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小說 » 圍城是現代智者小說嗎

圍城是現代智者小說嗎

發布時間: 2023-03-16 08:33:24

㈠ 錢鍾書的《圍城》,內容梗概及諷刺意味

《圍城》中的主人公方鴻漸是一個不學無術、性格有點善良、有點小聰明和浪盪氣的懦夫。上大學時就由父母包辦婚姻,他既不情願,又不敢反抗,幸而這女子「不知趣」地死去,他卻糊塗地得到女孩的父親點金銀行周老闆的資助而出國留學。然而在國外並無專長,游盪各地,沒學到一點實際的東西,最後從愛爾蘭人手中騙到一張博士文憑(這一點倒顯示了他的「聰明」),在回國途中與鮑小姐調情卻得到一個「失望」的結果。回國後,他在家庭、社會處處碰壁,使他領略到世態的冷酷,從十里洋場到三閭大學,險惡的處境、惡劣的人際關系都教訓和打擊他,而跑回上海又毫無出路。就如關在鐵籠中的野獸,拚命地掙扎。最後想到重慶去,然而重慶又未必不是另一個「圍城」。
《圍城》以方鴻漸這個時時處於精神危機中的現代知識分子的人生歷程為線索,廣泛地觸及三四十年代的社會和眾生相,尖銳地揭露和諷刺、抨擊當時種種社會弊端和人生病態,並著力探討人際間的基本關系、人的基本處境和人生的基本意義,並就這些問題作出了形象而富有哲理的闡釋。在20世紀中國現代作家中,「唯有錢鍾書的《圍城》對於現代化途中的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對立與沖突、文化價值的混亂與尷尬,予以深切的關注與深廣的表現」。
在這樣一種范圍下,「展示了傳統對於現代中國自我圍困的主題」。
而在個人層面上,它展示了在社會動盪下的知識分子,這個群體的「一無可進的進口,一無可去的去處」的絕境。所以作者寫出的主人公方鴻漸的人生歷程,也可以說是一種尋覓理想、尋求突破的精神追求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方鴻漸以充滿希望的追求開始,然後卻在幻滅中結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想突破「圍城」也不是一下子的事。
在這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中,方鴻漸自己也感嘆:「他們講什麼圍城,我近來對人生萬事都有這種感想。」縱觀整部《圍城》也可見作者對此的深刻思考。在方鴻漸的人生歷程中,作者給我們揭示了在當時的社會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如果只把自己關在個人生活的小圈子是不會有出路的,只有投身到偉大的時代洪流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和整個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在一起,才有寬廣的前途」。
《圍城》是中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作者錢鍾書1910—,江蘇無錫人,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後留學英、法,是位學貫中西而富才情的學者。《圍城》動筆於1944年,完稿於1946年,其時,作者正蟄居上海,耳聞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蠻橫,「兩年裡憂世傷生」《圍城·序》,同時又堅韌地「錙銖積累地」把自己對人生、對學術的感悟與思考付諸筆端,先後完成了小說《圍城》和學術著作《談藝錄》。

作者在《圍城》初版的序言里曾自述創作意圖說:「我想寫現代的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參照小說內容,可以看到,作者著意表現的是現代中國上層知識分子的眾生相。通過主人公方鴻漸與幾位知識女性的情感、婚戀糾葛,通過方鴻漸由上海到內地的一路遭遇,《圍城》以喜劇性的諷刺筆調,刻畫了抗戰環境下中國一部分知識分子的彷徨和空虛。作者借小說人物之口解釋「圍城」的題義說:這是從法國的一句成語中引申而來的,即「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來,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小說的整個情節,是知識界青年男女在愛情糾葛中的圍困與逃離,而在更深的層次上,則是表現一部分知識者陷人精神「圍城」的境遇。而這,正是《圍城》主題的深刻之處。

