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小說 » 現代散文和小說的區別是什麼

現代散文和小說的區別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10 21:17:24

1. 散文與小說的5大區別

[轉貼]散文與小說的區別

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韻的文章。不過,古代沒有「散文」這一個名稱;「散文」這個名稱是「五四」時期才有的。在現代,廣義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詩歌、小說、戲劇、影視文學之外的一切敘事性、議論性、抒情性的文體,如秦牧在《海闊天空的散文領域》中說,「不屬於其他文學體裁,而又具有文學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屬於散文的范圍」。這樣,就有了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和議論散文等的分類。狹義的散文則專指抒情散文。這是因為隨著文體的發展,敘事散文中的通訊特寫、傳記文學、報告文學等,已經發展成為獨立的文體,各成一類;議論散文則有了專門的名稱——雜文,也從散文中分了出來,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這就是狹義的散文。 ??酮耫?
散文的意思不止一個。對駢文說,是不用對偶的單筆,所謂散行的文字。唐以來的「古文」便是這東西。這是文言里的分別,我們現在不大用得著。對韻文說,散文無韻;這里所謂散文,比前一文所包廣大。雖也是文言里舊有的分別,但白話文里也可採用。這都是從形式上分別。還有與詩相對的散文,不拘文言白話,與其說是形式不一樣,不如說是內容不一樣。內容的分別,很難說得恰到好處;因為實在太復雜,憑你怎麼說,總難免顧此失彼,不實不盡。這中間又有兩邊兒跨著的。如所謂散文詩,詩的散文;於是更難劃清界限了,越是纏夾,用得越廣,從詩與散文派生「詩的」「散文的」兩個形容詞,幾乎可用於一切事上,不限於文字。——茅盾先生有一個短篇小說,題作「詩與散文」,是一個有趣的例子。 罫�?谻昵
按詩與散文的分法,新文學里的小說、戲劇(除掉少數詩劇和少數劇中的韻文外)、「散文」,都是散文。——論文,宣言等不用說也是散文,但是通常不算在文學之內——這里得說明那引號里的散文。那是與詩,小說,戲劇並舉,而為新文學的一個獨立部門的東西,或稱白話散文,或稱抒情文,或稱小品文。這散文所包甚狹,從「抒情文」,「小品文」兩個名稱就可知道。小品文對大品而言,只是短小之文;但現在卻兼包「身邊瑣事」或「家常體」等意味,所以有「小擺設」之目。近年來這種文體一時風行;我們普通說散文,其實只指這個。這種散文的趨向,據我看,一是幽默、一是游記、自傳、讀書記。若只走向幽默去。散文的路確乎更狹更小,未免單調;幸而有第二條路,就比只寫身邊瑣事的時期已展開了一兩步。大體上說;倒底是前進的。有人主張用小品文寫大眾生活,自然也是一個很好的意思,但盼望做出些實例來。 +<6nWR??Q
讀書記需要博學,現在幾乎還只有周啟明先生一個人動手。游記、傳記兩方面都似乎有很寬的地步可以發展。我以為不妨打破小品,多來點兒大的。長篇的游記與自傳都已有人在動手;但盼望人手多些,就可熱鬧起來了。傳記也不一定限於自傳,可以新作近世人物的傳,可以重寫古人的傳;游記也不一定限於耳聞目睹,摻入些歷史的追想,也許別有風味。這個先得多讀書,搜集體料,自然費功夫些,但是值得做的。不願意這么辦,只靠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判斷力,也可寫出精採的東西;但生活的方面得廣大,生活的態度得認真。——不獨寫游記、傳記如此,寫小說、戲劇也得如此(寫歷史小說,歷史戲劇,卻又得多讀書了)。生活是一部大書,讀得太少,觀察力和判斷力還是很貧乏的。目前在天津看見張彭春先生,他說現在的文學有一條新路可以走。就是讓寫作者到內地或新建設區去,憑著他們的訓練(知識與技巧)將所觀察的寫成報告文學。這不是報紙上簡陋的地方通信,也不是觀察員冗雜的呈報書,而應當是文學作品。他說大學生、高中學生都可利用假期試試這個新設計。我在《太白》里有《內地描寫》一文,也有相似的說話,這確是我們散文的一個新路。此外,以人生為題的精悍透徹的——抒情的論文,像西賽羅《說老》之類,也可發展;但那又得多讀書或多閱世,怕不是一時能見成績的。

2. 散文和小說是屬於同一種文學體裁嗎我有些不清楚它們之間的區別

肯定不是的呀!雖然散文里有敘事散文但它有別於小說。
一、散文的定義

現代散文,是指與小說、詩歌、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對它又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

廣義的散文,是指詩歌、小說、戲劇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學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議論抒情為主的散文外,還包括通訊、報告文學、隨筆雜文、回憶錄、傳記等文體。隨著寫作學科的發展,許多文體自立門戶,散文的范圍日益縮小。

狹義的散文是指文藝性散文,它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並茂的文學樣式。

二、散文的分類

散文具有記敘、議論、抒情三種功能,與此相應,散文可分為記敘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議論性散文三種。

⒈記敘散文
以記敘人物、事件、景物為主的散文,稱為記敘散文。

記敘散文敘事較完整,寫人人物形象鮮明,描寫景物傾注作者的情感。這類散文與短篇小說相似,但又有明顯的區別。就敘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節完整,更不追求曲折變化,而小說對敘事的要求要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敘事的時候需要飽蘸情感,小說的情感則主要由人物體現出來,不須作者明確抒發。就寫人而言,小說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虛構出來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則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進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對人物進行寫意式的描繪。

根據該類散文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又可將它區分為記事散文和寫人散文。

偏重於記事的散文以事件發展為線索,偏重對事件的敘述。它可以是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如許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幾個片斷的剪輯,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敘事中傾注作者真摯的感情,這是與小說敘事最顯著的區別。

