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納雅小說
1. 托爾斯泰在戰場、異國與家鄉之間經歷了什麼
尼古拉大哥在高加索服兵役。托爾斯泰在大哥的建議下,於1851年5月到了高加索。從此,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開始了他一生難忘的戎(rónɡ)馬生涯。
高加索山脈是亞洲與歐洲的分界,許多山峰海拔在5000米以上。在高加索群山環抱的山村裡,住著強悍(hàn)的本地山民,他們不甘於沙皇的統治。沙皇的軍隊駐扎在此,就是為了對付他們,以防騷(sāo)亂的發生。
1851年的6月,托爾斯泰平生第一次參加了戰斗。他戰勝了內心的恐懼,表現得十分勇敢。為此,總司令接見了他。
「你好啊!我們年輕的鷹,不愧(kuì)是軍人的後代,你是什麼軍銜?怎麼,才是個志願兵士?」
「將軍閣(ɡé)下,我還沒有正式入伍呢。」托爾斯泰有點難為情地回答。
「伯爵(jué),你的父親曾參加過1812年的莫斯科保衛戰,你的外祖父曾經是陸軍元帥,你作為世襲(xí)軍人的後代,有著遠大前程。你正式入伍吧!」總司令說。
「是!將軍閣下,遵從您的命令,我願為沙皇陛(bì)下效勞。」
托爾斯泰正式參軍,成了四等炮兵下士。
沒有戰斗的時候,托爾斯泰常常躺在營帳外面,嘴裡嚼著甜絲絲的草根,仰望著浩瀚(hàn)浩瀚(hàn):形容廣大。無垠的天空,眺望巍峨的崇山峻嶺,聆(línɡ)聽草叢中蟋蟀的鳴叫。多麼美啊!托爾斯泰一直想把自己內心的真切感受寫下來,告訴別人,也讓大家分享他的這份感受。一種強烈的創作慾望沖擊著他。
他常常回憶起雅斯納雅·波良納的童年生活,想起故鄉的樹林、果園、白色的樓房、溫暖的客廳,想起家人團聚(jù)時共敘天倫之樂的美好情景。他決定寫一部以《童年》為題的小說。
他小時候記的日記一直帶在身邊,這對托爾斯泰寫作《童年》幫助很大。他以親身的生活經歷為基礎塑(sù)造了小主人公尼古林卡的形象,描寫了他純潔美好的童年生活。寫完後,他將手稿譽(téng)抄了三遍。他沒有用自己的全名,而是署(shǔ)了姓名的前兩個字母:列·尼。他將手稿寄到了彼得堡的《現代人》雜志編輯部,他同時還給雜志的主編,俄國著名詩人涅克拉索夫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我懷著焦急的心情等著您的評判,這一評判也許將鼓勵我繼續做我心愛的工作,也許將使我把已經寫好的東西付之一炬。」
一個月以後,托爾斯泰收到涅克拉索夫的回信。信中告訴他《童年》已被編輯部採用,並說:「我不知道您的續篇的情況,所以不敢武斷,但我覺得作者是有才氣的……請將續篇寄來。您的小說和才華都使我很感興趣。」
又過了一個月,托爾斯泰收到涅克拉索夫的第二封信:「尊稿即將刊登在《現代人》第9期上。我仔細讀了校樣,覺得這部小說要比我第一次讀時好得多。我可以肯定作者是有才華的。我認為對您這樣一個初學寫作者來說,深信這一點,目前比什麼都重要。」
這兩封信使托爾斯泰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也更堅定了他從事文學創作的決心。
《童年》一發表,當時的作家都對它大加贊賞。著名作家居格涅夫寫信給涅克拉索夫說,這是一個大有希望的天才,如果寫作能引起他的興趣的話。他向他表示祝賀、敬意和歡迎。另一位俄國著名作家陀(tuó)思妥耶夫斯基當時正在西伯利亞流放,他寫信給一位朋友,請這位朋友打聽一下,這位神秘的有才華的列·尼是誰。反應最熱烈的,要算是作家巴納耶夫了,他是《現代人》的編輯,他在自己的熟人中間到處奔走,朗讀《童年》的片斷。有一次,屠格涅夫和他的幾位作家朋友在涅瓦大街上散步,遠遠看見對面走來了巴納耶夫。屠格涅夫趕緊對朋友說:「巴納耶夫來了,讓我們躲開他吧!」
一位不知情的作家奇怪地問:「為什麼?你們吵架了嗎?」
「沒有。不過我得避開他,因為他一看見我就准會向我朗誦起《童年》的片斷。」
那幾位朋友頓時哈哈大笑。
托爾斯泰初試筆鋒,就獲巨大成功。於是,他一鼓作氣完成了童年的續篇《少年》和《青年》,這是充滿激情的三部曲。同時他還創作了《一個地主的早晨》、《襲擊》等作品。
在高加索的一次冒險行動中,托爾斯泰差點成了當地山民的俘虜。那是1853年6月的一天,天氣非常炎熱,托爾斯泰和一個好朋友沙多,加上另外四個護送的士兵,護送一隊載重馬車去往另一個要塞。車隊在山路上跋涉,走得非常緩慢,托爾斯泰無法忍受這種單調煩悶的行程,就對沙多說:
「沙多兄弟,咱們走得太慢了。我們倆騎快些,趕到車隊前面去,怎麼樣?」
於是沙多和托爾斯泰違反了行軍紀律,越過車隊到了前面的山坡上。他們讓另外的士兵在山谷中前行,自己走上山坡,觀察周圍的動靜。就在剛剛走上山頂的時刻,他們就看見了三十來騎人馬向他們駛來,他們正是當地的韃靼山民!托爾斯泰趕緊向山谷下的夥伴報警,並和沙多拚命沿著山脊向後狂奔。當時沙多騎的是一匹托爾斯泰平常騎的跑不快的馬,而托爾斯泰卻騎著沙多的壯馬,一會兒,沙多落後了,韃靼人包抄上來,眼看就要開槍射中沙多,托爾斯泰不能舍下沙多,他想返身保護危急之中的朋友。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駐軍中的哥薩克騎兵出現了。是要塞的哨兵報的警。他們脫險了。原來韃靼人只想活捉沙多,因而沒有向他射擊。
托爾斯泰後來將這次經歷略作改動,寫成了短篇小說《高加索的俘虜》。
19世紀中葉,沙俄帝國不斷向外擴張,1854年土耳其對沙俄宣戰。已是炮兵准尉的托爾斯泰被調往塞瓦斯托波爾前線作戰。
塞瓦斯托波爾是俄國黑海沿岸的一座港口城市。這里風景優美,有遼闊的天然海港,但那時已被彌漫的硝煙和戰火包圍。俄國軍隊士氣高昂。海軍上將親臨前線視察,他慷慨激昂地向官兵發問:
「弟兄們,決戰的時刻到了,你們敢死嗎?」
「我們敢!烏拉!(俄語,萬歲的意思)」士兵們齊聲吶喊。
為俄羅斯而戰的狹隘的愛國主義使托爾斯泰熱血沸騰。他在戰斗中表現得沉著、勇敢。戰斗間歇,他趴在掩護的地方寫作。士兵們奮不顧身的英雄氣慨、臨終前的痛苦呻吟,在他的筆下栩栩如生地再現出來。他寫成了三篇有關塞瓦斯托波爾戰斗的特寫。
