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小說 » 現代小說的形成

現代小說的形成

發布時間: 2023-04-18 08:23:00

『壹』 中國當代文學現代派小說的定義和簡介

先給您格非先生的定義:
直接受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影響而產生的中國現代派小說,在新時期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

一、「偽現代派」時期(1979-1981)
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受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意識流、象徵主義)的影響,中國文學曾出現過以「新感覺派小說」和「現代派詩歌」為代表的、在文學形式和寫作技巧方面進行探索的實驗作品。代表作家和詩人有劉吶歐、穆時英、施蟄存、戴望舒、李金發、卞之琳等等。這些作家的作品或者在小說的形式、節奏、手法上帶有現代主義的特徵,注重捕捉新奇的感覺,以表現作家眼耳感官里的城市風貌;或者受弗洛伊德性心理學的影響,更重於心理分析;或者用朦朧的意象和含蓄的語言來暗示、表現感覺和情調……不過,由於社會和歷史的原因,它們只是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一個流派而存在,並沒有產生更大的影響。80年代初中國文壇現代派文學創作潮流的興盛繁榮,也不是二、三十年代前後現代派文學思潮的簡單回歸,而是改革開放後西方現代主義思潮湧入催生的產物。
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影響,最早在詩歌界顯現出來。顧城、北島、舒婷等人的「朦朧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國文壇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文學潮流,對傳統文學的理念發起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朦朧詩所強調的「自我」,也使人們開始思考「人」這一命題,文學也由此開始向文學本身回歸。「朦朧詩」雖然不能算作現代主義文學,但是,它的懷疑精神、它的諸多創作手法、它的荒誕意識,卻是與西方現代主義的精神互相呼應的。
當理論界正在掀起介紹西方現代主義理論高潮的時候,小說家們也迫不及待地將這些剛剛被引入的理論運用到創作實踐中。一向被奉為文壇大哥的王蒙,重出江湖後在創作中有意識地突破傳統小說的寫法,大膽地吸收、借鑒西方現代主義小說的一些表現手法。從1978年初到1985年上半年,他先後發表了19部充滿探索精神的中短篇小說,其中《夜的眼》、《布禮》、《春之聲》、《風箏飄帶》、《海的夢》、《蝴蝶》等作品,很明顯是受到了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尤其是「意識流」的影響,在形式上體現出與傳統文學很不一樣的特徵。與此同時,一批像王蒙一樣曾經活躍於50年代文壇的老作家們也紛紛加入了探索的陣營。茹志娟的《剪輯錯了的故事》用電影蒙太奇鏡頭組合的手法,擴大了作品的容量,使作品內容具有立體感,並通過夢幻,突破時空局限,給人以全新的感受;宗璞的《我是誰》、《蝸居》、《泥沼中的頭顱》等作品著力用荒誕的歷史、荒誕的現實、荒誕的環境,乃至荒誕的思想、感情的描摹等超現實主義的手法,開掘知識分子復雜的精神世界。另外,張潔的《愛,是不能忘記的》、諶容的《減去十年》的小說,也都有意無意地借鑒了現代主義小說的寫作技藝。
隨著創作實踐轟轟烈烈的展開,關於現代主義文學的理論探討與爭鳴,也一發不可收拾。其間涌現出來的代表性文章有:孫紹振的《新的美學原則的崛起》、高行健的《現代小說技巧初探》、徐遲的《現代化與現代派》、徐敬亞的《崛起的詩群》等。這些爭鳴探索文章和當時譯介論著一起,匯成一股強有力的理論體系,影響著中國新時期的現代主義文學創作。
80年代前期的探索性作品,雖然在形式上開始打破傳統的敘事方式和結構方式,以主觀的心理意識流程來安排敘事時空,但是,從總體上看,它們並沒有觸及到中國作家深層的審美觀念、創作觀念和創作模式。所謂「現代主義」只是運用了象徵、變形、意識流等現代主義藝術手法和技巧,其作品整體上仍是充滿社會責任感和批判精神的「社會寫實文學」,其目的是為了表達作家對各種社會問題的認知與意見,即對主觀意識的描寫是為反映客觀現實服務的,作品的主題是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憂慮,而不是西方現代派所表現的對「個體生命」的憂慮,因此他們的創作事實上仍舊是傳統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延續。正因為此,他們的創作被人們稱為 「東方意識流」或「心理現實主義」,也有人稱其為「偽現代派」。
但是,這一時期作家們的創作,卻為後來作家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培養了一批對現代主義具有親和力的讀者群和評論者群體。他們的作品是80年代中國文學在西方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取得的最初的成果。

