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小說 » 小說現代教室

小說現代教室

發布時間: 2021-07-14 10:48:18

⑴ 求現代言情小說,男主在教室女主要摔倒的時候反應很快地扶住了她

憶往昔物事人非,我覺得裡面的男主蠻好的

⑵ 張曉風的《小說教室》一問

個人簡介
張曉風,筆名有曉風、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出生於浙江金華,江蘇銅山人。八歲後赴台灣,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香港浸會學院,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 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編者管管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餘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皆評價甚高。曾得過吳三連,中山國家文藝獎,當選過十大傑出女青年。
創作歷程
張曉風的散文藝術創作歷程,又大體上可劃分為三個前後銜接的段落。 第一個段落以她於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為標志,她以一個聰穎純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條清澈澄碧、纖塵不染的潺潺溪流。 第二個段落,猶如小溪奔向了風雲激盪、愛恨交織、濁浪排空的湖泊,以散文集《愁鄉石》(1977)、《步下紅毯之後》(1979)至《你還沒有愛過》(1981)為標志,可視為由第一個段落到第二個段落的過渡和完成。第二段落的時間幅度較長,《再生緣》(1982)也可視為是這一段落的延伸,至《我在》(1984)、《從你美麗的流域》(1988)、《玉想》(1990),廊廡漸趨廓大,猶如從湖泊遞變為壯闊浩渺的大海。我們姑且在這里作一個假定,如果張曉風的散文創作在第二個段落就打住了,她雖然仍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優秀的女作家之一,是一位從一般女作家狹隘局促的閨秀天地里突破出來的闖將,但終究還不是一位擁有很大原創性光榮席位的散文大家。 張曉風散文藝術的原創性在第二段落,更在自《我在》為起點迄今的第三段落。惟有這第三段落,才宣告了一位以生命和創意的生成,以生存本體論的詩性闡釋為其宗旨的散文大家的誕生和完成。 生命和生存本體論的詩性闡釋,是這位女作家奉獻給中國現代散文史的最大功績。她走上這一條生命和生存本體論的詩性闡釋道路,有一個從並不全然自覺到完全自覺,從不盡完善到圓融渾成的過程,但卻有其內在的邏輯必然性.張曉風,1941年生,江蘇銅山人,生於浙江金華。八歲後赴台,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他處,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編者管管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 早在1977年,時年36歲的張曉風,就被台灣地區的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評論贊辭說她「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纓絡敲冰」,可以說是對她詩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1981年,當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還沒有愛過》出版時,餘光中先生為該書作序,稱她為「亦秀亦豪」「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 張曉風的散文藝術創作歷程,又大體上可劃分為三個前後銜接的段落。 