托爾斯泰在高加索與塞瓦斯托波爾的戎馬生涯,對他後來的創作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在巨作《戰爭與和平》中,托爾斯泰對自己的切身經歷作了動人心魄的再度創造。
1855年1月,經歷4年多戰火考驗的托爾斯泰來到了彼得堡。那時,他已是文壇上嶄露頭角的青年作家了。這位年輕的伯爵和作家,經歷過保衛戰戰火的洗禮,身上帶著黑海的海風和高加索積雪的味道,出現在上流社會和彼得堡文學圈的交際場,引起了人們的注目。
1857年1月,列夫·托爾斯泰決定到國外去旅行。
他先乘驛站馬車到華沙,再從那裡乘火車經柏林去巴黎。巴黎,是令列夫·托爾斯泰充滿幻想的城市。到巴黎的第一天,他就到了大歌劇院,在這兒度過了傳統的狂歡節,觀看了莫里哀和博馬舍的喜劇。他還到巴黎大學和法蘭西學院去聽演講,參觀了著名的博物館和名勝古跡,如巴黎聖母院、凡爾賽宮、拉雷茲墓地、盧浮宮等。
在巴黎一個半月,對他觸動最深的,是他親眼看到街頭公開用斷頭機對罪犯執行死刑的場面。當天夜晚他徹夜未眠。從這時起,他不再認為法蘭西的政治制度有什麼創越性,他由喜歡轉而憎惡巴黎。他給朋友寫信說:「從今天起,不僅我永遠不再去看行刑,而且我永遠不在任何地方的任何政府中工作了」。次日,他就離開巴黎到了瑞士的日內瓦。
在日內瓦,列夫·托爾斯泰專程參觀了盧梭寫長篇小說《新愛洛依絲》的地方——克拉蘭鎮。這是個風景如畫的小城。眼望著碧綠如鏡的湖面,欣賞著起伏如練的青山,置身在萬紫千紅的鮮花叢中,列夫·托爾斯泰幸福極了,他覺得優美艷麗的大自然的美景通過他的雙目注入他心靈深處,自己也成了這無限美景的一部分。
列夫·托爾斯泰來到了瑞士小城琉森,這兒因風景優美而成了外國間老旅遊雲集的地方。列夫·托爾斯泰住在漂亮的、面臨日內瓦湖的瑞士旅館里。
一天黃昏,他散步歸來。突然,在六弦琴伴奏下異常美妙的歌聲吸引住了他,那詩意的音響和甜美的歌聲激起他愉快、神奇和美的感情。他尋著歌聲,看到人叢中一個身穿破舊黑衣、身材矮小的流浪歌手在邊彈邊唱。大約有上百個衣著華麗的遊客(主要是英國人)簇擁在歌手周圍,諦聽著歌手的歌唱,這是個標準的男中音。瘦小的人兒唱了約半個小時,便摘下帽子伸向聽眾,但文雅的聽眾們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誰也沒往帽子里扔一個銅板。於是,歌手又重唱一曲,但仍然沒有人給他一個小錢。矮小的歌手似乎變得更小了,他傷心地嘆口氣,走出人群。
被這些所謂文明人的無禮弄得怒不可遏的列夫·托爾斯泰快步追上了歌手。他熱情地邀請歌手和他一起去喝酒、吃飯。面對著衣著講究但態度真誠的「老爺」,歌手一時不知所措。他謝過後,提出在一家小咖啡廳就餐,列夫·托爾斯泰卻帶他進了高級的瑞士飯店。侍者把他們引進了普通餐廳。
列夫·托爾斯泰問歌手想喝點什麼,歌手點了一般的葡萄酒,列夫·托爾斯泰說:
「不,要高級威士忌。」
侍者們對列夫·托爾斯泰畢恭畢敬,卻圍著歌手嘻嘻哈哈,譏笑、嘲諷不止。列夫·托爾斯泰氣得從座位上跳了起來,他厲聲對侍者們說:
「你們因為他穿得寒酸,因為他是賣唱的,因為他窮,就對他如此無禮!可他的品質比你們高一千倍。因為他不侮辱人,而你們卻在侮辱他!」
說畢,他站起身領著歌手進入了飯店的高級餐廳,並故意坐在一對英國夫婦身旁,硬是把這對英國夫婦從座位上擠走了。
臨別時,歌手雙手緊緊握住列夫·托爾斯泰的右手,用淚汪汪的眼睛深情地、敬重地注視著列夫·托爾斯泰說:
「先生,您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懂得藝術,最尊重藝術家的人。謝謝您的盛情和豐富的晚餐!」
根據這段經歷,列夫·托爾斯泰在1857年6月27日至29日,只用了三天時間就寫出了短篇小說《琉(liú)森》,它刊登在同年9月號的《現代人》雜志上。據達吉亞娜姑媽說,他在給人們朗讀這篇作品時,激憤得渾身發抖。
1857年7月底,列夫·托爾斯泰從國外返回彼得堡,一星期後就回到了家鄉。
托爾斯泰厭惡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熱愛著自己的祖國。但是,貧困落後的俄羅斯大地仍在農奴制的束縛(fù)下呻吟呻吟:指病人因痙而發出聲……爾斯泰一想到自己不能解放農奴,不能為他們做點真正的好事,就感到如坐針氈如坐針氈(zhān):形容心神不……次回來,他決定在故鄉干出點什麼來。
這天早晨,托爾斯泰在自己的客廳召來了6個身強力壯的農奴,對他們說:
「你們都很年輕,有手藝。我還你們人身自由,你們自己出去吧,去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我一個錢也不要你們的。」
可回答他的竟然是一片沉默,既沒有感激也沒有歡呼。農奴們一個個離開了。托爾斯泰覺得心裡好受些了,他畢竟做了一件好事。
可沒過幾天,那個紅臉膛(tánɡ)的花匠(jiànɡ)伊凡內奇竟又出現在托爾斯泰的家裡。他摘下帽子,對托爾斯泰怯(qiè)生生地說:
「老爺,我感謝您對我的好心腸。可是,我又能上哪兒去呢?我連自己的茅草房也沒有,也沒有田種。老爺,求求您,還是讓我伺(sì)候您吧!」
托爾斯泰感到十分茫然無措。可憐的俄羅斯農民哪!你們既如此善良,又如此愚昧(mèi)。因此,他想到農民不僅需要人身自由,更需要知識,需要教育。
托爾斯泰決定立即著手在家鄉興辦學校。他讓管家挨家挨戶去通知辦學的事情,並張貼了告示:
伯爵(jué)要在雅斯納雅·波良納辦學校,農奴的孩子都可上學。學校不收學費,課本將由學校發。
農奴們又議論紛紛了。
「真是稀奇!哪有上學不用交學費還發書呢?該不會是騙局吧?」
「恐怕是伯爵老爺的花招,他讓孩子們上學,把孩子們訓練好了去給沙皇打仗,去吃土耳其人的子彈。」
不過,多數農奴倒是認為,這是白撿的便宜事。老爺是讓孩子們念書,又不是服苦役。讓孩子讀點書,長點見識,將來說不準也能幹大事,興許還能當上老爺呢!
