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小說 » 現代小說解析題開放

現代小說解析題開放

發布時間: 2023-08-05 01:24:39

『壹』 現代文知識點

小說閱讀
【考綱解讀】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的說明》要求在文學類作品閱讀中,能夠「分析作品結構」。小說結構的重點是小說的線索和層次。
小說線索是貫穿整個作品的情節發展的脈絡,它可以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某個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說的事件,還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間、時間。閱讀小說,抓住線索是把握小說故事發展的關鍵。
線索有單線和雙線兩種。
小說層次就是小說結構,常見小說結構都是從情節的發展來劃分,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把握情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可以幫助我們把握作者謀篇布局的用心,可以幫助我們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發展過程、把握文章主題不斷深化的進程。所以賞析小說構思技巧需要從小說層次入手。
【分析小說思路的考點】
小說在考查「分析作品結構」時,往往會在如下二個方面設置考題:
一、線索方面:
1、小說以什麼線索結構全文
2、分析小說的線索特點。
二、結構思路方面:
1、小說在結構安排方面有什麼特點?
2、小說中寫這個情節(或人物)有什麼作用?
3、小說中多次寫到某個細節,它前後有什麼不同?有什麼作用?
4、小說在敘述某件事情的時候又穿插了某些細節,有什麼作用?
5、小說中人物的起名有什麼用意?
【分析小說思路的主要知識點】
一、線索方面: 1、小說以什麼線索結構全文?
【解析】一般來說,小說線索可以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某個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說的事件,還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間、時間。尋找線索的途徑有:小說標題、小說中的中心詞。例如《名師大講堂》P193《密碼中的真情》和《中了大獎》,其線索都在題目中出現,前者是一個事物----密碼,後者是事件----中獎。
2、分析小說的線索特點。
【解析】小說線索分為單線和雙線兩種。要求分析的「小說線索」,一般都是雙線結構,一明一暗,相互交織。但注意的明暗交織的雙線必須是由一個共同點來連接。如《名師大講堂》P193《中了大獎》,兩條線索的連接點就是「中獎」;魯迅小說《葯》「華家故事」和「夏家故事」的連接點就是「葯」。
二、結構思路方面: 1、小說在結構安排方面有什麼特點?
【解析】小說在結構安排方面一般會考慮如下幾點:①明暗雙線,②巧設懸念,③一波三折,④鋪墊伏筆,⑤出人意料,⑥前後呼應。 【例題1】《名師大講堂》P198《就我沒白吃》第1題:本篇小說的構思很有特點,說說這個特點是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特點:結局出人意料;好處:一是刻畫人物[凸顯小人物的凄涼處境],二是揭示主題[批評腐敗現象]。) 【例題2】《名師大講堂》P205《柔弱的人》第1題:小說在情節安排方面有什麼特點?(情節一波三折、結局出人意料)
2、小說中寫這個情節(或人物)有什麼作用?
【解析】分析小說具體寫到某個情節或人物的作用,可以從如下幾點考慮:①如果是開頭的情節,一般有設置懸念,層層推進,引人入勝的作用。②如果是中間的情節,一般有推進故事、引起下文的作用。③如果是結尾補敘的情節,一般有照應前文、補充解釋或者巧設突轉、出人意料、引人深思的作用。④如果是小說的配角,一般有主次互動、深化主旨情感或者以配角襯托(正反)主角作用。
【例題1】《名師大講堂》P207《看房》第1題:小說開頭售樓先生和異鄉人關於「樓盤的賣點」的問答有一段描述,這段對話描寫有什麼特點?其作用是什麼?(第一問:句子短,節奏快。第二問:設置懸念,層層推進,引人入勝) 【例題2】《名師大講堂》P204《最佳配偶》第2題:文章結尾有什麼特點?請簡要賞析。(內容上:戛然而止,發人深思。結構上:巧設突轉,出人意料,增強可讀性。) 【例題3】《名師大講堂》P207《溫馨一幕》第1題:小說中寫老乞丐有何作用?(內容上:推動情節發展、引出下文;豐富小說內涵人物。塑造上:以老乞丐的愛心襯托少年的淳樸。) 【例題4】《名師大講堂》P194《侯銀匠》第1題:小說第二段對全文情節展開有什麼作用?請具體說明。(為下文做鋪墊)
3、小說中多次寫到某個細節,它前後有什麼不同?有什麼作用?
【解析】小說中如多次寫到某個細節(情節或者行為),其前後的不同主要要聯系前後文,從主旨表達和情感體現兩方面去分析它的異同。而它的作用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①創設背景,渲染氣氛,②鋪墊伏筆、暗示情節發展,③刻畫人物、推動情節,④突出主旨、抒寫情感。
【例題1】】《名師大講堂》P203《老師,我站著呢》第1題:A均在課堂上前後兩次說到:「老師,我站著呢!」在表達內容上有什麼異同?(問的是表達內容方面:相同點都是告訴老師「我是站著的,並不是沒有站起來」;不同的是第一次只是強調「我已經佔起來了,我的態度很好」,第二次暗示的是「我不介意老師昨天的誤會或者傷害,我依然很開朗快樂」;體現了A君內心的善良和寬容。)
【例題2 】《名師大講堂》P202《烏米》第3-②題:文中反復寫她的歌聲有何目的?(三個方面:一是刻畫人物,表現人物內心情感和性格;二是渲染氣氛,使故事籠罩在明暗交織的情感氛圍中;三是抒寫情感,喚起讀者對主人公的同情。)
【例題3 】《名師大講堂》P203《特別考試》第1題:小說多次寫到群眾的反映,這樣寫有什麼作用?(三個方面:一是推動情節發展;二是側面烘託人物;三是渲染故事氣氛。)
【例題4】《名師大講堂》P205《午後的故事》第1題:小說的題目是「午後的故事」,文中多次寫到午後明亮亮的陽光,作用是什麼?(三個方面:一是創設故事背景,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告訴讀者行凶事件發生在光天化日之下;二是暗示情節發展,這暴露在陽光下的罪惡竟然無人制止;三是刻畫人物,映襯出老人見義勇為的高大光輝形象。)
【例題5】《名師大講堂》P210《火駒》第2題:小說兩次「吃葯」的細節描寫,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請作簡要分析。(第一次:表現他病得很重,為他的心理活動和幻覺提供背景和條件。第二次:為他咽氣作鋪墊,推動情節向高潮發展。)
4、小說在敘述某件事情的時候又穿插了某些細節,有什麼作用?
【解析】小說在敘述某件事情的時候又穿插了某些細節,其主要作用有:①補充敘述,完善情節;②照應前文,為下文情節發展蓄勢; ③上下銜接,過渡自然。
【例題】《名師大講堂》P205《柔弱的人》第2題:小說在對話中穿插了多處對尤利婭的神態描寫和動作描寫,請選一處賞析。(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選一處神態描寫或動作描寫;二是此處描寫寫了什麼,刻畫了人物什麼特徵;三是穿插在此處的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5、小說中人物的起名有什麼用意?
【解析】小說中人物起名頗能體現作者的巧妙心思。小說大家往往利用如下技法給小說主人公起名:①諧音雙關法,如《紅樓夢》中「原應嘆息」「真事隱」等;②人如其名法,一曰如外形,如魯迅小說中的「駝背五少爺」、「紅眼睛阿義」、「花白鬍子」等;二曰如性情,如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任我行」、「白自在」、「左冷禪」等;③歷史文化法,如金庸小說中「岳不群」、「卓不凡」、「王重陽」、「李莫愁」等;④時代標識法,如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郭靖」和「楊康」,合二為一就是北宋末年的「靖康之恥」;魯迅小說中的「九斤老太」、「夏四奶奶」等;巴金小說中的「覺新」、「覺民」等;⑤蘊涵深意法,如《水滸傳》中的「智多星吳用」,魯迅《葯》中的「夏瑜」,浩然《金光大道》中的「高大全」,柯雲路《新星》中的「李向南」等;⑥怪誕新奇法,如古龍小說中的「西門吹雪」、「楚留香」、「花無缺」。
【解析】根據作者給人物命名的技法,我們可以推測小說中人物起名的用意大致有如下幾點: ①一語雙關,揭示主題。②揭示人物外貌特徵或性格特徵;③體現小說的文化內涵;④暗示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⑤暗示故事結局,揭示小說主題;⑥用新奇的手法吸引讀者。
【例題】《名師大講堂》P209《我是一個善良的人》第1題:文章的主人公名字叫「蔣道理」,這樣起名的用意是什麼?(一語雙關,揭示主題。)
【小說線索、思路思路的答題指津】
1、熟悉相關知識,牢記答題術語;
2、小說線索特點,明暗雙線交織;
3、小說思路問題,注意審清題目;
4、問什麼答什麼,分清答題角度;
5、內容情感結構,人物環境情節;
6、開頭巧設懸念,結尾出人意料;
7、中間一波三折,鋪墊伏筆襯托;
8、揭示深化主題,塑造刻畫人物;
9、創設故事情境,渲染環境氛圍;