第一個段落以她於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為標志,她以一個聰穎純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條清澈澄碧、纖塵不染的潺潺溪流。 第二個段落,猶如小溪奔向了風雲激盪、愛恨交織、濁浪排空的湖泊,以散文集《愁鄉石》(1977)、《步下紅毯之後》(1979)至《你還沒有愛過》(1981)為標志,可視為由第一個段落到第二個段落的過渡和完成。第二段落的時間幅度較長,《再生緣》(1982)也可視為是這一段落的延伸,至《我在》(1984)、《從你美麗的流域》(1988)、《玉想》(1990),廊廡漸趨廓大,猶如從湖泊遞變為壯闊浩渺的大海。我們姑且在這里作一個假定,如果張曉風的散文創作在第二個段落就打住了,她雖然仍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優秀的女作家之一,是一位從一般女作家狹隘局促的閨秀天地里突破出來的闖將,但終究還不是一位擁有很大原創性光榮席位的散文大家。 張曉風散文藝術的原創性在第二段落,更在自《我在》為起點迄今的第三段落。惟有這第三段落,才宣告了一位以生命和創意的生成,以生存本體論的詩性闡釋為其宗旨的散文大家的誕生和完成。 生命和生存本體論的詩性闡釋,是這位女作家奉獻給中國現代散文史的最大功績。她走上這一條生命和生存本體論的詩性闡釋道路,有一個從並不全然自覺到完全自覺,從不盡完
主要作品
《一個女人的愛情觀》、《一句好話》、《春日二則》、《林中雜想》、《只因為年輕啊》、《星約》、《玉想》、《錯誤》、《不知道他回去了沒有》、《傳說中的寶石》、《人生的什麼和什麼》、《生命,以什麼單位計量》、《我知道你是誰》、《我有一個夢》、《東鄰的竹和西鄰的壁》、《六橋》、《常玉,和他的小土缽》、《我有一根祈雨棍》、《一雙小鞋》、《一隻玉羊》、《一番》、《一山曇花》、《「你的側影好美」》、《行道樹》、《有些人》<我喜歡>、《石縫間的生命》.。《如果你有一首歌》、《安全感》、《有情人》、《有情天地》、《血笛》、《你的側影好美》、《你還沒有愛過》、《我在》、《我知道你是誰》、《步下紅毯之後》、《武陵人》、《花之筆記》、《非非集》、《幽默五十三號》、《星星都已經到齊了》、《哲思小品》、。畫愛》、《給你瑩瑩》、《鄉音千里》、《黑紗》、《愛在深秋》、《愁鄉石》、《舅媽只會說一句話》、《詩詩、晴晴與我》、《與愛同行》、《蜜蜜》、《曉風小說集》、《張曉風自選》、《張曉風經典作品》等。除了著作等身之外,今年六十六歲的張曉風在大學任教三十多年,去年六月退休,目前在陽明大學仍授課兩堂「中西文學中的生死觀」。她告訴記者,這是長久以來心願的實現,自一九七五年從中文系的教授轉為醫學院的教授,她自覺對醫學院學生的人文方向有責任感。張曉風感動地說,對生病和生命的思考很多人都有過,實地走過這一遭,她自覺面臨死亡最重要的三句話是對周遭人世說,「謝謝,對不起,我愛你。」 張曉風是江蘇銅山人,編寫戲劇、雜文、散文,當選過台灣十大傑出女青年。名作家餘光中贊美張曉風是「亦秀亦豪的健筆」,「這枝筆,能寫景也能敘事,能詠物也能傳人,揚之有豪氣,抑之有秀氣」。近幾年來,張曉風身體力行投身環保運動,為文疾呼。
心靈的故鄉
昨日17時,台灣著名作家、詩人張曉風踏上鼓浪嶼,她說自己和其他兩位女詩人是代表席慕容等台灣女詩人來參加2007鼓浪嶼詩歌節的。 關於女性與詩歌 記者:本次詩歌節的主題是「女性與詩歌」,作為一位有著數十年詩齡的女詩人,您的女性身份對寫詩有何影響? 張曉風:女性有著天生的語言優勢,女性比較願意使用語言,比如喜歡與人聊天,善於用語言表達感覺,這對於寫詩是很有幫助的。而現在的年輕女性卻不喜歡使用語言,連「對啊」這樣的詞都說得懶洋洋的,她們更喜歡使用視覺,比如長時間地盯在電腦或電視上,而電視的語言又很貧乏。其實,常使用語言,對寫詩是很有幫助的。 記者:詩歌寫作往往受年齡限制,可是您至今還在寫詩,請問您是如何保持不老的創作力的? 張曉風:我覺得詩是可以寫一輩子的,我一直在寫。保持寫詩的能力要有兩點,一是有話要講,對事情的觀察要專注,二是要有語言的表達能力,要在剎那間把經驗串在了一起,並很快得出結論。 