年參加在摩洛哥的殖民戰爭起,一直在軍隊中任職,民主政府成立後他曾被撤職,但很快又復任軍隊職務。1936年,他反動反共和政府的武裝叛亂,得到希特勒、墨索里尼的支持。1939年,他的民族主義軍隊在國內內戰中勝利,任國家元首。他在國內實行軍國主義的統治,鎮壓反法西斯革命運動、長槍黨外的其他政黨和共產主義運動,對外實行侵略擴張和親納粹德國、法西斯義大利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名義上保持中立,但幫助希特勒侵略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被各國孤立,但和美國保持親密的盟友關系,因為美國的援助,西班牙成為工業化的發達國家。1947年,他自任攝政王。1975年他逝世後,胡安·卡洛斯登上王位,實行民主改革,西班牙獨裁統治結束。
荷南·科爾蒂斯(Hernán Cortés,1485年—1547年12月2日)是殖民時代活躍在中南美洲的西班牙殖民者(Conquistador),以摧毀阿茲特克(Aztec)古文明,並在墨西哥建立西班牙殖民地而聞名。英文有時也叫他為Hernando 或 Fernando Cortés,中譯較少譯此別名。他的其他譯名有:艾爾南·柯提斯;荷南·寇蒂斯;或科爾特斯。

拉菲爾·德·雷戈(Rafael del Riego y Nuñez,1784年4月9日—1823年11月7日),西班牙將軍和自由主義政治家。

1784年4月9日,德·雷戈出生於奧地利的Santa María de Tuñas。1807年,奧維爾多大學(Universidad de Oviedo)畢業後,他遠赴馬德里從軍。1808年,在西班牙獨立戰爭中,他被法國軍隊俘虜,囚禁於埃斯科里亞爾(Escorial),最後他成功逃脫。

11月10日,他參加了Espinosa de los Monteros戰役,結果再次被俘。3天後他被押送到法國,最後被釋放。在游歷了英格蘭和德意志諸邦後,雷戈於1814年回到西班牙並再次入伍,銜列中校。

在君主專制政體下的6年時間,雷戈參與了共濟會成員和自由主義者一次密謀推翻斐迪南七世的行動。1819年,國王組織了10個營部(Battalion)打擊當時南美的反抗勢力。1820年1月1日,身為阿斯圖里亞斯營部司令的雷戈與其他軍官在西班牙西南部城市加的斯發動叛變,著政府回復1812年的憲法,引起了西班牙內戰。雷戈的軍隊列隊行進安達盧西亞(Andalusia,西班牙南部)的城市,希望引起反帝制的起義,卻得不到當地人的支持;反而加利西亞(Galicia)地區的起義卻漫延全國。1820年3月7日,馬德里的王宮被巴列斯特羅斯(Ballesteros)將軍麾下軍隊圍堵,3月10日國王同意恢復憲法。

新成立的「進步派」政府擢升雷戈為元帥,任加利西亞的上將(captain-general)。1821年1月8日,雷戈控制了阿拉貢(Aragon),遷入薩拉戈薩(Saragossa)。6月18日,他迎娶了自己的表妹Maria Teresa del Riego y Bustillos。同年9月4日,在一次共和主義者叛變失敗後,他被誤認為支持共和政體主義,被判入獄。但他的支持度有增無減,馬德里有遊行要求釋放他。1822年3月,他當選為西班牙總議會(Cortes Generales)議員,最後獲釋。

1822年12月,威羅納會議(Congress of Verona)期間,神聖同盟認為西班牙的政體有礙歐洲的權力平衡,法國被委派協助西班牙重新建立帝制。1823年4月7日,法國軍隊越過邊界,雷戈領導第三軍隊,一邊抵抗法國的入侵,一邊平定國內擁護帝制的動亂。同年9月15日,雷戈被出賣,囚禁在哈恩(Jaén)省的鄉村Anquillas中,後被送到馬德里。他因曾在國會中投票支持廢除國王權力,被王室法院裁定叛國罪名成立。雖然國王宣布大赦,但拉斐爾·德·雷戈最終在1823年11月7日於馬德里的la Cebada廣場被絞死。

Himno de Riego是一首紀念雷戈的歌曲曾成為第二西班牙共和國 (1931年-1939年)中的贊歌。現在他的肖像在西班牙議會的建築中陳列著。

『肆』 魯濱遜漂流記是什麼小說

《魯濱孫漂流記》(Robinson Crusoe)
《魯濱孫漂流記》於1719年4月25日出版,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代表作。這部小說一問世既風靡全球又歷久不衰,在世界各地擁有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小說從初版至今,已出了幾百版,幾乎譯成了世界上所有各種文字。據說,除了《聖經》之外,《魯濱孫漂流記》是再版最多的一本書。該書被譽為英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成了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部不朽的名著。該書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敘事語言通俗易懂。是一部雅俗共賞的好作品。