『貳』 現代文學作品答題知識與思路

現代文學作品答題知識與思路

主旨大意概括分析題

主旨:是作者思路、感情和寫作意圖在文章中的集中體現。它是一篇文章的靈魂,起著統率和支配全文的作用。解答詞類題的核心:思路分析;注重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以心契心

【基本路徑】

1.從核心語句突破

2.循主要線索突破(精研脈理,把握思路,概括文章具體內容。)

3.層層概括突破

4.挖掘隱含信息突破(注重語境,把握詞句的表層和深層意義,挖掘語言深層含意,准確歸納概括文章內容和中心。)

【具體方法】

1.從文章標題入手。有的題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體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有的標題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從分析文章開頭結尾入手。有的文章開篇點題,起到統領全文、點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點明或深化中心。

3.從分析文中議論、抒情句入手。有的文中的議論、抒情句有畫龍點睛之功效。(如《老家》、《海邊的白蝴蝶》、《城市牛眸》)

4.從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隱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綜合歸納,才能突出中心。(如《英雄》、《湖畔夜飲》)

5.從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時還需了解、分析有關時代背景,弄清文章內容與時代背景的關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麼背景下產生、活動的,寫作的意圖是什麼。(如《憶劉半農君》)

註:以上幾點應綜合運用。

【例題分析】

1.類型一:歸納概括主旨、情感。

(1)第二次月考:《海邊的白蝴蝶》林清玄

請結合全文歸納文章的主旨。(6分)

答案:作者通過敘述朋友在海邊誤將白紙片認作白蝴蝶而感到興奮或沮喪的內容,表達生命感悟:(2分)美原不在事物本身,也不止來自眼睛,而在我們的心靈、感覺,來自想像,(2分)因此提倡“時常保有尋覓美好感覺的心”,甚至“不一定要看清事物的真相”,體現了作者樂觀、睿智乃至唯美的人生態度。(2分)

(2)第六次月考:《城市牛哞》劉亮程

作者通過“牛”的形象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作者(寫“牛”的命運和品格,即是寫鄉村人的命運和品格,)通過“牛”的形象,表達了對鄉村人悲苦命運的悲憫(1分)和質朴、奉獻等美好品質的贊頌,(1分)對日益長高的慾望化的城市榨取鄉村的批判,(1分)對城市文明社會中的存在者喪失了生命力和優秀品質的反思。(1分)

【答題思路:歸納文本內容,分析概括內容所反映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到作者的在心靈層面(如人格胸臆、審美趣味等)。】