偏重於記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徵作粗線條勾勒,偏重表現人物的基本氣質、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魯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實是它與小說的區別。

另外,這類散文中還有一種偏重於描寫景物的一類,這種散文描寫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風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記性散文。它的內容十分廣泛,山川景色、風俗民情、名勝古跡都屬記游范圍。游記散文最主要的特點是:作品所描寫的景物必須完全真實,不允許誇飾和虛構;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實錄,而是作者融情於物,達到情景交融。

⒉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發作者主觀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徵,但與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強想像更豐富,語言更具有詩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徵、比興、擬人等方法,通過對外在形象的描繪來傳達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這類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現,但通篇用此一法者並不多見。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徵性散文,作者將情感融於某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具體事物,藉助象形聯想或意蘊聯想把主觀情感表現出來。如楊朔的多數散文,矛盾的《白楊禮贊》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將感情寓於景物之中,賦景物以生命,明寫景,暗寫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劉白羽的《日出》等。

⒊議論性散文
以發表議論為主的散文稱為議論散文。

它與抒情散文一樣注重情感的抒發,不同的是議論散文重於理智,抒情散文重於感情。

它又不同於一般的議論文,用事實和邏輯來說理,而主要用文學形象來說話,是一種文藝性的議論文。

它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嚴密的邏輯;既要以情動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於一爐,合政論與文藝於一體。魯迅先生的雜文、陶鑄的《松樹的風格》等都是典型的議論散文。

三、散文的特徵

⒈較強的紀實性

散文具有較強的紀實性質。但對紀實性的理解,至今仍有較大分歧,比較有代表性的意見有三種。

一是主張絕對真實:「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徵。散文家們要靠旅行訪問,調查研究了積蓄豐富的素材,要把事件的經過,人物的真實,場地的實景,審察清楚了,然後才提筆伸紙。散文特寫決不能仰仗虛構。它和小說、戲劇的主要區別就是在這里。」(周立波《散文特寫選·序》,《散文特寫選(1959-1962)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

二是主張「大實小虛」:「散文寫作,在選材上也並不是絕對地排斥任何虛構的。也就是說,在保持題材上大體真實(請注意,這里的概念並不等同於文學科學中的『真實性』的含義,故稱之為『題材的紀實性質』)的前提下,某些細節的虛構,乃至某個次要人物的虛擬,不但在創作實踐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許的,而且有時甚至是很必要的。……關鍵則是要『大實小虛』。」(韓少華《散文散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寫作論》)

三是供實用的散文,要嚴格地寫實;供欣賞的散文,允許有虛構的成分存在:「談散文創作,我們還不能不談虛構。虛構是文藝創作普遍採用的一種方法,它對於概括社會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突出作品主題均有不容忽視的作用。散文創作也不一味地排斥這種方法。具有寫實特點的散文體裁之所以不排斥虛構,是因為人們寫散文,自古以來就有供實用和供欣賞的分別。供實用的散文,只能嚴格地寫實,不允許有任何虛構;而供欣賞的散文,在寫實上就不那麼嚴格,允許有虛構成分存在。」(冠顯《散文寫實說》)

在這三種意見中,我們認為第二種意見是可取的。首先,「大實小虛」說在實踐上反映了散文創作的客觀實際。以冰心《小桔燈》為例,據散文家韓少華說:「前不久,在拜訪冰心同志的時候,得到了她的指教,得知文章中的小孩一家,以及作者同他們的接觸,包括女孩父親的姓氏都是確鑿的,是實有其人、實有其事的。」「只是在個別次要之處做了一點虛構。」冰心在《漫談〈小桔燈〉的寫作經過》一文中,對該文「個別次要之處做了一點虛構」作了補充說明,即「我的朋友」這個次要人物是虛構的。「大實小虛」說在理論上也是順理成章的,散文是文學作品,而虛構是文學作品常用的一種手法,所以散文不可能與虛構無關,但這種虛構又不能破壞散文的紀實性原則,所以它只能是「大實小虛」了。

盡管散文的細節可以虛構,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絕對真實的,這一點也應該是散文真實性的一個重要側面。

⒉取材的廣泛性。

散文的取材范圍十分廣泛,大千世界幾乎無不可寫,所以郁達夫說:「散文清淡易為,並且包括很廣,人間天上,草木蟲魚,無不可談。」(《<達夫自選集>》魯迅說,散文的「題材應聽其十分自由選擇,風景靜物,蟲魚,即一花一葉均可。」(《致羅清楨》,《魯迅書信》P241),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周立波說:「舉凡國際國內大事,社會家庭的細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歷史,一絲感觸,一撮悲歡,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歡快,都可以移於紙上,貢獻讀者。」(《散文特寫選·序言》)駱文說,散文「作為一種文體,好處甚多。一石之嶙,可以為文。一水之波,可以寫意。一花之瓣,可以破題。實在自由。」(《我的散文觀》)

正因如此,有人講散文作者「觸目聞聲,隨處可感。魯迅目閱白雪紛飛而抒懷,形成《雪》的精魂;茅盾見白楊挺拔而命筆,致成《白楊禮贊》;巴金觀朝暾乍涌而心吟,因有《海上的日出》;吳伯蕭憶紡車聲韻而揮毫,寫下名篇《記一輛紡車》;楊朔賞茶花絢麗引起創作沖動,留下膾炙人口的《茶花賦》。總之,一個作者的所見所聞,所知所感,都有可能被取來作為寫散文的材料。」(漢基《關於散文取材種種》))。

