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三生石上舊精魂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

三生石上舊精魂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

發布時間: 2021-08-10 22:37:05

A. 三生石上的舊精魂,真的不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么

「三生石上舊精魂」,是取自唐傳奇《甘澤謠》「圓觀」一則中的一句詩,這句詩中牽扯著有關佛教輪回觀念對中國人對生死觀的影響,所以我們把它作為文章標題。

要講這句詩,先講講這則傳奇中的主人公李源與他的朋友大歷末年洛陽惠林寺的圓觀法師。李源本來出身於公卿之家,幼讀詩書,而圓觀則是洛陽惠林寺的一位通曉佛學經典與音律之學的學問僧,按常理來說,這兩個人間應該沒有什麼瓜葛,問題出在李源因為鬱郁不得志,心灰意冷,一下子將全部家財施捨到惠林寺,以寺為家,與圓觀法師每日促膝夜話,談論詩書文章,天下大事,方內方外,無所不包。時間如白駒過隙,匆匆間已經三十個春秋過去,兩人相約結伴入蜀游覽,去時大概走的是杜甫入蜀時走的「細雨騎驢入劍門」那條老路,而回來時李源堅決要取道三峽,走水路出川。圓觀法師本來不願意走水路,無奈為了照顧朋友情緒,只好屈從了。

輕舟行於三峽之上,盡覽兩岸秀麗風光,其中滋味自不用說。在峽中行舟,見到一位姓王的孕婦,圓觀說,她已經懷孕三年,所懷者正是圓觀的後身。只要一見圓觀,她就要生產,所以圓觀一拖再拖,不與此女相見,這次見著了,圓觀就要圓寂了。圓觀與李源相約,十二年後,中秋月夜,在杭州天竺寺外相見,以證因緣。這天晚上,圓觀圓寂,小兒出生。「洗三」之日,李源前去拜訪小兒父母,只見此小兒對他嫣然一笑。十二年後,李源果真來到了杭州天竺寺外,見到了圓觀的後身,乃是一個小牧童,二人相見甚歡,小牧童一時興起,給李源唱了很多首竹枝詞,李源只記住了其中的兩首,其中一首說:

三生石上舊精魂,

賞風吟月不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

此身雖異性長存。

這首詩中表明了佛教的生死輪回觀念已經滲透到了中國人的生死觀念中,當時很多人都認為,每個人都有前生,後世,都可以生死輪回,甚至還能憶起前生之事。如早期的前生故事就有這樣的記載「羊祜患頭風,治之。祜曰:「生三日時,首向北戶,覺吹風。意甚患之,不能語耳。病源既遠,不可治也。」[1]這則故事本來是用來宣揚羊祜的夙慧的,說他初生之時就已經能夠記事。對此,《晉書、羊祜傳》則更進一步說他能記起前生之事「祜年五歲時,命乳母取所棄金環。乳母曰:『汝先無此物。』祜即詣鄰人李氏東垣桑樹中探得之。」這明顯是作者受了佛教「輪回」觀念的影響。

輪回,是梵文samsāra的意譯,也叫作「生死輪回」,「輪回轉生」,意思是指如車輪一樣回轉不停,眾生在三界六道的生死世界循環不已。它本來源自於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古代南亞次大陸,婆羅門教的主要教義,它宣稱:四大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及「賤民」在輪回中生生世世永遠傳襲不可改變。而且,前三個種姓的人可以「再生」,而且下輩子還要轉生為本種姓的人,並為此要舉行「再生禮」,首陀羅則不能「再生」,當然也不能行再生禮,因此被稱作「一生族」,從思想上而言,這就起碼堵塞了首陀羅的上進之路,佛教對此進行了革新,提出在「業報」面前,人人平等,下等種姓今生積善德,下輩子可以就可以轉生為上等種姓,甚至生到天界;而下等種姓今生如果有「惡行」下輩子也可以生為下等種姓,甚至下地獄,並用此說明人世間的不平等。這種說法逐漸完善,逐漸形成了六道輪回說。

在漢化佛教中,一切有生命的眾生,包括人在內,統統被安置在六種不同的環境中,這六種環境叫作「六道」,也叫「六趣」,從低到高的次序排列為: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阿修羅(一種惡神)道、人道、天道。眾生按照本身某一階段的前因後果,各種因緣,如車輪回轉一般,在一個階段轉入六道中的某一個道,因此稱為「六道」。不要說人,天神也難免輪回,只有佛、菩薩、緣覺(獨立修行成道者,屬菩薩級別。)、聲聞(羅漢中親聆佛旨者)已經跳出輪回,進入四種(佛界、菩薩界、緣覺界,聲聞界)永存極樂的世界。這四界由佛直接管轄,不入輪回。入輪回的六道先要到地獄中走一走,在那裡根據自己一生的善惡因果,接受裁判,形成報應,這就是「業報」。

