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現代文閱讀之小說
1. 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答題思路和方法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2. 現在中考的現代文閱讀的類型(有哪幾種形式)
中考有古文,議論文,散文三篇文章。
議論文:中心論點;分論點;論據;總結。
散文:敘事或喻景,多發感慨,對心理活動與環境意境描寫居多,形散。
小說:對人物和場景描寫詳細;有中心事件;對話多;旁白。
3. 30篇初中現代文閱讀
啥文檔?
青蟲之愛
我有一位好友,從小怕蟲子。不論什麼蟲子都怕.大家不止一次地想辦法治她這毛病,那麼大的人了,看到一條小小蟲子,大呼小叫的,多丟人啊!一次,男生把一條青蟲偷偷夾在她的書頁里.她翻開書,眼皮一翻,身子一軟,就悄悄無聲息地癱到桌子底下了。從此再不敢鍛煉她。
許多年過去了,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做客,我下廚她在一旁幫忙。擇青椒的時候,我突然看見一條青蟲從一隻青椒蒂旁鈷出,胖如蠶豆,背上還長著簇簇黑刺,好一條險惡的蟲子。我下意識地將那個青椒扔出老遠。
回頭尋她,只見她神志自若地看著我,談談說一條小蟲,何必如此慌張。我比剛才看到蟲子還愕然地說,你居然不怕蟲子了?那你又是怎樣重塑金身的呢?我追問.
女友說,聽我慢慢道來,有一天我抱著剛學講話的女兒上公園.我們在林陰路上走著,突然她說,媽媽…… 頭上……有……她說著,把一縷東西從我的發上摘下,托在手裡,邀功般地給我看。 我定晴一看,魂飛天外,一條五彩斑讕的蟲子,在女兒的小手內,顯得猙擰萬分。
我第一個反應是像以往一樣昏倒,但是我不能倒下去,因為我抱著我的孩子.我不但不曾昏過去,神志也是從沒有過的清醒。第二個反應是想撕肝裂膽地大叫一聲.但我立即想到,萬萬叫不得,一叫,就會嚇壞了孩子。於是我便把噴到舌尖的喊叫咽了下去.
現在,一條蟲子近在咫尺。我的女兒用手指撫摸著它,好像那是一塊冷冷的斑斕寶石.我的腦海迅速的攪動著。如果我害怕,把蟲子丟在地上,女兒從此一定會種下蟲子可怕的印象。在她的眼中,媽媽是無所不能、無所畏懼的,如果有什麼東西把媽媽嚇成這個樣子.那這東西一定是極其可怕的。我顫顫巍巍地伸出手,第一次把一條活的蟲子擺在手心.還假裝很開心地咧著嘴,因為女兒正目不轉睛地看著我呢!
女友繼續說,那一刻,真比百年還難熬。女兒清澈無瑕的目光籠罩著我,在她面前,我是一個神。我不能有絲毫的退縮,我不能把我病態的恐懼傳給她……
不知過了多久,我把蟲子輕輕地放在地上。我對士兒說,這是蟲子.蟲子沒什麼可怕的.有的蟲子有毒,你別用手去摸.不過,大多數蟲子是可以摸的……我抱著女兒,半天一步都沒有動,衣服早己被黏黏的汗浸濕.
女友說完.好久好久.廚房裡寂靜無聲.
1、「男生把一條青蟲偷偷夾在她的書頁里」.其目的是什麼?(3分)
2、加點的「重塑金身」在文中的意思是什幺?(3分)
3、「第一次把一條活的蟲子捏在手心「時,「女友」的內心是恐懼的。文中哪些
語句表現了「女友」的恐懼?(3分)
4、文中的「女友「改變了對蟲子恐懼的心理,原因是什麼?(4分)
父愛是金
(1)我和父親的關系一直是淡淡的,從小學開始到上中學,父親一直很少過問我的學習,更不用說為了我的學習而忙碌。中考時,我只考上了一所離家很遠的二流高中,面臨著茫茫未知的前途。像所有的家庭一樣,母親求助於父親,希望通過關系幫我找一所好一點的學校。而父親的回答是:朽木在哪兒都一樣。況且父親是從不求人的,母親只有唉聲嘆氣。那夜,我的心涼到了極點,淚水浸濕了大半個枕巾。我默默地告訴自己:走吧,走吧,這樣的家庭還有什麼可留戀的。
(2)不久,我背起行囊,孤身一人遠走他鄉,繼續我的並不光明的求學生涯。
(3)日子很苦,沒有希望的生活失去了應有的朝氣。我在渾渾噩噩中打發著無聊的時光,吸煙、酗酒、打架,以至於不得不要父親來收拾殘局——學校通知父親來領我回家。我在一種報復的滿足和忐忑不安中等待父親的到來。
