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現代短篇小說maomu
A. 毛姆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他的主要作品有戲劇《周而復始》、《比我們高貴的人們》和《堅貞的妻子》等,揭露了上流社會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墮落生活。小說主要有反映現代文明扼殺藝術家個性和創作的《月亮和六便士》,諷刺文壇不良現象的《尋歡作樂》等,長篇小說《刀鋒》是其代表作,試圖通過一個青年人探求人生哲理的故事,揭示精神與實利主義之間的矛盾沖突。另外,他的短篇小說風格接近莫泊桑,結構嚴謹,語言簡潔,敘述生動,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B. 毛姆是什麼人,代表作有哪些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英國小說家、劇作家。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阿金》等。
毛姆作品:
1、長篇小說
中文名——英文名——出版時間
《蘭姆貝思的麗莎》——Liza of Lambeth——1897年
《一個聖徒發跡的奧秘》——The making of a saint——1898年
《英雄》——The hero——1901年
《克雷杜克夫人》——Mrs. Craddock——1902年
《旋轉木馬》——The merry-go-round——1904年
《主教的圍巾:一個大家庭的來龍去脈》——the bishop's apron——1906年
《探索者》——The explorer——1908年
《魔術師》——The magician——1908年
《人生的枷鎖》——Of human bondage——1915年
《月亮和六便士》——The moon and sixpence——1919年
《彩巾》——The painted veil——1925年
《尋歡作樂》——(Cakes and ale)or (The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1930年
《偏僻的角落》——The narrow cormer——1932年
《戲院》——Theatre——1937年
《聖誕節》——Christmas holiday——1939年
《別墅里紅運高照之人》——Up at the villa——1941年
《黎明前的時分》——The hour before the dawn——1942年
《刀鋒》——The razor』s edge——1944年
《時常》——Then and now——1946年
《卡塔琳娜—— 一段羅曼史》——Catalina.A Romance——1948年
2、短篇小說集
中文名——英文名——出版時間
《東向禮拜》——Orientations——1899年
《一片樹葉的顫動》——The trembling of a leaf——1921年
《阿申登故事集》或《一個英國間諜》——Ashenden——1928年
《象從前那樣的雜拌》——The mixture as before——1940年
《環境的產物》——Creatures of circumstance——1947年
《這里和那裡》——1948年
3、戲劇
中文名——英文名——首演時間
《一個體面的男人》——a man of honour——1898年
《拓荒者》——The explorer——1899年
《弗雷德里克夫人》——Lady Frederick——1903年
《傑克·斯特洛》——Jack straw——1907年
《朵特夫人》——Mrs.Dot——1904年
《珀涅羅珀》——Penelope——1908年
《第十個人》——The tenth man——1909年
《史密斯》——Smith——1909年
