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小說中的春節
① 小說春節記事800字以上
難忘的春節(1)
春節又到了,在孩子們的歡呼聲中,在清晨那清脆的爆竹聲中,它再一次悄然而至。 對於眾多孩子來說,春節的到來是令人高興的,他們唱歌,他們跳舞,以慶祝他們的喜慶節曰。但對於我來說,春節沒有這么好,春節的到來,卻不能給我帶來喜悅。因為,我是窮人家的孩子。每當春節早上我一醒來,就在想:「要是我早上能意外得到父母的壓歲錢,能有好多的點心吃,那該有多好呀!每當想到這里便情不自禁地跳下床,可是,無情的事實不得不讓我熄滅了心中的希望之火。我不得不再一次告誡自己:別再痴心妄想了,你是窮人家的孩子,然後,我只有默默地坐在門口,望著別家孩子們歡樂的笑臉。 又是一陣清脆的爆竹聲,把我從往事中拉了回來。是啊,我該起床了,盡管得不到父母的壓歲錢,還有那琳琅滿目的點心,可床還是得起的。 我以極快的速度梳洗完畢,當我跨出房門時,廳堂里的一幕吸引了我的目光,沒錯!那是我爸媽擺放出來的點心,沒錯的!當我想到這時,媽媽走了過來,手裡還拿了一張嶄新的50元人民幣,帶著無限關愛說:「麗,新年快樂,這是你今年的壓歲錢,拿好,別丟了!」我頓時驚呆了。問道:「媽,我們家庭狀況不好,拿壓歲錢幹啥?」媽笑了笑:「傻孩子,改革開放這么久了,我家狀況也好多了,以前是爸媽對不起你,但是以後,不用再受窮了,你就放心拿著好了。」「那邊還有點心,多吃點。」我一蹦一跳,跑到點心前,抓了一大把,開心地吃了個痛快。 我靠著門邊,一手拿著點心,一手捏著媽媽給我的壓歲錢,再望著不遠處那群孩子打鬧的情景,聽著大人們說著「新年發財」的祝語,耳畔是那此起彼伏的爆竹聲,心中不覺暢快無比! 簡評:本文與《難過的春節》有同工異曲之妙。也是從反面的角度來構思,但又有些許變化。前面的是寫叔叔的禍事對一家人的打擊。而本文則是通過「我」過去與現在過春節的截然相反情形之對比,揭示了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這亦揭示了寫話題作文,不僅可以在某個點上選擇題材來寫,還可以在線上縱向鋪開,寫出縱向故事的發展變化,也更易使文章內容充實豐滿。
春節禮物
(2) 「噼里啪啦」,春節來了,家家戶戶都在放鞭炮、貼春聯。人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這新的一年的開始,預示著我們長大了一歲,美好事物將來臨,誰不高興呢?小孩子們更是興奮不已,穿著新衣服,拿著大人給的壓歲錢,准備去買個痛快。 走親戚,大多數人更是爭著去。 可是大家都高興的時候,我卻高興不起來。 清晨,聽見屋外小孩子早已大喊大叫了,可我還躲在被窩里不願起床,你想想,被窩中的舒服感覺誰願離開!可還 沒等我舒服夠,媽媽已經扯破嗓門叫我快起床了。我將被子一扯,蒙住了整個頭,可無濟於事,媽媽已走進了房間,下了一道聖旨:「今天全家人都要去外婆家,快點准備!」 我生來性格內向,不願串門走親訪友,但無可奈何,今天是初二,所以也不得不去外婆家拜拜年。 我們全家人已准備好出發了。天啊!拎幾大包東西,豈不是想累死我,偏偏又要我拎,我更加不高興,說:「你們走前面吧!反正我走不快,我會跟上的。」拎著兩個沉甸甸的大包,向外婆家走去。 去外婆家全是山路,挺累人的。約摸走了兩三里路,我放下東西,拿起手一看,有兩條紅印子,動一動,彎都彎不過來。痛,我氣憤極了!就在這時,一瓶不爭氣的酒滾了出來,我撿起一看,連嶄新的標簽上都有幾條小臟痕。 還是繼續上路吧。 總算到了外婆家,他們有說有笑的,可我一個人躲在房間里悶看電視,想著心事。 過了幾天,外婆她們家的人來我家了,禮物全放在書桌上,我翻著看著,看呀看……啊!那瓶酒不就是我拎去的嗎?標簽上的幾條痕跡還在呢! 是那瓶,一定不會錯,絕對是那瓶! 我愣住了,春節,是一個歡慶的節曰,是人們走親訪友的盛大節曰,可是誰出的餿主意?為什麼要送春節禮物,難道不送不行嗎?