這種「輪回」觀念,早已經被中國的小說家所採用,用來說明中國人的生死觀。如在《聊齋志異》卷八的《蔣太史》就是宣揚這種觀念的,現將原文錄之如下:

「蔣太史超,記前世為峨嵋僧,數夢至故居庵前潭邊濯足。為人篤信內典,一意台宗,雖早登禁林,常有出世之想。假歸江南,抵秦郵,不欲歸。

子哭挽之,弗聽。遂入蜀,居成都金沙寺;久之,又之峨嵋,居伏虎寺,示疾恆化。自書偈雲:「悠然猿鶴自來親,老衲無端墜業塵。妄向湯鑊求避熱,那從大海去翻身。功名傀儡場中物,妻子骷髏隊里人。只有君親無報答,生生常自竹能人。」

這個故事說明人有來生,且能憶起前生之事,這樣就出現了問題,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的前生與後世?對這個問題,小說家們也給出了答案:

當人進入生死輪回,尤其是變成人時,必須經過黃婆開的酒店,那是由鬼到人的中轉站,黃婆送你一碗「黃湯」—迷魂湯,使你忘掉前生。極個別的偷偷倒掉黃湯沒喝,就記住了前生。這個圓滿的解釋,是小說家幫佛教學者完成的。如在《聊齋志異》卷一的《三生》中說,劉孝廉能記得前生事,前生作了很多惡事,62歲他死了,見到冥王,冥王招待他喝「茶」,他發現給他的茶很混濁,知道是迷魂湯,於是他趁冥王不注意,倒掉了它。一會兒,因為他前生作惡,被罰作馬,派到一個人家,他盡管心裡很明白,但口不能言,十分痛苦,最後絕食而死。再入冥間,因為罰期未滿,又被罰作狗,被主人杖殺。又被罰作蛇,最終再次被批准成為人,就是劉公。這位劉公的前身在冥間承蒙冥王親自招待喝茶,卻是特例,大概是為了引出檢查人行善行惡的記錄的生死簿吧。據小說家們講,生死簿上記錄了一個人的生死期限,一生經歷以及對他一生所吃酒肉糧食的預算,吃完了這些預算,人就要到閻王面前來報道了。