《可指望的土地》——The land of promise——1913年
《比我們高貴的人們》——Our betters——1915年
《不可企求的人》——The unattainable——1915年
《陌生人》——The unknown——1920年
《周而復始》——1919年
《家庭和美人》——Home and beauty——1919年
《凱撒之妻》——Caesar's wife——1918年
《蘇伊士之東》——East of suez——1922年
《忠實的妻子》——The constant wife——1926年
《信》——The letter——1927年
《聖火》——The sacred flame——1928年
《養家活口的人》——The bread-winner——1930年
《因為效了勞》——For services rendered——1932年
《謝佩》——Sheppey——1933年
(2)英國現代短篇小說maomu擴展閱讀:
毛姆名言名句
1、愛情中需要有一種軟弱無力的感覺,要有體貼愛護的要求,有幫助別人、取悅別人的熱情——如果不是無私,起碼是巧妙地遮掩起來的自私;愛情包含著某種程度的靦腆怯懦。——毛姆
2、人生是個艱辛的歷程,讓我自己的一生過得完美一點兒已經很不容易了,怎麼能指望去教導別人如何過好他的一生呢?——毛姆
3、兩個戀人當中總是一方愛另一方,而另一方只是聽任接受對方的愛而已。這一點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條必須服從的痛苦的真理。可是偶爾也會有兩個彼此熱戀而同時又彼此被熱戀的情況。——毛姆
4、改變好習慣比改掉壞習慣容易的多,這是人生的一大悲衰。——毛姆
5、一竅不通的人以為無竅可通,因而也就可以以為他已無所不通,於是心滿意足;要叫他相信並非無所不知,還不如他相信月亮是用未熟的乾酪做成的來得容易。——毛姆
6、良心是守護個人為自我保存所啟發的社會秩序的保護神。——毛姆
7、一個人因為看到另外一種生活方式更有重大的意義,只經過半小時的考慮就甘願拋棄一生一事業前途,這才需要很強的個性呢,冒然走出這一步,以後永不後悔,那需要的個性就更多了。——毛姆
8、為樂趣而讀書。——毛姆
9、由於時光轉瞬即逝,無法挽回,所以說它是世間最寶貴的財富。濫用時光無疑是人們最沒有意義的一種消磨方式。——毛姆
10、女人們不斷為了愛情而自尋短見,但是一般說來她們總是做得很小心,不讓自殺成為事實。通常這只是為了引起她們情人的憐憫或者恐怖而作的一個姿態。——毛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C. 請問:毛姆是誰
毛姆,全名:威廉·薩默塞特·毛姆(1874-1965),英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他的文章常在譏諷中潛藏對人性的憐憫與同情。《人性枷鎖》是其畢業生心血巨著,也為他奠定了偉大小說家的不朽的地位。 毛姆作品: 《蘭姆貝思的麗莎》(1897年)長篇小說 《一個聖徒發跡的奧秘》(1898年)長篇小說 《東向禮拜》(1899年)短篇小說集 《英雄》(1901年)長篇小說 《克雷杜克夫人》(1902年)長篇小說 《一個體面的男人》四幕話劇(1903年) 《旋轉木馬》(1904年)長篇小說 《聖潔的天國:安大路西亞見聞和印象》(1905年)游記 《主教的圍巾:一個大家庭的來龍去脈》(1906年)長篇小說 《調情》(1906年)短篇小說 《探索者》(1908年)長篇小說 《魔術師》(1908年)長篇小說 《弗雷德里克夫人》三幕喜劇(1912年) 《傑克·斯特洛》(1912年)戲劇 《朵特夫人》(1912年)戲劇 《珀涅羅珀》(1912年)戲劇 《探索者》(1912年)戲劇 《第十個人》(1913年)戲劇 《躋身上流社會的人們》(1913年)戲劇 《史密斯》(1913年)戲劇 《可指望的土地》四幕喜劇(1913年) 《人生的枷鎖》(1915年)長篇小說 《月亮和六便士》(1919年)長篇小說 《陌生人》(1920年)戲劇 《一片樹葉的顫動》(1921年) 