(4)幾天後的一個下午,父親找到我時,我又被酒精麻醉得差不多了。他綳著臉,一言不發,只是獃獃地看著我,似乎我不是他的兒子。我所有的委屈在一瞬間進發:「你從來就沒關心過我,現在你總算滿意了吧……」父親哆嗦著打了我兩個耳光,頭也不回地推門而去,惶惶中我早已淚滿心谷。
(5)回到宿舍,舍友遞給我一大包粽子,說今天是端午節,父親帶來了我最愛吃的紅棗粽子。未了,他給我講述了一個我永生難忘的場面——父親求校長再給我一次機會,說得涕淚俱下,他最後表態:「給孩子一個月時間,要是不改,我再來把他領回去。」那晚,粽子在我的枕邊散發著誘人的香味。我徹夜未眠,開始認真考慮同父親的關系。
(6)三天後,父親託人給我捎來一個包,包里只有一本《傅雷家書》,沒有贈語,只是書的第73頁被折起,上面用紅筆寫了一段話:「倘使這些話使你聽了不愉快,使你覺得我不了解你,那麼請你想到上面兩個理由而原諒我,原諒我拋不開父母對子女的心。」
(7)不知是那兩記耳光打醒了我,還是那誘人的粽子香味喚回了失去的希望。父親再也沒有被校長「召見」。
(8)第二年八月,我又一次背起行囊遠走他鄉。我考上了一所雖不是名牌,但絕對鍛煉人的大學。
(9)父親第一次在我打點行囊的時候看著我,不顧剛被摔壞的腿執意要送我去車站。一路上,父親什麼也沒有說。我跟在他後面,默默地走路。
(10)到了車站,父親幫我把包放好:「凡事靠自己,輕易莫求人。」
(11)父親只留給我一句話。
(12)父親兩鬢斑白,已不再年輕。父親說這句話時花了好長時間,長得讓我感到心痛。我淚水橫流,父親卻轉身往回走去。
(13)「爸!」我輕輕地喊了聲。
(14)父親沒有回頭。
(15)「爸!」我大喊了出來。
(16)我看到了緩緩轉過身來的父親——他已是淚流滿面。
(17)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看見父親流淚。從此以後,我不再哭泣,不管多苦多累,受多大委屈,在父愛的陪伴下,我始終昂首前行。
(18)有人說父愛如山,也有人說父愛似海,而我要說,父愛是金。
1,第(1)段中「朽木在哪兒都一樣」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麼?
2,第(3)段寫道:「我在一種報復的滿足和忐忑不安中等待父親的到來。」我」為什麼會感到「報復的滿足」和「忐忑不安」呢?
3,既然父親是從不求人的,他為什麼又會到校長那裡替「我」求情呢?
4,離別之際,「我」淚水橫流,父親卻轉身離去,對父親的這個舉動你是如何理解的?
5,根據你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說一說「我」為什麼認為「父愛是金」。
棉花糖 周波
那年,老家的炊煙像雲朵一樣悠悠地飄著。
晌午,父親拖著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這日頭!父親心裡一陣嘀咕。
「回來了?」母親把毛巾遞給父親。
「嗯,先喝口水。」父親走到水缸邊,用勺滿滿地盛了一碗涼水,咕嚕一聲灌進肚裡。
我那時年齡小,每天屋裡屋外跑。父親背著一大摞農具進院門時,我每次比母親跑得快。
「丫頭,又看我喝水?」父親滴著汗珠朝我笑。
「甜嗎?爹。」我兩手搭著缸沿咯咯地笑彎著頭。
「甜,很甜,像吃棉花糖。」爹又笑。
於是那天起我記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夢也想吃棉花糖。後來我上學了,看到學校的門口有流動的商販賣好看的棉花團一樣的東西。同學們說那是棉花糖。棉花糖?我禁不住誘惑,用零碎的硬幣買了一小團吃。真的很甜,還帶著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著父親陶醉的樣子。父親說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這是真的嗎?難道是棉花糖化了變的?
