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小說從什麼時候開始
1. 中國現、當代小說是指從什麼時候以來的小說
現代文學:1917年——1949年創作的文學(40年代前稱「新文學」)。也有的將1917年後的文學統稱為現代文學,如朱棟霖編教材。
當代文學:1949年7月全國第一次文代會以後創作的文學(5O年代後期提出這一概念,70年代前與新中國文學、「建國以來的文學」、「建國後文學」等名稱可互指)。
現當代文學:是現代、當代文學的合稱。
上述答案中把五四新文化運動作為現代文學的開端是完全錯誤的。
1917年初發生的「文學革命」,在中國文學史上樹起一個鮮明的界碑,標示著古典文學的結束,現代文學的起始。————————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2. 中國現代小說發源於什麼時期拜託各位大神
小說的起源與魏晉南北朝小說的興盛 中國古代小說有兩個系統,即文言小說系統和白話小說系統。魏晉南北朝時期,只是文言小說。這時的小說可以統稱之為筆記體小說,採用文言,篇幅短小,記敘社會上流傳的奇異故事,人物的逸聞軼事或其只言片語。在故事情節的敘述、人物性格的描寫等方面都已初具規模。作品的數量也已相當可觀。但就作者的主觀意圖而言,還只是當成真實的事情來寫,而缺少藝術的虛構。它們還不是中國小說的成熟形態。中國文言小說成熟的形態是唐傳奇,白話小說成熟的形態是宋元話本。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雜篇《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以「小說」與「大達」對舉,是指那些瑣屑的言談、無關政教的小道理。後來,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小說與《莊子》所說的「小說」含義雖不完全相同,但在古代,小說這種文學體裁始終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在這一點上,二者仍然是接近的。 東漢班固據《七略》撰《漢書?藝文志》,把小說家列於諸子略十家的最後。這是小說見於史家著錄的開始。諸子略共4324篇,小說就佔了1380篇,是篇數最多的一家。班固據《七略?輯略》說:「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這是史家和目錄學家對小說所作的具有權威性的解釋和評價。他認為小說本是街談巷語,由小說家採集記錄,成為一家之言。這雖是小道,尚有可取之處。班固明確地指出小說起自民間傳說,這對認識中國小說的起源有重要的意義。 追溯中國小說的起源,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神話傳說。盡管古代文獻對神話傳說的記載十分簡略,我們仍然可以從中看到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這兩種重要的小說因素。神話傳說原先在口頭流傳,有的被采入正史,遂逐漸凝固;有的繼續在口頭流傳並不斷豐富發展,分化出一些新的神和英雄,增添了新的故事情節。這些繼續活在人們口頭上的傳說一旦記錄下來,就成為具有濃厚小說意味的逸史。從神話傳說到小說的這根鏈條中,逸史是關鍵的一環。甚至不妨說逸史是中國小說直接的源頭,逸史中最接近小說或竟可視為早期小說的,莫過於《穆天子傳》和《燕丹子》。前者對周穆王周行天下之事多有細節描寫;其中的西王母與《山海經》中的記敘相比,減少了神性增加了人性。後者寫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與《戰國策》和《史記》相比,不僅增加了細節描寫而且突出了燕丹這個復仇者的形象。(明)胡應麟稱此書為 「古今小說雜傳之祖」(《四部正訛》),不為無見。 其次是寓言故事。例如《孟子》、《莊子》、《韓非子》、《戰國策》等書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鮮明的寓言故事,它們已經帶有小說的意味。《韓非子》中保存寓言故事最多的《內儲說》、《外儲說》、《說林》,明白地用「說」來標目,也透露出兩者之間的關系。顯然,寓言故事可以看作小說的源頭之一。 第三是史傳。如《左傳》、《戰國策》、《史記》、《三國志》,描寫人物性格,敘述故事情節,或為小說提供了素材,或為小說積累了敘事的經驗。唐代傳奇小說多取人物傳記的形式,《三國志演義》徑直標明是史傳的演義,都證明了史傳是小說的一個源頭。在傳統的目錄學著作中,有些書或歸入子部小說家類或歸入史部雜傳類,這兩類缺少嚴格的區別,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史傳對小說的影響之深。 《漢書?藝文志》著錄的小說15家,均已亡佚。今存題為漢人所著的小說,其實都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偽托漢人的作品,如託名東方朔的《神異經》和《十洲記》,託名班固的《漢武帝故事》。題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小說很多,重要的如(三國魏)邯鄲淳《笑林》,(西晉)張華《博物志》,(東晉)干寶《搜神記》,(宋)劉義慶《幽明錄》、《世說新語》,(北齊)王琰《冥祥記》,(梁)沈約《俗說》,(梁)殷芸《小說》等,包括後人的輯本,共約五十種,足見其興盛的情況。