散文的內容涉及自然萬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無所不 有的。可以寫國內外和社會上的矛盾、斗爭,寫經濟建設,寫文藝論爭,寫倫理道德,也可 以寫文藝隨筆,讀書筆記,日記書簡;既可以是風土人物誌、游記和偶感錄,也可以是知識 小品、文壇軼事;它能夠談天說地,更可以抒情寫趣。凡是能給人以思想啟迪、美的感受、 情操的陶治,使人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心曠神怡的,都可選作散文的題材。

在取材領域上,小說、戲劇、詩歌都不能與散文相比。小說的題材,要有完整的故事情節,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戲劇的題材,要有激動人心的矛盾沖突。詩歌的題材,要有深郁的情韻。而散文卻沒有這些限制,可以寫小說、戲劇、詩歌的材料。都可以寫散文,不可寫小說、戲劇、詩歌的題材,亦可寫散文。

取材廣泛,首先表現在它選擇題材可以不分古今,不分中外,不分大小上下,凡能給人以知識、美感,陶冶人的情操的東西都可信手寫來,綴成優美的篇什。其次,表現在寫作散文時,可以在一個主題的統率下選取不同時間、空間的材料,十分自由。如秦牧的《土地》。

我們承認和強調散文取材的廣泛性,但也不是說什麼東西都可寫成散文。那種不分青紅皂白,挖到籃里就是菜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寫散文要選取揭示「人類

那種崇高感和庄嚴感」的材料,要選取反映具有「超世俗的審美理想、審美情趣」的材料。

3.形式的靈活性

散文取材廣泛,內容豐富,為其服務的形式也靈活多樣,不拘一格。

①結構多種多樣

首先散文的結構中心多樣。既可以用人物為結構中心,如《藤野先生》;可以用典型的細節為結構中心,朱自清《背影》;可以用景物為結構中心,郁達夫《故都的秋》;也可以用某一象徵事物作結構中心,如《茶花賦》。

其次,散文的結構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時間發展先後順序或以空間轉移為序組織材料,如《小桔燈》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的以作者的思想認識和感情變化為序,如張潔《挖薺菜》和楊朔《荔枝蜜》;有的以某一思想為統帥,把材料分別組織在幾個不同的側面之內,如《土地》。

②表達方式自由靈活。

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敘述、描寫等五種最基本的表達方式,也可使用暗示、象徵、比興、聯想等手法。記敘散文以敘述、描寫和議論;議論散文以議論為主,間用敘述、描寫和抒情。

③語言運用自如。

現代散文的語言主要是現代漢語,但有時為了表達的需要,可以借用文言詞語和用法,方言俚語、歌謠諺語等語言形式。文言語辭如陶鑄《松樹的風格》中:「松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松樹要求於人的可謂少矣。」用歌謠諺語的如:朱可楨《大自然的語言》中引用了「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酈道元《巫峽》中「長江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⒋詩意濃郁。

散文不象小說、戲劇靠虛構的故事情節、矛盾沖突和塑造的人物形象吸引讀者,而是靠濃郁的詩意和理趣來感染讀者。在抒情、敘事類散文中要追求詩意。有的散文家說,真正的散文是充滿詩意的,就象蘋果飽含果汁一樣。毫無詩意的散文是沒有生命力的。因此,散文作者努力在生活中尋求詩意,並使自己的作品富有詩意。楊朔說:「不要從狹義方面來理解詩意兩個字,杏花春雨,固然有詩,鐵馬金戈的英雄氣概更富有詩意。你在斗爭中,勞動中,生活中時常會有些東西觸動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歡樂,使你憂愁,使你深思……凡是遇到這種動情的事,我就要反復思索,到後來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我在寫每篇文章時,總是拿著當詩一樣寫。」「總要象寫詩那樣,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東風第一枝>小跋》,轉引自《現代散文序跋選》P190,百花文藝出版社1983)

散文的詩意與它是一種長於抒情的文體分不開的,其詩意的濃度同作者感情的深度總是成正比的。為什麼散文長於抒情呢?因為:a、散文一般採用第一人稱,寫「我」的所見所聞所感。無論寫到什麼,其目的都是為了抒發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見解,帶有濃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心靈的歌聲」(高爾基)。b、散文有自己特殊的筆調,即所謂散文筆調。散文筆調,首先是語言凝練,優美富有文采;其次是筆法靈活疏放,揮灑自如。

議論性散文中,追求文章的理趣也是散文富有詩意的一種表現。朱自清評魯迅的雜感說:「這里吸引我的,一方面固然也是幽默,一方面還有別的,那就是傳統的理趣,現在我們可以說是理智的結晶,而這也是詩。」這類文章讓我們為作者深邃的思想所震撼,被其中精闢的論辯所折服。如韓愈的《馬說》,朱自清的《匆匆》。散文的說理與議論文不同,它必須藉助形象來說理(蘇軾《赤壁賦》),將情與理交融起來,使之「既表現人們的感情,也表現人們的思想。」(普列漢諾夫語)

⒌語言優美

優美的語言是散文所以成為美文的一個重要方面。散文語言具有以下特徵:

①講究文采。

常用多種手法,或濃墨重彩、或淡筆輕彩,著力表現事物的「畫意」,再現美好的形象。有的散文作家有意識地化常語為奇語,以更好地表現散文的「詩情」和「畫意」。如朱自清先生《春》中開頭幾句: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再如《赤壁賦》中寫簫聲一段: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散文講究文采,但並非只使用華美的語言,有的散文家使用最平常的語言,寫出極美的文章來。即所謂的「家常風」。如魏巍《我的老師》。

②靈活疏放。

作者可以浮想聯翩,隨意點染,任情穿插,時而敘,時而議,時而抒情,或將它們水乳交融起來。可謂騰挪翻飛,無不隨心應手。

③注重節奏。

句式富於變化,有時駢散相間,平仄相調;有時長短交錯,張弛相映,使作品富有音樂美。請看袁鷹《青山翠竹》中的一節:血雨腥風里,毛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竹子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坎了,還有深埋於地下的竹根。