二、先鋒小說的繁榮期:(1985-1988)
隨著西方現代主義思潮越來越多地被翻譯和介紹進中國,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文學作品,如心理分析小說,意識流,魔幻現實主義、新小說,以及理論界的形式主義、敘述學、結構主義、存在主義等等在80年代中期成為人們所關注與爭論的熱點,西方現代文學觀念也開始深入人心。在西方現代主義思潮的刺激下,中國的先鋒小說創作在1985年後呈現出一種「井噴」的態勢。
最早引發「井噴」的是於1985年先後發表的兩部小說:劉索拉的《你別無選擇》和徐星的《無主題變奏》。《你別無選擇》用「音樂式」的結構和「黑色幽默」的語言方式,以看似荒誕的情節,展現某音樂學院僵死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們心靈的扼殺;《無主題變奏》則將心理片斷和生活片斷「無主題」地串聯起來,通過一個自動由大學中退學,並安心於做一個「無所事事」的飯店服務員的青年的自述,展現出年輕一代孤獨、迷惘的生存狀態。和王蒙、宗璞等「偽現代派」作品相比,這兩部作品已經超越了形式探索的層面,將現代主義精神融入到作品中,在思想意識、文學精神和表現手法上更加成熟,更具有現代主義的特點。正因為此,批評家們認為中國的現代主義文學在西方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正在步入繁榮期。而《你別無選擇》也被稱為「第一部成功的中國現代派文學作品」,是「一代人 『情緒歷史』的一個濃縮」。
繼劉索拉、徐星之後,馬原、洪峰、格非、殘雪、余華、孫甘露、莫言、蘇童、扎西達娃、北村等一批作家紛紛登上文壇,開始了先鋒文學之舞。中國的先鋒文學先天地帶有現代文學影響的痕跡。如莫言將馬爾克斯和福克納比喻為「兩座灼熱的高爐」,認為他們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作家;余華則對卡夫卡和川端康成推崇倍至,他的小說也充滿了新小說和羅布-格里耶的痕跡;殘雪的作品,飄盪著卡夫卡的影子;格非、孫甘露的作品,受到了博爾赫斯的深刻影響……當然,他們的探索並不是純粹的摹仿,也體現出了很強的個性和本土化的特徵,如馬原、格非等人不同於博爾赫斯對純粹的幻想世界的迷戀,帶上了一種傳統東方關注「現象」而不重視 「真」與「幻」的區別的亦真亦幻色彩;孫甘露的詩性探索也立足並著力於對現代漢語詩性功能的挖掘,等等。
在對「形式」的變革上,馬原無疑是敘事革命的代表人物,他創作的《拉薩河的女神》,第一次把敘述置於故事之上,把幾起沒有因果聯系的事件拼貼在一起。他在《岡底斯的誘惑》、《西海的無帆船》、《虛構》、《大師》、《塗滿古怪圖案的牆壁》等小說中,使用元敘事的手法打破了小說的「似真幻覺」之後,又進一步混淆了現實與虛構的界限,馬原的這引起敘述探索形成了著名的「馬原的敘事圈套」,並以獨特的方式消解了此前人們所熟悉的現實主義手法所造成的真實幻覺,成為以後的作家的模仿對象和小說實驗的起點。
殘雪的《山上的小屋》等小說中的世界,都是變形的,她的人物,都帶有某種「神經質」,互相間缺乏溝通、信任,並存在一種「自虐」和「他虐」的心理。她的小說以一種丑惡意象的堆積凸現外在世界對人的壓迫,把一種個人化的感覺上升到對人的生存狀態的寓言的層次。
格非的小說創作從一開始便致力於敘事迷宮的構建,他以人物內在意識的無序性構築出一團線圈式的迷宮——其中有纏繞、有沖撞、也有意識的彌散與短路。如他的短篇小說《褐色鳥群》,首次運用了「敘述空缺」的手法,敘述了一個似真似幻的故事。它打破了傳統文學對「真實性」的追求,透露出現代人對「存在」的實在本質的懷疑。

三、沉寂期(1989至今)
90年代初,由於先鋒作家們的作品過於強調形式而忽視內容,在讀者中逐漸失去市場,先鋒作家們因此紛紛降低了探索的力度,作品的敘述風格採取了一種更能為一般讀者接受的方式,有的甚至和商業文化結合,作品轉型到小說的其他領域。但中國先鋒小說的探索並未從此停止,在90年代,仍然有一批作家堅守「先鋒」孤寂的陣地,如韓東、朱文、海男、黑孩等等。他們依然用自己的創作繼續著中國文學的先鋒之舞。
中國先鋒小說的繁榮期雖然短暫,但是從文學史的角度看,它打破了傳統寫實模式和主流意識形態的壟斷地位,終結了一個被政治權威控制著的小說時代,中國的小說創作,從此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另外,先鋒作家們所取得的探索成果,如時空錯位、零度情感敘述、敘事的圈套等等,也被90年代的作家們適當而嫻熟地運用著,中國的文學,因此也被注入了新的因素,呈現出更為豐富多彩的景象。

就我個人看來,給您三句話,希望對您有啟示
一,中國當代文學受外國文學影響深遠,尤其是1978年之後,但是這種影響卻是效仿,直接結果就是「來得快去得快」,譬如先鋒小說,馬爾克斯句式等等。
二,現代派在中國不可能有,這是西方古典哲學終結的表現,而我們是文革個人崇拜與非理性的結束,兩者雖然表象上看都是對於傳統的顛覆,但東方並不等於西方,尤其是在哲學上。
三,現代派小說是否真的構成現代派的特質,仍有待分析。

『貳』 現代小說的開端

    在中國古代,小說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拿不上檯面的「閑書」,只是用於消磨時間。到了現代,通過「林譯小說」,接觸到世界文學,中國的小說面貌也煥然一新。

  中國現代白話小說的開山之作是魯迅的《狂人日記》,於1918年,在《新青年》上發表。

    這篇文章一改「閑書」風貌。作為新小說,主要有兩大特點,一是以反封建的精神直指人的現代覺醒和國民靈魂改造,不再是毫無意義的閑書。二是具特別的格式,打破了中國傳統小說注重有頭有尾、環環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開情節的結構方式,而以13則「語頗錯雜無倫次」,「間亦略具聯絡者」的不標年月的日記,按照狂人心理活動的流動來組織小說,因而引人注目。