3. 現代文學的開始時間是什麼時候
現代文學發端於「五四」新文學運動和文學革命。
現代文學在「五四」文學革命以後的60多年發展過程中,隨著中國革命與社會性質的演變,以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轉折,經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與社會主義時期兩個歷史階段。
兩個階段的文學既有各自的歷史面貌,顯示出不同階段的差異性;又具有共同的傳統與特點,存在著內在的連續性。新民主主義文學中所孕育的社會主義因素,保證了文學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便形成了社會主義文學的洪流。
(3)現代小說從什麼時候開始擴展閱讀
代表作家
1、魯迅
(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筆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學運動的偉大旗手。他的作品對中國人民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他曾留學日本,後棄醫從文,意在改變國民精神。他曾在北大、北女師大任教。
1927年起定居上海,完成了由民主主義者向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偉大轉變。魯迅一生著、譯近1000萬字,其中雜文集17本、小說集3部、散文和散文詩集各1部。
2、周作人
(1884—1967)浙江紹興人,現代散文家,「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一,五四運動時期提倡「人的文學」,30年代和林語堂一起倡導「閑適幽默」小品,著有《自己的園地》、《中國新文學的源流》等。
3、胡適
(1891—1962)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現代作家、學者。早年留學美國,回國後任北大教授,五四初期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是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影響很大。曾在古代文學史、哲學史方面做過一些開創性工作。主要作品有《胡適文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現代文學
4. 中國當代文學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據說,下面的文字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詩潮澎湃
有涯滄海,無涯胸懷。
亂世詩狂,盛世英才。
歷經蒙古鐵騎的瘋狂踐踏;飽嘗滿清胡虜的野蠻奴役;殘遭八國聯軍的槍炮轟擊;忍受日本強盜的燒殺搶掠……壓抑了幾十年,幾百年。今天,在華夏大地上,終於爆發出一股強大的生命力,激發出一種令天下所有炎黃子孫的心靈都為之震撼的東西——這,就是《詩詞三百首》!
讀了《詩詞三百首》,頗有一種痛快淋漓的感覺,書中有雷鳴,有號角,有虎嘯,有龍吟。好似驚濤駭浪,以波瀾壯闊的氣勢,揭天掀地,席捲而來。大筆揮舞,鏗鏘有力,所向披靡。字字句句落地有聲,振聾發聵。自然流露出處在變革時期的求索者「胸懷萬里世界,放眼無限未來,閱盡千古風流,獨占萬世瀟灑」的豪邁、奔放、樂觀、曠達。
偉哉!《詩詞三百首》。讀了你,我們可以觸摸到詩人的高風亮節!
壯哉!《詩詞三百首》。讀了你,我們可以呼吸到詩人的浩然正氣!
5. 現代人都喜歡看小說,小說是什麼時候才開始流行的
現在我們人看小說,可以說佔到了許多青少年的部分時光。現代小說的流派作品,而且途徑都非常的廣泛。都市小說,言情小說,武俠小說,仙俠小說,玄幻小說,修真小說,奇幻小說。這些小說的載體貫穿著我們大部分小說的讀物!但是在古代的小說也算是一種精神讀物。
咱們古代的小說其實大都來自民間,史傳文學對古代小說影響很大。古代小說多立足於現實。所以我們現在讀類似一些《三國演義》小說作品,就會感覺到歷史讀起來沒有那麼的難。
小說真正成熟起來的是在唐朝時期,宋朝時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到明清時代,那可謂是登峰造極。光是有明一代,中國四大名著就占其三!所以小說真正流行還是流行在明清時期。包括上個世紀一些武俠小說,一直到如今都是流行讀物!
