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中國古代小說課後評價

中國古代小說課後評價

發布時間: 2021-08-06 08:47:13

『壹』 談談對中國古代小說的認識 600字左右

寫作思路:可以寫一下中國古代小說每一個階段的特點,將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史詳細地描述一下,最後闡述自己的理由和觀點等等。

正文:

中國古典小說是文學中的一種樣式,一般是描寫人物故事,塑造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同時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中國古代經典的小說,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代表作。

上古到先秦兩漢的古代神話傳說、寓言故事促成了小說的孕育和形成。如《女媧補天》《誇父逐日》。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志人、志怪小說,其情節結構比較簡單、粗略。如干寶的《搜神記》和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唐傳奇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的成熟。如《柳毅傳書》和《鶯鶯傳》。

宋代的話本,明代的擬話本的出現,推動了古代小說的發展,擬話本的題材更加廣泛,情節更加曲折,描寫更加細膩,如《灌園叟晚逢仙女》。

明清章回體小說將古代小說逐漸推向了頂峰。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等,《紅樓夢》則代表古代小說的頂峰。

中國古代小說輝煌燦爛,但是它的出現和發展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從無到有,歷經千年,達到鼎盛...

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歷史大體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篇小說單線發展,宋元時代,文言、白話兩種短篇小說雙線發展,明代開始,文言、白話、長篇、短篇多線發展,呈現出多姿多彩的狀態。

我國古代小說的特點:注意人物行動、語言和細節的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形象;情節曲折,故事完整;語言准確簡練,生動流暢,富於個性;敘事方式明顯帶有說書人的印記。

『貳』 對中國古代文學史老師的看法,意見

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史,首先是要了解中國古代歷史,身為中國人,對中國的古代歷史或多或少都會有所了解,平常可以當做興趣愛好多看看中國古代歷史,根據本人的學習經驗,這兩者是相同的,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發展是和歷史事件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多看看相應的書籍;至於現代文學史,距離我們現在比較近,其形式也和現在文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當然,現代文學史也是從古代到近代發展過來的,所以還是要以古代以至近代的歷史發展有所了解。學習現代文學史還要多從現實和實踐的角度出發,結合現實來學習。最後,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其理論上的東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還要多背,再結合我前面所說的應該能到達一定的效果。

『叄』 對於明清古典小說的評價

中國古代的敘事文學,到了明清時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學理念、文學體式和文學表現手段而言,明清小說以其完備和豐富將敘事文學推向了極致。從明清小說所表現的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豐碩的藝術創作成果和豐富的社會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說無疑鑄就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最後的輝煌。
本講以明清小說的題材開拓和藝術探索為視點,試圖在傳統文化的背景下,描畫出明清小說的梗概面貌。

一、明清小說與傳統文化

從思想內涵和題材表現上來說,明清小說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後,傳統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而走進了千家萬戶。傳統文化給明清小說提供了豐富的養料,而明清小說又將傳統文化空前地發揚和豐富,在藝術形象和藝術細節的衍繹中予以創造性的闡說。

1、史傳色彩--世俗文學的歷史依傍

中國的史官文化異常發達,源出於「紀實」的傳統小說,與史官文化有著血肉相連、密不可分的密切關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傳的烙印,史傳性是中國傳統小說最重要的民族特徵。盡管明清小說帶有濃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無論從衍說故事之形式還是從諷寓教化之動機出發,都深深地受到了史傳文化的決定性影響。

題材的史傳性 觀念的史傳性 小說藝術的史傳性

2、懲勸教化--儒家文化的影響

中國古典小說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長久深遠,而將這種影響合理化、具體化者,則是小說理論中的「懲勸教化」說。幾乎可以說,「懲勸教化」模式籠罩了整個封建時代的小說創作。

重視小說的教化作用 懲勸模式牢籠創作

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

佛教自東漢末傳入中國後,一直在文化形態上深刻地影響著文學創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國本土上產生發展成長的宗教,它與古代小說有著密不可分的血肉關系,尤其在想像力和創造力方面,對古代小說影響深刻。佛道所創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譎變幻的仙道法術,因果業報的結構,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說母題,無疑為小說世界帶來了奇觀異彩。