B. 三生石上舊精魂

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C. 「三生石上舊精魂」出自哪裡

說起三生石,有的朋友不一定曉得,但說起緣定三生則很多人就知道了。夫妻或情侶之間山盟海誓的時候很容易想到下輩子還要找對方,那個就是緣定三生了。其實,在中國文人騷客的思想里,三生石是極負盛名的一塊石頭,簡直可以媲美《紅樓夢》里女媧補天所剩下的那一塊頑石了。
關於三生石,其實有一個凄美的故事。說的是富家子弟李源公子,從小富貴侈豪,聞於一時。由於父親光祿卿李登在戰亂中死去,從而體悟到了人生的無常,於是發誓一生不做官、不娶妻、不食肉,並且把家捐獻出來改建成惠林寺,自己就住在寺里修行50餘年。
寺里的住持是一個圓澤的禪師,把寺產經營得非常好,又懂音樂,衣食不愁。李源和他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兩人經常促膝談心,常常是一談就是從晚上到第二天早晨,沒有人知道他們談的什麼內容。
有一天,李源和圓澤禪師相約一起准備到四川的青城山和峨眉山去遊玩,李源想走水路從湖北沿江而上,而圓澤禪師卻主張由陸路取道長安斜谷入川。但李源堅決不同意。圓澤只好依了他,並感嘆地說:「一個人的命運真是由不得自己呀!」
他們一起走水路,船行到了南浦(今武漢市南)的時候,在岸邊,他們看到一位穿花緞衣褲的
婦人正到河邊用瓮打水,圓澤一看她就唰唰流下淚水,傷感地對李源說:「我不願意走水路就是怕見到她啊。」李源吃驚地問圓澤禪師原因,禪師說:「這個婦人姓王,我註定要做她的兒子,因為我不肯來,所以她懷孕三年了還生不下來,現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了。現在請你用符咒幫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後洗澡的時候,請你來王家看我,我到時候會以一笑為作投胎的證明。等到十三年後的中秋之夜,你去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再和你見面。」
李源一聽後悔莫及,只得為圓澤禪師准備洗澡更衣的水和衣服,到了黃昏的時候,圓澤沐浴更服後就死了,李源趕到河邊看見的婦人家裡聽說那婦人真的在那個時辰生產了。
三天以後李源去看嬰兒,嬰兒見到李源果真露齒微笑起來,李源就把這一切前因後果告訴了王氏,王家於是出錢把圓澤的遺體安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無心去遊山玩水,就回到了惠林寺,問寺里的徒弟圓澤禪師是否有遺書,徒弟果然拿出早就寫好了遺書。
十三年後,李源從洛陽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圓澤的約會,到寺外忽然聽到葛洪川畔傳來牧童拍著牛角的歌曰: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李源聽了,知道是圓澤禪師的轉世,忍不住熱淚盈眶地問道:「澤公,你還好嗎?」
牧童說:「李公真守信約,可惜俗緣未了,不能和你再親近,我們只有努力修行不墮落,將來還有會見面的日子。」隨即又歌曰: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己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牧童歌罷,掉頭而去,從此不知他的去向。
好一個凄美的故事。真有三生石嗎?據說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有一塊大石頭,就是當年李源和圓澤禪師的轉世他們隔世相會的地方,稱為三生石。我沒有去過那裡,也沒有見過三生石,但我寧願相信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宋朝的大詩人、文學家蘇東坡先生曾經寫過一篇《僧圓澤傳》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於唐朝時代,距離蘇東坡的年代並不遠,並且人事地理等記載都非常詳盡,所以我有理由讓自己相信那是個真實的故事。其實,真實與否並不十分重要,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一定都有三生石的。
我們都在茫茫人海里流浪漂泊,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我們與自己的另外一半相遇,我們希望長久地廝守;
我們在這個塵世生活的太久,以致於沒有人相信自己終有一天會離開人世;
我們擁有很多很多,所以,我們不會去珍惜擁有的一切;
我們有許多的夢想,五顏六色,美妙絕倫,然而,沒有人知道那是春花,是朝露,是雪月,是秋霧,是朝花夕拾……
三生石上舊精魂中的僧圓澤禪師顯然是一個再來人,他不象我們,他知道自己是誰,要往哪裡去,所以,他選擇迴避。然而李源公子卻不曉得,他什麼也不知道,如果他知道,我相信他一定不會堅持走水路,因為,他不知道,因此就象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所以,只能按照自己的想像走,也許前面是丘陵、溪谷甚至高山、深淵?但我們沒有辦法去避免,我們身不由己,茫茫然然,前途茫茫空盪盪,黃泉路上無老少。一失足成千古恨,然而我們卻不害怕?
三生石,深深刻在每個人的心田裡,人呵,就象車輪那般來來回回千萬年不得休息。有的時候,我一個人獨處,讀《僧圓澤傳》的故事,突然有種感覺,覺得自己似乎是僧圓澤的轉世,一直在努力尋找什麼,是找李公子嗎?那時,我記得對他說過,自己可惜俗緣未了,不能和他再親近,既然那個時候就知道這些,那顯然不是在找李公子了,那麼,我是在找什麼呢?然後,驚醒了,才知道自己做了一個凄美的夢而已。後來讀宋《太平廣記·悟前生十一》,發現三生石上舊精魂的故事最早是記載在這里,不過圓澤的名字是叫圓觀,才完全相信她是真實的故事而非傳說,由此更加相信輪回因果的真實不虛,方曉得佛的智慧確實是不可思議。
從前,我也總是處於迷茫中,記得年輕的時候,意氣風發,似乎世界上沒有辦不到的事情,總以為人力可勝天。我相信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於是參加公務員考試,竟然在全城市奪了個狀元,笑傲「機關」,一時飄飄然不知所以。但所謂高處不勝寒,有段時期,我的精神苦悶到極點,甚至想到出家,想到死……成了家後,我經常四處尋找,訪道求仙,但心終是不得安寧。有一段時間住在浙南的一個小縣城,那是妻的家鄉,溫州的一個地方,山水風景絕佳,海的氣息和山林的新鮮不用鼻子就可以聞得到,那樣一個美好的地方,妻卻不喜歡,她喜歡大城市,喜歡熱鬧和繁華,盡管她習慣於不與人交往,但並不妨礙她喜歡都市。所以,我一直不理解她何以如此,直到有一天,大自然把他的威力肆無忌憚地爆發出來後,我才了解了妻的思維。
那是台風,一時間,暗不見天日,世界似乎處於末日,時間似乎停頓,沒有經歷過台風的人不能相像出台風的威力,人在大自然的面前確實無能為力,從那次經歷後,我就知道人不可能勝天,人什麼都不可戰勝,唯一能夠戰勝的,是人自己,或者說是人自己的那顆心。
在隱居的那段時間,我慢慢變得平和,盡管茫然,但不象從前那樣憤世嫉俗。某天,我做了個夢,夢到大智大慧的佛祖以雪山苦行的姿勢喚醒了我,他老人家說,醒來吧,我的兒子,跟老父走吧。於是,我跟隨老人家去了雪山。這那裡,我領悟到一種完全不同於現在的生活方式,後來,我回到都市,有天,宗舜法師建議我讀《法華經》,那個時候法師還沒有出家,與我同在一個機關工作,他送了一本《法華經》給我,我後來真的發心去讀,當讀第三遍的時候,我突然熱淚盈眶,不能自己,呵,大慈大悲大智大慧的佛啊,您以前教導我的,當時不懂,現在,我都懂了。原來,我要找的是這個。
我輪回漂泊千年,三生石是我每個時代的見證。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從此生進入彼生,每一個輪回都充滿了無奈和悲哀,無論是風花雪月還是繁華富貴,人的生命真象僧圓澤說的那樣,是由不得自己呀!我們在三生石上年年做著幻夢,身不由己,來來往往,忙忙碌碌,希望抓住我們能夠抓住的一切,然而到了輪回的時候,卻一樣東西都不能帶走,能跟隨我們的只有業。
然而也有不死的,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也許我今天的父母兄弟姐妹,我的妻兒,同事,他們就是我前世的李公子,他們不曉得,因為他們換了衣裳,改了容顏,他們也許是水佩風裳,春花秋月,也許是冷月無聲,但肯定不是心安是歸處,因為,心沒有安,所以,不能真正歸去。但那個不死的東西卻是長存的,不因為我們改變了相貌,轉變了身體就有絲毫的變化,佛教有部《心經》講過她,說她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修她不增加一分,不修不減少一分。
身前身後事茫茫,隨緣而住人心安,三生石上舊精魂,一樣風景兩般情。
我如母的眾生呵,一定要努力去修行不墮落啊,我們將來還有會見面的日子的。那裡就是西方凈土的蓮花世界啊!那裡的三生石早已經成為永生石了喲。

