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小說冒頓發明鳴鏑
❶ 史記上說「冒頓自為鳴鏑,凡鳴鏑所指而不悉射者......」,這個鳴鏑是什麼東西啊
鳴鏑就是響箭,它射出時箭頭能發出響聲。
❷ 什麼是「鳴鏑箭」
鳴鏑箭,也叫響箭,還有叫哨箭的,再說白了就是信號箭。 古代人稱箭為「矢」。箭頭叫「鏃」或「鏑」。各種弓弩都使用矢,可以說,矢與弓是同時代的產物。 司馬遷不朽之作《史記》,其中的《匈奴列傳》記載了「鳴鏑」的來歷,大概如下:秦末漢初,冒頓做了匈奴太子後,其父又和所愛的女人生了一個弟弟,於是他失寵,並且,父親想廢掉他,把他送到月氏國做人質。剛到了月氏國,他的父親就向月氏國發動了攻擊。明擺著父親這是要置他於死地。他偷了匹快馬僥幸逃回。回來後父親明裡沒有攤牌,讓他做了萬騎之首。於是冒頓乃作鳴鏑,鳴為響聲,鏑為箭頭,鳴鏑就是響箭,它射出時箭頭能發出響聲。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於是又射其馬,射其愛妻,左右皆跟其發射。最後冒頓和父親打獵,用鳴鏑射殺之,左右跟從射殺之,「遂盡誅其後母與弟及大臣不聽從者」,自立為單於。文獻上還說,至冒頓「匈奴最疆大」。 鳴鏑由鏃鋒和鏃鋌組成,縫補一面中起脊,以免弧內凹,鏃鋌橫截面呈圓形。具有攻擊和報警的用途。明清時代也還在大量使用「鳴鏑」。 而中國古代野史和小說中對鳴鏑也多有描述: 據《前漢演義》描述,這種箭出自匈奴國太子冒頓之手。冒頓為爭王位,欲收服民心,以便為所欲為,便發明了一種骨箭,上面穿孔,發射時有聲,稱為「鳴鏑」,由他專用。遂傳令部眾:「汝等看我鳴鏑所射,便當一齊射箭,不得有違,違者立斬!」此後,冒頓常率部眾外出狩獵,只要他鳴鏑一發,部眾萬矢齊攢,稍有延遲,立斃刀下。眾人甚是畏懼,不敢怠慢。一日,冒頓牽出自己心愛的好馬,用鳴鏑射馬,部下亦爭相競射,冒頓見狀喜笑顏開,遍加獎賞。然而冒頓並不因此而滿意,又先後用鳴鏑射殺自己的愛妻,射殺了國王頭曼的好馬,部眾聞聲急射,稍有遲疑者,立即喪命。從此,只要嗚鏑一響,眾箭飛至,無一敢違。冒頓認為時機已成熟,這一日,請國王一同出獵,自己隨在馬後,用鳴鏑對准頭曼射去,部眾隨聲同射,匈奴國王頭曼斃於亂箭之下,冒頓弒父自立為王。明清時的「鳴鏑」是在箭鏃上加了一個用骨或獸角製成的小哨。箭的發展,是隨弓弩的不斷改進而發展的,強弓大弩的出現,要求箭具有良好的貫穿力,所以對箭鏃的要求也不斷提高。 這東西一是有信號、指示和聯絡作用,多人使用的時候也可給敵方造成混亂和震懾。 配圖為鳴鏑箭的箭頭。
❸ 想知道冒頓有哪樣的故事,可以透過他的名字看出嗎
都造成過嚴重威脅的游牧民族。盡管匈奴很早就活躍在中國北部,但是由於他們的生活習性,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關於他們的事跡大多不可考。秦國的時候,匈奴發展壯大,甚至一度威脅到了秦國的統治,秦王曾經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暫時穩定了邊疆的局勢,時間一晃又過去了好多年,冒頓的出現又打破了中原與匈奴之間的平衡。
冒頓(mò dú)出生於公元前234年,姓攣鞮氏,冒頓於公元前209年,殺掉了自己的父親,頭曼單於而自立。他是匈奴族中第一個雄才大略的軍事家、統帥。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74年在位。冒頓在很多人的眼裡是個英雄,後世有很多人為他寫詩作賦稱贊冒頓的英明神武。他曾帶領著整個游牧民族,達到最鼎盛時期,匈奴這個部落在他的領導下逐漸強大起來,也許是草原生長的原因,天性好戰,相當有野心。草原上的冒頓就像是充滿血性的野物,整個草原都是他肆意的天下。
