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小說 » 中國現代小說人物形象分析

中國現代小說人物形象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7-13 02:18:59

1. 談談你對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一些典型人物形象的認識。

孔乙己 啊 Q

2. 駱駝祥子對祥子丶虎妞丶曹先生丶劉四爺和孫偵探人物形象分析

祥子的性格隨著經歷的推移而不斷變化,總的來說是隨著命運的三起三落發生改變的:

(1)三年磨一「車」——這是祥子的第一起。車被大兵搶了去——這是祥子的第一落

祥子此時的形象特點:人格獨立,自尊、自強、自愛,矜持、孤高、誠實、天真,不吸煙、不喝酒、不賭、不嫖,這是從農村出來進到城市裡青年祥子的人格形象。

(2)賣駱駝盼新車——這是祥子的第二起,血汗錢被劫——祥子第二次希望破滅。

此時祥子的特點:在現實無奈地掙扎,理想開始破滅。理想人格開始動瑤:在現實社會中並不被認可,命運也似乎在和祥子開著不盡的人生玩笑。

祥子的生存處境越來越艱難,他的美好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好處,反倒讓他一步一步地走向墮落,他的美好人格也隨之一步步地滑坡,終於到了抽煙、喝酒、與別人爭搶生意才能混日子的地步。但是,他的內心仍然在掙扎。

(3)虎妞出錢又買車——這是祥子的第三起,妻死家散又賣車——這是祥子的第三落。

虎妞難產而死,小福子離他而去,再加上第三次失車,已經沾染上許多市民習性的祥子陷入了極度的空虛和失落之中。他此時所有行動都走向了好人准則的反面。此時的祥子:在絕望中自甘墮落。

2、劉四爺:人和車廠的老闆,是個快七十歲的人,土混混出身。他是一個典型的剝削階級人物,極端的自私自利,曉得怎樣對付窮人,什麼時候該緊一把,哪裡該松一步兒,有善於調動的天才,但他又講面子,絕不一面兒黑。平時嘴上掛著姦猾的笑,做事絕不含糊,人老,心可不老實。

3、虎妞:虎性和妞性。

虎妞是一個具有雙重性格的、復雜的人物形象。她既受剝削家庭的影響和熏陶,又深受剝削家庭的摧殘和傷害她既有剝階級的思想和意識,又有對婚姻大膽合理的追求。在她身上,剝削別人與被人剝削、傷害別人與被人傷害,有機地揉合在了一起。

她不甘心「做一輩子車夫的老婆」。這是她和祥子理想的主要分歧所在,因為祥子要的是自食其力。她最後因為難產而死。虎妞既是一個舊社會沾染了許多惡習的婦女,又是社會的犧牲品。

4、曹先生:舊社會的小知識分子,有點錢。他對祥子這樣的下層勞動人民表現出一定的關心和同情,不但在生活上幫助祥子,還在精神上鼓勵祥子積極生活,並給他出一些好的主意。可以說,他是一個較為正直和進步的舊知識分子,但是他的思想受到時代的局限,所以他並沒有成為真正的戰士。

5、孫偵探:一個狡詐,詭計多端,貪財,沒有同情心,狡猾的人。

(2)中國現代小說人物形象分析擴展閱讀

1、駱駝祥子創作背景:

《駱駝祥子》小說,以20世紀20年代的舊北京為背景。祥子所處的時代是北洋軍閥統治的時代。

《駱駝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國舊社會,人民過著貧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廣大勞苦大眾的代表。他們雖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貧窮又剝奪了他們手頭僅有的可憐的自由。

2、作品延伸:

歌劇版《駱駝祥子》是中國國家大劇院的原創中國歌劇。1982年,凌子風將《駱駝祥子》小說改編為電影同名電影。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駱駝祥子


3. 中國小說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有哪些

1.小說概念及三要素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

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是小說必須具備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把現實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煉加工而成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而是「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說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說是以第一人稱來敘述的。

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幾種: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直接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3.小說的情節結構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小說的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時為了介紹人物和背景在開頭加上「序幕」,為了深化升華主題在結尾加上「尾聲」。故事情節都是虛構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

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小說的環境描寫跟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主要指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指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如地點、氣候、時間、景色、場面等,描寫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以及場景),對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氣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5.小說的分類

