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是李和的穿越小說
㈠ 一本主角是李煙的穿越小說,求書名
可能是《李煙傳》
㈡ 叫李子和穿越唐朝的小說人物
等愛上千年
作者: 小倩
簡介:
他一個孤獨了上千年的僵屍,為了平凡的愛,不惜一切去得到!為了爭奪一本書,一本可以讓人長生的書;一本可以讓妖成仙的書;一本可以讓僵屍變成人類的書。人,妖,僵屍,於是同時出現在人間。孤獨昨夜星辰今日憂,夜夜相思夢里愁,孤獨伴君千萬夜,盼妻醒來空悲枕,問蒼天!
㈢ 穿越到唐朝的小說,主角是男的,姓李,出場射箭救了幾個斥候,之後發明印刷、廁紙,還和武則天是鄰居
找到說一聲,我也喜歡架空類小說。感覺最經典的是唐磚。
㈣ 小說主角叫李頜,是從現代穿越到古代做紈絝子弟
是《紈絝子弟》
作者: 郝歪
㈤ 主角性李的召喚小說找一本小說主角姓李穿越有個系統好像叫輪回系統可以召喚歷史人物
主角性李的召喚小說找一本小說主角姓李穿越有個系統好像叫輪回系統可以召喚歷史人物網路查一下,或是用QQ瀏覽器試試。要是追小說,就多下載幾個閱讀器看方便。
㈥ 男主角叫李玉的穿越小說
《古武少年》
在江南水鄉一個不知名的小鎮子上,坐落著一座與現代建築格局迥然不同的古老院落,此院落坐北朝南,風格迥異,房屋面積大約有上百間,十幾座連環相套的院子,大院套著小院、小院別有洞天,各個院內錯落有致,花紅柳綠,屋頂紅磚綠瓦,精湛琉璃做工,雖談不上氣勢宏大,但儼然是一座具有濃厚古韻文化的府邸建築。
偶爾出遊經過的外地遊客想進去參觀,但正前的木製紅門很少開過,上還寫有「古址遺留,禁止參觀停留」的警示牌。每當這時,很多人會想到不知是哪個朝代大官遺留下的府邸,現在也不知道做什麼用的,沒有開成旅遊景點,真是有點可惜了。
當地附近的居民只知道自己爺爺的爺爺就說他出生的時候,這個地方很早就存在了。有些略知內情的人了解到院子里住著一個姓李的大家族,幾經世代相傳,到現在約有上百口人,而且大有背景,在當今社會能夠擁有這樣的地方,是大有來頭的。
院落的主人很是低調,每天進出的人也很少露面,與旁人也很少交流,大家也不知道這院子的主人從事什麼樣的職業,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院子的主人很少接待客人,更不可能讓遊人進去參觀,當地政府的文化、旅遊等部門好像接到什麼指令似的,從未找人進去搭訕過,因此顯得很是神秘。
此時,這幢古建築一個最大院子里正上演著一幕好戲。
「小兔崽子,不要以為你在裡面裝睡著了,就可以饒過你今天的訓練」,一位身著白色絲綢,滿頭銀的老者,手拿一木棍,對著院落一排數十個大缸其中的一個嗔怒道。
話音剛落,只見一個渾身帶著碎葯渣和湯葯汁的身影從其中一個兩米多高的大缸中騰空而起,在空中耍了個漂亮的三周半轉體穩穩落地。
該男子面色清秀,一雙眼睛炯炯有神,看上去二十歲左右的年紀,望著老者,雙手一攤,臉上掛著一副苦大仇深的神情,對著老者說道:「我現在真的懷疑自己是不是你的親孫子,不讓人舒服一會,就算是你撿來的,或是別人送來的,可你這么大年紀了,不能心存慈善之心嗎?這么大年紀了要有愛心,就是養個小貓、小狗什麼的,也不能這樣天天虐待啊。再說了,我剛躺進去一會,昨天被你打傷的地方還沒有醫好呢!催什麼催,催命……鬼」。
「鬼」字,還尚未出口,老者的木棍閃電般的向年輕人打來,一邊打,還一邊笑著說:「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知道尊重老人了,我好心養你、供你吃、供你住,還教你功夫,教育你做人,你就這么報答你的爺爺啊,你看家裡誰敢這么對我說話,看你在葯缸里快兩個時辰了,難道還沒有夠啊,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一天不罵,賤皮癢」。
說完,手裡的棍子如有了生命般,精準、閃電般的朝年輕人身上的各個部位,狠狠的敲打過來。
面對老者連綿不絕的攻擊,年輕男子被老者打的上躥下跳,顧得了上面顧不了下面,手忙腳亂,哪裡還有空閑與老者鬥嘴搭腔。眼看無法承受眼花繚亂的攻擊,無名決運作全身,腳踏四方步,身體頓時輕盈起來,面對老者快攻擊,險而又險避過一次又一次危險境地。
「咦!小子,功夫見長啊,看來無名決練到第一層的巔峰階段了,今天要讓你見見真功夫了」。老者說完,隨手棍子一扔,雙手交錯,人眼前彷彿出現了幻覺般的有無數雙手上下翻飛,圍著年輕人身上攻擊了數十次,終於胸口、背部、額頭、雙肩,腰眼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攻擊,年輕人整個人踉蹌的退後七八步之後,飛一般的跌落在剛出來的大葯缸旁邊,一個翻身不動了。
「玉兒」。這時候,老者收起淡然的神色,滿臉的不安和擔心,飛奔過去,准備查看年輕人的傷勢。
突然,只見男子一個鯉魚打挺,雙手交錯與老者招式一樣,漫天飛舞般的朝老者攻擊而去。剛沖到眼前的老者一愣,但瞬間反應了過來,都一一輕巧化解。此外,順手還抓起年輕人,扔進了院落的一個大葯缸之內。嘴裡邊說:「臭小子,還想捉弄你爺爺,長本事了啊,讓你嘗嘗自由落體飛翔的感覺,哼」!