於是,很多孩子都來報名了。
清晨,椴木林里的黃鸝(lí)叫得好歡,路上的野菊濕漉漉(lù)的,露珠打濕了孩子們的小布鞋,他們在上學的路上一蹦一跳地說笑著。
「喂,你看,冬尼婭的襯衫真白,就是太大了。」
「這是大姐的,媽媽說上學得穿干凈點。」冬尼婭羞澀(sè)地說。
阿遼沙今天穿上了哥哥新做的樹皮鞋,走路時把腳抬得蠻高。卡兵卡平時亂草似的黃頭發今天梳得特別整齊,還閃著亮光,原來他抹了牛油在頭發上。孩子們一個個打扮得整整齊齊,好像過聖誕節似的。
孩子們來到新建的學校。這地方多麼干凈!多麼美!農奴的孩子從未見過這么漂亮的房屋,窗戶這么寬敞明亮。旁邊還有樹林和花園。
樓上的台階上走下來一個人,身材魁梧魁梧(kuíwú):(身體)強壯高大。,捲曲的棕色頭發,褲腿塞在鋥(zènɡ)亮的皮靴(xué)里。他笑著對孩子們說:
「孩子們,你們好!」
孩子們想起父母的叮囑,想這位就是老師,伯爵(jué)大人,於是說:
「祝您健康,大人!」
「從今天起,你們就是我的學生,我就是你們的老師你們不要叫我大人了!」伯爵說道。
孩子們覺得這位老師親切和藹,就沒有什麼恐懼心理了。托爾斯泰給孩子們講課了。他教孩子們認字、寫字、畫畫、唱歌……還給他們講歷史故事,講1812年衛國戰爭,講拿破崙逃走時俄國農民怎樣誘騙法國軍隊落入陷阱,又怎樣活捉他們。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們非常喜愛老師,喜愛這個學校。
托爾斯泰的學校吸引了很多孩子,學生由22人增加到70人。他請莫斯科的大學生來任教,還創辦了教育刊物,名叫《雅斯納雅·波良納》,在俄國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托爾斯泰的辦學效果越來越好,他在許多村子還辦了分校。他埋頭於教育事業,探索著俄國教育改革的道路。在這期間,他去考察了西歐的教育狀況。
一天,德國魏瑪的一所中學里,上課鈴聲剛過,校長帶著一位陌生的穿燕尾服的人走進了四年級的教室。這節是德語課,老師認真地講解著課文,同學們專注地聽著。最後是做課堂作業。課堂秩(zhì)序井然,教學程序無懈(xiè)可擊。下課以後,老師收齊了作業本,正要走出教室,那個陌生人走上來懇(kěn)切地請求說:
「先生,能把這些作業本借我看一看嗎?」
「當然可以,不過我要很快發給學生。」教師為難地說。
「沒關系,我馬上給他們一人買一本新的。」
教師詫異地打量著眼前這位衣著端莊的年輕人。校長過來介紹說:
「這是從俄國來的托爾斯泰伯爵,他來考察我國中學的教育情況。」
托爾斯泰就這樣一所學校、一所學校地考察著,他很想為俄國落後的教育現狀尋找一條新的出路。
1863年6月,托爾斯泰的學校卻因一件意外的事,遭到警方的大搜查。這事使托爾斯泰深受刺激。
在托爾斯泰從莫斯科請來當老師的大學生中,其中有一位被懷疑是地下的革命黨人。得到線索,沙皇的警察像獵犬一樣跟蹤而來。
這天,塔季揚娜姑媽正在屋子裡做衣服。突然,院子里沖進了幾輛三駕馬車,並從車上跳下十幾個全副武裝的警察,還有縣警察局長、憲(xiàn)兵上校……
年邁的姑媽和僕人們被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呆了。憲兵們也不盤問,就迅速地搜查起了庄園里所有的房間。這時,機靈的女僕阿克西妮亞忽然想起,托爾斯泰的床頭櫃里還放著進步作家赫(hè)爾岑(cén)的著作,就趕緊假裝倒水跑進卧室,把書塞在圍裙里出去了。
警察翻箱倒櫃,把托爾斯泰的私人日記全部翻了一遍。又撬(qiào)開馬廄(jiù)的地板,找地下室,看是否藏著革命傳單。結果,他們一無所獲一無所獲:什麼都沒有得到…
此時,托爾斯泰正在草原上療養身體。7月份他回家得知事情的原委後,頓時氣得火冒三丈。他趕到警察局,憤怒憤怒:因極度不滿而情緒激動。地斥責局長:
「先生!您侵犯了我的人權,侮(wǔ)辱了我的全家。算您走運,當時沒讓我在家碰上您,否則我會殺了您!」
這場無理的搜查,使托爾斯泰深受刺激。他第一次領教了沙皇政府的殘酷(kù)無情。從此,他更加同情那些深受欺壓的悲苦無靠的農民了。
1862年,34歲的列夫·托爾斯泰認為應該把婚姻和家庭問題提上日程。近一個時期以來,他和莫斯科的宮廷御(yù)醫別爾斯一家關系十分密切。別爾斯家中的年輕人非常多,三個女兒和五個兒子,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列夫·托爾斯泰特別鍾情於他們家的二女兒索菲亞。八月初,索菲亞的母親柳鮑(bào)芙帶著孩子們去伊維茨庄園看望自己的父親,途經雅斯納亞·波良納,順路去看望自己童年時代的朋友列夫·托爾斯泰。柳鮑芙有心促成列夫和大女兒莉莎的婚事。列夫·托爾斯泰十分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並親自給他們家的二姑娘索菲亞鋪好被褥(rù)。第二天,他們又一起到郊外去野餐(cān)。幾天後,列夫·托爾斯泰又跟隨他們一家人到了伊維茨。
在一個溫馨(xīn)、迷人的夜晚,列夫·托爾斯泰向索菲亞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他用粉筆在桌面上寫了一句話的每個詞的詞首字母,索菲亞迅速念道:
「您的青春和幸福的渴望使我非常強烈地聯想起自己的衰老和對幸福的無緣。」
列夫·托爾斯泰十分欣賞索菲亞的聰明和反應之敏捷。接著,他又寫了一句話的每個詞的詞首字母,索菲亞又念道:
「在你們家裡存在著一種關於我和你姐姐莉莎的錯誤觀念,您和您的妹妹塔涅奇卡要為我辯護。」
由於圓滿解答了這高深之至的測驗,也由於她感覺到了他對她的愛,索菲亞興奮和喜悅得兩頰(jiá)通紅。
列夫·托爾斯泰越來越傾心於索菲亞,他喜歡她的質朴、開朗和睿(ruì)智。
三個星期後,列夫·托爾斯泰交給索菲亞一封信,信的結尾說:「作為一個誠實的人,請您告訴我:您是否願意做我的妻子?只要是出自您的內心,您可以大膽回答,假如您心裡還有陰影,最好說不行。」
索菲亞激動地看完了信,就奔向自己的父母。
列夫·托爾斯泰在她們母親的房間等待答復。
索菲亞剛一跨進門,列夫·托爾斯泰就趕忙問道:
「事情怎麼樣?」
「當然,同意。」索菲亞幸福地答道。
一個星期之後,他們舉行了婚禮。婚禮剛剛結束,列夫·托爾斯泰就和新婚的妻子乘坐一輛六套馬車前往雅斯納亞·波良納。這是一個清爽宜人的秋日黃昏,天還下著蒙蒙細雨。第二天他們到了雅斯納亞·波良納。達吉亞娜姑媽戴著包發帽,披著披肩,親熱地迎接索菲亞。按照古老的習慣,她拿著聖象為她祝福,列夫的哥哥謝爾蓋也遵(zūn)循著古老的習慣,把麵包和鹽獻給她,而且,把所有的經濟賬簿、鑰匙全部交給了年輕的女主人。
婚後的生活很幸福,列夫·托爾斯泰曾寫信給好友費特說,「親愛的費特,我結婚兩個星期了,真幸福,我變成了一個新人,一個嶄(zhǎn)新的人。」
後來,無數的事實證明列夫·托爾斯泰的家庭生活是幸福的,索菲亞不僅是一位好妻子。好母親,還是列夫·托爾斯泰文學上的得力助手。索菲婭對丈夫的文學天才顯示了極其感人的獻身精神。她有非凡的精力,抄寫了丈夫堆積堆積:(事物)成堆地聚集。如山的手稿。她還有一種驚人的技巧,能識辨他的常常一塌糊塗一塌糊塗:亂到不可收拾;糟到不可收拾。的字體。在妻子的支持和傾盡全力的協助下,列夫·托爾斯泰終於選定了自己所走的文學創作的道路。
2. 魔戒 精靈三戒 及其他一些問題