    這篇開山之作,讓中國現代小說從一開始就肩負了沉重的社會使命,與傳統的中國小說完全不同。從此,小說從文學邊緣地位向桐喚中心地位的移動,後來還行成了小說是否需要肩負社會使命的對峙。

    此外,新小說的出現,歲碧還離不開一群具有新思想的青年讀者的支持,五四」文學革命給小說的現代化帶來契機,新式局雀凱的教育產生了一代青年學生讀者、作者群,這讓現代新小說的革新成為可能。

  另外,因上海等東南沿海城市開埠,印刷、報刊業的長足進步,使小說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出版傳播手段,才形成了新的市民讀者群體。而報紙、書局向文學家支付稿酬也自近代小說始,稿費制度遂養成中國第一代以寫作為生的職業小說家。

『叄』 為什麼說短篇小說現代文體的形成是中國小說現代化的標志。

短篇小說現代文褲渣體的形成是中國小說現代化的標志主要表現為:脫離了傳統的史傳文學的束縛。中國現代短篇小說發軔於五四時期胡返悄,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直接產物,誕生之初就具有超強的文體意識。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們普遍將文學視為思想啟蒙的有力武器,認為傳統文學形式是宣傳新思想的障礙。在西方小說觀世咐念的影響下,短篇小說的文體意識開始形成。

『肆』 現代小說在30年代形成的創作潮流有哪些

四大創作潮流

ABCD
現代小說在20世紀30年代走向高潮,形成四大創作潮流。一是以革命文學組織"左翼"為主的"左翼小說",代表作家是張資平、葉靈鳳;二是遠離文學黨派性與商業性的"京派小說",領銜作家是沈從文;三是注重圖書市場效果的"海派小說",代表作家有蔣光慈、柔石,以現代主義為特徵的"新感覺派"也屬於這一脈;四是"社會剖析派",強調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分析指導創作,領軍人物是茅盾。

『伍』 論述中國近現代文學史的興起

(一)現代小說:堅實而輝煌的足跡

中國現代小說的正式起步以1918年5月《新青年》雜志第4卷第5號發表的魯迅的《狂人日記》為標志,它是與中國現代文學同步發展的。整個中國現代文學30年的歷史進程,伴隨著中國現代小說興起、發展、深化的艱辛、堅實而輝煌的腳步。

中國現代小說是在與傳統舊文學的深深「斷裂」和外國文學的猛烈「碰撞」中誕生的。因此,中國現代小說的出現不僅僅體現出它在文學或文體等方面的價值,更顯示出一種文化的意義。就是說,中國現代小說的首要價值定位在順應時代發展的文化品格中。中國小說的淵源悠深,明清以來更是出現了眾多的白話小說,以全新的思想內涵和前所未有的表現形式,掀開了中國小說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中國現代小說自覺擔負了展示中國社會歷史進程、反映現代國人行為方式與思維方式的重任。中國現代小說雖然是全新的、獨創的,但並不意味著它是孤立的,恰恰相反,它的發展得益於縱橫多向的繼承與吸取。中國傳統小說的思想精華與多種藝術技法在現代小說中有一種無形而深刻的承傳;本世紀初開始大量湧入中國的各種外國文學的理論觀點、創作思潮和藝術流派,都充分地被中國現代小說所吸取、融解和消化。最具民族個性的文化偉人魯迅在談及自己「怎樣做起小說來」時說過:「大約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過的百來篇外國作品和一點醫學上的知識」。這決不是自謙,而是真實地反映一代文化巨子廣博敏銳的胸襟與現代性的知識結構。的確,在魯迅的《狂人日記》里,既有俄國作家果戈理同名作品的啟示和影響,又有自不同側面的生活原型,還有作者早年學醫的專業知識,當然其中有作者所背負的沉重歷史重壓以及力圖超越這種重壓的現代人的熾熱理想。最終又經過魯迅「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高度典型化過程,不朽的「狂人」站在中國現代文學及現代小說的起跑線上。這種廣為接納多種素養進而構成自己的獨特價值,正是中國現代小說意識的深刻體現,
(二)現代新詩:高揚生命激情的風帆

中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學雖然以文為本,以文為正宗,但卻掩隱不住詩歌創作的奇光異彩。詩的格式,詩的韻律,詩的意境,在我們這個舉世公認的詩歌王國里幾乎已完美無加,登峰造極。面對這歷史的詩碑和詩碑的歷史,人們只能嘆為觀止矣!

然而,歷史畢竟又發展到了一個根本性轉折的關頭。20世紀初,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向解體,社會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開始啟動。社會歷史的發展與變動要求詩歌也有新的根本性變動,並為這種變動提供了一切新的條件。

數千年燦爛輝煌的傳統詩歌與詩歌傳統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抉擇。

「五四」文學革命實績的一個特徵,即新文學作品產生了普遍強烈的轟動效應,而這一點在現代新詩方面的體現尤為突出。雖然有白話小說、白話美文及現代話劇先後問世,甚至有魯迅的《狂人日記》為現代小說乃至整個現代文學作了開天闢地之舉,但畢竟新詩的出現與傳統詩歌的比照太鮮明,反差太懸殊了。當那些諸如「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之類的白話新詩嶄露頭角的時候,人們普遍感到疑惑:這就是新詩嗎?一個有著悠久詩歌傳統的國度以後就按這種樣式來寫詩嗎?