另:《勝券在握》P190,2006全國卷《陽光的味道》第4題;

《勝券在握》p186,2006全國卷《綿綿土》第4題

2. 類型二:結合文章談認識(有探究題性質)

(1)第三次月考:《英雄》立夏

請結合全文簡要談談你對“英雄”的認識。(6分)

答案:英雄,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是平凡的,沉默的,甚至是卑微的,他們默默的勞作,但他們富有正義感,總能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見義勇為,這種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英雄。像“他”這樣的英雄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他”生活困窘,不被人理解,在公交車上勇斗歹徒,一車人只有“他”挺身而出,都說明了英雄的孤立無援。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況,在情感和行動上給予他們適當的關愛與幫助。

【答題思路:先結合文本概括英雄的形象特徵,再談作者有關英雄的認識(如對英雄品格的崇敬、對其命運嘆息和社會對英雄不公的揭露等),再談你對相關問題的認識看法。】

(2)第四次月考:《湖畔夜飲》豐子愷

文章兩次寫“濃烈地嘗到”“人生的滋味”,(1)結合全文來看,作者嘗到了哪些“人生的滋味”?(6分)(2)你認為“人生的滋味”是什麼,請結合自身體驗簡要談談?(2分)

答案:(1)①半生漂泊,身經浩劫,知交零落,能得故友重逢,暢飲話舊,悲喜交集;

②人到中年,喜看孩童成年,傷自己韶華已逝,半甜半苦;

③老友天涯比鄰,往事歷歷,親情友情溫暖了心田,溫暖了人生,又是一般暖滋味;

④湖月花影,微雨詩酒,安靜從容里淡出了人生真味。

【答題思路:從文中找答案,分點逐條概括,要點要全。】

(2)開放性答題,酸甜苦辣千般味,聯系自身實際,言之成理即可給分(2分)。

【注意語言表達,應是“人生的滋味是……的味道”】

另:《勝券在握》p189,2009江蘇卷《上善若水》第4題

附:重要句子含意理解(關涉思想情感)題型

第五次月考:《老家》蔣子丹

“但我相信這短暫的一晤,在我生命在中注入的鄉情,已足夠我來解讀故鄉。”請閱讀⑦到⑨段,談談作者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並試結合你讀過的文學作品談談你對“鄉情”的理解。(8分)

【答題思路:①題目有兩問,分開作答;②把握全文,結合上下文(語段)分析,文中有的要點一定不能漏;③舉例要符合題目要求(如《略論中國人的臉》中,列舉人物需是魯迅作品中的,且體現“家畜性”);並結合文本分析說明。】

小說閱讀答題技巧

【關於小說】

1.小說是通過人物、情節和環境的具體描寫來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2.主題是通過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3.人物描寫(語言、肖像、行動、心理、細節描寫)。

4.情節(序、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5.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6.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高考中小說的命題指向】

四個關鍵詞:環境、情節、人物、主題。

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1.把握故事情節;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環境描寫; 4.概括主題內容;5.品味語言特色;6.分析寫作技巧。

1.關於情節

把握情節的發展對於小說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感知作者藏在文字背後的情感的出發點。而命題者往往在命制小說閱讀時,也必定會以此為出發點,設置試題。

關於小說的情節,常考的題目類型有以下幾種問法:

(1)概括小說的情節 (例:2010年廣東卷《麵包》概括小說的主要情節。)

(2)小說的情節展開方式(例:2010年四川卷《想像》)

(3)某事物、人物在小說中有什麼作用?(例:2010年江蘇卷《溜索》)

(4)小說情節安排的合理性、作用(開頭、結尾)

例:2008年遼寧卷《遺璞》,簡述作者在文章結尾處的處理是否合理

例:①2010年陝西卷《保護人》,作者在小說後半部分引用報紙的報道,對於情節的發展的作用;②2010年遼寧卷《洗澡》

例:2010年安徽卷的文學類作品閱讀(羅永才),給文章擬一個恰當的標題

對於這類試題,我們首先要分析小說的情節。

(1)分析小說的情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①抓住場面;

②尋找線索;

③理清小說的結構。

(2)在分析小說故事情節時要注意兩點:

①情節的發展變化是矛盾沖突發展的體現,分析小說的情節時必須抓住主要的矛盾沖突;

②分析情節不是鑒賞小說的目的,而是手段,是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說主題服務的。所以,在分析情節的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體會它對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對揭示小說主題的作用。

(3)情節的一般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

②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

③為後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或埋下伏筆;

④照應前文;

⑤線索或推動情節發展;

⑥刻畫人物性格;

⑦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

(4)情節安排方式及作用:

①就全文來說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可讀性。

②就開頭結尾來說有首尾呼應式。作用是使結構緊密、完整。

③就開頭來說有倒敘式(把結局放到開頭來寫),作用是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④就結尾來說有留下空白式。作用是給人留下思索的空間或言有盡而意無窮。此外,還有出人意料式、悲劇、喜劇式等。

⑤貫穿情節的線索,可作線索的有:事、物、人、情、時間、空間。

⑥情節安排的敘事技巧:

順敘:按時間(空間)順序來寫,情節發展脈絡分明,層次清晰。

倒敘:不按時間先後順序,而是把某些發生在後的情節或結局先行提出,然後再按順序敘述下去的一種方法。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插敘: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插入另一與之有關的事件,然後再接上原來的事件寫。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補敘: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插入另一與之有關的事件,然後再接上原來的事件寫。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照應上下文。

平敘:(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答題思路:

考慮情節本身;(2)指向人物;(3)指向主題。具體來說,就是:

①情節(使情節波瀾再起,引出另一個情節,製造懸念,情節更突出,照應前文情節)→②人物(豐富人物,表現人物性格,)→③主題(深化某種主題,突顯某種主題)。

答題語言:

(1)概括類:小說的主要情節有:①……②……③……;

(2)作用類:……(情節)在文中有……作用(注意從多角度分析),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塑造了……人物形象特徵,表達了……的主旨,體現了作者……的觀點態度。

2.關於人物形象

文學即人學,以敘事為主的小說更是以寫人為中心。因而在閱讀小說時,命題者自然會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

關於人物形象類的試題,命題者一般問的比較直白,而同學們在回答這類問題時往往不會注意要結合上下文和文章的主旨來回答,因而造成失分。在近幾年年的高考試題中,有這樣幾種問法:

(1)簡要概括人物的性格。

(2)統觀全文,簡要分析人物形象。

(3)對文章中的某一人物進行評價。

(4)分析小說對人物進行塑造的具體方法和作用。

(說明:10年的小說類作品閱讀共考了6篇,除廣東卷沒有考察人物形象外,其餘幾篇均有考察,同學可自行查看。)

對於這類試題,我們一般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思考(寫人記事的散文類通):

(1)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它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

(2)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

(3)注意次要人物對主要人物的烘托,注意人物之間的對比和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

(4)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活動的,所以分析人物就應把他們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去理解;

(5)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

塑造人物的手法:

(1)正面描寫——直接描寫

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肖像、心理表現人物性格特徵,如概括介紹、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細節描寫、心理描寫等。

(2)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側面描寫,概括地說就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間接寫主人公。如用有關人物的對話,心理活動,事件敘述等烘托所要描寫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在情節發展中展現人物性格特徵;環境描寫襯托或烘托。

(3)細節描寫:更細膩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徵。

細節是文學作品中細膩描繪的最小環節。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節、社會環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許多細節組成的`,如場景細節描寫、服飾細節描寫、動作細節描寫、心理細節描寫、語言細節描寫等,成功的細節可以增強藝術感染力,是文學創作和記敘文不可忽視的技巧。

細節描寫的作用如下:

①典型的細節可以刻畫人物性格、追求、愛好。

②典型的細節可以深化主題。

③典型的細節可以推動情節的發展。

④典型的細節可以營造一種氛圍、渲染時代氣氛、地方特色。

⑤典型的細節,可以烘托渲染人物心情或反映人物心理。

⑥典型的細節可以暗示影射社會環境、情節發展等。

人物類試題答題思考點: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語言、行動、心理、肖像、細節,與另一個人物烘托、映襯、反襯)→情節(人物性格決定情節發展)→主題(凸顯某種主題)

3.關於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是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內容,分析環境描寫是全面理解小說的重要環節。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動的指定場所和范圍。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有時是為了表現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社會條件,用於烘託人物活動的時代意義,有時是為了渲染氣氛,從側面表現人物的性格。它是整個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構成部分,對於增強故事的真實性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時候也要分析環境,要連帶寫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環境分類及作用:

環境是人物活動的舞台,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的環境描寫跟人物的塑造與表現主旨有極其重要的關系。閱讀中始終把環境、情節和人物聯系起來,才能把握小說創作的真諦。

(1)社會環境——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時代背景,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現人物性格;或影響或決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會本質特徵,揭示主題。

(2)自然環境: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如地點、氣候、時間、景色、場面等。

作用:

①自身的、獨立的審美價值: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②渲染氣氛,為後邊刻畫人物作鋪墊;

③烘託人物性格,或某種心理;

④展開、推動情節發展;

⑤深化主旨;

⑥象徵和暗示社會、時代背景。

命題指向

⑴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

⑵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

⑶找出文中描寫環境的句子,分析環境描寫對塑造人物或表現主題所起到的作用;

⑷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

環境類試題的答題思路:

(1)環境本身(交代……時間,交代……背景,營造……氛圍,渲 染……氣氛)

(2)情節(推動,暗示,鋪墊)

(3)人物(烘托,映襯)

(4)主題(表達,寄託,暗示,揭示)。

根據要求還可以這樣來組織語言表達:XX具體描寫了……景色,營造(創設)了一種……氣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調;烘託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為下文……情節展開作了鋪墊,推動……的情節發展 .(例:10年江蘇卷《溜索》)

4.精妙技巧的捕捉:

質量上乘的作品,離不開精妙的寫作技巧,這是因為寫作技巧是作家駕馭文學語言,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及表達方式、修辭手段等,來構思文學作品塑造文學形象時所表現出的熟練的而又獨具特色的藝術才能。

常見題型:

(1)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方法(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

(3)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例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准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給讀者提供哪些藝術審美情趣。

小說開頭常用技巧

設疑法(懸念法):提出疑問,然後在行文過程中或結尾才回答疑問。作用是造成懸念,引出下文情節,並引起讀者的思考,吸引讀者把小說讀下去;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說的主題。

小說結局常用技巧

(1)分析出人意料的結局。好處(思維方向):

①從結構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節陡然生出波瀾,如石破天驚,猛烈撞擊讀者的心靈,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項鏈》。

②從表現手法上看,與前文的伏筆相照應,使人覺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項鏈》,直到結尾才點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如借項鏈時主人一口答應,還項鏈時主人沒有打開盒子檢查等,暗示了項鏈是不值錢的。

③思考其對人物塑造的作用。

④思考其對主題表達的作用。

(2)分析令人傷感的悲劇結局。作用:

①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

②從表現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這種結局令人感動,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悅的大團圓結局。作用:

①從表達效果上看,小說喜劇結局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耐人尋味。

②從閱讀者的情感體驗看,喜劇性的結尾與主人公、作者的意願構成和諧的一體,給人以欣慰、愉悅之感。

③從主題上看,這樣的結局凸顯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戰爭,反映出人類嚮往和平美好生活的願望。另還可從形象塑造等角度分析。

