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志怪小說
① 明清四大志怪小說是什麼
《儒林外史》,《二十年之怪狀》,<<官場現形記>>,<<老殘游記>>
② 中國古代四大奇幻小說
你要說的應該是譴責志怪小說吧!中國古代還沒那麼叫的吧!魯迅認為的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是中國清末4部譴責小說的合稱 。即李寶嘉(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沃堯(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海花》。
③ 除了談狐說鬼的《聊齋志異》,中國古代四大志怪小說有哪些
古往今來中國就有鬼怪之說,有些簡單的故事,經過後人的加工,變得更加怪誕,而且這些故事後來也都被編入集錦。你知道中國古代四大志怪小說中有哪些嗎?
山海經
在《山海經》中,記載了遠古巫師和士大夫的考察記錄,內容較為廣泛,一般認為,記載的內容主要有古代神話、地理學、物產、巫術、宗教、古史、醫學、民俗、民族等。一些學者認為,《山海經》不僅僅是神話故事書,也許是遠古時代的地理書,而且還包括了國外的群山鳥獸等等。《山海經》十八卷,《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字數31000左右。這本書多次被篡改,雖然有些誇張的成分,但仍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封神演義
這本小說的作者是明代道士陸西星,據說是許仲琳寫的。這本原著最早可追溯到南宋的《武王伐紂白話文》和《商周演義》《昆侖八仙東游記》,再參照古書和民間傳說改編成古代魔幻神話故事。該書主要講述了姜子牙輔佐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的歷史,講述了闡教、截教諸仙鬥智斗勇,破陣斬將的故事。其中蘊含著大量的民間傳說和神話,如姜子牙、哪吒、楊戩等神話中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都出自此,最終姜子牙將諸神封為王,周武王封為諸侯。
④ 明清四大志怪小說是什麼
《鏡花緣》《封神演義》《西遊記》 《聊齋志異》
⑤ 明清的四大志怪小說是
西遊記,封神榜,聊齋
⑥ 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中神話小說的是
西遊記
吳承恩
吳承恩(約1500—約1582),中國明代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先世江蘇漣水,後徙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他出身於一個世代書香後敗落為小商人的家庭,曾祖吳銘、祖父吳貞曾分別任過縣學訓導、教諭。其父吳銳,家境貧寒,以經營綢布為生。雖身為商人,卻喜讀書,六經諸子百家莫不觀覽。
吳承恩自幼敏慧好學,聰明過人,博覽群書,年輕時即以文名著於鄉里。《淮安府志》記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早年曾希望以科舉進身,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以後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歸居故里,放浪詩酒,貧病以終。
吳承恩自幼喜歡讀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科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
《西遊記》是古代長篇小說浪漫主義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美國大網路全書》認為它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法國大網路全書》說:「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從19世紀開始,它被翻譯為日、英、法、德、俄、等十多種文字流行於世。
吳承恩一生詩、文、詞創作甚多,死後大部亡佚,有後人輯集的《射陽先生存稿》4卷,包括詩1卷,散文3卷,卷末附小詩38首。
⑦ 中國古代四大奇案是什麼
中國古代歷史四大奇案是:傳國玉璽和氏璧下落、武則天為何立無字碑、宋太祖之死、明建文帝之謎。
1,傳國玉璽下落之謎。
傳國玉璽,為中國古代皇帝的信物,史書記載傳國玉璽乃藍田玉雕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秦始皇以一藍田玉琢為傳國玉璽,命李斯丞相在其上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字,由玉工孫壽刻到上面。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二千餘年。然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輒令人扼腕嘆息。
2,武則天為何立無字碑。
公元705年11月,中國歷史上執政21年的女皇帝武則天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寬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見唐代所刻一字。 武則天為什麼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1)武則天自知自己執政中,篡權改制,濫殺無辜,荒淫無道,罪孽深重,無功可記,無德可載,與其貽笑後世,不如一字不鐫。(2)武則天自認為她在位時,扶植寒弱,打擊豪門,發展科舉,獎勵農桑,繼貞觀之治,啟開元全盛,政績蜚然,彪炳史冊,遠非一塊碑文所能容納,留下空碑一座,以示自己功蓋過世。(3)武則天一生聰穎機警,常作驚人之舉,立無字之碑,意在千秋功罪,讓後人評說。
3,宋太祖之死。
宋太祖趙匡胤暴死,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間所發生的一個謎桉。趙匡胤並沒有按照傳統習慣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據「金匱之盟」傳給了弟弟趙光義。根據記載,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病重,宋皇後派親信王繼恩召次子趙德芳進宮,以便安排後事.宋太祖二弟趙光義早已窺伺帝位,收買王繼恩為心腹,當他得知太祖病重後,既與親信程玄德在晉王府通宵等待消息,據此,宋太祖死時,太宗當時不在寢殿,不可能「弒兄」。
4,明建文帝之謎。
一種說法認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據永樂年間修撰的《明太祖實錄》中記載,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經過四年的征戰,燕王獲得全勝,建文四年(1402年)6月13日,燕王統領大軍開進南京金川門。當燕王軍隊進入皇宮時,宮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沒了蹤影。另一種說法是在南京攻破之時,建文帝曾想自殺,但在其親信說服下,削發為僧,從地道逃出了皇宮,隱姓埋名,浪跡江湖。
⑧ 中國古代四大神話名著
神話小說:西遊記、封神演義、鏡花緣、八仙傳
志怪小說:搜神記、山海經、封神演義、聊齋志異
注意《搜神記》不是現代玄幻小說那個搜神記,這個《搜神記》成書唐代。。
⑨ 中國四大名著
西遊記--吳承恩(約1500-1582)---明
紅樓夢--曹雪芹(約1715~1763)---清
水滸--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
三國演義--羅貫中(1330?~1440?)---元末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