一臉的郁悶,隨口噴出一口苦葯汁,之後大口喘著粗氣,咳嗽幾聲,連連喊道:「打出人命了,你可要想好啊,你還靠我給你養老呢,就這么把我打死了,看你後悔都來不及,養了這么多年了,打殘廢了,你的投資可就全白費了,最後還得成為你的累贅」。
看到年輕男子的一副可憐相,老者微笑道:「臭小子,這次就算了,今天暫且饒你一次,明天接著打,你什麼時候能接得住你爺爺三十六式大佛手,我就不再虐待你」。
「什麼」,年輕人很是驚訝的喊道:「那要到猴年馬月啊,我的命怎麼這么苦啊,你說整個古武界誰能接的下你的大佛手,還三十六式,我看還是准備離家出走,擺脫這殘忍的虐待生涯,不然被你虐殘了,以後找媳婦都困難了。哈哈……」
「臭小子,你皮又癢癢了,還說什麼離家出走,就你那點本事,還沒有出門呢,就被別人打了,翅膀還沒有長全,就想出去飛,我看也就是在家裡能撲騰撲騰而已」。老者一臉的嗔怪相。
「老爺,國安局歐陽雲拜訪」!這時,從院子走來一位四十左右的漢子恭敬的對老者說道。進來通報的是李氏家族管家,名叫李國安,是李氏家族旁支血脈,祖上一直跟隨李玲瓏已經好多年了,到現在已經是好幾代人了,是家族裡最值得信賴和忠誠度最高的人。
「哦,估計有了棘手的事情,請客人到前院客廳,我一會兒就到」。隨後,對著年輕男子說道:「今天要不是有事,非收拾了你不可,先讓你得意會兒,明天給你增加訓練難度」。說完,擺出一副似怒非怒的樣子,轉身而去。
這片院落住著當今二十一世紀傳承少有的古武家族之一,李氏古武家族,主人是古武界著名的號稱大佛手——李玲瓏,一雙手上功夫很是了得,為國家軍隊培育了好多特種武術人才,曾任國際民間武術家協會的名譽主席,其家族憑借高的武術功夫接受了完成無數次國家交賦的秘密任務。
古武家族是隱藏於世間為數不多的異能組織之一,他們有的力量窮,可舉千斤巨石;有的輕功絕頂,翻牆越脊,如履平地;有的功力非凡,十步之內,殺人於無形之中。他們很多的人都作為國家的秘密武器,為國家完成許多艱巨秘密的任務,特別是在信息情報、領導保衛、國際特種兵大比武等行動中,做出了很大的犧牲和貢獻,同時也為國家爭得了眾多的榮譽。
李玲瓏的兒子兒媳就是因為一次在執行國家重大任務中,遭到國外情報組織暗殺,雖然對方也付出了慘重代價,但是最終因寡不敵眾,雙雙遇難,給李玲瓏帶來了無比的傷痛。
好多年以來,卸任各種事務頭銜,拒絕一切外事活動,在家裡研究武學,培養嫡孫早日成才,也好有能力接受父母未完成的事業。國家也是考慮到李氏家族的特殊地位,早就命人打招呼,把李氏家族作為政府要地,杜絕一切部門和人員打擾李玲瓏的清凈,所有一般人很難進入到那幢古宅院子里。
年輕的男子叫李玉,是李氏古武家族主人大佛手李玲瓏唯一的嫡孫。
雖然李玲瓏對李玉要求嚴格,訓練刻苦,但李玉作為李氏家族現今唯一的傳承人,可見珍愛程度。一直以來,李氏家族有一部秘傳上古絕技無名決,分為三層,練成之後,就能達到傳說中神形內斂、任督相通、三花聚頂的境界,那樣的話,就可以躲避包括子彈的快攻擊。
但練習無名決要求體質嚴格,歷代家族人都因體質原因未能練習,為了能夠傳承古武學術,李玲瓏用上百種中醫葯材進行制,讓李玉每天在大葯缸里制四個小時,疏通心血和經脈,增強身體外部的抗擊打和承受能力,增加李玉日後參與完成任務的安全系數,再一個就是練習無名決沖階的時候,不被真氣所傷,以至於走火入魔。
現在李玉練習傳承武學大佛手和上古絕技無名決近二十多年。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大好青年,李玉有驕傲的資本。十一歲獲得全國武術比賽少年組冠軍,十三歲開始由國安局特招到中國代號「黑豹」特遣大隊,練習射擊和各種戰斗機械化操作。十九歲開始參加世界各地組織的軍事演習比賽,多次完成國家級秘密特殊和保衛任務,榮獲多項個人一等功和集體榮譽獎,還受到國家軍隊領導人和公安部的親自接見,在各種任務的磨練中,不斷提高著自己的應變和應對能力。
此刻,已經在國家秘密組織中小有名氣。
前院客廳,李玲瓏坐在椅子上,早有家人送來了冒著熱氣的茶水。
「老東西,最近身體可好,許久不見,看你的氣色還不錯啊」,李玲瓏旁邊一位六旬左右的男子一臉剛毅之色,一邊吹著茶水裡的茶葉,一邊獻媚般討好說道。
「堂堂國安局局長大駕光臨,讓我寒舍蓬蓽生輝啊,你給我客套什麼,有事快說,我還不知道你,閑的沒事你會無故跑過來跟我問候什麼氣色好不好,你什麼時候有這樣的閑情雅緻啊」,李老爺子顯然是在戧茬。
此時,歐陽雲一臉的尷尬,「看看你個老東西,本事漲沒漲,脾氣可是越來越大了,局長咱早就不幹了,今天我過來主要是問候你一下,看看老朋友,聊聊天,也不行啊」。
歐陽雲,也是當代古武家族的成員之一。現在是古武家族歐陽家族的族長,虎鶴雙拳練的爐火純青,也是當年古武家族的風雲人物之一。曾是國家安全局的上任局長,現已從國安局的位置上退了下來,做一些溝通協調各個古武家族聯系和任務安排的工作。
隨他一起來的是站在旁邊一位四十歲左右的漢子,看上去虎背熊腰,一副骨子裡滲透出軍人應有風范氣質,面對坐上的兩位老人,臉上滿是恭敬之色,因為他知道這兩位老人在古武界的能力和地位。此人就是現任的國安局局長趙國棟。是一個標準的軍人出身,渾身上下充滿著力量的氣息。