(1)按篇幅分:長篇小說(深刻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中篇小說(展示人生長河中的一個片斷)、短篇小說(截取一個生活片斷,以小見大)和小小說(也叫微型小說,聚集生活的一個小「鏡頭」,見微知著)。

(2)按題材分:歷史小說、現代小說、科幻小說、推理小說、神魔小說、言情小說、偵探小說、武俠小說等。

(3)按體制分: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

(4)按表現手法分:現實主義小說、浪漫主義小說、革命現實主義小說。

(5)按語言形式分:文言小說、白話小說。

■題型及解題技巧

唐山市友誼中學 王淑東

1.故事情節的把握。

分析故事情節是深入理解小說的基礎。所謂情節,是指小說中用於表現人物性格發展變化的事情,它既是生活片斷的有機剪輯,又是小說中矛盾沖突發生、展開、發展的過程。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尖銳緊張的矛盾沖突最能凸現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變化發展往往又是在情節的推進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把握情節能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據。

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其中最為典型的題目是概括故事情節,實現整體感知。

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以下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對這種試題,我們該如何下手呢?

我們知道,對事件的完整敘述,我們必須按照何時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萬萬不能粗枝大葉,丟失了本該有的要素,此為其一;其二,由於事件的復雜性,我們在概括故事情節時,要避免前後情節的相互交錯,還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對象,做到前後一脈貫通。

2.人物形象的揣摩

分析人物形象是讀懂小說的關鍵。小說主要通過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來打動讀者、感染讀者。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進行肖像、語言、行動、心理、細節等描寫,這一切都是為了刻畫、塑造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我們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須准確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積淀的愛憎之情,這是准確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我們在閱讀小說時,命題者自然會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三種題型:

①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面對這些題型,我們該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從四個方面揣摩: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為他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將典型人物置於典型環境中去理解;第三,通過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過人物間的關系分析人物性格。

3.環境描寫的作用

分析環境描寫是全面理解小說的重要環節。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動的指定場所和范圍。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有時是為了表現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社會條件,用於烘託人物活動的時代意義,有時是為了渲染氣氛,從側面表現人物的性格,它是整個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構成部分,對於增強故事的真實性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時候也要分析環境,要連帶寫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中考試題中常見的題型有三種: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

面對這種題型,我們可從五方面進行思考: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⑤推動情節的發展。

4.作品主題的挖掘

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

在中考閱讀測試中常見的題型有: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②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③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的理解和看法。

那麼,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呢?

①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③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5.精妙技巧的捕捉

小說離不開精妙的寫作技巧,在中考試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題型有:①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

解答這類題目,平時要注意掌握小說的各種表現手法,如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等及其特點;而在語言方面,也要善於概括其特點: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准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等。

4. 小說人物形象意義

我用最簡單的理解方式說吧!人物形象的意義一般從總體分成兩個方面——

1、在當時社會以及歷史條件下,這樣的作品人物形象有什麼樣的深刻影響。聯系歷史背景,從社會學角度闡述小說人物形象代表了當時那種階級以及說處的立場。
2、單一從作品本身即小說本身而言,作者創作出的人物形象在小說中起著什麼樣的重要意義:或是線索、或是引子、或是典型的形象塑造、或是反面的人物襯托,而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因為被賦予了不同的文本作用,必將在小說中起到應有的作用。

再從更細微的角度來分的話:1中的歷史意義可以分為:A、在當時政治社會背景下這種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B、對未來歷史社會起到了什麼樣的影響。
2中的小說本身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意義劃分:A、小說內容上人物形象的情節塑造意義。B、在全篇作品中的具體作用。C、作者塑造此人物形象的目的。