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英國小說家,新聞記者。他在西方文學發展史上占據著一個特殊的位置,被稱為「現代小說之父」。其作品主要為個人通過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戰勝困難。18世紀,長篇小說興起,笛福作為西方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言人,他的創作開辟了以寫實為風格,追求逼真效果的現代長篇小說發展的道路。他的小說情節曲折,採用自述方式,可讀性強。並表現了當時追求冒險,倡導個人奮斗的社會風氣。自14至15世紀新航路開辟以來,航海成為每各青年人都抱有的一種理想,其代表作《魯濱孫漂流記》聞名於世,魯濱孫也成為與困難抗爭的典型,因此他被視作英國小說的開創者之一。

內容提要
魯濱孫出身於一個體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見識一番。他瞞著父親出海,第一次航行就遇到大風浪,船隻沉沒,他好不容易才逃出保住性命。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經商,賺了一筆錢。第三次又遭不幸,被摩爾人俘獲,當了奴隸。後來他劃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貨船救起。船到巴西後,他在那裡買下一個庄園,做了庄園主。他不甘心於這樣的發財致富,又再次出海,到非洲販賣奴隸。

船在途中遇到風暴觸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難,唯有魯濱遜一個人倖存下來,隻身飄流到一個杳無人煙的孤島上。他用沉船的桅桿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槍支彈葯、工具等運到岸上,並在小山邊搭起帳篷定居下來。接著他用削尖的木樁在帳篷周圍圍上柵欄,在帳篷後挖洞居住。他用簡單的工具製作桌、椅等傢具,獵野味為食,飲溪里的水,度過了最初遇到的困難。

他開始在島上種植大麥和稻子,自製木臼、木杵、篩子,加工麵粉,烘出了粗糙的麵包。他捕捉並馴養野山羊,讓其繁殖。他還製作陶器等等,保證了自己的生活需要。雖然這樣,魯濱孫一直沒有放棄尋找離開孤島的辦法。他砍倒一棵大樹,花了五六個月的時間做成了一隻獨木舟,但船實在太重,無法拖下海去,只好前功盡棄,重新另造一隻小的。

魯濱孫在島上獨自生活了18年後,一天,他發現島邊海岸上都是人骨,生過火,原來外島的一群野人曾在這里舉行過人肉宴。魯濱孫驚愕萬分。此後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圍的事物。直到第26年,島上又來了一群野人,帶著准備殺死、吃掉的俘虜。魯濱孫發現後,救出了其中的一個。魯濱孫把被救的土人取名為「星期五」。此後,「星期五」成了魯濱孫忠實的僕人和朋友。接著,魯濱孫帶著「星期五」救出了一個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親。不久有條英國船在島附近停泊,發現船上的水手發生了叛亂,綁架了船長,把船長、船副等三人拋棄在島上,魯濱孫與「星期五」幫助船長制服了那幫水手,奪回了船隻。他把那水手留在島上,船長帶著魯濱孫「星期五」等離開荒島回到英國。此時魯濱孫已離家35年。他在英國結了婚,生了三個孩子。妻子死後,魯濱孫又一次出海經商,路經他住過的荒島,這時留在島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魯濱孫又送去新的移民,將島上的土地分給他們,並留給他們各種日用必需品,滿意地離開了小島。

小說簡介
我父親原來指望我學法律,但是我卻一心想去航海。有一天,我去赫爾,我的一位同伴正要坐他父親的船到倫敦去,再沒有什麼比這更讓我動心了,我必須跟他而去——這是1651年的8月,當時我十九歲。

船剛駛出海口,便碰到了可怕的風浪,使我感到全身說不出的難過,心裡十分恐怖。我在痛苦的心情中發了誓,假如上帝在這次航行中留下我的命,我在登上陸地後,就一直回到我慈愛的父母身邊,從此一定聽從他們的忠告辦事。

可是第二天風停了,浪也歇了。太陽西沉,繼之而來的是一個美麗可愛的黃昏,這時又喝了我的同伴釀的一碗甜酒,我就把這次航行後便回家的決心丟到九霄雲外去了。我的這種習性給我的一生招來了巨大的不幸——任性的行動常給我帶來災難,可我總不肯在災難來臨的時刻乘機悔改。待到危險一過去,就忘掉了 所有的誓言,又不顧一切地投入了我的毫無名堂的生活。

在第一次狂風暴雨似的航行後,我又有過幾次不同的冒險。在去非洲的幾內亞做生意時,我被一艘土耳其的海盜船俘虜,被賣為奴隸,經過許多危險,我逃到了巴西,在那裡獨自經營一個甘蔗種植園,生活過得很順遂。可這時我卻又成了誘惑的犧牲品。巴西因為人工不足,有幾個種植園主知道我曾為做生意而到過非洲的一些奴隸市場口岸,他們竭力哄誘我作一次航行,到那一帶去為他們的種植園買些黑奴回來。