而且最終竟然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那天,我手都拎得好酸好酸,可又拎回來了,有什麼意思?我真不明白為什麼?但願以後過春節不要送這送那,在春節走動走動就是,沒有必要非得送什麼禮物,也更輕便! 簡評:走親戚,也是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風俗,平時難得走動的親戚,在這時也要親熱親熱。一般說來,是令人愉快的。而本文沒有從眾,又是做反面文章。當然,更妙是在討厭中透露出一種明智的處世觀,自然地鞭韃了一些陋習。讀完本文,也就會給讀者一些警醒和啟示。只是似有仿效的嫌疑。
春節隨記
(3) 快過年了,大家走街串巷,忙著辦年貨。 街上貨物琳琅滿目,購物者是多之又多,你看,一些女士們正在商店選購「新年禮服」呢,周圍圍著一群可愛的「小天使」,笑嘻嘻地吵著鬧著要買新衣服、新玩具。這些媽媽被吵得沒辦法,只好放下手中已看好的衣物,先帶「寶貝們」一陣狂購後,再來為自己添置。 「對不起,不好意思,把你的衣服弄臟了。」這時突然傳來一句道歉。怎麼回事?原來一位大伯剛買完魚出來,不小心將正在購買年畫的幾位小姑娘的衣服弄臟了。「沒關系!」小姑娘笑嘻嘻地拿著剛選好的年畫又走進了另一家商店。這位大伯也笑哈哈地走了。 「哈哈哈……」那邊又傳來了一陣陣笑聲…… 除夕之夜 「嗤,嗤,嗤——」的幾聲,天空盛開了幾朵鮮花,五彩繽紛,原來是幾位小朋友在放煙花。又是幾聲清脆的爆裂聲,漆黑的天空頓時變得一片通明,原本墨一般黑的屋脊,此時如同被明亮的彩燈照耀得清晰可見,遠處的群山也依稀可辨。隨著鮮花的盛開,頓時傳來一陣驚喜的歡呼聲。小河之畔,時而隱現一張張仰望天空的笑臉。天上的美景稍縱即逝,地上的驚喜卻在漫延。 一家人圍著大圓桌,吃著熱氣騰騰的團圓飯,看著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等待著新年的到來。走親訪友 「恭喜發財!」一陣陣問候傳入耳中,原來是路上走親訪友的熟人互致問候。而夥伴們則是跑東家串西家,「跟你拜個年!」手中的鈔票也多了起來,甚至手中還會賺得一大把香煙。而這大多是送給自己的老爸,有時也會試著抽一下,可咳嗽幾聲只好把它扔掉了。小姑娘們則在一起咬著嘴皮子悄聲細語地說著什麼。大人們在一起談談家常,老人們則在兒女們的陪伴下觀看著tv節目,精彩的節目時而惹得老人們會心地笑個不停。 過新年,喜洋洋,家庭大團圓,每個人都春風滿面,每個人都嘴角流油……
② 北京的春節 詳寫了什麼 略寫了什麼
《北京的春節》課文是按時間順序寫的,詳細敘述了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略寫了臘月二十三和正月十九,這樣寫的好處是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北京的春節》是現代作家老舍1951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繪了一幅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表現了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現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美好,同時對比新舊社會的春節,突出了新社會移風易俗、春節過得歡樂而健康,表達了作者對新中國、新社會的贊美。全文充滿北京味兒的朴實語言,陳述樸素自然,不事雕琢,流暢通達,又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拓展資料:
本文主題思想
此文是一篇風俗志,作者用充滿京味的朴實無華的語言,描繪了一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表現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並通過對比,顯示了新時代移風易俗的巨大力量,最後作者肯定了新風尚,歌頌了新社會。