小說描寫空間的拓展 小說人物畫廊的豐富 小說情節的奇譎變幻

二、明清小說的內容拓展

就題材而言,明清小說可謂是包羅萬象,空前豐富。明清小說全方位地展現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關系和生活方式,表達了人們的喜怒哀樂和理想追求。敘事文學和通俗文學的特點,使文學對社會生活的表現,達到了從未有過的寬廣和深入。城市經濟和市民階層的凸起,新的價值觀念和新的社會理想又給文學注入了新的思想內涵。

1、題材內容的空前豐富

題材豐富,內容多樣是明清小說的突出特點。除了在民間流傳蘊育多年而經文人加工的歷史演義、英雄傳奇,以及用魔幻的方式反映生活的神魔小說外,小說作者的筆觸更是切近了現實生活。直接描寫社會世態人情的世情小說的出現,是小說題材開拓上的重大突破,標志著小說創作進入了成熟發展的新階段。

世情小說 歷史演義 英雄傳奇 神魔小說 諷刺小說 俠義公案小說

2、世俗生活的全面展現

明清文學觀念的演進,使世俗現實生活日漸成為小說關注的焦點,以現實生活為描摹對象,通過家庭、愛情、婚姻的糾葛變化、盛衰興亡,來反映社會人際關系,展現時代風尚面貌,提供生動完整細膩的社會生活畫卷,這是明清小說的突出貢獻。

愛情婚姻,家庭盛衰 官場黑幕,社會丑態

科舉禮教,人生百態 日常生活,世情風貌

3、社會理想的全新探索

中國古代小說素有理想探索的傳統,在六朝志怪、唐代傳奇和宋元話本中,往往通過幻想浪漫的手法,表現理想。明清小說作家在創作過程中,一方面力求真實地描摹世態,批判社會;一方面則探索社會出路,塑造理想人物,展現理想境界。兩者相輔相成,表現出對社會現實人生的熱忱關注。

社會政治理想 愛情婚姻理想 人倫關系理想

三、明清小說的藝術成就

到了明清小說,敘事藝術已趨向成熟和完美。先前那種故事式的作品已衍化為繁富的鴻篇巨制,其間有宏大精緻的結構,引人入勝的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豐富多彩的語言,無微不至的描繪。文學的表現力達到了從未有過的完備,《紅樓夢》的問世,更是標志著中國古典文學走到了它的巔峰。

1、完備精湛的敘事結構

作為敘事文學的典範作品,明清小說在敘述方式和情節結構上的成就不同凡響。無論是章回體的長篇小說,還是精巧綿密的短篇作品,都各有優長。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結構宏偉,能在尺幅之間,舒展歷史風雲,飽覽英雄人物,追尋歷史進程。世情小說則脈絡清晰,精巧細密,逼真地反映現實生活,展示生活樣貌。

從事件結構到人物命運結構 從平鋪直敘到立體交錯

從單線縱深到全方位鋪展 從主線突出到一線兩描寫

2、性格豐滿的形象塑造

從歷史傳奇中人物刻畫的類型化、平面化,到英雄傳奇的個性凸現,直至世情小說注重平常人的典型性格的塑造,明清小說在人物形象刻畫上成就非凡。將情節事件發展與人物性格密切相連,細膩委曲地傳遞人物的情緒心聲,在對比映襯中凸現性格,描繪出人物的心靈成長史……明清小說中風韻獨具、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顯示了敘事文學在人物塑造上的突飛猛進。

因人設事 曲盡人情 相依相存 發展變化

3、曲描細敘的藝術刻劃

由敘事為主,轉向以描寫為主,明清小說在藝術描寫上漸趨細膩逼真,無論形象塑造、環境描寫、細節刻劃,還是人物心理情感的揭示,都力圖描摹生活,筆參造化。追求洞察深微、見微知著的概括作用和藝術感染力。