學習散文寫作,既要掌握華麗的文采,也要掌握樸素的文采。寫得華麗並不容易,寫得樸素更難。徐遲的文章是很有文採的,他常用賦的方法兼用比、興修辭,使得文采華美。但是他說:「只有寫得樸素了,才能顯出真正的文采來。古今大散文家,都是這樣寫作的。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時,越是寫得樸素。而文采閃耀在樸素的篇頁之上。」我們還要看到,不管是華麗的還是樸素的,散文的富有文採的語言都是從新鮮、活潑的口語中來的,也是對優秀的古代散文創造性的繼承,也是作者仔細選擇、錘煉和加工的結果。

⒍(篇幅)短小精悍。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層次較少,結構不很復雜,但又具有選材精要,言簡意賅,立意深邃的特點。郁達夫「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里說人情。」(《現代散文序跋選》)秦牧說:「像蘇州的園林,小是小了,然而卻境界深邃,天地開闊。(《園林 扇畫 散文》見《筆談散文》)
小說定義: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紹,可以是具體的描寫,可以寫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可以人物的行動對話,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既可以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時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簡單地說,小說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3. 小說和散文最大的區別

小說與其他文學體裁比較,是一種最自由的敘事性的文學形式:它既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 也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既能在文中直敘作者的感情和見解,又能在文中根據情節的發展 描述大段的景物和人物的心態。總之,它是可以調動各種藝術表現手段,多角度、多層次— —充分反映五彩繽紛生活的全方位的創作「攝影機」。
散文中的形象比較明顯,常用第一人稱敘述,個性鮮明, 正象巴金所說「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 總之可以說是表現自我。這就需要大膽無忌。正如魯迅所說「任意而談,無所顧忌」,他還推崇曹操及魏晉散文的「力主通脫」。又如劉半農所說, 散文要「赤裸裸地表達」。還如一些人所說,「我是怎樣一個人, 就怎樣寫」,「心口相應,信口直說」, 「反正我只是這樣一個我」。寫真實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徵和生命所在。 這是定義的最大要素。
散文語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條是以口語為基礎,而文語(包括古語和歐化語)為點綴。其次是要清新自然,優美洗練。此外,還可以講究一些語言技法,如句式長短相間,隨物賦形,如多用修辭特別是比喻,如講音調、節奏、旋律的音樂美等。

4. 小說-文學-散文有什麼區別!

參考一下以下內容:

wenxue 文學

藝術的基本樣式之一,亦稱語言藝術。它以語言文字為媒介和手段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現實生活,表現人們的精神世界,通過審美的方式發揮其多方面的社會作用。

文學概念的演變

「文學」一詞在中國古籍中早已有之,但其含義與現代美學中專指語言藝術的概念不同。在先秦時代,「文學」兼有「文章」、「博學」兩重意義,即將現代所說的文學、哲學、歷史等都囊括在「文學」之中。至兩漢,人們開始把「文」與「學」、「文章」與「文學」區別開來,稱有文採的、富於藝術性的作品為「文」或「文章」,而把學術著作叫做「學」或「文學」——這與現代所說「文學」一詞的含義差別很大。到了魏晉南北朝,一方面許多人仍然沿用漢代的說法,把現代所說的文學稱為「文章」,把現代所說的學術稱為「文學」;另一方面也有許多人開始在同一種意義上來使用「文學」和「文章」,即把這兩個詞都用來表示現代所說的文學,而將學術著作另外稱為「經學」、「史學」、「玄學」等等。但到了唐、宋時期,由於強調「文以明道」或「文以載道」,以至出現了重道輕文的傾向,於是又不大重視「文」與「學」的區別,重新把「文章」與「博學」合為一談,「文學」一詞又成了一切學術的總稱。一直到清代,「文學」一詞通常都是在這種意義上被使用的。如清末民初的學者章炳麟在《文學總略》一文中就說:「文學者,以有文字著於竹帛,故謂之文,論其法式,謂之文學。」文學作為專指語言藝術的美學術語,在中國是20世紀初、特別是「五四」新文學運動以後才被確定下來,並被廣泛使用的。自此,「文學」這個概念才比較嚴格地排除了非藝術的含義,而成為藝術的一種樣式的名稱。