「五四」終究是一個創造的時代,而創造的時代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具有一種更為寬容的文化心態。除舊更新的時代特質,容納百川的社會氛圍,終使稚嫩的現代新詩江河千里,蔚為大觀。從「五四」時期的蹣跚學步到現代文學史階段的結束,中國現代新詩已經是名家輩出,流派眾多,形成了民族化、大眾化、現代化、多樣化的繁榮格局。

從風格流派的角度來看,中國現代新詩可大體歸為:早期寫實派、早期浪漫派、湖畔詩派、小詩派、新月詩派、象徵詩派、現代詩派、中國詩歌會派、「七月」詩歌派、「九葉」即新現代詩派、晉察冀詩派等。

(三)品種繁多的散文

相對中國現代小說與詩歌波瀾起伏的發展勢頭而言,現代散文的發展較為平和沉靜,盡管也有雜文的憤激之聲,但總體來說現代散文以一種更為厚實的步伐平穩地前行,而且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繁榮新的品種,從「五四」初期的隨感錄到蔚為大觀的雜文運動,從小品文年到報告文學的興起,現代散文在多種形式的發展變換中迎來了勃勃生機。

現代散文是與五四文學革命同步興起的,在五四時期即取得了累累碩果。以《新青年》為核心,出現了一大批「雜感」作家,《新青年》特辟「隨感錄」專欄,使最初一批五四文學革命的先驅利用雜文的藝術形式表達思想,闡明主張,抒寫個人情懷,而在這過程中,雜文即已悄然生長。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周作人、錢玄同、劉半農、俞平伯等人的雜文創作,為雜文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到現代文學的第二個十年,動盪的朝代和黑暗的社會,更加強烈地引發了廣大進步作家的憤激之聲,更有魯迅雜文創作的實際帶動和深刻影響,於是在30年代出現了一個凡進步的、有正義感和責任感、甚至不同陣營、不同審美追求的作家,幾乎無人不寫雜文的壯觀景象。魯迅之外,茅盾、瞿秋白、郁達夫、老舍、葉聖陶、鄭振鐸、朱自清、許地山、豐子愷、胡風、阿英、柯靈、陶行知、周建人、林語堂等,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雜文作家群,作家之從,作品之多,實為新文學史所罕見。特別是魯迅後期雜文以其深刻的思想文化意蘊和憾人心魄的藝術魅力,顯示了雜文創作所達到的新的高峰。第三個十年的雜文創作更加密切地配合時代政治斗爭,把雜文的戰斗性推向深入。可以說,現代雜文的生長與發展是伴隨整個新文學的戰斗步伐艱難前行的。

(四)迅猛崛起的話劇文學

相對中國現代小說、詩歌和散文而言,話劇又更顯得獨特。在中國的傳統文學樣式中本沒有話劇這種形式,它是20世紀初葉才從國外傳入我國的「舶來品」。盡管話劇在我國發展的歷史並不長,但它發展的勢頭卻很迅猛,在短短的數十年內出現了一大批風格獨特、聞名於中外文壇的優秀話劇作家作品。話劇這種外來的文學品種,在中國的藝術舞台上紮下了根。

五四時期,話劇作為「舶來品」只是處在探索階段。1907年成立的春柳社是最早的現代話劇團體。歐陽予倩、洪深、田漢、胡適等人開始了最初的話劇嘗試。最早公開發表的話劇劇本是胡適1919年3月刊在《新青年》上的《終身大事》。隨後出現了田漢早期劇作《咖啡店之一夜》、《獲虎之夜》,洪深早期劇作《趙閻王》,丁西林早期劇作《一隻馬蜂》、《壓迫》、《三塊錢國幣》,等等。這些早期的嘗試對外國話劇形式吸取較多,雖然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實生活,但藝術上還較生硬,未能真正使中國的讀者和觀眾全面接受。

第二個十年,話劇文學創作開始走向成熟。這尤其得力於曹遇禺的劇作。他在30年代先後創作《雷雨》、《日出》、《原野》(被合稱為「生命三部曲」),在40年代初創作了《北京人》,並把巴金的小說《家》成功地改編成話劇,他的這些劇作真正奠定了中國現代話劇發展的基礎,使話劇這一新的文學樣式在中國紮下了根。這一時期,洪深、田漢等人劇作也得到了長足的進展,洪深的《農村三部曲》、田漢的《名優之死》都成為這一時期的重要劇作。中國現代劇作家也開始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風格。

『陸』 現代文學是如何發展的

現代時期的西方文學,現代主義逐步取代批判現實主義,成為西方文學的主流。由於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變化以及各國具體情況的不同,現代主義文學呈現出流派林立的局面。現代主義各種流派反映了現代西方人心靈的迷惘和痛苦,反映了西方精神生活的危機,並曲折地反映了社會現實,但在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矛盾時,散布了虛無、悲觀等消極思想。

十月革命前後,蘇聯社會主義文學誕生,創造了許多反映蘇聯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現實的優秀作品。隨著蘇聯政治局勢的變化,蘇聯文學創作的思想傾向也發生了變化,使蘇聯文壇出現了活躍而又混亂的局面。

現代時期,亞非拉的文學隨著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而興起,以表現民族歷史為主要題材的亞、非、拉美文學蓬勃發展。

