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小說中人物形象
❶ 在我國現代小說中的經典人物形象
孫少平 堅毅不屈的性格 青蔥歲月 裡面的主角 青春激昂 不失幽默
❷ 小說中的人物形象請分類說來謝謝!
你這個范圍太大太模糊,我只好說一些比較虛的。
比較受到認可的是 福斯特 的扁平人物和圓形人物。
所謂扁形人物,就是按照一個簡單的意念或特徵而被創造出來的類型人物或漫畫人物,其性格特徵可以用一句話加以概括。如《吝嗇鬼》中的阿巴公,《紅樓夢》中的劉姥姥,《西遊記》中的沙和尚。都比較平面化,沒什麼性格變化。
所謂圓形人物,就是性格比較復雜,因而不能用一句話加以概括的人物。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林沖的性格變化。人物性格比較豐富(這個例子很多了,基本現代以來的好的小說中的人物都是圓形的。)
還有疑惑請追問,滿意麻煩採納,謝謝~
❸ 中國現代文學有哪些逃難人物形象
在寫《人·獸·鬼》的時候,錢鍾書似乎還是著迷於諷刺嘲笑,著迷於妙語連珠,著迷於意蘊題旨,人物形象卻都還模模糊糊。而《圍城》則不然,不但有李梅亭、曹元郎、高松年、周經理、范小姐等寥寥勾勒幾筆卻給人深刻印象的漫畫式人物系列,更值得珍視的是方鴻漸和孫柔嘉這兩個獨特的人物。
方鴻漸被有些批評家稱為「圍城人」。
方鴻漸是個被動的、無能的、意志不堅定的、經不住誘惑的人,更是一個失敗的人,他的失敗是因為他面對現代社會殘酷的生存競爭和嚴重的精神危機而缺乏與之對抗所應有的理性、信仰、熱情和力量,也因為他還不算是個卑鄙的人,還有點自知之明,有時候還想保持一點做人的尊嚴。這不上不下的位置是尷尬的。 3,學了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賞析後對文學審美(或文學)有什麼認識
4,談論「國民性」,首先要提起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阿Q正傳》,因為這篇小說是作者試圖「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魯迅語)。魯迅的作品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引發了讀者對國民性的反思。本文試圖通過對魯迅作品情節的結構化分析,探尋國人的心理及行為模式。一、有文化者和. 5,祥子的性格特點——兩面性。 (1)憨厚能幹、堅韌好強、以勞動為本分、不願過苟且偷生的生活,這都是勞動人民的美德。 (2)個體勞動者的思想印記。 虎妞——是一個復雜的形象,引起讀者的感情也是復雜的。 6,《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創作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最初動筆於1944年秋冬之際的重慶,1946年底在上海完成。小說
❹ 小說人物形象如何分析
小說人物形象分析一般可以從五個方面入手:
(一)通過人物描寫來分析人物形象,如通過外貌、語言、行動、心理、細節等描寫分析人物。重視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等,這些因素往往直接決定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形象。
(二)通過故事情節來分析人物形象。
(三)通過典型環境來分析人物形象。
(四)通過人物間的關系來分析人物形象。
(五)結合寫作背景或文章主題來分析人物形象。
注意事項:
情節是小說環境、情節、人物三要素之一,是小說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一個手段。小說中看似沒有規律的情節發展,實際上都和人物的性格特徵有著密切的聯系。
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徵決定人物在面對小說中的情節時,會選擇不同的方向,從而出現與之相適應的情節發展,而人物的性格特徵也需要某些特定情節來展現,二者是相互影響並相輔相成的。