1.我知道精靈女王女王擁有一枚精靈戒指,其他兩位擁有者是?(電影中亞雯公主的父親是沒有戒指的?) 精靈女王擁有的是精靈三戒中的水之戒南雅,而天之戒維利雅(或譯為氣之戒)則在亞玟的父親愛隆王手中,火之戒納雅則屬於甘道夫,這枚精靈魔戒是兩千多年前精靈船王奇爾丹送給他的 可以看截圖2.黃金森林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它的主人到底是?黑暗森林呢? 黃金樹林就是羅斯羅瑞安。它的主人是凱勒博恩和凱蘭崔爾夫婦。沒有黑暗森林的說法,只有Mirkwood,一般翻譯為幽暗密林或黑森林,這是萊戈拉斯的故鄉,當時的幽暗密林之王是萊戈拉斯的父親瑟蘭杜伊 3.為什麼至尊魔戒被毀之後,精靈們就得離開中土世界呢?即使是精靈魔戒失去了力量,那跟他們必須離開中土世界有什麼關系啊? 精靈三戒的存在決定了精靈國度的安全,他們不會受到索倫以外的邪惡入侵,重要的是,三戒的能力維系著大地的青春,讓其不至於褪色,從而保護自上古時代遺留下的美好事物。 精靈三戒失去了力量之後,無論精靈們怎麼努力,他們的國度也無法恢復。而諾多精靈們6000多年前流亡中土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在維拉國度之外的土地上,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美麗王國。如今希望已經完全破滅,精靈們十分哀傷,卻無力改變這一現實,只有離去 4.伊路瓦塔是個什麼樣的角色?魔戒中中土世界是如何產生的? 伊露維塔簡單的理解就是那個世界的上帝 「始有一如,「獨一之神」,其名在世間稱為伊露維塔;它首先自意念中創造了眾埃努,「神聖的使者」,他們在萬物被造之前與它同在。」 中土世界是由維拉中曼威、奧力以及烏歐牟合力創造的,但之前,這個景象是所有的埃努和伊露維塔合唱「埃努的的大樂章」預示過了的 「當維拉們進入一亞,他們先是震驚錯愕,隨即大失所望,因為其中幾乎什麼也沒有,不像他們原本所見的景象,這時一切才剛要開始,尚無具體實象,而且四處漆黑一片。原來,在時間之外的永恆殿堂中,他們所頌唱的樂章是思維的具體成形與開花結果,後來他們所看見的美景也只是一種預示而已;如今他們進入了時間之內,這時間才剛剛開始。維拉們意識到先前所見的宇宙只是預示的景象和前奏,一切要靠他們來完成,他們也必須做到。於是,他們在空曠無垠、未曾 被探索的荒涼之境中,開始了辛勤的工作。無數的歲月流逝,也無人記憶,直到在時間的深處,在浩渺宇宙的中間,伊露維塔兒女的居住之處終於完成了。這件工作主要是由曼威、奧力以及烏歐牟合力做成的" 5.巫師甘道夫是什麼種族的,為什麼在電影中(國王歸來)他的力量還不如戒靈?戒靈的力量有那麼大嗎? 甘道夫是個埃努,屬於邁雅階層,即次級神。電影中甘道夫被戒靈王的氣息掀下馬是編劇的瞎改,原著才沒這樣。戒靈的力量很強,但還沒強大比次級神更強 問題補充:精靈女王是亞雯公主母親的母親,也就是她的外祖母?電影中沒有提到亞雯的母親,介紹下她以及蓋拉彌兒(凱蘭崔爾)的丈夫。 以下兩個鏈接比較詳細,不過需要注冊 亞玟的母親凱勒布里安 http://imladris.5d6d.com/thread-85-1-4.html 凱蘭崔爾的丈夫凱勒博恩 http://imladris.5d6d.com/thread-84-1-4.html
3. <<列夫托爾斯泰傳>>簡介!快
托爾斯泰是俄羅斯偉大的心魂,他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還是一個為許多人所愛戴的真誠的朋友。他的作品與他的生命緊緊聯在一起,他的一生都在進行著緊張的探索。
列夫•托爾斯泰1828年8月28日出生在俄國圖拉省的貴族庄園雅斯納雅•波良納。他的母親去世時,托爾斯泰還不足兩歲。九歲時,他的父親又離開人世。父親的死讓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魂中充滿了絕望」。托爾斯泰的兩位姑母成了他的監護人,姑母虔誠而富有愛心,這些卑微的心靈幫助他認識到愛以及愛所帶來的快樂,對托爾斯泰的一生影響巨大。
1844年,托爾斯泰進入喀山大學讀書(傅雷譯為「卡贊」)。這期間他的頭腦處於狂熱的境界中,他不斷地試驗各種人生觀念和學說,矛盾對立的理論讓他固有的信念動搖了,各種幻想不時占據他的頭腦。在年輕混亂的心底,一個不變的東西是他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就是他絕對的真誠。他毫不留情地進行自我分析與解剖,坦白自己的一切想法和行為,他後來還將自己年青不道德的生活記錄拿給妻子看。由於不滿於學校的教育,他自動退學回家進行農庄改革,這些內容在他的小說《一個地主的早晨》(1856)里都有反映,小說中的涅赫留多夫是他自己的藝術寫照。 1851年,托爾斯泰去高加索,隨同當了軍官的哥哥尼古拉服兵役。高加索美麗的自然風光激發了他的藝術天才,他的自傳體作品《童年》(1852)、《少年》(1854)等都是這時期的產物。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後,托爾斯泰1854年到了塞瓦斯托波爾,在炮兵連服役。他勇敢盡職,常處於危險之境。在隆隆的炮聲中,在生與死的激烈交鋒中,他寫作了《塞瓦斯托波爾紀事》,對戰爭的殘酷、俄羅斯士兵的愛國主義思想、對戰爭中表露出來的人們的復雜心理都作了真實的描繪。
1855年底,他回到彼得堡。周旋於文人之間,托爾斯泰對他們非常憎惡、輕蔑,發現他們都是卑劣虛偽的。1857年他去國外旅行,所見所聞讓他對資產階級的文明、博愛、民主十分失望。他在瑞士小城盧塞恩看到英國富翁不願對一個流浪的歌手施捨,明白資產階級的「文明」不過是華美的謊言,他憤怒地寫了短篇名作《盧塞恩》。
回到俄國,托爾斯泰重新開始他的農事改革,希望通過興辦教育來提高農民的覺悟,促進社會進步。哥哥尼古拉的死讓他震驚,他又一次思考死亡問題。
1862年,托爾斯泰與索菲婭•別爾斯結婚。幸福的婚姻生活使托爾斯泰迅速進入創作的高產期。在愛情的蔭庇下,他完成了《戰爭與和平》(1863-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等代表性作品的創作。《戰爭與和平》被譽為是可以與荷馬史詩比肩的作品,它的光榮和偉大在於托爾斯泰使俄國19世紀初的歷史重新復活了,小說對衛國戰爭的描寫和主要人物的塑造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安娜•卡列尼娜》在技巧上更加成熟,豐富的藝術經驗支配著作品的思想,人類的慾望在這里暴露無疑。小說的主要意義除了安娜的悲劇和當時俄國社會的描寫外,還帶有明顯的傳記色彩,列文便是他的化身,列文的苦惱正是托爾斯泰的苦惱。在《安娜•卡列尼娜》還未完稿前,他已經厭倦了,陷入死的眩惑之中,他有一種巨大的虛無感,有強烈的死的慾望。他害怕自己會突然自殺,便把房間的繩子藏起來,不敢帶獵槍打獵。在宗教狂亂之後,他發現民眾的簡單生活和信仰才是生活的真理。
緊張的精神探索又遭遇慘痛的社會現實。1882年他參加人口調查工作,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俄國大地上的滿目瘡痍,他哭喊著,揮動拳頭說:「人們不能這樣地生活!」他改變了自己的貴族生活,根絕一切享樂,自己去鋸木、煮湯、縫靴子,要用自己額上流著的汗來換取麵包,並終生與文明的罪惡和謊言對抗。他的妻子和家人不能理解托爾斯泰的這些行為,夫婦之間經常為此爭吵。全歐洲的藝術家都希望他回到文學創作上來,認為托爾斯泰是在毀滅自己的藝術天才。但是,托爾斯泰不但沒有毀滅藝術,反而把藝術中一向靜止的力量激動起來,他的宗教信仰不但沒有滅絕他的藝術天才,反而把它革新了。在《我們應當做什麼?》(1884-1886)里,他說:「只有為了團結而工作的才是真正的藝術。」
他後期的重要作品有《伊萬•伊里奇之死》(1884-1886)、《克萊采奏鳴曲》(1889)和《復活》(1899)等。《復活》可以說是他藝術上的遺囑,是他整個創作生涯中最後也是最高的山峰。七十高齡的托爾斯泰以偉人的姿態注視著他的過去、他的世界,《復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最真實的詩。
1900-1910間,他最主要的精力都消耗在社會問題的論戰中,他反對謊言,反對暴力,抨擊各種迷信。他的思想使他與家人之間的溝壑越來越深,1910年10月28日,82歲的托爾斯泰突然離家出走。11月20日清晨,這位世界文豪和影響深遠的思想家在阿斯塔波沃車站與世長辭。臨終前,他對身邊的人說:「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你們為何大家都在這里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4. 《熊出沒》中有個女性角色,她和光頭強什麼關系
《熊出沒》中有個女性角色,她和光頭強什麼關系?