6. 中國現代小說發源於什麼時期
小說的起源與魏晉南北朝小說的興盛
中國古代小說有兩個系統,即文言小說系統和白話小說系統。魏晉南北朝時期,只是文言小說。這時的小說可以統稱之為筆記體小說,採用文言,篇幅短小,記敘社會上流傳的奇異故事,人物的逸聞軼事或其只言片語。在故事情節的敘述、人物性格的描寫等方面都已初具規模。作品的數量也已相當可觀。但就作者的主觀意圖而言,還只是當成真實的事情來寫,而缺少藝術的虛構。它們還不是中國小說的成熟形態。中國文言小說成熟的形態是唐傳奇,白話小說成熟的形態是宋元話本。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雜篇《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以「小說」與「大達」對舉,是指那些瑣屑的言談、無關政教的小道理。後來,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小說與《莊子》所說的「小說」含義雖不完全相同,但在古代,小說這種文學體裁始終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在這一點上,二者仍然是接近的。
東漢班固據《七略》撰《漢書?藝文志》,把小說家列於諸子略十家的最後。這是小說見於史家著錄的開始。諸子略共4324篇,小說就佔了1380篇,是篇數最多的一家。班固據《七略?輯略》說:「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這是史家和目錄學家對小說所作的具有權威性的解釋和評價。他認為小說本是街談巷語,由小說家採集記錄,成為一家之言。這雖是小道,尚有可取之處。班固明確地指出小說起自民間傳說,這對認識中國小說的起源有重要的意義。
追溯中國小說的起源,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神話傳說。盡管古代文獻對神話傳說的記載十分簡略,我們仍然可以從中看到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這兩種重要的小說因素。神話傳說原先在口頭流傳,有的被采入正史,遂逐漸凝固;有的繼續在口頭流傳並不斷豐富發展,分化出一些新的神和英雄,增添了新的故事情節。這些繼續活在人們口頭上的傳說一旦記錄下來,就成為具有濃厚小說意味的逸史。從神話傳說到小說的這根鏈條中,逸史是關鍵的一環。甚至不妨說逸史是中國小說直接的源頭,逸史中最接近小說或竟可視為早期小說的,莫過於《穆天子傳》和《燕丹子》。前者對周穆王周行天下之事多有細節描寫;其中的西王母與《山海經》中的記敘相比,減少了神性增加了人性。後者寫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與《戰國策》和《史記》相比,不僅增加了細節描寫而且突出了燕丹這個復仇者的形象。(明)胡應麟稱此書為 「古今小說雜傳之祖」(《四部正訛》),不為無見。
其次是寓言故事。例如《孟子》、《莊子》、《韓非子》、《戰國策》等書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鮮明的寓言故事,它們已經帶有小說的意味。《韓非子》中保存寓言故事最多的《內儲說》、《外儲說》、《說林》,明白地用「說」來標目,也透露出兩者之間的關系。顯然,寓言故事可以看作小說的源頭之一。
第三是史傳。如《左傳》、《戰國策》、《史記》、《三國志》,描寫人物性格,敘述故事情節,或為小說提供了素材,或為小說積累了敘事的經驗。唐代傳奇小說多取人物傳記的形式,《三國志演義》徑直標明是史傳的演義,都證明了史傳是小說的一個源頭。在傳統的目錄學著作中,有些書或歸入子部小說家類或歸入史部雜傳類,這兩類缺少嚴格的區別,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史傳對小說的影響之深。
《漢書?藝文志》著錄的小說15家,均已亡佚。今存題為漢人所著的小說,其實都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偽托漢人的作品,如託名東方朔的《神異經》和《十洲記》,託名班固的《漢武帝故事》。題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小說很多,重要的如(三國魏)邯鄲淳《笑林》,(西晉)張華《博物志》,(東晉)干寶《搜神記》,(宋)劉義慶《幽明錄》、《世說新語》,(北齊)王琰《冥祥記》,(梁)沈約《俗說》,(梁)殷芸《小說》等,包括後人的輯本,共約五十種,足見其興盛的情況。
7. 小說的發展起源是什麼時候
小說(novel) :是指在語言文學藝術序列中和散文、詩歌、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創作體裁。是指以敘述事物為創作手法,營造典型性為審美特徵的文學創作體裁。 小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魏晉南北朝,文人的筆記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的雛形;唐代傳奇的出現,尤其是三大愛情傳奇,標志著古典小說的正式形成;宋元兩代,隨著商品經濟和市井文化的發展,出現了話本小說,為小說的成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明清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高峰,至今在古典小說領域內,沒有可超越者,四大名著皆發於此;民國時期,尤其是五四以來,舶來文化的沖擊,中國小說發展出現多元化,代表性人物有「魯郭茅巴老曹」六大家;21世紀(2003年以後),網路文學的出現,使小說的發展更加多元,大批網路作品涌現,如玄幻文學(起點為代表)、新言情(晉江和紅袖為代表)等等,也出現了大批網路作家,玄幻領域如蕭鼎、我吃西紅柿、唐家三少、血紅、夢入神機等,言情領域如四小天後、六小公主、八小玲瓏等。 