《周而復始》三幕喜劇(1921年) 《凱撒之妻》(1922年)戲劇 《中國剪影》(1922年)游記 《蘇伊士之東》(1922年)戲劇 《比我們高貴的人們》(1923年)三幕喜劇 《家庭和美人》三幕滑稽劇(1923年) 《不可企求的人》三幕滑稽劇(1923年) 《私利》四幕喜劇(1924年) 《彩巾》(1925年)長篇小說 《短篇小說六篇》(1926年) 《信》三幕劇(1927年)戲劇 《忠實的妻子》三幕喜劇(1927年) 《聖火》三幕劇(1928年) 《阿申登故事集》或《一個英國間諜》(1928年)短篇小說集 《客廳里的紳士:從仰光到海防旅途紀實》(1930年)游記 《尋歡作樂》(1930年)長篇小說 《養家活口的人》一幕喜劇(1930年) 《第一人稱短篇小說六篇》(1931年) 《因為效了勞》三幕劇(1932年)戲劇 《書包》(1932年)短篇小說 《偏僻的角落》(1932年)長篇小說 《謝佩》三幕劇(1933年)戲劇 《啊,國王》短篇小說六篇 (1933年) 《法庭》(1934年)短篇小說 《堂·弗爾南多:西班牙主旋律變奏曲》(1935年)游記 《四海為家的人們》微型短篇小說(1936年) 《我的南太平洋諸島》芝加哥出版(1936年)隨筆 《戲院》(1937年)長篇小說 《總結》(1938年)自傳 《聖誕節》(1939年)長篇小說 《喜劇六種》紐約出版(1939年) 《九月公主和夜鶯》多倫多出版(1939年)短篇小說 《書與你》(1940年)隨筆 《戰爭中的法國》(1940年)隨筆 《象從前那樣的雜拌》(1940年)短篇小說集 《一打短篇》(1940年)短篇小說集 《別墅里紅運高照之人》(1941年)長篇小說 《純屬私事》(1941年)倫敦版(1942年)自傳 《黎明前的時分》(1942年)長篇小說 《不可征服的人》(1944年) 4.短篇小說(目錄) 《刀鋒》(1944年)長篇小說 《時常》(1946年)長篇小說 《環境的產物》(1947年)短篇小說集 《卡塔琳娜—— 一段羅曼史》(1948年)長篇小說 《這里和那裡》(1948年)短篇小說集 《四部曲》(1948年)R.C.雪弗雷根據毛姆的原著改編的電影劇本 《一個作家的札記》(1949年)文藝理倫 《三部曲》——《教堂司事》,《婁威爾先生》,《療養院》(1950)
D. 毛姆的作品有哪些
1、《比我們高貴的人們》選取了毛姆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三個戲劇巨作結集出版。《比我們高貴的人們》Our Betters被評論家認為是王政復辟時期以來優秀的喜劇之一。
E. 我想問英國毛姆的《螞蟻與蚱蜢》的寓意是什麼
《螞蟻與蚱蜢》是20世紀英國重要作家毛姆最著名的短篇小說之一。在作品中,作者以敏銳的眼光窺視人性的復雜和人性的弱點以及人生機遇的偶然,展現了紛繁人間滑稽的人生百態。其創新獨到的表現手法,使故事妙趣橫生,引人遐思。本文以審美的視角,對其中的故事和人物進行了較深入的解讀,並對作品別致的構思、反傳統的視角、濃墨重彩的對比和創造性使用「閃前」等創作手法,進行了較為細致的品讀和評析。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1874-1965)是20世紀英國文壇的一位重要作家,尤以短篇小說聞名遐邇。毛姆的短篇小說故事性強,人物生動,語言幽默流暢,主要反映了人性的復雜和人性的弱點。《螞蟻與蚱蜢》是毛姆最著名的短篇小說之一,故事短小精悍卻寓意深刻,具有較高的藝術性。