在分析人物性格特徵時,要把人物放在小說情節中進行解讀,不能孤立的分析,同是也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把握主要人物在不同情節下的發展變化。
❺ 小說人物形象鑒賞
1、從分析人物的描寫入手。
(1)正面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正面描寫就是通過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等,來揭示人物思想品質和性格特點,從而反映作品的主題的描寫。
①通過肖像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肖像描寫它的作用不只是在於勾畫出這個人物的外部特徵,而是為了更好的以「形」傳「神」。
例如《故鄉》中對閏土的描寫:「十一二歲,紫色圓臉,項帶銀圈,有一雙紅活圓實的手,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刺去„„」這寫出的是一個活潑、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閏土卻變成:
「身材增加了一倍,臉色灰黃,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頭戴破氈帽,身上只有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縮著,手提一個紙包和一隻長煙管,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這是一個飽經憂患、歷經滄桑,已變得麻木遲鈍而又非常自卑的人了。小說通過對閏土的肖像描寫,生動地表現了他性格的巨大變化,從而揭示了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給人民造成了苦難。
②通過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例如:小說《守財奴》中有幾處個性化語言描寫,如「咱們中間可有些小小的事情辦一辦。對不對,克羅旭?」「是呀,是呀,小乖乖。我不能讓事情擱在那兒牽腸掛肚。你總不至於要我受罪吧。」「„„我覺得更滿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錢。這樣,你愛做多少台彌撒給誰都可了!„„」「克羅旭,你這些話保險沒有錯嗎?可以對一個孩子說嗎?」句句話語,把一個貪欲十足的守財奴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③通過動作行為刻畫人物形象。
例如:小說《守財奴》中「搶梳妝匣」一處動作描寫:「老頭兒身子一縱,撲上梳妝匣,好似一頭老虎撲上一個睡著的嬰兒。」這一「縱」一「撲」寫得生動極了,使人如見其形,如窺其靈魂,把一個金錢狂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
(2)側面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側面描寫,概括地說就是通過他人的言行,來間接刻畫人物的描寫。
例如《林黛玉進賈府》中對賈寶玉的形象刻畫,就使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
林黛玉從王夫人口得知賈寶玉是一個孽胎禍根,是一個混世魔王;從母親口中得知賈寶玉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結果一見,卻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這些側面描寫的目的是欲揚先抑,它極大地豐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林黛玉對賈寶玉的認同感。
2、從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入手。
小說的故事情節是小說中用以表現主題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閱讀小說,