關於林語堂研究 記者:林語堂曾經在您腳下的這個島嶼居住過,廖家別墅就在離您不遠的地方,作為台北林語堂故居管理委員,說說你們都以什麼樣的方式在紀念這位文學大師? 張曉風:除了林語堂文學作品研討之外,我們更多地從細微處入手,讓大家真實地感受林語堂,比如,為了感受林語堂小時候在漳州平和的生活,我們在清明節組織潤餅會(潤餅就是春卷,記者注),大家一起動手來包潤餅。後來,我們專門還派人到漳州來了解潤餅有幾種做法,回台灣時向大家介紹。 記者:從您的角度出發,這位文學大師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什麼? 張曉風:幽默!他的幽默在那個環境中很孤單,顯得時間不合適,其實,在我看來,越是困難時,就越應該幽默,二戰時,丘吉爾當盟軍領袖,他說:「直到酒店打烊了,我才走。」意即失敗了才撤出。你看,他的幽默就讓你在失敗中不至於灰心喪氣。人不要總處在劍拔弩張的狀態中,這對於創作,對於生活都非常不利。
關於故鄉
記者:看您的人生經歷總有一種漂泊的感覺,聽出您還是在抗戰遷徙的途中出生的,說說您到台灣之前的那段經歷好嗎? 張曉風:我祖籍是江蘇徐州,出生地是浙江金華。的確,我是在抗日期間出生在遷徙的旅途上。對金華,我剛出生,沒什麼印象。可是後來我知道,金華是李清照住過的地方,所以我就覺得非常光榮,我跟李清照在同一個城裡。我很喜歡李清照的詩詞,這也是一種緣吧。抗戰爆發後,我們一家搬到重慶去了。對於重慶其實我也沒什麼印象,因為當時年齡太小。我後來真正有印象的第一個城市,那就是南京了。很多年我都忘不了這個城市,直到現在。而廈門給我的感覺還是像在台灣家裡,吃、住、行沒有差別,很親切。 記者:可您的文字讓我感覺到的不是滄桑而是淡定,是故鄉與文字的存在讓您有種歸屬感嗎? 張曉風:我有一個流浪漂泊的命運,但是很意外地在一個小小的島上生存了很長時間,我的身體在台灣長大,可是我的心好像跟歷史的中國銜接,不管是到南京或者是西安,我覺得都是我心靈的一個故鄉。好像李白、杜甫、李商隱這些文學先輩,隨時會跑出來與你相遇,所以不是地理上而是心靈上能跟傳統銜接。
暖如陽春
台評論界贊其「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敲瓔珞敲冰」。不錯,張曉風的文章應該是冰清伶俐,空靈而溫暖的,有濃的化不開的情,有厚的舉不動的愛,有遠的看不盡的生,也有近的摸不著的死。這是一個女子的世界。精細、秀氣、典雅間雜著一股淡淡的對生命短暫的遺憾和看透塵世又不失去信心與熱情的執著。 在地毯的那一端站著的那個即將成為新娘的女子滿懷幸福,無限甜蜜;那個穿著母親的羽衣細細地為兒女們讀完牛郎織女故事的婦人是那麼心甘情願做一個「不忍飛去」的仙女,寧可讓潔白柔軟的羽衣在箱底羽化成一個亘古的傳奇;一個女人的愛情觀就是「滿心滿意要跟他一起'過日子'」,直到青絲變成銀發、嬌容化做滄桑,在相濡以沫的那個泡泡中依然不離不棄、地老天荒。無限纖細的情愫從張曉風的筆尖下流淌出來,悄無聲息的匯成一條流水淙淙的河,搖曳著一河溫暖的碧波。偶爾舟行河中,便沉浸於這秀麗的河水了,怎麼也趟不過。直到那些古老的文字變的鮮活亂跳,直到那些細小的情愫牽動你心靈深處的那根琴弦,湊出另一種風格的高山流水,方才從河中濕淋淋的走回岸邊,還忍不住一步三回頭。 說起來張曉風講的都是小事,都是一種「女人家眼光」里的世界,但確有一種天然的詩風、一種女子的詩風在字里行間飄動、遊走。這並不是說張曉風的文字是「小女人文學」,她在陰柔至極中還很有些許豪放之氣。以陰柔為主,間雜著剛強,張曉風真的知道並可以自由運用剛柔相濟。「我去即山,越過的是空間,平的空間,以及直的空間」,很淡然的穿越了歷史;「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很不經意的忽略了時間;「而茫茫大荒,漠漠古今,眾生平凡的面目里,誰是我,我又復是誰呢?」很輕松的看過了自我。這樣說來,張曉風的散文里有一種哲理也不為過,他們如同一條暗流,默默滋潤著張曉風的文字大地,只要一個小小的地縫,這股清泉便洶涌而出了。 這股泉水載著的不僅僅是現代的沉思,還有遙遠的想念。 在越來越現代的文字里,很少能看到五千年的痕跡,是光怪陸離的現代湮沒了古典的浪漫,還是細水長流的古籍流放了現代的直接?也許沒有人知道。