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四大小說是
1. 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及作者
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
羅貫中(1330年一1400年之間),名本,號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說家。他的籍貫一說是太原(今山西),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確考。據傳說,羅貫中曾充任過元末農民起義軍張士誠的幕客.除《三國志通俗演義》外,他還創作有《隋唐志傳》等通俗小說和《趙太祖龍虎風雲會》等戲劇。另外,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水滸傳》後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四大名著之【水滸傳】
施耐庵(1296年-1370年)中國小說家。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出生於江蘇一代,興化白駒場人。關於他的生平資料正確性有所爭議,也有查無此人之說。主要是水滸傳一書作者素有爭議,有一考為該書根本非施耐庵所寫,而是羅貫中所寫。在中央電視台拍攝的電視劇《水滸傳》中,將作者寫做施耐庵和羅貫中。
四大名著之【西遊記】
吳承恩(約1504年-約1582年) ,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江蘇淮安人。吳承恩大約40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由於母老家貧,去做了長興縣丞,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後「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為生,大約活了將近80歲。
四大名著之【紅樓夢】
在20世紀初,「紅樓夢作者究竟是誰」這個問題曾經引起中國學界的爭論,這個爭論至今仍然存在。大致上可分為二說:一、紅樓夢是由曹雪芹所撰寫的;二、紅樓夢的作者另有其人。
至於紅樓夢本身則在第一章中說:這個故事真正作者已不可考,是由曹雪芹傳抄、批閱及增刪數次而成。一般而言,認為曹雪芹是本書作者是比較主流的看法。
2. 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分別是什麼
當然是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了。其中,紅樓夢被公認為是我國古典文學之不可逾越的最高峰,超出了西遊,水滸,三國一個檔次。
我們都知道,中國文學史上誕生的,堪稱歷史級別的作品可謂是數不勝數。尤其是經歷了明清時代,市井文化的熏陶之後,各類小說,志怪文學可以說是更上一層樓,簡直就是一個文學“井噴”的時代。
金瓶梅是一部爭議非常大的作品,後來到了清朝更是成為了禁書,地位逐漸被紅樓夢所取代。但是,正兒八經的說,論文學價值,四大名著中的其他三部,比之金瓶梅,都要有所遜色。
3. 中國四大古典小說是什麼
1、《紅樓夢》
《紅樓夢》,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等,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
一般認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以及中國古代社會世態百相的史詩性著作。
2、《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3、《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4、《水滸傳》
《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類型上屬於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後為宋朝征戰,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
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3)中國古代的四大小說是擴展閱讀:
古典小說的特點:
1、注意人物行動、語言和細節的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層示人物性格,人物性格單一,少變化。把刻畫人物的行動、語言和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作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而很少涉獵人物的內心世界。
2、情節曲折、故事完整。如唐傳奇布局雄偉,情節發展有戲劇性,頭尾完整,復雜矛盾沖突始終圍繞一條主線。
3、語言准確簡潔、生動流暢、富於個性化。
4、敘述時常帶有說書人的印記,行文常是說書人的敘述口氣,如「看官聽說」、「且把閑話休提」、「只說正話等」。
4. 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分別是哪些
四大名著是指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作者 羅貫中)、《水滸傳》(作者 施耐庵)、《西遊記》(作者 吳承恩)、《紅樓夢》(作者 曹雪芹、高鶚)。誕生於明清時期的四大名著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精品,承載著中國文化的精髓,是學習中國文化的必讀著作這四部著作歷久不衰,是漢語文學中不可多得的作品。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藝術水平,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高鶚簡介:曹雪芹(約1715—約1763)是清代著名小說家,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