5. 現當代文學人物分析

1 寫於1921年的小說《阿Q正傳》,是魯迅改造民族靈魂的典範之作。魯迅說過,他寫《阿Q正傳》,「是想暴露國民的弱點」(《偽自由書·再談保留》),是想「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靈魂」(《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及《著者自敘傳略》)。站在今天的角度,來審視主人公阿Q這一形象,我們不難發現,阿Q實際上是一個舊時代中國農民的魂靈。 作品中的阿Q是一個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後的貧苦農民。在舊中國閉塞落後的農村小鎮未庄,阿Q貧無立錐之地,他沒有家,住在土谷祠里;沒有固定職業,只能靠打短工為生,「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社會地位極其低下,甚至失掉了自己的姓。當他有一次喝罷兩杯黃酒,說自己原是趙太爺本家的時候,趙太爺便差地保把他叫了去,給了他一個嘴巴,不許他姓趙。他終於被剝掉最後一件布衫,連戀愛的權利也沒有;在與趙太爺、假洋鬼子,甚至王胡、小D的沖突中,他永遠都處於失敗者的地位。他的現實處境是如此悲慘之至,但他在精神上卻「常處優勝」,阿Q對自己的失敗命運和奴隸地位採取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辯護和粉飾態度。小說的兩章「優勝記略」,集中地描繪了阿Q這種性格上的「精神勝利法」:他常常誇耀過去:「我們先前——比你闊的多啦!你算是什麼東西!」其實他連自己姓什麼也有點茫然;又常常懸揣將來:「我的兒子會闊的多啦!」其實他連老婆都還沒有;或者「忘卻」:剛剛挨了假洋鬼子的哭喪棒,蒙受了「生平第二件的屈辱」,「拍拍的響了之後」,「似乎完結了一件事」,就忘卻一切而且「有些高興了」;或者向更弱者(例如小尼姑之類)泄憤,在轉嫁屈辱中得到滿足;或者自輕自賤,甘居落後與被奴役:「我是蟲豸——還不放么?」在這些都失靈之後,就自欺欺人,說一聲「兒子打老子」就「心滿意足的得勝了」,在自我幻覺中變現實真實的失敗為精神上的虛幻的勝利:「他覺得他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狀元不也是『第一個』么?」「你算是什麼東西!」甚至「用力在自己臉上連打兩個嘴巴」,「彷彿是自己打了別個一般」,也就心平氣和,天下太平。「精神勝利法」使阿Q雖受盡剝削和欺凌卻不能夠正視自己被壓迫的悲慘的地位。 作品突出地描繪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同時又表現了他的性格里其他許多復雜的因素。阿Q的性格是充滿著矛盾的。一方面,他是一個被剝削的勞動很好的農民,質朴、愚蠢,長期以來受到封建主義的影響和毒害,保持著一些合乎「聖經賢傳」的思想,也沒改變小生產者狹隘守舊的特點:他維護「男女大防」,認為革命便是造反;很鄙薄城裡人,因為他們把「長凳」叫做「條凳」,在煎魚上加切細的蔥絲;凡是不合於未庄生活習慣的,在他看來都是「異端」。另一方面,阿Q又是一個失掉了土地的破產農民,到處游盪,被迫作為小偷,沾染了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並不佩服趙太爺,錢太爺,敢於對假洋鬼子採取「怒目主義」;還覺得未庄的鄉下人可笑,沒有見過城裡的煎魚,沒有見過殺頭。阿Q性格的某些特徵是中國一般封建農村裡普通農民所沒有的。既瞧不起城裡人,又瞧不起鄉下人;從自尊自大到自輕自賤,又從自輕自賤到自尊自大,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這樣典型環境里的典型性格。出現在阿Q身上的「精神勝利法」,一方面是外國資本主義勢力侵入後近代中國農村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的表現,另一方面也為阿Q本身的具體經歷所決定,魯迅從雇農阿Q的生活道路和個性特點出發按照自己藝術創造上的習慣——「模特兒不用一個一定的人」,遵循主體的需要進行了高度的概括,在思想熔鑄的時候,又突出了人物復雜性格的某一點,使其具有鮮明的精神特徵,從而成功塑造了一個舊時代中國農民的魂靈。 在小說中阿Q的精神勝利法明顯打上了近代社會急劇破產,不能掌握自己命運、又找不到出路的不覺悟的農村流浪雇農的階級烙印。小說對未庄典型環境的描寫,深刻地揭示出阿Q精神勝利法與支配著整個社會的封建傳統思想、封建等級制度的聯系,與小生產者的落後、閉塞、保守、軟弱地位的聯系,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阿Q是一個落後農民的典型。另一方面,阿Q的精神勝利法又是歷史上「兩次奴於異族」,在近代帝國主義侵略面前接連失敗的中華古國屈辱地位的產物,是一種喪失民族自尊心、自信力,安於並掩飾民族落後與被奴役命運的民族精神狀態,即魯迅所說的「國民性弱點」。魯迅從他對中華民族歷史、現狀長期深刻的研究中,發現了阿Q精神勝利法是中華民族覺醒與振興的最嚴重的思想阻力之一,他的《阿Q正傳》正是對於我們民族最偉大的自我批判,並從這實事求是的清醒批判中尋求中華民族振興的希望。《阿Q正傳》的主旨及歷史價值正在於此。從這個角度看,毫無疑問,阿Q是中華民族中具有精神勝利法弱點的這一類人的典型,寫出了「一個舊時代中國農民的魂靈」,具有十分廣泛的歷史概括性。