「歐陽爺爺好,多日不見,看你這氣色,紅光滿面,精神煥,可比我爺爺好多了,莫不是又有好東西了給我了?上次你給我玉劍,挺好玩的,莫不是你耍賴,後悔想要回去,還是想你玉兒可憐,來解救我於水火之中,我可是日日想念你,也就是您能讓我爺爺吃癟,我心裡可是暢快著呢,要不我以後跟你得了,省的爺爺天天虐待我」。說完,李玉一臉無邪的可憐相。
「小兔崽子,不要放肆,自以為是,你先弄清楚自己姓什麼再說,整日顛三倒四,沒個人形,這都是我慣出來的毛病,還不快來見過你歐陽爺爺」,李玲瓏嗔怒道。
歐陽雲擺擺手笑著說道:「老東西,你這是做什麼,有氣不能往孩子身上撒嗎!玉兒,讓你歐陽爺爺好好看看我們的美男子,也不知道哪家閨秀能配得上我的乖孫兒,最近你是不是常惹你爺爺生氣啊,我可不敢把你給搶走了,不然你爺爺起威來,我可是吃不了兜著走啊」。
隨後,李玉向趙國棟敬禮,說道:「長好,國家安全局情報特遣隊一組組長李玉向您報到」,一個標準的軍禮。李玉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國家安全局情報特遣大隊一組的組長,曾經受派完成許多艱巨的任務。
趙國棟在兩位老人面前,哪敢託大,連忙說道:「玉兒,先站一邊,一會兒有任務給你說」。
李玉又擺出一副無所謂的慵懶模樣,「知道了我的大局長,正經的時候,你說我懶散,懶散的時候又嫌我多禮,在你們當官面前啊就是麻煩。」之後又擺出一副興奮亟不可待的樣子:「是不是有新任務了,去哪啊,這些天我在家熬的頭都白了,沒自由啊失自由,你說我這個組長當的可真是沒意思,天天被爺爺關起來挨打,想出去放放風也不行,這次我要感謝您給我的這個良機啊,不然胳膊腿兒都生銹了」。
「玉兒,一邊老實給我待著,不要沒大沒小,小心……」李玲瓏順勢就是要出手的樣子。
李玉頓時裝作緊張了起來,飛奔躲在歐陽雲的身後,邊躲邊說:「看到了,這就是現場版的家庭暴力,我天天生活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之中,哪能健康成長啊」。
此時,就連一臉嚴肅的趙國棟都嗤之以鼻,忍不住笑了起來。心想:「你們爺倆,誰不知道誰?都不是省油的燈」,尤其是李玉一副凄凄可憐的樣子,要是國安局的同事看到這樣一幕,再聯想到他在執行任務中的果斷決絕,心狠手辣的行徑不知會作何感想,肯定會目瞪口呆的。
「你……,小兔崽子,賤皮癢了,我說過,你什麼時候能接得住我的三十六式大佛手,我便放手你出去,雖然不能天下無敵,但保命我還是有這個自信的,但是如果你學藝不精,出去給我丟人現眼,你這個人我李氏家族不要也罷」。老爺子聽說李玉想要出去,彷彿動了真怒。
李國安連忙使眼色給李玉,李玉心神領會,收起嬉笑的神情,從未有過的嚴肅模樣,站在一旁默不作聲了。
「想想李玉的成績,他的身手出去還能受別人的欺負?他不欺負別人就燒高香了」。
趙國棟心裡暗暗想著。但隨之轉念,自從李玉父母執行任務遭遇不幸,趙國棟好像從心裡理解了李玲瓏的一番苦心。知道老爺子不想家裡人再出任何差池,不然如何面對黃泉之下自己的兒子兒媳。
想當初,李玉的父母也是國安局的主要成員,也曾是意氣風,鮮遇敵手,但在出任一趟任務時,雙雙斃命。而且對方用得竟然是李氏家族的成名絕技,三十六式大佛手,功力精準之深厚堪比李玲瓏。這一直是李玲瓏的不解之謎,想他李家大佛手,可以說取之精華這世上少之又少,除了家族直系親傳之外都是略知皮毛,還有誰能把大佛手練到這個程度。
同時,這也是李玉父母出事之後李玲瓏把李玉關在家裡,讓他苦練接得住自己大佛手才讓出門的原因之一。
再一個原因就是李玉是李氏家族百年來難得一遇武學奇才,李氏家族有一本上古絕技——無名決,幾代李氏人都未曾練習成功過,就連李玲瓏也是未曾修煉,而李玉現在已經練至無名決第一層的巔峰階段,是日後繼承揚的可塑之才,老爺子斷不會讓李玉夭折在羽翼未滿武學初級階段。
見到李玲瓏動了真怒,歐陽雲連忙說道:「老哥,不要生氣,我也知道目前的情況,也很無奈,知道玉兒對於現在的李氏家族意味著什麼,可此次國家有一項特殊的任務,非玉兒去做不可,我這次來就是徵求你的意見,如果你堅決不同意的話,我也不會勉強,再會尋找它法,只不過可能犧牲的人多一些而已」。
「特殊的任務,而且非玉兒出馬不可,什麼任務?」李玲瓏疑惑的望著歐陽雲,顯而易見,對於歐陽雲所說的特殊的任務,不禁興趣使然,想探個究竟……
新開創不容易,希望讀者大大們多多點擊,多多收藏,扶持新人,我會以大大們的需求為宗旨,開心創作,精心構思,一心描繪,和大家共同度過快樂幸福的時光。
㈦ 好像是本穿越小說,主角姓李,寫的是隋朝後期到唐朝的事,小小年紀官居太尉,與長孫無憂結婚,長居龍門。
大業九年,年僅十二歲的長孫氏嫁給了李世民,婚後長孫氏回永興坊省親,舅舅高士廉的小妾張氏在長孫氏居住的地方看見了一匹高頭大馬,而且鞍勒等物准備得一應俱全,就把這件事告訴了丈夫,於是高士廉令人占卜了一番,占卜的人說:「此女貴不可言。」果然不出所料,不久之後李淵在長安稱帝,改元武德,封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冊封其妻長孫氏為秦王妃。
武德二年,秦王妃長孫氏與李世民的長子誕生於承乾殿,故以此殿為名,取名李承乾。不過承乾有著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所以此二字雖為宮室之名,然而用作人名時卻有著無比深意,是以「承乾」一名當為唐高祖為這個孫子親賜。