附:小說的標題可作為線索,貫穿全文,推動情節的發展;可點明主題,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論文相關查閱: 畢業論文範文 、 計算機畢業論文 、 畢業論文格式 、 行政管理論文 、 畢業論文 ;

『叄』 求一篇小說閱讀試題的答案

現代文閱讀訓練——
鄉村教師
岳 勇
(1)臨近大學畢業的那段日子,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動,如無事人一般。
(2)我們同宿舍的幾個姐妹都勸她出去活動活動,爭取能在城裡留下來。哪知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
(3)我們都吃了一驚,娟子的老家我們結伴去遊玩過一次,在大巴山最深處,汽車在二十里以外就進不去了。村裡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們當時都笑著調侃說那兒是全國最貧瘠的地方。而現在,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我們都替她惋惜。
(4)這時,娟子一本正經地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處有一所學校。整個學校只有一間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個班級,也只有一個老師。班上有13名學生,那位鄉村老師將他們從一年級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級。
(6)然而,就在小學快畢業的時候,不幸的事發生了。
(7)有個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給引燃了。等大家發現時,大火已經快封住了教室門。
(8)教室里的13名鄉下娃子都亂了套,但那位鄉村教師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鎮靜。他一面教孩子們不要慌張,一面將被大火圍困的孩子們一個個往外背。大火已將窄窄的木門完全封住,老師的衣服、頭發和鬍子全都燒焦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到最後,教室里只剩下兩名女同學。
(9)老師在一次沖進火海,那兩名女同學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師看了她倆一眼,最後咬咬牙,背起其中一個就往外沖。
(10)燒得通紅的門框呼地一聲砸下,將老師砸了一個踉蹌,但他最後還是背著那個女孩從大火中爬了出來。
(11)他把那個女孩被盜安全地帶,然後又急急地沖進了早已變成火海的教室。就在這時,轟的一聲,教室燒塌了。老師和最後那名學生再也沒有出來……
(12)講完這個故事,娟子眼圈都紅了。
(13)我們都猜了出來:「最後就出來的那名女同學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淚點點頭,「但你們知道最後那位被老師留在教室里再也沒有被出來的同學是誰么?」我們都搖搖頭。
(15)娟子說:「是老師的女兒呀!」
(16)說完這句話,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17)我們的眼圈也都紅了。
(18)最後,我們宿舍有三個姐妹跟著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鄉村教師。我是其中一位。

1.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4 分)
答:即將大學畢業的娟子主動放棄留在城裡工作的機會,毅然決定回鄉工作。同宿舍的姐妹們大惑不解,於是娟子給她們講述了一個鄉村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真實故事,為鄉村教師的精神所感動,同宿舍的三個姐妹跟著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鄉村教師。
答題要點:1、娟子的決定;2、鄉村教師的事跡;3、事跡對我們的感染;4、「我們「的舉動」。每個要點1分。
2.「鄉村教師」這一題目有兩層含義,請分別寫出來。(2 分)
答:① 以此紀念舍己數學生的鄉村教師;
② 以此贊揚去鄉村任教的大學畢業生。
3.記敘的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三種。從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採用了哪一種順序?它在文中的表達作用是什麼?( 3 分)
答:插敘。(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鄉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的時候,「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 ,這是為什麼?( 4 分)
答:一是為小學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精神所感動(或「感激小學教師的救命之恩」,或「傳承小學教師對學生的愛」),以當一名鄉村教師為榮;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學回報養育自己的家鄉、讓貧苦的家鄉不再貧苦。
答題要點:1、精神鼓舞(或「載譽而歸」,或「傳承愛心」);2、回報家鄉。每個要點2分。
5.讀了這篇文章,你聯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麼?( 4 分)
10、有人認為第三段中加點的成語「輕描淡寫」用得不恰當,你的意見如何?請講明理由。(2分)

11、請按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內容,不超過55字。(2分)

12、小說作者敘述故事為什麼用插敘而不用順敘?(至少講兩個理由)(2分)

13、見文中劃線的句子。鄉村教師在「看了她倆一眼」到「最後咬咬牙」的瞬間是怎樣的心情,請聯繫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像,用3~5句話描寫出他此時的心理活動。(2分)

14、有人說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那位敬業愛生、無私奉獻的鄉村教師,也有人說是娟子。請對娟子這一人物形象作一點簡要的分析(應當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從她的表現看她是怎樣的人,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參考答案:10、開放題。不恰當:「輕描淡寫」指說話或寫文章時僅淡淡帶過,有范圍限定,不能修飾「放棄」。恰當:「放棄」是指前文「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輕描淡寫」修飾的還是「說」。
11、鄉村教師從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個學生,最後去救女兒時不幸與女兒一同遇難。娟子大學畢業後決定回鄉村作教師。
12、造懸念,行文曲折;表現主題的需要,突出鄉村教師無私博大的愛以及這種愛的無限延伸(對他的學生的影響);使結構緊湊,內容更豐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參考:貧窮農村的孩子都希望改變命運跳出「農門」,而大學畢業的娟子卻毅然決定回老家當一名鄉村教師,為建設落後的家鄉做貢獻,這說明她是個有使命感、責任感的熱血青年,她愛家鄉,不忘本,有志向。娟子這一形象一方面在襯托她的老師,同時也在表現「鄉村教師」這一代又一代的愛的延伸,也給只為改變個人命運而奮斗者立了一面鏡子。

