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寫小說飯菜古代

寫小說飯菜古代

發布時間: 2021-08-11 09:19:02

1. 小說中寫飯菜或做飯的唯美語句請問誰有

「小饞貓你的最愛好了!」我趕緊放下手中的作業,急沖沖地跑向廚房,菠蘿飯果真是香,一進廚房,一股誘人的果香和米飯的清香鑽進鼻尖,讓人口齒生津。打開菠蘿飯的蓋子,一陣輕煙裊裊升起,在熱騰騰的煙霧中,一道美食呈現在我的眼前。幾根黃澄澄的菠蘿細絲像網路一樣蓋在飯上,白色的米飯配上豐富的配料:火腿、青豆、玉米。好像白玉鑲嵌著一顆顆紅色的瑪瑙、綠色的翠玉和耀眼的碎金。菠蘿則好似襁褓裹住了這胖娃娃。菠蘿飯不僅看相好,味道更是誘人。我拿起勺子弄了一勺飯放進口中。酸酸甜甜的菠蘿味刺激了我舌頭上每一個細胞,感覺充滿活力。

2. 古代各種常見物品、食物的價格(我准備寫小說)

建議:你用今天的物價做參考。

一般說來,古代貨幣基本以金、銀、銅錢(其實是含銅為主的合金)為主要貨幣。宋代以前和後來的明、清兩代的銀本位制不同,是銅本位制的,銅錢是主要貨幣,金銀不作為貨幣使用。

銅錢的基本單位為「文」,和「貫(緡)」,一貫合1000文。財政緊張的時候有過770文、800文、850文當一貫的情形。另外還有折二錢,當三錢,當十錢等變相通貨膨脹的時候。

在討論古代貨幣的時候通常都會用上這么個假設,就是: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雖然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但這個假設基本上應該是合理的。

要討論貨幣的購買力,必須先提一下兩位名家的方法。黃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國大歷史》中是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的,他基本是依據1兩金=10兩銀=10貫這個假設,以國際金價來推算1貫銅錢今天的價值。吳思先生在他的《潛規則》一書中則是同時使用了米價和銀價作為基準,給出了1兩銀子今天價值的兩個不同數字。吳思先生似乎偏重於取由米價換算出來的那個數據。
那麼根據二位先生的方法,我們來看看古代的一貫到底合今天多少元人民幣。

1、黃金基準。古代1兩為今天的40克。2011年8月,黃金的買賣價1克==360元。這樣一算一兩黃金相當於14400元,根據假設1兩金為10兩銀即10貫錢,宋代一貫銅錢約相當於1440元。
2、白銀基準。同金價基準的換算方式相仿,2011年8月,白銀的買賣價1克==8元。這樣一算一兩白銀相當於320元,一兩銀子也就是一貫銅錢,約相當於320元人民幣。
3、米價基準。宋代1市斤是640克,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每石1貫左右,應該算比較合理的。如果按現今大米價格每公斤4元來計算,也就是1貫銅錢合300元人民幣。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有了三個價格,按黃金換算的14400元,按白銀換算的320元和按糧價換算的300元。由於我國不是主要產銀國,而且工業化後提煉銀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銀子的價值肯定要大幅度高於現在。顯然以今天的銀價作為參照體是不合理的。這從今天銀價6美元一盎司、金價400美元一盎司就能看出,今天的一兩黃金能換66兩銀子,而我們假設的古代金銀兌換率是1:10.
相反黃金的產量穩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國作為重要的硬通貨儲備,所以用黃金作為基準比較合理。此外,雖然現代技術大幅度發展,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水稻使得糧食產量大為提高,但今天消費糧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據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約4500多萬人口,而今天中國已經有13億人口。民以食為天,糧價應該還是一個重要的基準。
將1貫銅錢定為700元人民幣。從而我們得到下面的基本換算公式:1兩金=7000元人民幣;1兩銀=1貫銅錢=700元人民幣;1文銅錢=0.7元人民幣。

以這個兌換率來看看宋代官員的薪水。根據宋史職官志,宋代一個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貫,也就是合21萬元人民幣,年薪252萬。一個普通從8品的縣令月薪15貫,合人民幣10500元,年薪12萬1千,考慮到宋代一個縣令不過管幾千戶人家,也算不錯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還有職錢、祿粟、傔人衣糧、廚料、薪炭諸物、增給、公用錢、給券、職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貼。難怪人稱宋代對官員的優待無與倫比。