既要緊緊抓住人物某個動作或某個事件,同時,也要注意小說情節的曲折跌宕。高考中涉及到的小說往往是微型小說,雖然它寫的是小題材,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個小片斷,卻是生活內容的高度濃縮,應該說正是這高度濃縮的故事情節凸顯了人物形象。
例如小小說《同意》:秘書送進一份文件。王廠長像往常一樣拿起筆輕松熟練地在上面寫下「同意」二字。突然,他睜大了眼睛,筆從他無力的手中滑到了辦公桌上。第二天,他離開了他熟悉的辦公室。這篇小小說故事情節簡單,但卻把一個只知「同意」的糊塗廠長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從而諷刺了社會上一部分官員不分具體事件,只知道動用手中的權力,結果輸得一塌糊塗的形象。由此可見,小小說的故事情節常常是以小見大,以微見著,所以閱讀時,必須透過情節來分析人物形象。
3、從分析小說的環境入手。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人物的活動,事件的展開,總是在一定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中進行的。小說的環境描寫除了有交代故事的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的作用外,還有烘託人物性格的作用。
例如孫梨《荷花澱》開篇水生嫂「月下編席」那段環境描寫,景色被渲染得很有詩意:「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這段描寫很有詩意,它使人物猶如仙子,與明月、清風、銀白的水、透明的霧以及清清的荷香,共同構成了妙不可言的詩的境界;同時,這景色又與具有著人情美的人物交相呼應,彼此映襯,有力地烘托出了人物的心靈美。
在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中,人物形象是最主要的要素。閱讀小說時,只有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
❻ 依據馬振方的人物類型理論,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的類型有哪幾種
關於人物形態的分類,比較有影響的是英國作家愛·摩·福斯特的分法。他在《小說面面觀》中將人物性格分為扁形和圓形兩種類型。所謂扁形人物,就是按照一個簡單的意念或特徵而被創造出來的類型人物或漫畫人物,其性格特徵可以用一句話加以概括。所謂圓形人物,就是性格比較復雜,因而不能用一句話加以概括的人物。福斯特對人物性格型的兩分法簡單明快,通俗易懂,其中包含不少合理成分,因而很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但是,如果深入到具體作品、具體人物來考察來衡量,就會發現「兩分法」不免失之於粗疏和過於簡單化,用以解釋文學史上許多著名典型形象的性格十分牽強,不能令人信服。對此,我國學者馬振方在他的《小說藝術論稿》中進行了深入詳細的分析和檢視。他從古今中外文學實際出發,同時吸取福斯特理論的合理之處,提出了自己的人物類型理論——把人物性格分為三類:扁形人物,尖形人物,圓形人物,並且對每一類人物的特徵都給予了更為科學更為合理的解釋。下面,我們就以馬振方先生的分類為依據,結合作品中具體人物形象,簡要介紹三類人物性格的特徵。�
1、扁形人物�
如上所述,扁形人物是指性格特徵單一,可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加以歸納概括的人物形象。這類人物的創造,目的是為了傳達作者的某種意念。具體說又可分為兩類:觀念型和特徵型。
觀念型扁形人物,是作者為表現某種思想觀念而借用的工具或符號。�
例如,日本作家星新一有一篇小說叫《自信》,寫一個名叫西島正男的獨身青年,住在某公寓某房間里。一天晚上,忽然有一個自稱「西島正男」的漢子大模大樣地走了進來,聲稱自己就是這房間的主人。正男認為那漢子是開玩笑,是惡作劇,是神經不正常,因而左盤右問,並且用種種辦法來證明自己是「西島正男」而來人不是「西島正男」。但在盤問及想辦法證明自己身份的過程中,那漢子神態率真、自然,泰然自若,充滿自信;而自己心裡卻越來越虛,越來越不敢自信,最後竟至於承認:「大概您是真正的正男。即使事實並非如此,可你很有自信,您有存在的價值。」於是,只好自己灰溜溜地離開自己的屋子,「茫茫的夜霧將他吞沒了」。