③ 以春節為主題的小小說
[感動春節】鄉下過年(小小說) Post By:2008-11-12 14:09:00 鄉下過年 小小說 黃同君 去年春節我寫了《城裡過年》不知道朋友看了沒有。今年我決定回老家鄉下過年,鄉下過年也別有一番風味和樂趣。 現在城裡的生活越來越好,年味卻越來越少。正象前些日子在QQ上與朋友聊天,我問她:你過年的年貨准備好了嗎?她回答我:沒有什麼可准備的,天天過年啊? 真的城裡人天天過年?我想不是的,肯定不是。畢竟平日里雖然吃得,穿得,用得,就象過年,的確它並不是過年,它不會含有任何年味。於是我決定今年回老家鄉下過年。 於是我開車回老家,車上裝了滿滿的一車年貨,大年三十,一家人高高興興的踏上回老家的路。一路上,感覺路變寬了,由原來的土泥路,變成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地變美了,路旁的試驗田,顯示著改革創新,顯示著農業革命;水變清了,沒有城市的工廠污染,河水清澈碧透;河岸上柳樹成蔭,群鳥嘀翠…… 故鄉的天還是那樣的藍,藍的透明。故鄉的雪還是那樣的白,白的耀眼。只是故鄉的兩座林山,山坡上出現了以前沒有的魚鱗坑,魚鱗坑裡已經栽上了樹苗。大大小小的魚鱗坑覆蓋了整座山脈。山腳下,一片一片的苗木林場密密麻麻的小樹苗,雖然已經落了葉子,我想,再過兩三個月,故鄉將是另外一片天地。 大年初一早晨,人們早早吃過餃子,按著鄉下的過年風俗,小輩兒們開始給長輩們挨家挨戶的拜年了。 我在城裡習慣了,喜歡睡懶覺。娘說:孩子呀!今天早晨得起早些啊?可我仍然睡過了頭。我們剛剛吃完年餃子,就聽見大門口有人喊著:大侄子,過年好啊? 進門的是我們一村之長。 我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村長會來給我拜年。安年齡他比我大多了,安輩分我管他叫叔叔。他是不應該這樣做的。但他卻這樣做了,而且還給我深深地鞠了一躬,弄的我不知所措。 寒暄過後,村長從懷里掏出一卷紙遞給我說:大侄子,這些年你天津當兵,在部隊上了大學,又是學的電子計算機,拿了文憑,娶了媳婦,買了房子,成了城裡人,可你可不能忘記咱們村裡的鄉親們啊?今天一來拜年,二來大叔我有事兒相求。求你把咱們村裡的樹苗賣出去。 我瀏覽了一遍樹苗品種及其價格,為難的說:我現在在醫院養病,我怎麼能幫助村裡做買賣啊? 大侄子,你是個能人,你們城裡有電腦,能上網,我相信你會有辦法的。這個忙你要是不幫助,說明你仍然記恨咱們村裡的。我知道你當年當兵是迫不得已才離開咱們村子的。 村長的一席話觸到了我的痛處。三十多年前,我高中畢業,村裡幾個有頭腦的青年人找到我,要我代筆寫告狀材料,狀告村長貪污和挪用公款辦個人私事。於是我代筆寫了狀子,層層告狀,最後告狀告到中央紀檢委。層層批示,要求嚴肅處理。但處理到最後,量刑的罪過變成了幾千元退臟,村長還是村長。那年夏天,參與告狀的幾家的農田裡被劇毒農葯破壞,小麥幾乎連種子也沒有收回來。為這,父母罵我村裡人數落我。通過這件事兒,我覺得山高皇帝遠,黨的富民政策再好,下邊沒有好的基層領導落實,老百姓也難於富裕起來。被逼無奈,我應征入伍才走向軍人之路。…… 大侄子,我當村長兩年了,沒有錯花過村裡一分錢,這點兒你可以向村裡任何人打聽打聽……今天我來求你是想通過你的電腦網路幫助咱們村裡把樹苗賣出去,不是為我自己。於情於理我本來不應該給你拜年,你是我的晚輩兒啊。但只要能為咱們村賣得好價錢,讓我干什麼都行。 村長的肺腑之言深深觸動了我。當年告狀不就是盼著村裡有一位真正為村裡老百姓辦實事的好村長嗎? 如今,村裡終於出了這么一位為村民們辦事兒的領頭人,這個忙我一定要幫的。 大年初六,我返回縣城。村民們送我送到村口,車上的年貨雖然已經卸了。但我的心情感到它更重了更沉了,因為我心裡裝著村長和全村人的希望。 於縣醫院 二〇〇八年二月五日 男人有沖動可能是愛你,也可能是不愛,但沒有沖動肯定是不愛!