以小說《水滸》上的具體事例來看,這個兌換率也比較合理。第十五回吳用去勸說三阮入伙劫生辰綱時,吳用讓阮小七用一兩銀子買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差不多就是一兩銀子換700人民幣的樣子。此外,第十回林沖風雪山神廟,陸謙在李小二店裡招待管營和差撥時,曾拿出一兩銀子,點了三、四瓶好酒,菜隨便上。同樣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請石秀吃飯時,也是楊林扔出一兩銀子讓店家隨便上酒菜。一般來說一個普通小飯館,700元人民幣三個人吃,的確是可以隨便點菜了。
再看看水滸中其他幾個例子,楊志東京賣刀的時候,牛二曾說:「甚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錢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幣21元,很合理。魯智深大鬧五台山時,曾用5兩銀子定製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禪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鐵,考慮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別定做的,3500元人民幣已經很便宜了。但是智取生辰綱的時候,白勝賣給楊志的家釀村酒,一桶就要5貫錢合3500元人民幣,似乎有點離譜。這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宋代酒類是政府壟斷專營的暴利行業,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所以酒價本身就很貴。宋史食貨志記載,宋初太祖建隆二年(961年)私釀15斤酒就要被殺頭,後來規制放鬆,但私釀到一定數量仍是死罪。另據宋史,神宗元豐2年(1079年),東京的酒價是「斤直錢二百五十」(一斤酒250文錢,相當於人民幣175元),白勝的一桶酒差不多應該有20斤,所以5貫也算合理。

3. 我要寫小說 穿越 古代 誰幫我說說 古代的成親習俗

舊時結婚儀禮,從古代「六禮」(一納采、二問名、三納吉、四納征、五請期、六迎親)演變而來。

提親
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經媒人撮合,認為門當戶對,互換「庚貼」(年齡、生辰八字)壓於灶君神像前凈茶杯底,以測神意。如三日內家中無碗盞敲碎、飯菜餿氣、家人吵嘴、貓狗不安等「異常」情況,則請算命者「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無相尅。舊時有人迷信所謂六年大沖、三年小沖;男婚年齡逢雙,女子十九不嫁;謂雞狗(雞犬不和)、龍虎(龍虎相鬥)、虎羊(羊落虎口)、蛇鼠(蛇吞老鼠)難相配,待認為周全後始議親。

定親
定親前議親,議親始議「小禮」,在買賣婚姻年代均討價還價。一般「四洋紅」或「六洋紅」(綢緞衣料四至六件),金戒子兩只、金耳環一副;聘禮,小禮三十六,中禮六十四,大禮一百廿(銀圓);食品,個數「六十四」,即包頭64對、油包64隻、麻餅64隻等,尚有老酒2擔至8擔不等,故生囡有「老酒甏」之稱。定親後,男方將上述禮品用杠箱抬到女方。女方回禮多為金團、油包及閨女自做的綉品。定親憑證,男方送「過書」,俗稱「紅綠書紙」(紙張兩層外紅內綠),女方送「回貼」認可,俗稱「文定」。故舊時夫妻吵嘴,妻子常說我是有「紅綠書紙」的,以此抑制丈夫。繼「文定」後擇吉迎娶,由擇日店揀「好日」的日子。親友送禮,婚禮多是現金,或喜幛、喜軸,並書以「百年好合,五世其昌」、「天作之合」等。送嫁禮多為綉花或綢緞被面、被頭或日用器物,亦有送紅棗、花生、桂圓、蓮子,寓「早生貴子」意。

舊時有媒人首次進門不能喝茶的習俗,謂「媒不飲茶」,說喝了茶要沖淡婚事。又稱媒人為「媒百櫥」,媒成能吃上「百餐」,要酬以「謝媒酒」,但婚後如夫妻不和或婆媳不睦,媒人有調解責任。[size=18]

成親
請吃酒迎親日子叫「好日」。俗諺「請吃酒,掗拜生」,好日前新郎拿著紅紙「知單」請長輩親友吃喜酒(好日酒),長輩要在自己姓名下寫上個「知」字。好日前有待郎、待嫁習俗,雙方父母親請子、女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蓮子,討「五子登科」彩頭。好日前三五天,男方送女方「轎前擔」,一般為鵝2隻、肉l 方、魚 2尾等。