《螞蟻和蚱蜢》採用了第一人稱敘事,同時內部又採用了論證的結構。文章首先介紹了童年時代別人教敘述者「我」熟讀拉・封丹的寓言――《螞蟻和蚱蜢》,並盡力地向他解釋寓言的道德含義:在這個並非盡善盡美的世界上,勤奮會得到報償,而游手好閑則要受到懲罰。寓言中寫道:螞蟻整個夏天都在辛勤忙碌,儲備冬天的食物,而蚱蜢卻蹲在一片草葉上,整天對著太陽唱歌。嚴冬來臨,螞蟻生計備足,欣慰異常,但蚱蜢的窩里卻空無一物。它只好到螞蟻那裡乞討食物。螞蟻不僅什麼也沒給它,還無情地嘲弄了它。蚱蜢兩手空空,掃興而歸,數日後餓死在冰冷的窩巢中。對於這則寓言告誡人們的道德含義,敘述者「我」是不認同的。因為「我」感到它與童年的經歷很不一致。接著,敘述者「我」講述了喬治・拉姆齊的弟弟湯姆的故事。湯姆是個傳統觀念的反叛者,追求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開始,他有工作,結了婚並有了兩個孩子,但他卻不喜歡這些。有一天,他不聽規勸,帶著僅有的一點積蓄,一個人到歐洲的一些都會遊玩,在那裡過了兩年痛快的日子。以後,他沒錢了,就跟朋友借。有一次,哥哥為了讓弟弟「浪子回頭」,給了他一筆數量可觀的錢。可他卻用這筆錢買了一輛汽車和幾件珠寶。哥哥喬治是個很要面子的人,每當看見湯姆在他常去光顧的飯店裡的酒吧間的後面攪混雞尾酒或是坐在律師俱樂部門口出租汽車的駕駛座上,他總要給湯姆一些錢。有一次,格朗肖說湯姆騙了他,他要上訴法院,哥哥就塞給格朗肖500英鎊息事寧人。結果,湯姆卻和格朗肖一起到蒙特卡洛,在那裡過了一個月的好日子,並令人意外地和一個女人訂了婚。後來,那個女人死了,把一切都留給了湯姆。現在,湯姆經常邀請朋友到他在梅菲爾的高級寓所里品嘗美味佳餚。在以傳統觀念為主的大多數人的眼裡,湯姆是個吃喝嫖賭的惡棍,連他的哥哥喬治都整天為他的不成器發愁,以為他晚年一定會在貧民窟里了結一生。但湯姆卻全然不顧,一味過著自己理想中的快樂、自由、充滿情趣的好生活。最後,當哥哥喬治得知弟弟湯姆的近況後,心理極不平衡。作品以此驗證了敘述者「我」對《螞蟻和蚱蜢》這則寓言賦予人們的道德觀念持不認可態度的正確性,同時也顯示出喬治人性的弱點。
對於人性的弱點,毛姆盯住了喬治對湯姆的嫉妒。在喬治的眼裡,自己的晚年已經做了較實際的安排,而弟弟只能在貧民窟里度過凄慘的餘生。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湯姆意外地交了好運――他與一個女人訂了婚,那個女人死了,把所有的財產都留給了他。突然間,湯姆成了「晚年生活」競爭中占絕對優勢的競爭者,並且像喬治幾乎成為「註定的優勝者」一樣,成了幾乎「定局」的優勝者。面對這一突變,喬治本為憐憫的心呈現出失敗者的「羞愧到屈辱」的挫折感,他表現出心理不平衡的沖動:
「我平生一直努力工作,規規矩矩,講究體面,坦率直爽,我想你總不會否認的。」他越說越激動:「你也不會否認,湯姆一直游手好閑,品格卑下,……假如真是惡有惡報的話,他就應該在貧民窟里生活。」喬治激動得面孔漲紅,攥緊拳頭,「砰」地一聲敲在桌子上,大聲喊道:「太不公平了,真的,太不公平啦,他媽的,太不公平啦!」
喬治這一滑稽的發自內心的不可遏制的嫉妒充分顯示出人性的弱點。同時,也說明了人性對弱點的掩蓋和弱點發作時的瘋狂。
毛姆以其敏銳的思維、創新的手法,營造出極佳的出人意料的戲劇性效果,從而使這部作品成為一部極具魅力的滑稽劇。
一 以反傳統的敘事視角,營造驚人的藝術效果
在《螞蟻和蚱蜢》中,作者對具有反叛意識的湯姆的敘述採用了背離原本立場的敘述視角。文章在敘述者講完《螞蟻和蚱蜢》的寓言後,明確表示「我」同情蚱蜢,並說有一段時間「我」看見螞蟻就在它身上踏一腳。「我」企圖用這種簡單的方式來顯示,「我」根本不贊賞(螞蟻)這種謹小慎微的處事態度或社會生活的常識。按照傳統的敘事視角,敘述者應該對湯姆(蚱蜢的象徵)表示同情,但在敘述具有反叛意識的湯姆時,這些原本的立場、情感發生了變化。當敘述者「我」在飯店見到喬治愁容滿面、神情沮喪時,「我」猜想:一定是他那不爭氣的寶貝弟弟又惹出禍事來了。從這一猜想,便可以看出這時敘述者的情感已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接著,敘述者「我」質問喬治:「那你為什麼不和他斷絕關系?你對他可以說到了仁至義盡,現在你總該明白,他是不可救葯了。」從這句話可以看到,敘述者「我」原本對蚱蜢的同情已盪然無存,並站到了湯姆的對立面,實現了對湯姆立場和情感的轉變。這時的敘述者已由原本「可靠的敘述者」變為「不可靠的敘述者」。毛姆的作品以探索和表現人性為己任,他承認人性的缺失,並相信人的機遇是偶然的。