西方文學現代時期,批判現實主義文學雖然受到現代主義的挑戰,但仍有一大批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在創作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英國劇作家蕭伯納(1856—1950年)在其代表作《蘋果車》中,以英國議會制度為攻擊對象,以內閣會議為主要情節,揭露了資產階級民主的虛偽性。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1866—194年)的代表作《約翰·克利斯朵夫》,描寫了一個富有正義感的作曲家為美好理想與消極勢力不懈斗爭的一生,是一部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作品,被稱為20世紀第一部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其後期作品則以呼籲和平,反對戰爭為主要內容。美國作家德萊塞(187l—1945年)的代表作《美國的悲劇》,通過描寫一位牧師的兒子腐化墮落成殺人犯而被處死的過程。揭露了悲劇的根源在於美國的制度。

由於現代主義的流行,有些現實主義作家在創作方法上較多地採用了現代主義的手法。這方面的傑出代表是美國作家海明威(1899—1961年)。

海明威的作品以表現暴力世界中的孤獨個人擺脫戰爭給心靈帶來的創傷為主要內容,以「精擅現代化的敘述藝術」,在世界文壇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跡。他的成名作《太陽照樣升起》是戰後美國「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品。代表作《老人與海》,寓含了作者對人生的看法,即人生就是斗爭,要敢於面對失敗而奮斗。

現代主義文學作為一場文學運動興起於19世紀晚期,20世紀二三十年代達到繁盛時期,取代批判現實主義成為西方文學的主流。

現代主義是資本主義壟斷時代的產物,一方面,商品化社會高度發展,人們感受到畸型發達的物質文明的壓迫。一方面,兩次世界大戰,經濟恐慌,冷戰及核恐怖,給人們造成嚴重的精神創傷,使人們對傳統的價值、理想、道德無不產生懷疑,這是現代主義產生的社會根源。在這個過程中,悲觀主義浪潮席捲歐洲,非理性主義思潮有廣闊的市場,叔本華和尼採的哲學成為西方社會的精神支柱,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占據了社會心理學的主流,這是現代主義產生的思想根源。

現代主義既不同於浪漫主義的直抒胸臆,又不同於現實主義忠於客觀世界的描繪,它的主要特徵是主觀地表達對世界的看法和通過想像表現心理的真實。在藝術手法上,它一反傳統的手法,致力於探索新奇別致的形式、技巧和表現手法。

現代主義文學是20世紀西方非理性主義文學的總稱,包括許多流派。在20世紀上半期影響較大的有後期象徵主義、表現主義和意識流小說等。

象徵主義文學是西方現代文學中出現最早、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一個分支。它最先流行於19世紀後期的法國,後波及歐美各國,在20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盛極一時,被稱為後期象徵主義。後期象徵主義的成就主要體現在詩歌方面,主張以象徵、暗示、自由聯想等手法表達人生隱蔽的思想感情和抽象的人生哲理,反對直抒胸臆。英國詩人艾略特(1888—1965年)是後期象徵主義詩人中最傑出的一位,他的代表作《荒原》,至今仍被認為是20世紀歐美現代詩歌的里程碑。

表現主義文學盛行於對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以德國、奧地利和美國為中心,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一些作家在個人和社會、和平與暴力、現實與未來等矛盾交織的苦悶中,希圖通過文學上的標新立異,以求得解脫的產物。他們主張文學應表現人的主觀感受和復雜的精神世界。其傑出代表是奧地利作家卡夫卡(1883—1924年),他在小說《變形記》中,通過荒誕、形象變幻的藝術手法,表現了資本主義人性的異化。

意識流小說是在現代心理學,特別是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基礎上形成的,20世紀二十年代,它首先發端於愛爾蘭、英國和法國,隨後風行於歐美。該流派主張在小說創作上要深入到人的意識之中,探尋潛意識的奧秘,並以內心獨自、自由聯想等手段顯示意識流動的軌跡。這種致力於表現人的意識流程的寫作方法開創了現代小說的新紀元。愛爾蘭作家喬伊斯(1882—1941年)的長篇小說《尤利西斯》被稱為意識流小說的典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經濟、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社會政治生活動盪不安,它與戰爭的創傷一起猛烈地沖擊著文學家。在存在主義「人應該自己創造自己的存在」哲學魁力的影響下,現代主義文學中又出現了存在主義文學、荒誕派文學、和「黑色幽默」等新流派。

存在主義作為一種文學思潮,20世紀三十年代末首先在法國興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盛行於歐洲各國,影響遍及全世界。存在主義文學的思想特徵在於把文學作為哲學的展示和思想的號召,主張文學干預或介入生活;從藝術特徵上看,存在主義力圖處處闡述存在主義哲學,打破傳統手法,不突出設計人物性格,將人物性格在哲理辯論中展開,並有許多隱喻、寓意等自然主義筆法。存在主義文學的創始人是具有哲學家和文學家雙重身份的薩特,主將有法國加繆(1913—1960年)等作家,其代表作分別是《惡心》和《局外人》。

荒誕派文學是二戰後興起於法國的一個文學流派,主要作品是舞台劇。該流派的思想特徵與存在主義有直接的關系,認為人生是荒誕的,現實世界是令人惡心的;其藝術特徵是情節荒誕或支離破碎,人物形象荒誕,語言語無倫次。荒誕派文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國劇作家尤奈斯庫和貝克特,尤奈斯庫的成名作《禿頭歌女》是荒誕派戲劇的第一部作品,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是荒誕派文學中最有影響的代表作。