看嫁資 男方去女方搬嫁資(嫁妝),女方置嫁資於廳堂,讓人觀看,稱「看嫁資」。器物披掛紅色綵線,衣服等薰以檀香,箱底放數枚銀元,俗稱「壓箱錢」。嫁資搬到男方,亦陳列於廳堂供人觀看,亦叫「看嫁資」。由阿婆取女方鑰匙包,取鑰開箱,俗稱「掏箱」。

安床伴郎迎親先一日,男方要「安床」,由一位「全福」婦女,取24雙筷子系扎紅線,安放新郎席子下,稱「安床」。婚前一至三天夜裡,由一個父母雙全的小儇(男孩) 伴新郎同睡,睡於床的里邊,稱「伴郎」。晚上要給這個小儇吃包子、花生、雞蛋,寓「包生兒子」意,待「好日」那天早晨離開時,要給紅包,俗稱「挈出尿瓶」。

享先 好日先一二天,男家向貰器店貰得花轎和婚禮器物,掛燈結綵,以上等筵席款待賀客,稱「細便飯」。好日五更時辰,男家以全副豬羊或五牲福禮及果品,在廳堂供祭「天地君親師」,俗稱「享先」。早餐興吃「享先湯果」。

坐花轎寧波閨女出嫁均坐花轎。傳說南宋小康王(高宗)逃難至明州,金兵追急,賴一女子相救得脫,後找恩女不得,詔明州女子出嫁可享半副鑾駕待遇,鳳冠霞披,並坐花轎。花轎,俗稱「大紅花轎」,有四人抬、八人抬之分。20年代寧波美球針織廠趙姓廠主的兒子成親,特約貰器店製作一頂上等花轎,精工細鏤吉慶故事人物 300餘個,名「美球轎」,貰器店化本錢5000元,趙家首次貰用付費500元。這頂八人抬花轎,抬轎者穿一色特製的緞子馬褂,炫耀一時。坐花轎尚含有明媒正娶、原配夫人之意,女子一生只能坐一次。故夫妻吵嘴,妻子帶在嘴邊一句話:我是大紅花轎抬進門的,又不是走上門的,以此來炫耀高貴。迎親日,花轎出門,以凈茶、四色糕點供「轎神」。放銃、放炮仗,大紅燈籠開路,沿途吹吹打打。新郎不到岳父家迎親,以喜娘(送娘)為使者,持名貼前往。

開面女家喜娘用五色棉紗線為新娘家絞去臉上汗毛,俗稱「開面」(含有現在美容意),客人興吃「開面湯果」。花轎臨門,女家放炮仗迎轎,旋即虛掩大門「攔轎門」,待塞入紅包後始開。花轎停放須轎門朝外,女家有人燃著紅燭、持著鏡子,向轎內照一下,謂驅逐匿藏轎內的冤鬼,稱「搜轎」。女家中午為正席酒,俗稱 「開面酒」,亦叫「起嫁酒」。

