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小說 » 現代小說環境描寫手法

現代小說環境描寫手法

發布時間: 2022-06-15 22:22:06

㈠ 怎麼樣描寫小說中的環境

首先是正面描寫,然後可以以插敘的形式側面烘托,也可以用比喻啊擬人啊,還可以想像,甚至虛實相間。這個得看作者的功力,如果覺得文字功底不錯,可以多多嘗試一些描寫手法,但是如果覺得欠缺的話,還是先老實的直接描寫吧。另外,無論你怎樣寫,千萬別忘一點就是你描寫的環境要為你要寫的情節服務。希望能幫到你

㈡ 小說的表現手法一般有哪些

小說的表現手法一般有: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白描和細描,側面描寫。
人物描寫包括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
肖像描寫指對人物的外在特徵,比如容貌、服飾、姿態、氣派的描寫。生動的肖像描寫可以做到「以形傳神」。因為人物的外表體現著人物的內心世界,體現著人物的內在思想活動。肖像描寫在記敘文和小說里運用較多。
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有這樣一段:「小女孩只好赤著腳走路,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她的舊圍裙里兜著許多火柴,手裡還拿著一把。」這段文字描寫了小女孩的最突出的特徵就是「赤著腳」,其次是身上帶著許多火柴。這段肖像描寫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點,也形象地反映了小女孩的悲慘境遇。
行動描寫:
指對人物行為動作的描寫,它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手段。比如《椿齡畫薔痴及局外》中的一段:「寶玉拿眼隨著簪子的起落,一直到底,一畫、一點、一勾的看了去,數一數,十八筆,自己又在手心裡拿指頭按著他方才下筆的規矩寫了,猜是個什麼字,寫成一想,原來就是薔薇花的『薔』字。……」這段文字描寫了寶玉偷看椿齡畫「薔」的經過,文筆之細膩,令人感嘆。用寶玉的一系列模仿畫字的動作,表現了寶玉對於女孩兒的關心與憐愛,更給讀者身臨其境的感覺。
語言描寫:
指對人物語言的描寫。俗話說,言為心聲。人物語言是其思想的直接體現,所以語言描寫也是表現人物的重要手段。比如孫犁的《荷花澱》有一段精彩的人物對話:
「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
「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水生的女人說。
「哪裡就碰得那麼巧?我們快去快回來。」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
這是很著名的一段對話,出自於《荷花澱》里幾位婦女之口。他們的丈夫離開了家,准備去前線,她們的內心都想見自己的丈夫,但是,迫於社會環境和當時人們的思想局限,不敢大膽表露自己的心聲,每個人都不直接說是自己想見丈夫,而是找出其他各種各樣的理由和借口,為自己遮掩。這五句話真切地反映了五位婦女的思想活動和內心世界,也從側面反映了她們的聰明可愛,而且每一句話都代表了不同的性格。這段語言描寫對表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起到了重要作用。
心理描寫:
指對人物的思想活動的描寫,它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只是要提醒大家注意,心理描寫也要注意描寫角度,在第一人稱及全知敘事的情況下才可以有心理描寫,第二人稱及第三人稱都不能有心理描寫。
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一段心理描寫:「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來了,發出亮光來了。亮光落在牆上,那兒忽然變得像薄紗那麼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裡。桌上鋪著雪白的白布,擺著精緻的盤子和碗,肚子里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著香氣。」這是一種幻覺,也是一種心理活動。這種幻覺正是小女孩的心願。這是一篇小說,用的是全知敘事。如果在寫作的過程中碰到是第一人稱,但是文中又有第二個人物時,就不能以「我」的口氣去寫第二個人物的心理活動,只能寫「我」的心理活動。
環境景物描寫:
環境景物描寫又分自然景物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環境景物描寫主要有烘託人物、渲染氣氛、傳達感情等作用。比如老舍寫的《林海》中有一段:「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的確是林海。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種綠顏色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夠寫下這么多的綠顏色來呢!」這是一段自然景物描寫,主要展示了林海之綠。這段描寫在渲染氣氛的同時,也傳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在運用環境景物描寫時,要注意它與文中人物或事件的關系,不要為描寫而描寫,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所謂社會環境描寫包括時代風貌、民俗風情、城鄉建築、住所陳設等。比如《少年閏土》(魯訊小說《故鄉》的節選)中有這樣一段:「這祭祀,說是三十多年才能輪到一回,所以很鄭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講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這一段就屬於民風民俗的社會環境描寫。這段描寫作用是很大的,因為只有在准備這種盛大的祭祀活動時,人手不夠,才會叫閏土來幫忙。這段民俗的描寫成了少年閏土出場的緣由。我們可以看出,這段社會環境的描寫,目的非常明確。
人物描寫與環境景物描寫的關系。從文章總體上說,人物描寫、環境景物描寫都要服從主題的需要。在這個大前提下,如果是寫人的文章,環境景物描寫當然應該服從於人物描寫的需要,環境景物描寫應該是為人物描寫起一種烘托的作用,像前面提到的《少年閏土》中的民風民俗的描寫;如果文章本身就是以寫環境景物為主,當然環境景物是主角,像前面提到的《林海》。當兩種描寫同時存在的時候,人物描寫與環境景物描寫就都應該是相輔相成、相互映襯的。
全景式和特定式場面描寫,都屬於場面描寫。所謂全景式場面描寫就是把有關場景的各個方面都做出清楚的交代,對於人物的活動則採取略寫的方法,做總的描寫。這種全景式場面描寫,一般在描寫重大事件時運用的頻率比較高。比如《開國大典》中的一段描寫:「會場在天安門廣場。廣場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橫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並排架著五座白石橋;再北面是城牆,城牆中央高高聳起天安門的城樓。丁字形的一豎向南直伸到中華門。在一橫一豎相交點南面的場中,挺立著一根22米高的電動旗桿。」這是一段典型的全景式場面描寫,對開國大典的會場做出了宏觀的描述,就像是電影中的全景鏡頭。
所謂特定式場面描寫就是在總體的場面描寫中,著重寫一個人物或一個物件,其他人或物都是陪襯。比如《開國大典》中倒數第二段:
閱兵式完畢,已經是傍晚的時候。天安門廣場上燈籠火把全都點起來,一萬支禮花陸續射入天空。天上是五顏六色的火花結成彩,地上是萬萬千千的燈火一片紅。群眾遊行就在這時候開始,遊行隊伍分東西兩個方向出發。他們擎著燈,舞著火把,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央人民政府萬歲!」他們一隊一隊按照次序走,走過正對天安門的白石橋前,就舉起燈籠火把,高聲歡呼「毛主席萬歲!」「毛主席萬歲!」毛主席在城樓上主席台前邊,向前探著身子,不斷地舉手向群眾招呼,不斷地高呼「人民萬歲!」「同志們萬歲!」
這段文字的前三行仍然是場面描寫,但它只是一個鋪墊,這段主要要寫的是遊行。這個場面描寫的主體場面是天上是禮花,地上是燈火;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又有一個具體的著重表現的場面,即遊行。這種特定式場面描寫要注意詳略的區別,一定要主次分明。
記敘文中的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對一些細枝末節的刻劃與描繪。既可以用來記人、記事,又可以用來寫景、狀物。所以它在記敘文中應用比較頻繁。
細節描寫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是要以小見大。細節描寫所關照的對象很小,雖然看上去不起眼兒,但是卻能表現大的主題。它是用最微小的事情來表現最豐富的內涵。細節描寫的目的性很強,如果不能達到這個目的,就不能叫細節描寫,所謂的細節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比如《儒林外史》中第五回寫到一個嚴監生。他在臨死前三天已經不能講話,但是他總是向人伸出兩個手指。許多人都猜不出其中的意思。最後還是他的妾猜到了他的想法。對他說:「……你是為那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果不其然,燈草剛被挑掉,他就合上眼了。這個細節把這個土財主的守財奴丑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像這樣的細節描寫,可以強化人物的性格特點,雖然寥寥數筆,但是事半功倍,給讀者留下了鮮明的印象。這是成功的細節描寫。
