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穿越小說看當代女性意識
Ⅰ 梁羽生小說的女性意識是如何體現的
主要就體現在練霓裳,厲勝男等身上。
1. 不為禮法所拘
2. 敢愛敢恨
3. 不以男子為中心,這一點練霓裳比厲勝男更甚
Ⅱ 論文:<老舍小說的女性意識>該怎麼去寫
老舍開始創作的時期,正是中國社會女性意識開始覺醒的時期。他的女性觀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文化條件下形成並且構成了其文化批判的一部分。老舍既受到現代個性主義思潮,人道主義思潮的啟蒙,自覺從男性立場上追求愛情幸福,抒寫男性無愛的婚姻痛苦;並在平等的人的立場上批判男權文化對女性人格的踐踏,同情女性在男權專制下的非人處境;同時,在對傳統女性的歌頌和批評中,老舍又不時陷入男性中心立場而壓抑女性主體性。老舍的女性觀,就呈現出現代文化觀念與傳統文化觀念相交織、男權立場與合理的男性立場及平等的人的立場相滲透的復雜局面。其女性觀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對男權至上的傳統倫理道德的解構,男權意識的殘存,對女性解放的理性思考。
Ⅲ 什麼樣女生喜歡看穿越小說,她們看穿越小說的心理是怎樣的
我也喜歡看穿越小說,純古代的現代的也喜歡,只要是文筆好,情節好,就能看下去。也許每個女生心裡都有一個灰姑娘的夢,作為一個現代人,穿越到古代有古人不可比擬的優越,更重要的是她的思維,相比古代的女性對男人來說是稀有的,更有吸引力,經常出現的情節是皇帝王爺之類,隱居幸福生活之類。男主帥的不像話,是自己心理潛意識所希望但不可能實現的一種反應。
Ⅳ 從《鏡花緣》看女性意識
試論《鏡花緣》中女性形象的局限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YLX200710035.htm
《鏡花緣》才女群像新論
http://www.redlib.cn/html/NanHuaDaXue_313/JingHuaYuan15039272.htm
Ⅳ 文學類畢業論文莫言有什麼好的選題嗎《紅高粱》電影和文學間比較怎麼寫
68. 東北方言詞彙與多元文化(字數:9192,頁數:12 )
69. 王家衛電影的人物精神分析與都市表達(字數:9573,頁數:12 )
70. 《三國演義》對《三國志》的材料取捨與改編(字數:10818,頁數:14 )
71. 艱難的辯白——對《我在霞村的時候》的重新解讀(字數:8905,頁數:11 )
72. 景點命名的語言分析(字數:10523,頁數:12 )
73. 論鐵凝小說中的女性救贖向度(字數:8695,頁數:11 )
74. 《儒林外史》對士階層現狀與命運的省思(字數:21174,頁數:28 )
75. 從《好奇害死貓》看都市人精神的扭曲(字數:9260,頁數:10 )
76. 徐志摩、林徽因情詩考述(字數:9045,頁數:13 )
77. 「漢字繁簡字之爭」的思考(字數:9112,頁數:12 )
78. 閩南方言詞語諧音現象研究(字數:9860,頁數:14 )
79. 艱難的辯白(字數:8905,頁數:11 )
80. 宋詞中的杭州城市文化研究(字數:11198,頁數:14 )
81. 論白居易中隱詩(字數:8809,頁數:11 )
82. 從「穿越小說」看當代女性意識(字數:9438,頁數:11 )
Ⅵ 張愛玲的作品中體現了那些女性意識