5. 中國四大古典小說分別是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四大名著是中國古代小說的巔峰之作,是閱歷中國傳統人文、社會、倫理、歷史、地理、民俗、心理、處事策略的知識之庫,數百年來為人所津津樂道。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國古代長篇歷史章回小說。作者一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據歷史事實改編之小說。演義以史為據,以儒家思想為本,強調「忠義」;著重描寫戰爭,講述漢末黃巾之亂至魏、蜀漢及吳三國鼎立,到西晉統一百餘年間歷史,刻畫了眾多英雄人物。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被後人歸為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之一。其內容講述北宋山東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綠林好漢,由被迫落草,發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東征西討的歷程。又名《忠義水滸傳》,初名《江湖豪客傳》,一般簡稱《水滸》,全書定型於明朝。作者歷來有爭議,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所著,而羅貫中則做了整理,金聖嘆刪節為七十回本。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完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漢族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遇到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取材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和漢族民間傳說。
《紅樓夢》,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章回體長篇小說,原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又名《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還淚記》《金玉緣》等,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本書前80回由曹雪芹所著,後40回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
6. 中國古代四大名小說
金瓶梅 絕對是一部
當初是明代四大奇書之首,開平民化,人情世情小說一派,文學史上地位很高的。只是後來出了個紅樓,比下去了。但沒有金瓶也就沒有紅樓了。建議看一下張竹坡評的版本。
7. 中國古代文化四大名著是什麼
四大名著,又稱四大小說,是指《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及《紅樓夢》四部中國古典章回小說,是漢語文學中不可多得的作品。這四部著作歷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場景,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藝術水平,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
四大名著,又稱為四大小說,為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吳承恩寫的《西遊記》、施耐庵寫的《水滸傳》及曹雪芹寫的《紅樓夢》四部中國古典章回小說,是漢語文學中不可多得的作品。這四部著作歷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場景,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藝術水平,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
在清朝的曹雪芹寫作《紅樓夢》以前,明代的李漁還有著「四大奇書」的這樣一個說法,這"四大奇書"即為《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金瓶梅》。但在曹雪芹的《紅樓夢》成書後,《紅樓夢》就取代了《金瓶梅》的位置,"四大奇書"也改稱為「四大名著」。
《三國演義》
別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作者:(元末明初)羅貫中
回數:共一百二十回
介紹: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三國演義》合陳壽的《三國志》、范曄《後漢書》、元代《三國志平話》、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寫成。現所見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則。清初毛宗崗父子又做了一些修改,並成為現在最常見的120回本。《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
《水滸傳》
別名:《忠義水滸傳》、《江湖豪客傳》、《水滸傳》
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
回數:《水滸傳》在流傳中,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本子。現在所見的,主要有100回本、120回本和70回本。100回本在「招安」後,有「征遼」和鎮壓方臘起義等情節;120回本又插增了鎮壓田虎、王慶的情節。後金聖嘆將此書刪改,去掉了招安及以後的事,稱為70回(實為71回)。
介紹:《水滸傳》是由作者在《宣和遺事》及相關話本《水滸傳》、故事的基礎上創作而成。全書以描寫農民戰爭為主要題材,塑造了宋江、吳用、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故事曲折、語言生動、人物性格鮮明,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西遊記》
別名:《西遊釋厄傳》
作者:(明)吳承恩
回數:共一百回(實一百零一回)
介紹:西遊記以民間傳說的唐僧取經的故事和有關話本及雜劇(元末明初楊訥作)基礎上創作而成。西遊記前七回敘述孫悟空出世,有大鬧天宮等故事。此後寫孫悟空隨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除妖降魔、戰勝困難的故事。書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畫生動,規模宏大,結構完整,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