武德三年,長孫氏為李世民誕下第二子,取名李泰。同年六月,李承乾與李泰分別被冊封為恆山郡王與宜都郡王。
武德四年,長孫氏為李世民生下了一個女兒,取名麗質——天生麗質難自棄,單從這名字中就可想見李世民對這個寶貝女兒的喜愛之情。同年,唐高祖又將宜都郡王李泰進封為衛王,加授上柱國,以繼李元霸之後。原本作為秦王的嫡次子,李泰日後的爵位原本最高不過是從一品的郡王,然而李淵卻將其封為了正一品的衛王(而不是從一品的嗣衛王)並授予上柱國的勛官,這對李世民一家來說是莫大的恩寵。
這一年的七月十日,唐高祖廢五銖錢,發行開元通寶。唐高祖特別准許李世民可以自己鑄三爐的錢,據唐玄宗時的大臣鄭虔所說,歐陽詢奉上蠟樣時,王妃長孫氏曾不小心在蠟樣上留下了一點指甲的痕跡,於是開元通寶鑄造完成後上面便有了一縷「掏文」。
武德五年,李世民將長孫氏的侄子、長孫熾之孫長孫家慶任命為長子李承乾的侍讀。
武德七年,唐高祖將恆山郡王李承乾徙封為中山郡王。而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後,將陸德明與孔穎達這兩位儒學大師雙雙任命為秦王府十八學士,令他們教導李承乾儒學經典,同年,李世民又將長孫氏的另一個侄子,也就是長孫家慶的胞弟長孫祥任命為李承乾中山王府的功曹。
又因為妻子長孫氏的身體不太好,李世民在經過太原的時候想到妻子曾經在玄中寺聆聽鍾聲並修葺寺廟一事,便特意到玄中寺拜會寺中的高僧道綽大士,供奉了大量珠寶,以此為妻子祈福。
隨著大唐江山的統一,李世民大部分時間都留在了京城,又因為功高震主,秦王府與太子李建成的摩擦積怨也日漸加深。長孫氏便充分發揮了自己身為女眷的優勢,時常進宮侍奉高祖與他的後宮嬪妃,盡力彌補彼此之間的嫌隙。
武德九年,秦王府與東宮的局勢越來越緊張,長孫氏與房玄齡「同心影助」,共同輔佐李世民。最後,李世民為了自保不得不率先帶領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等人在玄武門埋伏,長孫親自為將士們分發盔甲,勉勵眾人,將士們都感激萬分。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成功誅殺了李建成與李元吉後,被唐高祖立為皇太子,而長孫氏也被冊拜為皇太子妃。
八月二十一日,唐太宗登基後的第13天,就將自己的妻子長孫氏冊立為皇後,並追贈自己的岳父長孫晟為司空、齊國公,謚曰獻。十月癸亥,又立嫡長子中山郡王李承乾為皇太子。
貞觀元年,唐太宗將玄武門之變中功勛第一的長孫無忌襲爵齊國公,實封一千三百戶。又因為長孫無忌與自己年少時就是好朋友,如今又是外戚與功臣的雙重身份,唐太宗對他格外重視,經常讓他出入自己的居室之中,又授予了尚書右僕射的要職。三月癸巳,長孫皇後舉行了親蠶禮。
同年,長孫皇後的叔父長孫敞因為受賄被免官,唐太宗卻因為長孫敞是妻子叔父的緣故,經常命人送絹給他,供他開銷,不久又讓他以宗政卿的官銜退休,又加授了金紫光祿大夫的散官,以及正二品平原郡公的爵位。
十二月,長孫皇後的異母哥哥薛國公長孫安業與李孝常、劉德裕、元弘善等人謀反事泄,按罪當死,但長孫皇後卻流著淚向丈夫求情:「安業之罪,萬死無赦。但他早年將我和母親趕出家門,此事天下皆知,如果殺了長孫安業,世人必然會認為我是仗著陛下的寵愛報復兄長。」於是別的主犯全部被誅,甚至李孝常的幾個兒子也因連坐全部被殺,惟獨長孫安業得以免於一死。
貞觀二年,長孫皇後反對哥哥長孫無忌擔任要職,常常對丈夫說:「我身為一朝皇後,尊貴已極,實在不願兄弟子侄都在朝廷之上。漢朝的呂家和霍家外戚正是前車之鑒,希望陛下千萬不要任命我的哥哥為宰相。」唐太宗一開始並沒有聽從妻子的意見,堅持給了長孫無忌高官厚祿,於是長孫皇後私下讓哥哥主動辭去這些職位,直到唐太宗最終不得不答應,只加封長孫無忌為開府儀同三司的虛銜,長孫皇後這才喜笑顏開。
五月,衛王李泰改封越王。李泰因為是長孫皇後所生的緣故而寵冠諸王,唐太宗令其遙領揚州大都督與越州都督,封地竟然有22州之多!比同時受封的親王封地多了近兩倍。
六月庚寅,長孫皇後在麗正殿生下了第三個兒子李治,唐太宗欣喜異常,不僅大宴五品以上的官員,賜帛有差,還下令只要是在這一天出生的人都可以領取糧食。據說就在李治出生三天後的「洗三朝」時,長孫皇後將當年丈夫從晉陽宮中得來的玉龍子與綴滿珍珠的朱紅襁褓一並賜給了這個小兒子。從此,這枚「廣不數寸,而溫潤精巧,非人間所有」的玉龍子就成為了唐朝的吉祥物,由皇帝們代代相傳。
同年,長孫皇後的長女,年僅八歲的李麗質被冊封為長樂公主,食邑三千戶。
貞觀五年正月庚戌,唐太宗封長孫皇後之子李治為晉王。同年,唐太宗召法師元琬於苑內德業寺為長孫皇後寫藏經。
貞觀六年,唐太宗與長孫皇後特所鍾愛的長樂公主將要出嫁,唐太宗特別下令讓有司准備比長公主多一倍的嫁妝,然而不久之前御史大夫韋挺剛剛上表批評過時風:「今貴族豪富,婚姻之始,或奏管弦,以極歡宴;唯競奢侈,不顧禮經。……若不訓以義方,將恐此風愈扇。」結果唐太宗竟然「頂風作案」,要為自己的愛女准備的嫁妝甚至比長公主還要多許多,此舉自然而然招徠了魏徵的嚴厲制止。
