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古代官妓小說
⑴ 古代真實愛情故事
1.楚國王子子皙-越女(<越人歌>嘛!!)
楚國的襄成君剛受爵位的那天,穿著華麗的衣裳,被隨從們簇擁著來到河邊。楚大夫庄辛剛好路過,他拜見完襄成君站起來,想和襄成君握一握手。握手在等級森嚴的古代是一種非常不嚴肅的行為,所以襄成君聽後十分生氣,臉色大變。庄辛見了也有點不自在,他轉身去洗了洗手,給襄成君講了一個鄂君子的故事:
有一天,鄂君子坐在一條富麗堂皇的刻有青鳥的遊船上,聽見一位掌管船楫的越國人在擁槳歌唱。歌聲委婉動聽,鄂君子很受感動,但就是聽不懂他在唱些什麼。於是鄂君子招來了一位翻譯,讓他將劃船人的歌詞翻譯成楚國話。這就是後世聞名的《越人歌》,歌詞如下: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鄂君子聽明白歌詞的意思後,立即走上前,擁抱了那位劃船人,並把綉花被蓋到那人身上。襄成君聽完這個故事,也走上前去,向庄辛伸出了友好的雙手。
2.司馬相如-卓文君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可說是家戶喻曉。司馬相如是西漢有名的辭賦家,音樂家。早年家貧,並不得志,父母雙亡後寄住在好友縣令王吉家裡。卓文君的父親卓王孫是當地的大富豪。卓如君當時僅十七歲,書上形容如君的美貌:「眉色遠望如山,臉際常若芙蓉,皮膚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文采亦非凡。本來已許配給某一皇孫,不料那皇孫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辭世,所以當時如君算是在家守寡。
卓王孫與王吉多有往來。某日,卓王孫在家晏請王吉,司馬相如也在被請之列。席間,免不了要作賦奏樂。司馬相如得知卓王孫之女如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於是奏了一首《鳳求凰》。卓如君也久慕司馬相如之才,遂躲在簾後偷聽,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聽不出。兩個人互相愛慕。但受到了卓王孫的強烈阻撓,沒辦法,兩人只好私奔。後回到成都,生活窘迫,如君就把自已的頭飾當了。開了一家酒鋪,卓如君親自當壚賣酒,消息傳到其父耳中,卓王孫沒辦法,還是面子重要,只得送了一大筆錢給他們。
3.尾生-無名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於梁(橋)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
這是《莊子》中一個哀怨凄婉的愛情故事。說的是一個叫尾生的痴心漢子和心愛的姑娘約會在橋下,可心上人遲遲沒來赴約,不幸的是大水卻漲上來了,這個痴情漢為了信守諾言堅持不肯離去,最後竟然抱橋柱溺亡。據說,他們約定的地點叫藍橋。尾生所抱的樑柱,也和他一道成為守信的標志。
4.望夫石的故事
傳說孟姜女千里尋夫終於來到了長城腳下。可到時天色已晚,城門四閉,無法過關。孟姜女孩子非常著急,夜不能寐,便登上鳳凰山,立在一塊大石上向遠處的長城眺望,但夜色茫茫,哪裡看得見呢,她焦急異常,便函在這大石上來回走動,急盼著天快點亮,好早日過關與夫團聚。不想一夜之間,足跡竟深深的印在了石頭上,於是後人便把這塊大石稱作望夫石。
孟姜女廟後殿之後,有大石一塊,上面有幾個石窩窩,傳說是孟姜女登石望夫留下的腳印。石上還刻有三個大字---"望夫石"順治八年山石道白輝所書。凡到此的游覽者一般都要在望夫石旁留個影,以寄託自己的美好的願望。好像只有這樣才不枉孟姜女廟一行。