這篇作品,情節很荒誕,寓意很明顯。作者想借西島正男這一人物傳達自己對人生的某種觀察:生活中有的人缺乏自信,以至於缺乏到連自己是自己都不敢相信。西島正男的性格被誇張被變形,因而很典型很單一。他還有沒有其他性格特徵我們一概不知。這是一個典型的觀念型扁形人物。
現代作家注重對人生、對歷史、對社會的哲理思索,所以常常藉助於誇張、變形、象徵、隱喻等藝術手法,創造純寓意的人物形象,作為顯示某種思想觀念的藝術符號。再如卡夫卡著名的《變形記》寫小職員格里高爾一覺醒來,發覺自己變成了一隻醜陋的大甲蟲。頓時間,周圍人對他的態度全變了,即使他最親近的人——父母和妹妹——也對他十分厭惡,沒有同情和憐憫。他自慚形穢,無地自容,孤獨而又驚恐,最後只有悄悄死去,人們這才如釋重負。這篇作品的故事框架離奇而荒誕,這其實是一篇比較典型的現代寓言。卡夫卡感覺到了西方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涼薄和脆弱,設想一旦發生什麼變化——例如某人突然遭到了不幸,不但得不到同情和援助,能得到的大約只有普遍的厭棄。卡夫卡用這篇「寓言」傳達了自己的這一認識。格里高爾作為一個藝術形象,只是一個傳達觀念的載體而已。
觀念型扁形人物自古就有。例如:「遠古神話傳說中的部分人物。如開天闢地的盤古,摶土造人的女媧,竊葯奔月的嫦娥,怒觸不周之山致使『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的共工,都是表現古人思想觀念的符號,是古人對天地、自然形象的解釋。」再如,「單純表現迷信觀念、宗教信條的人物。六朝志怪小說中的許多人物都是為『記經像之顯效,明應驗之實有』服務的,是善惡報應、因果輪回等宗教觀念的形象化。此種人物在小說史上歷代不絕,古典名著《聊齋志異》也不乏其例」。還有,「以寫實形式出現而無生活血肉的概念化人物。這是圖解觀念的稻草人,或宣示觀念的傳聲筒;有些腳色被納入所能想見的種種美德或醜行,看上去似乎很多面,實際上是高爾基說的那種善或惡的『容器』,仍是體現觀念的工具」。(馬振方《小說藝術論稿》第34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這一類型的人物,清代小說《野叟曝言》的主人公文素臣可以算作一個標本。作者試圖把他塑造成渾身放光彩的神聖人物,說他「是錚錚鐵漢,落落奇才,吟遍江山,胸羅星斗。說他不求宦達,卻見理如漆雕;說他不會風流,卻多情如宋玉。揮毫作賦,則頡頏相如;抵掌談兵,則伯仲諸葛,力能扛鼎,退然如不勝衣;勇可屠龍,凜然若將隕谷。旁通歷數,下視一行;閑涉歧黃,肩隨仲景……」(《野叟曝言》第一回語,轉引自《魯迅全集》第9卷第243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總之,他文功武烈,並萃一身,天下少有,古今無雙。不僅如此,作者還要進一步「美化」他,說他還是玩女人,生孩子的好手,說他姬妾成群,生24男,男又大貴,且生百孫。如此等等。肉麻之至。魯迅說,凡人塵榮顯之事,為士人意想所能及者,此書幾畢載矣,惟尚不敢希帝王。可以說,文素臣的性格集當時理學家們夢境之大成,看似多面實則是木偶。在扁形人物中,這種以寫實形態出現的概念化人物,最令人討厭。�
特徵型扁形人物,特點是具有某種孤立的具有象徵意義的性格特徵,是某種性格特徵的抽象。
例如王蒙的小小說《雄辯症》,寫一位病人前往醫院就診。醫生說請坐。病人說,為什麼要坐呢?難道你要剝奪我的不坐權嗎?醫生無可奈何,說請喝水吧。病人說,這樣談問題是片面的,因而是荒謬的,並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例如你如果在水裡摻上氰化鉀,就絕對不能喝。醫生說,你放心,我這里並沒有放毒葯。病人說,誰說你放了毒葯了呢?難道我誣告你放了毒葯?難道檢察院起訴書上說你放了毒 葯?我沒有說你放毒葯,而你說我說你放了毒葯,你這才是比毒葯還毒的毒葯!……短短幾百字,小說創造出一個具有突出性格特徵——雄辯症——的人物形象。這種性格特徵是一種誇張一種概括一種象徵,從中能見出時代的某些印痕。人物有現實外表,卻又顯然非寫實,而頗像寓言。在古代寓言中,有一些具有單一性格特徵的人物。如愚公、智叟、東郭先生以及「守株待兔」、「刻舟求劍」、「揠苗助長」、「削足適履」、「杞人憂天」、「葉公好龍」等故事中的主人公。神話中也有這類人物,如誇父、精衛、羿、刑天、普羅米修斯等。