4. 古代的一些食物,像小籠包糖葫蘆之類的,寫文用的

南宋時的杭州有煎白腸。皂兒糕。粉羹。饊子。義粥。豆子粥。重陽糕。春卷。丁香餛飩。炒鱔面。油酥餅兒。蒸餅。灌藕。炊餅。三鮮面。筍潑肉面。銀絲冷陶。

古代糕點名字: 碧粳粥、糖蒸酥酪、桂花糖蒸栗粉糕、如意糕、合歡湯、吉祥果、 珍珠翡翠湯圓、蓮葉羹、梅花香餅、香薷飲、玫瑰酥、七巧點心、花開富貴 翡翠芹香蝦餃皇 、招積鮑魚盞、水晶冬瓜餃
蘇州有名的四色酥糖,和鮮肉月餅,浙江金華的金華酥餅,江西各地都有的燈芯糕,揚州的方糕,蘇州的桃酥餅,上海的蘿卜糕,松糕等等··
碧粳粥、糖蒸酥酪、桂花糖蒸栗粉糕、如意糕、合歡湯、吉祥果、 珍珠翡翠湯圓、蓮葉羹、梅花香餅、香薷飲、玫瑰酥、七巧點心、花開富貴 翡翠芹香蝦餃皇 、招積鮑魚盞、水晶冬瓜餃
古代宮廷點心酒名: 到奉點心 :茶食刀切 杏仁佛手 香酥蘋果 合意餅
攢盒一品 :龍鳳描金攢盒龍盤柱 (隨上乾果蜜餞八品) 四喜乾果 虎皮花生 怪味大扁 奶白葡萄 雪山梅 四甜蜜餞 蜜餞蘋果 蜜餞桂圓 蜜餞鮮桃 蜜餞青梅 奉香上壽: 古樂伴宴-焚香入宴
前菜五品: 龍鳳呈祥 洪字雞絲黃瓜 福字瓜燒裡脊 萬字麻辣肚絲 年字口蘑發菜
餑餑四品: 御膳豆黃 芝麻卷 金糕 棗泥糕
醬菜四品: 宮廷小黃瓜 醬黑菜 糖蒜 腌水芥皮 敬奉環漿: 音樂伴宴-滿漢侍女敬奉貴州茅台
膳湯一品: 龍井竹蓀
御菜三品: 鳳尾魚翅 紅梅珠香 宮保野兔
餑餑二品: 豆面餑餑 奶汁角
御菜三品: 祥龍雙飛 爆炒田雞 芫爆仔鴿
御菜三品: 八寶野鴨 佛手金卷 炒墨魚絲
餑餑二品: 金絲酥雀 如意卷
御菜三品: 綉球乾貝 炒珍珠雞 奶汁魚片
御菜三品: 干連福海參 花菇鴨掌 五彩牛柳
餑餑二品: 肉未燒餅 龍須面
燒烤二品: 掛爐山雞 生烤狍肉 隨上荷葉卷 蔥段 甜面醬
御菜三品: 山珍刺龍芽 蓮蓬豆腐 草菇西蘭花
膳粥一品: 紅豆膳粥
水果一品: 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 信陽毛尖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5. 古代小說中好聽的食物名

[據《韋巨源.食譜》(部分)]:
飯食點心:巨勝奴(蜜制饊子),婆羅門輕高面(蒸面),貴妃紅(紅酥皮),漢宮棋(煮印花圓面片),長生粥(食療食品),甜雪(蜜餞面),單籠金乳酥(蒸制酥點),曼陀樣夾餅(爐烤餅)等。
菜餚羹湯:通花軟牛腸(羊油烹制),光明蝦炙(活蝦烤制),白龍曜(用反復捶打的裡脊肉製成),羊皮花絲(炒羊肉絲,切一尺長),雪嬰兒(豆苗貼田雞),仙人臠(奶汁燉雞),小天酥(鹿雞同炒),箸頭春(烤鵪鶉)過門香(各種肉相配炸熟)等。

6. 古代關於食譜方面的書有沒有

有,《食珍錄》、《食經》

1、《食珍錄》是中國古代飲食專著之一。它寫於南北朝。作者是餘姚人。《食珍錄》已經丟失,而現存的《食珍錄》收於《說郛》,全文只有200字,這也與後世的一些事情混在一起。本書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關於各種菜餚的「飲食食譜」,即介紹烹飪材料和烹飪方法、程序和一些飲食療法。

2、謝諷著的《食經》成書於隋代,是飲食文化史上有名的著作之一。此書記載南北朝、隋代食品各目約五十種。其中有膾、羹、餅、糕、卷、炙、面、寒具,包括以動物原料為主製成的菜餚,如「飛孿膾」、「剔縷雞」、「剪雲斫魚羹」等。


(6)寫小說飯菜古代擴展閱讀

《食珍錄》作為以南方風味為主要特徵的飲食經典,只是崔浩以北方風味為主要特徵的飲食經典的反映。它代表了當時北方和南方不同的飲食特點和風味,是南北士族地主所獲得的最高層次的飲食。它還表明,當時已經形成了北方和南方不同口味的菜餚。

7. 小說、歷史中出現的好聽的食物,菜餚的名字

《紅樓夢》里基本上都是名菜,作者曹雪芹出身官宦人家,自幼富貴,所描寫的大多是真實菜餚。
豆腐皮包子、糟鵝掌鴨信、棗泥餡山葯糕、火腿燉肘子、糖蒸酥酪、籠蒸螃蟹、鴿子蛋、茄鯗、野雞崽子湯、冰糖燕窩粥、燕窩、炸鵪鶉、牛乳蒸羊羔、野雞瓜子、板栗燒野雞、烤鹿肉、火腿鮮筍湯、牛奶茯苓霜、油鹽炒枸杞芽兒、雞皮蝦丸湯、酒釀清蒸鴨子、胭脂鵝脯、奶油松瓤卷酥、雞髓筍、風腌果子狸、內造瓜仁油松瓤月餅。