希望採納

6. 小說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1.小說概念及三要素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

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是小說必須具備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把現實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煉加工而成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而是「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說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說是以第一人稱來敘述的。

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幾種: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直接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3.小說的情節結構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小說的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時為了介紹人物和背景在開頭加上「序幕」,為了深化升華主題在結尾加上「尾聲」。故事情節都是虛構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

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小說的環境描寫跟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主要指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指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如地點、氣候、時間、景色、場面等,描寫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以及場景),對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氣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5.小說的分類

(1)按篇幅分:長篇小說(深刻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中篇小說(展示人生長河中的一個片斷)、短篇小說(截取一個生活片斷,以小見大)和小小說(也叫微型小說,聚集生活的一個小「鏡頭」,見微知著)。

(2)按題材分:歷史小說、現代小說、科幻小說、推理小說、神魔小說、言情小說、偵探小說、武俠小說等。

(3)按體制分: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

(4)按表現手法分:現實主義小說、浪漫主義小說、革命現實主義小說。

(5)按語言形式分:文言小說、白話小說。

■題型及解題技巧

唐山市友誼中學 王淑東

1.故事情節的把握。

分析故事情節是深入理解小說的基礎。所謂情節,是指小說中用於表現人物性格發展變化的事情,它既是生活片斷的有機剪輯,又是小說中矛盾沖突發生、展開、發展的過程。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尖銳緊張的矛盾沖突最能凸現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變化發展往往又是在情節的推進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把握情節能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據。

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其中最為典型的題目是概括故事情節,實現整體感知。

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以下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對這種試題,我們該如何下手呢?

我們知道,對事件的完整敘述,我們必須按照何時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萬萬不能粗枝大葉,丟失了本該有的要素,此為其一;其二,由於事件的復雜性,我們在概括故事情節時,要避免前後情節的相互交錯,還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對象,做到前後一脈貫通。

2.人物形象的揣摩

分析人物形象是讀懂小說的關鍵。小說主要通過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來打動讀者、感染讀者。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進行肖像、語言、行動、心理、細節等描寫,這一切都是為了刻畫、塑造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我們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須准確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積淀的愛憎之情,這是准確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我們在閱讀小說時,命題者自然會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三種題型:

①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面對這些題型,我們該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從四個方面揣摩: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為他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將典型人物置於典型環境中去理解;第三,通過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過人物間的關系分析人物性格。

3.環境描寫的作用

分析環境描寫是全面理解小說的重要環節。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動的指定場所和范圍。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有時是為了表現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社會條件,用於烘託人物活動的時代意義,有時是為了渲染氣氛,從側面表現人物的性格,它是整個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構成部分,對於增強故事的真實性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時候也要分析環境,要連帶寫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中考試題中常見的題型有三種: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

面對這種題型,我們可從五方面進行思考: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⑤推動情節的發展。

4.作品主題的挖掘

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

在中考閱讀測試中常見的題型有: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②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③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的理解和看法。

那麼,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呢?

①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③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5.精妙技巧的捕捉

小說離不開精妙的寫作技巧,在中考試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題型有:①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

解答這類題目,平時要注意掌握小說的各種表現手法,如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等及其特點;而在語言方面,也要善於概括其特點: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准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等。