④ 老舍<<北京的春節>>的寫作背景
《北京的春節》是現代作家老舍1951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繪了一幅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表現了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現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美好,同時對比新舊社會的春節,突出了新社會移風易俗、春節過得歡樂而健康,表達了作者對新中國、新社會的贊美。全文充滿北京味兒的朴實語言,陳述樸素自然,不事雕琢,流暢通達,又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⑤ 按課文填空,《北京的春節》的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誰他的作品有什麼什麼什
《北京的春節》的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
老舍原名舒慶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生於北京,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代表作品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趕集》等。老舍的文學語言通俗簡易,朴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
⑥ 北京的春節的作者是
北京的春節的作者是老舍。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中國現代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老舍的一生,總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發表了大量影響後人的文學作品,獲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選自《聶紺弩雜文集》,三聯書店,1981年。老舍(1899—1966),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於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親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老舍先生七歲念私塾,以後在西直門私立第二小學堂、南草廠第十三小學、北京市第三中學讀書。1918年由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後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學校長、北京市北郊勸學員、天津南開中學教員。1924年夏赴英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華語教員。業余刻苦自學,並開始寫小說。創作了《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三部長篇小說。1929年夏離英,途經巴黎等地,在新加坡滯留半年,在華僑中學任教,創作長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年春回到北京。1930年夏在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任教授,利用寒暑假期寫作,創作了長篇小說《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短篇小說集《趕集》、雜文集《老舍幽默詩文集》。1931年與胡潔青女士結婚。1934年夏至1936年夏在青島山東大學任中國文學系教授,並繼續寫作。著有短篇小說集《櫻海集》、《蛤藻集》與個人創作經驗集《老牛破車》。1936年辭去教職,專門從事寫作,創作了《駱駝祥子》、《文博士》等。「七七」事變爆發,11月濟南失陷前夕,隻身離濟赴武漢。1938年8月武漢失陷前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遷重慶。自1938年3月至1945年抗戰勝利,一直是該協會的主要領導人。這期間他團結和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利用各種文藝形式對愛國抗日做出了貢獻。他自己也以團結抗日為題材,積極進行文學創作,寫出了《殘霧》、《國家至上》(與宋之的合著)、《張自忠》、《面子問題》等九部話劇;《火葬》、《四世同堂》(第一、二部)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集《火車集》、《貧血集》以及鼓詞、京劇等。1946年3月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老舍先生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後,留在美國繼續從事文學創作。寫完《四世同堂》第三部及長篇小說《鼓書藝人》。1949年10月正在美國養病的老舍先生接到周恩來總理請他回國的信後,立即回國,於當年12月回到北京。