但是張曉風的文字里自然的飄搖著這個時代文字里幾乎要絕跡的古典情懷。她對中國古典藝術以及美學有著相當的功底,加上民族禮儀、文化風物、大地山川之美的理解和發掘,糅合著文字的精雕細琢,使得她的文章透著唯美的清香。「願意如那一樹楓葉,在晨風中舒開我純潔的淺碧,在夕陽中燃燒我殷切的鮮紅」;「當滿山紅葉詩意地懸掛著,這是多少美麗的憂愁啊!」;「想像中有一朵白色的小花開在你的墳頭,透明而蒼白,在雨中幽幽的抽泣。」;「她以一根扁擔擔著兩筐子花」;「那風今天也翻閱你滿額的青發,而你著一襲風衣,走在千古的風里」。看到了多少山水?又有多少文字在這些意境里散發他們原本就有的卻被時間沖淡的光華? 這個以「一生的時間去醞釀自己的濃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剎的傾注」的現代女子,在自己的日子裡平淡的訴說著一個長長的講不完的故事,故事裡有英雄美人,有好酒騎士,更多的是一種對生活的自然熱愛和真誠感悟。牽到這一點,便不由自主得想起了三毛,一個同樣熱情奔放的女人,同樣的熱愛著生活感悟著生活,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也許女人天生需要有自由的心靈和完美的愛情,而才女更是需要這些浸潤心靈,才不至於終有一天當容顏老去、沒有歲月沉澱的美麗之後只剩下滿頭銀發、滿臉皺紋。幸運的是張曉風什麼都有了。所以時間只會讓她更加風姿卓越,更加的散發自己文字沉澱過後朴實的深度和光華。 也許在呼喚激情的年代裡,張曉風的文字不會燃燒。她的東西未必能夠溫暖每一個渴望熱烈的人,卻一定能夠溫暖她自己還有她摯愛的一切,也能夠溫暖處在生活寒夜裡的我。假如有一天你也累了,站在生活的寒夜裡吹著刺骨冷風的時候,不妨看看她的文字取暖。 或者柳永早就想到了,楊柳岸曉風殘月之外的另一份情懷。 楊柳岸,曉風入懷,暖如小陽春。
詩心不老
擁有廣大讀者的散文家、詩人張曉風今年66歲了,兩年前又生了一場大病,但她一踏上美麗的鼓浪嶼,不禁詩興大發,「我要好好看一看,認真為她寫一兩首詩。」她不顧旅途的勞累,在賓館稍事休息,就到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參觀。參觀的過程中,她連聲稱贊:「一架古鋼琴就是一首美好的詩。」 在一家明清傢具博物館,張曉風對紅色的傳統地磚情有獨鍾,「這種尺二磚和台灣的一模一樣,可惜現代的人圖整潔和美觀,多採用現代化的地磚,對這種地磚看不上眼了。其實,在鄉居的院子里鋪上這種傳統地磚,又養眼又舒服。」她感慨道,只有我們這些被詩歌熏陶的人才有這種落伍而浪漫的想法了。 她是台北林語堂故居管理委員會的委員之一,聽說島上有林語堂的「新娘房」,恨不得馬上就要前去尋訪。這時酒會馬上就要開始了,時間不允許,張曉風這才帶著憾意地說:「真想一睹一代大師的婚姻是在什麼環境下結的。」 看到記者手上拿著剛從島上「曉風書屋」買來的書,張曉風想起什麼似的說:「兩三年前,我在福州的曉風書屋參觀,有人送我一把椅子,漂亮極了。當時走的時候忘了帶,一直念念不忘。這次我和廈大的徐學老師約好了,請他託人把椅子帶給我,這次我要帶回台灣了。」
編後記
張曉風:有傳統教養的現代女性在說話——《從你美麗的流域》編後記 張曉風是20世紀台灣文學中的重要作家,在散文和劇本創作領域成就卓著。就散文創作而言,她的散文不但量多而且質佳。從1966年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問世至今,張曉風已出版了近20本散文集,這些作品情感真摯、視野開闊、思想深邃、文筆清爽,憑著這些作品,張曉風在眾多的台灣散文作家中自成格局,卓然成家。同為散文作家的餘光中對張曉風的散文十分欣賞,認為她的散文有氣魄,有胸襟,亦秀亦豪,盛贊張曉風有一支「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這支筆,能寫景也能敘事,能詠物也能傳人,揚之有豪氣,抑之有秀氣,而即使在柔婉的時候也帶一點剛勁」。餘光中的這一論斷,當為至評。 愛情和親情是張曉風在散文創作中持續關注的主題。輯一「初綻的詩篇」中的文章,從父母情,到愛情,到兒女情,再到友情和與物結緣之情,種種感情,貫穿了「我」「從小到大」的一生並成為「我」的幸福源泉。作為一個生活在台灣的中國作家,張曉風對祖國大陸有著深厚的感情,輯二「愁鄉石」中的大多數文章就是她對祖國大好河山和悠久文化一再回憶、想像和親近後充滿感慨的文字抒情。對於人世間的種種現象,張曉風在自己的散文中既有形而上的哲理沉思,也有形而下的經驗感悟,「給我一個解釋」和「生活賦」兩輯中的文章,就大致體現了張曉風散文的這兩大特色。由於熱愛自然,關心人文,並能從自然和人文中生發出思索世界、反省人生的靈感,因此在張曉風在散文中,存在著為數不少書寫自然和感嘆人文的作品,輯五「詠物篇」就是張曉風這類散文的一個集中歸類,從中應不難看出張曉風的「自然觀」和「人文觀」。