D.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什麼意思

意思是:我是過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賞月吟風的往事早已成為過去;慚愧讓你跑這么遠來探望我,我的身體雖變了心性卻長在。身前身後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說出因緣又怕心情憂傷;吳越的山川我已經走遍了,再把船頭掉轉到瞿塘去吧!

出自唐代袁郊的《甘澤謠》,原文為: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用論。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在現在一般的意思是:這首詩偈說明佛性不變,人在五趣六道里流轉,是真真實實的。

(4)三生石上舊精魂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擴展閱讀

三生源於佛教的因果輪回學說,後成為中國歷史上意涵情定終身的象徵物。三生石的三生分別代表前生、今生、來生,很多人的愛情是從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開始的,而相愛之後人們又一定會期待緣定三生。三生石是姻緣的象徵,緣定三生。鎖定前生、今生及來生的幸福姻緣!

和尚圓澤以「三生」酬報李源的友誼,其情之高,其義之厚,無法衡量,可謂情天義地,這個故事之所以持續流傳,反映的正是人們的這種美好願望。

實際上,和尚圓澤告訴李源此事,只是讓他相信人的輪回,相信三世因果。圓澤第一世沒有找到他的姻緣,他就出家為僧。

第二世,遇到李源的時候,他還是沒有找到他的姻緣,只好唱道「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游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沒有找到,他只能繼續出家,等待下一生的尋覓。三生石,三生,其實就是人的三次輪回,石頭,比喻為「堅固」,堅定的信念。如此而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生石上