二是要典型。所謂典型就是要選擇那些有較強表現力的細節,而不是那種一般化的、瑣碎的、平庸的內容。為什麼要強調典型呢?因為如果細節描寫不夠典型的話,這樣的內容就只能起相反的作用,會給人一種冗贅的感覺。像上面提到的《儒林外史》的例子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細節描寫。有兩莖燈草同時點著,嚴監生甚至都不能閉眼,苦苦熬了三天。這把守財奴的本性刻劃得入木三分。
三是要真實。細節描寫是為了表現人物、寫景狀物更生動、更富有表現力。如果所寫的細節不真實的話,不但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反而還會給讀者留下不好的印象。與其有這樣的細節還不如沒有。
白描和細描
白描是從繪畫的術語中借用來的。它原意指中國國畫的畫法之一,是指用墨線勾描的,素淡的,不著顏色的畫法,也有的略施淡墨。寫作理論借用來作為一種表現手法。指使用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和渲染,把形象鮮明、生動地勾勒出來的一種寫法。白描的特點是風格質朴,不事渲染。魯迅先生在《作文秘訣》里對白描有專門的解釋:「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第一段: 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她從家裡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但是有什麼用呢?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麼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她穿過馬路的時候,兩輛馬車飛快地沖過來,嚇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隻怎麼也找不著,另一隻叫一個男孩撿起來拿著跑了。他說,將來他有孩子可以拿它當搖籃。
這段描寫沒有任何的修飾,描寫了小女孩的悲慘境遇。文字雖然朴實無華,但卻把小女孩的無助與無奈、貧寒交迫的現狀真切而形象地勾勒出來了。這是典型的白描。
白描的寫法運用得好,文章會呈現淡雅的風格。相反,如果運用不好,文章會給人平淡無味的感覺。總之,白描的運用要十分精練才好。
細描,也是從繪畫的術語中引進來的概念。原指繪畫中的工筆。細描也叫工筆描寫。細描的特點是,描寫細膩、全面。
如巴金《日出》的一段:「果然,過了一會兒,那裡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太陽像負著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到了最後,它終於沖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真紅得可愛。一剎那間,這深紅的圓東西發出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它旁邊的雲也突然有了光彩。」作者用十分細膩的手法,一筆一筆描繪了日出的全過程,可謂精雕細琢。細描的效果是,常給人身臨其境的感受。
運用細描要注意,凡做細描的對象一定是文章中的重中之重,而且是直接關繫到文章的核心的內容。如果作者將文章中次要的材料做細描了,文章就會出現混亂,就會沖淡主題。
側面描寫:
也叫烘托或襯托,指對描寫對象採取一種間接的表現手法,是從對其他事物、人物的描寫中來形容、渲染,以突出描寫對象的藝術手法。簡單說就是不直截了當地描寫客觀事物,而是在描繪其它事物的過程中去襯托這個客觀事物,以次要襯主要。就像宋代一位畫家說的那樣:「山欲高,盡出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脈則遠矣。」這段話形象而准確地表達了烘托的概念。
側面描寫有多種方法,可以引用他人的語言(包括對話);可以從旁觀者的反映來側面描寫;還可以運用擬人手法來側面描寫。
比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最後,寫了一段伯父家的女傭阿三的事情,並且引用了阿三的話:「周先生自己病得那麼厲害,還三更半夜地寫文章。有時候我聽著他一陣陣接連不斷地咳嗽,真替他難受。他對自己的病一點也不在乎,倒常常勸我多休息,不叫我乾重活兒。」這段內容沒有直接寫伯父,而是通過伯父家的女傭來側面描寫伯父。側面描寫雖然是以次要襯托主要,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十分真切的。
側面描寫一方面可以使文章內容富於變化,另一方面也給讀者留下想像的空間,是小說創作和記敘文寫作常用的方法。