7. 談談你對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一些典型人物形象的認識

現代文學館里的沉思

「六·一」兒童節的前一天,我和出席全國兒童文學創作討論會的代表們一起,參觀了剛剛開館不久的中國現代文學館新館。

進入展廳之前的過廳兩側,作家們停留的時間最長。原來這里有兩幅長18米的巨型油畫分掛兩側,左側為《中國現代文學名著中的受難者》,右側為《中國現代文學名著中的反抗者》,形成了一個讓人留連沉思的文學人物形象的畫廊。在這里,我看到了跪在地上畫圓圈的阿Q,被打斷腿的孔乙己,拉洋車的祥子,日出前自殺的陳白露……也看到了慷慨就義的夏瑜,處於從「五四」到「五卅」的時代怒濤激盪中的倪煥之,沖決封建大家庭的熱情的覺慧,在人鬼之間流徙幻變的喜兒……這些凝聚了時代的苦難和烈火,灌注著作家的心血和感情的文學典型,是我早已熟稔的,瞥一眼我幾乎就能看清他們衣服上的皺折,感知他們靈魂里顫抖的絲縷;但是,當他們以視覺可觸的繪畫形象集中地呈現在我面前時,還是給了我強大的、多少有些久違了的感情沖擊!特別是和文學形象穿插在一起的左聯五烈士的身影,使我不禁想起了中學時代就已經從課本上背誦下來的魯迅的名文里的名句:

「我們的勞苦大眾歷來只被最劇烈的壓迫和榨取,……智識的青年們意識到自己的前驅的使命,便首先發出戰叫。這戰叫和勞苦大眾自己的反叛的叫聲一樣地使統治者恐怖……」

是的,我們的現代文學,從根本上說,「和革命的勞苦大眾是在受一樣的壓迫,一樣的殘殺,作一樣的戰斗,有一樣的運命,是革命的勞苦大眾的文學。」

魯迅的這些話和我眼前的濃縮在油畫里的苦難者和反抗者形象的群像,共同揭示了中國現代文學的嚴肅的戰斗的主題和深廣的凝重的社會生活內容。當然,中國現代文學名著中塑造的人物,並不只是這兩種形象,而是包含了各種各樣的、林林總總的人物,表現了中國現代生活的無比豐富的多樣性。所有這些成功的人物典型,都或隱或顯、或遠或近地反映著它們和中國革命、社會變革的聯系,都有著獨具的社會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這是沒有疑義的。但是,只有苦難者和反抗者的形象,最集中、最鮮明地反映著我國現代文學與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的歷史進程的緊密聯系,反映著我國現代文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們和人民大眾的血肉相連、命運相依的關系。

凝視著散處在園林不同角落的13尊現代大作家的雕像,我突然產生了一種想探究和揣摩他們的內心世界的沖動。這些絕大部分已經走入了歷史的現代作家,不少是剛才我所看到的那些不朽的文學典型的創造者。他們為沖決黑暗的網羅,創造光明的世界吶喊了一生,奮斗到最後一息,現在是被鑄塑在這青草地上,披覽湖色天光,享受鳥語花香,接受後人尊崇的禮贊了。如果他們還在思考,面對今日的中國,面對21世紀的世界,他們會對我們這些文學事業的後來者說些什麼呢?時代不同了,社會的變遷,世道人心的移易,已經使得文學的主題,作家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的文學,在價值取向上,能從文學前輩那裡得到什麼有益的啟示嗎?

我想起了沒有來得及看到現代文學館新館落成的現代文學館館長李�的一段話,那是他80年代初在雲南芒市對文學愛好者說的。他坦然回答人們對他五十年代初的名作《不能走那條路》的詰難,說:「對互助合作怎麼評價是政治家的事,是歷史學家的事,我是作家,只能以藝術的良知說話」。他講了他對人吃人的舊社會的憎惡,講了他看到土地改革後農村出現的兩極分化的苗頭的擔憂,講了他對貧苦農民的同情,講了《不能走那條路》是他對當時生活獨立思考的結果,主要人物和情節都有生活依據。他堅定地,充滿感情地說:「左」的文藝思想流毒要肅清,「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丟,作家的藝術良知應該體現在反映龍騰虎躍的生活,傾訴人民大眾的呼聲。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無論社會如何變化發展,我始終認為中國人民決不能再走人剝削人、人吃人的路,不能走富一家窮千家的路!無論文學家還是藝術家,不能走精神貴族的路。脫離生活的路不能走,也走不通!」就這樣,李�以「不能走那條路」為題,語重心長地結束了那一次講話(參閱陳志鵬《李�在芒市》一文)。