在西方,「文學」〔拉丁文為lit(t)eratura〕這個詞也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廣義的文學是指用語言文字記錄下來的具有社會意義的人的思維的一切作品;狹義的文學即指語言藝術。作為專指語言藝術的「文學」這個術語,只是在近代、特別是18世紀之後才取代了以前的「詩」、「詩的藝術」的術語而被廣泛使用的。
人們對文學性質特徵的認識過程 文學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精神現象,當它應社會的必然要求而產生(見文學的起源)以後,它就按照一定的客觀規律,經歷著自身的發展過程(見文學的發展)。而且,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階級(在階級社會中)、不同民族的文學,通常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例如,漢賦這種文學形式在中國漢代產生、繁榮以及後來隨社會發展而衰落,史詩這種文學形式在古希臘時代產生、興盛以及後來隨社會發展而消亡,都有它們的歷史的和社會的必然性,並帶有各自的民族特點。封建時代、資本主義時代的文學同社會主義時代的文學之間,既有某種歷史繼承關系,又有時代的、階級性質的區別,也都可以找出其內在根據。
隨著文學的產生和發展,人們對文學的性質和特徵也有了逐步深入的認識和把握。在人類社會的童年時代,人們對文學現象(或者說在當時只是混沌一體的諸意識現象中的文學因素)的認識自然是幼稚和粗疏的,往往把文學(以及其他藝術現象)視為神的賜予。後來,隨著社會的進步,文學自身的發展,以及人類認識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認識到文學乃是人類活動的產物,是一種社會精神現象。在中國先秦時代,雖然人們還把文學同學術混在一起;但對當時文學的主要形式詩歌的性質,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尚書·虞書·舜典》中就有所謂「詩言志」的說法(見言志與緣情)。稍後,孔子論述了詩歌「興、觀、群、怨」的社會作用。荀子注意到了詩歌及音樂「入人」、「化人」的審美力量。漢代的《詩大序》和《禮記·樂記》強調了詩樂吟詠情性的抒情性質,並論及了詩樂與時代、現實的關系(見《詩序》)。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曹丕、陸機、劉勰、鍾嶸等更在他們的文學理論著作中,進一步深入地把握了文學的性質和特徵。他們強調了文學的地位和作用;論述了詩歌的「指事造形,窮情寫物」的審美性質;區分了不同的文學體裁的特點;指出了「神思」、「感興」對文學創作的特殊意義;注意到作家的個性、氣質和學識深淺雅正對文學創作及作品風格的重要影響;同時還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諸如「文氣」、「風韻」、「風力」、「風骨」、「形似」、「滋味」等,來說明文學的許多特殊品格(見《典論·論文》、《文賦》、《文心雕龍》、《詩品》)。此後,從隋唐到明清的一千多年間,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取得的對文學性質和特徵認識的基礎上,對文學的許多品格把握得更加精細入微。唐代皎然、劉禹錫以及自日本入唐的遍照金剛等人提出了詩「境」的概念,初步論述了詩歌主觀的情、意與客觀的景、象相結合所產生的藝術境界的特點(見意境),白居易強調文學須「為時」、「為事」而作,韓愈倡導文以明道;宋代嚴羽認為詩有「別材」、「別趣」,標舉「妙悟」、「興趣」(見《滄浪詩話》興趣說);明代李贄鼓吹文學須表現「童心」;公安派提倡詩歌要「獨抒性靈」(見性靈說);清代葉燮認為詩歌是主觀的「才、膽、識、力」與客觀的「理、事、情」相結合的產物,等等。他們都對抒情文學的特殊性質提出了各自的理解。而對戲曲、小說等敘事文學的特點,明清的許多文人學者也開始有了較深的認識,如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論述了戲曲的一系列特殊規律,金人瑞、毛宗崗等人在《水滸傳》、《三國志演義》等小說評點中,闡發了人物性格的創造法則等等。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中國許多學者開始吸收西方一些美學思想同中國古典美學相結合,來觀察和解釋文學現象。如梁啟超強調小說與改良主義政治運動的密切關系,闡述了小說的「熏」、「浸」、「刺」、「提」的藝術感染力量;王國維接受了康德、特別是叔本華的美學思想,宣揚文學的本質乃是「解脫」人生的「痛苦」,並總結了中國歷代關於詩的「意境」或「境界」的論述,對這個概念作了全面界說。「五四」以後,對文學的認識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在西方,從古希臘開始,經過漫長的中世紀,以至14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到18、19世紀資產階級的許多相當完整和精密的美學體系的形成,對文學的性質和特徵也有一個由淺入深的認識過程。不過,它們表現出自己的民族特點,與中國美學大相異趣。

。。。 。。。

文學的不同體裁和種類

在整個藝術領域中,文學是具有自身特點的一種樣式。而就文學本身而言,它又具有各種不同的體裁和種類。

中國古代有所謂「文」、「筆」之分或「詩」、「筆」之分,即分為韻文和散文兩類。

中國現代美學通常把文學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文學四種體裁。

在西方美學中,也有人把文學分為詩歌和散文兩種基本類型。

還有人從內在性質上——即以文學所反映的對象和內容、所用的塑造形象的方法等為標准,把文學現象分為敘事的、抒情的、戲劇的三大類。

文學的不同體裁和種類之間,雖有大體上的區別,但無絕對界限。而且不管什麼體裁、什麼種類的文學作品,都有著共同性和統一性。它們都以反映在作品中的現實生活以及融化於其中的作家的認識、評價和思想感情為內容,以內容的組織結構、存在方式及其語言表現為形式。而優秀的文學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總是辯證地完美地統一在一起,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的(見文學作品)。

(杜書瀛)

xiaoshuo 小說

文學體裁之一。以散體文的形式表現敘事性的內容,通過一定的故事情節對人物的關系、命運、性格、行為、思想、情感、心理狀態以及人物活動的環境進行具體的藝術描寫,是小說的基本特徵。

小說起源於古代的神話傳說。魯迅說:「至於現在一班研究文學史者,卻多認小說起源於神話。因為原始民族,穴居野外,見天地萬物,變化不常——如風、雨、地震等——有非人力所可捉摸抵抗,很為驚怪,以為必有個主宰萬物者在,因之擬名為神;並想像神的生活、動作,如中國有盤古氏開天闢地之說,這便成功了『神話』。從神話演進,故事漸進近於人性,出現的大抵是『半神』,如說古來建大功的英雄,其才能在凡人以上,由於天授的就是。例如簡狄吞燕卵而生商,堯時『十日並出』,堯使羿射之的話,都是和凡人不同的。這些口傳,今人謂之『傳說』。由此再演進,則正事歸為史;逸史即變為小說了。」(《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魯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先秦兩漢的史傳散文,在敘述故事、描寫人物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給予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以深遠的影響。中國古代小說濫觴於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和「志人」小說,但這些小說篇幅都較短小,故事情節也較簡單,大抵是一些片段。到了唐代的傳奇小說,才逐漸形成了比較曲折復雜而又完整的故事情節,宋元時期,出現了話本小說,明代又出現了文人創作的擬話本。經過這樣的發展,中國古代小說在明清時期達到了高峰。「五四」以後的現代白話小說,吸收了中國古代小說的長處,又廣泛地借鑒了外國小說特別是19世紀西歐和俄國小說的創作經驗,使小說藝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小說已成為中國文學中最重要也最繁榮的體裁。