評價
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編者管管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 餘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皆評價甚高。 早在1977年,時年36歲的張曉風,就被台灣地區的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評論贊辭說她「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纓絡敲冰」,可以說是對她詩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1981年,當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還沒有愛過》出版時,餘光中先生為該書作序,稱她為「亦秀亦豪」「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
編輯本段2.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館員
基本信息
筆 名: 曉風 性 別: 女
出生年月: 1939 民 族: 漢族 (1939.1-),女,歷任北京鋁試驗廠工人,北京市良種場農業工人,中國藝術研究院顧問室胡風的秘書、當代文藝理論研究室研究館員。199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研究館員。湖北蘄春人,高中文化。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父親為著名文藝理論家胡風。1957年,高中畢業後,因受父親冤案的牽連,未能升人大學,後在京郊農場從事農業勞動二十年。胡風一案平反後,於1981年2月調人中國藝術研究院顧問室,擔任胡風同志秘書,協助他工作,並整理他的著作、手稿及資料等。胡風去世後,轉調至本院當代文藝理論研究室工作,主要工作為整理胡風的文稿及有關資料,編輯出版胡風著作及研究資料,研究胡風文學活動及文藝思想,撰寫有關傳記及研究文章等。
主要成果
發表、出版了關於胡風的生平傳記、有關胡風文學活動與文藝思想的論文、研究資料及散文等,共約40萬字。其中由台灣業強出版社出版了專著《九死未悔》――胡風傳》(20萬字);收集、整理、編選、輯注、發表並出版了大量的胡風著作、手稿、書信、日記、佚文、佚譯等,共約20多種(篇),最後,編集成《胡風全集》10卷本,共550萬字,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編、出版了《我與胡風――胡風事件37人回憶》一書,共66萬字。收集、整理了胡風的各項資料,包括手稿、日記、書信、照片、有關研究文章、海內外報道及評論文章等,建立了完整的檔案,並與海內外學者保持聯系,開展學術交流;參加籌備並協助1989年5月在武漢召開的「第一屆全國胡風文藝思想研討會」的全部工作(本院為主辦單位之一);參加籌備並協助1993年6月在北京,1993年9月在上海,由現代文學館、北京圖書館、上海文學基金會等單位舉辦的「胡風生平及文學道路圖片展覽」的全部工作。編注《胡風路翎文學書簡》,撰寫《胡風年表簡編》,散文《神交五十年,相見在九泉》《風雨故人情》《胡風和路翎》等。《胡風書信集》獲1985年-1990年優秀圖書獎。整理輯注的《胡風全集》獲第五屆國家圖書獎榮譽獎。