聽從壞主意,人就會倒霉。我們的船在南美洲北岸一個無名島上觸了礁,所有的水手及乘客全都淹死了,上帝保佑,只有我一個人被高高的海浪卷到了岸上,保住了一條命。當時我所有的只是一把刀、一隻煙斗和一個盒子里裝的一點兒煙草。待到我的體力恢復,可以走路了時,我就沿著海岸走去。使我大為高興的是,我發現了淡水。喝了水後,又拿一小撮煙草放在嘴裡解餓。我就在一棵樹上棲身,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覺振作了精神,海上風平浪靜。但最叫我高興的是我看見了那艘船,待到潮水退下,看到它竟離海岸很近,我發現可以很方便地游到船上去。船上只剩下一隻狗和兩只貓,再沒有別的生物。不過船上有大量的生活必需品,這樣,我就幹了起來。為了把那些東西運到這個島的一個水灣里,我專門製造了一隻木筏,還把島上有淡水而且比較平坦的一塊高地作了我的住所。麵包、大米、大麥和小麥、乾酪和羊肉乾、糖、麵粉、木板、圓木、繩子——所有這些,再加上幾支滑膛槍、兩支手槍、幾支鳥槍、一把錘子,還有——那是最沒有用的——三十六鎊英幣。所有這些東西我都一天又一天——在兩次退潮之間一一從船上運到了岸上。到了第三十天夜裡,我的搬運工作做完了,我躺下來時,雖然像平常一樣害怕,但我心裡也滿懷感恩之情,因為我知道,我已為以後對付這個荒島作好了准備而心裡感到踏實了。

島上有不少野果樹,但這是我過了好久才發現的,我把它曬成葡萄乾。島上還有到處亂跑的山羊,但要不是我從船上取來了槍支彈葯,它們對我又有何好處呢?因此,我有理由感謝仁慈的上帝,讓船擱在海岸邊,直至使我搬來了對我有用的一切東西。

要想確保我能在這個島上生存下來,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我盡可能地相繼辦了幾件我非辦不可的事。但是我的努力並非總是交上好運道。我在第一次播下大麥和稻子的種子時,這些寶貴的存貨就浪費了一半,原因是播種得不是時候。我辛辛苦苦花了幾個月工夫,挖了幾個地窖以備貯存淡水。花了四十二天時間,才把一棵大樹砍劈成我的第一塊長木板。我起勁地幹了好幾個星期,想製造一個搗小麥的石臼,最後卻只好挖空了一大塊木頭。我足足花了五個月工夫,砍倒一棵大鐵樹,又劈又削,讓它成了一隻很像樣的獨木舟,以備用來逃離這個小島,可結果卻因為怎麼也沒法子使它下到海里去而不得不把它丟棄了。不過,每一樁失敗的事,都教給了我以前不知道的一些知識。

至於自然環境,島上有狂風暴雨,還有地震。我那時也對一切都適應了。我種植和收獲了我的大麥和小麥;我采來野葡萄,把它們曬成了很有營養的葡萄乾;我飼養溫馴的山羊,然後殺了吃,又熏又腌的。由於食物這樣多種多樣,供應還算不差。如此過了十二個年頭,其間,島上除了我本人之外,我從來沒見到過一個人跡。這樣一直到了那重大的一天,我在沙灘上偶然發現了一個人的光腳印。

我當時好像挨了一個晴天霹雷。我側耳傾聽,回頭四顧,可是什麼也沒聽見,什麼也沒看見。我跑到海岸上,還下海去查看,可是總共就只有那麼一個腳印!我驚嚇到了極點,像一個被人跟蹤追捕的人似地逃回到我的住處。一連三天三夜,我都不敢外出。

這是人怕人的最好說明!經過十二年的痛苦和苦幹,十二年跟自然環境相抗爭,竟然會因一個人的一隻腳印而恐怖不安!但事情就是這樣。 經過觀察,我了解到這是那塊大陸上的那些吃人生番的一種習慣。他們把打仗時抓來的俘虜帶到這個島上我很少去的那個地方,殺死後大吃一頓。有一天早晨,我從望遠鏡里看見三十個野蠻人正在圍著篝火跳舞。他們已煮食了一個俘虜,還有兩個正准備放到火上去烤,這時我提著兩支上了子彈的滑膛槍和那柄大刀往下朝他們跑了去,及時救下了他們來不及吃掉的一個俘虜。我把我救下的這個人起名為"星期五",以紀念他是這一天獲救的,他講話的聲音成了我在這個島上二十五年來第一次聽到的人聲。他年輕,聰明,是一個較高級的部族的野蠻人,後來在我留在島上的那段時間,他始終是我的個可靠的夥伴。在我教了他幾句英語後,星期五跟我講了那大陸上的事。我決定離開我的島了。我們製造了一隻船,這次不是在離海岸很遠的地方造。正當我們差不多已准備駕船啟航時,又有二十一個野蠻人乘著三隻獨木船,帶了三個俘虜到這個島上來開宴會了。其中一個俘虜是個白人,這可把我氣壞了。我把兩支鳥槍、四支滑膛槍、兩支手槍都裝上雙倍彈葯,給了星期五一把小斧頭,還給他喝了好多甘蔗酒,我自己帶上了大刀,我們沖下山去,把他們全殺死了,只逃走了四個野蠻人。