絲絲入扣的心理描寫 逼真細致的環境描寫 豐富具體的細節描繪

『肆』 中國古代小說四大點評本

四大名家批註評點有《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中國四大名著古典小說。

『伍』 評價一篇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含蓄之美

賞《赤壁賦》
這篇賦的藝術成就很高。作者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結合得這樣自然,使客觀的生活圖景和主觀的思想感情和諧地統一起來,創造出一種抒情意味極其濃烈的清新自然的藝術境界。寫景最具特色:泛舟於月夜的秋江,天上一片銀光傾瀉,江上「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只見一葦扁舟,浩浩渺渺,順波而流·隨著作者任意揮灑的彩筆,讀者只覺得眼前一片秋色,深深感受到無比的美,不能不為之陶醉。與此密不可分地融合在一起的是作者飄渺的思緒,通過放懷的長吟,啟人哀思、催人淚落的洞簫聲,主客間弔古傷今的悲嘆感慨和看來超脫實為虛無的對話,層出不窮地渲染出具有強烈浪漫主義色彩的意境,同樣地激逗著讀者思緒的起伏,產生出巨大的藝術魅力。
這篇賦的另一特色是文字優美流暢,生動形象.作者對於文字的錘煉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絕妙好詞,比比皆是。如:用「徐來」描繪清風微微地、從容不迫地吹拂,用「不興」描繪水波的平靜,勾勒出一種安謐寧靜的畫面,給人以舒坦爽然的感覺。用「徘徊」一詞描繪天上的明月也依戀地放慢了腳步,賦予無生命的月光以知覺和感情,使人感到她似乎也與泛舟夜遊的主客一樣被如此美景所陶醉。「縱一葦之所知,凌萬頃之茫然」句,用「縱」「凌」二字描繪小舟在寬闊的江面上自如地輕舉盪漾的動態,是何等傳神;而「茫然」一詞,既是描繪作者視覺所及的景象,又傳達出他在領略曠遠迷茫的江景時所產生的具體感受。順此馳聘想像的翅膀,達到了感情的升華,其結果便由泛舟夜遊而進至「浩浩乎」、「飄飄乎」憑虛御風、羽化登仙的神遊境界。「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句,用「枕藉」一詞化敘述為描繪,形象地勾勒出主客豪飲後任意入睡的情景,又通過「不知」一詞寫出主客睡眠之酣暢,從而反映出解脫苦悶之情後的輕松自在,使讀者感到此情此境歷歷都在眼前。又如,形容洞簫聲的凄切,從各個角度形象地加以攀狀。以上這些常見的字和詞,它們本身並不存在特別美妙之處,但是由於作者依據情和景而「隨物賦形」,便顯得「姿態橫生」,具有形象的美,可見其設想運用之妙。
此外,全篇韻散結合,偶句和散句交互疊出,錯落有致;音節自然,具有流利的節奏美。而文字的流暢,更如「順流而東」的滔滔長江之水,實踐了作者「形乎所當行」、「止乎不可不止」的主張。
本文在寫法上既不受傳統賦體的限制,用散文的筆法縱橫自如地寫景、抒情、發議論,但是中間主客對話又巧妙地運用了傳統賦的表現手法。這種主客對答,實際上是作者的自我獨白,表達出蘇軾思想感情上波折、掙扎、解脫的過程,同時造成了文意跌宕起伏,曲折有致

『陸』 外國名著和中國古代文學評論或讀後感以什麼命名好呢

就叫讀後感或讀書筆記吧
《名人傳》讀後感
《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後記》
要不你就取個帥氣的正標題,帶個普通的副標題算了。
這其實跟你的文章有關。
要是評論選擇就多了,根據文章限制稍少,文言的話比如《三國志平話》,《古文觀止》等等