我急切地穿過窄窄的田埂,我沒見到父親行走的身影,卻看見母親提著竹桿沿著河塘在追趕鴨群。
我打開家門,扔下書包就躥到院里的水缸邊。我個子矮,踮著腳看不到水的影子。我端來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終於看見那一汪被父親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親不知啥時候進來的,見我的頭隱沒在缸里,大叫起來。
我後來對母親說:「沒有您一聲叫,我也許就掉不進缸里去,也不會明白缸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
父親驚慌地把我濕漉漉從缸里拎了出來,嘴裡咕嚕嚕地想說什麼。然後我看見父親舀了一瓢水喝,父親那會兒喝水的樣子一點也不好看。當然我不敢問缸里的水甜不甜,因為我已經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
驚魂未定的母親給我換乾衣服後去了堂屋,我根本沒想到她會去找那根趕鴨的竹桿來打我。
「你這是作啥?放下!」父親扔了水瓢吼道。
「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還會掉進缸去。」母親氣著說。
我受了太大的驚嚇,在兩個水缸縫隙里躲藏。
「出來!」父親朝我喊。我從缸縫里看見父親的臉鐵青,筋脈一根根在顫抖。
「不出來我要砸缸了!」父親嗓門特別大。
我只好出來,我想父親一定不會打我,因為他從來沒打過我,剛才還阻止了我母親的竹桿。但我很快感到不妙了,父親的眼睛轉來轉去顯然是在尋找打我的傢伙。
果然父親在堆滿農具的牆角一頓亂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把我嚇得半死。第二次他換成扁擔又走到我跟前,我哭著求饒。第三次他拿起一頂草帽,我破涕為笑。然而父親還是沒打下來。而這時讓我驚奇的是父親蹲在地上拚命地在拔一根草。拔草作啥?我獃獃地看著父親。
「站好了!」父親站起身命令我。
我很聽話,畢恭畢敬地站著。
隨著一陣風吹過頸部,父親說懲罰結束。原來父親用那根草在我臉上打了一下。我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臉。有點癢。
晚上,父親來到我床頭邊,問:「丫頭,疼嗎?」
我大哭起來,緊緊地抱住了父親。
「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父親微笑著對我說。
「今天我買了棉花糖吃,爹不是說缸里的水和棉花糖一個味嗎?」我傷心地說。
「爹騙你的。」父親愣愣地看著我。
父親走的那年我正讀大學。有一天,我接到加急電報,告知父親病危的消息,我連夜乘火車趕回老家。
父親一直等著我,在病床上他老淚縱橫地捏緊著我的手。可父親的手冰冷。
「爹…….這輩子…….只打過你……一次。」父親喘著氣說。
「您……一次……也沒打過。」我感動得泣不成聲。
母親在一邊默默地流著淚。
「爹,還記得這個嗎?我把它帶回來了。」我從書包里取出一個小布包,一層層地打開。
「一根草?」周圍的人全驚訝萬分。
我把那根草輕輕地放到父親的手心上,然後我把自己的手放上去,再把父親的五指合起來……(選自《微型小說選刊》2008年第6期)
1、本文描寫了一位慈愛的父親,主要通過哪些事情來表現的?請簡略概述。(6分)
答:
2、水缸里的涼水明明不甜,父親為什麼要說「甜,很甜,像吃棉花糖。」?(4分)答:
3、「親的臉鐵青,筋脈一根根在顫抖」表現了父親當時怎樣的心情?(3分)
答:
4、在父親尋找打「我」的傢伙的過程中,「我」的神情隨之發生了哪些變化?(用文中的詞語回答)(6分)
——————獃獃地看著
5、請說說文中「一根草」的特殊含義。(3分)
答:
6、你是否贊賞文中這種父親?請你聯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6分)
答:
你在傘里嗎白麗娜
①雨漸漸大起來。後座上的女兒,小臉緊貼著我的後背,右手穿過我的胳肢窩,擎著她那把橘紅的小傘。雨砸在傘頂上,嘭嘭直響。有風,車子騎得有些吃力,那小傘也忽嗒忽嗒不甚聽話,但女兒努力地擎著它,我能感覺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窩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問道:「你在傘里嗎?」
②「媽媽,在!」女兒的回答響亮而乾脆,那語氣里的陽光,穿過這晦暗的雨幕感染著我的心。女兒今天是太高興了——期中考試,她語文、數學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諾,我要請她吃一頓肯德基。
③女兒左手攥著的紙袋裡,此刻就裝著她小小的願望,熱乎乎的,與她熱乎乎的小臉一起緊貼著我的後背。車子一顛一顛,女兒的小臉和那紙袋與我的背脊若即若離,那溫暖也就一陣一陣——可就是這一陣一陣的溫暖,讓我寒雨里的心一陣陣顫栗!
④肯德基的店鋪在這個城市裡隨處可見,但我的女兒對肯德基卻一直保持著嚮往與好奇。去年她9歲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帶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條蘸著番茄醬,放進嘴裡小心翼翼地嚼,那滿足的眼神讓我幾乎不敢面對……為了自己的夢想,我辭職來到這座城市快兩年了,我不得不節約血汗換來的每一分錢,以應付房租、伙食費以及女兒不菲的借讀費。小小的女兒,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時一些小小的願望都難以實現……
⑤雨沒停,風也沒停,而我們離租住的小屋還很遠。我把胳肢窩里的女兒的小手夾得緊一些,想讓她省些力氣。與此同時,我又問了一遍:「你在傘里嗎?」女兒的回答還是那一聲響亮而乾脆的「在」!