8. 有哪些描寫食物的古詩詞文古代又有哪些著名吃貨

說起這個話題的話,我第一個想起的就是蘇東坡啊啊!根據網路上面的介紹是這樣子的我們來認識下: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大吃貨蘇軾

蘇軾不僅字寫的好,也是一個著名的吃貨。據說流傳至今:Dongpo的紅燒肉凍、東坡菜都是蘇東珀先生發明的。此外描寫食物的古詩詞文和古代的著名吃貨還是挺多。

9. 古代皇宮膳食有哪些啊,我小說急用,越詳細越好。 自己編的也行。

  1. 溥儀《我的前半生》可做參考。

  2. 宮中只吃兩餐:「早膳即午飯。早晨或午後有時吃一頓點心。菜單如下:

    口蘑肥雞三鮮鴨子五綹雞絲燉肉燉肚肺肉片燉

    白菜黃燜羊肉羊肉燉菠菜豆腐櫻桃肉山葯爐肉燉

    白菜羊肉片川小蘿卜鴨條溜海參鴨丁溜葛仙米燒

    茨菇肉片燜玉蘭片羊肉絲燜跑躂絲炸春卷黃韭菜

    炒肉熏肘花小肚鹵煮豆腐熏干絲烹掐菜花椒油

    炒白菜絲五香乾祭神肉片湯白煮塞勒烹白內

10. 找古代飲食類的書籍

隋代謝諷《食經》;
唐韋巨源《燒尾食單》;
宋虞宗《食珍錄》;
司膳內人《玉食批》;
陸游《老學庵筆記》所錄「宴金國人使九盞」;
周密《武林舊事》載宋高宗《幸清河郡王第供進御宴節次》;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記「六司百官食次」等。
食譜有:
唐楊曄《膳夫經手錄》;
鄭望之《膳夫錄》;
宋陳達叟《本心齋蔬食譜》;
林洪《山家清供》;
元倪瓚《雲林堂飲食制度集》;
浦江吳氏《中饋錄》;
明劉基《多能鄙事》飲饌部分;
無名氏《墨娥小錄》飲饌部分;
松江宋詡《宋氏養生部》;
吳門韓奕《易牙遺意》;
古杭濂《遵生八箋》中的《飲饌服食箋》;
無名氏《居家必用事類全集》飲饌部分;
無名氏《調鼎集》
清朱彝尊《食憲鴻秘》;
李漁《用情偶記》飲饌部分;
周亮工《閩小記》飲饌部分;
袁枚《隨園食單》;
童岳薦《童氏食規》;
李代楠《醒園錄》;
顧仲《養小錄》;
曾懿《中饋錄》;
黃雲鵠《粥譜》;
宋陳仁玉《菌譜》;
僧贊寧《筍譜》;
高似孫《蟹略》;
傅肱《蟹譜》;
明屠本畯《海味索引》,《閩中海錯疏》;
顧起元《魚品》;
清陳鑒《江南魚鮮品》;
郝懿行《記海錯》;
唐陸羽《茶經》;
宋蘇軾《酒經》;
朱肱《酒經》;
張能臣《酒名記》。
第二類是飲食市場方面的資料。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
吳自牧《夢梁錄》;
周密《武林舊事》;
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
清無名氏《如夢錄》;
李斗《揚州畫舫錄》;
顧良《桐橋倚棹錄》;
近代《成都通覽》;
當代鄧雲鄉《燕京鄉土記》。
第三類為飲食掌故。
宋陶谷《清異錄》;
元無名氏《饌史》。
是要這些嗎?

熱點內容
國外種田類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8 22:11:16 瀏覽:866
微信免費聽書要流量嗎 發布:2025-07-18 22:06:24 瀏覽:420
校園百合長發小說 發布:2025-07-18 22:06:15 瀏覽:376
軍婚溺寵未穿今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8 21:39:15 瀏覽:266
聽書新世界 發布:2025-07-18 21:34:49 瀏覽:31
3號地產商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8 21:24:38 瀏覽:266
沙雕言情小說搞笑片段 發布:2025-07-18 21:24:38 瀏覽:17
小女孩子長大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8 21:20:51 瀏覽:534
穿越僵屍世界的系統流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8 21:06:48 瀏覽:311
灌籃高手之全能高手小說免費 發布:2025-07-18 20:42:10 瀏覽: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