《圍城》表現出了對世態人情的精微觀察與高超的心理描寫藝術。作者刻畫才女型人物蘇文紈的矜持與矯情,小家碧玉式的孫柔嘉柔順後面深隱的城府,可謂洞幽燭微;而對嘴上機敏而內心怯弱、不無見識而又毫無作為的方鴻漸的復雜性格心態的剖析,則更是極盡曲折而入木三分。《圍城》的描寫,自始至終又都貫穿著嘲諷的喜劇情調。小說的基本情節,都圍繞著方鴻漸展開,小說的諸多人物,場面也大都從方的觀點展現,方的觀人閱世的挪揄態度,以及隱含在他背後的小說作者的嘲諷口吻,交錯交融,使《圍城》的諷刺門手法別具一格。

《圍城》的敘述並不完全貼緊人物性格與情節線索,作者常常旁逸斜出,談古論今,旁徵博引,新奇的比喻,警策的句子,層出迭見,使小說語言的知識容量大為增加,但有時枝蔓過多,略有炫耀知識之嫌。

《圍城》1947年在上海初版發行,1980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修訂本,增加了作者補寫的「重印前記」一篇。錢鍾書的夫人楊絳曾作有《記錢鍾書與〈圍城〉》,對《圍城》的寫作情況及小說中某些人物與原型的關系,有很風趣的記述,可以參看。

㈡ <圍城>的作品風格是什麼

風格不好說,因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誰也無權定位.有諷刺有幽默. 不如先來說說<圍城>這部作品吧.
<圍城>是中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作者錢鍾書1910—1998,江蘇無錫人,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凳做斗後留學英、法,是位學貫中西而富才情的學者。《圍城》動筆於1944年,完稿於1946年,其時,作者正蟄居上海,耳聞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蠻橫,「兩年裡憂世傷生」《圍城·序》,同時又堅韌地「錙銖積累地」把自己對人生、對學術的感悟與思考付諸筆端,先後完成了小說《圍城》和學術著作《談藝錄》。

作者在《圍城》初版的序言里曾自述創作意圖說:「我想寫現代的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參照小說內容,可以看到,作者著意表現的是現代中國上層知識分子的眾生相。通過主人公方鴻漸與幾位知識女性的情感、婚戀糾葛,通過方鴻漸由上海到內地的一路遭遇,《圍城》以喜劇性的諷刺筆調,刻畫了抗戰環境下中國一部分知識分子的彷徨和空虛。作者借小說人物之口解釋「圍城」的題義說:這是從法國的一句棗磨成語中引申而來的,即「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來,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小說的整個情節,是知識界青年男女在愛情糾葛中的圍困與逃離,而在更深的層次上,則是胡旅表現一部分知識者陷人精神「圍城」的境遇。而這,正是《圍城》主題的深刻之處。

《圍城》表現出了對世態人情的精微觀察與高超的心理描寫藝術。作者刻畫才女型人物蘇文紈的矜持與矯情,小家碧玉式的孫柔嘉柔順後面深隱的城府,可謂洞幽燭微;而對嘴上機敏而內心怯弱、不無見識而又毫無作為的方鴻漸的復雜性格心態的剖析,則更是極盡曲折而入木三分。《圍城》的描寫,自始至終又都貫穿著嘲諷的喜劇情調。小說的基本情節,都圍繞著方鴻漸展開,小說的諸多人物,場面也大都從方的觀點展現,方的觀人閱世的挪揄態度,以及隱含在他背後的小說作者的嘲諷口吻,交錯交融,使《圍城》的諷刺門手法別具一格。

《圍城》的敘述並不完全貼緊人物性格與情節線索,作者常常旁逸斜出,談古論今,旁徵博引,新奇的比喻,警策的句子,層出迭見,使小說語言的知識容量大為增加,但有時枝蔓過多,略有炫耀知識之嫌。

《圍城》1947年在上海初版發行,1980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修訂本,增加了作者補寫的「重印前記」一篇。錢鍾書的夫人楊絳曾作有《記錢鍾書與〈圍城〉》,對《圍城》的寫作情況及小說中某些人物與原型的關系,有很風趣的記述,可以參看。