《等待戈多》是一出含義深刻的哲學劇,它從不同的層面上突出了西方人的幻滅感,突出了沒有目的、沒有意義的生活的無休止的循環。兩個孤獨的流浪漢日復一日地等待戈多,但戈多是誰,為什麼要等他,劇中均未作交代。這出戲的寓意可以說是什麼也沒有說,什麼也沒有發生。但由於戲劇的中心是等待,以此人們可以領悟出其背後的深刻而又積極的思想,即在絕望中也應當懷有希望。

「黑色幽默」是20世紀六十年代在美國文壇上出現的一個文學流派。「黑色幽默」就是把嚴肅的哲理與病態的玩笑混為一談,以達到對社會現實的批判。這一文學流派起源於美國,有它歷史的、民族的和社會的原因。美國最初的移民在爭取生存斗爭時,常以一種幽默感面對嚴酷的現實,以取得心理平衡;20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經歷了經濟復甦,也遭到了可怕的經濟危機,人們感覺到個人在強大的現實面前顯得那麼無奈,最終形成了這種病態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在藝術手法上多採用寓言式的誇張和哈哈鏡式的描述,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國小說家約瑟夫·海勒,其代表作是《第二十二條軍規》。

《第二十二條軍規》寫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駐地中海某島的一支空軍中隊的黑暗內幕。主人公尤索林由於第二十二條軍規的緣故,由一個正直勇敢的軍人變成了厭戰者和逃兵。這條軍規實際上是驅使士兵為長官的升遷而賣命的絕妙圈套,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在西方,「第二十二條軍規」已成為「難以逾越的障礙」,或「無法擺脫的困難」的代名詞。

蘇聯文學蘇聯社會主義文學的主流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高爾基(1868——1936年)是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在其代表作長篇小說《母親》中,塑造出了一位英雄母親的形象,描寫了她的兒子怎樣從無知走向覺醒成為一個自覺的革命者的歷程,指出了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走向解放的必由之路。

十月革命勝利後,一大批優秀作家深人生活,創造了許多反映蘇聯社會巨大變化的優秀作品。阿·托爾斯泰(1882—1945年)創作的《苦難的歷程》三部曲,以十月革命前夕、革命時期和國內戰爭時期的歷史演變為背景,敘述了一批知識分子歷經曲折、最後走上革命道路的過程。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年)根據自身經歷所著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描寫一個普通工人子弟保爾·柯察金成長為英雄的過程。著名作家肖洛霍夫(1905—1984年)的代表作《靜靜的頓河》,描寫了1912—1922年間頓河哥薩克在復雜的歷史轉折關頭所經歷的曲折道路,從一個方面描繪了社會變革時期人們的變化。這部小說被譽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典範。上述這些作品在忠於現實的基礎上,力求對現實事件作出歷史的、全面的描寫,對新生事物滿腔熱忱,運用「在不使人脫離現實的條件下,把他提到現實以上」的手法塑造正面的英雄形象,充分展示了社會主義文學的風采,在世界文學史上樹立了一塊新的豐碑。

赫魯曉夫時期,蘇聯政治生活的巨大變化對文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這時期,蘇聯文學界提出了「寫真實」、「積極干預生活」等口號,1954年作家愛倫堡的中篇小說《解凍》在《旗》雜志上發表,首先突破了描寫工農業成就,歌頌英雄人物的固有模式,把愛情和個人幸福問題作為主題,引起很大反響,引出一批文學作品,形成一股文學思潮。西方把這一時期蘇聯的文學稱為「解凍文學」。

在這一時期,蘇聯的文壇既活躍,又相當混亂。一方面,出現了一些真實反映現實和歷史,展示普通人日常生活和命運而獲得好評的作品,如奧維奇特金的農村工作特寫集《區里的日常生活》、肖洛霍夫的衛國戰爭題材短篇小說《一個人的遭遇》等。另一方面,也出現了一些片面反映、甚至醜化歷史和現實而引起爭論或遭到批評的作品,如帕斯捷爾納克的小說《日瓦戈醫生》。這本小說的主人公開頭是個「憧憬革命」的「高尚青年」,但十月革命後他又哀嘆「整個人類的生活方式遭到了破壞和毀滅」。該書在國內未能出版,1957年在義大利出版,西方國家競相印行,利用它來攻擊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制度,作者還被授予1958年諾貝爾文學獎。蘇聯對此反應強烈,作家協會將帕斯捷爾納克開除,只是在他作了檢討並拒絕前去領獎後才恢復他的會籍。

1964年秋勃列日涅夫上台後,蘇聯在文藝界加強了對寫作方向的控制,提出了「反對兩個極端」和「寫正面人物」的方針,在文藝理論方面,提倡所謂「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開放體系」,其影響是使文學創作在內容上較前嚴肅深刻,在形式和風格上更為豐富多彩。

從六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在蘇聯的文學創作中,出現了一批以衛國戰爭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同時還出現了以探討道德理想為題材的作品,也有揭露諷刺現實生活中的弊端、反映各種社會問題的作品。但是,對於全盤否定斯大林和揭露這一時期停滯生活的作品是不準發表的。