俘虜中有一個是星期五的父親。那個白人是西班牙人,是我前幾年看見的那艘在我的島上觸礁的船上的一個倖存者,當時我還從那艘船上取來了一千二百多枚金幣,但對這些錢我毫不看重,因為它們並不比沙灘上的許多沙子更有價值。

我給了那個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親槍支和食物,叫他們乘著我新造的船去把那艘西班牙船上遇難的水手們帶到我的島上來。正在等待他們回來時,有一艘英國船因水手鬧事而在我的島附近拋了錨。我幫那位船長奪回了他的船,跟他一起回到了英國。我們走時帶走了兩個也想回英國去的老實的水手,而讓鬧事鬧得最凶的一些水手留在了島上。後來,那些西班牙人回來了,都在島上居留了下來。開始時他們雙方爭吵不和,但定居後,終於建立起了一個興旺的殖民地,過了幾年,我有幸又到那個島上去過一次。

我離開那個島時,已在島上呆了二十八年兩個月二十九天。我總以為我一到英國就會高興不盡,沒想到我在那裡卻成了一個異鄉人。我的父母都已去世,真太令人遺憾了,要不我現在可以孝敬地奉養他們,因為我除了從那艘西班牙船上取來的一千二百個金幣之外,還有兩萬英鎊等待著我到一個誠實的朋友那兒去領取,這位朋友是一位葡萄牙船長,在我去干那項倒霉的差事之前,我委託他經營我在巴西的庄園。正是為了去干那差事,使我在島上住了二十八年。我見他如此誠實,十分高興,我決定每年付給他一百葡萄牙金幣,並在他死後每年付給他兒子五十葡萄牙金幣,作為他們終生的津貼。

我結了婚,生了三個孩子,我除了因為要到那個上面講的我住過的島上去看看,又作了一次航行之外,再沒作漫遊了。我住在這兒,為我不配得到的享受而心懷感激,決心現在就准備去作一切旅行中最長的旅行。如果說我學到了什麼的話,那就是要認識退休生活的價值和祈禱在平靜中過完我們的余日。

『伍』 西班牙特點

1、西班牙風土人情

(1)西班牙人受拉丁文化的影響,性格熱情奔放,樂觀開朗,誠實爽快。

(2)飲食:西班牙人日常飲食以麵食為主,吃各種肉類,喜食酸辣,不愛吃油膩或過鹹的菜餚。他們愛喝啤酒、葡萄酒

(3)著裝:西班牙人平時服裝以寬松、舒適為主,大多是不系領帶的襯衫、夾克衫,婦女喜穿素色高雅裙裝,但老年人比較喜歡亮色

(4)禁忌:忌諱「13」和「星期五」。喜歡黑(庄嚴)、紅(吉祥熱烈)、黃色(高貴)。

2、西班牙客戶接待注意事項

(1)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一般可稱呼西班牙人為先生、夫人、小姐,西班牙人見面之時常常交換名片,女士處處優先。

(2)在商務場合,西班牙人很重視信譽,總是盡可能地履行簽訂的合同。

(3)西班牙人只有在參加鬥牛比賽活動時才嚴守時間,但客人應當守時,即便對方晚到,也不要加以責怪。

3、西班牙人喜歡什麼禮物

(1)國內零食、精美包裝的本地特色小吃。

(2)陶瓷餐具,可以送些具有中國風格的餐具。

(3)手工藝品、字畫,表示友好合作。

4、適合與西班牙人溝通的話題

(1)西班牙美食:火腿(Cordero)、瓦倫西亞海鮮飯(Paella)、卡斯蒂亞湯(Sopa Castellana),中部地區的烤乳豬(Cochinillo)、烤乳羊(Cordero),西北部地區的海鮮湯(Cordero)等。

(2)西班牙橄欖油:產量和出口均居世界首位,佔世界總量的50%。

(3)西班牙鬥牛:西班牙國粹之一,選用生性暴烈的北非公牛,一般馴養四、五年後即可使用。鬥牛表演通常在下午進行,每場由三個鬥牛士分別斗六頭牛。鬥牛表演是西班牙為數不多的准時開始的活動。