⑥到家了,我用腿撐著車,騰出左手抓住傘柄,好讓女兒抽出手來。當我轉過臉的剎那,我呆住了——女兒幾乎全身濕透!但她微笑著,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個紙袋,緊緊地抱在胸前:「它沒濕,還熱著呢!」
⑦淚水和著雨水,從我的臉上流淌下來一瞬間打濕了我的臉……
1,請用一句話概括這一感人故事的內容。(2分)
2,「媽媽」兩次問「你在傘里嗎」,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的媽媽;女兒兩次「響亮而乾脆的回答『在』」,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的女兒。(2分)
3,第①段中加點的詞「砸」換成「落」好不好?為什麼?(3分)
4,文中第④段能否刪去,為什麼?(3分)
5.你是這樣理解「淚水和著雨水,從我的臉上流淌下來一瞬間打濕了我的臉……」這句話的?(3分)
生命之芯 李雪峰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縱縱橫橫的葡萄藤。A初春時節,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們先是睜開一粒粒紫紅色看似惺忪的葉芽。不久,葉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開了。它們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陽光剪得支離破碎斑斑駁駁,不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搖曳的蒼翠,連一片金黃陽光也漏不下來。B清風徐徐地一搖,幾片碎碎的陽光偶爾從葉縫間掉落下來,但那是稍縱即逝的,像夢的碎片一樣。
②我是十分喜愛這些張張揚揚的葡萄葉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綠葉田田,滿眼碧綠的飽滿蒼翠,讓人感覺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③暮秋時節,滿藤的葉子都已枯黃了,颯颯秋風一吹,便不停有三三兩兩的葉子從藤架上飄飄揚揚地凋落下來,落在庭院里、牆角和台階上,像一隻只再也不能飛的蝴蝶。這時,素愛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時時清掃那些落葉。但那落葉總像掃不盡似的,往往清晨剛剛掃過,但中午或傍晚時就又落了厚厚一層,有時一天掃了五遍,但還總是掃不凈,彷彿你一轉身它就又落下了。
④妻子也想了許多的辦法,費盡了周折,院子里卻落葉依舊,這讓妻子又氣惱又無奈。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時才能結束。
⑤去年的中秋,滿架的葡萄又變紫了。剪摘葡萄時,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沒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著,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論有沒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說,葡萄摘盡了,葉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樣總是掃葉子了。
⑥果如妻子所說的那樣,葡萄摘下後三四天,滿架的葉子一下子就黃了,然後開始洶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層,那些葉子顯得十分憔悴,有的葉脈還青著,只是葉緣黃卷了一些,但卻早早地凋落了。
⑦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葉子竟全落盡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條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繾綣著。偶爾飛來三兩只鳥雀,怔怔地棲落在上面,然後啁啾幾聲就怏怏地飛走了。
⑧難道作物也有它們自己的靈魂嗎?它們在泥土和風雨中生長,它們萌芽、抽葉、開花,全都是為了自己的果實,果實是它們生命的燈芯,一旦果實夭折了,它們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實夭折了,它們的歲月也就黯淡了,無論這世界還有多麼美好,無論歲月還有多麼漫長,但它們卻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裡。
⑨果實或許就是作物們的夢想,或許就是作物們生命的純粹使命,或許就是作物們的靈魂,過早丟失了自己的果實,作物們生命的秋天就提前來臨了。
⑩坐在靜靜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搖曳的綠葉,我對一切都充滿了敬意,無論是生命的,還是被我們視為非生命的,無論是一粒青青的葡萄,還是我們腳下的一粒泥土……
⑾一切都是有著自己的夢想和靈魂的。
(選自《時文選粹.精品散文》,南方出版社。有改動)
1.聯繫上文,體會第⑦段中「偶爾飛來三兩只鳥雀,怔怔地棲落在上面,然後啁啾幾聲就怏怏地飛走了。」一句中加點字的妙處。(4分)答:2.本文語言優美,韻味悠長,請從第①段劃線句中的A、B兩句中任選一句加以賞析。(4分)選句序號( )
賞析:
3.文中第⑩段中寫到「我對一切都充滿了敬意」,請結合上下文談談「我」充滿了怎樣的「敬意」。(4分)
答:
4.你是否贊同文中「妻子」摘盡所有葡萄,讓葉子盡快落完的做法,請說明理由(5分),見解深刻獨到,語言簡潔流暢,最多可加工2分)
答:
放風箏那一天
弟弟奔進廚房,大叫,「線!我們還要很多線!」
那天是星期六,照例很忙。爸和鄰家的柏先生在外面忙,媽和柏太太在家裡忙,兩家都在忙著春季大掃除。
可是,男孩子們卻溜到後面空地上去放風箏了。現在,又派弟弟回來要線,不怕弟弟被扣下來打掃地毯。看來,今天的風箏要一飛沖天了。
媽看看窗外,晴空一碧,春風清峭,蔚藍的天空白雲舒捲。漫長的寒冬已經過去了,今日已見春光。媽望望客廳,傢具零亂,准備清掃,又回頭望望窗外:「走吧,丫頭們,我們送線去,看他們放風箏。」
半路上遇見了柏太太,她赧然含笑,也帶著幾個女兒。
像這樣的天氣放風箏再好沒有了!這種天氣實在難得:我們帶來的線都放完了,而風箏還在往上飛。只見天上幾個桔紅色的小點,若有若無。因為想看風箏扶搖直上,我們有時把一個風箏慢慢地收回來,然後又放上去,心裡有說不出的快樂。
連兩家爸爸也放下鋤頭、釘錘跑來了。兩家媽媽也放了一下風箏,歡笑得像少女一樣。真想不到,大人竟和我們一起玩得這樣開心!