此後,他日夜練兵,建立自己的黨羽,又發明了一種響箭,叫鳴鏑,他還將這種新發明的箭用在自己的親兵上。並且下令所有人都必須跟隨他的箭,他的鳴鏑射到哪裡,大家都要射到哪裡。第一次,他射向自己的愛馬。有的人射了,有的人不敢射,而那些不敢射的就被殺掉了;第二次,他將箭指向自己的愛妻。誰沒有跟著的,格殺勿論;第三次,他再指向自己的愛馬時,所有人都把箭對向了馬。冒頓終於擁有了自己的一支親信部隊。最後一次,他將箭對准了自己的父親,頭曼單於。於是,他的部下也毫不猶豫地指向了頭曼。結果可想而知,頭曼單於被亂箭射死,冒頓取代了父親,成為了草原的新一代霸主
❹ 求文言文翻譯,已而冒頓以鳴鏑自射其善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頓立斬不射善馬者
然後冒頓單於以鳴鏑箭射自己的好馬,並命令他的部下也照做,部下中有不敢射的,冒頓單於立刻將其斬首。
❺ 冒頓和曼單於之間有什麼恩怨,才導致冒頓會「鳴鏑弒父」
頭曼,是戰國末期第一個奴隸制匈奴族國的國王,稱號單於。
冒頓(音:末讀)是頭曼單於的大兒子,已經被立為太子。
可好景不長,頭曼的愛妾為他生了一個聰明可愛的小兒子。
小兒子一天天長大,愛妾整天在頭曼枕頭邊吹風,說冒頓的壞話,其目的不言自明。頭曼動搖了,決定「廢長立幼」。為了讓小兒子成為繼承者,他把太子冒頓送到鄰國月氏(音:肉之)做人質。
他命令部下:「鳴鏑射什麼,你們就射什麼,不服從命令的立刻處死!」
他首先射向鳥獸,有的部下沒有迅速跟著射擊,被他無情地斬首。
隨後他射向自己的寶駒,草原人對馬的喜愛人人皆知,又有人因沒有及時射擊被他斬首。
第三次他將響箭射向他的女人——太子妃,還是有人猶豫不決,這些不敢跟射的部下也被處死。
最後他在打獵的時候,故意用鳴鏑射父親的坐騎,部屬們無一違抗命令,頭曼單於的坐騎頃刻就被射得如同刺蝟一般。
❻ 女主穿越後嫁給了冒頓單於,後成為了閼氏,結局是女主靠別人一代代流傳給父母留下一盒珠寶和一張全家畫像
冷血匈奴王的勾魂王妃
❼ 冒頓單於鳴鏑弒父是怎麼回事
冒頓原為其父頭曼單於的太子,後來頭曼單於所愛的瘀氏生了個小兒子。頭曼單於就想廢除冒頓而立小兒子為太子,於是便派冒頓到月氏去當人質。冒頓即已來到月氏當了人質,而頭曼卻急攻月氏,月氏欲殺冒頓,冒頓偷了月氏的良馬,騎著它逃回匈奴。頭曼單於認為他勇猛,就命令他統領一萬騎兵。冒頓就製造了一種響箭,訓練他的部下騎馬射箭的本領,下令說:「凡是我的響箭所射的目標,如果誰不跟著我全力去射擊它,就斬首。」首先射獵鳥獸,有人不射響箭所射的目標,冒頓就把他殺了。不久,冒頓以響箭射擊自己的良馬,左右之人有不敢射擊的,冒頓立即殺了他們。過了些日子,冒頓又用響箭射擊自己的心愛的妻子,左右之人有感到恐懼的,不敢射擊,冒頓又把他們殺了。過些日子,冒頓出去打獵,用響箭射擊單於的良馬,左右之人都跟著射。於是冒頓知道他左右的人都是可以用的人。他跟隨頭曼單於去打獵,用響箭射擊頭曼單於的頭,他左右的人也都跟隨響箭射死了頭曼單於,於是把他的後母及弟弟和不服從的大臣全部殺死。冒頓自己立自己為單於。
❽ 古代的鳴鏑是什麼都長什麼樣子的呢
秦漢時期,冒頓(mò dú) 是匈奴第一代單於頭曼的長子,長大後被立為匈奴太子,成了匈奴單於的繼承人。但因頭曼單於偏寵後娶的閼氏(yān zhī ),愛屋及烏,漸有廢冒頓而另立後娶閼氏之子之意。加深了父子之間的矛盾,最終引發了鳴鏑弒父的歷史事件。
匈奴頭曼單於為了達到廢冒頓而另立後娶閼氏之子的目的,想到了一個在他看來絕妙的辦法:派冒頓作為匈奴使節出使月氏國。出使月氏怎麼能達到頭曼單於除掉冒頓的目的呢?原來,匈奴和月氏的關系一向不是很好,時有沖突發生,為了雙方能和平相處,於是約定互相派出使節(一般都是各自的太子)作為人質,從而實現「井水不犯河水,你若不守規矩,我就殺了你的接班人」。
過了幾天,冒頓又把騎兵們召集了起來,進行第二次調教,這次不是打獵,冒頓把鳴鏑射向了自己心愛的座騎。機靈的騎兵眼疾手快,跟著冒頓就拉弓放箭。
更機靈的騎兵想,射殺了冒頓心愛的馬,如果他追究起來,那不就慘了?就在他們這么想的時候,冒頓的馬刀也就架在了他們脖子上了。