張愛玲1921年生於上海,家庭門第顯赫,從小既接受了傳統文化的陶冶(古典文學的訓練,以及傳統文化風習的耳濡目染),又接觸過西方文學藝術。四十年代的上海,東西方兩種文化、兩種層次的文明多面碰撞,多層次的矛盾沖突也時時纏繞糾結,這種社會歷史環境對當時很多知識分子都影響很大。作為一名有著清醒認知又具有非常敏銳眼光的現代知識女性的張愛玲有著更為復雜的情結。身處在20世紀40年代上海的獨特條件下,特殊的家庭背景,在香港求學時遭逢戰爭的經歷,這種種際遇加諸於張愛玲這樣一位現代知識女性之身使她把目光從社會收縮到自身、以對人性尤其是女性內心的透徹審視代替對當時各種社會潮流的盲目趨勢。對女性在命運的撥弄下所做的種種選擇進行解析,無論她們是主動或被動,張愛玲的筆觸所至都沒有導向道德上的譴責,而代之以深刻的心理剖析。這種對女性的理解包含著濃濃的嘆息與悲哀。深刻的心理透視也無疑折射出了女性千百年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悲慘境遇的社會歷史根源
張愛玲的小說主要以新舊文化交替的上海為背景,雖然當時資本主義商業文化已沖擊到人們的生活,在人們的精神生活方面,依然受長期形成的封建習俗禁錮。經濟是導致女性的人生悲劇的外在原因,但內在原因則是中國女性根深蒂固的「奴性心理」。在張愛玲的許多小說中,通過心理分析,作者關注了受壓抑女性的女奴意識對婚戀的影響。在這種物化的婚戀關系中,女性顯然處於被動,這使她們根本無法把握自己人生幸福的軌跡,只能聽任命運的擺布。在婚戀問題上她們受著封建意識的奴役,生生世世為男性附庸的奴性心理使她們生活在習慣了的掙脫不開的心獄里,自覺自願屈居於男性的腳下。④無論是有知識的如白流蘇,還是無知識的如霓喜;無論是為經濟的如淳於敦,還是為愛情的如葛薇龍,這些女性全被代代相傳的封建意識扼制了喉管,屈從於、甚至是期盼著男性世界的控制,從未想過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這就註定了她們在婚戀中的女奴地位。因此,在痛失一個心心相印的男友之後,她寧願獨身,也不願接受一個出於世俗考慮非常美滿的婚姻。與其說現實中的選擇是很沉重的,倒不如說這種生活中的沉重倒給了奧斯丁輕松面對生活的胸襟。她在自己的作品中用機智的筆墨、反諷的語言營造了一片笑語,一片春光。於歡聲笑語與明媚的春光中道出了她對於女性、對於婚姻的睿智思索。在張愛玲的作品中,幾乎所有女性的命運都是被動與不幸的,她們本身或是充滿智慧或是生命力頑強,但最終都免不了命運的擺布,成為不完全的生命,她們要麼失去生存的依靠,要麼失去真摯的情感,要麼二者皆不可得。結局也無非三種,或安於做失語的奴隸,或苟且偷生,走向極端的就只能是發狂、變態。
Ⅶ 張小嫻小說的女性意識有哪些體現
張小嫻的作品,會經常不經意間表現出對女性的關注,通過描寫都市裡平凡男女的愛情故事來展示了女性內心的隱蔽的復雜的情感世界,並在作品人物經歷中閃耀出很多平實而充滿哲理的經典愛情語錄。她作品中對女性生存空間的關注、對都市愛情的解構、對人生、人性的感悟都表現出張小嫻特有的作品風格。
Ⅷ 女性問題和女性意識在簡愛這部小說中的反映
女性問題:簡愛的表哥那位"白色的大理石柱子"認為妻子至少傳教士的妻子應該是一個從屬物......不應有愛不應有恨.
女性意識:簡愛站在羅伯思特跟前最有力的那一段演說"你以為我貧窮、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么......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雙雙站在上帝面前時我們是平等的."