『肆』 現代文學閱讀怎麼回答最簡單

小說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
情節
環境
角度一 人物形象

考向探究
1 形象的分析
2 形象的作用

應考策略
形象的分析方法
1把他們放到一定的社會背景(典型環境)去理解,認識人物身上打上的時代烙印,折射的時代特徵;
2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外貌神情心理,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
分析人物的外貌,要抓住三點
(1) 不僅要抓主要特徵,還要和人物內在的精神狀態聯系在一起
(2) 對於通過對比來寫外貌的,要從對比中分析
(3) 對於只寫外貌中最傳神的一兩點的,要仔細體味傳神之處。
分析人物的心理表現可以通過多種間接途徑:動作語言神態,場面,環境,細節

3結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教養經歷氣質等因素;
4通過情節分析
5重視作者的介紹和評價
6通過人物之間的關系分析

形象的作用
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主要分析社會意義

(1) 結合情節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2) 結合社會現實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會現象
(3) 這個人物形象給人們帶來的啟示
(4) 民族特徵,時代特徵

2 次要人物的作用
(1)為主要人物服務,陪襯主要人物
(2)揭示主旨或凸顯主旨
(3)若是線索人物,自然是貫穿全文的
線索

3物象的作用
(1) 突顯人物性格
(2) 深化主題
(3) 有時反復出現,串起相關情節,從而稱為線索,兼有使結構更加嚴謹的作用。
(4) 營造氛圍
(5) 象徵《河的第三條岸》

角度二 環境

1 自然環境
作用:塑造人物,推動情節,表達主題,
(1) 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景物氣候,
(2) 渲染氣氛,營造氛圍
(3) 暗示社會環境,解釋社會本質,有象 征作用(《西遊記》《地球上的王家莊》)
(4) 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解釋人物的 心境,表現人物的性格
(5) 推動情節的發展,
(6) 為刻畫人物做鋪墊、烘托

角度三 情節

考向探究 .
1 概述情節
(1) 一句話概括主要情節
(2) 梳理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2 分析某一情節的特點和作用
3 情節安排的好處或合理性

應考策略
一般情節的作用分析法
基本做法:從技巧、內容、結構、情感、主題、人物性格、線索的角度分析(1)情節自身的表現作用(2)在全文中的作用

具體做法:
1技巧(插敘、對話、景物描寫……)
2情節自身的內容(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
3在內容上對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作用
4對主題思想寫作主旨的表現作用
5在結構上的作用
6情感(在開頭有時有奠定基調的作用)
7線索

出現在文章前面、中間和後面的段落情節的作用是不同的。
區別大致如下:
1出現在前,面的作用——設懸念(引人入勝)、鋪墊、伏筆、蓄勢、張本、引出下文、象徵、暗示
2在中間的作用——承上啟下、過渡、呼應、深入一層、另起一層、又掀波瀾(跌宕起伏)、推動情節,發展、變化、突轉、高潮,轉向結局,點題,深化主題,拓展主題,
3在後面的作用——總結、照應前文、點題、點出寫作主旨、深化主題、拓展主題。
(要寫效果,從給讀者的感受分析)

傳統小說和外國現代小說情節結構安排的不同之處
傳統小說通常是以時空為本位的線性結構模式。情節的運行模式有如下三種。

第一種 遵循基本模式:
發生——發展——高潮——結局

第二種 搖擺式,即通常所說的「一波三折」式
小說的運行不死呈現一條直線,作家不是讓人物選擇捷徑跑到底,總是在某處放慢速度甚至停下來做點什麼,然後再跑回到軌道,這樣就出現了情節上的搖擺。情節的搖擺往往賦予小說更為攝人心魄的魅力。

第三種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中,俗稱「歐·亨利」式結尾。
在結尾出其不意的揭示真相,而這個真相往往都出乎意料,卻不能不承認在情理之中。

此外有首尾呼應式,倒敘式,戛然而止式,留白式。

外國現代小說在結構上賦予小說更多的變化,主要有三種結構模式。

第一種 延遲式。
作者竭力給故事、人物、心理的緊張設置障礙,有不式使讀者覺得希望完全破滅,在這種捉迷藏式的游戲中,一環扣一環實現小說的張力。

第二種是生活的橫斷面。
講時空濃縮到一個小小的點上,在精巧的結構中展開漫長的時間和立體的無限空間。

第三種意識流。
按照心理時序而展開的意識流結構。它打破了時間這一恆常的維度,讓人物的意識在超時間的空間里任意往來。

『伍』 求初三現代文小說閱讀題~~~ +50!!!