又過了幾天,騎兵們再一次被集合起來,他們不知道,這是冒頓對他們的一次殘酷的調教,是對他們人性的挑戰——冒頓把鳴鏑對准了自己最寵愛的妻子。
經過前兩次的教訓,很多人學乖了,緊跟著冒頓把箭射向了這個可憐的的女人。
當然,也還是有一些騎兵知道野豬和馬畢竟都是動物,而面對的卻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且是冒頓最心愛的女人,於是,他們遲疑了,於是,他們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這一次最殘酷的調教,剩下的騎兵都惟冒頓命是從了。但是,以上的目標都不是冒頓的最終目標,他的最終目標是自己的父親——頭曼單於。
為了解決自己的最終目標,實現自己的最終目的,冒頓又一次把鳴鏑射向了頭曼單於的座騎。
對騎兵們來說,如果說這只是一匹馬,那是不對的。在他們眼裡,這是一匹好馬,而且是直接領導(冒頓)的最高領導(頭曼)的好馬!直接領導的東西,直接領導自然可以作出處理決定,但是最高領導的東西,直接領導就不一定有權力作出處理決定了。射,最高領導那關過不去;不射,直接領導這關過不去。射?還是不射?這真是個艱難的決擇!
冒頓已經射出了第一箭,經過短暫的思想斗爭,同時結合前三次經歷,大多數騎兵還是把箭射到了頭曼單於的座騎,少數人還是在遲疑的時候一如既往地做了冒頓的刀下鬼。經過這四次的調教,冒頓得出了一個正確的結論——剩下的騎兵已經完全聽命於自己了。於是,他又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抬起了手中的鳴鏑,把目標指向了自己的最終目標——自己的父親——頭曼單於。公元前209年,趁頭曼單於外出打獵的時候,冒頓帶著手下騎兵隨行,這正是解決最終目標的最佳時機!冒頓又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射出了鳴鏑,目標——頭曼單於。
經過那麼多次的調教,騎兵們都學得聰明了,全部把手中的箭射向了最高領導,轉眼間,頭曼單於就被射成了刺蝟。頭曼單於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死在了自己的兒子手中,而且殺自己的「刀」(10000名騎兵)還是自己親自送給他的。殺了頭曼單於,冒頓當即把差點讓自己丟了性命的罪魁禍首——閼氏和閼氏之子也一起殺掉了。手中的鳴鏑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這是一支死亡之箭,冒頓將它折斷在地上。
❾ 匈奴史上最有成就的單於,他發明了什麼厲害的武器,打遍天下無敵手
這位匈奴歷史上最有成就的單於是冒頓單於,他發明的那個厲害的武器是鳴鏑,也就是一種能發出聲響的箭頭。這個武器主要是冒頓單於在戰場上用來指揮軍隊的。最後冒頓單於也確實憑借鳴鏑這個武器大殺四方,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匈奴帝國。
某天,冒頓隨著自己的父王老單於外出打獵的時候,把鳴鏑射向了毫無防備的老單於,冒頓手底下的士兵也就射向了老單於。後來,冒頓就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自己做了匈奴的單於,並且帶領匈奴的士兵大殺四方,建立了強大的匈奴帝國。
❿ 「冒頓單於鳴鏑弒父」是怎麼回事
也就是其訓練手下,只要他的鳴鏑(也就是響箭)射向那裡,他手下也要向那個目標設計,據說開始是射向他最喜歡的戰馬,然後是射向他最寵愛的妻子,所有猶豫沒有射箭的人都被殺死。
實際上是類似訓練狗的條件反射。
最後只要他的響箭射向那裡,他的手下就會條件反射的把箭射向那裡。
最後當其父親和他一起打獵的時候,他就向其父親射出響箭。後果自然就是他父親變成刺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