Ⅸ 寫「淺談蕭紅小說的女性意識」這一論題,該從何入手呢
主要是那三個層面:
1、自然層面
2、社會層面
3、文化層面
自然層面
女性的自然性別給她們帶來了種種不幸。「生育這本是人類最崇高、最美好的創造性行為,在蕭紅筆下,卻成為女性的一個永難擺脫的劫數和苦難之源。」
在《王阿嫂之死》中對生育過程做了如此觸目驚心的描繪:「她的身子是被自己的血浸染著,同時在血泊里也有一個小的、新的扎動物在掙扎。」生和死的連接是以女性生命的毀滅為代價的。
「自然性別造成的劫難再加上男人的無知、粗暴與冷酷,構成了女性生命的非人境地與悲劇性質。」這種動物般的生存是中國農村婦女的共同寫照。
蕭紅在她的十多部小說中,幾乎篇篇涉及死亡問題,而且所涉及死亡描寫基本上都發生在女人身上。《王阿嫂的死》中懷著身孕的王阿嫂產後和新生嬰兒一起死亡;《生死場》中王婆的自殺和自殺未遂的情形,小金枝被父親活活摔死,美麗的月英姑娘癱瘓後遭到丈夫的折磨而死,其中最震撼人心的是美麗多情的月英的慘死。「月英是打魚村最美麗的女人,生就的一雙多情的眼睛」,常使人感到「落到綿絨里那樣愉快和溫暖」,可是在病魔的摧殘和丈夫的虐待下,「她像一個患病的貓,孤獨而無望」,姣好的身體也只剩下「線條組成的人形,只有頭闊大些,頭在身子上彷彿是一個燈籠掛在桿頭」。這些原本美麗強健的女性,她們美好而富有活力的生命被沉重的生活和無法把握的命運所吞噬,最終走向了死亡。
面對女性生命毀滅的悲劇,蕭紅的敘述是直白、平淡、客觀的,沒有進行多餘渲染。對王大姐的死是這樣描寫的:「在這樣的一個夜裡,馮歪嘴的女人死了。第二天早晨,正遇著烏鴉的時候,就給馮歪嘴的女人送殯了。」對小團媳婦的死未作正面描寫:「……還沒有到二月,那黑忽忽、笑呵呵的小團媳婦就死了。」)兩個埋葬她的人回來,議論「酒菜真不錯,雞蛋湯也熱乎」,關於埋葬小團媳婦的經過卻隻字未提。在這些貌似輕松淡薄的敘述背後,我們感到蕭紅內心深處的悲憫與不平,感受到由女性無聲的死亡所散發出的欲哭無淚的沉重與悲涼。
生與死是人生的兩個端點。對蕭紅筆下的婦女們來說,人生的起點是生育的災難,人生的終點是死亡的悲涼,中間是日復一日的艱難的求生。蕭紅沒有去虛構曲折奇巧的故事,也沒有製造尖銳激烈的沖突,她只是寫普通農婦的日常生活片段,人人都必得經歷的生老病死等等,然而她憑借用忠實地描寫這種生活來震撼人的心靈,在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中揭示婦女的非人生涯和悲劇命運。
社會層面
求生的艱難——《生死場》、《呼蘭河傳》中描繪了在貧苦生活、階級壓迫以及男性權威圍攻下艱難求生的畫面,是作者有意識有目的地表現女性群體命運。
人格的踐踏——《生死場》中,有不少細節生動描繪了傳統男權尤其是夫權對女人的壓迫。在男人的眼裡,女人只是丈夫的工具和奴隸。《生死場》中甜美溫柔的農家女金枝懷著美好的愛情憧憬愛上了成業,但是成業只把她當做洩慾的工具,使她未婚先孕,不得不匆匆嫁了過來。她帶著身孕從早忙到晚卻常常被丈夫打罵。成業在外邊生意虧本,回來就拿妻子當出氣筒,甚至不惜摔死才一個月大的嬰兒。成業死後,成了寡婦的金枝為了生活來到都市,又遭到男人的強暴,受盡男性欺凌侮辱的金枝悲憤的表白:「從前恨男人,現在恨小日本子……我恨中國人呢!除外我什麼也不恨。」歷盡艱苦的金枝為了尋求一塊身心棲息的「凈土」,決定出家當尼姑,可是尼姑庵在日本軍進來之後早已空了,孤獨的金枝依然無路可走。蕭紅在金枝身上表現的則是男人如何誘惑女人以滿足他們的慾望,如何把她們當成滿足本能需要的工具和伏侍生活的奴隸並冷漠殘忍的對待她們。
自然生理、窮困生活、社會壓迫、男權權威等固然是造成女子肉體生命被大量虐殺的原因,然而更多的廣大婦女卻是在心靈上被封建傳統道德所毒害所虐殺了。蕭紅還從無數女性和自身的悲劇中痛切地發現更為深刻的封建文化意識對女性的戕害。
文化層面