㈢ 錢鍾書的《圍城》是怎樣一部小說大概情節是怎樣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第一版於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群相。《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小說簡介 從印度洋上駛來的法國郵船白拉日隆子爵號在上海靠了岸。小說的主人公方鴻漸一踏上闊別四年的故土,就接二連三地陷入了「圍城」。 方鴻漸旅歐回國,正是一九三七年夏天。小說以他的生活道路為主線,反映了那個時代某些知識分子(主要是部分歐美留學生、大學教授等等)生活和心理的變遷沉浮。他們不屬於那個時代先進的知識分子行列,當抗戰烽煙燃燒起來的時候,他們大都置身於這場偉大斗爭的風暴之外,先在十里洋場的上海,繼在湖南一個僻遠的鄉鎮,圍繞著生活、職業和婚姻戀愛等問題,進行著一場場勾心鬥角的傾軋和角逐。這也是場戰爭,雖然不見硝煙,卻處處閃現著舊社會你搶我奪的刀光劍影,騰躍著情場、名利場上的廝殺和火拚;雖然沒有肉體的傷亡,卻時時看得到灰色的生活是怎樣蠶食著人們的年華和生命,那惡濁的空氣又是怎樣腐化著人們的操守和靈魂。自然,這里也有真誠的友誼,善良的願望;但這些在那個強大的舊社會壁壘面前,是顯得多麼軟弱和無力。在那隨處都可以陷入「鳥籠」或「圍城」的人生道路上,哪裡是這些還沒有消磨盡人生銳氣的知識分子的出路呢?這是這部深刻的現實主義小說留給人們深思的一個嚴肅問題。 長篇小說《圍城》共分九章,大體可以劃念侍做四個單元。由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第一個單元,寫方鴻漸在上海和家鄉(江南某縣)的生活情景,以寫上海為主。在這個單元中,方鴻漸和蘇文紈的「愛情」糾葛佔了重要的分量。蘇文紈的傾心相與和方鴻漸的另有所歡,使他們演出了不少半真半假、女真男假的滑稽戲。暴露了蘇文紈官宦小姐矜持自負、自作多情、因而落得空對鏡花水月的尷尬相神肆,也暴露了方鴻漸紈絝子弟優柔寡斷、不更世事而又玩世不恭的浮華相。圍繞著他們,作者還寫了十里洋場社交生活的各種人物,在美國人花旗洋行里做買辦、喜歡人們喚他jimmy的張吉民,外表時髦、骨子裡守舊的董斜川,「對雌雄性別,最有研究」的青年哲學家褚慎明,滿肚子不老實、自我標榜是「新古典主義」的詩人曹元朗,以及暗中把方鴻漸當做情敵、枉費了心思的趙辛楣,甚至還有生得漂亮、仔瞎吵頭腦乖巧的唐曉芙等等,他們都在作者筆下顯示了各自的性格和色相。他們宴飲會客、談詩論文以及各種應酬交際是那樣的內心空虛、百無聊賴以及庸俗不堪,這種生活不會培植健康的愛情,更不會培植健康的理想,本身就是一個有待沖破的「圍城」。 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個單元,是「過渡性」或「銜接性」的。在這個單元中,在個人生活上分別吃了敗仗的方鴻漸和趙辛楣,從「愛情」牢籠中沖了出來,他們由假想的情敵變為真正的摯友,共同到湖南平成三閭大學謀事。作者在這一單元里,還為下一單元的鬧劇准備了新角色:未來三閭大學的訓導長李梅亭,副教授顧爾謙和青年助教孫柔嘉。他們和方、趙結伴由滬啟航南下,組成了一個臨時的「小社會」。發生在這個「小社會」里的種種矛盾困擾和嬉戲調侃,以及沿途的所見所聞,構成了小說所描繪的現實主義畫面的十分精彩的一部分。 第六、七章是第三個單元,主要描寫三閭大學里的明爭暗鬥。我們這里所選的第六章是這個單元之中的重場戲。上自校長、訓導長、各系主任,下至職員、學生、甚至還有家屬,都捲入了一場令人頭暈目眩的人事糾紛。職業上的排擠,情場上的競爭,堂而皇之的例行公事,見不得人的謠諑誹謗、陰謀詭計,一時間三閭大學成了競相逐鹿的舞台。