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都市超能聖老馬
A. 以管仲之聖而 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於老馬與蟻的意思
解釋:像管仲這樣聖明、隰朋這樣聰明的人,碰到他們不知道的地方,也會很自然地向老馬和螞蟻學習。
這裡面有2個典故,一個是老馬識途的故事,講的是管仲和齊桓公出征孤竹,迷路了,就靠著老馬急著給小馬餵奶,跟著老馬回到營地;
一個是蟻穴求水的故事,講的也是出征孤竹的時候,在山中沒有水喝,隰朋吩咐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螞蟻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處就有水。」就發掘蟻穴,找到了水源。
整句話的意思就是,人再聰明,總也有向別人請教的時候,所以人要謙虛。這句話出自韓非子。他是荀子的徒弟,所以對荀子的「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引申。
B. 老馬識途文言文
1、原文:
管仲、隰朋從於桓(huan)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於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
2、譯文:
管仲和大夫隰朋隨齊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時已是冬天,最後迷了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於是放開老馬,人跟隨著它們,終於找到了回去的路。
走到山裡沒有水,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蟻穴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
於是挖掘山地,終於得到了水。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聰明才智,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在的人不知道用自己愚蠢的心去學習聖人的智慧,不也是過錯嗎?
文章選自戰國韓非子的《韓非子·說林上》,文中故事正是成語(老馬識途)的來歷,現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引導的作用。常用來比喻富於經驗堪為先導。 他們不被現實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們學習。
本文先敘後議,敘述簡潔得當,議論緊扣中心。結尾用反問句提示後人應學習前代聖賢的智慧,引人深思。
(2)小說都市超能聖老馬擴展閱讀:
一、詞句注釋
1、管仲、隰(xí)朋:兩人都是輔佐齊桓公的大臣,幫助桓公成就了霸業。
2、從:跟隨。
3、伐:討伐,攻打。
4、孤竹:指孤竹國,相傳為神農氏的後裔,春秋時的古國,在今河北盧水(指的是灤(luán)河,此處的孤竹國在今河北省盧龍縣城南灤河與青龍河交匯處東側)。
5、往:出征。
6、反:通「返」,返回。
7、迷途: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亂,辨不清是非。
8、失道:迷失歸途。道:歸途。
9、乃:於是。
10、放:放開,指解脫羈絆讓馬自己隨便走。
11、隨:跟隨,跟著。隨之,跟著它,跟著老馬,之字是代詞。
12、遂:終於。
13、得:找到。
14、行:走。
15、居:住,處於。
二、相關人物介紹
1、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
2、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潁上(今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人,周穆王的後代。
3、隰朋(公元前?~前644年),春秋時齊國大夫。齊庄公曾孫。與管仲、鮑叔牙等輔佐齊桓公,齊國大治。曾率軍會合秦軍安定晉國的內亂,擁立晉惠公。管仲病重時薦他自代,與管仲同年死。
三、分析評論
文言文《老馬識途》膾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語(老馬識途)的來歷,現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引導的作用。常用來比喻富於經驗堪為先導。 他們不被現實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們學習。
本文先敘後議,敘述簡潔得當,議論緊扣中心。結尾用反問句提示後人應學習前代聖賢的智慧,引人深思。
C. 老馬識途 聖和智進行分析說明
【成語名稱】
老馬識途
【漢語拼音】
lǎo mǎ shí tú
【成語解釋】
途,路,道路。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英文翻譯】
An old horse knows the way.
[編輯本段]【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成語出處】
《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出處原文】
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與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
【文言文翻譯】
管仲、隰朋跟從齊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於沒有熟悉地理的向導帶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於是就縱老馬於軍前,任其所至,隨而從之,竟得道而歸。在山中行軍,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螞蟻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處就有水。」就發掘蟻穴,找到了水源。
憑借管仲和隰朋的聖明,遇到他們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馬和螞蟻求教學習看作是羞恥的事,現在的人卻不承認自己愚昧、不知道學習和吸取聖人的智慧,不太過分了嗎?
【字,詞義解釋】
①伐:討伐
②反;同『返』
③陽:南面,南
④以:憑借
⑤不難:不以……為難
聖人:有智慧的人
⑥孤竹:指孤竹國,今河北盧龍
⑦聖:精明通達
⑧仞:古代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⑨管仲、隰朋:兩人都是齊桓公的大臣
⑩蟻囊一寸而仞有水:據說蟻封(蟻穴周圍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處有水。仞:古代八尺叫仞。
【寓意】
文言文《老馬識途》文中故事是成語(老馬識途)的來歷,現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常用來比喻富於經驗堪為先導。
【使用示例】
老馬識途添病骨,窮猿投樹擇深枝。——清·黃景仁《兩當軒集》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 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里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裡走出山谷。時間一長,軍隊的給養發生困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麼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D. "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與老馬,老蟻"的意思
憑借管仲的聖明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
E. 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與老馬,老蟻,今人不止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
韓非子.說林上
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與老馬,老蟻,今人不止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
管仲、隰朋跟從齊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於沒有熟悉地理的向導帶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於是就縱老馬於軍前,任其所至,隨而從之,竟得道而歸。在山中行軍,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螞蟻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處就有水。」就發掘蟻穴,找到了水源。憑借管仲和隰朋的聖明,到他們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馬和螞蟻求教學習看作是羞恥的事,現在的人現在人卻不承認自己愚昧、不知道學習和吸取聖人的智慧,不太過分了嗎