2、尖形人物�
尖形人物的基本特徵是,一,有多方面的性格特徵,不像扁形人物只有一面;二,在多方面性格特徵中,某一側面特別突出,超常,引人注目。尖型人物不是平面人物,而是立體人物。他們就像幾何圖形中的各種錐體,都有一個引人注目的高高的尖頂——尖端特徵。
例如《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是很成功因而也很動人的藝術形象。清人毛宗崗在評點《三國演義》時對他評價甚高:「歷稽載籍,名將如雲,而絕倫超群者莫如雲長。青史對青燈,則極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則極其英靈。秉燭達旦,人傳其大節;單刀赴會,世服其神威。獨行千里,報主之志堅;義釋華容,酬恩之誼重……是古今來名將中第一奇人。」(《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下,第219頁,中華書局1981年版。)總之,關雲長是封建時代傳統道德的楷模,在他身上集中著多方面的性格特徵。諸如忠、義、仁、智、勇、信、驕……但最突出的是忠、義、勇。所以在小說《三國演義》行世之後,終於被尊為「忠義神武關聖帝君」。�
再如《水滸傳》中的李逵,通常被認為是性格最簡單的形象——其基本性格特徵是魯莽。但是,如果深入研究就會發現,李逵性格並不止是一個「魯莽」,而是還有直率、天真、無私、至誠、勇猛、孝順、講義氣等,甚至有時還耍無賴、弄狡猾,一副可愛的兒童相。�
再如著名的阿Q,也很復雜或者說很豐富。有學者用系統論方法對阿Q性格作了全面分析,指出他既質朴愚昧又狡黠圓滑;既率直任性又正統衛道;既自尊自大又自輕自賤;既爭強好勝又忍辱屈從;既狹隘保守又盲目趨時;既排斥異端又嚮往革命;既憎惡權勢又趨炎附勢;既蠻橫霸道又懦弱卑怯;既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既不滿現狀又安於現狀;如此等等。不過,雖然阿Q的性格有如此多的側面,但其最突出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他的「精神勝利法」,能夠讓人一下子記住的,還是阿Q自我安慰的話:「我們過去比你闊多了」「兒子打老子」。
類似關羽、李逵、阿Q這種既有多側面又有突出點的人物形象,中外文學史上比比皆是。如極端主觀主義的堂·吉訶德,吝嗇得出奇的葛朗台老頭,懶惰成性的奧勃洛莫夫,人道主義楷模冉阿讓,投機大王乞乞科夫,偽君子答丟夫,野心家麥克白,妒忌狂奧塞羅,「套中人」別里科夫等等,都是尖形人物的顯例。中國古典小說中尤其多,明代三大小說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中的主要人物大多屬於這一形態。�
3、圓形人物�
與尖形人物相比,圓形人物的根本特點是沒有超常的性格特徵,更逼似生活中的真人,常人。當然,這並不是說圓形人物沒有突出的性格特徵,而是說圓形人物即使有突出的性格特徵,但與現實的人相比,並不超常,沒被漫畫化,也不帶類型性,就像生活本身一樣,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等等。(參見《小說藝術論稿》第38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讓我們舉個當代小說中的成功例子吧——劉震雲的中篇小說《單位》和《一地雞毛》中的小林。小林大學畢業,分配到某國家機關當職員。剛開始來到單位,小林仍是學生脾氣,跟個孩子似的,對什麼都不在乎。譬如說,常常遲到早退,上班穿個拖鞋,不主動打掃辦公室的衛生,還常約一幫分到其它單位的同學來這里聚會,聚會完也不收拾。領導批評他,他還頂嘴。黨小組長勸他寫入黨申請書,他說「我對貴黨不感興趣」。但兩三年下來,小林「幡然悔悟」,發現應該改掉孩子脾氣。首先是同時分配工作的不少同學開始提升,而自己還是個大頭兵;再者是結婚了沒房子,與別人合住一套房子;還有,結了婚生了孩子,又接母親來住,工資低生活緊張,而要分房子漲工資就要提級,提級就必須入黨,必須在單位混得好,處好人際關系。從此,小林像換了一個人:上班准時准點,不再穿拖鞋,不與人開玩笑,積極掃地打開水,主動干一切別人不願乾的雜務,幫領導搬家賣大力氣,寫入黨申請書外加一個月一次思想匯報。寧肯忍疼讓孩子喝不上奶粉,也要省下錢來給黨小組長送點禮。單位里人際關系復雜微妙,勾心鬥角,他誰也不敢得罪。他時時察顏觀色陪小心,處處低聲下氣討別人的好,既要任勞又要忍氣。小林被生活征服了,生活教會了他許多。為了老婆調動工作,他被迫違心送禮;為了省下幾分錢,他一大早到公家副食店排隊去買豆腐;為了增加點收入,他抹下臉來去賣鴨子……終於,小林開始「成熟」了,已不像剛來單位時那麼天真,盡說大實話,明白了在單位就要真真假假,真亦假來假亦真,說假話者陞官發財,說真話倒霉受罰。於是,他漸漸學會了說假話,學會了辦事賣關子,也學會了收人家的送禮……(《一地雞毛》)