雖然熊出沒、光頭強一直單身,但是他身邊的美女還是挺多的。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些光頭強身邊的美女都被很多網友給CP了,只有她真正追過光頭強。但是很不幸,他們兩個最後錯過了。
這個角色是阿藍姐。光頭強救了她之後,阿藍姐愛他。但是,光頭強不喜歡阿藍姐,或者不敢接受阿藍姐,因為他知道自己遲早會回到現代,但是阿藍姐是原始人,所以他們不可能在一起。事情就是這樣,所以最後兩個人就這么錯過了,說起來很可惜。畢竟這大概是唯一追過光頭強。所以漂亮的女生性格應該是超級活潑,喜歡冒險。這些角色會在蠻荒大陸充分實現,相信光頭強一定會愛上這個可愛的女主角。那麼,光頭強和美女之間會閃出怎樣的火花呢?
5. 好聽的古代公主封號及名字(寫小說用)不要歷史人物的。十個以上
墨萱公主 墨蓉公主 墨梔公主 墨蓮公主 墨蘭公主 墨荷公主 墨梅公主 墨檀公主
解憂公主 解畫公主 解愁公主 解語公主 解書公主 解言公主
榮月公主 榮佳公主 榮沁公主 榮壽公主 榮安公主 榮玉公主 榮寧公主 榮雪公主
6. 列夫 托爾斯泰寫<<窮人>>時的時代背景
課文《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背景資料;
德國首相俾斯麥建立的歐洲秩序 論保加利亞危機期間的俾斯麥外交 柏林會議後五年的時間里,德國首相俾斯麥建立了一個包括俄國、奧匈、義大利、 羅馬尼亞等國的復雜的同盟體系,歐洲的國際政治一時為俾斯麥同盟所左右,柏林成為歐 洲外交舞台的中心。1885年爆發的保加利亞危機卻使俾斯麥同盟瀕臨破滅的邊緣,本文擬就危機期間歐洲各大國間展開的激烈外交角逐,探究19世紀晚期歐洲大國外交和國際環境的某些特點。
窮人
http://www.yuwen.com.cn/soft/293.htm
贊揚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的高尚品質。
《窮人》主要描寫了漁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 貧困毅然收養了已故鄰居兩個孤兒這件事,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要寫這些呢,從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寫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時代漁民的悲慘生活和窮人寧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幫助的高尚品質。
《窮人》是俄國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寫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艱難貧窮的情況下,收養因病去世的鄰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舊俄時代人民的悲慘生活和窮人的善良。本文對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細膩,感人至深。
1828~1910) 俄國作家。1828年9月9日出生於圖拉省克拉皮文縣的亞斯納亞·波利亞納(今屬圖拉省曉金區)。托爾斯泰家是名門貴族,其譜系可以追溯到16世紀,遠祖從彼得一世時獲得封爵。父親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參加過1812年衛國戰爭,以中校銜退役。母親瑪麗亞·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謝·沃爾康斯基公爵的女兒。托爾斯泰一歲半喪母,9歲喪父。1841年他的監護人姑母阿·伊·奧斯堅—薩肯去世後,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監護。於是他全家遷到喀山。
托爾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貴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學東方系,攻讀土耳其、阿拉伯語,准備當外交官。期終考試不及格,次年轉到法律系。他不專心學業,迷戀社交生活,同時卻對哲學尤其是道德哲學發生興趣,喜愛盧梭的學說及其為人,並廣泛閱讀文學作品。在大學時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學的優越性。1847年4月退學,回到亞斯納亞·波利亞納。這是他母親的陪嫁產業,在兄弟析產時歸他所有,他的漫長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在這里度過。
回到庄園後,他企圖改善農民生活,因得不到農民信任而中止。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應法學士考試,只考了兩門課就突然回家。是年秋天為農民子弟興辦學校。11月起名義上在圖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職,次年12月被提升為十四品文官,實際上卻周旋於親友和莫斯科上流社會之間。但他漸漸對這種生活和環境感到厭倦,1851年4 月底隨同服軍役的長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願兵身份參加襲擊山民的戰役,後作�八牡擾詒�率俊痹詬嘸鈾韃慷又蟹�哿僥臧搿K淙槐硐鍾乓歟��燦欣登灼蕕奶嶁�漚���嘉盡?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隊。克里木戰爭開始後,自願調赴塞瓦斯托波爾,曾在最危險的第四號棱堡任炮兵連長,並參加這個城市的最後防禦戰。在各次戰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軍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優秀品質,加強了他對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對農奴制的批判態度。
托爾斯泰在高加索時開始創作,在《現代人》雜志上陸續發表《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爾故事》等小說。1855年11月他從塞瓦斯托波爾來到彼得堡,作為知名的新作家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歡迎,並逐漸結識了岡察洛夫、費特、奧斯特洛夫斯基、德魯日寧、安年科夫、鮑特金等作家和批評家。在這里他以不諳世故和放盪不羈而被視為怪人,他的不喜愛荷馬和莎士比亞也使大家驚異。不久,他同車爾尼雪夫斯基相識,但不同意後者的文學見解。當時德魯日寧等人提倡為藝術而藝術的所謂「優美藝術」,反對所謂「教誨藝術」、實即革命民主派所主張的暴露文學。托爾斯泰傾向於德魯日寧等人的觀點,但又認為任何藝術不能脫離社會生活。至1859年,他同《現代人》雜志決裂。
1856年底以中尉銜退役。次年年初到法國、瑞士、義大利和德國游歷。法國的「社會自由」博得他的贊賞,而巴黎斷頭台一次行刑的情景則使他深感厭惡。在瑞士看到英國資產階級紳士的自私和冷酷,也激起他很大的憤慨。但這次出國擴大了他的文學藝術的視野,增強了他對俄國社會落後的清醒認識。
對於50至60年代之交的農奴制改革以及革命形勢,托爾斯泰的思想是極其矛盾的。早在1856年他曾起草方案,准備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農民,並在自己庄園試行,因農民不接受而未實現。他同情農民,厭惡農奴制,卻認為根據「歷史的正義」,土地應歸地主所有,同時因地主面臨的是要性命還是要土地的問題而深深憂慮。他不同意自由主義者、斯拉夫派以至農奴主頑固派的主張,也看到沙皇所實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的虛偽性質,卻又反對以革命方法消滅農奴制,幻想尋找自己的道路。由於無法解決思想上的矛盾,曾企圖在哲學、藝術中逃避現實,但很快又感到失望;1860年因長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觀情緒。1859至1862年間幾乎中輟創作,先後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和附近農村為農民子弟辦了20多所學校,並曾研究俄國和西歐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還到德、法、意、英和比利時等國考察學校。後又創辦《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教育雜志。這些活動引起沙皇政府的注意。加之在農奴制改革中,他作為本縣和平調解人,在調停地主和農民的糾紛時,常常同情農民,又招致貴族農奴主的敵視。1862年7月他外出時,家中遭到憲兵連續兩天的搜查。不久他關閉了學校。這段時間他思想上所受的震盪以及因同農民的頻繁接觸而接受的他們對事物的一些看法,成為他的世界觀轉變的契機和開端。復活 列夫·托爾斯泰作品。
7. 我是瑟蘭督伊,我要奪走精靈三戒!