千百年來,女性卑賤,女人不是人,女人就應溫順、服從、奴顏婢膝……這種種封建道德文化已經深入到民族的精神、思想、心理和言行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主宰力量,迫使女性按照這種道德准則來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12歲的「黑忽忽、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發育良好,活潑健壯,因為個子高大,不知害羞,頭一天到婆婆家一頓吃了三碗飯而被「熱心」的鄰居們說長道短,認為她沒有規矩,不象個媳婦,婆婆用嚴厲的打罵來管教她,這些「熱心」的鄰居們還踴躍瘋狂地參與到摧殘小團圓媳婦的行列中去。這些頑固的愚眾大都是女性,如趙三奶奶,楊老太太……身為女性她們當初也遭受到類似的痛苦,幾十年陳規陋習都這樣實施下來,她們把曾經的痛苦拋到九宵雲外,已經自覺地把陳規陋習的條款內化為自己的自覺要求,為虎作倀,和它一道來鎮壓起姐妹們來。這些麻木愚昧的女人們,她們本性是善良的,是照祖傳的老例辦事,是為了規矩出一個好人。小團圓媳婦的婆婆不得不打得狠一點,打出毛病,平時捨不得吃喝的她捨得花大把錢給媳婦跳大神、請巫醫,人們似乎沒有理由指責婆婆的殘害與謀殺。在封建思想文化的毒害下,她們都變得如此殘忍冷酷,她們不能容忍任何一個無意識或有意識地違背了幾千年傳統的人活在世上。她們的心已經死了,沒有愛憎、沒有活力、沒有感情、沒有人性。
在倡導男女平等長達一個世紀的今天,人們在表面上似乎已經認同了女性作為人的權利,女性雖取得了與男人一樣的政治地位、工作權利,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女性已經獲得了真正的解放,女性生活的兩難處境依然普遍,矛盾更加尖銳——大量存在於文字之中體現男尊女卑的字眼依然在傳遞著封建文化意識的毒瘤,影響著下一代;大量語言中指向女性的花樣繁多的罵人詞彙,代代口耳相傳,愈發罵得過癮了;更為可怕的是,女性在長期淪為男權中心社會的奴隸,出現了嚴重的如小團圓媳婦婆婆類的「異化現象」,她們已內化了男性觀念。不管是現實生活還是意識形態,她們甚至還要面對因女性地位提高帶來的對男性特權的沖擊而形成的新的文化圍剿。
但我們不能把女性的奮斗歸於無望……
無數的當代女性已身體力行地支撐著女性天空,無數的當代女作家正在充實著女性天空,我們要奮力「浮出」沉淪於地表千年的「水面」,說出我們的生存真相,大膽創造自己的女性文化,塗抹女性天空。
Ⅹ 女性意識
在男性的作品中也可以凸現女性意識。
在中國,女性意識隨著人的解放和民族解放運動漸漸浮出歷史地表,它一方面從女性特有的生理和心理機制出發,以女性獨特的方式和視角去體驗與感受外部世界。另一方面,女性意識同社會、經濟、歷史、意識形態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同的社會歷史階段決定著女性意識發展的不同層次和不同的歷史內容。 本文在梳理了西方和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理論資源的基礎上,擬採用社會性別理論分析中國當代男性文本中對女性意識的書寫。以社會性別為中心可以考察女性相對於男性而言的社會位置,也可以考察社會對男性性別本質的規定性。
在女性寫作研究領域,對女性意識的探討已經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從女性生理特點研究女性自我,如周期、生育、受孕等特殊經驗"也是對女性意識的挖掘。
鐵凝是當代文壇上一位很有影響力的作家,她始終以一種獨特的姿態存在著,憑借大量的創作實績不斷引起評論界的關注。其文本表現出鮮明的女性意識。本論文以鐵凝為著眼點,以她的小說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不同階段的代表作品的解讀來分析她的女性意識,從而說明鐵凝的獨特性。從女性軀體的書寫與女性性愛的表述兩方面來闡述其小說中的女性意識。作者對女性健康的身體進行了高度的贊美,並對主人公的自賞行為予以了肯定。
《淌不過男人河的女人》以她特有的女性寫作立場、極端個人化的寫作姿態凸現出非同尋常的意義,她以充滿強烈的女性意識的言說策略和生動的筆觸述說著當代女性努力擺脫被男權文化敘述的命運、實現女性本我價值的願望。她筆下一個個女性形象的悲涼結局卻透視出女作家在探尋解構男權文化、體現女性意識的過程中所面臨的艱難與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