那一天父母忘了家事和尊嚴,孩子忘了吵嘴和打架。「天堂也許就是這樣」。我在瞎想。
說也奇怪,我們後來就再也沒有提過那一天的事。我覺得有點惆悵。別人顯然沒像我那樣驚喜欲狂,念念不忘。我只好把這個記憶鎖在心底深處。
歲月消逝,有一天。我在廚房裡忙得不可開交,趕著想把一些事做了。我的3歲的女兒卻吵個不休,要「到公園去看鴨子」。
媽那時來到城裡,在我公寓小住,她把手中剝的豌豆放下,抬起頭來說:「天氣真好,真是風和日暖,叫我想起從前我們放風箏的那一天來了。」
我本來忙得團團轉的,一會兒跑到爐子邊,一會兒跑到水槽邊。我忽然停了下來,心底
深鎖的門開了,記憶潮湧。我解下圍裙,對小女兒說,「走,天氣真好,應該出去玩玩。」
轉眼又過了10年,大戰剛剛結束,柏家的小獨生子從前線回來,我們整晚都在問他做戰俘的經過。他本來滔滔不絕地談,但是忽然沉默下來,良久不發一言。他在想什麼?慘痛的回憶?「喂!」他莞爾一笑,「你還記得嗎?你當然不記得了。你大概不會有我這樣深刻的印象……
「記得什麼?」我屏住氣,幾乎不敢說。
「我在戰俘營里,每逢情況不好的時候,就常想到那一天。你還記得我們放風箏的那一天嗎?」冬天末了,柏先生去世,我非去看柏太太不可。但是我心裡又有點怕。我真不敢想像柏太太以後的孤獨日子怎麼過。
我們談著我家的人、她的孫子孫女、鎮上的變化。然後,她沉默下來,低著頭。我微咳一聲。
是的,我該談到她不幸的境遇了。而她一定會失聲大哭。
她抬起頭來,面帶微笑。「我剛才在想,」她說,「那一天,他真是興高采烈。你還記得我們放風箏的那一天嗎?」
1.快速閱讀全文,用兩三句話概述本文所記敘的故事情節。(3分)
答:
2.本文的開頭(第1自然段)是否寫得很好?好在什麼地方?如果不好,理由是什麼?(3分)
答:
3.作者在寫放風箏之前,寫了「照例很忙」,其作用是什麼?(3分)
答:
4. 「天堂也許就是這樣。」這句話表現了「我」怎樣的看法和心情?有哪些描寫能夠說明放風箏就像在天堂一樣?請舉出三個例子。(3分)
答:①②③
5. 「我們後來不再也沒有提過那一天的事。」是這樣嗎?為什麼?句中的「後來」一詞應怎樣理解?(3分)
答:
6.本文用了幾乎一半的篇幅來記敘對「放風箏那一天」的回憶,這樣寫是否剪裁不當、脫離中心?(3分)
答:
記敘文閱讀參考答案
青蟲之愛
1、鍛煉她不怕蟲子;或治她怕蟲子的毛病。 2、 不再害怕蟲子。 3、①「顫顫巍巍地伸出手」②「那一刻,真比百年還難熬」③「衣服早己被粘粘的汗浸濕」(從動作、心理、神態、外貌等角度舉例均可。)4、①對女兒的愛(答怕傷害女兒或怕嚇壞女兒等愛的具體表現亦可。) ②希望教育女兒成為一個沒有病態恐懼(或正常面對自然物)的人。
父愛是金
1.如果他不是學習的材料,到哪兒念書都一樣(或「如果他是不可造就的人,到哪兒都成不了才」)2.由於對父親不滿,對學校失望,我開始自暴自棄,以至於不得不讓父親來收拾殘局,想到這樣會使父親痛苦、難堪,我就有了一種報復的滿足;但我不知道父親到來後會發生什麼情況,產生怎樣的結果,所以又感到忐忑不安3.父親深愛自己的兒子,在兒子被勒令退學時,為了兒子的前途和未來,他不得不放棄自己做人的原則,去向校長求情4.他不想讓兒子看到自己流淚,不想讓兒子看到自己不堅強的一面;他希望兒子能夠學會面對,學會堅強5.答案要點:父親為我所做的一切,以及父親對我產生的影響,讓我體會到了父愛像金子一樣厚重,貴重,值得珍惜
棉花糖
1(1)當我好奇地問父親喝涼水的味道時,父親笑著哄我說是甜的(2)當我掉進水缸後,父親對我的懲罰僅僅是用一根草在我的臉上拂過,而且過後還怕我疼(3)當父親病危里,他還叨念著「打」我的那件事2、口渴時喝涼水也甜逗女兒開心女兒的親熱舉止和可愛神情讓父親從心底感到甜蜜。3、又氣又急4、嚇得半死哭著求饒破涕為笑5、蘊含著濃濃的父愛6、開放題贊賞與否均可要談談自己的看法
你在傘里嗎
1,一對母女在風雨中打著傘騎車回家。2,第一個空:關心女兒(疼愛女兒、關愛女兒、愛護女兒),細心體貼(周到細致)第二個空:體貼媽媽(關心媽媽、孝順媽媽),乖巧懂事(善解人意、聰明善良)3,不好。因為「砸」形象地寫出了雨的大、猛,與「嘭嘭直響」相呼應,換成「落」就沒有這種效果。4,不能刪。因為本段是插敘,交代了拮據的經濟背景,解釋了我的心「一陣陣顫栗」的原因,有利於更好地展開情節,描寫人物。5.①我為女兒對我的理解(或「關愛」「孝順」「體貼」)所感動。②有感於小小的女兒便受我所累(或:為委屈孩子而愧疚)。③有感於我為了夢想,生活的艱辛。④我被女兒的自信而感動。⑤我為女兒的優秀所感動
生命之芯
1、「怔怔地」「怏怏地」擬人化地表現出小鳥看到葡萄葉子全部落完,了無生氣時發愣、不高興、很失望的樣子,表現「我」看到葉子全部凋零時的痛惜之情2、A:運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初春時節葡萄藤長出紫紅葉芽的情態,寫出葡萄藤葉的靈性,表達作者對清新葉子的喜愛。B、運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地表現出清風吹拂的狀態,表達出作者看到如此美景的輕松愉悅的心情。或者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後勤描繪出陽光從葉縫間透出的狀態,從側面寫出葡萄的茂盛。3、在我眼裡無論是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都有自己的夢想、使命和靈魂,都值得崇敬和珍愛。4、如贊同,可從妻子素愛清爽、怕麻煩,每天葉子影響院子衛生與情緒的角度談;如不贊同,可從妻子漠視生命,不尊重葡萄生長規律,欠缺生活情趣方面作答。
放風箏那一天