(4)弗拉門戈舞:西班牙國粹,是安達盧西亞地區吉普賽人(又稱弗拉門戈人)集歌、舞、吉他演奏為一體的一種特殊藝術形式。舞蹈熱情、奔放、優美、剛健,形象地體現了西班牙人民的民族氣質。

(5)西班牙名人:克里斯托弗·哥倫布(1451-1506年,出生在義大利,後成為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米蓋爾·德·塞萬提斯·薩阿維德拉 (是西班牙文學黃金時代的代表作家,被譽為現代小說之父,代表作《堂吉訶德》),巴勃羅·魯伊斯·畢加索(西班牙偉大畫家,立體派的先驅)。

(6)談話禁忌:西班牙人熱情好客,交談時比較隨意,一般喜歡談論體育(如足球、網球、高爾夫球)、鬥牛、旅遊、天氣、工作、業務等。西班牙人注重個人隱私權,一般不能詢問別人年齡、收入、婚否、宗教信仰、政治派別等。在交談時,注意不要高談闊論、出言不遜、隨意插語、打斷別人等。

5、西班牙市場的特點

(1)在勞動力市場、銀行部門、破產法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措施保障市場便利化。

(2)通過優化產業競爭力、保障貿易便利化等途徑促進產品出口。

(3)提供融資便利,改善企業財務狀況。

(4)私人和公共債務長期處於較高水平,風險高。

(5)整個國家面臨結構性失業、季節性失業問題,失業率較高。

(6)大量的小型非生產性公司占據市場主導。

『陸』 請問堂吉柯德是哪部小說主人公作者是誰

《堂吉訶德》作者:塞萬提斯 西班牙 (讀音tánɡ jí hē dé)原名《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台·拉·曼》,作者在序言中申明:「這部書只不過是對於騎士文學的一種諷刺」,目的在於「把騎士文學地盤完全摧毀」。但實際上,這部作品的社會意義超過了作者的主觀意圖。在這將近一百萬言的作品中,出現了西班牙在16世紀和17世紀初的整個社會,公爵、公爵夫人、封建地主、僧侶、牧師、兵士、手藝工人、牧羊人、農民,不同階級的男男女女約七百個人物,尖銳地、全面地批判了這一時期封建西班牙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學、藝術以及私有財產制度,使它成為一部「行將滅亡的騎士階級的史詩」,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名著。

作品主人公堂吉訶德是一個不朽的典型人物。書中寫道,這個瘦削的、面帶愁容的小貴族,由於愛讀騎士文學,入了迷,竟然騎上一匹瘦弱的老馬洛稷南提,找到了一柄生了銹的長矛,戴著破了洞的頭盔,要去游俠,鋤強扶弱,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農民桑丘·潘沙做侍從,騎了驢兒跟在後面。堂吉訶德又把鄰村的一個擠奶姑娘想像為他的女恩主,給她取了名字叫托波索之達辛尼婭。於是他以一個未受正式封號的騎士身份出去找尋冒險事業,他完全失掉對現實的感覺而沉入了漫無邊際的幻想中,唯心地對待一切,處理一切,因此一路闖了許多禍,吃了許多虧,鬧了許多笑話,然而一直執迷不悟。他把鄉村客店當做城堡,把老闆當做寨主,硬要老闆封他為騎士。店老闆樂得捉弄他一番,拿記馬料賬的本子當《聖經》,用堂吉訶德的刀背在他肩膀上著實打了兩下,然後叫一個補鞋匠的女兒替他掛刀。受了封的騎士堂·吉訶德走出客店把旋轉的風車當做巨人,沖上去和它大戰一場,弄得遍體鱗傷。他把羊群當做軍隊,沖上去廝殺,被牧童用石子打腫了臉面,打落了牙齒。桑丘·潘沙一再糾正他,他總不信。他又把一個理發匠當做武士,給予迎頭痛擊,把勝利取得的銅盆當做有名的曼布里諾頭盔。他把一群罪犯當做受迫害的紳士,殺散了押役救了他們,要他們到村子裡找女恩主去道謝,結果反被他們打成重傷。他的朋友想了許多辦法才把他弄回家去。在第二卷中,他繼續去冒險,又吃了許多苦頭,弄得一身病。他的一位朋友參孫·卡拉斯科假裝成武士把他打翻了,罰他停止游俠一年。堂吉訶德到死前才悔悟。

『柒』 誰被譽為「限現代小說」的創始人

米蓋爾·德·塞萬提斯·薩阿維德拉(1547——1616),是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家,被譽為現代小說之父。

塞萬提斯一生坎坷,歷盡滄桑:由於家貧,他始終未能進入大學學習;他當過兵,打過仗,受傷而左手致殘;他曾被海盜俘虜,關押長達五年之久,幾次試圖越獄均遭失敗;由於無妄之災,他數度被捕入獄;為了糊口,他當過糧油徵收員和稅吏;他的婚姻並不幸福,家庭矛盾一直困擾著他,夫妻長時間分居著。難能可貴的是,他從來沒有退卻過。他是一位有才幹,有抱負,有勇氣,有理想的作家,現實中不能實現的抱負和理想,他在文學作品中一一加以實現,他的創作熱情化著了感人至深的作品。他寫過詩歌、戲劇、小說,其中以小說的成就最高,其次是戲劇。