㈢ 小說的描寫手法有那幾種

細描與白描、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虛寫與實寫、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物體描寫、細節描寫、渲染與烘托、欲揚先抑、聯想和想像等。

一、正面描寫

正面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直接具體地描繪出來。這是一般記敘文和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法。

正面描寫一般包括動靜描寫,虛實描寫,色彩渲染描寫,觀察角度變化描寫,點面結合描寫五種描寫方法;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方面進行的直接描寫。(也叫實寫)

二、側面描寫

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即間接地對描寫對象進行刻畫描繪。

通常情況下,文學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畫多採用正面描寫的手法,即直接通過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去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時恰當地藉助一些側面描寫,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寫無法替代或者很難達到的藝術效果。

三、靜態描寫

靜態描寫,是記敘文寫作中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種表現方法。就其手法說,主要有白描、細描等;就描寫對象說,有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等。這種描寫是為客觀事物本體造形,以寄託作者的情感,也為讀者創造了具體感人的形象,從而實現描寫的目的。

四、動態描寫

動態描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運動著的景物的描寫,一是對靜物所作的動態(包括比擬動態)描寫。動態描寫是記敘文中運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種方法,常與靜態描寫聯袂相生,從不同角度刻畫景物和人物的特徵。

賦予客觀事物以運動感、活力感、變化感,以克服形象的單調性,豐富形象的多樣性,達到更好地表現事物,更強烈地感染讀者的藝術效果。

五、細節描寫

細節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之中。細節,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現對象的富有特色的細枝末節。它是小說、記敘文情節的基本構成單位。

沒有細節就沒有藝術。同樣,沒有細節描寫,就沒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個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細節描寫會讓讀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傳讀性。

小說表現手法之懸念

「懸念」是小說、戲曲、影視等藝術作品的一種表現技法,是吸引廣大群眾興趣的重要藝術手段。

通過對劇情做懸而未決和結局難料的安排,以引起觀眾急欲知其結果的迫切期待心理的一種編劇技巧。在西方編劇理論中,最早設計懸念的是亞里士多德的《詩學》。

在中國戲曲理論著作中,雖無懸念一詞,單所謂的「結扣子」、「賣關子」,以及李漁在《閑情偶寄》詞曲部格局一章中提出的有關「收煞」的要求:暫攝情形,略收鑼鼓,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結果「,其內涵就是與懸念基本相似。

㈣ 小說環境描寫舉例

小說環境描寫舉例1、射進人心裡、即使冷冷的晨露沾在身上、也會因那光的照耀而蒸發、門被推開的吱嘎聲、雖然刺耳、但卻出其意料的能讓人的心沉靜下來、房頂的磚

2、今夜;踏碎月光,任往事放飛,灑落在每一根琴弦,觸動聲聲如訴。柔碎懷中的思緒,彌漫在夜色,化作聲聲的低喚,纏綿流連成細瘦得憂傷,藏在夜的一角,跌落滿懷的輕愁,揮灑落寂。

3、若隱若現罥煙眉,似嗔似喜含情目,嬌俏玲瓏挺秀鼻,不點自紅櫻桃唇,膚若凝脂,頰似粉霞,不盈一握的柳腰娉婷裊娜地倚在水亭雕花木欄旁。水光瀲灧之中,傾國傾城之貌隱約幻現。

4、臉部經常帶有一點神秘的神態,眼睛彷彿是夜晚鑲嵌著的黑珍珠一般,是那樣的透亮動人。薄薄的嘴唇猶如水鑽一樣金燦發亮,紫黑的輕飄的頭發,在吹有夏風的操場輕快一浮。

5、我喜歡向沒有知識但是聰明的人學習,他們那一套不講理、原始,令人難堪,但往往行得通。受過教育的女人事事講風度,連唯一的武器都失掉,任由社會宰割。

6、她提著一盞幽暗的絹燈在前面引路,整個甬道黑漆漆的,除了腳下的一點光,和兩邊不時好似有水浪拍打的聲響外,什麼都看不清晰。

7、在一群樣在草地上吃早,一輛車開來,只有一隻羊沒有去看車靜靜地吃草,這只樣顯得特別孤獨。

8、秋天的後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遊的東西,什麼都睡著。華老栓忽然坐起身,擦著火柴,點上遍身油膩的燈盞,茶館的兩間屋子裡,便彌滿了青白的光。