1.①那天,我家和鄰家舉家盡情快樂的放風箏②我成年後和媽媽、女兒一起重溫放風箏的快樂。③當年那天放風箏的快樂給當戰俘和遇到不幸的人留下永恆的記憶和生活的勇氣。2.好,用具體的細節開頭,突出了夥伴們的快樂。(或說不好,言之成理也行)3.突出了父母與我們一起放風箏的機會難得。4.表現了「我」對天堂的理解和放風箏時的快樂感受。例子略5.不是這樣,只是把這種快樂珍藏心中,「後來」是指「那天」直到「我」成家作母親之間的一段時間。6.不是裁不當,脫離中心。
就剩435個字了,不能再寫了。
4. 中考現代小說有哪些考點拜託了各位 謝謝
一、認真解讀《課標》,強化目標意識 《語文課標》是中考命題的直接依據,我們認為老師自己應該先認真解讀《語文課標》,明確考試方向,洞察考試熱點,同時學生也要在老師的引導下,認真學習《考試說明》中所列考項,明確目標,逐項對照,務求落實,使復習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潛心鑽研中考命題,探討預測命題方向。近兩年我市中考試題,在試題結構、命題內容和題型、題量上基本上沒有變化。試卷分為「積累」、「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和「作文」四大板塊。試題內容也保持相對的穩定,測試目的明確:從課內外名言名句的積累運用,到綜合性學習的考查,到課內文言文的閱讀,再到課外現代文的閱讀,最後是作文的寫作(話題作文與半命題作文相、材料作文結合)。重視考查學生的知識積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積累部分 這一部分又包括:字形字音的掌握,詞語的理解與運用,修辭手法的理解與運用,綜合性學習,文言詩文的背誦與默寫。近年來,隨著中考命題改革的不斷深入,記誦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對於陶冶學生的人文精神有著重要作用。背誦復習不但要強化記憶還要理解記憶,並且能夠靈活運用。一種考查綜合性較強的命題越來越受命題者青睞。因此,我們在指導復習時不但要求學生能篇篇背誦,字字落實,還要「會理解、能運用、善歸納、懂遷移」。尤其是在平時默寫中經常出錯的字,更要時時「溫故」,明確地告訴學生評分的標准(每錯一字扣0。5分,扣完為止)切記:一字出錯,滿「盤」皆輸。 (二)、文言文部分。 這一部分包括詩詞賞析和課內文言文閱讀,考試的范圍是初中教讀篇目。復習時一要抓好重點,撥正方向。根據《語文課標》考查范圍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對復習內容進行取捨、側重。一般考查常見的文言虛詞、實詞的含義和用法。對句子的考查則側重於關鍵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對內容考查就與現代文基本相似。從字、詞、句到文學常識以至思想感情、表現手法等,都要突出要點,總結規律。二要選好篇目。選取教讀篇目中那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它們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識的覆蓋面最廣的文章,這樣復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其它省市的中考文言文試題來看,也不排除課外文言文的考查,課外文言文閱讀大多選擇故事型的文段。內容比較淺顯,考察內容基本與課內部分相似。做題時一定要注意與課內學過的課文或知識點相聯系,注重由課內向課外的遷移運用,答題時要大膽根據語感猜讀理解文意,抓關鍵詞句,憑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作答。同時要注意對於翻譯詞、句要求直譯的同時保證句意,因為在句子翻譯之中所佔比例達到50%左右,需要引起老師和學生的高度重視。 文言文閱讀題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翻譯類。此類題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2)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並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注意翻譯時應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這些字詞往往是得分點。(3)還可由現代詞、成語推導詞語在文中的含義。(4)另外還要注意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偏義復詞等特殊現象及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5)若直譯不通,則用意譯。須根據上下文推導,不拘泥於原文結構,聯系生活實際大膽推想。二是啟示類。解答這類題目時要注意思想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場,聯系文章主要情節及主要人物,抓住評論性的語句從多角度、多側面思考作答。 (三)、現代文閱讀部分。 要把握「考點」,掌握答題技巧。近幾年的中考現代文閱讀的選文大多是一篇小小說或是精美散文、一篇自然科技類或生態環境的說明文和一篇隨筆式的議論文。因此,在最後復習中,在「隨堂練習」選文上應盡量多選取相關類型的文章進行練習。另外,在閱讀題目的設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順序進行考查。