塞萬提斯的劇作有20多部,流傳下來的有18部。重要的有《被圍困的努曼西亞》、《被囚禁的阿爾及爾》、《薩拉曼卡的山洞》等。小說創作有中短篇《訓誡小說集》,主要內容包括愛情故事、流浪漢故事、哲理性故事等,這是繼薄迦丘的《十日談》之後給予西方文壇影響最深的短篇小說集。長篇《堂吉訶德》和《貝雪萊斯和西吉斯蒙達歷險記》,前者是其代表作,後者是作者最後一部作品,長期未受到重視,進入20世紀後,作為研究《堂吉訶德》的參照,引起重視,有評論家說:「就塞萬提斯的生平和著作而言,如果說《堂吉訶德》是作者的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苦澀對照,那麼《貝雪萊斯和西吉斯蒙達歷險記》則表明作者在返老還童,是一場大獲全勝的、合乎理想的夢幻。」

『捌』 塞萬提斯是西班牙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傑出作品是什麼

塞萬提斯是西班牙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傑出作品是《堂吉訶德》。

參考文獻:

劉象愚 於天池 主編.中國少年兒童藝術網路全書·文學藝術卷.太原:希望出版社.2002.第303-304頁.

『玖』 各種名著書的簡介越多越好

1、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是聞名遐邇的英國現實主義女性小說家奧斯汀的傑作。她的作品題材較窄,基本上都是描寫她所處的那個階層的愛情故事。但她觀察仔細,文筆細膩,生動而深刻地描述了那個時代生活的許多層面,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作品闡明了戀愛婚姻的倫理道德觀,真實地反映了許多人性最本質的特點,又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威廉·萊昂菲爾普斯曾說:奧斯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學藝術家之一,而《傲慢與偏見》又是她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受到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喜愛,得到評論家如此重視,不愧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品。
作者簡介:
奧斯汀(1775—1817),生於英國南部漢浦夏斯蒡芬屯的一個基督教教區長的家裡。她從16歲便開始寫作,僅為娛樂家人之用。《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庄園》、《愛瑪》、《諾桑覺寺》、《勸導》等。這些作品往往用詼諧戲謔的喜劇手法,以青年男女愛情婚姻為主題,寫出一些平常故事,給我們勾畫出資產階級社會初期,封建保守勢力還很頑固的鄉村生活場景。奧斯汀的寫作態度非常嚴謹,寫人寫事,精雕細琢,一絲不苟。她自己就說:「我用一枝如此精細的筆,在一塊兩寸寬的象牙上繪畫……」她對自己作品的評價是恰如其分的。
2、孤星血淚
《孤星血淚》是狄更斯最成熟的代表作品之一。
小說敘述了一個青年幻想破滅的故事。金錢使皮普從一個窮學徒變成闊少爺,也使他染上了上流社會的惡習,而背離了他原有的勞動人民的純朴天性。沒有了金錢,皮普兩手空空地回到家鄉,則恢復了自己的人性。狄更斯以他獨特的方式,處理19世紀文學中具有普遍意義的青年人的生活道路的主題,突出了對金錢腐蝕作用的揭露。
作者簡介:查理·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紀英國最傑出的小說家。他於1812年2月7日出生在英國南部朴茨茅斯一個小資產階級家庭。1832年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寫了歌劇、笑劇、隨筆、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以長篇小說最為成功。《霧都孤兒》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此外還有《匹克威克外傳》。
3、《霧都孤兒》
《霧都孤兒》是狄更斯的第一部社會批判小說。富人的棄嬰奧利佛在孤兒院里掙扎了9年,又被送到棺材店老闆那兒當學徒。難以忍受的飢餓、貧困和侮辱,迫使奧利佛逃到倫敦,又被迫無奈當了扒手。他曾被富有的布萊羅先生收留,不幸讓小扒手發現又入賊窩。善良的女扒手南希為了營救奧利佛,不顧賊頭的監視和威脅,向布萊羅報信,說奧利佛就是他找尋已久的外孫兒。南希被賊窩頭目殺害,警察隨即圍剿了賊窩。奧利佛終於得以與親人團聚。
4、唐·吉訶德
《唐·吉訶德》是16世紀西班牙偉大作家塞萬提斯的代表作,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第一部現實主義小說。小說寫的是唐·吉訶德因看騎士小說入迷,自詡為游俠騎士,要遍游世界去除強扶弱,維護正義。帶著幻想中的騎士狂熱,把風車當成巨人,把窮客店當成豪華的城堡,把理發時的銅盆當做魔法師的頭盔,把羊群當做軍隊……他出於善良的動機,往往得到相反的結果。最終受盡挫折,一事無成,回鄉鬱郁而死。
作者簡介:
現代小說之父——塞萬提斯。米蓋爾·台·塞萬提斯·薩阿維德拉(1547—1616)是西班牙偉大的小說家、戲劇家和詩人。他的文學創作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文學的最高成就。《唐·吉訶德》的發表,以及這部作品產生的巨大影響使他成為世界文壇聲名顯赫的經典作家,被狄更斯、福樓拜和托爾斯泰譽為「現代小說之父」。
5、安娜·卡列尼娜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安娜·卡列尼娜》創作於19世紀70年代(1873-1877),當時俄國正處於歷史大變動時期,俄國古老的封建地主受到西歐資本主義浪潮的猛烈沖擊。「一切都顛倒了過來,一切都剛剛開始建立。」指的就是封建貴族的舊秩序被顛倒了過來,資本主義制度剛剛開始建立。在這新舊交替的歷史時期,最吸引托爾斯泰注意的是家庭的變化和婦女的命運。家庭悲劇層出不窮,一幕幕展現在他的眼前,而一個婦女因愛情問題而卧軌自殺的消息,特別使他感到震驚和難過。這也許就是他創作《安娜·卡列尼娜》的直接原因。
作者簡介: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最偉大的代表,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1828年9月9日出生於圖拉省克拉皮文縣的亞斯那亞·波利亞納。托爾斯泰家是名門貴族,父親是尼古拉·伊里奇伯爵,母親瑪麗亞·尼古拉耶夫娜是尼古拉·謝·沃爾康斯基公爵的女兒。
托爾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貴族家庭教育,曾就讀於喀山大學東方語文學系,准備當外交官。次年又轉入法律學系。他的主要作品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篇小說《一個地主的早晨》、《哥薩克》,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60年代至70年代創作的長篇巨著《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使他贏得了崇高的世界聲譽。80年代末創作的《復活》是作者一生創作和思想探索的總結。
6、飄
《飄》是美國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米歇爾創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反映南北戰爭題材的小說。主人公斯佳麗身上表現出來的叛逆精神和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一直令讀者為之傾心。
美國南北戰爭前夕,喬治亞州塔拉庄園16歲的斯佳麗小姐瘋狂地愛著鄰居阿希禮·韋爾克斯。戰爭爆發後,阿希禮與他的表妹玫蘭妮·漢密頓結了婚,斯佳麗一怒之下,嫁給了自己並不愛的查爾斯。不久,查爾斯在戰爭中病死,斯佳麗成了寡婦。在一次募捐舞會上,她與瑞特·巴特勒船長相識。戰火逼近亞特蘭大,斯佳麗在瑞特船長的幫助下逃離亞特蘭大,回到塔拉庄園。看到昔日庄園已變成廢墟,斯佳麗決心重振家園,為此不惜一切代價。不久,斯佳麗的第二任丈夫弗蘭克在決斗中身亡,她再度守寡。瑞特真誠而熱烈地愛著斯佳麗,不久斯佳麗嫁給了瑞特。雖然瑞特身上有同她類似的氣質特徵吸引著她,但同時她仍迷戀著曾愛過的阿希禮。瑞特帶著傷心離開了斯佳麗,而斯佳麗此時卻意識到瑞特才是惟一能和她真正相愛的人。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米歇爾(1900—1949)創作的《飄》一問世,頃刻轟動全球,這是作者始料不及的。她畢生只寫過這一部小說,但僅憑這部小說,就使她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有人形容,米歇在晚上睡覺時尚不為人知,第二天早上醒來卻成為全國第一號名人。接踵而來的榮譽是,1938年獲博尼派格紀念獎,同年又獲紐約南方社會金質獎章,1939年獲斯密斯女子學院文學博士學位。米歇爾於1900年11月8日出生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父親是一位歷史學家,曾任亞特蘭大市歷史學會主席。米歇爾曾就讀華盛頓高級中學馬薩諸塞州北安普敦市史密斯女子學院學醫,喪母後照料父親和兄弟而休學回家。1922年任《亞特蘭大日報》記者專欄作家,後因踝骨受傷離職。米歇爾從小受家庭的影響,一向喜歡鑽研歷史,辭職後就開始研究關於1861年至1865年間的南北戰爭史,米歇爾想把研究體會和成果用小說的形式反映出來。經過十年的努力,小說《飄》終於完成。小說出版,立即轟動世界。
7、簡·愛
一個平凡女子不平凡的生活經歷,一段曲折離奇而又纏綿動人的愛情故事,一部歷久不衰的經典名著。1847年,《簡·愛》出版後,倫敦一片轟動,與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同時代的著名作家薩克雷稱贊它是「一位偉大天才的傑作」。《簡·愛》描寫了女主人公痛苦、磨難、反抗與追求的心靈歷程。簡·愛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她卻有著豐富的感情世界。她始終不卑不亢,維護著自己的人格尊嚴,贏得羅切斯特的尊敬與愛慕,雖歷盡苦難,簡·愛最終聽從了心靈的呼喚,重新回到了在一場大火中失去了一切、雙目失明的羅切斯特身邊。兩顆真誠相愛的心靈幸福地結合了。