9、她為你掉眼淚了,不要道歉,不要安慰,緊緊地抱住她,告訴她你在,就能夠。千萬不要自責地離去,因為她這時候最需要你。

10、就在永息湖畔,竟然盛放著大片大片的金色花朵,就像一顆顆金色的星星躺在碧綠的葉片之間,但沒有一種星,可以如此璀璨奪目,流光溢彩,妖艷得彷彿可以奪去人的呼吸。

11、兩旁燈火通明,正前方是一堵築在水上的白牆,約兩米高,上覆黑瓦,牆頭砌成高低起伏的波浪狀,正中一個月洞紅漆大門虛掩著,有琴音和著曲聲隱約傳來,門上黑色匾額上書「梨園」兩個燙金大字。

12、環境能改變人,人亦能改變環境,但往往是環境改變了人。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能保持個性是一種修養。

㈤ 小說的環境描寫有什麼

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㈥ 如何描寫小說中的環境

描寫小說中的環境與現實中可能看到的應該有相同之處,除此之外還應:
1、小說中描寫的是你想像中的環境,想像中看到的環境。
2、小說中環境的描寫應與小說主題配合,不能說你正在寫悲悲戚戚的故事,卻在那裡卻寫春光明媚,人們歡聲笑語。當然,情節需要另當別論。
3、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應配合情節的發展和人物刻畫的需要,不是孤立的。
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不能天馬行空,超出了小說所描寫的時代。你不能在寫古典小說的時候,描寫了一套現代裝璜的房間或一段瀝青路面。

㈦ 小說的寫作手法有哪些

小說應有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
其中塑造人物形象是最重要的,可以用的描寫方法也很多:例如心理描寫,外貌描寫等等. 注意的是,一個人物要塑造得成功必須要有它自己的性格,不能亂套.即如果他是一個冷漠的人,那你就不應該把太多的對白給他.

故事情節就得自己思考了. 提幾點建議,小說一開始應作多一點鋪墊...然後就是要盡快展開劇情,要不的話讀者看著悶就不會再看下去了...可以在小說中穿插一點道理,或者加上一些引導讀者思考的句子,讓小說有一定的深度.

最後就是環境描寫.這里分兩個部分:
一.. 自然環境. 這個很容易理解,就是對景物的描寫.利用景物去襯托出人物的心情,這是描寫自然環境的最大用處. 即,如果人物心情沮喪,就可以寫一些:微風吹佛,樹葉沙沙地響,像在嘲笑自己(這是我小學寫的,雖然拙了點,但能很好地為自然環境描寫作說明)
二.. 社會環境,也就是故事背景.小說中的故事發生在哪個年代?這就是故事的背景.即使是幻想類的作品,其背景也應該要有一個參照. 有了故事背景後,寫作其間就要注意了.例如,你選擇的背景是西歐15世紀...那你文章中的稱渭就應該按照西歐的稱謂來寫,不能出現"在下"等只有中國才有的詞語;人物的行為方式也應該按照西歐的來設定,"三跪九叩"就不應該出現了...文章中不能有空間跳躍,即使是寫穿梭時空的小說也不例外

熱點內容
透視眼古墓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3 05:03:55 瀏覽:880
契約有關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13 05:03:49 瀏覽:309
喬依桐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3 04:55:13 瀏覽:322
下載喜馬拉雅免費聽書 發布:2025-09-13 04:55:10 瀏覽:203
好看的玄幻言情完結小說廢材逆襲 發布:2025-09-13 04:36:56 瀏覽:801
寫兵王的哪個小說好看 發布:2025-09-13 04:31:51 瀏覽:901
小說推薦虐文片段 發布:2025-09-13 04:29:47 瀏覽:461
好看rr的小說 發布:2025-09-13 04:25:14 瀏覽:431
晉江小說推薦無限流 發布:2025-09-13 04:09:24 瀏覽:301
男主是醫生女主是護士的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3 03:41:53 瀏覽: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