從八十年代後半期開始,隨著戈爾巴喬夫「民主化」、「公開化」和「新思維」的推行,文藝作品審查制度被打破,一些過去被禁止出版的作品大量發表,揭露和批判性的文學成為時髦,造成了人們思想上的混亂,對蘇聯社會動盪和聯盟解體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亞、非、拉美文學現代時期,亞非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運動空前高漲,亞非拉美的文學也隨之崛起。許多民族主義作家以愛國主義和反對殖民壓迫為主題,運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創造出許多頗具影響的作品。

20世紀初以來,隨著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亞洲涌現出許多傑出的民族主義文學家和作品。印度作家泰戈爾(1861一1941年),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東方作家。在詩歌、小說、戲劇等領域都有豐富創作。他的作品譴責殖民統治的專橫,抨擊封建主的殘暴,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為印度現代民族主義文學奠定了基礎。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戈拉》和詩集《吉檀迦利》。普列姆昌德是印度現代民族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其最優秀的長篇小說《戈丹》被譽為印度農村的一部史詩。

朝鮮著名作家李箕永的長篇小說《圖們江》,勾畫了朝鮮民族解放斗爭的歷史圖景,反映了從愛國義兵運動到抗日勝利的朝鮮近現代歷史。著名詩人越基天創作了以揭露美國侵略為內容《我的高地》、《朝鮮在戰斗》等詩篇。

非洲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有埃及的馬哈福茲和南非的女作家戈迪默。馬哈福茲的長篇小說三部曲《兩宮之間》,以開羅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一家三代在1917—1944年間的變化為主線,反映了埃及社會的變遷。小說寓意深刻,結構精巧,是現代阿拉伯文學的名著。戈迪默的代表作是長篇小說《陌生人的世界》,描寫了南非種族隔離社會中人們變得相互陌生的社會現實。

拉美文學的主流是「魔幻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出現於20世紀六十年代,它屬於現代主義文學的一個流派。該流派的作者大都以神奇和魔幻的手法反映現實,把神奇古怪的人物和情節以及各種超自然的現象插入到現實的敘事和描寫中。「魔幻現實主義」最傑出的代表是哥倫比亞當代最著名的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他在代表作《百年孤獨》中,遵循了「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創作原則,吸收了前人表現人的本能、潛意識的特點,獨創性地運用了象徵、誇張、魔幻、影射等技巧,形成了虛實結合、真假混雜的創作手法,在拉美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在拉美出現絕非偶然。它既和歐洲表現主義、印象主義等文學思潮的影響有關,又與拉美地區獨特的社會政治背景有密切聯系。拉美許多國家嚴重缺乏言論自由,作家不得不借用虛構、比喻和象徵性的寓意來表現和揭示社會現實的本質,從而形成了「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現實主義」。

『柒』 中國現當代文學分為幾個時期

中國現當代文學分為兩個時期:

1、現代文學時期
白話文的現代文學。1917年初發生的文學革命,為中國文學史樹立了一個鮮明的界碑,標志著以文言文表現形式的古典文學結束、現代文學的開始。「五四」後,各地愛國學生團體紛紛效仿《新青年》、《每周評論》,創辦白話報刊,僅1919年就出版400多種。

由陳衡哲1917年創作了白話短篇小說《一日》,以「莎菲」的筆名發表於《留美學生季報》,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只不過影響較小。中國大多以魯迅《狂人日記》為第一篇白話文,《狂人日記》也是魯迅的第一篇白話短篇小說。

它發表在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雜志四卷五號上,後收入《吶喊》中,其內容與形式的現代化特徵成為中國現代小說的大開端,開辟了我國文學(小說)發展的一個新的時代。

而在五四運動之後中國短篇小說大抵是新的智識者登了場。白話文的出現改變了文學的創作形式,為今後中國文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表現手法。

2、當代文學時期

「文革」前的文學。1949年7月,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召開,正式確立了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所規定的中國文藝新方向為全國文藝工作的方向。其中民間故事文學在發展,例如,1958年,田漢改編的最成功的話劇《關漢卿》,塑造了知識分子英雄形象。

但在這一時期,只有工農兵才能居於中心地位的「理想英雄」。從中國的文學批評的語言來觀察,充斥了戰爭心態的詞彙幾乎俯首可視,在戰爭文化心理的支配下,給當代文學創作與批評的主流帶來深刻的影響。

「文革」開始至1978年的文學。「文化大革命」使文學遭受空前的災難,它是以文學藝術作為其主要批判領域,各界的學者大多被作為左翼分子被關進「牛棚」接受批鬥,從事強制性勞動。對胡適等文人批判否定了「五四」一代知識分子的自由主義傳統。

隨著經濟的發展、信息的不斷傳播,20世紀90年代彷彿是一個碎片中的世界,作家在不同的立場上寫,逐漸擺脫了文革帶來了影響。作家們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創作屬於自己的文體風格,寫出了許多優秀作品。

如朱蘇進強調人物本身個人慾望的長篇小說《醉太平》、瞿永明宣傳女性的《女人組詩》、民間宗教與理想的《殘月》、個人對時代的反省《叔叔的故事》等。

21世紀的到來,中國出現了許多不同的文學形式,如瓊瑤的愛情小說、韓寒的現實小說、網路小說等,現在正在被廣大的文學愛好者所接受。各種文學傳播形式也日益更新,如網站、報紙、電視台、廣播、雜志等媒介傳播形式。