魏徵認為嫁妝比長公主多一倍不合禮法,極力諫止,唐太宗下朝後將這件事告訴了長孫皇後,長孫皇後感嘆道:「我知道陛下器重魏徵但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今天才知曉原來魏徵果然是於社稷有益的肱骨之臣,而魏徵作為臣下卻能夠秉直上諫,這份品行實在是難能可貴。」於是下旨賞賜了二十萬錢與四百匹絹給魏徵,並特意囑咐道:「我希望鄭公能夠一直將這份敢於直諫之心保持下去,認為不對的就直說,不要因為君臣之禮而有所諱言。」
三月,唐太宗與長孫皇後到九成宮避暑。四月癸卯,夫妻二人在散步時,發現丹霄殿西面有片土地略感濕潤,於是用手杖通導,即刻便有泉水湧出,隨即用石檻圍住,將之引伸為一個水渠。又因泉水出自丹霄殿之西,唐太宗便在丹霄殿置酒宴請諸位大臣,並賜帛各有差。而由魏徵撰稿、歐陽詢正書的《九成宮醴泉銘》,記敘的正是唐太宗與長孫皇後散步時發現醴泉的這件趣事。
幾個月後,長孫皇後所生的小公主滿月,唐太宗十分欣喜,大宴群臣於丹霄殿。九月丙申,太子李承乾來九成宮朝見,唐太宗高興之餘大宴東宮官屬,又賜帛各有差。
十月乙卯,唐太宗與長孫皇後自九成宮回到長安,唐太宗親自侍奉太上皇李淵,與長孫皇後一起獻上飲食服飾等,直到夜深了才離開。唐太宗想要親自送太上皇回去,太上皇不肯答應,讓太子李承乾代為相送。
貞觀七年,在經過一年多的准備後,長孫皇後與唐太宗的愛女長樂公主出嫁,而駙馬不是別人,正是長孫無忌的嫡長子,未來的趙國公,現在的宗政少卿長孫沖。同年,長孫皇後的幼子晉王李治遙領並州大都督一職,那麼並州又是什麼地方呢?
根據史書的記載,並州即太原府,也就是說李治得到的是太原這塊封地。但凡對唐朝有所了解的人就會知道,有唐一代,太原貴為北都,在政治、軍事、經濟上可謂是地位全面超然。因為太原不僅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鎮,更是李唐的龍興之地!而唐太宗卻輕描淡寫地將晉王這個封號給了李治,又將地位如此獨特的太原封給了他,唐太宗對妻子所生的這個小兒子的寵愛之心也由此可見一斑。
同年,越王李泰也在遙領鄜州大都督及夏勝北撫北寧北開五都督的同時,又被授予了左武侯大將軍、雍州牧等職位,而在別的同齡皇子已經遠赴封地上任的時候,李泰不僅仍舊留在父母的身邊沒去封地上任,唐太宗甚至還下令讓他搬進武德殿居住。
貞觀八年三月甲戌,太上皇李淵在兩儀殿大宴西突厥使者,唐太宗與長孫皇後親自奉上膳食以及衣物等,全部都是奇珍異寶,長孫皇後又親自為唐高祖梳頭,為他戴上冠冕,並感慨道:「至尊年事已高,頭發都全白了。」眾人無不傷感流涕,一家人如同尋常百姓一樣。
庚辰,長孫皇後與唐太宗一起駕幸九成宮,一天夜裡柴紹匆忙前來上報說有急變,唐太宗不得不穿上盔甲離去,而同床共眠的長孫皇後雖然正抱病在身,但也堅持要一同前往,宮人紛紛勸止,長孫皇後卻說:「陛下如此震驚,我又如何能夠安心養病?」
貞觀九年三月,長孫皇後舉行了親蠶禮。同年長孫皇後身體不適,唐太宗擔憂之下接連請了曇藏法師、法常法師等諸位得道高僧進宮為妻子受戒祈福。後來曇藏法師逝世於會昌寺,長孫皇後與太子李承乾皆派人前往為其吊喪,唐太宗又下詔安葬了曇藏法師。法常法師也因為為皇後受戒的緣故,得到唐太宗的旨意有幸成為了空觀寺上座。
貞觀十年,隨著長孫皇後病重,李承乾為母親的病情十分憂心,想要大赦天下以此為母親祈福,但長孫皇後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並說道:「死生有命,非人力所能改變的。何況赦免囚犯是國家大事,崇尚佛教又是陛下所不為之事,怎麼可以因為我一介婦人而亂了天下的法度呢?」承乾於是把這件事告訴了房玄齡,唐太宗與朝中大臣十分感慨,大臣們紛紛請求大赦天下,但是長孫皇後堅決拒絕了大赦一事。
唐太宗雖然不忍違逆妻子的意思,沒有大赦天下,但是卻另闢蹊徑,想到了用別的方法來為愛妻祈福。
四月,唐太宗下詔說:「皇後虛風日久,未善痊除,修復廢寺,以希福力,天下三百九十二所佛事院宇,並好山水形勝有七塔者,並依舊名置立。」唐太宗下令大修天下392所廢棄寺廟,希望佛祖能夠保佑妻子早日康復。相州的修定寺,益州的善寂寺,皆是因此得到修復的寺廟,大名鼎鼎的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為此親自撰寫了《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一文並流傳至今。而明明崇尚佛教本是自己所不為之事,但是為了從死神手裡搶回妻子的生命,唐太宗還是為了。
然而,盡管唐太宗想方設法想要從死神手裡將愛妻的生命奪回來,卻天不遂人願,這一年的六月己卯,長孫皇後拋下了少年時代相伴至今的丈夫,拋下了剛剛弱冠的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拋下了出降不久的愛女長樂公主以及更為年幼的4個兒女,崩於長安太極宮立政殿,年僅三十六歲。
長孫皇後盛年而逝,留給丈夫、兒女的是無盡深重的哀痛。唐太宗面對妻子的離世悲慟萬分,諸位皇子公主也悲傷異常,尤其是晉王李治,哀慕感動了周圍的人,唐太宗亦十分心疼,於是做出了令世人矚目的舉動:親自撫養了長孫皇後的一雙兒女晉王李治與晉陽公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親自撫養皇子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位親自撫養公主的皇帝!