因此,敘述者在講完《螞蟻與蚱蜢》的寓言之後,對寓言本身賦予的道德含義的不認可態度及對蚱蜢和螞蟻生活態度的不同看法,實質上是作者旨意的忠實體現。這時的敘述者「我」是可信的敘述者,而後來的敘述者的立場和情感都發生了改變,這時的敘述者已經是「不可信的敘述者」。文章在敘述者由可信的敘述者轉變為不可信的敘述者以後,敘述者「我」盡量隱退,並轉為大量使用自由間接引言,長驅直入地對湯姆展開了敘述:由「開始時,湯姆的品行還是端正的」――「他根本不聽任何規勸就拋棄了妻子,脫離了工作。他有一點積蓄,並利用這點錢……」――「他靠借錢過日子」,再由「喬治沒有識破弟弟的花言巧語……給了湯姆一筆數目相當可觀的錢……湯姆用這筆錢……」――「這時湯姆毫無顧忌地開始敲哥哥的竹杠」――「湯姆欺騙的人叫格朗肖,他揚言要進行報復……喬治塞給格朗肖五百英鎊……湯姆和格朗肖兩人馬上一塊兒到蒙特卡洛去了……」,一步步把湯姆推向罪惡的深淵。大多數人的觀念是比較傳統的,這是社會文明尤其是現代物化社會對人的本性不斷改造而異化的結果;在這樣的基礎上,不可信的敘述者,道貌岸然地以可信的敘述者出現,以不容置疑的立場、情感和口吻,對湯姆―步步走向醜陋和罪惡進行敘述,輕車熟路地使讀者得出一個「堅定不移」的結論:湯姆已成為一個壞得不能再壞的傢伙、一個十惡不赦的惡棍,他必將惡有惡報。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喬治意外得知:「幾個星期以前,他(湯姆)和一個年齡大到足以作他媽媽的女人訂了婚。現在那個女人已經死了,把一切都留給了他:五十萬英鎊,一艘遊艇,倫敦一所房子,鄉下一所房子。」這種一百八十度的逆轉,的確使人意外,使人驚訝,使人震撼,使人好笑:怎麼上帝跟人們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從而取得了極佳的藝術效果。
二 濃墨重彩,以強烈的對比塑造人間螞蟻和蚱蜢的形象
小說不惜筆墨,濃墨重彩地對湯姆和喬治二十餘年來的情況進行了總結:二十年來,湯姆參加賽馬、賭博、跳舞,與最標致的姑娘廝混,在最豪華的飯店裡吃喝,穿最漂亮的衣服。他總是衣飾考究,盡管他已經四十六歲,可你還當他不超過三十五歲呢。他是個非常招人喜歡的傢伙,雖然你知道他品格卑下,可你又不能不喜歡與他結交。他總是興致勃勃,衣飾華麗,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魔力。然而喬治呢?雖然他僅比不可救葯的弟弟年長一歲,看上去卻已是花甲之年了。二十五年來,他在上午九點半開始,就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工作。他誠實、勤奮,受人尊敬。他有位賢惠的妻子,對於她,喬治在行為上乃至思想上都沒有半點的不忠實。他有四個女兒,對她們來說,喬治又是位慈父……從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到,湯姆在掙脫傳統觀念的束縛後,以他自己認為自由快樂的方式,無憂無慮、逍遙自在地過著有滋有味的神仙生活;而喬治作為傳統道德觀念的忠實俘虜者,遵規守矩,終年勞作,過著單調乏味、心盡力竭的奴隸生活。這二者生活狀況的鮮明對比,使寓言中螞蟻和蚱蜢二者的形象又一次清晰地活脫脫地展示在人們眼前。螞蟻和蚱蜢對喬治和湯姆形成了絕妙的象徵。在此基礎上,具有螞蟻象徵意義的喬治對其晚年生活作了扎實而又滿意的安排:他要把自己收入的三分之一儲蓄起來,計劃到五十歲退休。那時,他打算住到鄉下的小房子里,在那裡種種花,打打高爾夫球,頤養晚年。而具有蚱蜢象徵意義的湯姆身無分文且沒有收入,晚年該怎麼辦呢?是像蚱蜢一樣活活餓死呢,還是會有什麼意外的驚喜發生?這一不可迴避的懸念在此得以凸現。作者在此時對讀者欲知結論的急切心情又一次進行了巧妙的撩撥,使人慾知結論的慾望愈加強烈。
三 巧用內部「閃前」,創造戲劇性情節