小說的構成要素
故事情節是小說的第一要素。情節是人物性格的歷史,是展現人物性格、行為、思想、感情和各種心理狀態的重要手段。任何故事情節總發生在一定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中,因而它也是展現人物環境的必要條件。小說的情節具有可敘述性,但一般是通過描寫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慾望的沖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物關系、人物命運的變化來展開的。反映豐富的生活內容、描寫眾多人物的小說,往往交織著多條線索,有主要的中心情節,還有若干次要的副情節。
人物性格的刻畫,是小說的另一要素。小說在故事情節的開展中,應當通過對人物外貌、人物行為和心理狀態的直接描寫,再現活生生的鮮明個性。小說也有隻寫一個人物的,但通常總描寫一個以上的人物,除了主要人物即小說的主人公外,還描寫眾多的次要人物。
對人物的生活環境,特別是社會環境的具體描寫,也是小說不可缺少的要素。小說的環境描寫包括歷史背景、時代氣氛、人物關系、人情風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
小說必具備以上要素,但並非具備以上要素的一切文學作品都是小說。散體文或以散體文為主的形式使小說區別於詩歌;描寫內容不受舞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它區別於戲劇文學;而藝術的虛構則又使它區別於紀實散文和傳記文學。但小說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又是從神話、史詩、戲劇、紀實散文和傳記文學中攝取營養而發展起來的。
在現代文學的發展中,有些現代主義流派認為小說可以不要情節,不必刻畫人物的個性和塑造人物的典型形象,也不一定要進行環境的具體描寫,他們強調「表現自我」,主張孤立地描寫人的某種情緒、某種潛意識心理。

小說的分類
小說按其篇幅長短分為長篇、短篇和中篇。長篇小說指篇幅長、描寫錯綜復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反映比較廣闊的社會歷史畫面的作品。
小說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區分其種類。例如以題材而論,歐洲中世紀有騎士小說,16世紀西班牙有流浪漢小說,18世紀英國有感傷小說、法國有哲理小說,等等。中國古代,也曾從題材上對小說作過劃分,如宋代話本有胭粉、公案、靈怪等類,明清有英雄傳奇,清代有才子佳人小說、譴責小說,近代、現代則有社會問題小說、心理小說、歷史小說、諷刺小說、神話小說、驚險小說、偵探小說、反特小說、推理小說等。
小說在其歷史發展中,不但反映的生活內容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而且表現形式和表現技巧也在不斷豐富和變化。以人稱來說,多數小說採用第三人稱的故事體,特別是長篇小說,作者對所寫的故事,只作客觀的敘述。但也有第一人稱的小說,作者以「我」的身份向讀者講故事,或者採用書信體、日記體、自傳體等。此外,也還有人採用第二人稱的敘述方法。從語言來說,在中國則有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之分。
「五四」以來的現代小說,融古今中外小說的表現形式手法於一體,形成了現代中國小說新的體貌。現代小說繼承了古代小說在人物描寫上「粗線條的勾勒和工筆的細描相結合」以及結構上「可分可合、疏密相間、似散實聯」的特點(茅盾《漫談文學的民族形式》,《茅盾評論文集》(上),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版),又吸收了外國特別是西歐和俄國小說心理刻畫和意識流的手法,以及在情節結構上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適當運用插敘和倒敘的方法,等等。隨著電影、電視的興起,還出現了電影小說與電視小說。現代小說擁有的表現手段幾乎是無限的,凡是生活中存在的現象而語言又能加以表現的,小說都有能力加以描寫。除了描寫人物的肖像、語言和行為外,還可以描寫人的感受、幻想以至夢境,這就有可能把存在於廣闊的時間與空間的歷史畫面與人物內心深處的精神世界,色彩鮮明、維妙維肖地在一定篇幅里刻畫出來,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同時,小說還可以利用作者的旁白、議論和抒情,使自己的藝術表現獲得哲理的和詩的光輝,由此增強作品的思想容量與藝術魅力。因此,現代小說是文學中表現力最強的一種體裁。
(王淑秧)

sanwen 散文

文學體裁之一。其概念古今有所不同。古代指與韻文、駢文相區別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中國文學散文是從應用文字和學術論著(最早是經、史、子)發展起來的,而且它與應用文字和學術論著始終不曾脫離關系。

中國散文有悠久的歷史。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國最古的文字,也是書寫文學的萌芽。周代出現了大批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名著,其中有不少著作,或其中的某些篇章,具有濃厚的文學色彩。秦漢散文在先秦散文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特別至東漢以後,除子、史專著外,開始出現了各體單篇散文,如書、記、碑、銘、論、序等,原來只是子、史著作表達工具的散文,至此取得了某些獨立地位。魏晉南北朝,是古代散文的發展變化時期。詩、賦和駢文的繁盛,一方面造成散體文的中衰,另一方面也為提高散文的修辭技巧和文采准備了條件。唐宋古文運動,反對駢文,提倡「古文」,實際是一次關於文體、文風和文學語言的全面改革運動。在它的推動下,自唐宋迄於明清,逐漸出現了文學散文,產生了不少優秀的山水記、寓言、傳記、雜文等文學作品。清代姚鼐的《古文辭類纂》,是中國古代散文體分類的集大成之作,它將文章分為13類: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記、箴銘、頌贊、辭賦、哀祭,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中國古代散文文體的狀況。