我是瑟蘭督伊,我要奪走精靈三戒!
霍比特人里瑟蘭督伊不願意蹚渾水是有原因的,因為瑟蘭督伊和他的父親歐羅費爾一起參加過最後聯盟之戰,他的臉就是在戰斗中受傷,所以鏡頭中他說:你好意思和我說龍;他的父親也在戰斗中死亡,自己的精靈王國也受到重創,因為作為一個國王他深深知道和龍對抗的代價,他不會為了矮人(算是世仇)把自己眾多的子民拉下水。
瑟蘭督伊為什麼會對那塊寶石執著,因為這塊寶石不是屬於矮人的而是精靈古老的傳家寶,蓋奶奶和埃隆王都各自有精靈寶石可以用來維護自己領地,瑟蘭督伊沒有卻也能維持自己的王國,但是肯定比這2家要辛苦,既然寶石現世,作為國娃和古老的辛達精靈,瑟蘭督伊當然是想要這塊寶石的。
PS:瑟蘭督伊是辛達精靈,擁有金發,他統治了幽暗密林的西爾凡精靈,幽暗密林是中土面積最大的精靈王國,與其他精靈不同的是密林精靈與人類世界活動更為頻繁一些(不是指與人類王室)。留在中土的精靈都沒什麼皇室血統的說法(www.wuhanmm.com太好笑鳥),辛達精靈地位高於西爾凡精靈,蓋奶奶也是辛達精靈,埃隆王是辛達精靈和人類的混血,其實不能說是辛達精靈了,到了霍比特人這個時間線中土的辛達精靈早就西渡去極樂之地了,所以留下來的辛達精靈很少,他們力量強大所以統治西爾凡精靈,萊格拉斯作為辛達精靈血統繼承人,在電影里瑟蘭督伊就特別警告那個原創女西爾凡精靈,不允許他們婚配,所以小說里最後萊格拉斯也西渡了,要回老家找對象= =。
8. 20窮人的資料
《窮人》主要描寫了漁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 貧困毅然收養了已故鄰居兩個孤兒這件事,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要寫這些呢,從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寫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時代漁民的悲慘生活和窮人寧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幫助的高尚品質。
《窮人》是俄國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寫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艱難貧窮的情況下,收養因病去世的鄰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舊俄時代人民的悲慘生活和窮人的善良。本文對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細膩,感人至深。
《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當時,俄國勞動人民處於沙皇的黑暗統治之下,生活極度貧困,但是他們心地善良、情操高尚。課文記敘了漁夫和她的妻子桑娜關心、同情鄰居西蒙,在西蒙死後毅然收養了她的兩個孤兒的故事,反映了窮人純朴善良的同情心和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作者通過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時期窮苦人民的苦難生活和他們美好的心靈。
「窮」字是貫穿全文的線索,然而正是因為「窮」,才更能顯示出窮人的高尚品質。文章中運用多種形式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直接描寫法、幻覺描寫法、景物襯托法,表現了桑娜崇高的品德。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可以分為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講述了在海上起風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著出海捕魚的丈夫歸來。第二段(3—11自然段)講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發現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第三段(12—結束)講述漁夫出海歸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收養西蒙的孩子。
20窮人
教學內容分析:
《窮人》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三組課文。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同情。關心鄰居 西蒙,在西蒙死後把她的兩個孩子收養的事。反映了窮人的生活 貧窮、困苦,贊美好人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表 現了他們的品德。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實。感人,用詞造句准確、 實在。教學這篇課文,要先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課大的思 想內容,而後著重看看作者怎樣用朴實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現 真實感情。
學生特徵分析:
本班學生中下生面較廣,學生基礎知識未夠扎實,思維能 力、想像能力。朗讀水平等還有待提高。他們對朗讀較感興趣。 《窮人》-課是名家名篇,文章寫得真實,自然,很能感動人。 是一篇朗讀的好材料。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中重點引導 學生通過感情的朗讀去體會文章的內容以及思想,並把.一些基本 功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學得扎實。
教學目標:
教養:
1、記住「啞、寡、魁、梧、嘿、霉、哺」等7個字的音、 形、義,並會寫。記住多音字「哦」的讀音和意思。
2、能結合課文,說出練習1「拍擊』,等10個詞語的意思。
3、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能回答練習2的4個問題。 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最難反映人物的性格及思想 感情的句子。如: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及漁夫的話。
5、體會文章是如何用准確、朴實的語言,表達人物的具情 實感的。
教育:
1、體會沙俄時代窮苦漁民的悲慘生活。
2、學習窮苦的勞動人民朴實、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德。
發展:
1、通過想像畫面,感情描述畫面,補充省略的內容,提高 想像能力。
2、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課文第二段(桑娜抱回孩子的經過)是重點段。教學時既要抓 住中心又要和本單元訓練項目「真情實感,恰如其分「聯系起 來。
教學難點
1、通過對重點詞語的理解,說出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解作者如何通過朴實准確。恰如其分的詞句表達出入 物的真情實感。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
1、以教師飽含情感的語言啟迪學生的心靈。
2、讓學生在心領神會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並 以感情的朗讀去表達情感。
基本功訓練組合法: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把 讀、寫、議、練習有機地結合起來。
教學媒休:
幻燈機、幻燈片。
課前准備:
1、學生課外預習,熟悉課文內容,運用工具書,聯系課義 自學生字詞。
2。找出疑難問題。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栗點: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2、質疑問難。
3、明確學習目標。
4、學習第一段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揭示課題(5分鍾)
我們知道,窮人是受苦的人,是生活貧困的人。在我們小學 階段的學習中,學過哪些課是講窮人的故事的?(《賣火柴的小 女孩》、《小音樂家楊科》、《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等)。這些 課文,有的揭露了資本主以社會的黑暗,反映了窮人生活的悲 慘;有的表現了窮人嚮往幸福,追求美好境界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們再學一篇課文,題目就是「窮人「。這篇小說是 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4分鍾)
那麼這篇課文的「窮人」指的哪些人?文章又是通過寫「窮 人」的什麼事來反映人物的品質的了請大家帶著這兩個問題默讀 課文。
誰能說說課文主要寫了哪些人物了他們的關系怎樣?