「閃前」是敘事文常用的一種技術手法,是對後來事件的預先敘述,它通過時間上的指向性引起讀者的期待。在《螞蟻和蚱蜢》中,作者三次使用「閃前」:1、「我」從來沒有見過別人像他(喬治)那樣滿面愁容,神情沮喪。他的兩眼獃獃地出神……「我」馬上猜到一定是他那不爭氣的寶貝弟弟又惹出禍來了;2、可憐的喬治,「我」同情他。現在,「我」坐在他的身旁,猜想湯姆又干出什麼不光彩的事來了;3、「我」猜想,湯姆終於被警察抓去了。通過這三次閃前的運用,敘述者對喬治在飯店沮喪和發怒的原因一而再、再而三地判斷為湯姆又惹了什麼事。並通過時間的指向性,使讀者的期待幾乎變成了現實,即使還有餘地,那也到了可以忽視的程度。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的一幕是:……喬治激動得面孔漲紅了。他攥緊拳頭,「砰」地一聲敲在桌子上,大叫「太不公平了,真的,太不公平了!」原來是「幾個星期以前,湯姆和一個年齡大到足以作他媽媽的女人訂了婚。現在那個女人已經死了,把一切都留給了他……」。喬治苦惱和生氣的原因竟是對弟弟湯姆意外交了好運的難以控制的嫉妒!這樣寫的藝術效果――對於敘述者 「我」來說,看著喬治那副怒氣沖沖的樣子,「我」坐在椅子上,笑彎了腰,笑得差點兒一頭撞到地上去;對於讀者來說,突然間看到喬治苦惱的原因和生氣的樣子,這種意外和滑稽對人心理引起的震撼和激盪的確難以控制。
毛姆這部作品的靈感來源於他童年時代的感受,而人物故事則取材於紛繁人世、芸芸眾生。他以短小的篇幅,向人們昭示了他對世間的看法:世界是混沌的,機遇是偶然的。不存在什麼「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定數。喬治和湯姆的故事對其觀點作了很好的詮釋;同時也向人們昭示:人對生活態度的好惡決定人際交往中的親近與疏遠。文中敘事者「我」同情蚱蜢,在故事中喜歡湯姆,並經常被邀請到湯姆在梅菲爾的高級寓所里品嘗美味佳餚;他厭惡螞蟻謹小慎微的處事態度,故事中的喬治因故(敘述者對喬治嫉妒失態而大笑)再也沒有原諒他。在毛姆的筆下,一面是雋永溫和的諷刺,一面是滑稽可笑的愉悅。二者融合,使作品成為一幕使人啼笑皆非的滑稽劇。其作品精巧的構思、細膩的筆觸、新奇的手法、詼諧的口吻,以其獨特的魅力使人震撼。
F. 毛姆都寫了什麼書啊
http://ke..com/view/43907.htm#4_1
毛姆作品目錄 《蘭姆貝思的麗莎》(Liza of Lambeth)(1897年)長篇小說
《一個聖徒發跡的奧秘》(The making of a saint)(1898年)長篇小說
《東向禮拜》(Orientations)(1899年)短篇小說集
《英雄》(The hero)(1901年)長篇小說
《克雷杜克夫人》(Mrs. Craddock)(1902年)長篇小說
《一個體面的男人》四幕話劇(1903年)
《旋轉木馬》(The merry-go-round)(1904年)長篇小說
《聖潔的天國:安大路西亞見聞和印象》(1905年)游記
《主教的圍巾:一個大家庭的來龍去脈》(1906年)長篇小說
《調情》(Flirtation)(1906年)短篇小說
《探索者》(The explorer)(1908年)長篇小說
《魔術師》(The magician)(1908年)長篇小說
《弗雷德里克夫人》三幕喜劇(1912年)
《傑克·斯特洛》(1912年)戲劇
《朵特夫人》(1912年)戲劇
《珀涅羅珀》(1912年)戲劇
《探索者》(1912年)戲劇
《第十個人》(1913年)戲劇
《躋身上流社會的人們》(1913年)戲劇
《史密斯》(1913年)戲劇
《可指望的土地》四幕喜劇(1913年)
《人生的枷鎖》(1915年)長篇小說
《月亮和六便士》(1919年)長篇小說
《陌生人》(1920年)戲劇
《一片樹葉的顫動》(1921年)
《周而復始》三幕喜劇(1921年)
《凱撒之妻》(1922年)戲劇
《中國剪影》(1922年)游記
《蘇伊士之東》(1922年)戲劇
《比我們高貴的人們》(1923年)三幕喜劇
《家庭和美人》三幕滑稽劇(1923年)
《不可企求的人》三幕滑稽劇(1923年)
《私利》四幕喜劇(1924年)
《彩巾》(The painted veil)(1925年)長篇小說
《短篇小說六篇》(1926年)
《信》三幕劇(1927年)戲劇
《忠實的妻子》三幕喜劇(1927年)