⑶ 最小說作文教室

是的。
不過,一般不會放,除非你寫得太狗血。
如果你想投稿我會支持你的。

⑷ 以教室為起點的無限流小說

其實俺懷疑這是給無盡武裝打廣告來著,不過還是推薦一本《輪回巔峰》,第一卷第二卷個人感覺都還成,文筆... 另外你那個非起點也比較讓人蛋痛,歧視起點么?不過最近幾個月的確是沒在起點發現好的無限流小說這倒是事...

⑸ 推薦幾本講師生戀的小說,溫馨一點的 ,類似 你是我學生又怎樣 那種

1.。《你是我的學生又怎樣》
作者:田反
簡介:十八歲的趙水光遇見二十八歲的談書墨,
他說:「我大你九歲又怎樣,這有什麼不好的呢?所有的快樂我與你分享,所有的苦痛我比你先嘗。」
於是這個極品男人步步進攻,從高中到大學一路相守。
她說:「遇上他談書墨是她趙水光一生最大的福氣,以後,不再有」
青澀的女生一路成長,迸發出動人的花朵。
正因為是十八歲的趙水光時遇上了二十八歲的談書墨,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誰又能說這不是莫大的幸福?
十八歲的你在做些什麼,有沒有為青澀的初戀黯然神傷,有沒有對前途舉棋不定,如果有一雙堅定的手,給你力量,有那麼一個人給你溫暖,毫無保留地去呵護你,未來是不是就會從此不同?

2。《彼此追逐著永恆的距離》
作者:夢零落
簡介:花季歲月里,17歲的顏雨汐遇上了27歲的駱子言,彼此相互追逐著那些無法跨越的距離,創就了遺世獨立的愛。
「你還是這么不長記性,我要當你老師當到什麼時候,我的小女朋友」駱子言一臉壞壞的笑。
同樣一個被譽為天才的少年,上官絕言,「你就這么喜歡他,喜歡到連支舞都不願意和我跳」
一個無與倫比的絕美少年,一個事業有成的極品老師,在愛情的世界裡,拋開年齡,身份,距離,甚至是生死,只為與你同行!

3。《愛上我的女學生》(趾環王):元無雨、朝煙

朝煙和石榴青都悄悄喜歡上了青年教師元無雨。兩朵校花,一個聰明熱情,一個溫柔含蓄。在一番糾葛和矛盾之後,元無雨終於在高考結束後,選擇了和朝煙在一起,開始了他們相隔兩地卻轟轟烈烈的浪漫戀情。次年朝煙突然宣布與元無雨結束關系,痛不欲生的元卻意外地得到了石榴青的陪伴。兩人度過了一段純潔的幸福時光後,對朝煙依舊不能忘懷的元毅然選擇了去山區學校支教,可石榴青卻突然來到了他的身邊……
面對教師的傳統道德約束和女孩純真火熱的情感,面對兩個性格迥異卻都天真美麗的女學生,年輕的男教師該如何做出選擇?本書從一個男教師的視角,對師生戀進行全新解讀,為你講述一段超脫於世俗的純美愛情故事。網路最火的師生小說,驚世駭俗的師生戀情,令千萬網友唏噓不已的纏綿故事……

4。《我的野蠻家教》(賈童):洛庭希、莫小羽

這傢伙有神經病!明明是美少年一個,居然最愛摔桌子砸缸。
她變笨都是他嚇的,他要負責!
偏偏她還不知死活地向他告白,慘遭拒絕三次仍再接再厲、奮起不止。
終於等到她灰心喪氣、決定放棄,他卻又賴上了她。
天,她要何時才能脫離苦海?

5。《找個老師做男友》(九月雙雙):喬開、程陶陶

這個老師好帥好有型哦,這樣的優質男不追來保護自己,真是太可惜了。。。。。。
「老師,你做我男朋友吧!」
「老師,如果你不做我男朋友,那讓我做你女朋友吧!」
可是就在這時,他的前女友回來了......
情路漫漫,他們最後能否走到一起呢?