還有很多這樣的愛情故事,在這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焦仲卿-劉蘭芝
孟姜女-她的丈夫無名氏
范蠡-西施
呂布-貂嬋
曹植-甄芙
牛郎-織女
董永-七仙女
梁山伯-祝英台
李靖-張紅拂
李隆基-楊玉環
李益-霍小玉
陸游-唐婉
趙明誠-李清照
張君瑞-崔鶯鶯
趙孟頫-管道升
馮夢龍-侯慧卿
許仙-白素貞
沈復-陳芸娘
侯方域-李香君
柳夢梅-杜麗娘
冒辟疆-董小宛
李甲-杜十娘
柳毅-洞庭龍君之女
吳三桂-陳圓圓
清多爾袞-孝庄
清順治帝-董鄂妃
賈寶玉-林黛玉
薛平貴,王寶釧。
楊延昭,穆桂英。
薛丁山,樊梨花。
秦重與莘瑤琴
⑵ 古代漂亮官妓到底是做什麼的
古代還以三從四德來規劃女人的行為,女人們被活生生的變成男人的附屬品。在那個年代,女人們活得毫無尊嚴可言。她們是男人傳宗接代的工具,是權力紛爭的棋子,是亂世之中的犧牲品。
女人卑微是古時的常態,不過女人們的命運雖極為相似卻又千差萬別,女人與女人相比也有高低貴賤,命好命差之分。
古代最悲慘的女人,那自然非官妓莫屬。官妓來自於戰國時期,越王勾踐被俘之後,便採用這樣的方式來重振士氣,犒勞士兵。官妓們平時的工作就是個士兵們消遣。
她們平時就是士兵們手中的玩具,供大家消遣,而在打仗的時候她們也會被士兵們扔出去當炮灰。不過這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在士兵缺糧的情況之下,官妓們甚至會成為士兵們的食物。
在古代,做官妓比直接斬首還要可怕,所以很多女子寧願死也不願意做官妓。
⑶ 古代人叫官妓什麼
官妓是古代供奉官員的妓女。唐、宋時官場應酬會宴,有官妓侍候,明代官妓隸屬教坊司,不再侍候官吏,清初廢官妓制。官員和妓女,本來是社會地位懸殊的兩種人,生活沒有交集,但是,歷史上,這兩種人的關系曾經最為緊密。官妓為朝庭特別設定,有大戶人家抄家後女備入妓,也有自小培養入妓的。官妓都不是單有姿色,所有官妓為了迎合文官們的需要,都會詩書琴畫等。中國古代也不乏出自這些人手的文學藝術作品,許多古代名人也從官妓處找尋靈感創作有不少文學佳作。有不少朝代都規定,朝庭官員不能入民間青樓,只能招官妓,而蘇東坡等人也經常出入官妓場所。而相傳有一位官妓還替蘇東坡的「烏台詩案」到處奔波。總之,中國古代官吏多是文人,文人一向做為高雅之人,也只有與之相對應的妓女才能滿足其身份的需要。
⑷ 求一部古代言情小說,女主是妓女
匣心記(作者:伍倩),強推!
⑸ 求一部小說 是玄幻類的 寫的是一個官家小姐變成官妓幾後來變成水裡的妖怪,給要為她報仇的女兒殺了
劍器行。嘆十聲之連理。
⑹ 求一本古言小說 女主在戰亂後被抓去當官妓 男主好像是將軍還是王爺 女主會做很多家常菜
會不會是《將軍搶親記》?河妖寫的。女主江柔,會不會做菜忘了。男主沈戰,人稱沈十三。
⑺ 古時候的官妓是什麼,為何很多女子寧願死,也不願意做官妓
我們都只在我國古代,女子的地位很低,而且還有著不同於男子的生活准則。那時候的女子完全就是男子的所有物,根本就沒有尊嚴可言,作為一個官妓更是有可能還會淪為上位者的玩物,成為這些人權力紛爭中的一顆隨時可言犧牲的棋子。
做官妓這么悲慘,誰還願意去做。
⑻ 女主穿越成古代王爺的下堂妃,後知原主家族被滿門抄斬,弟弟不知所蹤,後被王爺降成王府中的一名官妓,供
這情節,曲折跌宕 女主也很慘啊
⑼ 古代文學中迷戀青樓女子的男主角有哪些出自哪本著作