(7)現代小說的形成擴展閱讀

而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走向世界」社會思潮,更引起本領域有識之士的學理自覺,他們紛紛從西方學術思潮中找尋學理依據,進行新的理論體系建構探索。

如傅璇琮對丹納《藝術哲學》「三要素」理論的採用、袁行霈用意象意境概念分析中國詩歌藝術的嘗試、羅宗強對文人心態中介作用和文學思想內涵的解析等,逐漸推動形成了古代文學與其他學科如歷史學、心理學、美學、文藝學、社會學等交叉融通的局面,其影響直至今日。

『捌』 中國現代小說發展史

小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魏晉南北朝,文人的筆記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的雛形;唐代傳奇的出現,尤其是三大愛情傳奇,標志著古典小說的正式形成;宋元兩代,隨著商品經濟和市井文化的發展,出現了話本小說,為小說的成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明清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高峰,至今在古典小說領域內,沒有可超越者,四大名著皆發於此;民國時期,尤其是五四以來,舶來文化的沖擊,中國小說發展出現多元化,代表性人物有「魯郭茅巴老曹」六大家;21世紀(2003年以後),網路文學的出現,使小說的發展更加多元,大批網路作品涌現,如玄幻文學(起點為代表)、新言情(晉江和紅袖為代表)等等,也出現了大批網路作家,玄幻領域如蕭鼎、我吃西紅柿、血紅、夢入神機等,言情領域如四小天後、六小公主、八小玲瓏等。

『玖』 新小說有哪些發展演變

90年代,文學的發展呈現出「無名」的狀態,女性小說、新體驗小說、新市民小說、新生代小說、新現實主義小說異彩紛呈,呈現出多元而破碎化的格局。

發展演變

1、最初的探索——意識流小說

從反思小說探索中派生出來的一種小說現象,主要借鑒的是西方現代小說的技巧,以人物心理活動為體,打破時空限制,以「心理一感覺」模式進行小說敘述。

2、喧囂與騷動——新潮小說(現代派小說)

新潮小說多以青年為主人公,寫出了當代青年青春心理的騷動不安、個人意識的萌動以及因當時社會現實而產生的荒誕意識和反叛情緒。在敘事形式上,新潮小說注重內心體驗,採用反諷語調,部分作品還表現出口語化傾向。

3、形式的追求——先鋒小說

先鋒小說總體上以形式和敘事技巧為主要目的,致力於顛覆故事、解構意義的游戲,通過敘述鎮兄和語言的操作徹底地表達帶有神秘、悲觀和虛無色彩的某種情緒。

4、「根」的追尋——尋根小說尋根小說,至少有兩重追尋。

新寫實小說:抽掉了啟蒙意識和主流意識形態觀念的寫實手法,對1949年後國人生存進行客觀敘述的小說,主張還原現實生活的原生態。

(9)現代小說的形成擴展閱讀

小說的奠基歷經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八百多年的積累和沉澱,當歷史進入唐代小說才正式形成御扮襲。追溯八百多年的奠基,主要在四個方面:

一、是寓言故事。如《孟子》、《莊子》、《韓非子》、《戰國策》,等書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鮮明的寓言故事,它們已經帶有小說的意味。

二、是史傳。如《左傳》、《戰國策》、《史記》、《三國志》,描缺雀寫人物性格,敘述故事情節,或為小說提供了素材,或為小說積累了敘事的經驗。

三、是文人筆記。這一點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尤為明顯,文人筆記大都記載一些軼事、掌故、素材。

四、是民間娛樂消閑。各朝代都有茶館飯店常駐的說話人、說書人,以話本為基礎,每天把故事小小的說一段(小說),以吸引客人每天回來聽書,希望保證生意興隆。

『拾』 文言短篇小說和現代小說的區別

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區別:
1、文言文篇小說和現代小說形成使用的時間不同:
文言短篇小說:中國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書面語言寫成的。現當代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
現代文小說:是在五四運動以後,白話文才取得正式書面語的資格。
2、表述方式不同:
文言短篇小說:就是修飾過的語言,即書面語言,是相對於「口頭語言」而言的,在中國古代長期占據統治地位。 最後一個「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種。
現代文:表達是沒有通過修飾過的。比較通俗易懂。
比如,想問某人是否吃飯了,用現代文表述,是「吃飯了嗎?」,而用文言文進行表述,卻是「飯否?」。「飯否」就是文言文,這里,「飯」名詞作動詞用,意思為吃飯。
3、特徵不同:
文言: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
現代文:淺顯通俗,在語言上,生動、潑辣、粗獷、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表現力。

熱點內容
七人魔法使小說閱讀 發布:2025-08-21 06:34:59 瀏覽:887
桃色權路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8-21 06:34:48 瀏覽:514
好看的鬼片小說 發布:2025-08-21 06:29:13 瀏覽:959
軒轅寒月君歿離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21 06:24:53 瀏覽:636
快讀免費小說手機版打不開 發布:2025-08-21 06:20:14 瀏覽:119
斗羅大陸類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21 05:58:24 瀏覽:725
刑偵檔案清韻小屍免費閱讀小說 發布:2025-08-21 05:56:57 瀏覽:439
男生板校園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21 05:22:28 瀏覽:447
快聽免費小說293 發布:2025-08-21 05:22:25 瀏覽:617
合肥中文言情可愛小說閱讀網 發布:2025-08-21 05:16:43 瀏覽: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