試想中國上下五千年有過多少位皇子,有過多少位公主,又有幾個能有這份殊榮被皇帝父親親自撫養?而長孫皇後的兒女並沒有因為母親人走茶涼,反而享受到了這等殊榮,這實在是唐太宗這個性情中人情之所至下的驚世舉動!
九月丁酉,長孫皇後將要安葬昭陵,虞世南為此撰寫了一篇《文德皇後哀冊文》,而提到長孫皇後的謚號「文德」二字,又是說來話長。
皇後有謚號是從東漢開始的,但直到隋朝,所有的皇後都只有單謚而不是復謚,只不過史官為了便於區分,才將她們的謚號和皇帝的謚號合在一起。如唐高祖即位的時候,追謚竇皇後為「穆皇後」,唐高祖死後合上他的謚號即為「太穆皇後」。而長孫皇後卻在逝世後直接被唐太宗上了復謚「文德」。
根據春秋禮法,單謚為正,雙謚非正,在古人看來,只有當單謚不足以道盡逝者的美好品德時,才會用上復謚。所以復謚極為罕見,縱觀貞觀十年長孫皇後逝世之前,也就只有劉感這位忠君死節的烈士被唐高祖李淵賜了復謚「忠壯」,除此之外再沒有人有過復謚。
而長孫皇後的「文德」這兩個謚號皆為美謚,尤其是「文」這個字。唐人認為「文」是最好的謚號,「為美無以尚也」,就算是在美謚里,也沒有哪個謚號能比文還要美好。可見在唐太宗的心目中,只有「德」這個單謚並不足以表現出妻子的美好,只有再加上唐人最為尊崇的「文」這個謚號,才能表現出長孫皇後的盛德。
十一月庚寅,長孫皇後安葬昭陵,唐太宗親自為妻子撰寫碑文,特別提及了長孫皇後臨終前曾百般囑咐過要「因山而葬,不須起墳,無用棺槨,所須器服,皆以木瓦,儉薄送終」的心願,所以唐太宗親自選定了九嵕山為帝陵墓址,因山為陵,「鑿石之工才百餘人,數十日而畢,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以完成妻子的願望。
長孫皇後下葬時,唐太宗又特意挑選了名聲嘉美、英俊可愛、博通諸藝、富於才情的於尚范、袁公瑜、齊世武、獨孤士餮、宋思真、陸紹、崔玄籍、郭敬宗等少年為挽郎。
就在這段百官為皇後服喪的期間,又發生了一件事。中書舍人許敬宗看到歐陽詢的相貌醜陋怪異,大笑出聲,唐太宗知道後十分生氣,立馬將許敬宗貶為了洪州司馬。許敬宗不僅一下子官職連降3級,而且還從京官被貶為了地方官員,罰得極重。
而唐太宗對妻子的追念遠遠不止於此。長孫皇後逝世後,唐太宗度人在宗聖觀出家,為皇後追福。
又根據史書的記載,長孫皇後安葬進昭陵的玄宮後,唐太宗下令讓人在五重石門外修建棧道,令宮人起居供養一如皇後生前。而這條棧道直到唐太宗駕崩後合葬昭陵玄宮,這才拆除。
唐太宗又因為十分思念妻子,在上苑中建了層觀以登高眺望昭陵。一次,唐太宗和魏徵一起登上層觀,唐太宗指著昭陵讓魏徵看,魏徵則回答說:「臣老眼昏花,看不清,臣以為陛下是在讓臣看獻陵(唐高祖帝陵),如果是在看昭陵,那麼臣看到了。」唐太宗聞言潸然淚下,不得不流著淚毀掉了層觀。
事實上在這個百善孝為先、夫不祭妻的時代里,唐太宗如此張揚地思念妻子被魏徵嘲弄譏諷也是理所當然的,但唐太宗對愛妻的思念卻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反而越發洶涌難以自控,以至於他在一次給魏徵的回詔中,公然向大臣傾訴說起了自己喪偶之後的悲苦心情——「頃年以來禍釁既極,又缺嘉偶,荼毒未幾,悲傷繼及。凡在生靈,孰勝哀痛,歲序屢遷,觸目摧感。自爾以來,心慮恍惚,當食忘味,中宵廢寢」。如此一字一血淚,當真令人唏噓不已。
貞觀十四年,唐太宗將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光大之舞》定為祭祀長孫皇後時用的廟樂。
按照慣例,只有當皇帝駕崩後,皇後才能跟隨丈夫一同配享太廟,但唐太宗卻早早將長孫皇後配享太廟,並且連指定的廟樂也是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光大之舞》——這需要唐太宗何等的深情與重視,才會讓妻子與自己的祖先們一起享受同等級別的祭祀?