【李甲】中國明代作家馮夢龍短篇小說集《警世通言》中《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重要人物。李甲負心,致使杜十娘含恨沉江,把李甲說成殺人罪魁也不為過。然而李甲在薄倖男子中間,名聲似乎不如陳世美大。作品對李甲的處置也不甚嚴厲。「終日愧悔,郁成狂疾,終身不痊。」這是一輩子治不好的精神病,且因愧悔而致病,正可說明此人天良未泯。這與派人去殺妻子兒女的陳世美,是有些不同。往深一層說,李甲是明代社會特定畸形的價值觀中產生的一個怪胎。故事的時間是萬曆二十年以後,世風浮靡。李甲生長子富庶的東南地區,受世風影響可能深些。他是納粟入太學的公子,而非苦讀的寒士。他性格溫存,善於討好女性,又能大把花錢。這和頤指氣使的公子王孫不同。在這些方面,他有幾分賈寶玉的味道,故而被杜十娘愛上。杜十娘甚至認為他「忠厚志誠」。可能,李甲在妓院的一年裡,在花錢和待人方面,是比較忠厚的。但另一方面,李甲還有另一重特徵。李甲始終被「理」所束縛。這束縛不必是自覺遵從,而是不敢反叛。他先是背著父親貪歡求樂,後來是害怕父親而不敢回家。最後已到想回家卻沒路費的地步,即他自己所說:「若不遇恩卿,我李甲流落他鄉,死無葬身之地矣。」越接近家鄉,他心中越害怕父親,正統思想的壓力越太。孫富一番話,打中他的要害,所以馬上奏效。他在煙花場里,顯得溫順忠厚;他在妓院小樓,與杜十娘山盟海誓;他在捉襟見肘的時候,對杜十娘感激涕零。這些,都是遠離他父親時候的情態。對以他父親為代表的正統的「理」,他害怕他逃避。到無可逃避時,他只能屈從,而絕不敢反抗。這是可以肯定的,他還沒有真正受到家庭的重壓,只是孫富一番推測恐嚇,他就驚恐莫名,茫然自失了。不妨推測,假如沒有遇到孫富,假如他和杜十娘帶錢回了家,如果他那正統的父親逼他閉門讀書,同時不收留十娘,他敢反抗父親嗎?作品對這個人物的刻畫很成功。他的言語神情,我們竟有如見如聞的感覺。因而我們對他的思想性格能有進一步的理解。當人物性格形成之後,人物就按著自己的性格邏輯行動。這也就為讀者的推測提供了比較可靠的依據。
【柳耆卿】柳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是明代馮夢龍編訂的《古今小說》第二卷《眾名姬春風吊柳七》所著力刻畫的主人公。柳耆卿「因隨父作宦,流落東京,排行第七,人都稱為柳七官人。年二十五歲,豐姿灑落,人才出眾,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至於吟詩作賦,尤其本等……最其所長,乃是填詞」,是個「有名才子」。但他恃才傲世,不出入官宦縉紳之門,卻留戀於秦樓楚館,以至於「東京多少名妓,無不敬慕他,以得見為榮。若有不認得柳七者,眾人都笑他為下品,不列姊妹之數」;更有甚者,「內中有三個出名的上等行首」,竟「賠著自己錢財,爭養柳七官人」。在封建社會中,如柳耆卿這樣懷才不遇、窮困落拓的知識分子,不攀附權貴以求進身,卻偏願與操賣笑生涯的妓女為伍,「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柳永《鶴沖天》詞中句),不僅表明了他對現實社會的不滿情緒,而且也是他對傳統的封建禮教和世俗偏見的蔑視和反抗,反映了他身上具有了一定的叛逆精神。實際上,柳耆卿現存世的詞集《樂章集》中,就有相當數量的作品是反映處於社會底層的妓女生活的,並對她們表示了一定的同情,無怪乎他受到了妓女們眾星捧月般的敬重。後來,由於「有司薦柳永才名,朝中又有人保奏,除授浙江管下餘杭縣宰等」這送上門來的官職,「雖不滿耆卿之意」,卻被他接受了,以作「進身之階」。於是在暮春,他與東京眾名姬依依惜別,到浙江赴任。途中,他扮作游學秀士,曾訪問江州名妓謝玉英。當他在謝的桌上發現一冊《柳七新詞》,「都是耆卿平日的樂府,蠅頭細字,寫得齊整」,就問:「此詞何處得來?」