西蒙(寡婦)------>兩個孩子
2、回答導言提出的第二問。
課文主要寫「窮人」的一件什麼事?表現了「窮人」的什麼 品質?
3、課文按什麼順序寫入事情發展順序)請按事情發展順序分 段。
三、啟發學生質疑問難。(6分鍾)
下面請同學們把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看誰提的問題 質量高。要著重考慮文章的中心。寫法。結構,不要糾纏在個別 情節上。
(讓學生思考提出問題)
四、明確學習目標:(5分鍾)
1、大家提了不少問題,下面我也想問問你們出們根據自 己讀課文的初步印象,根據你對這篇課文特點的了解,你們考慮 一個問題:「你認為你學這篇課文應當從裡面學什麼?琢磨琢 磨,也就是說學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什麼?
2、老師歸納學生的意見,得出:
(1)通過理解課文能回答課後的問題。(理解方向)
(2)文章寫得生動感人,怎麼樣才能把文章寫得生動感人?看 看我們能不能從這課中學到一些方法(寫法上)
(3)學習窮苦人民,樂於助人的高尚品德。(思想上)
五、學習第一段:(20分鍾)
1、默讀課文,誰能說說這段主要寫了什麼?
(寫桑娜在寒風呼嘯的深夜,焦急地等候出海捕魚的丈夫歸 來。)
(1)文章寫桑娜擔心著丈夫用了一個什麼詞?(心驚肉跳)
什麼是心驚肉跳?
(2)桑娜為什麼會心驚肉跳了
①外面波濤轟鳴,狂風怒吼,正起風暴。
②夜也深了)
找出有關句子讀。
(3)桑娜擔心什麼?(丈夫會出事),從哪看出?(為丈犬祈禱)
口讀。
師:是啊,在這么惡劣的天氣里,即使是大輪船在海上航行 也很危險,何況是一隻小船呢!
再指導朗讀桑娜為丈夫祈禱一句。(讀出焦急、祈求的語 氣,加上動作)。
(4)學到這,你覺得桑娜的家境怎樣?桑娜的心地如何?
(家境貧困、心地善良)
(5)你們說桑娜家境貧困,為什麼課文又寫她家裡「溫暖而 舒適」,你是怎樣理解的了
(這種「舒適』,只是相對而言,只不過是僅僅說得過去而 已:爐火末滅,屋內干凈,孩子們能安睡。而這些,是靠漁夫夫 妻二人的勤勞和心血才能維持啊!)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講讀第二。三段。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是如何用准確。朴實的語言, 表達人物的真情實感。
3、理解課後練習第2題中的(2)、(3)小題,第3題。
4、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的「教養目標」和「發展目標」。
教學過程:。
一、導語:(l分鍾)
上一課。我們學了《窮人)的第一段,作者把我們帶到海邊 的小屋裡。海上飛起著風暴。沒有月亮,外面又黑又冷。我們仿 佛看到了在這狂風怒吼。波濤轟鳴的夜晚,女主人公桑娜正坐在 屋望焦急地等待著出海打漁的丈夫歸來的這樣一畫面。
這節課我們繼續往下學。
二。講讀課文。
第二段(20分鍾)
1、默讀第二段。思考,這段寫了什麼2
2、再迅速看課文,看看這段主要講了幾層意思了
a、桑娜探望西蒙。
b、桑娜發現西蒙死立,便把孩子抱回家…
c、桑娜的矛盾心理。
3、我們先看看桑娜去看望西蒙這一層,丈夫能否平安歸來 還不知道。這時,她卻想到了西蒙,由此看來,她對西蒙怎樣?
(同情、關心)
讀這些句子,讀出這種關心和同情,因為是「想」,聲音要 輕些。
4、當她推開寡婦西蒙的屋門時看到些什麼?默讀下面的課 文。
(1)師:從這段中,你們覺得西蒙家的生活怎樣貧窮? 西蒙做為二個母親,多麼不願丟下孩子撒手而去。可是病重 的她還是不得不含著悲痛不舍的心情離去了。大家想想,西蒙死 了,丟下那兩個很小的孩子,如果投入求助會怎樣?(發揮想像)
(2)渲染:是啊!另口么年幼的孩子,沒有父親又失去了母親, 他們怎麼活下去呢?啊!是誰?是誰把他們抱回家呢了一一是桑娜!
5、請個別同學讀桑娜抱孩子回家這一自然段。思考:當桑 娜把孩子抱回家時,她想到什麼沒有?(沒有) 從哪裡知道?「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她覺 得非這樣做不可。』』
(1)她沒有想到什麼, 馬上把孩子抱回家,這是一個什麼 動?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嗎?(毫不猶豫)
渲:想想,當時,她有沒有想,家裡多了兩張嘴,吃飯更困 難?(沒有)她有沒有想把人家的孩子抱回家,自己的孩子會更苦? (也沒有)她有沒有想家裡七口人如今變成九口人,她和丈夫更 苦?(更沒有)
(2)她這樣做,完全是出於什麼去幫助西蒙?
(出於良心的驅使,出於她善良的心地。)
師:是啊,這完全是窮人的本色,窮幫窮!
朗讀訓練:師讀本小節一。二兩句,生齊讀第三句「她自己 也......」
6、抓住課後第2題的第3小題深入理解。
(1)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家裡以後,她想到些什麼?
(請找出有關的句子讀讀。)
①你們讀了這段話後,覺得桑娜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了
(忐忑不安。害怕、矛盾)
②什麼叫忐忑不安?從哪看出她忐忑不安?
(說話斷斷續續,語言前後矛盾)
③這個斷斷續續用什麼標點符號表示八省略號》
④這個省略號除了表示說話斷斷續續外,有的地方是省略了 口些內容的。下面請同學們用忐忑不安地語氣讀這段,並把省略 了的內容補上。(發揮想像,感情朗讀)
⑤學生讀。
示範,「是他來了……」(表示她心甘情願,語調稍微平 些。)
學生再讀。
i,小結:這段寫得好嗎?作者並沒有用豪言壯語去寫桑娜的語 言和心情,而是那樣平平常常地,卻是那樣真實、准確地寫出桑 娜作為一個善良。純朴的婦女此刻的真情實感。
講讀第三段: (19分鍾)
1。默讀第三段,思考:漁夫回家後,桑娜怎樣把西蒙死了 的情況告訴他們的?
點撥:(1)丈夫一回家,桑娜有沒有馬上把西蒙死了的情況 告訴丈夫?(沒有)
(2)正當桑娜內心充滿擔憂,害怕。矛盾的時候,丈夫忽然 問起來了,桑娜的心情會更怎樣?
請把描寫桑娜的語言。神情的句子擾出來讀讀,想想桑娜為 什麼會這樣八充分讓學生讀。講》
如:從「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可見桑娜內心是帶著害怕,又 過意不去。
1、總結課文,體會感情,概括中心思想。
2、進一步體會「真情實感。恰如其分」?的寫作特色。
3、鞏固練習。
4、感表朗讀全文。
教學過程:
一、課文為什麼以「窮人」為題?(5分鍾)
:》雖然人窮,但為了幫助人家,寧願吃苦受累,像這樣的窮人 在當時的沙皇統治下的社會里,會不會中有桑娜這么一家呢? 、是啊,我想,要是桑娜家遇到了困難,西蒙也會這樣做的, 所有的窮人也會誠心去幫助的。
二、討論中心:(3分鍾)
(幻燈)提示:課文寫了的事,贊揚了的美好品質。
三、體會文章的寫作特色。 (10分鍾)
這篇文章沒有華麗的詞語,也沒有慷慨激昂的語句。正相 反,它用詞造句朴朴實實。恰如其分,表達了真倩實感,所以寫 得相當感人占你能舉例說說哪個地方用詞樸素卻又令你感動?