小說類閱讀題專題教案
在各式文學作品中,最普及最流行的體裁要算是小說,別林斯基曾說過,什麼書最被人愛讀和爭購?乃是小說。同樣,在全國各地的高考試卷中,小說也有出現的趨勢,以它為命題材料,用來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既然大家如此關注它,那麼我們該如何解答小說類閱讀分析題呢?
大家都知道,作為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有其自身的特點,那就是:故事情節完整,人物個性鮮明,環境描寫逼真,主題思想深刻,構思角度精巧。這樣,我們在閱讀小說時就應該從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題技巧。下面筆者將通過具體例文來談談解答小說這一文體的解題要領,供大家參考:
木 笛
南京樂團招考民族器樂演奏員,其中一名木笛手。
應試者人頭攢動,石頭城氣氛熱烈——這是一個國際級樂團,它的指揮是丹麥音樂大師,這位卡拉揚的朋友長期指揮過倫敦愛樂樂團。
招考分初式、復試和終試三輪。兩輪過後,每一種樂器只留兩名樂手,兩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終試在藝術學院階梯教室。
房門開處,室中探出一個頭來。探身者說:「木笛。有請朱丹先生。」
聲音未落,從一排臘梅盆景之間站起一個人來。修長,纖弱,a一身黑色雲錦衣衫彷彿把他也緊束成一棵梅樹。衣衫上的梅花,彷彿開在樹枝上。走進屋門,朱丹站定,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後,抬起頭,他看見空濛廣闊之中,居高臨下排著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聲名遠播的丹麥音樂大師。
大師什麼也不說,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種神色,彷彿羅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師隨手從面前的一疊卡片中抽出一張,並回頭望了一下坐在身後的助手。助手謙恭地拿過卡片,謙恭地從台上走下來,把那張卡片遞到朱丹手中。
接過卡片,只見上面寫著——在以下兩首樂曲中任選一首以表現歡樂:
1.貝多芬的《歡樂頌》;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鵝舞)。
看過卡片,朱丹眼睛裡閃過一絲隱忍的悲戚。之後,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躊躇歉疚地說:
「請原諒,能更換一組曲目嗎?」
這一句輕聲的話語,卻產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來。
片刻,大師冷峻發問:「為什麼?」
朱丹答:「因為今天我不能演奏歡樂曲。」
大師問:「為什麼?」
朱丹說:「因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師問:「12月13日是什麼日子?」
朱丹說:「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師問:「你沒有忘記今天是什麼考試嗎?」
朱丹答:「沒有忘記。」
大師說:「你是一個很有才華的青年,藝術前途應當懂得珍惜。」
朱丹說:「請原諒——」
沒等朱丹說完,大師便向朱丹揮了揮手,果斷而又深感惋惜地說:「那麼,你現在可以回去了。」
聽到這句話,朱丹頓時湧出苦澀的淚。他流著淚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輕輕放回絨套,轉過身,走了。
入夜,石頭城開始落雪。
沒有目的,也無需目的,朱丹追隨雪片又超越雪片,開始他孤獨悲壯的石頭城之別。朱丹不知不覺走到鼓樓廣場。穿過廣場,他又走向坐落在雞鳴寺下的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碑。
臨近石碑是一片瑩瑩輝光,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彩墨在宣紙上的無聲暈染。走近一看,競然是一支孩子方陣。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們高矮不一,衣著不一,明顯是一個自發的群體而不是一支組織的隊伍。堅忍是童稚的堅忍,緘默是天真的緘默,頭上肩上積著一層白雪,彷彿一座雪松森林。每個孩子手擎一支紅燭,一片紅燭流淌紅寶石般的淚。
紀念碑呈橫卧狀,像天壇迴音壁,又像巴黎公社牆。石牆斑駁陸離,像是胸膛經歷亂槍。
頃刻之間,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寬闊,彷彿紛紛絲巾在為記憶擦拭銹跡。
佇立雪中,朱丹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輕輕吹奏起來。聲音悲涼隱忍,猶如脈管滴血。寒冷凝凍這個聲音,火焰溫暖這個聲音。墜落的雪片紛紛揚起,托著笛聲在天地之間翩然迴旋。
孩子們沒有出聲,孩子們在傾聽,他們懂得,對於心語只能報以傾聽。
吹奏完畢,有人在朱丹肩上輕輕拍了一下。
回頭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麥音樂大師。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師鞠躬。
大師說:「感謝你的出色演奏,應該是我向你鞠躬。現在我該告訴你的是,雖然沒有參加終試,但你已經被樂團正式錄取了。」朱丹問:「為什麼?」
大師略作沉默,才莊重虔敬地說:b「為了一種精神,一種人類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說完,大師緊緊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著木笛。
1、文章主要寫了和音樂大師有關的哪幾件事?請用簡潔的語句一一概括。
2、閱讀全文,結合朱丹的言行,在空格處把小說情節補充完整。(每處不得超過6個字)
請求更換曲目— —佇立紀念碑前— —終被樂團錄取
3、文章中對「雪」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4、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簡要概括。
5、這則故事揭示了什麼主題?從中你受到什麼啟發?
6、文中兩次寫朱丹「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意圖是什麼?
7、文章a處寫朱丹穿「一身黑色雲錦衣衫」的用意是什麼?
8、文章b處畫線句子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
9、在大雪中出現了「孩子方陣」,這一細節描寫說明了什麼?
10、請你說說這篇小說在藝術構思的2點特色。
一、故事情節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其中最為典型的題目是概括故事情節,實現整體感知。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以下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上文中第一、第二題就屬於這種類型;面對這種試題,我們該從何下手呢?
我們知道,對事件的完整敘述,我們必須按照何時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萬萬不能粗枝大葉,丟失了本該有的要素,此為其一;其二,由於事件的復雜性,我們在概括故事情節時,要避免前後情節的相互交錯,還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對象,做到前後一脈貫通。
第一題實際上包括了三點要求:一是概括事情,二是與大師有關的(與朱丹有關的事就不要),三是語句要簡明。明白了這個道理,答案就馬上得到:①在考場上,大師拒絕了朱丹更換曲目的要求;②大師在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碑前找到了朱丹,並把正式錄取的消息告訴了他。第二題的解答與第一題基本相同,需要注意的有兩點:一是要充分利用已知的信息源——題干中已概括的故事情節,我們可以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把它們暫時刪除,這樣情節就顯得比較簡明,便於迅速找准目標,正確概括;二是故事情節的對象是朱丹(與大師有關的事就不要),這樣,兩個空格的答案就是:「被拒離開考場」和「吹奏悼念亡魂」。
附帶一提的是,如果要求把小說所有的事情都一一概括出來,就只要把第一和第二題的答案加在一起就行了;倘若要具體指出故事情節的四個部分,其方法大致相同——先概括比較後正式確認,這里就不再具體闡述。
二、人物形象的揣摩。
文學即人學,以敘事為主的小說更是以寫人為中心。因而在閱讀小說時,命題者自然會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三種題型:①指認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
面對這些題型,我們該如何解答呢?一般可從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它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第三,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活動的,所以分析人物就應把他們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例文中的第四、第六和第七題就屬於此類。
第四題是對朱丹這一人物的綜合考察,首先他具有出色的音樂才華,這主要表現在:①是兩位參加決賽的選手之一;②從紀念碑前的吹奏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音樂才華,大師的高度稱贊和最終被音樂學院錄取也證明這一點。同時他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這主要表現在:①寧可落選也不願吹奏歡樂曲,②到南京大屠殺紀念碑前憑弔死難同胞,並吹奏起悲壯的木笛。由此可知,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樂才華,而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第六題是動作描寫和細節描寫,寫朱丹兩次「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說明他對木笛的珍愛,而木笛是一種中國民族樂器,其意圖顯而易見:表現朱丹對民族音樂的摯愛。第七題屬於外貌描寫,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的特殊打扮,自然有特殊的用意,我們只要再結合「請求更換曲目」和「佇立紀念碑前」這兩件事去思考,問題就可得到解決:暗示朱丹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的深切悼念。
三、環境描寫的作用。
環境描寫是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內容,小說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描寫對揭示小說的中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在中考試題中,常見的題型有三種: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例文的第三題就屬於這種類型。
面對這種題型,我們可從五方面進行思考: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揭示社會本質特徵。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⑤推動情節的發展,為刻畫人物作鋪墊,打基礎。明確了解題的思路,我們就可以聯繫上下文來分析文章對「雪」的描寫所起的作用:①點明了故事發生的時令節氣,渲染了一種悲壯的氣氛,②烘托主人公朱丹和音樂大師純潔高尚的美好心靈,凸現了少年兒童心靈的潔白無暇。
四、作品主題的挖掘。
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在高考閱讀測試時,常見的題型是: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②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③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某一個問題)的理解或看法。例文第八和第五題就是屬於這種類型。
那麼,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呢?一是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徵——達到揭示小說主題的目的;三是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明確了解題思路,我們就對之作簡要的分析:第八題畫線的句子既是朱丹被錄取的根本原因,也是朱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更是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這樣該句在文中的作用就自然得出: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題。第五題是直接要求歸納主題,其解題方法除了從文中找出點題句外,還可以從人物的性格、故事情節上開竅:才華橫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敬佩。作為一名中學生,要不忘民族的恥辱,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知識豐富、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為時時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衛士。
五、精妙技巧的捕捉。 質量上乘的作品,離不開精妙的寫作技巧,這是因為寫作技巧是作家駕馭文學語言,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及表達方式、修辭手段等,來構思文學作品塑造文學形象時所表現出的熟練的而又獨具特色的藝術才能。在中考試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題型主要有三種:①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方法(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例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准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給讀者提供哪些藝術審美情趣。
第九題在表面上是要說出細節描寫在文中的用意,其實質卻是分析小說巧妙的構思在文中的作用:「孩子方陣」的自發出現,表現了像朱丹一樣具有民族精神的人並不是少數,孩子們的背後暗含著一股強大的力量——父輩們的教育,這樣就使朱丹的舉動更具有典型意義,從而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第十題是從整體上把握小說在藝術構思上的特點,我們只要知道一些常見的精妙技巧,答案就瓜落蒂熟:①情節曲折生動,結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②細節描寫生動細致。③場面描寫庄嚴凝重,真切感人。④對比手法的運用。