東漢班固編著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在《漢書·藝文志》中寫到:「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這是史家和目錄學家對小說所作的具有權威性的解釋和評價。班固認為小說是「街談巷語、道聽塗(同「途」)說者之所造也」,雖然認為小說仍然是小知、小道,但從另一角度觸及小說講求虛構,植根於生活的特點。 中國的小說歷經前秦的古代神話小說、漢晉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說、隋唐的傳奇小說、宋元的話本小說、明清的章回小說、現當代的白話小說以及近年來興起的網路小說約三千多個春秋的洗禮。按照小說的歷史時期,可劃分兩大階段,即新文化運動以前,可稱作古典小說階段,新文化運動以後,可稱作現代小說階段。 (1)古典小說萌芽於先秦,發展於兩漢,雛形於魏晉南北朝,形成於唐代,繁榮於宋元,鼎盛於明清。 先秦兩漢時期,當時社會出現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史傳文學成為古典小說敘事的源頭。神話傳說已經具備人物和情節兩個基本因素,散見於諸子百家書中的寓言典故提供了借鑒經驗,歷史著作有比較完整的結構、人物形象和歷史背景。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志怪、志人小說。嚴格意義上說這仍然算不上是小說,只能算是小說的雛形。《世說新語》也是這個時期的優秀作品,裡面收集了許多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唐朝時期,古代小說的發展趨於成熟,形成了獨立的文學形式—傳奇體小說,由此我國的小說脫離歷史領域而成為文學創作。唐代三大愛情傳奇是此時期的標志性作品。 宋元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井文化的興起,給小說創作帶來深厚的土壤。話本經過文人加工形成許多話本小說和演義小說。 明清時期,小說開始走上了文人獨立創作之路,這一時期,小說作家主體意識增強。《紅樓夢》的出現,把中國古代小說發展推向了高峰,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明清這一段時間內涌現了無數的經典之作流傳於世。如明代四大奇書(《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金瓶梅》)三言二拍(《醒世恆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清代的《紅樓夢》《儒林外史》《老殘游記》《聊齋志異》等。明 董其昌《袁伯應(袁可立子)詩集序》:「二十年來,破觚為圓,浸淫廣肆,子史空玄,旁逮稗官小說,無一不為帖括用者。」 神魔小說《西遊記》民國時期,尤其是五四以來,中國遭受列強侵略,社會各種思潮流行,舶來文化沖擊傳統文化,中國小說的發展出現多元化,各類小說題材涌現,其中現代言情小說的發端鴛鴦蝴蝶派就出現在此時。正統小說的代表性人物有巴金、茅盾、丁玲、冰心、老舍等。 新中國成立以後到90年代,中國小說形成大陸派和海派(包括港台),大陸小說沿襲正統脈絡,港台小說向武俠和言情兩個方向發展,分別產生金庸時代和瓊瑤時代。 (2)現代小說的興起於民國時期,繁榮於新世紀,尤其2003年網路小說的涌現,顛覆了傳統的書寫和傳播模式。 隨著網路普及。網路作家成為小說創作的生力軍,產生了安妮寶貝、寧財神、邢育森等一批著名網路小說家,2000年以來,網路文學的出現顛覆了傳統的書寫和傳播模式,出現了《悟空傳》(作者今何在)、《五行山下》(作者狂狷)、《第一次親密接觸》(作者痞子蔡)等一批具有廣泛影響的作品,網路小說使小說的發展更加多元化。2003年「四小天後」、「六小公主」和「八小玲瓏」以及以起點為代表的武俠玄幻小說作者群的出現和形成,標志著網路小說已經成為主流文學之外的又一創作主體。
8. 新時期小說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算的
新時期小說指文革後寫作或文革中寫作文革後發表的小說。
開端:
傷痕文學:劉心武《班主任》為開端,得名於盧新華小說《傷痕》揭示文革……
代表作《我該怎麼辦?》
反思文學:50年代中期以來共和國走過的艱辛歷程,對歷史道路反思……
代表作 茹志娟《剪輯錯了的故事》王蒙《布禮》《蝴蝶》
改革文學: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為開端……呼喚、表現……變革。新時期文學的主旋律,也是新時期持續最久、影響最大的文學思潮。
代表作:高曉聲《陳奐生上城》
尋根文學:1985,反思文學的延續和深化,政治反思後走向文化反思,民族性、國民性反思。
現代派小說:1985,當代城市青年……觀念意識到形式技巧全面借鑒西方現代派小說
代表作:劉索拉《你別無選擇》
新寫實小說:抽掉了啟蒙意識和主流意識形態觀念的寫實手法,對1949年後國人生存進行客觀敘述的小說,主張還原現實生活的原生態。
開篇之作:池莉《煩惱人生》
代表作:方方《風景》 劉震雲《一地雞毛》《單位》
新時期戰爭小說里程碑 :
《東方》《高山下的花環》《皖南事變》
9. 中國現代小說發軔於什麼時期
中國現代小說是在激盪的「五四」浪潮中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