一些學者文士粉墨登場,他們之中有李梅亭那樣滿口仁義道德、滿腹男盜女娼的半舊遺老,也有韓學愈那樣外形木訥、內心齷齪、偽造學歷、招搖撞騙的假洋博士;有高松年那樣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口稱維護教育尊嚴、其實卻是酒色之徒的偽君子,也有汪處厚那樣依附官僚、謀取職位、意在結黨自固、終於自蹈覆轍的阿木林;有陸子瀟、顧爾謙那樣一心攀龍附鳳、專事吹拍、淺薄猥瑣的勢利小人,也有范懿、汪太太那樣雖然混跡學府、卻只在情場上顯露頭角、推波助瀾的名門女士。總之,活躍在這「新儒林」里的各色人等,雖然用不著再把八股文當做敲門磚,卻都扯起一面自認為是最漂亮的旗幟,將真面目掩蓋起來,施出周身解數去追求新的晉身之階,彷彿自然界的動物蒙上保護色,追求自身的發展一樣。自然,他們之中也還有沒耗盡兩肩正氣的某些較好的人物,如雖則荒唐、孟浪,到底還有一些責任感的方鴻漸、趙辛楣,嬌弱深沉、很有心計的孫柔嘉等等。這些人物,或像方鴻漸,不失為「可造之才」,或像趙辛楣,終竟有一技之長;或像孫柔嘉,是思慮周密、深藏韜略的女中強者──他們在好的社會里,完全有可能發展為出類拔萃的人才;但在那些烏煙瘴氣的環境里,由於缺乏明確的人生目標,倒像十九世紀俄羅斯文學中的「多餘人」那樣,讓社會的惰力抵消掉了他們的聰明才智。 第八、九章是第四個單元。方鴻漸和孫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結了婚。這對雙方來說,都不能算做令人激動的結合,加以失業造成的對於前途的焦慮,使他們婚後不斷發生爭吵。這種爭吵在返滬途中還較為單純,定居上海後,由於雙方家庭和親族的介入,矛盾更復雜了;在婆媳、翁婿、妯娌、親朋、乃至主僕之間,一度曾發生了一系列齟齬和糾紛。最後,方、孫的矛盾終因前者辭去報館資料室主任而面臨再次失業時激化了。方鴻漸剛剛建立起來的新家解體,他再次沖出一個「圍城」,又來到一個「圍城」的入口──他打算投奔在重慶當官的趙辛楣謀取職業,這肯定也是一條前途未卜的坎坷不平的道路。小說在一陣老式自鳴鍾的「當、當……」聲中結束。像過去一切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品一樣,它沒有提供什麼關於社會和人生出路的明確結論,但他描寫的生活本身,「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

㈣ 《圍城》是現代還是當代

《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於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9年之後,由於政治等方面的原因,本書長期無法在中國大陸和台灣重印,僅在香港出現過盜印本。1980年由作者重新修訂後,在中國大陸地區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刊印。此後作者又曾小幅修改過幾次。

熱點內容
飆淚的校園小說 發布:2025-08-23 17:02:59 瀏覽:263
瑪麗蘇小說作者排行 發布:2025-08-23 16:59:31 瀏覽:360
擇天記搜狗小說閱讀器 發布:2025-08-23 16:51:43 瀏覽:652
言情小說雜貨鋪 發布:2025-08-23 16:48:55 瀏覽:46
好看青春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23 16:41:56 瀏覽:755
名門千金總載寵妻無度小說全文免費 發布:2025-08-23 16:35:22 瀏覽:569
洪荒小說完本txt免費下載 發布:2025-08-23 16:27:39 瀏覽:70
好看的喪屍末世小說 發布:2025-08-23 16:20:52 瀏覽:795
推薦一本好看的幽默搞笑小說 發布:2025-08-23 16:16:20 瀏覽:782
男主名字顧三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8-23 16:15:38 瀏覽: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