『陸』 小說閱讀理解文段作用分析,答題技巧

關於語文閱讀理解的學習方法,要抓住兩個個重點。

1、閱讀理解主要考察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閱讀包含閱讀速度、閱讀理解力、整理歸納分析能力等,語文、英語閱讀在閱讀速度、歸納提取重點兩個方面表現得更明顯。
由於大家平時對快速閱讀接觸不多,可以通過直接訓練,訓練大腦和眼睛的協調能力,去年,有學者推薦《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作為假期學生學習計劃中,以為軟體練習30個小時就能使閱讀速度提高5-10倍左右,學習每天練習1-2個小時,兩個星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普通人300字每分鍾左右的閱讀速度會達到3000字每分鍾的閱讀速度,記憶力也相應的快速提升。這個建議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室原主任、多年從事腦心理研究的專家朱法良的高度認可,目前我們學習很多班級開展的假期速讀速記訓練課程,用的就是《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系統》。

2、為了節省時間在做閱讀的時候應該切忌:
(1)閱讀時不要逐字逐句的翻譯,這樣會導致閱讀速度的降低,要快速閱讀整篇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2)不要一句話反復閱讀,即閱讀時碰到一時不理解的句子就一遍一遍地沉浸在閱讀那個句子當中,反復琢磨。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要選對答案並不意味著對原文的每個句子都要讀懂,抓住一些重點句子就夠了,正確的做法是,以理解整個段落和整篇文章為主,在涵蓋出題點的句子上用心捉摸。上文中提到的《精英特速讀記憶》,超級速讀訓練同時就順帶訓練了記憶,而超級記憶部分的思維導圖對全面閱讀文章後,抓出文章脈絡和重點有良好的作用。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嘗試著學習一下。

如果是正在考試或者正在忙著備考的學生,我建議學習一下《精英特》,能夠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精英特速讀》也是我們協會認可的。希望你早日進步!

熱點內容
有關魔界小說言情 發布:2025-07-09 10:02:33 瀏覽:323
重生機甲世界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7-09 10:00:13 瀏覽:509
小說女現代言情 發布:2025-07-09 09:58:42 瀏覽:958
言情小說封面不要非 發布:2025-07-09 09:53:39 瀏覽:624
推薦小說校園女主有錢 發布:2025-07-09 09:46:27 瀏覽:100
錦黎小說完結 發布:2025-07-09 09:41:35 瀏覽:118
好看的特種軍人小說 發布:2025-07-09 09:40:51 瀏覽:770
經典官場言情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09 09:31:51 瀏覽:562
現代的小甜文完結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9 09:26:42 瀏覽:736
女生好看的玄幻小說完本推薦 發布:2025-07-09 09:15:50 瀏覽: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