謝答:「此乃東京才子柳七官人所作,妾平昔甚愛其詞,每聽人傳誦,輒手錄成帙。」柳又問:「天下詞人甚多,卿何以獨愛此作?」謝答:「他描情寫景,字字逼真,……人不能道。妾每誦其詞,不忍釋手,恨不得見其人耳!」這兩段對話,寫得非常精采,幾乎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風塵女子竟是柳詞如此多情的知音,這又為柳耆卿為何「多游狹邪」作了註解。二人恨相識之晚,情投意合,山盟海誓,訂了白頭之約;但因「赴任不便」,謝玉英決心從此「杜門絕客」,柳耆卿也許以「俟任滿日,同到長安」。一位走馬上任的官員,竟在旅途上與一個妓女論嫁娶,實是柳耆卿叛逆性格的又一表現。他到餘杭縣上任之後,「端的為官清正,訟簡詞稀」。一日,他看到在縣衙唱曲勸酒拍官妓周月仙悶悶不樂,便問其緣故。原來周月仙「頗有姿色,更通文墨」,與本地黃秀才情篤意深,一心要嫁給他,無奈黃家貧窮,迄今未能成親。同縣又有一個劉二員外,對月仙垂涎已久,「欲與歡會,月仙執竟不肯」,便設計買通船夫,教船夫在月仙夜渡時強奸了她,劉二員外以此相要挾,使月仙屈從於他,但月仙卻心下只想著黃秀才。柳耆卿了解實情後,「好生憐憫」,當日就將錢八十千付作身價,替月仙除了樂籍,並使黃秀才與周月仙這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這一段情節,是小說中最令人感動的故事之一,既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妓女的悲慘境遇,又使柳耆卿的形象更富有人情味,可親可敬。然而收在《清平山堂話本》中的宋元舊篇《柳耆卿討酒翫江樓記》,卻是柳耆卿調戲周月仙不成,設計讓船夫強奸月仙,然後脅迫月仙成了他侍妾,嚴重損害了柳耆卿的形象,其惡劣行徑的描寫,也不符合柳耆卿關心同情妓女的性格發展。為此,綠天館主人在《古今小說敘》中指斥「《翫江樓》……鄙俚淺薄,齒牙無馨焉」;《眾名姬春風吊柳七》在採用《翫江樓記》某些情節時,也糾正了舊篇的淺薄,並作了合乎情理的改寫,推陳出新,使「濟人於厄」、「成人之美」的柳耆卿形象躍然紙上,這實際上也是小說人物創作過程中的審美意識和情趣的轉變。柳耆卿在餘杭縣三年任滿,打道回京途中,又去江州訪情人謝玉英,不想二人因為久不通音問,謝玉英囊中羞澀,經不住旁人攛掇,所以又「依前接客」。乘興而來的柳耆卿到玉英處相訪,正值玉英外出陪客遊玩去了,「耆卿到不遇,知玉英負約,怏怏不樂」,寫了《擊梧桐》詞:「臨岐再約同歡,定是都把平生相許。……近日重來,空房而已,……便認得聽人教當,擬把前言輕負。……試與問朝朝暮暮,行雲何處去?」這詞寫出了柳耆卿對玉英仍一往情深,對她的負約有痛惜,有責備,但字里行間卻洋溢著這位風流才子對視為知音、知己的玉英的深沉的愛。「耆卿寫畢,念了一遍,將詞箋粘於壁上,拂袖而出」,這一連串的動作:寫、念、粘、出,細膩地描摹了柳耆卿痛失玉英時的心理活動;而其「詞箋粘於壁上」,又為玉英遊玩回來後,見了壁上的詞,「再三諷詠,想著耆卿果是有情之人,不負前約,自覺慚愧」,埋下了伏筆。柳耆卿與謝玉英相知相愛、悲歡離合的遭遇,也是小說中寫得最感人的故事之一。柳耆卿回京之後,又經人舉薦,升任屯田員外郎,並與昔日名妓,依舊來往。不想他官運不佳,一次宰相呂夷簡做壽,傳命他寫賀詞,他竟誤將一闋《西江月》連同賀詞裝入封套;一而這首《西江月》、(下片),其實正是夫子自道:我不求人富貴,人須求我文章。風流才子占詞場,真是白衣卿相。」呂夷簡讀了這幾句詞,認為是對他的大不敬,大動肝火,銜恨在心。不久,吏部開薦柳耆卿補翰林員缺,宋仁宗徵求呂夷簡的意見,呂乘機進讒言,罷了柳耆卿的官職。本「不求人富貴」的柳耆卿對此大笑道:「當今做官的,都是不識字之輩,怎容得我才子出頭?」