做題時要牢牢地記住:「答案不在你的腦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作答既要體現個性和獨特見解,又要較好地忠實於原文忠實於作者的主張。同時這也是我們檢驗解答效果的唯一標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側重兩個方面,一是信息的篩選,二是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閱讀復習中,應該注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系,了解作者的觀點和文章的寫作意圖,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寫了什麼」「為什麼要寫」這兩個問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線索找答案。比如,整體感知類的題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或者「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麼」等問題。做此類題, 答題時應從三個方面來考慮:一看標題,二看開頭、結尾,三找議論、 抒情的語句。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記於心。再比如,同學們認為最難回答的「理解句子含義及作用」這一類題目,我們可以這樣作答:先觀察句子的特點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結構上的作用;結合語境,抓住句子表達時最關鍵的詞語,指出其語境意。此類題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達中起關鍵作用的語句,或是一些運用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點是做好此類題目的要訣。凡述種種題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閱讀題切忌盲目。 下面我們再來對命題方向做一些探討和預測: 小小說和精美散文的命題方向:歸納中心思想;概括文意;理解關鍵語句、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理解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深刻含義;五種表達方式的識別及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某句、段在結構或內容上的作用;描寫的各種類型及其在文中的表達效果;表現手法的區分及其作用;自選角度評說文章的表達技巧,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性試題。 議論文的命題方向:找中心論點或用自己的話歸納中心論點;論證方法的識別及其作用;具體句中代詞所指代的意思;用自己的話概括論據並指出論據的作用;理解文段中某一句子的特定深刻的含義;找出你認為富有哲理或教育意義的一句(段)話,並從思想內容和語言表達上分析你喜歡的原因;根據文意,自己設計命題自己作答。 說明文的命題方向:理解重要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和作用;能找出段或全文的中心句,並對其作用作出闡析;識別說明順序(特別是邏輯順序);判斷文段中所用的說明方法並闡述其作用;闡述說明語言的准確性、生動性、形象性及判斷說明某個詞語能否刪掉的理由;給文章擬出切合文意的小標題;培養科學精神、科學品質、科學思維和關注自然、關注生態、關注未來是說明文考查的亮點;實際運用能力的考查是說明文閱讀考查的重要方向(給事物下定義;用圖表處理給出的文字;對某種現象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談文中某些情況對自己的啟示;關注生態環境,擬寫警示性標語或提出自己的對策) (四)、作文部分。 「話題」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但我們黃岡市的命題已經在悄悄地發生變化,這個變化就是話題作文與半命題作文相結合。縱觀近幾年中考作文命題變化的軌跡,我們不難發現,前幾年曾經流行了一陣的材料作文,最近兩年又話題作文為主,並且命題正朝著「命題生活化,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熱愛讀書,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理解他人」的角度發展,寫作的內容在不斷擴大,寫作的題材從學校生活走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寫作的形式由單一走向多元化。 因此,在最後階段學生要自覺主動多讀書看報,開拓自己視野、了解時代信息、把握時代脈搏,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涉獵名家作品或課文中指定推薦的中外名著,並學習別人的語言風格、章法技巧,為寫作積累素材,補充新鮮血液。雖學習比較緊張,但仍要每天「擠」出十到二十分鍾時間來看書讀報(我們要最大限度發揮好《語文報》的效果)。