現代散文則指與詩歌、小說、戲劇文學並列的一種文學樣式,包括敘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議論性散文。近年來,由於敘事性散文中的報告文學和議論性散文中的雜文越來越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文學樣式,因而人們也越來越趨向於把它們從散文的范圍中劃分出去。這樣,就又形成了狹義的散文概念,即專指以抒情為主或抒情與敘事並重的「散文小品」。
現代散文區別於小說、戲劇文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要求寫真人真事,或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加工。散文中的人物、事件,必須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至少也應有相當根據;但它所允許的藝術加工程度要比報告文學大些,它強調人物事件的主要方面符合客觀真實,不像報告文學那樣,要求所寫的人物言行乃至時間、地點、事件都必須准確無誤。散文中的「我」,常常是作者自己,與小說中的「我」有很大的不同。由於散文能真切、迅速地反映現實生活的真實事件和問題,直接表達作者的認識和情感,因而優秀的散文作品比起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來,具有「輕騎兵」的作用。
散文不同於小說、戲劇的又一顯著特點,是反映現實生活,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不要求完整的人物情節,具有選材、構思的靈活性和較強的抒情性。如魯迅的散文,就往往抓住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或一些有內在聯系的生活片斷,來表達一定的認識和感情,而不求像小說、戲劇那樣具有豐滿的人物、完備的情節。作者寫這個人或這件事,不是為表現而表現,而是要寫這個人、這件事給自己的印象、感受和影響,用以感染或啟迪讀者。散文的這一特點和詩歌很相近,但又不像詩歌那樣高度凝煉,表現形式也比較自由、隨意。
此外,由於散文能將敘事、抒情和議論的功能熔於一爐,並且自由靈活,可以有所側重,所以,它的表現形式也比小說、戲劇文學更為多種多樣,舉凡雜感、短評、小品、隨筆、速寫、通訊、游記、書信、日記、回憶錄等等,都可以納入散文范圍之內。同時,散文能夠做到「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便於多方面地反映現實,只要具有健康的內容,豐富的生活情趣,能給人以啟示和美的享受,都可以成為優秀散文篇章。所以魯迅說:「散文的體裁,其實是大可以隨便的,有破綻也不妨。」(《怎麼辦》)這里所說的「大可以隨便」,是指散文體裁風格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既可以敘事,可以描寫,也可以議論,可以抒情。根據內容和主題的需要,它可以像小說那樣,通過對典型性的生活片斷和細節,作形象描寫、心理刻畫、環境渲染、氣氛烘托;也可以像詩歌那樣,運用比喻、象徵、擬人等藝術手法,創造一定的藝術意境。但是,散文體裁與表現方法的靈活多樣,不應理解為可以不加思索地信筆寫去,恰恰相反,唯其篇幅短小,更要求藝術的精粹,唯其自然朴實,更須注意詩情和文采。散文貴「散」又忌散,是辯證的統一。無論是講究巧妙構思的散文,還是結構上渾然天成、不需多少熔裁工夫的散文,都應力求通過「形散神不散」的表現技巧,達到一定意境的創造,把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懷,通過生動的畫面表現出來,而且要內情與外物相融合,詩意與境界相交織,以喚起讀者豐富的聯想。同時,為了創造清新優美的意境,在語言方面,散文要求言簡意深,短小精悍,精練優美,樸素自然,既要充滿濃郁的時代生活氣息,又要具有作家鮮明的風格特點。
(王振民 褚斌傑)

5. 散文和小說的區別

散文和小說的區別:1、小說主要倚靠虛構,散文主要記敘描寫真人真事。2、小說的故事性要強,散文的敘事情節則相對簡約。3、兩者都可以 用第一人稱,指代卻不同。4、散文和小說對主題的表現方式有所不同。
1小說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神話、仙俠、武俠、科幻、懸疑、古傳、當代、浪漫青春、游戲競技等。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2散文
散文是指以文字為創作、審美對象的文學藝術體裁,是文學中的一種體裁形式。
1.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散文與韻文、駢文相對,不追求押韻和句式的工整。這是廣義上的散文。
2.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散文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這是狹義上的散文。
3散文和小說的區別有哪些
1、小說主要倚靠虛構,散文主要記敘描寫真人真事。
小說作者可以根據人生經驗和現實世界「弄假成真」,創造出一個故事來。即使是寫真人故事或歷史小說,也可以運用文學手段對故事的敘述語言進行加工。
而散文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說理散文。後兩者與小說區別很大,不必贅述。前者(敘事散文)與小說有一個最大的共性,就是它們的敘事性。但是散文一般是講述真人真事,抒發親身感悟。
2、小說的故事性要強,散文的敘事情節則相對簡約。
小說和敘事散文都必須有「故事」,而且都力求具體生動。
但是,小說的情節追求曲折變化,出人意料。故事情節一般包括四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時還會在「開端」前面加上一個「序幕」,在「結局」後面補充一個「尾聲」。
而敘事散文沒有這么復雜,情節相對簡單,有時情節可以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是由數個事件濃縮組合成的一篇文章;當然,散文雖然取材廣泛,但是其主題是集中的,正所謂「形散神聚」。
3、兩者都可以寫「我」,但是「我」的含義不同。
小說和散文都可以用第一人稱「我」來寫作,這樣可以拉近讀者與故事的距離,增強真實感,也便於直接抒發情感。
但是,小說中的「我」不管有沒有作者的影子,這個「我」都不能當作作者本人。如魯迅小說《故鄉》中的「我」就不是魯迅,而是敘述主人公,是小說的人物形象之一,是故事的見證者。
而散文中的「我」必須完全是作者本人,通過「我」的經歷見聞,客觀敘事,主觀抒情。
4、兩者對主題的表現方式有所不同。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散文,是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摹社會生活中的人、事、物和景,深入挖掘其中的內涵與哲理,表達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感悟的一種文體。所以,小說和散文都以表現主題為自身的任務和目的。