四、感情朗讀全文:(7分鍾)
五、想像,說話訓練。 (15分鍾)。』
如果桑娜把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的事直接告訴丈夫會出現怎 樣的情景?要求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反映人物的內心世 界。注意語言朴實、恰如其分。
9. 誰知道列夫·托爾斯泰的詳細資料~~急用,拜託了~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世界名人、革命者
【簡介】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以及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還有《一個地主的早晨》《哥薩克》《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等。他也創作了大量童話。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他還以自己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技巧辛勤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寧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
托爾斯泰思想中充滿著矛盾,這種矛盾正是俄國社會錯綜復雜的矛盾的反映,是一個富有正義感的貴族知識分子在尋求新生活中,清醒與軟弱、奮斗與彷徨、呼喊與苦悶的生動寫照。托爾斯泰的作品縱然其中有反動的和空想的東西,但仍不失為世界進步人類的驕傲,他已被公認是全世界的文學泰斗。列夫·托爾斯泰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
【重要作品總結】
《幼年》、《少年》、《青年》
《一個地主的早晨》
《琉森》
《三死》
《家庭幸福》
《哥薩克》
《戰爭與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懺悔錄》
《黑暗的勢力》
《教育的果實》
《魔鬼》
《克萊采奏鳴曲》
《哈澤·穆拉特》
《舞會之後》
《復活》
【思想】
托爾斯泰早期寫過文學論文,如《人們為什麼寫作》(1851)肯定文學的崇高使命;《在俄羅斯文學愛好者協會上的講話》(1859)反對暴露文學,但仍主張文學應當適應社會的要求。在60至70年代的論文中,主要強調應為人民而寫作。最值得注意的是晚年的論著。《莫泊桑文集序》(1894)要求忠於現實主義藝術的原則;要求作家對所描寫的事物抱道德的態度,明確「善和惡之間的區別」。《什麼是藝術?》(1897~1898)批判「為藝術而藝術」的美學觀點,指出當時一些美學理論為統治階級的口味進行辯解的實質,揭示頹廢派藝術反人民的本性及其哲學思想基礎;同時提出藝術是人們交流感情的工具的論點。《論莎士比亞及其戲劇》(1906)指責莎士比亞的劇作反民主和不道德,但也能道出他的劇作的某些藝術特點。這些論著都闡明作者後期關於藝術實質和作用、形式和內容的關系、藝術的道德意義等問題的見解,後兩部還同時要求文藝傳達宗教意識。
托爾斯泰是偉大的思想家和藝術家。從他的創作初期開始,特別在60年代以後,他始終不渝地真誠地尋求接近人民的道路,「追根究底」地要找出群眾災難的真實原因,認真地思考祖國的命運和未來,因此,他的藝術視野達到罕有的廣度,在自己作品中能夠反映1861年農奴制廢除後到1905年革命之間的重要社會現象,提出這個轉折時期很多的「重大問題」,盡管他的立場是矛盾的,他的解答是錯誤的。然而,托爾斯泰的偉大,主要還由於他以天才藝術家所特有的力量,創作了無與倫比的俄國生活的圖畫,而那些「重大問題」大多就是在「圖畫」中藝術地提出來的。
【藝術成就】
托爾斯泰的藝術是博大精深的。首先,他以特有的概括的廣度,創造了史詩體小說。像《戰爭與和平》那樣的巨著,再現了整整一個時代,氣勢磅礴,場面廣闊,人物眾多(500以上)。歷史的事實融合著藝術的虛構,奔放的筆觸揉和著細膩的描寫;在巨幅的群像中顯現出個人的面貌,於史詩的庄嚴肅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獨白,變化萬千,蔚為奇觀。他善於駕馭多線索的結構,千頭萬緒,銜接得天衣無縫;又能突破小說的「封閉」形式,波瀾壯闊,像生活那樣無始無終。然而托爾斯泰的藝術魅力,不只在於再現宏觀世界,而且在於刻畫微觀世界。他洞察人的內心的奧秘,在世界文學中空前地把握心靈的辯證發展,細致地描寫心理在外界影響下的嬗變過程;並且深入人的下意識,把它表現在同意識相互和諧的聯系之中。托爾斯泰的藝術力量是真實,它突出表現在性格塑造上。他總是如實地描寫人物內心的多面性、豐富性和復雜性,不只寫其突出的一面或占優勢的一種精神狀態。他不隱諱心愛人物的缺點,也不窒息所揭露的人物心中閃現的微光。他不粉飾,不誇張,不理想化或漫畫化,總是藉助真實客觀的描寫,展示其本來面目,從而於平凡中見偉大,或者相反,於平凡的現象中顯示其可怕。他還善於描繪性格的發展和變化,自然渾成而不露斤斧痕跡。托爾斯泰的風格主要特點是樸素。他力求最充分最確切地反映生活的真實或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他雖然在藝術上要求嚴格,象《戰爭與和平》就七易其稿,卻不單純以技巧取勝,不追求形式上的精緻,也不迴避冗長的復合句,而只尋求最大的表現力。晚年,他的藝術有顯著的變化。在心理分析上力求簡潔,不寫感受的整個過程,只寫心理過程的各個階段的主要環節;有時採取戲劇的方法,通過行動和對白來表現。不寫性格的順序發展過程,而寫突然事故引起的決定性轉變。在結構上,為了表現人物的醒悟,常常採用倒敘的方法;為了集中,長篇小說也不再用多線索,而用單線索逐漸展開的方式。在語言上,則力求質朴洗練和淺顯易懂,接近民間故事。
列夫·托爾斯泰是現實主義的頂峰之一。他的文學傳統不僅通過高爾基而為蘇聯作家所批判地繼承和發展,在世界文學中也有其巨大影響。從19世紀60年代起,他的作品開始在英、德等國翻譯出版。70至80年代之交以《戰爭與和平》的法譯本出版獲得國際上第一流作家的聲譽,成為當時歐美的「俄國熱」的主要對象。80至90年代法、英等國最早論述他的評論家,都承認他的現實主義創作對自己國家文學的振興作用。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成長的進步作家法朗士、羅曼·羅蘭、亨利希·曼和托馬斯·曼、德萊塞、伯納·蕭、高爾斯華綏以及其他歐美作家和亞洲作家都受到他的熏陶。在中國,1900年就出現評介他的文字,1907年譯介過他的「宗教小說」(《主與仆》及民間故事)。1913、1917年先後有《復活》(易名《心獄》)和《安娜·卡列尼娜》(易名《婀娜小史》)的不完全的文言譯本。「五四」前後,托爾斯泰的作品大量被譯成中文。抗戰期間分別出版了郭沫若和周揚翻譯的《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以及其他作品的譯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托爾斯泰的重要作品大多已翻譯出版,而且根據原文翻譯,不少名著都有幾種不同的譯本。
10. 一本主角叫魏一女主是熊出沒裡面的納雅
目前貌似沒有這部小說
我試著用你提供的信息搜索了好幾個網站,
可是沒有搜索到
你能不能再提供詳細點這部小說的內容
或者說可以的話看別的其它小說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