E. 三生石上舊精魂txt全集下載

三生石上舊精魂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我飛動雙翼不由自主地盤旋在池塘邊時,臨水一照,才知自已成了這個怪樣子。萬丈的怒火不知該潑向何處?
蒼天,難道僅僅我是自殺的,就讓我今生成了一隻卑微的蜻蜓?蒼天!請還我為人的清白!還我的愛妻川蓮!此時此刻,川蓮,你在哪裡?你可聽見我聲聲啼血的呼喚?
不就是我受不了那難熬的酷刑嘛;不就是沒有乖乖地按冥府的地律好好地接受改造嘛,何罪之有?我憤怒得又想自殺。別,可別重蹈覆轍。
如今我這個樣子,去哪裡尋找川蓮的蹤影?唉,心中的恨和愁與何人訴說?淚眼問天,天不語。試問何處消愁酒?風依舊,雨依舊。心中的愁煩無數。此時,何人不起絕望情?
我成天痛苦地到處飛呵,飄呵。在一堆愁海里游。碌碌地活著了無生趣。
那天,我飄累了,躺在蘆葦叢中,不一會兒就做起了夢。
嘿嘿,我又回到了從前,那情景好象是那一年我放外任做知府,快到中秋了,趕回家同川蓮團圓的,我英姿勃發地騎著馬在咸陽道上狂奔。途徑驛站也不停歇,只是要求驛站的差役……

F. 《三生石上舊精魂》txt全集下載

三生石上舊精魂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三生石上舊精魂
作者:杏花春雨
第一章前緣依稀
更新時間2005-3-14 14:08:00 字數:4672
我飛動雙翼不由自主地盤旋在池塘邊時,臨水一照,才知自已成了這個怪樣子。萬丈的怒火不知該潑向何處?
蒼天,難道僅僅我是自殺的,就讓我今生成了一隻卑微的蜻蜓?蒼天!請還我為人的清白!還我的愛妻川蓮!此時此刻,川蓮,你在哪裡?你可聽見我聲聲啼血的呼喚?
不就是我受不了那難熬的酷刑嘛;不就是沒有乖乖地按冥府的地律好好地接受改造嘛,何罪之有?我憤怒得又想自殺。別,可別重蹈覆轍。
如今我這個樣子,去哪裡尋找川蓮的蹤影?唉,心中的恨和愁與何人訴說?淚眼問天,天不語。試問何處消愁酒?風依舊,雨依舊。心中的愁煩無數。此時,何人不起絕望情?
我成天痛苦地到處飛呵,飄呵。在一堆愁海里游。碌碌地活著了無生趣。
那天,我飄累了,躺在蘆葦叢中,不一會兒就做起了夢。
嘿嘿,我又回到了從前,那情景好象是那一年我放外任做知府,快到中秋了,趕回家同川蓮團圓的,我英姿勃發地騎著馬在咸陽道上狂奔。途徑驛站也不停歇,只是要求驛站的差役快快的換馬,歸心似箭,好象家就在前面不遠的地方了, 遠遠的見蓮一襲白衣裙衫,立在風中等我。風吹亂了她的長發,蓮身後的山坡上開滿了大朵大朵馨香沁人肺腑的花。那花叫不出名字,反正好看。站在花叢中的蓮兒依舊風姿綽約,不待走近,我雙手向她擁去。咦,蓮的鳳釵呢?怎麼蓮頭上戴的是七彩花珠……

G. 三生石上舊精魂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三生石上舊精魂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三生石上舊精魂》
(五)
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上消遙自在。
路過乾城時,腿腳不聽使喚想歇下來,理智卻告訴我,必須先回家。好吧,還是先回家吧。沒有父母哪有我的今天?是父母把我帶到這個燦爛的世界上。光這一點就得感恩一輩子。且還不說那漫長的養育之恩。我還沒好好的報答呵。我暗暗地對自已說:要做得更好些,來報答親人。
回到家裡,父親一見我,抱頭就哭,我理解父親的心情。
母親笑哈哈地說:「老頭子,應高興才是。」
父親說:「我是『喜極而泣』也。」
到家不久,鎮上的大官顯貴聞風而至。我家門前頓時車水馬龍。來的都是客,誰來我家,父親都歡迎,父親殺了兩頭豬,宴請鄉鄰三天。
那天下著雨,族長領著族裡的老老少少來我家,兩百多號人,院子里擠得水泄不通,外面的街上也站著人。父親的眼角濕了,母親同小丫頭們忙著倒茶,族長對父親說:
「茶不喝,飯不吃。這回全族的人來你家,一是賀喜林祥為族裡爭了光,二是我們這個族裡的,知書的太少了……

H. 關於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的典故

圓澤禪師與儒生李源是好朋友,兩人相約出外旅行,圓澤希望走山路,李源執著要走水路。圓澤嘆息:「果真因果輪回不可勉強。」只好取道水路。在水邊遇見一個大腹便便的婦女在洗衣服,圓澤一看,命中註定逃不了。原來這婦人已懷孕多年,就等圓澤來投胎。圓澤就對李源說:「業報如此,我要投胎去了,不能再陪你旅行,希望十三年後,杭州天竺寺外,我們有緣再相見。」