『柒』 關於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的內容及評價

內容
本書為魯迅先生編撰的中國第一部小說史專著。全書共有二十八篇,敘述中國古代小說發生、發展、演變過程,始於神話與傳說,迄於清末譴責小說。
本書在資料上搜羅宏富,采輯審慎,分析歷代小說的思想、藝術,言簡意賅,評斷允當,是二十世紀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典著作。
評價
內涵豐富、校正嚴謹
《中國小說史略》在資料上,搜羅宏富,采輯審慎。早在1912年,作者就輯錄了自漢至隋的古小說36種,這些佚文從《太平御覽》、《太平廣記》、《藝文類聚》、《初學記》、《北堂書鈔》、《法苑珠林》等書中,披沙揀金,鉤稽而得,並以其他書校勘,編成《古小說鉤沉》。這部分材料主要用於《中國小說史略》第 3篇至第 7篇。在授課過程中,作者又輯錄了《唐宋傳奇集》,並且「發意匡正」,逐篇分辨真偽、校訂謬誤、考證源流,比如更正《虯髯客傳》作者為杜光庭、《枕中記》作者為沈既濟,考辨《楊太真外傳》、《梅妃傳》、《開沙記》、《迷樓記》、《海山記》均為宋人所作,都是權威之論。這就為《中國小說史略》第 8篇至第11篇提供了扎實可靠的材料。與此同時,作者編成的《小說舊聞鈔》,搜集了宋至清末的小說41種的史料,它是對大量筆記、雜集和古書中有關記載加以摘錄、考訂、編纂而成。從此書徵引書目來看,作者曾參考了明清人70餘種著作,態度十分嚴謹。它們是《中國小說史略》第12篇至28篇所依據的主要資料。1935年,作者從手稿《梅花夢傳奇》的署名里發現《品花寶鑒》作者陳森誤為陳森書,從謝章鋌《賭棋心庄文集》里《魏子安墓誌銘》一文發現《花月痕》作者子安是號,秀仁才是名,即對《中國小說史略》進行了校改。所以,《中國小說史略》是資料翔實的力作。
具有較高的科學性
《中國小說史略》描畫出了一條脈胳清晰的數千年中國小說「進行的線索」。由於作者能夠將各種類型的小說及其發展放在當時社會各種條件下進行考察,所以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如作者從「漢末士流,已重品目,聲名成毀,決於片言」發展為魏晉「吐屬則流於玄虛,舉止則故為疏放」的社會風氣,從當時佛、庄思想盛行,「相拒而實相扇」,終於在文人中間形成「清談」時尚,來說明魏晉志人小說產生的社會、思想原因,見解精深。又如論及唐代傳奇的繁榮時,能指出當時考試重「行卷」,以至舉子將其小說放入行卷以見史才、詩筆、議論多種才能的社會因素,是洞隱的創見,又如議論宋代話本的興起時,特別強調聯系「民物康阜」的城市經濟繁榮、「游樂之事甚多」的市民文藝的發展來加以剖析,極有見地。作者闡述明中葉神魔小說的盛行原因時,能追溯到「道流羽客」復極顯赫,成化時有方士李孜,釋繼曉,正德時有色目人於永,「皆以方伎雜流拜官」的社會風氣,因此「榮華熠耀,世所企羨,則妖妄之說自盛,而影響且及於文章」,也是鞭辟入裡的看法。
分析精闢、評斷允當
《中國小說史略》分析歷代小說的思想、藝術,言簡意賅,評斷允當。例如作者指出「《醒世恆言》中明事十五篇則所寫皆近聞。世態物情,不待虛構,故較高談漢唐之作為佳」,寥寥數語,道破了問題實質。他注意到《金瓶梅》「作者之於世情,蓋誠極洞達」,並進而認為:「至謂此書之作,專以寫市井間淫夫盪婦,則與本文殊不符,緣西門慶故稱世家,為□紳,不惟交通權貴,即士類亦與周旋,著此一家,即罵盡諸色,蓋非獨描摹下流言行,加以筆伐而已」,既分析精到又頗有分寸。另外,辨別區分諷刺小說與譴責小說的異同,自魯迅首創,至今仍沿襲其名。他明確指出《儒林外史》作為諷刺小說的長處在於「□而能諧,婉而多諷」。「無一貶詞,而情偽畢露,誠微辭之妙選,亦狙擊之辣手」。相反,清末譴責小說的弱點就因它「雖命意在於匡世,似與諷刺小說同倫,而辭氣浮露,筆無藏鋒,甚且過甚其辭,以合時人嗜好,則其度量技術之相去亦遠」。剖析得十分透徹。另外,作者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也頗見匠心。如指出《三國志演義》寫人「亦頗有失,以至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評述《兒女英雄傳》中「俠女」形象「純出作者意造,緣欲使英雄兒女之概,備於一身,遂致性格失常,言動絕異,矯柔之態,觸目皆是」,實是極中肯綮的有識之見。這些論斷,至今仍是研究中國古典小說的指導性意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小說史略》是一部有代表性的文學史專著。

熱點內容
穿越到國外的虐心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24 16:04:52 瀏覽:55
唐朝小說主角名字叫一凡 發布:2025-08-24 15:59:20 瀏覽:123
好看的gl小說婆娑 發布:2025-08-24 15:55:12 瀏覽:806
警察與黑道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24 15:37:33 瀏覽:952
東北野仙好看的小說 發布:2025-08-24 15:17:33 瀏覽:513
懶人聽書擇天記聽書網 發布:2025-08-24 14:54:33 瀏覽:346
電子競技言情完結小說排行 發布:2025-08-24 14:53:02 瀏覽:905
重生古董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24 14:38:41 瀏覽:865
好看的小說百度知道 發布:2025-08-24 14:28:45 瀏覽:671
玄幻系統類小說完結小說排行榜完本小說下載 發布:2025-08-24 14:28:33 瀏覽: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