貞觀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唐太宗令律宗南山宗初祖釋道宣為妻子寫了《大般涅盤經卷》作為供養經,以此為長孫氏追福,這部經書後來由清末民初的收藏家李盛鐸所收藏。
同年十一月辛卯,魏王李泰發願為母親長孫皇後所造的龍門山三龕落成,唐太宗駕幸伊闕,親自檢閱佛龕。而伊闕佛龕之碑上的《三龕記》則是由岑文本撰稿、初唐四家之一的褚遂良書寫,是龍門形制最大的摩崖碑刻。字畫奇偉,名垂千古,其工程之浩大,裝飾之宏偉壯麗,乃至「有金銀之語」,足可見李泰對母親長孫皇後的一片孺慕之心,更可見唐太宗對此佛龕之重視。
貞觀十六年,唐太宗在太平觀內為長孫皇後建造了一尊元始天尊像,為已逝世的愛妻追福。
同年八月二十日,唐太宗將年僅8歲的小女兒封為衡山公主,食邑三千戶。衡山郡即是衡山所在之地,衡山自古以來便是五嶽之一,位在名山之列,而《唐六典》中則有言:「凡名山、大川及畿內縣皆不得以封。」唐太宗卻大方地將衡山作為封邑,封給了這個嫡出的小女兒。
貞觀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意欲謀反的事情敗露,而通觀歷史上那些走上謀反之路並失敗的皇子,下場往往只有身首異處這一種結局。但是輪到李承乾時,唐太宗卻沉默了。
承乾的所作所為固然讓他感到失望,為了將愛子栽培成為合格的儲君,自己付出了多少的心血與精力!只是李承乾逼宮謀反固然是大錯特錯,但唐太宗終究還是愛著這個兒子,更不想讓逝去的妻子傷心,可是自己又不能公然帶頭違反法律規定,這該如何是好呢?於是唐太宗將這個棘手的問題拿到了朝上,扔給了諸位大臣——你們說說,該怎麼處置承乾?結果沒有一個大臣敢回答。
因為關於皇子謀反一事該如何處理根本就無需商討,按律當誅,可現在唐太宗卻當著眾大臣的面公開詢問要怎麼處理李承乾之事,很明顯就是在表示他根本不想殺了李承乾。最後還是通事舍人來濟站了出來,說:「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盡天年,即為善矣。」於是唐太宗下令將李承乾廢為庶人,流放黔州,總算是保住了兒子的一條性命。而來濟也因為此事得到唐太宗的看重,官職不斷得到升遷,不久就考功員外郎,次年便升遷中書舍人,與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寫《晉書》。
縱然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因為奪嫡而雙雙被貶,唐太宗也因此傷透了心,但為了同時保全這三個心愛的兒子,唐太宗果斷立了年幼但性格溫和的幼子李治為太子,並說了這樣一段話:「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而意欲奪嫡的魏王李泰所得到的最大處罰,也不過是降了一級爵位,只被貶為了東萊郡王,後又改封順陽郡王。
李承乾作為謀反案的主謀保全了性命,只被廢為庶人,但身為從犯的城陽公主的駙馬杜荷卻依舊難逃一死。杜荷死後,唐太宗心疼女兒,於是親自為她挑選了薛瓘作駙馬,而為了讓城陽這一次的婚事再無缺憾,唐太宗特意令人占卜了一番,卜文則顯示:「兩火俱食,始則同榮,末亦雙悴。若晝日行合之禮,則終吉。」
按照當時的慣例,婚禮應於傍晚時分舉行,不過根據占卜的結果,婚禮需要白天舉行才會吉利。於是唐太宗決定破例將城陽的婚禮改在白天舉行,但此舉卻遭到了馬周的強烈反對,唐太宗不得不作罷。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城陽與薛瓘的婚事並沒有因此受到影響,夫妻二人婚後感情十分和睦,他們的兒子薛紹正是日後唐高宗愛女太平公主的駙馬。
八月,正值青春少艾的長樂公主病逝,唐太宗對愛女的早逝悲痛異常,下令讓長樂公主的墓使用了三道石門的規格——這不僅是在昭陵現已發掘的陪葬墓中獨屬一份,即便是在整個已發掘的唐代墓葬中,也就只有「號墓為陵」、按天子等級安葬的懿德太子墓同屬這一情況。
然而皇家的不幸並沒有就此戛然而止。唐太宗一直親自撫養在膝下的晉陽公主也因病逝世,年僅十二歲。唐太宗悲傷不能自己,甚至一個多月都不能正常飲食,每天要哀傷數十次,身體也因此變得羸弱不堪。大臣們紛紛進諫勸慰,唐太宗則答道:「我又怎麼會不知道人死不能復生,如此悲傷根本無濟於事呢?只是情不能自禁啊,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無法控制自己的悲慟。」
最終唐太宗只得強忍悲傷,下詔給有關官員,將晉陽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錢於她的墓旁修建佛祠,以此為不幸夭折的愛女的往生祈禱,同時也希望能夠藉此給予自己一絲絲的安慰。
貞觀十八年十二月,李承乾逝世於黔州,唐太宗為此輟朝,並以國公禮安葬了他。
貞觀二十年,高士廉生病,唐太宗親自到他的府邸看望他,提及往事時不禁潸然淚下。
貞觀二十一年正月壬辰,高士廉薨於長安崇仁里,唐太宗帶著病體執意要親臨宅邸吊喪,並對前來阻攔的房玄齡說:「我這次前往,不只是為了君臣之義,更是為了當年允婚的情誼,士廉也是我的舅舅,姻戚義重,你不用再勸我了。」於是唐太宗帶著數百騎士兵從興安門出發,一直到了延喜門,長孫無忌上前說道:「陛下聖體抱恙,此時前去吊喪是大忌,陛下念及亡舅的舊情,臣很感激,但亡舅臨終前曾說過:『陛下對我恩情甚重,我死了以後也許會親自前來吊喪,而我只不過是朝堂上很普通的一員,活著時對陛下沒什麼幫助,怎麼可以死後還要讓陛下如此勞煩,如果我泉下有知,一定會十分愧疚的。』」長孫無忌跪在唐太宗的馬前流著淚極力勸止,唐太宗這才答應回宮。