生活和文學的發展變化,證明了李�在二十年前的這次講話具有極大的預見性和敏感性。他對我們國家的發展方向和前途,對我們文學的創作思想和良知,直率地表達了一個人民作家、黨員作家的觀點。這是一個在中國現代文學的革命的、進步的傳統哺育下成長起來,又以自己堅實的創作實績去發展、豐富這傳統的傑出作家的誠摯的告白,堅定的宣言,也是他一息尚存、踐履不已的人生觀和藝術觀。剛剛對現代文學名著中的受難者和反抗者群像作了動人心魄的巡禮之後,李�的這些話,沉沉地叩打著我的心扉,使我簡直覺得,這是提攝了中國現代文學整體的精魂發出的貫穿世紀末並射向新世紀的一支響箭。迎受這箭簇是會有點痛的,但也會有拔出於昏聵和衰靡的警醒!

我在文學園林里徜徉著,和沉默的文學大師的雕像進行著心靈的交流,一種庄嚴而神聖的使命感充盈心田,一種永恆的、神秘的召喚激動著我。我想起剛剛參觀過的那一個個作家的縮小了的工作室,在那裡我是怎樣地為作家精細而艱苦的勞動所打動,我所知道的那些關於作家的勞動的智慧、技巧的故事,那些關於藝術美的孕育和締造的故事,因得到了真實的工作場所和勞動器物的印證而倍感親切……在這個意義上,現代文學館簡直就是一座微縮得極為精緻的文學「夢工廠」。但是現在,當我佇立在帶著館標的巨石前對它作整體的估量和思考時,那些有關作家的特殊的勞動的具體的細節,那些關於創作方法、藝術風格、結構、語言等等的講究和研討,似乎像晶瑩的星光消失在輝煌的日出中一樣,在現代文學館給予我的整體的思想強光的照耀下暫時地隱退了。是的,不止一個傑出的作家說過,作家的工作不是手藝,也不是職業,而是一種使命,一種召喚,它要求選擇了這一工作的人嚴肅地對待它,純潔地侍奉它。因此,文學的技法是不能輕忽的,但更加不能輕忽的是作家對文學事業的根本的看法和態度,是作家公忠恤民之心,為人為文之道。對於一個作家成就的大小,工作的成敗,這更是第一位的決定性的東西。

現代文學館南大門外,那塊來自山東海邊的重達50噸的花崗岩兩面,鐫刻著現代文學館的建館倡議人巴金的名言。背面的這一句現在正展開在我面前:「我們的新文學是表現我國人民心靈的豐富礦藏,是塑造青年靈魂的工廠,是培養革命戰士的學校。我們的新文學是散播火種的文學,我從它得到溫暖,也把火傳給別人」。

這些話,比負載它的花崗岩巨石還要重,比照亮它的六月的艷陽還要熱。它像是給結束這一次參觀即將離去的作家們的一個臨別贈言,也像是文學園林中那13座沉默的作家雕像推舉唯一的健在者替他們全體向所有的文學後輩發出的一個囑咐。

帶著這贈言和囑咐,我們珍重地上路了。

8. 在我國現代小說中的經典人物形象

孫少平 堅毅不屈的性格 青蔥歲月 裡面的主角 青春激昂 不失幽默

9. 現當代文學人物形象分析

告訴你方法吧、、呵呵、、希望有幫助、、、

一、通過人物描寫分析人物性格

因為篇幅短小,小小說的人物並不復雜,《賭》中只有「暴君」、「哲人」和「上帝」三個人物,而主要人物明顯是「暴君」和「哲人」。通過人物描寫分析人物性格是一個較淺易的思維過程,但考慮問題的時候需要注意幾個細節:

1.凡是文中涉及的人物描寫方法都要考慮到,重點是分析主要的描寫方法。如《賭》文中對二人的神態、動作描寫,對「暴君」的語言描寫等。如果我們在分析時僅僅關注「暴君」的語言描寫,我們也許只能從文中讀出他浮躁(或急躁)的性格特點,但再通過分析他「指著哲人的鼻子」等神態與動作,我們就能進一步了解他張狂(或盛氣凌人)、自負等性格。

2.要關注人物描寫時能展示人物性格的關鍵詞。《賭》文第③段中的「他(暴君)很自信,多年的廝殺……」中的「自信」及第⑤段中的「他(暴君)傲慢地站起身」中的「傲慢」等,這些詞語不僅是對人物神態的描寫,也直接展示了人物的性格。