小林變了:由幼稚變得老練了,由天真變得世故了,由單純變得復雜了。從藝術角度看,小林的性格由「扁形」變為「圓形」了。「生活」真是這樣子的嗎?——不是這樣子又是什麼樣子呢?!面對這樣的人物,誰不感覺他真得不能再真呢?!誰能不感到他就在我們眼前,就在我們身邊,甚至就是我們自己呢?!�
像小林這樣的人物,從生活中走來,帶著生活本身的全部本真性、豐富性、復雜性。通過小林的生存處境與心靈歷程,作品揭示了人與人生的種種奧秘,讓讀者從中透視了世態世相世情的本來面目,看清了人心人性的深層幽微,了解了人情世故的種種隱曲和復雜,因而體驗到一種勘破人生底蘊的苦澀感、悵惘感、痛快感。正如馬振方先生所說的:「小說是表現人生的藝術,人物逼似生活中的真人、常人,必然產生特有的親切感、真實感和藝術美感。這是圓形人物獨到而普遍的審美價值,是任何扁形人物和尖形人物無法代替、也無法比擬的。」(《小說藝術論稿》第46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❼ 小說人物形象的組成部分有哪些
小說人物形象的組成部分:以寫人敘事為中心,通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來揭示社會生活的某些本質,從而表現所要反映的主題。感受、欣賞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感受、分析人物形象特點,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意義。
小說作品中描繪出來的、具有一定的思想意義和審美意的活生生的社會生活圖畫。由於小說和其他藝術一樣是以形象反映生活的,所以小說形象是小說作品審美意蘊的主要載體,他和其他藝術形象一樣。
小說人物形象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具體性、可感性和生動性。給欣賞者以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真實感受。
2、概括性和完整性。即小說中描寫的生活畫面是在個別中包含著一般,能使人理解和感悟到不同的意義。
3、具有藝術的感染力。能激起讀者的情感反應,使之獲得審美的愉悅,並在這種美的感受中潛移默化地受到陶冶和教育。
❽ 高考現代文小說閱讀,人物性格特點有哪些(要舉例)作用有那些
x4420790你好,我通過其他地方給你找了一些關於人物性格特點的一些舉例、作用,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幫助:
正文:
內心軟弱、多愁善感;開朗樂觀,非常有自信,會享受生活,但做事缺乏耐心;懶惰;善於交際,組織能力強;善於理財,但容易感到寂寞,害怕孤獨;不輕言放棄,但有時過於頑固。 感情豐富,具有親和力,但有時非常情緒化,態度讓人捉摸不透。 務實,做事冷靜、有計劃,不怕艱苦,但自尊心強,有些守舊。聲音洪亮,辦事直爽,待人誠懇;多情善感,機智敏捷;較強的耐心和自製力;堅韌不拔;
優點:外向、活潑好動;輕松愉快、熱情、可親、開朗、豁達;交際、健談、機敏;適應能力強、善組織、工作有效率、富有朝氣;表情豐富、情緒發生迅速豐富變;反應敏捷、對新事物敏感而不深刻。
缺 點:興趣廣泛而浮躁、易隨波逐流;輕率不踏實、事不遂心則熱情銳減;情感不易深沉、易見異思遷;缺乏耐力與 毅力、易輕率作決定。
外向而興奮精力充沛;情緒發生迅速、強烈、熱情、樂觀、率直、語言、行動迅速、雷歷風行;能克服困難埋頭工作、 果敢、堅持。
缺點:沖動、莽撞、易怒而難以自製;剛愎、暴躁、倔甚至挑釁;一旦精力耗盡則情緒低落、信心受挫;煩躁、粗心。
優點:內向、沉靜、謹慎、穩重;語言動作遲緩、不易暴露內心活動、性情平和;辦事認真、細心、有韌性、嚴守秩序、有條理;不善言談、交際、忍讓、務實、可依賴。