《聖火》三幕劇(1928年)
《阿申登故事集》或《一個英國間諜》(1928年)短篇小說集
《客廳里的紳士:從仰光到海防旅途紀實》(1930年)游記
《尋歡作樂》(Cakes and ale) or (The skeleton in thd cupboard)(1930年)長篇小說
《養家活口的人》一幕喜劇(1930年)
《第一人稱短篇小說六篇》(1931年)
《因為效了勞》三幕劇(1932年)戲劇
《書包》(1932年)短篇小說
《偏僻的角落》(1932年)長篇小說
《謝佩》三幕劇(1933年)戲劇
《啊,國王》短篇小說六篇 (1933年)
《法庭》(1934年)短篇小說
《堂·弗爾南多:西班牙主旋律變奏曲》(1935年)游記
《四海為家的人們》微型短篇小說(1936年)
《我的南太平洋諸島》芝加哥出版(1936年)隨筆
《戲院》(Theatre)(1937年)長篇小說
《總結》(The summing up)(1938年)自傳
《聖誕節》(Christmas holiday)(1939年)長篇小說
《喜劇六種》紐約出版(1939年)
《九月公主和夜鶯》多倫多出版(1939年)短篇小說
《書與你》(1940年)隨筆
《戰爭中的法國》(1940年)隨筆
《象從前那樣的雜拌》(1940年)短篇小說集
《一打短篇》(The round dozen)(1940年)短篇小說集
《別墅里紅運高照之人》(Up at the villa)(1941年)長篇小說
《純屬私事》(Strictly personal) 紐約版(1941年)倫敦版(1942年)自傳
《黎明前的時分》(The hour before the dawn)(1942年)長篇小說
《不可征服的人》(The unconquered) 或 (Creatures of Circumstance) 紐約出版(1944年)短篇小說
《刀鋒》(The razor』s edge)(1944年)長篇小說
《時常》(Then and now)(1946年)長篇小說
《環境的產物》(1947年)短篇小說集
《卡塔琳娜—— 一段羅曼史》(Catalina.A Romance)(1948年)長篇小說
《這里和那裡》(1948年)短篇小說集
《四部曲》(1948年)R.C.雪弗雷根據毛姆的原著改編的電影劇本
《一個作家的札記》(1949年)文藝理倫
《三部曲》——《教堂司事》,《婁威爾先生》,《療養院》(1950)
G. 有關於英國小說家毛姆的簡介和作品嗎
毛姆,1874年1月25日生於巴黎,中學畢業後在德國海德堡大學肄業。1892年至1897年在倫敦學醫,並取得外科醫師資格。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蘭貝斯的麗莎》(1897)即根據他作為貝可醫生在貧民區為產婦接生時的見聞用自由主義寫法寫成。1903-1933年,他創作了近30部劇本,深受觀眾歡迎。1908年,倫敦有4家劇院同時演出他的4部劇作,在英國形成空前盛況。他的喜劇受五爾德的影響較深,一般以家庭、婚姻、愛情中的波折為主題,其中最著名的劇本《圈子》(1921)。他的主要成就是小說創作。
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月亮和六便士》(1919)、《人間的枷鎖》(1915)、《大吃大喝》(1930)、《刀刃》(1944)等和100多篇短篇小說,有小說集《葉的震顫》(1921)、《卡美里納樹》(1926)、《阿金》(1933)等。毛姆的作品除在英美暢銷外,還譯成多種外文。1952年,牛津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1954年,英王授予他「榮譽侍從」的稱號。
1965年12月16日在法國病逝。
H. 毛姆經典的小說有哪些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英國小說家、劇作家。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阿金》等。[1]