《紅樓夢》
原名:《石頭記》
又名:《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 《情僧錄》 《大觀瑣錄》 《金玉緣》 《情界銓》
作者:(清)曹雪芹(前八十回);無名氏(後四十回,程偉元、高鶚整理)
回數:紅樓夢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在《紅樓夢》撰寫、修改過程中就以抄本的方式流傳。乾隆五十年(1791年),程偉元將前八十回及後四十回續稿以活字排印,從此一百二十回本流行。但前八十回的文字曾有改動。
介紹:紅樓夢寫於十八世紀中葉的清乾隆時代,內容「大旨談情」。隋唐以前中華文化受尚古尚朴潛規則影響,沒有專門研究、開示、描畫心性的作品傳世,而佛教卻特別重視研究、開示、描寫心性,有很高成就,禪宗更以「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立宗宗旨。隋唐政權能夠成立與佛教在中國迅速發展密切相關,隋唐之後,佛教對社會風氣、政治生態影響仍然舉足輕重。紅樓夢是中國唯一一部明確以「談情」為主旨,並且取得極高成就的小說。紅樓夢所談的情與先天之性有關,與後天學力有關,與偽相反。《易·系辭上》:「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後漢書·耿國傳》:「夷狄情偽難知,不可許。」宋·陳亮《丙午秋答朱元晦秘書書》:「天下之情偽,豈一人之智慮所能盡防哉!」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儒家釋家,情偽日增,門徑各別,可勿與辯也。」紅樓夢的分旨是:類似於史記功能的《石頭記》;類似於世情小說的《風月寶鑒》;類似於傳奇的《金陵十二釵》;類似於見聞錄的《情僧錄》。多個旨意融於一書,一擊兩鳴,一筆多用,一言兩味或者多味,在紅樓夢里比比皆是。難度極高,成就極高、極大。
8. 中國古代四大名著是什麼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按照成書順序)這四部巨著。
1、水滸傳
作者是北宋的施耐庵。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後鎮壓田虎,王慶,方臘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勢力,最終走向悲慘失敗的宏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
2、三國演義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3、西遊記
作者是明代吳承恩。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4、紅樓夢
作者是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的史詩。
(8)中國古代的四大小說是擴展閱讀:
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中一個全部是男人的世界,一個全部是女人的世界,一個神怪小說,一個是關於戰爭的三國間的爭奪。
它們從不同角度給不同時代的讀者全新的審美視角及思考空間,開啟了眾學者在各自領域對於它們新的傳承、研究和藝術再表現,影響著一代代的中華兒女,這些作品將永存不朽。
四大名著不是某個人定下來的,而是在流傳過程中廣大讀者研究、解讀、衡量後評定出來的,四大名著承載了許多文化精華,在潛移默化中對許多人的思維智慧、為人處世方式產生了影響,對往後社會思潮、社會風氣、政治生態變化有著深遠影響。
9. 中國古代四大四大民間小說到底是什麼啊
四大民間傳說為:《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故事,是指在中國民間以口頭、文稿等形式流傳最為寬廣、影響最大的四個神話傳說。它們和其他民間傳說故事構成了中國民間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廣大民眾的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這四個傳說全部是愛情故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對真摯感情的認可。
來源於http://ke..com/view/117136.htm
10. 中國古代四大名著有哪些
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名著簡介:
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1、別名
《三國志通俗演義》
2、作者
(元末明初)羅貫中(1330年一1400年之間),本名,號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說家。他的籍貫一說是太原(今山西),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確考。據傳說,羅貫中曾充任過元末農民起義軍張士誠的幕客.除《三國志通俗演義》外,他還創作有《隋唐志傳》等通俗小說和《趙太祖龍虎風雲會》等戲劇。另外,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水滸傳》後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3、回數
共一百二十回
4、介紹
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的《三國志》、范曄《後漢書》、元代《三國志平話》、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寫成。現所見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則。清初毛宗崗父子又做了一些修改,並成為現在最常見的120回本。《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
《三國演義》故事開始於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結束於司馬氏滅吳開晉,描寫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及晉朝開國歷史。文字淺顯、人物形象刻畫深刻、情節曲折、結構宏大。