並將一個手板上寫道:「奉聖旨填詞柳三變」。這實際上是對御批「任作白衣卿相,風前月下填詞」開了一個玩笑,將他性格中狂傲不羈、玩世不恭的一面,發揮得淋漓盡致。從此,他更放誕不檢,以妓院為家。數年後,他即死於妓院中。出殯之日,「只見—片縞素,滿城妓家無一人不到,哀聲震地」。有幾個相識的前來送葬的官僚,見此情景,「自覺慚愧,掩面而返」。不到兩個月,又有已經悔過並從江州趕到東京陪伴耆卿數年的謝玉英,也因過哀而病逝,附葬於柳墓之旁。叢此,每年清明前後,諸名妓不約而同地到柳墓祭掃,「喚做『吊柳七』,又喚做『上風流冢』」後來竟成了個風俗。小說所刻畫的柳耆卿,雖然較歷史上的柳耆卿可能在真實性上相距甚遠,傳奇色彩甚濃,人為美化感也較重,但卻沒落俗套,沒有去盡力渲染「依紅偎綠」的嫖客經歷,而是努力表現柳耆卿與被壓迫被凌辱的妓女在精神和感情上的共同點,體現了「同是天涯淪落人」之間的同情、信任和友誼。柳耆卿這位作為中國古代小說中所塑造的與妓女交往密切的有代表性的文人形象之一,既不同於《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負心變節的李甲,也有別於《李娃傳》、《玉堂春落難逢夫》等篇中先誤入狹邪、後又中舉做官的榮陽生、王景隆等之類人物,是有一定的典型意義的。至於小說篇後詩「可笑紛紛縉紳輩,懷才不及眾紅裙」,則更借柳耆卿被冷遇被歧視的一生,進一步表現了作品對現實社會不公平現象的冷嘲熱諷和批判精神。
【侯方域】中國清代戲曲家孔尚任《桃花扇》傳奇中的男主人公。侯方域是一個具有正義感、忠於愛情、正直卻又軟弱的明末封建知識分子的形象。作為復社文人,侯方域是具有正義感的進步知識分子,他對魏閹余黨阮大鋮、馬士英之流不滿;在朱由崧繼承帝位的問題上,持鮮明的反對態度。他力主擁立賢者,認為「不必拘定倫次」,並向史可法提出「中興定霸如光武,要訪取出群英傑」的主張,這無疑是一種進步的政治見解。在愛情問題上,他身為貴公子愛上秦淮名妓李香君,不僅沒有把她作為玩物,而且對之十分鍾情,始終如一,百般尊重。李香君視阮大鋮所操辦的妝奩如敝屣,他連聲叫好,譽香君為「畏友」,這是一種突破封建道德規范、尊重婦女的民主思想。尤其是與李香君分別之後,無時無刻不在真誠地思念她。黃河渡口,偶遇李貞麗、蘇昆生。聽李貞麗說到香君碰死在地時,還沒弄清事實真相,便大哭起來,又聽說香君還沒死時,立即破涕為笑,連聲稱好;在經過戰亂重返南京後,首先趕到媚香樓尋找香君,從院門之外,直步小樓前,推想著跨上妝樓、悄立帳邊的香君見到他的驚喜情狀。然而時移事遷,人去樓空,面對無情的現實,他不禁雙淚長流、泣不成聲,你單純天真的神情、狀態,令人覺得可愛。劇作家雖然對侯方域沒有持明顯的批評態度,只是如實寫來,但卻使人從中看出了侯方域身上所暴露出來的具有進步傾向的知識分子的軟弱性一面。拿他最初梳攏香君說,不過是一種名士風流、藉以消遣春愁的行徑罷了。在復社文人同阮、馬一夥的斗爭中,侯方域缺乏強烈的斗爭精神,往往採取一種調和的態度,常常以自己善良的願望猜想阮、馬等奸佞之徒。第七出《卻奩》一場,他經不起楊龍友的巧言利誘,竟然答應為阮大鋮與復社人和解,表現了政治上的動搖,第八出《閑榭》一場,陳定生、吳次尾要對阮大鋮採取果斷的報復行動,他卻百般勸阻,表現出軟弱的氣質。直到阮大鋮東山再起,已經把誣陷之詞首先強加在他的頭上,必欲置之死地時,他還說什麼「我與阮圓海(即阮大鋮,字圓海)素無深仇,為何下這毒手?」表現出濃厚的十足的書生氣。總之,侯方域在政治上的一切活動,因為馬士英、阮大鋮之流的專權,因為四鎮的橫暴專恣,加之高傑的有勇無謀、左良玉的不學無術、史可法的孤立無援,終歸未能收到效果。到頭來,不僅未能保護庇佑自己心愛的情人李香君,連自己也受到阮大鋮的無情迫害,鋃鐺入獄。這不單單是侯方域個人的悲劇,而是時代的悲劇,是關系著南明一代必亡的悲劇。比起李香君形象的鮮明生動、血肉豐滿、合情合理來,說侯方域的形象是劇作家主觀願望與概念的化身,一點兒也不過分。