《簡·愛》的成功,在於作品塑造了女主人公簡·愛這個藝術形象。夏洛蒂曾對兩個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說:「我要寫一個女主角給你們看,她和我一樣,貌不驚人,身材矮小,然而她卻要和你們所寫的任何一個女主角同樣能引起讀者的興趣。」作者一反「郎才女貌」的傳統寫法,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貌不出眾,矢志追求平等獨立人格的新型婦女形象。
作者簡介:
偉大的天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年是19世紀英國傑出的女作家,她和狄更斯、薩克雷齊名,被馬克思稱贊為英國「出色的一派」小說家;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的作者)、安妮·勃朗特一並馳名文壇,並稱「勃朗特三姐妹」。
夏洛蒂出生在一個貧苦的鄉村牧師家裡。兒時曾被送進孤兒院,離開孤兒院後,作過家庭教師,隨後繼續上學,並在寄宿學校講授英語。夏洛蒂自幼喜歡文學,愛好寫作。1846年與兩個妹妹合用筆名「貝爾」,自費出版了第一本詩集。1847年《簡·愛》的發表轟動文壇。次年,她的弟弟勃蘭威爾、妹妹艾米莉相繼去世。不久小妹安妮也離開人間。為忘卻生活的悲哀,她全身心投入寫作,完成《謝利》(1949)、《維萊特》(1853)及《教師》(1855)。
7、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一部揭示社會問題的長篇小說,作者雨果稱這部小說為「社會的史詩」。小說寫成後,用9種文字同時在歐洲一些國家出版,受到進步作家們的熱情贊賞。
《悲慘世界》是一部規模宏大的巨著,100多萬字。它共分五部:第一部芳汀;第二部珂賽特;第三部馬呂斯;第四部布留墨街的戀歌與聖但尼斯街的史詩;第五部冉阿讓。五部各有獨立的故事,枝葉繁復,但又都以主人公冉阿讓的活動為主線,結為一個整體。失業工人冉阿讓,因偷麵包,被捕入獄。出獄後受「仁愛」精神感化,努力從善。一次偶然機會使他成了資本家、並被任命為市長。他樂善好施,盡自己可能幫助像芳汀、珂賽特一樣受苦的人們,但警官沙威一直追蹤他,使他不得不隱姓埋名,四處流亡,最終也未擺脫沙威。小說描寫了冉阿讓、芳汀、珂賽特三位主人公的悲慘遭遇,無情地揭露了在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下「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這一主題。
作者簡介:
一代文豪——雨果
維克多·雨果(1802—1885)是19世紀法國重要的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和社會活動家。1802年2月26日出生於法國東部的貝尚松省。雨果在文藝思想上支持浪漫主義,在政治上支持資產階級自由主義。1827年發表了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這篇《序言》成為當時浪漫主義運動的重要宣言,雨果也被認為是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
雨果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1831)、《悲慘世界》(1862)、《海上勞工》(1866)、《笑面人》(1869)等。1871年巴黎公社起義時,雨果正在布魯塞爾。公社遭到殘酷鎮壓之際,他大聲疾呼為公社會辯護,全力爭取對公社社員的赦免。1877年發表的長篇小說《九三年》是雨果後期的重要作品,集中反映了作者的人道主義思想。

『拾』 創作了長篇小說<<堂吉訶德>>的塞萬提斯是哪一個國家的作者

西班牙
米蓋爾·德·塞萬提斯·薩阿維德拉(1547—1616)是西班牙文學黃金時代的代表作家。他被狄更斯,福樓拜和托爾斯泰等作家譽為現代小說之父。

熱點內容
聽書長知識 發布:2025-07-26 21:21:08 瀏覽:378
推薦幾個聽書 發布:2025-07-26 21:19:42 瀏覽:957
仙俠之類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26 21:15:41 瀏覽:234
最新女主韓娛小說完結 發布:2025-07-26 21:09:38 瀏覽:949
找個古代言情穿越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5-07-26 21:09:09 瀏覽:13
武林高手在校園墨武小說 發布:2025-07-26 21:07:35 瀏覽:375
軍少系列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26 21:07:31 瀏覽:902
郭勝利王婭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26 21:07:29 瀏覽:488
國舅多金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7-26 21:02:51 瀏覽:235
許天下為卿心小說電腦版閱讀 發布:2025-07-26 21:01:00 瀏覽: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