洗衣婦回家後,就生下了一個小孩。一晃十三年過去,李源如約到了天竺寺外,看到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吟唱: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欲回煙棹上瞿塘。」

李源一聽,知道牧童就是過去的故人。

這首詩偈說明佛性不變,人在五趣六道里流轉,是真真實實的。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我們在三生石上走過,都是有情人、有緣人,是賞月吟風的好朋友。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不要以為老病死了,一切都化為烏有,人是死不了的。死就是再生,生就是赴死,生生死死是二合一的,我們如果對生命有信心,不管五趣流轉、六道輪回,只要播種功德,總會有美好的來生。

I. 三生石上的三生石上舊精魂

三生石上舊精魂(轉帖)文 / 甸甸
編者按:緣定三生的一塊石,多少人夢寐以求。前生今世的因果,或許沒人說得清。三生石上舊精魂,倒是人格的魅力大些。
此石當襟尚可捫,石旁斜插竹千根。
清風不改疑圓澤,素質難雕信李源。
驅入煙中身是幻,歌從川上語無痕。
兩言入妙勤修道,竹院雲深性自存。
上面這首《三生石》詩系明代的袁宏道所寫,寫的是杭州靈隱與下天竺法鏡寺之間那塊三生石的故事。這則故事古老而傷感:話說唐時洛陽名士李源,字子澄,是一位學富五車的飽學之士。其父名李橙。唐玄宗末年,發生安祿山之亂,李橙死於亂軍之手。李源見父親已死,悲痛萬分,復見世事紛擾,遂絕意仕途,發願為父守孝,至死一不為官二不娶妻。就到惠林寺隱居起來,漸漸地,發現寺中僧人圓澤頗有文才,為人又純正,故結為莫逆之交。閑時,兩人遊山玩水,追古尋幽,遣興抒懷,常有詩詞歌賦相和。
有一次,兩人同游峨嵋山。李源本想從荊州沿三峽到峨嵋山。圓澤覺得這樣不好,認為從首都長安斜谷路過去更為方便。李源堅決不答應,說:我已下決心謝絕人世,更無追求仕途的慾望,豈可再提到什麼京師長安呢!
圓澤沉默良久,說:行止本不由人定,那就隨你所願吧。於是兩人從荊州入四川。路過南浦這個地方時,他們看見一位婦女,背負瓦瓮在汲泉水。只見她外穿舊衣,內著錦襠,身懷六甲的樣子。圓澤平靜地對李源說:她就是我要託身轉世的所在。
李源不明白圓澤的話,忙問:你說什麼?
圓澤說:這位婦人姓王,我本該成為她的兒子,已經懷了三年了,因為我遲遲不來投胎,所以她一直做不了母親,養不了兒子。今天既然遇上了,看來已無法躲避。你當念佛號助我速生。
圓澤香湯沐浴後,對李源說:我與你交往深厚,彼此知心,今天大限已到,就此別過。三天之後,你要到我投身的家裡來,那時正在為新生兒沐浴。新生兒就是我的再生,我那時將以笑為驗。還有請你記住,十三年後,我們還會在杭州靈隱天竺相見。
李源知道圓澤所說非妄,心生悲戚之心,不得不與圓澤訣別。圓澤說罷趺跏坐化了。那邊廂王姓婦女生下了兒子。三日後,李源依囑到圓澤投胎的家裡看他,果然,那小兒正被沐浴著,他見李源來,沖著他咧開嘴笑起來。
自從圓澤轉世後,李源無心去峨嵋山,返身隱居於惠林寺。於日升月落之間,十三個春秋過去了。李源不忘舊約,隻身從洛陽前往杭州,欲在靈隱天竺與圓澤相會。天竺道上,觀不盡誘人景色,聽不盡溪泉淙淙。但李源無心賞景,他只想看到前世的好友圓澤。邊走邊想:他真能踐約嗎?他還像自己那樣記住今天這個日子嗎?他會不會早忘了十三年前的盟約了?可他一刻都不敢忘!心心念念記著這個前世今生的約,圓澤會不會因為隔了世而淡忘了呢?來到葛源亭畔,正在尋思間,只聽有人在隱隱約約地叫喊他:李源,李源!
李源循聲望去,只見澗水對岸,有一牧童,梳著菱髻,騎在牛背上,唱著竹枝詞,一見是他,便朝他揮手相喊:李源,李源!李源仔細一看,發現這牧童形貌酷似前世的圓澤,便知圓澤是真的守約的。轉世為牧童的圓澤坐在牛背上,對著他唱了一首竹枝詞: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用論。
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李源知道圓澤雖身是隔世之身,然舊日性情沒有變,一時間百感交集,晃似前世的圓澤朝他走來了,他問:你身體好嗎?