同年十一月,唐太宗將順陽郡王李泰重新進封為濮王,食邑一萬戶。
貞觀二十二年六月,太子李治為了紀念母親長孫皇後,修建了一座被唐玄奘評價為「壯麗輪奐,今古莫儔」的大慈恩寺。如此宏偉富麗的大慈恩寺,面積之大甚至占據了整個晉昌坊的半坊之地,共修建了10多座院落,1897間房屋,雲閣禪院,重樓復殿,十分奢華,用今天的話來說,這是一項勞民傷財的工程,如果沒有皇帝的支持和允許,即使是太子,也沒有這個能力與膽量這么做,而《詔建大慈恩寺》這封詔書也證明了這座規模宏偉的寺廟得以修建,正是出自唐太宗本人的旨意。
十二月大慈恩寺落成,唐太宗下詔令太常卿李道宗帶領九部樂,萬年令宋行質、長安令裴方彥等人各率縣內音聲及諸寺幢帳,務必要讓大慈恩寺顯得庄嚴肅穆,並下旨度了三百名僧人,請了五十名得道高僧。隨後,唐太宗又帶領太子李治與百官在安福門樓執香爐,目送高僧與各種佛像、經卷、舍利等依次奉進大慈恩寺,各種奇珍異寶「眩日浮空,震耀都邑」,甚至一眼都望不到盡頭。
貞觀二十三年二月六日,就在長孫皇後的生辰這一天,唐太宗將妻子所生的小女兒衡山公主下嫁長孫詮,唐太宗還因此特意將長孫詮的父親長孫操升為岐州刺史——岐州即扶風,與京兆尹、馮翊並列為三輔,地位非同一般。唐朝將州縣分為八個等級,岐州位列第二,僅次於雍州、洛州、並州,中晚唐時更是一度被定為了西京,所以長孫操身為一介臣子,只因兒子尚主便被提拔為了岐州刺史,唐太宗對衡山有多重視可想而知。但是公主出降的儀式極為繁瑣,所以遺憾的是直到唐太宗駕崩,婚禮仍未完成。
五月己巳,唐太宗崩於九成宮含風殿。八月庚寅,唐太宗下葬昭陵玄宮,與長孫皇後同穴而葬。
隨著唐太宗的逝世,一代貞觀帝後的故事似乎就此落幕。其實不然,從古至今各種關於貞觀帝後的傳說一直屢出不窮,至今未歇,比如長孫皇後懷孕患重病,孫思邈引線診脈傳頌千古;又比如唐太宗為產後體虛的愛妻訪求一種名為蜜碗的美食;再比如唐太宗親自釀了葡萄酒與長孫皇後共飲等等。
而關於長孫皇後的種種事跡,也歷來為世人所喜聞樂見,如長孫皇後所作《春遊曲》,唐太宗對妻子的這首詩是「見而誦之,嘖嘖稱美」,但偏要有老學究認為長孫皇後作為一代賢後卻「作情艷,恐傷盛德」;又如長孫皇後一雙保存至宋時的岐頭履,「以丹羽織成,前後金葉裁雲為飾,長尺,底向上三寸許,中有兩系,首綴二珠」——這雙岐頭履由鮮艷光燦的羽毛織成,黃金珍珠點綴其中,後來傳到宋代秘庫中。此履製作精細絕倫,宋朝畫家米芾奉命為文德皇後履作畫題字,後又流傳到明代,亦被時人當做國粹來保存,有人慾出數萬錢只為看一眼,主人仍不許。
而這只遺履的出現,也使長孫皇後「布衣補丁」求賢德的說法不攻自破。一雙鞋子尚且如此華麗,那麼衣飾的華麗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事實上史書記載的也是長孫皇後對這些衣飾物品的態度是夠用即可,杜絕不必要的鋪張浪費,而不是說她苛求自己,只穿破舊或打著補丁的衣服。而這雙飾金綴珠、丹羽織成的遺履也恰如一面鏡子,清晰地映照出長孫皇後燦若丹羽,金裹珠耀的華麗一生。
很多人奇怪,為什麼唐太宗的後宮那麼風平浪靜,是長孫皇後的寬容慈悲感動了這些嬪妃嗎?不,當然不是!寬容慈悲並不能阻擋爭寵出頭之心,史書中不乏善良的皇後被得寵的妃子踩下去的例子,能讓後宮風平浪靜真正平息了爭寵之心的只有皇帝本人。也正因為唐太宗只愛長孫皇後一人,後宮中這些除了生育皇子外再無記載的無寵嬪妃們並不會蠢笨到以卵擊石自尋死路,只能安分守己,後宮中自然也就沒有任何爭風吃醋的事情發生。
很多人奇怪,長孫皇後為什麼不妒忌後宮,為什麼會善待後宮?原因很簡單,後宮是自古以來的制度,並非唐太宗才有,何況歷數唐太宗後宮的嬪妃,基本上除了因為生育皇子而被記載了一筆外再無更多的記錄——對於早已三千寵愛在一身的長孫皇後而言,這些無寵後宮又有什麼值得她妒忌呢?這個世上錦上添花者也許不多,但更多人也還不屑於落井下石,面對已無力還擊的這些弱者,長孫皇後照顧她們,善待她們一些又何妨呢?
很多人奇怪,魏徵明明阻撓皇帝給長樂公主加嫁妝,長孫皇後卻重賞魏徵,這是在假裝賢德嗎?她難道就不想親生女兒嫁得風光些?答案很簡單,因為她的女兒一直很風光,「上以公主皇後所生,特愛之,敕有司資送倍於永嘉公主」,這句話已經勝過了世界上的任何奇珍異寶,這句話就是長樂公主最為珍貴的嫁妝。
很多人奇怪,長孫皇後臨終前為什麼要說「妾之本宗,慎勿處之權要,但以外戚奉朝請,則為幸矣」。難道她不想家族榮耀嗎?理由很簡單,當一個皇後不用去擔憂人走茶涼,反而擔心皇帝莫要賞賜太多時,必然是因為皇帝已經對自己的家族實在太好了。
㈧ 求一個架空歷史小說,主角好像叫李什麼來
血火河山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情節是和你說的蠻像的 是穿越清朝晚期的。爭霸天下的。主角李國勇 。主角是皇帝什麼的帶刀侍衛。後來去了江南那邊 還在江南那邊做過知縣還是什麼 把上司玩的團團轉 還把鹽運的給折騰了
㈨ 小說中主角是李秋第一章穿越大唐 這倒霉的系統是什麼小說
小說的主角是李秋,第一章穿越了大唐的跑道,我幫你找一下這個小說資源,找到的話d先充飢
㈩ 找1本穿越到宋朝的小說主角叫李什麼的
樓主說的這本書應該是《棋武巔峰》
內容摘要:一次意外的穿越,讓主角巧妙的將棋道和武道結合在一起,創造出獨特的攻擊方式!家族的血仇,使他走上了漫長而凶險的復仇之路!霸道而獨特的棋武融合技,使他在江湖上掀起了滔天血浪……
一切盡在棋武巔峰之中!劣者會將大家帶入一個獨特的武俠世界,重現武俠風采……
樓主可以到網路文庫里下載:http://wenku..com/view/9faab70d4a7302768e993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