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章回體小說多少回
❶ 章回體小說的回目有什麼作用
章回體小說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一種外在敘述體式。
也應用於其它媒體領域,比如:章回體新聞、章回體影視劇。
其特點是將全書分為若干章節,稱為「回」或「節」。少則十幾回、幾十回,多則百餘回。每回前用單句或兩句對偶的文字作標題,稱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內容。
每回開頭以「話說」「且說」等起敘,每回末有「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文分解」之類的收束語,一回敘述一個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對獨立性,但又承上啟下。
❷ 中國古代第一部章回體小說是哪一部
《三國演義故事》導讀
《三國演義》是《三國志演義》的簡稱。《三國志演義》是我國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我國的第一部章回小說,也是我國的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這充分說明了《三國志演義》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國演義》從黃巾起義寫起,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為止,描繪了魏、蜀、吳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形象地再現了這一風雲變幻而又動盪不安的歷史時代。羅貫中精心塑造了劉備、曹操、孫權三個勢力集團以及其他集團中各種各樣的正面或反面人物。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雲、姜維、曹操、孫權、周瑜、呂布……無不給讀者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在羅貫中的筆下,他們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有聲有色、可歌可泣的悲劇或喜劇。他們的行為和道德品質無不引發了讀者的愛憎。可以這樣說,《三國演義》是一扇門,推開它,人生的奧秘盡在其中。
《三國演義》主要描寫歷史但又不等同於歷史,《三國演義》的數百名人物都可在歷史書上找到,但也有個別人物(如貂嬋)是不見於歷史書的。清代的史學家章學誠說《三國演義》是「七實三虛」,這個估算大體不錯。《三國演義》中對人物的褒貶是以作者自己及其所處的時代造成的,不一定與歷史真實相符,也不一定是正確的。過去曾有「老不看《三國》」的說法,似乎讀了《三國》人會變得狡詐,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其實一個個扣人心弦的三國故事對開發少年兒童智力,提高閱讀能力,啟迪創造性思維是大有裨益的。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毛澤東主席的軍事藝術得益於《三國》和《水滸》。日本的企業家在極其激烈的現代商業競爭中,還借鑒或汲取過《三國演義》的戰略戰術呢!
《三國演義故事》擷取了原著的精華,又忠實於原著,語言力求簡潔流暢、通俗易懂,故事情節引人入勝。原著是用淺近的文言寫成,是通俗的讀物。但篇幅過大,而且用語習慣與今天相距較遠。原著宣揚的是忠、孝、節、義,特別是義,在今天對少數青少年還會有一定的影響。我們提倡見義勇為、大義滅親,卻不贊成為著小集團的利益而講究「哥們義氣」。少年朋友們將來閱讀原著的話,還應該注意《三國演義》既有民主性的精華,也不可避免的會有封建性的糟粕。根據原著節編成《三國演義故事》,旨在讓少年朋友們產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為閱讀原著打下良好的基礎。
❸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的章回小說嗎
是。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國古代長篇歷史章回小說。作者一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據歷史事實改編之小說。演義以史為據,以儒家思想為本,強調「忠義」;著重描寫戰爭,講述漢末黃巾之亂至魏、蜀漢及吳三國鼎立,到西晉統一百餘年間歷史,刻畫了眾多英雄人物。
自《三國演義》問世以來,各式各樣的版樣層出不窮,明代刻本有20多種,清代刻本也有70多種,在中國民間流傳甚廣。康熙二十八年,日僧湖南文山編譯出版日文本《通俗三國志》之後,朝鮮、日本、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英國、法國、俄國等許多國家都對《三國演義》有本國文字的譯本,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❹ 中國古典小說大多是章回體小說,每一章(回)之前都有一個用對聯的形式寫成的回目,以此來概括本章(
示例一:《孔雀東南飛》劉蘭芝為深情甘願赴黃泉 焦仲卿守誓言決然棄塵世 示例二:《鴻門宴》項羽鴻門盛設宴 劉邦虎口智脫身示 例三:《廉頗藺相如列傳》藺相如完璧歸趙建功業 廉將軍負荊請罪傳美名 示例四:《詩經·氓》負心氓違背誓言行暴虐 痴情女哭訴身世勇決裂 |
❺ 章回體小說《西遊記》一共有幾回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體浪漫主義神魔小說。
也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❻ 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
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6)古代章回體小說多少回擴展閱讀:
時代背景
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多年戰亂後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
❼ 中國古代著名的四部章回體小說及作者分別是
現在中國的四大名著公認為:《三國演義》(羅貫中)、《水滸傳》(施耐庵)、《西遊記》(吳承恩)、《紅樓夢》(曹雪芹、高鶚)。
❽ 古典名著多是章回體小說,理解回木可猜出這一回主要講了什麼故事,對嗎
差不多。
每一回的回目,基本上對這回的簡要概括,讀懂回目就能大致猜出故事。
但是,對於當下的讀者來講,接觸的都是白話文,對古漢語的學習還是比較少的,有些詞的意思不太好懂,理解不了題目的意思,就無法了解本回的主要故事。
同時,回目高度概括,以此只能推斷出可能有什麼故事發生,大致的情節以及細節是猜不出來的。
❾ 啊,根據古代章回小說
答案C
既與課文題目組成對偶句,又能概括課文後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