圓澤笑著說:李公,你是個守信用的人!可惜你的塵緣未了,我們無法再續前緣了,請你繼續勤加苦修。說完又唱道: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唱罷,牧童拂袖隱入煙霞而去。
故事到此,嘎然而止。餘音繚繞,悲凄哽咽。人世難得一知音,高山流水,心心相印。誰知在最不能離別的情況下,生生地永訣了。此情此意何以堪!何以遣!好不容易捱到十三個年頭,相約會面的日子終於來了,誰知此身已非彼身,一轉眼已成百年身了!人是故人,身已非他,話是故人語,卻凄涼難抑: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陰陽兩世人,自然走不到一塊。心嚮往之,而身不能至。一方隱入煙霞而去,另一方多了一層悲涼與傷感。三生盟約,卻只能一生受用!
有人看了這個故事,會問:明明是兩生,如何說成三生?有兩種見解或者說法:其一是,所謂的三生,即指李源見的第一次是圓澤的本身,第二次見的是圓澤的後身,第三次見的則是圓澤化入煙霞而去的化身;其二是,李源與圓澤相見不過兩生,就是前身與後身。根據宋贊寧禪師的解釋,圓澤後來又為比丘,故稱三生。這個解釋有些牽強,但可列為一說。然不管如何,三生石的名稱就這樣定了下來。
從這個故事來看,好象三生石這個名稱是從唐朝開始叫起來的。而其實,遠在此之前,就已存在了。南朝詩謝靈運曾寫過一首《三生石》詩,詩存於《靈隱寺志》,詩曰:
四城有頓躓,三世無極已。
浮歡昧眼前,沉憂貫終始。
壯齡緩前期,頹年迫暮齒。
揮霍夢幻頃,飄忽風雷起。
良緣殆未謝,時逝不可俟。
驚擬靈鷲山,尚想祗洹軌。
絕溜飛庭前,高林映窗里。
禪室棲空觀,講宇析妙理。
這說明三生石在謝靈運時早就存在了,並非從唐朝開始。李源在歷史上實有其人,《太平廣記》載有他的事跡。這則故事可能是後人根據佛教因果輪回的實質,將石三生與李源的事跡牽附在一起,演變出這么一個故事來。如同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把兩個朝代的人或事牽扯到一塊兒,演化出一個千古悲劇來一樣。
原來的故事說的是兩位男人之間的深厚友誼與隔世之約。其實到了後來,三生石的意義已成情人間的盟誓證物了。一對有情人,站在三生石前,定會許下三生盟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願望是美好的,誓言是感人的,但海誓山盟如同窗前的浮雲,一轉眼就飄過去了。當一身孤寂再次來到三生石前,輕輕撫摸著那塊字跡模糊,經風歷雨的石頭,不就是撫摸自己心靈上因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而留下的傷痕么!一段千古佳話,比附於一塊普通的石頭之上。而這塊石頭躺在亂草叢中,幾被枯葉覆蓋住。舉目四顧,一派蕭瑟,寒鴉點點處,無有人影。是不是再也沒有人相信三生石的盟約了?是不是千古愛情沒有了可以踐約的所在——一塊普通石頭不足以動人心魄?是不是所有的海枯石爛成了海誓山盟的終結之所?當初圓澤化入煙霞,把李源十三年的美好期待都打破了:辛辛苦苦等待來的相見,卻是如此之結局!令人想起相見爭如不見的詩句來。圓澤唱著卻回煙棹下瞿塘就不知所終了,可見得有情人再見容易相處難。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許得幾世呢?恐怕連一世都難呢!
面對這塊普通卻不甚平凡的石頭,人們禁不住要問:人間真的有輪回嗎?情人之間真有因緣之說嗎?如若有,那麼,何以會在諾言面前毀了約;何以會情人反成了仇人?三生石的故事越精彩越迷離,後人的疑惑就越稠密。今人張春耘先生到過三生石前,回去之後寫了首詩:
山前廟後獨愁索,哲學自己陷迷惑。
不知前世誰是我,此生過後又為何!
生老病死痛折磨,更有相思無人說!
人有一輩苦已多,怎堪三生為踐約!
三生石前問一聲,人間哪裡修正果!
問石石不語,問山山無聲。惆悵東欄一枝雪,人生看得幾清明?於恍惚之間,一陣鍾聲剪空而來,不落言詮地劃破心中的迷團,好似佛祖從遠處傳來聲音:情是妄念,四大皆空,萬物皆無。
所以,面對三生石,說什麼便都是雲煙一朵了。