元末明初,我國的小說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尤其是章回體小說步入日臻完善的階段。中國的第一部章回體古典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即《三國演義》,就是通過生活在這一歷史時期的、傑出的小說大家——羅貫中的椽筆誕生並風行於世的。他在我國的文學發展史上,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同時,為世界文學的寶庫,也增添了燦爛的光彩。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歷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於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辯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朝復興的希望[3]。
《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性格尤為突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近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歷史上是「寧我負人,休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陰謀家,這與歷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他的義氣是以個人恩怨為前提的,並非國家民族之大義。劉備被作者塑造成為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在我國文學史上,也許還沒有一部作品能夠像《三國演義》那樣長時期地吸引如此眾多的讀者,幾百年來,她差不多被我們整個民族一代又一代地不停流傳,閱讀、可以說《三國演義》已經深深地紮根於我們民族生活的每個角落。《名家彩繪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由戴郭邦、陳白一、戴宏海等35名丹青高手,以如椽彩筆繪就292幅國畫。各位畫家風格各異,流派紛呈,或工筆、如穿針引線,一絲不苟,或寫意,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多姿多彩地展示了三國時期宏大的戰爭場面和從多的人物形象,達到了《三國演義》繪畫創作的頂峰,同時也展示了國畫這一中華未瑰寶的獨特風彩。尤其是其中一些膾炙人口的名篇章,如桃園結義、曹操獻刀、北海救孔融、大鬧鳳儀亭、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孫策平江東、煮酒論英雄,過五關斬六將、三顧茅廬、單騎救主、威震長坂坡、舌戰群儒、群英會、草船借箭、合肥之戰、渭橋六戰、義釋嚴顏、威震逍遙津、百騎劫魏營、定軍山之戰、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白衣渡江、火燒連營、七擒孟獲等,精彩紛呈。
二、《水滸傳》
水滸傳1、別名
《忠義水滸傳》
2、作者
(元末明初)施耐庵,另外,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水滸傳》後三十回 是羅貫中所作。人民文學出版社將作者標注為施耐庵,羅貫中。
明高儒《百川書志》著錄其所見本,前署「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認為是施耐庵所作,王圻《續文獻通考》認為是羅貫中所作。
施耐庵(1296年—1371年),元末明初的文學家,本名彥端,漢族,蘇州或興化人,住蘇州閶門外施家巷,後遷興化。博古通今,才氣橫溢,相傳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後裔。施耐庵7歲時,家裡貧窮,無法上學。但他聰明好學,經常借書看,請鄰居教,有時還到學府去旁聽。就這樣,他讀了《大學》、《論語》、《詩經》、《禮記》等許多書。13歲時,已能在大庭廣眾之中,對答如流,下筆琳琅。一次,鄰居老人病故,約請在滸墅關教私塾的季秀才來寫祭文。季秀才未能及時趕到,別人就提議讓彥端試試。施耐庵少年氣盛,欲顯其才,也不推讓,走過來一揮而就。後來,季秀才看了這篇既幼稚又有才氣的祭文,稱贊不已。主動提出讓施耐庵到滸墅關去讀書,並且不收他費。後來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施耐庵。 施耐庵在滸墅關讀書,十分刻苦,他不僅熟讀諸子百家,而且各種書都去瀏覽。當時刊行的《大宋宣和遺事》,講吳用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楊志賣刀」等故事,引起了施耐庵的興趣,他常常在課余閱讀。還同小夥伴們一起舞刀弄棒,練習武藝。那時,蘇州城裡經常說唱些如《石頭孫立》、《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同樂院燕青搏魚》、《李逵負荊》等話本和雜劇,施耐庵有時也去消遣,對這些「仗義英雄」、「擎天好漢」流露出敬佩之情。
3、回數
《水滸傳》在流傳中,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本子。2000所見的,主要有100回本、120回本和70回本。100回本在「招安」後,有「征遼」和鎮壓方臘起義等情節;120回本又插增了鎮壓田虎、王慶的情節。後金聖嘆將此書刪改,去掉了招安及以後的事,稱為70回(實為71回)。
4、介紹
《水滸傳》是由作者在《宣和遺事》及相關話本、故事的基礎上創作而成。全書以描寫農民戰爭為主要題材,塑造了宋江、吳用、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故事曲折、語言生動、人物性格鮮明,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施耐庵的小說《水滸傳》中有極其生動的生活場景,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108位好漢身份不同,性情各異,是我國古代小說中的一朵奇葩。《名家彩繪四大名著·水滸傳》隨文融入293幅國畫,由戴郭邦、賀友直、陳白一等41位國畫名家聯袂繪制,眾畫家以妙手神筆繪就極具生動的生活場景,人物情節,惟妙惟肖,意韻深遠。
三、《西遊記》
西遊記1、別名
《西遊釋厄傳》
2、作者
(明)吳承恩
3、回數
共一百回(實一百零一回)
4、介紹