缺點:執拗、不靈活、適應能力差;遲鈍、被動、冷淡、顯得落落寡合、有惰性、保守、萎蘼不振。
優點:嚴重內向、柔弱、敏感、靦腆;情緒發生慢體驗強烈;嚴肅、不怕困難、善於體察別人不易發現的問題。
缺點:情緒脆弱,畏縮順從;多愁善感;膽小,憂心忡忡;落落寡合、冷漠、多疑、猶豫不決;缺乏自信,常為小事而動感情。
理智型:深思熟慮,沉著冷靜,善於自控。
疑慮型:猶豫不決,過敏多疑,易受暗示。
情緒型:心境多變,多愁善感,容易沖動。
按心理活動的主要傾向劃分,有:
外傾型:活潑開朗,善於交際,獨立性強,不拘小節。
內傾型:沉鬱文靜,不善交際,處事拘謹,應變力差。
混合型:以上特點俱有,多數人屬這種類型。
在文學作品中,人物性格能夠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畫人物,它可以憑借各種藝術手段,從各個角度對人物進行肖像描寫、心理描寫、對話描寫、行為描寫和環境描寫,既能展現人物音容笑貌、言談舉止和衣著服飾等外在形態,也能呈現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內在活動,還能完整展現人物與環境互為作用的關系,從而塑造出豐滿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❾ 小說中常見的幾種人物形象
尖酸刻薄型如<歐也妮葛朗台>以及<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
滑稽可笑型如<唐吉訶德>里的唐吉訶德與他的僕人喬桑
堅強自尊型如<簡愛>里的主人公簡愛
悲慘型如<笑面人>里的主人公格溫普蘭
愛國型如<前夜 父與子>里的英沙羅夫
兇殘懦弱又掙扎型的<罪與罰>主人公拉斯科爾尼科夫
落寞英雄型如<紅與黑>里的於連
還有好多好多啦,不過以上都是個人觀點啦...可能會有不同看法...(^^)
❿ 小說人物形象分析怎麼寫
小說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要深入透徹地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通過環境描寫了解人物的活動背景。
小說中的人物總是在一定環境中活動的人。小說中的環境是指作品描寫的圍繞人物展開的或人物行動涉及的一切外在條件的總和,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另外,小說的環境還包括與人物及其行動有關的特定氣氛和情調。
環境對人物的襯托作用有正襯和反襯兩種。正襯,是指環境與人物和諧一致,即社會風氣、自然風光、氣氛和景物色調等與人物的性格、命運、言行等組成和諧統一的藝術畫面。反之,則是反襯。
二、通過分析情節透視人物的思想性格。
小說的情節是人物性格發展的必然結果,即人物性格是通過情節發展具體體現的。例如,《三國演義》中的「楊修之死」,文中情節的發展是兩個不同性格的人物發生聯系後的必然結果。所以,我們才說把握好故事情節能透視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分析作者描寫人物的方式。
通常情況,作者刻畫人物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1、肖像描寫-小說描寫人物的肖像主要是用它顯示人物的性格。
肖像描寫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靜態肖像描寫,一種是動態肖像描寫。
小說中,動態肖像描寫運用得比較多。動態肖像描寫可以從人物一系列的肖像變化中,透出人物的遭遇和思想感情的變化發展。
2、語言描寫-語言描寫能表現人物的年齡、職業、身份、愛好、思想感情等。例如,《故鄉》中「我」和楊二嫂的那段談話,就形象地揭示了楊二嫂這個小市民刻薄、自私、鄙俗的性格特徵,透視了她被剝削階級意識和惡習侵染的丑惡靈魂。
相比之下,「我」的神態則是愕然、惶恐、囁嚅,直至閉了口,默然無言以對。由此可見,小說中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語言表現著自己的性格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