6. 散文與小說區別有哪些

著名作家李廣田在他的《談散文》中對散文和小說的區別作了一個很詳盡的說明,他談了四個要點:一、小說中或有故事,或無故事,但必有中心人物;散文中或有故事,或無故事,卻不必一定有中心人物。二、小說適宜客觀的描寫,即使是第一人稱的小說,那寫法也還是比較客觀的;散文則適宜於作主觀的抒寫,即使是寫客觀的事物,也每每帶有主觀的看法。三、小說以人物行動為主,其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等,都是在行動中表現出來的,即使偶然描寫一些自然景物,也還是為了人物的行動;散文則不必以人物行動為主,只寫一個情節,一段心情,一片風景,也可以成為一篇很好的散文。四、小說須作具體描寫,即使是議論,是感想,或是一種觀念的陳述,也必須納入具體的描寫之中;散文則可以作抽象的言論,如說明一種思想,一種感情,一種論斷。

7. 小說和散文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小說和散文的本質區別在於內容的界限。

兩者都同屬於文學范疇,但是小說主要倚靠虛構,散文主要記敘描寫真人真事。兩者都是文學作品四大家中的一員,一般都要寫人敘事。

但是,小說完全可以「閉門造車」,作者可以根據人生經驗和現實世界「弄假成真」,創造出一個故事來。即使是寫真人故事或歷史小說,也可以運用文學手段對故事的敘述語言進行加工。例如2018年的全國高考語文卷中的小說《趙一曼女士》就是一篇真實人物小說。

而散文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說理散文。後兩者與小說區別很大,不必贅述。前者(敘事散文)與小說有一個最大的共性,就是它們的敘事性。但是散文一般是講述真人真事,抒發親身感悟。如2018年的貴陽市中考語文卷中的散文《嚴教授和他的蔥油餅》就是一篇敘事散文。

(7)現代散文和小說的區別是什麼擴展閱讀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小說與詩歌、散文、戲劇,並稱「四大文學體裁」。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同時,小說是一種寫作方法。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散文」一詞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976年12月-984年11月)時期。隨著時代的發展,散文的概念由廣義向狹義轉變,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散文

網路-小說

8. 散文和小說的區別

1、散文主要在抒情。小說主要是敘事。

2、散文一般比較真實。小說大多都是虛構。

3、散文以第一人稱為居多。小說多種人稱均有。

4、小說必須有完整的故事情節,重在細致塑造人物形象,要給出具體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環境。散文沒有那麼突出。

5、小說接近戲劇,故事中人物直接給讀者看,情節安排巧妙。散文里的景物,人物,對話描寫,大都比較簡單,更不會細致地去構思故事情節和細節。

(8)現代散文和小說的區別是什麼擴展閱讀:

散文的分類:

1、敘事散文也稱為記敘散文。以敘事為主,敘事情節不求完整,但很集中,敘事中的情滲透在字里行間。

2、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參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晶。它縱貫古今,橫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於人生百態家長里短,閃思維領域萬千景觀。

3、抒情散文也稱為寫景散文。指以描繪景物、抒發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願的散文。

9. 小說和散文的區別

一、定義不同

小說,一般是用文字描述一個事件或故事,有時間、地點、人物、故事情節、結尾等要素,有對整個故事的發生、發展、結束的完整記敘,人物一般是虛構的,主要描敘人物的心理活動或行動。

散文,一般是用文字真實的記錄作者對人生、生命、生活中的思考和感悟,對山川河流等大自然或親情、友情、愛情等人類感情的熱愛和贊美。她可就一個或幾個主題抒發自己的感悟,雖然她的情節較簡單,線條也單一,但它形散神不散,始終圍繞著主題。

二、角度不同

小說適宜客觀的描寫,即使是第一人稱的小說,那寫法也還是比較客觀的;散文則適宜於作主觀的抒寫,即使是寫客觀的事物,也每每帶有主觀的看法。



三、表達方式不同

小說以人物行動為主,其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等,都是在行動中表現出來的,即使偶然描寫一些自然景物,也還是為了人物的行動;散文則不必以人物行動為主,只寫一個情節,一段心情,一片風景,也可以成為一篇很好的散文。

四、描寫方式不同

小說須作具體描寫,即使是議論,是感想,或是一種觀念的陳述,也必須納入具體的描寫之中;散文則可以作抽象的言論,如說明一種思想,一種感情,一種論斷。

(9)現代散文和小說的區別是什麼擴展閱讀

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小說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

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科幻、公案、傳奇、武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10. 散文和小說怎麼區分

1,細節不同

散文:重在結構,形散而神不散。語句優美。使人心曠神怡。

小說:重在細節,句子通俗易懂,使人的每一根神經跟著作者思路走。

2,特點不同

散文: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小說: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比現實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10)現代散文和小說的區別是什麼擴展閱讀:

小說的三要素: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

1,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寫的角度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包括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側面描寫通常以他人或事物來反映該人物,又叫側面烘托。

2,故事情節

故事情節是指作品所描寫的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故事情節的一般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3,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環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作描寫。一部好的小說總能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_小說(文學體裁)

熱點內容
都市黑道系統兌換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05-05 19:33:09 瀏覽:715
2016年末日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05-05 19:23:43 瀏覽:753
皇後系統類小說推薦簡介 發布:2024-05-05 19:23:42 瀏覽:220
小說言情一星期 發布:2024-05-05 19:23:06 瀏覽:859
黎家四女小說現代 發布:2024-05-05 19:22:11 瀏覽:550
主角穿越在後宮三國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05-05 19:07:10 瀏覽:711
玄幻小說里老祖的名字 發布:2024-05-05 18:54:55 瀏覽:362
小說穿越免費完結重生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05-05 18:41:18 瀏覽:717
聽書是啥意思 發布:2024-05-05 17:45:00 瀏覽:860
狐狸叔叔小說全文免費 發布:2024-05-05 17:44:52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