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志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後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奠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國後,先後在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授。這個時期創作了《貓城記》、《離婚》、《駱駝祥子》等長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等中篇小說,《微神》等短篇小說。1944年開始,創作近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擔任全國文聯和全國作協副主席兼北京文聯主席,是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躪辱投湖自盡。
⑦ 北京的春節是誰寫的
《北京的春節》是著名作家老舍寫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作者用充滿北京味兒的朴實語言,描繪了一幅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表現了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現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美好,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喜愛之情。
老舍(1899年2月3日至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我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等。
⑧ 老舍《過年》的原文是什麼
《過年》 老舍
早起拉開窗簾舉目望去,一夜之間,外面已成了銀裝素裹的世界。今年冬天雪下得少,似乎缺了一點氣氛。這場雪的到來,提示著人們,年已經不遠了。是啊,又要過年了,甚至能看到被大雪壓彎的樹枝也在抖動著春的喜悅。
過年,在感覺中已經有些遙遠,甚至沒有太多的期盼。在繁忙的都市裡,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年味越來越淡,有的時候馬上過年了,才想起來。最令自己懷念的,還是小時候過的年,雖然那是些久遠的回憶,但一切又都是那樣鮮活。
我的老家在農村。一到臘月,年的氣氛就濃起來了。在村裡的供銷社,購年貨的人絡繹不絕。那些傳統的年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想起來是依然漂亮,那厚厚的紙,散發著油墨的芳香,在幼小的心靈里,已經把它當作是年的象徵。
北方的臘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它的特殊意義在於向年又近了一步。每天天沒亮就會醒來,一想到要過年了,興奮的睡不著。村裡的老人們開始對小孩子們說:「小孩小孩你別讒,過了臘八就過年。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孩子們嘻笑著、歡呼著,跑走了。
那個時候,並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能殺得起年豬。而殺了豬的人家都要安排一頓飯,招待一下村鄰親威。我們這些小孩子吃不多少肉,就是圖個熱鬧,屋裡屋處的亂竄。
那個年月伙食很差,平時就是苞米面餅子、小米飯,連麵食也吃不到。所以過年對於我們小孩子來說那是個解饞的好機會。除夕的前幾天,母親便開始忙著蒸年糕、蒸饅頭,前一天才會用大鍋烀肉。
我則在站在鍋台邊,緊緊地盯著鍋,聞著那飄出的香氣,不知不覺著唾液已經流了下來。母親在旁邊看了,便會掀開鍋蓋,用筷子扎出一小塊肉放在碗里,我伸手就拿,顧不上燙嘴,狠狠地咬下去。
我喜歡啃凍梨,吃時發出的「沙沙」聲,那白白的梨肉帶來的酸甜,總讓我回味不盡。當然,也只有過年時才能買梨吃。有一件小事很是難忘:那次母親買來了凍梨,放在了儲存雜物的倉子里。我便偷偷地盯著她,直到她進了屋子。我一溜小跑來到門前,小心翼翼地打開倉門,鑽了進去,把關好門,掏了一個梨子就啃。
不一會兒母親進來取東西,一下子看到了我,我竟然有些不好意思,她卻笑了笑,拍了拍我的頭,沒有說什麼。吃晚飯的時候,弟弟還在問母親:「梨什麼時候買啊?」我在心裡說:哈,我已經先嘗到了。
對聯也是過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那時候的對聯和現在不同,都是買來大紅紙請人手寫的。父親的書法很好,是我們村裡知名的先生,所以到我家來求父親寫對聯的人都排成了隊,過年的這兩天是父親最忙碌的時候。
我在旁邊地看著那黑亮亮的毛筆字寫在紅紙上,有說不出的羨慕。當紅紅的對聯貼到牆上門上,那個喜慶啊,年的氣氛立刻就出來了。
小時候的我喜歡穿新衣服。除夕的頭天晚上我會把新衣服拿出來,翻過來掉過去地看,想像著明天就要穿上了,那個高興啊。
一年到頭能穿新衣服的時候是很少的,一般都要到過年。睡前早早地把小腳洗干凈,把新鞋、新襪擺在枕邊看著,後來就睡著了。有時會做夢,雖然不知道自己當時的表情,但小臉上肯定帶著甜甜笑意。
除夕也叫年三十,家家張燈結綵,人人喜氣洋洋。在那個年月,恐怕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看到大夥的臉上洋溢的笑容。除夕一大早,我就被鞭炮聲從睡夢中驚醒。
父親也會在我們的耳邊說,快起床吧,過年了,早點放鞭炮。我們便一咕嚕地爬起來,穿好新衣服、新鞋,跑到外面放鞭炮。然後等待我們的便是飯桌上香噴噴的餃子了。