3.關注具有雙關意義或較含蓄(具有深層含義)的描寫詞語。比如,文中多次寫到「哲人」的「笑」與「沉默」,無非是為了展示哲人「沉著(沉穩)」、「心態平和」等性格特點。

二、通過情節、環境補充人物性格

小說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節和環境,但這三者之間實際上不是並列的,從某個角度而言,情節與環境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它們對人物性格的補充作用有時候會體現得相當重要。

自然環境描寫除了推動情節發展這一作用之外,其他作用都是圍繞人物展開的,它們包括:烘託人物心理活動,烘托氣氛,烘託人物性格。比如,文章第⑥段末句寫到「沙漠越來越靜了」,乍看似乎與人物性格無關,但就是在這樣「越來越靜」的沙漠之中,「哲人」堅韌與平和的心態才最巧妙地得以展現。再比如末段中寫道:「早晨的陽光很好,露水也很滋潤。哲人睜開眼,看見不遠處有個村莊。」這是不是在告訴我們,只有以堅毅的性格去戰斗,才能看到生命的綠洲呢?

故事情節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需要我們從整體上去把握,簡而言之,就是我們要看清通過事件的發生與發展過程,表現了人物怎樣的性格特點。「賭」完全程之後我們發現,「暴君」因浮躁而自食惡果,而「哲人」則因堅毅謙卑而最終迎來了自己生命的春天,整個情節都是圍繞「暴君」的浮躁與「哲人」的平和心態而展開的。

於是,我們可以將「暴君」的性格特點歸納為:張狂(盛氣凌人)、傲慢、自大(自負)、浮躁(急躁、意氣用事);將「哲人」的性格特點歸納為:沉穩(沉著)、謙卑、耐勞(堅韌或堅毅)、心態平和。

三、通過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應該是人物性格與其身份地位的綜合。人物性格的分析為人物形象的分析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就如同要造一幢樓房,結構上的大多數建材都已具備,就只等著將這些材料組合在一起了。從表達上而言,人物形象用如下的方式概括:××是一個(人物性格)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質、評價等)形象。在《賭》文中,「暴君」形象可概括為:「暴君」是一個盛氣凌人、傲慢自負且經常意氣用事的反面形象;「哲人」是一個遇事沉穩、待人謙卑、心態平和且能吃苦耐勞的正面形象。概括時,如果能夠確定人物身份的,則以「工人」、「農民」、「小市民」、「手工業者」……概括;如能確定其評價的,可以「文學家」、「畫家」、「政治家」……概括;如能確定其(階級)性質的,可以「資本家」、「封建地主」、「走狗」……概括。

四、通過人物形象分析主題思想

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於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這里的「社會矛盾」與「現實生活」就是小說反映的主題思想。因此,每一個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分析時如果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這個形象的目的揭示出來,就能順利達到分析主題思想的目的。

《賭》文塑造「暴君」和「哲人」這樣兩個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麼?從「暴君」的角度來說,無非是告訴人們目空一切的狂妄之徒終將自食惡果,警示人們做任何事情都不可心浮氣躁;從「哲人」的角度而言,無非是想告訴人們唯有以謙卑與堅毅的心態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到達心儀的彼岸;如果再聯系題目「賭」,從二者對比的角度來分析,又不難看出文章實際上是告訴我們人生就像一場賭博,狂妄自大者必然輸掉自己的人生甚至生命,心態平和者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四步分析法概述

通過描寫分析人物性格——通過情節、環境補充人物性格——通過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通過人物形象分析主題思想。

熱點內容
重生逆襲校園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22 01:14:07 瀏覽:345
都市道教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22 01:05:07 瀏覽:878
言情小說作品桃花債 發布:2025-05-22 00:52:54 瀏覽:44
夏洛克言情小說 發布:2025-05-22 00:31:23 瀏覽:317
種馬動漫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22 00:22:34 瀏覽:722
主角帶系統的無敵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22 00:08:03 瀏覽:308
好看的末世女主有系統類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21 23:56:13 瀏覽:467
寫美食與明星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21 23:54:31 瀏覽:823
關於校園愛情冷女生的小說 發布:2025-05-21 23:54:31 瀏覽:576
奇妙的約會小說免費 發布:2025-05-21 23:47:51 瀏覽: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