西遊記以民間傳說的唐僧取經的故事和有關話本及雜劇(元末明初楊訥作)基礎上創作而成。西遊記前七回敘述孫悟空出世,有大鬧天宮等故事。此後寫孫悟空隨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除妖降魔、戰勝困難的故事。書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畫生動,規模宏大,結構完整,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
內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大鬧天宮;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敘三藏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作者吳承恩(約1504年-約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江蘇淮安人。吳承恩大約40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由於母老家貧,去做了長興縣丞,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後「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為生,活了將近80歲。
吳承恩的神話小說《西遊記》,規模宏偉,情節曲折、語言生動,又運用了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想像極其豐富,是我國古代小說中的瑰寶。《名家彩繪四大名著·西遊記》延請戴敦邦、趙宏本等40餘名畫壇名宿繪制240幅藝術含金量相當高的國畫,或豪放粗獷,或質朴秀麗,畫科有人、神、魔、怪、山、水、花、蟲、鳥、獸等多姿多彩,畫法則或工筆勾勒,或寫意揮灑,風格或豪放粗獷,或樸拙秀麗,技法上鉤勒、渲染、烘托、潑墨、淋漓盡致,多姿多彩地展現了小說中最精彩的場面。文以畫平添風采,畫借文獨具魅力,圖文相間,水乳交融。
四、《紅樓夢》
1、別名
《石頭記》、《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 《情僧錄》、 《大觀瑣錄》、 《金玉緣》、《情界銓》
紅樓夢2、作者
曹雪芹,中國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出生地:南京(金陵);祖籍遼陽,生於1715年,卒於1763年。其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曹雪芹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祖父曹寅,父輩的曹顒和曹頫相繼擔任江寧織造達60餘年之久,頗受康熙帝寵信。曹雪芹在富貴榮華中長大。雍正初年,由於封建統治階級內部斗爭的牽連,曹家遭受多次打擊,曹頫被革職入獄,家產抄沒,舉家遷回北京,家道從此日漸衰微。這一轉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更清醒地認識了封建社會制度的實質。從此他生活一貧如洗。他能詩會畫,擅長寫作,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專心致志地從事小說《紅樓夢》的寫作和修訂,披閱10載,增刪5次,寫出了這部把中國古典小說創作推向巔峰的文學巨著。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於過度憂傷和悲痛,到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貧病無醫而逝世(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兩種說法),入葬費用由好友資助。
《紅樓夢》以其豐富的內容,曲折的情節,深刻的思想認識,精湛的藝術手法成為中國最具成就的古典小說及章回小說的巔峰之作,以至於以一部作品構成了一門學術性的獨立研究學科——紅學,這在世界文學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高鶚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少年時喜冶遊。中年一度在外課館。熟諳經史,工於八股文,詩詞、小說、戲曲、繪畫及金石之學亦頗通曉。詩宗盛唐,詞風近於花間派,論文則「辭必端其本,修之乃立誠」,強調以意為主。他熱衷仕進,累試不第,乾隆五十三年(1788),始為順天鄉試舉人。六十年進士。歷官內閣中書,內閣侍讀。嘉慶六年(1801)為順天鄉試同考官。十四年,由侍讀選江南道監察御史。十八年,升刑科給事中。在任以「操守謹、政事勤、才具長」見稱。晚年家貧官冷,兩袖清風。所以雖著作如林,卻多未及問世而齎志以終。《紅樓夢》後四十回傳為高鶚,程偉元所續。但2000年觀點認為,後四十回為無名氏所續;高鶚與程偉元只是編纂者。
3、回數
紅樓夢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在撰寫、修改過程中就以抄本的方式流傳。乾隆五十年(1791年),程偉元將前八十回及後四十回續稿以活字排印,從此一百二十回本流行。但前八十回的文字曾有改動。
4、介紹
紅樓夢寫於十八世紀中葉的清乾隆時代,內容「大旨談情」。隋唐以前中華文化受尚古尚朴潛規則影響,沒有專門研究、開示、描畫心性的作品傳世,而佛教卻特別重視研究、開示、描寫心性,有很高成就,禪宗更以「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立宗宗旨。隋唐政權能夠成立與佛教在中國迅速發展密切相關,隋唐之後,佛教對社會風氣、政治生態影響仍然舉足輕重。紅樓夢是中國唯一一部明確以「談情」為主旨,並且取得極高成就的小說。紅樓夢所談的情與先天之性有關,與後天學力有關,與偽相反。《易·系辭上》:「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後漢書·耿國傳》:「夷狄情偽難知,不可許。」宋·陳亮《丙午秋答朱元晦秘書書》:「天下之情偽,豈一人之智慮所能盡防哉!」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儒家釋家,情偽日增,門徑各別,可勿與辯也。」紅樓夢的分旨是:類似於史記功能的《石頭記》;類似於世情小說的《風月寶鑒》;類似於傳奇的《金陵十二釵》;類似於見聞錄的《情僧錄》。多個旨意融於一書,一擊兩鳴,一筆多用,一言兩味或者多味,在紅樓夢里比比皆是。難度極高,成就極高、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