我們北方過年的高潮是除夕之夜,最重要的活動叫發紙,一般都是在子時,也就是二十三點到凌晨一點。傳說那時候南天門會打開,天上的神仙會魚貫地下到人間,所以各家有供奉神靈的,都要出去「請」。
當然,也有的人說,相當有「福氣」的人會看到南天門開,那樣的人以後一定會享受榮華富貴,只是沒有人能證實罷了。
在歡笑聲中白天很快就過去了。夜色漸濃,萬家燈火在冬夜裡跳動著,映襯著白白的雪,描繪成鄉村最美麗的夜晚。除夕的夜充滿了祥和與神秘。在人們的眼裡,從這里彷彿能看到美好的明天。
在發紙前父親總是提前把鞭炮拴在一根大桿子上,靠在牆角就等著放了。十點左右,周圍的村子就開始發紙了。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個不停,火光將天邊都映得發亮。
十一點半了,父親便把我們幾個都叫出去,開始忙活,有的點鞭炮,有的點一堆火,母親則在屋裡做飯。篝光燃起,鞭炮聲也響徹夜空。火光映著紅紅的笑臉,我們圍著火堆跳著,叫著,跑著,那一刻,感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三十的晚上是要吃年夜飯的。全家人坐在一起,團團圓圓地吃著飯,說說話,其樂融融。這時吃的餃子都是肉餡的,還會在裡面放一枚硬幣,誰要是吃到的話那就預示著一年將有好運相伴。
小時候,一次哥哥給我夾了一個餃子,我便邊吃邊玩,大夥也吃的熱火朝天,可是盤子都見底了也沒吃到硬幣,最後在我的小屁股下面發現了它。
年夜飯後有「守歲」之說,所謂「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據說要是能一夜不睡的話,一年之中頭腦都清醒。我們幾個小夥伴打著燈籠,出去玩,到別人家的院子里揀落在地上的鞭炮,有的回來之後還可以放。當然,如果玩累了,隨便到哪家,都會好吃好喝地招待我們。
難忘的年夜總是過得很快。天亮了,村邊響起了歡快的鑼鼓聲,原來是大秧歌開始拜年了。人們相互拜年,串門,整個小村又在年的氣氛中沸騰起來。
時隔多年,一些往事都已淡忘,但兒時過年的情景卻永遠地留在了心中。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
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1]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過年》是老舍的其中一部作品。
⑨ 《北京的春節》作者介紹是怎麼樣的
《北京的春節》作者是老舍,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因為老捨生於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北京人藝編劇,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龍須溝》。
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1966年8月24日,由於受到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中國現代文學長篇小說經典《四世同堂》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這是該作自發表以來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1978年,老捨得到平反,恢復「人民藝術家」的稱號。墓碑上刻寫著老舍的一句話:「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里。」
作品風格: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鬥中,在新的歷史潮流沖擊下。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
他喜歡通過日常平凡的場景反映普遍的社會沖突,筆觸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運的思考,讓人從輕快詼諧之中品味出生活的嚴峻和沉重。關於自然風光的色彩鮮艷的渲染和關於習俗人情的細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氣息和情趣。
在現代文學史上,老舍的名字總是與市民題材、北京題材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他是現代中國文壇上傑出的風俗、世態(尤其是北京的風土人情)畫家。作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可能不夠遼闊,但在他所描繪的范圍之內,卻把歷史和現實,從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時代的社會氣氛、風俗習慣,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種人等的喜怒哀樂、微妙心態都結合濃縮在一起,有聲有色、生動活潑,自成一個完整豐滿、「京味」十足的世界。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個特點,是表現出鮮明的反帝愛國的題旨。老舍的作品中往往直接揭露帝國主義侵略罪行,從不同側面描寫它們的經濟、文化、宗教滲透和種族歧視所給予中國人民種種傷害。他表現民族覺醒、表彰民族氣節,同時抨擊在這些侵略和滲透面前卑躬屈節、為虎作倀的洋奴漢。1960年是義和團起義的六十周年,於是寫出了話劇《神拳》,再現了北京居民抗擊八國聯軍的壯烈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