在寫作中,要善於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大題化小,以小見大,命題角度一定小,才易於把握闡發出大理論,學會「一滴水裡見陽光」「半瓣花上說人情」;善於聯想,張揚個性。讓文章體現出你真摯的感情,豐厚的文學積淀,做到文質兼美,富有生活氣息。 書寫規范整潔,不用塗改液,不亂塗鴉,博得閱卷老師第一印象分。拿出渾身解數看家本領,開好頭,結好尾,博得閱卷老師愉悅慷慨分。絞盡腦汁搜腸剮肚引用名言警句、睿智心語、時髦新詞入文,博得閱卷老師耳目一新欣賞分。張揚個性,敢於沖破傳統規則,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博得閱卷老師怦然心跳震撼分。 復習進度簡單計劃 第一輪復習:3月中旬——3月底,著重於從課本入手,依標扣本,在字、詞、句、篇中夯實基礎,特別是古詩詞和文言文全面鋪開。 第二輪復習:(4月上旬—5月20日左右)應該進入專題復習階段,即根據《語文課標》和中考命題規律,打破學科原有順序,將知識結構分門分類地進行整理並強化訓練。更注重現代文和作文的訓練指導。 第三輪復習:(5月21日—6月上旬),這一輪復習重在模擬訓練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可幫助同學們在完成專題復習後,檢測學習的成效,同時又能起到進行中考實戰的演習,提高應試能力的作用。訓練時選近三年的河北省中考題或選難度、容量與近年中考題相近的題目練習,真正起到模擬的作用。 第四輪復習:(考前一星期)學生自主學習,查漏補缺。更多時間用來閱讀自己一年來寫的文章,整理消化「隨堂練習」中老師評講的知識點,梳理文體知識結構,更好地認識自我,找到自信,因為中考作文是以「我」為中心的。 參考資料: http://www.mu5.cn/fanwen/jihua/200801/20080112224041.html
5. 中考歲月鍾聲現代文閱讀答案
19. 調皮的小狗、飄零的雪花,課文中的這些內容都是作者小學一年級所學。結合文章第四段 內容思考,幾十年過去了,作者對此為什麼依然難忘?(答出兩點即可)(4分)
20. 史家傳統的記人筆法是「不虛美,不隱惡」,作者也將詹大胖子這個人物放在現實生活中進 行客觀地描述,使這一人物的優缺點都很鮮明。請分別概括出能夠體現詹大胖子優點與缺點的事各一件。(4分)
21. 汪曾祺的散文溫婉細膩,素樸中有摯味。正如他的老師沈從文教導的那樣「貼」著生活寫,給人以真切的感受。請從人物描寫方法的角度品析下面語句。(3分)
他搖下課鈴或打上課鍾的時候,左手捏著花生糖、芝麻糖,藏到袖筒里。有學生要 買糖,走近來,他就做一個眼色,叫學生隨他到校長、教員看不到的地方,接錢,給糖。
22. 「童年化育師恩久,花甲感念教益長」,汪曾祺先生以濃情的筆墨追憶了自己小學五、六年級的兩位國文老師,他們授課的內容分別對作者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分)
23. 汪老六十六歲重歸故里,童年的母校早已蹤跡皆無,可這座記憶里的聖殿,卻永遠鑄就在他 情感的基底,心靈的深處,生命的肌理,因此才有文末這些情誼款款的文字。文章最後一 段有什麼作用?(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回答)(4分)
19. 圍繞「小時候的背誦記憶深刻」或「感受到了美」或「悟出了寫散文、小說的方法」或「課本中的選篇很好」或「喜愛這些課文」或「內容生動有趣」或「貼近兒童心理」回答。(共4分,答出任意兩點,意思對即可)
20. 體現優點的事:①圍繞「每天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上這兩架鍾(按時開大門;按時搖鈴)」回答。②圍繞「賣力地修剪冬青樹」回 答。③圍繞「給校園里的花澆水」回答。④圍繞「掃梧桐樹葉」回答。⑤圍繞「給老師燒水(燒開水;燒洗臉水)」回答。⑥圍繞「幫先生印考試卷子」回答。⑦圍 繞「到學生家去送成績單」回答。
體現缺點的事:①圍繞「有人到學校,大搖大擺就進來了,詹大胖子也不問」回答。②圍繞「違背學校規定,私自賣糖給學生」回答。③圍繞「賣的糖比外面攤子上的貴」回答。
④圍繞「詹大胖子屢教不改一直偷偷賣糖」回答。(共4分,每件2分,體現優點和缺點的事各一件,意思對即可)
21. 運用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肖像描寫;細節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詹大胖子狡猾(油滑;
狡詐;熟練;麻利;不守校規;明知故犯;詭計多端;善於遮掩(躲避))的樣子。(共3 分,人物描寫方法1分,答出任意一種方法即可;表達效果2分,答出任意一點,意思對 即可)
22. 圍繞「高北溟老師教授歸有光的文章,我現在小說里還回響著歸有光的余韻(對我寫作產生影響);張敬齋老師講解的對聯(《老殘游記》)使我對濟南產生嚮往」回答。(共4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23. 內容:圍繞「對小學的熱愛(眷戀;懷念);對母校(老師)的感激(感恩);對小學生活的真摯情感;對少年的期望(祝願);希望少年不要忘記 母校(老師)的恩情」回答。 結構:圍繞「總結全文;照應開篇;首尾呼應;結構嚴謹;點明中心;升華主題;深化主旨」回答。(共4分,內容2分,結構2 分。各答出任意一點,意思對即可)
給後來人一條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