I. 毛姆的一生是怎樣的呢
威廉·騷墨賽·毛姆,1974年生於法國巴黎,父親是律師。他的童年是在寂寞凄苦中度過的。當他很小的時候,父母相繼去世,伯父把他接回英國收養,送進一所寄宿學校讀書。1891年,年僅17歲的毛姆,到德國求學;第2年回國,在倫敦一所醫學院學習。2年之後他實習門診,並為貧民接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隨軍到了法國,開救護車並護理傷員,從事戰地醫療工作。1915年他加入英軍情報機關,到過瑞士和俄國執行任務。
1916年,毛姆去南太平洋旅行,此後又多次游歷遠東地區,並於1920年到中國旅行。從1928年起,毛姆來到法國地中海海濱的里維拉定居。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戈塔爾揚言要通緝毛姆,毛姆倉皇逃走,直到1946年才重返法國。1952年,牛津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1954年,他得到英國女王的冊封。1959年,他到遠東作最後一次旅行。
毛姆的創作活動是從寫小說開始的。1897年,他根據在倫敦學醫的生活經歷,寫成第1部小說《蘭貝斯的麗莎》。1903年到1933年毛姆共創作近30個劇本,揭露了資產階級和貴族社會的道德墮落。他最著名的劇本是《圓圈》(1921)。在這個戲劇里,作者描寫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病,但絲毫沒有反抗和憤慨情緒。
毛姆不但戲劇與創作很有成就,還在長、短篇小說創作方面也有一定的地位。
毛姆第1部重要的長篇小說是《人性的枷鎖》(1915)。這是一部有自傳性質的作品,主人公菲力普是個理想破滅的青年,他在遭受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的摧殘、宗教思想的束縛以及愛情生活的打擊之後,認識到在資本主義社會里,一切追求美和正義的企圖都是毫無結果的。他同一個女招待發生了關系,但他只迷戀她的肉體,彼此在精神生活上相差太遠。後來他憎恨女方,卻很久難以擺脫她的糾纏。他通過各種生活的體驗,得出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人生全無意義的結論。這部小說一出版就受到不少評論家的贊賞,直到1966年,仍被列入「現代文學巨著一百種」。
毛姆另一部著名小說《月亮和六便士》於1919年出版。小說寫一個法國畫家高根舍棄西方資產階級文明世界,來到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與保持原始方式的土著人民在一起生活,創作出許多絢爛多彩的畫幅。這部作品揭示了個性、天才與當代社會現實之間的矛盾。1930年,毛姆出版又一部重要長篇小說《尋歡作樂》,通過描寫一位「文壇泰斗」及其周圍各種人物的活動,辛辣諷刺了當時英國文學界種種可笑可鄙的現象。
毛姆一生共寫100多篇短篇小說,出版了許多短篇小說集,較出名的短篇小說集有《葉的震顫》(1921)、《短篇小說全集》(1951)等等。毛姆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豐富多采,有的以南太平洋的生活為題材,有的反映國內生活,還有一些則以間諜活動為題材,其中以南太平洋為題材的尤為出色。其他題材的也不乏佳篇。除戲劇、長短篇小說之外,毛姆還發表過不少回憶錄和文藝批評著作。
在英國文學中,毛姆是第一個以奚落、揶揄的筆觸勾勒殖民者形象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說所敘述的故事娓娓動聽,引人入勝,情節變化多端,文字簡潔利落,人物形象鮮明突出,以藝術上的借鑒和美的享受,因而擁有廣大的讀者。
1965年12月,毛姆在他的「毛萊斯克」別墅病逝,享年9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