F. 小說種類:網游、玄幻、BL、同人、言情,高分求書!!!
話說。。。。。。樓主你不如留個郵箱。。。那麼多打名字會累死。。。
另外,我無論給你就少多少,是網友、玄幻還是同人都是BL的。。。
要的話給我發消息好了~
G. 怎樣翻譯《韓非子·說林上》中「以管仲之聖而(xi)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於老馬於蟻。
藉助於人的能力 ,這好像是說齊桓公被共犬戎時候迷路了就叫選了匹老馬在前面走結果找到路了軍隊缺水(xi)朋說螞蟻依著水源做巢結果士兵們去找螞蟻果然找到水源。齊國的軍隊靠這2點解決了軍隊的問題.你要問翻譯的話大約是說他們2個自己這么聰明在他們不知道的時候還要請教螞蟻和老馬語言自己去組織吧
H. 文言文老馬識途的全文
「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與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 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於老馬與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
原文字詞義注釋
1.伐:討伐
2.失道:迷失道路。 道:道路
3.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4.陽:南面,南
5.以:憑借
6.不難:不惜,不恥
7.聖人:有智慧的人
8.孤竹:指孤竹國,相傳為神農氏的後裔,春秋時的古國,在今河北盧水 9.聖:精明通達
10.仞:古代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11.管仲、隰(xi)朋:皆齊桓公時大臣,幫助桓公成就了霸業。
12.蟻囊一寸而仞有水:據說蟻封(蟻穴周圍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處有水。
13.掘:挖。
14師:學習,請教,向……學習。
15.迷惑:心神迷亂,辨不清是非 。
16.隨:跟隨,跟著。隨之,跟著它,跟著老馬,之字是代詞。
17.師於老馬:就是以老馬為師,意動用法,學習,效仿。
18.放:放開,指解脫羈絆讓馬自己隨便走
19.行:走
20.居:居住
21.聖:精明通達
22.從:跟隨
23.孤竹:商,周時期的一個小國家
24.不難:不惜,不恥
25.管仲、隰朋:都是春秋時期輔佐齊 公的大臣。
26.陰:山北水南
27.陽 :山南水北
28.以:憑借
29.過:過錯
譯文
管仲、隰朋跟隨齊桓公去討伐孤竹國,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說:「可以利用老馬的才智。」就放開老馬前行,大家跟隨在後,於是找到了路。走到山裡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蟻封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於是挖掘地,就得到了水。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在的人帶著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聖人的智慧學習,不是很大的錯誤嗎?
I. 好詞好句好段摘抄大全四字詞語
五穀豐登、鬨堂大笑、弱肉強食、指手畫腳、九牛一毛、過眼雲煙、勾心鬥角、志同道合、日積月累、枯木逢春、小題大做、出爾反爾、轟轟烈烈、紋絲不動、另眼相看、豐功偉績、舉世聞名
壽比南山、求之不得、一知半解、天高雲淡、千變萬化、吞吞吐吐、隱隱約約、刨根問底、焦頭爛額、顯而易見、度日如年、四面八方、後繼有人
(9)小說都市超能聖老馬擴展閱讀:
四字片語是漢語中常見的一種語言現象。它被大量運用於說話、文章里。自由四字片語不同於固定片語,它們一般是可以隨意拆散,隨意組合的。
一般有以下幾種結構:
並列式:又叫聯合式。由意義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的語素並列融合而成的。
偏正式:前一語素修飾、限制後一語素,以後一語素為主。
支配式:又稱動賓式。前一語素表示動作或者行為,後一語素表示動作、行為所支配的對象。
補充式:後一語素補充說明前一語素,而以前語素的意義為主。
陳述式:前一語素是陳述的對象,後一語素對前一語素進行陳述。
附加式:由實語素和虛語素構成。實語素是核心部分,表示詞彙意義;虛語素是附加部分,有的在前,有的在後。
J. 都市超能聖手老馬搞張菽芬是哪個
《都市超能聖手》完整版已經被微信公眾號:【笑笑文學】收錄,關注後回復: 【都市超能聖手】 其中部分文字,即可閱讀全書章節!
下面是其中精彩章節分享,文末有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