【王景隆】中國明代作家馮夢龍短篇小說《警世通言》中《玉堂春落難逢夫》的男主人公。這位年輕闊少,禮部尚書的三公子在故事開始時,很像一位紈綺子弟。到風流場中玩玩,漸漸入了翻套,揮金如土,花掉了大宗銀子。這種事情很根多,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顯示他性格特點的,是他在這以後的表現。其最大特點,可以概括為「情種」二字。玉堂春為自己挨打,王景隆「心如刀割,慌忙撫摩」。還說:「冤家你為我受打。還說無干?明日辭去,免得累你受苦!」他和玉堂春分手時,曾跪下發誓:「我若南京再娶家小,五黃六月害病死了我。」他回到家中,重進書院讀書。整天想念玉姐。甚至有幻聽幻視的現象。他到南京鄉試,考完之後無事,每日只想玉姐。當地也有妓院,但他絕不去那裡。終於起程進京會試去,「公子上的船來,手舞足蹈,莫知所之。眾人不解其意,他心裡只想著玉姐玉堂春」。進京之後,聽說玉堂春被賣。一時氣急,竟摔倒塵埃。這些地方,都顯示他執著子愛情時「情種」特點。父母做主,為他娶了劉小姐,雖然也生得美貌,但他一心想著玉姐——「雖然陪伴了劉氏夫人,心裡還想著玉姐,因此不快,當夜中了傷寒。又想當初與玉姐別時,發下誓願,各不嫁娶。心下疑惑,合眼就見玉姐在傍。」當燕爾新婚之時,如此不忘舊情,才是真正「情種」。這個人物上進思想行為,有很深刻的社會內涵。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對科舉仕宦生涯的態度。學而優則仕,是中國文人傳統的生活道路。金榜題名,光宗耀祖,乃是士子十年寒窗、千里赴考的動力。但在王景隆這里,情況完全不同了。他和燕堂春受盡欺凌,在當時想出口氣;想救出玉堂春,可行的辦法就是榜上有名。二人分手時,玉堂春勸他「用意攻書,倘或成名,也爭得這一口氣。」他努力讀書時,常以「玉姐當初囑咐我,是甚什麼話來」自勉。得知玉堂春被賣,他氣得不想考進士了,明確告訴別的舉子,自己是為了玉堂春才讀書應舉。經人勸說:考進士做官是救人的最好辦法,他才參加會試。這些地方,表現了理想新的人生態度。這個人物的刻畫,也很成功。他的語言行動都顯出個性化特點。他始終表現出濃重的書生氣,但開始時有點紈絝習性,後來則變得深沉,開始時少不更事,容易上當,後來則老練多了。這一些都圍繞他的愛情遭遇展開,讀來合情合理。
⑽ 有一部小說女主叫做梁臻夜,古代的
《鐵血皇後深宮復仇記》
作者:雲胡
晉江文學城
(爹爹也曾想管過我,奈何我的後台比他還要大,因為爹爹的職務之便我從小入得宮廷作為武穆皇帝的掌上明珠二公主子墨,三公主子音的伴讀,和她們是十足十的狐朋狗友,再加上威武大將軍的女兒方佩珞,我們四人並稱「京城四秀」,也有人在背後偷偷罵我們「京城四惡」的,但是又能如何?)
【簡介】
十六年無憂無慮的錦衣玉食,她是武帝的義女,公主的伴讀,在京中氣焰一時。
一年青樓里的□生涯,她是罪臣之女,賤籍官妓,一心只為復仇,周旋於兩位心懷叵測的王爺之中,卻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一年的後宮喋血,她終於長大,步步為營,步步驚心,在後宮妃嬪的爭斗之中游刃有餘,素手弄權,紅顏亂政,終於撼動天下,引得整個大胤天下分崩離析,烽煙萬里。
五年的戎馬征途,紅顏至尊,相濡以沫,他們是人中龍鳳,眾望所歸,大胤天啟帝與鐵血皇後終成最美麗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