6。《禽獸老師》(stein):武樹、尤蓉

你有見過能把名人名言嚴重扭曲成這樣的老師么?
你有見過誘使可愛新生跳進湖裡為自己撈鞋子的老師么?
據師兄師姐們說:「這人不可理喻,言行匪夷所思,給我們的一生造成了莫大的影響!!」
過來人的話果真語重心長,重要萬分。
我聽著猛點頭,師兄師姐,抱抱~我太能理解你們了!
你們放心地去吧,你們前仆了,自然有我們後繼。
我的大學四年,註定就是要毀在這禽獸老師手上了。
咱媽跟我說,大學不比高中,讓我事事低調
可是……我低調的起來么?
第一天和導師扛上,第二天和大小班長對上
第三天……哎,不說了
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只希望說「請把我的「低調」大學生涯還給我!」

7。《躺著的愛情》(張楠):宋樂天、劉海波、荊盈

女主角荊盈在和自己的朋友宋樂天、大牛、王燕兒,老師劉海波等人的交往中,在十年的各種愛恨情愁中慢慢成長起來,在幾次或慘痛或溫暖或被感動的經歷後,最終她選擇了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人作為愛人。這個人是``````
虐心~~看得我眼淚嘩嘩流~~

8。《我靠被潛了》(文藝地金剛芭比):宋子言、蘇亞文、秦卿

此文記錄了一個小白猥褻女被某腹黑上司一步步鯨吞蠶食完全潛規則的血淚史,聞者傷心,聽者落淚,步步驚心,字字泣血。主角也是老師來的說~

9。《毒女de秘密情事》(桃桃一輪):易丞、古以簫

人前人後兩面派的副教授易丞遭遇世間第一頑劣女古以簫,在她三番兩次的調教與作弄下,易丞覺得自己越來越猥瑣,買衛生巾、敞開褲頭拉鏈漫步……敢問他現在什麼囧事沒干過?什麼丑沒出過?啊!人生處處是猥瑣啊!
遇見古以簫,易丞很囧很郁悶,自己聰明N年,最終栽倒在她手裡。
道貌岸然的熟男講師遭遇古靈精怪的頑劣學生,很囧很強大~~男主魅力無邊,號稱白天教授晚上禽獸(擦口水ING)

10。《一見不鍾情》(舒衍):歐陽樞、葉晨曦、鍾情

這個炎熱的夏天,剛升上大二的學生鍾情與剛剛離婚的老師歐陽樞意外住到了同一個屋檐下。
因為歐陽樞一時的妥協,
於是,兩人不得不開始了限期的同居生活,
於是,生活隨意又有些邋遢的宅女與生活十分講究甚至有些潔癖的熟男開始戰爭一般的每一天。
當鍾情漸漸習慣了歐陽樞每日一吼的時候,
當歐陽樞漸漸被鍾情同化的時候,
華裔英國交換生葉晨曦的出現將原本簡單的同居生活引向了不同的方向......
總結:這是一個類干物女與標准潔癖男的故事,這是兩個幸運兒湊到一起霉運連篇的故事。
11。《衾何以堪》(木浮生):蘇念衾、桑無焉 一個視力障礙的代課老師和女學生。。感人啊!~~~~~

「什麼東西?」
「蘆薈。」
食指根部似乎已經冒了一個水泡起來,蘆薈劃過上面的時候,他的手輕輕地顫了下。
大概是很疼吧。
男人的十指修長,隱隱看到皮膚下青色的靜脈。大概由於常年彈琴的故,他的手顯得不是那麼非常完美,指節略粗,指尖變得有些上翹,指腹上有繭子。
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絕大部分是靠這雙手,所以也許比普通人的觸感要敏感。
「我絕對不是故意的。」桑無焉內疚地說,「你別生氣。」
「是么?」他不經意地反問。
桑無焉急道:「我發誓!」
透明粘稠的蘆薈汁水觸到皮膚,立刻就有種清涼的感覺。窗戶開著,帶著濕潤水氣的風微微拂過,兩人之間那縷淡雅的植物清香便由此散在空氣里。
蘇念衾淺淺地吸了口氣。
原來蘆薈就是這么一種氣味,他想。