J. 三生石上舊精魂是什麼

是蘇東坡的《僧圓澤傳》的故事。
原文:洛師惠林寺,故光祿卿李登居第。祿山陷東都,登以居守死之。

子源,少時以貴遊子,豪侈善歌聞於時,及登死,悲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餘年。

寺有僧圓澤,富而知音,源與之游,甚密,促膝交語竟日,人莫能測。

一日相約游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荊州沂峽,澤欲取長安斜谷路,源不可,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荊州路。

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瓮而汲者,澤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為是也。」

源驚問之,澤曰:「婦人姓王氏,吾當為之子,孕三歲矣!吾不來,故不得乳。今既見,無可逃者,公當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兒時,願公臨我,以笑為信。後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

源悲悔,而為具沐浴易服,至暮,澤亡而婦乳。三日往視之,兒見源果笑,具以告王氏,出家財,葬澤山下。

遂不果行,反寺中,問其徒,則既有治命矣!

後十三年,自洛適吳,赴其約。至約所,聞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呼問:「澤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緣未盡,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墮,乃復相見。」又歌曰: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己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遂去不知所之。

後三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篤孝。拜諫議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譯文:富家子弟李源,因為父親在變亂中死去而體悟人生無常,發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獻出來改建惠林寺,並住在寺里修行。

寺里的住持圓澤禪師,很會經營寺產,而且很懂音樂,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著談心,一談就是一整天,沒有人知道他們在談什麼。

有一天,他們相約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嵋山,李源想走水路從湖北沿江而上,圓澤卻主張由陸路取道長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圓澤只好依他,感嘆地說:「一個人的命運真是由不得自己呀!」

於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邊,看到一個穿花緞衣褲的婦人正到河邊取水,圓澤看著就流下了淚來,對李源說:「我不願意走水路就是怕見到她呀!」李源吃驚地問他原因,他說:「她姓王,我註定要做她的兒子,因為我不肯來,所以她懷孕了三年還生不下來,現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現在請你用符咒幫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後洗澡的時候,請你來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為證明。十三年後的中秋夜,你來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來和你見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後悔,一方面為他洗澡更衣,到黃昏的時候,圓澤就死了,河邊看見的婦人也隨之生產了。

三天以後李源去看嬰兒,嬰兒見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訴王氏,王家便拿錢把圓澤埋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沒有心思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說出圓澤早就寫好了遺書。

十三年後,李源從洛陽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圓澤的約會,到寺外忽然聽到葛洪川畔傳來牧童拍著牛角的歌聲:

我是過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
賞月吟風的往事早已過去了;
慚愧讓你跑這么遠來探訪我,
我的身體雖變了心性卻長在。
李源聽了,知道是舊人,忍不住問道:

「澤公,你還好嗎?」

牧童說:「李公真守信約,可惜我的俗緣未了,不能和你再親近,我們只有努力修行不墮落,將來還有會面的日子。」隨即又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後的事情非常渺茫,
想說出因緣又怕心情憂傷;
吳越的山川我已經走遍了,
再把船頭掉轉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頭而去,從此不知道他往哪裡去了。

再過三年,大臣李德裕啟奏皇上,推薦李源是忠臣的兒子又很孝順,請給予官職。於是皇帝封李源為諫議大夫,但這時的李源早已徹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職,後來在寺里死去,活到八十歲。

附言:三生石就在杭州西湖邊。。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看一下林清玄寫三生石的文章,我這里就不打出來了,長篇大論不好看。

熱點內容
特工穿越好看小說 發布:2025-07-21 02:16:00 瀏覽:601
女主言情寵物小說 發布:2025-07-21 02:00:48 瀏覽:620
雅閣聽書網 發布:2025-07-21 02:00:12 瀏覽:825
免費國漫小說 發布:2025-07-21 01:59:34 瀏覽:930
鬼怪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7-21 01:57:50 瀏覽:708
經典女強重生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21 01:55:43 瀏覽:883
請花光我的錢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21 01:48:36 瀏覽:339
好看的言情虐戀小說 發布:2025-07-21 01:47:55 瀏覽:344
推薦經典的黃文小說 發布:2025-07-21 01:46:32 瀏覽:28
鄭二哪個小說好看 發布:2025-07-21 01:29:06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