一個俊美絕倫的瞎子,一個著名填詞人瞎子,一個出身豪富的瞎子。
倘若說這是同一個人,會不會讓人好奇呢?桑無焉就對他意興盎然。
從一步步知曉他身份後的驚訝,到死乞白賴地跟著他,愛上他,偷吻他,她一邊罵著他冷漠、自私、脾氣壞,一邊任自己沉淪於他給予的盛大如花的愛情。
跋涉三年的逝水年華,他始終默默地在原地等她回來,他說,在哪兒走失的,我一定會在哪兒一直等到你回來。
那一刻她才知道,也許,正是為著他的不完美,她才更愛他。

12。《獸類輔導員》(撒空空):屈雲、李悠然

我那銷魂的唇紅齒白的玉樹臨風的斯文秀氣的英俊至極的氣質不凡的桃花燦爛的前途無量的輔導員,您如此腹黑地殘酷地殘忍地折磨我,究竟是為哪般?
13。《鋼琴教師》
奧地利女作家艾爾芙蕾茲耶利內克(ElfriedeJelinek)1983年半自傳式的原著小說,故事敘述一位長期受母親嚴格看管的中年鋼琴女教授,在慾望長期被壓抑下性格產生了偏差,年屆四十還與母親同房而卧。之後她遇上一位年輕英俊的青年學生強力追求,她的人生因為一個學生的引誘而改變了。作者獲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
14。《教室別戀》
二戰期間,一個少不更事的15歲少年史迪,一個37歲的女教師絲奧麗,兩者發生了一段師生戀情。一個對成熟異性充滿熱切期待,一個對少年情意寄注深切愛意。縱使年齡相差甚遠,即便社會道德不容,又怎能阻止激情迸發。

15。《二十四個季節》
沒什麼好說的啦,被人推薦過N次,經典中的典範,典範中的經典

16。《惡魔的眷戀》
本人最喜歡的小說之一,喜歡郁婷最後的態度,知道被設計了還為男主著想

17。《心疼姐姐》
哪門子的師生戀,看過一次,印象不深了

18。《下課後愛的輔導課》
不錯,凱莉的書我都是喜歡的。值得一看

19。《跟我說愛我》
看了三四遍了,不錯的書。值得一看

20。《一起想你》
還沒看過,四月天有,但進不去了。居然有我沒看的漏網之書,汗!

21。《NG師生戀》
看過兩次,沒啥感覺,大家自己衡量啦

22。《慎謀愛情》芃羽
無數的網友喜歡,我看了兩次,愣是到現在也記不得情節,這本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滿神奇的^_^
23。《野蠻女家教》
還好吧,印象不深,網友推薦的24。《今天不回家》
25。《把愛錯給了你》
26。《預約你的未來》
27。《愛愛糯米團》

⑹ 小雪的輕小說教室系列txt 1~7章下載

到網路輕小說吧的精品貼里找不到嗎?
我很久以前在輕吧里看著這個系列完成的.....
搜一搜帖子吧....txt自己復制一下....

熱點內容
流雲小說推薦吧 發布:2025-05-17 00:26:23 瀏覽:81
花心大少小說閱讀 發布:2025-05-17 00:24:31 瀏覽:235
女主姓沐的頂級殺手校園小說 發布:2025-05-17 00:17:19 瀏覽:464
太匆匆小說霓裳淚全文 發布:2025-05-17 00:12:52 瀏覽:679
飛言情小說網99 發布:2025-05-17 00:07:54 瀏覽:670
言情小說百度貼吧福利 發布:2025-05-16 23:55:30 瀏覽:357
推薦有肉有文筆穿越小說 發布:2025-05-16 23:53:59 瀏覽:878
熬夜看八遍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5-16 23:45:31 瀏覽:323
藍天之下飛雲之上免費小說 發布:2025-05-16 23:38:22 瀏覽:849
武術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6 23:31:22 瀏覽: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