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古代小說中蝗蟲災治理

古代小說中蝗蟲災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8-12 04:21:18

Ⅰ 古代也有蝗蟲災害嗎古人是如何抗蝗災的呢

歷史上,水災、旱災和蝗災,並稱為對農業生產危害最大的三種災害。傳統農業講究深耕細作,同時又不得不「靠天吃飯」。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我們的祖先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營,其中便包括如何應對蝗災。正因如此,前蘇聯學者曾提出——「最早的治蝗知識起源於中國」。



事實上,成功扼殺了蝗蟲的幼蟲,是控制蝗災的關鍵。所以,這個辦法曾在清代廣為使用。按照清代官員許寶書的評價,用鴨子治蝗是一件十分便捷的法子:

「蝻(按指蝗蟲的幼蟲)初出土五日內,跳躍尚未能遠,其在旱谷田內,多雇鴨戶縱鴨啄食,最為便捷。」

利用鴨子捕捉蝗蟲,可以說是一個兩全之法。一方面,趁著蝗蟲尚未長成,危害不大,且跳躍能力較弱時,可以很快地將其捕殺掉;另一方面,田中的這些幼蟲,成為了鴨子的飼料,而鴨子的糞便又反過來肥沃土壤,以利於莊稼的生長。

因此,除了靠人工撲殺、火燒和葯熏,用鴨子對抗蝗災,才是個便捷有效的法子啊!可以說,古代蝗災來襲時,有些愚昧之人還忙著燒香祈禱時,那些聰明的早已跑去抓鴨子了!畢竟,抓一群鴨子放田裡,算是當時最好的法子了!

Ⅱ 一朝穿成女皇治理蝗蟲治理水災是哪部小說女主叫顧清寒

《鳳謀亂世》作者:沐鳳諾
簡介:
突然擁有鳳凰之火的地府孤魂,經歷寒冰煉獄七百年折磨,
重獲新生、降臨異世,卻躲不過命運盤剝、宿世糾葛。
惑盡天下卻深陷一人白衣,從此只願傾盡柔情、不死不休。
究竟是命中註定,還是前世有緣?江湖武林,朝堂沉浮,八荒天下一朝翻覆!
且看他如何鳳舞長歌,滅世焚天,一闋清歌,葬送山河!

標簽:古風玄幻 養成慢熱型 帝王、腹黑、虐戀情深 前世今生、情有獨鍾

Ⅲ 古代對蝗蟲的防治採取了哪些措施

漢隱帝乾祐年間,鑒於鵒鳥能吞食蝗蟲,曾敕令禁捕,以加強或創造有利於作物生長發育、不利於蟲害繁殖的環境條件。

古代用於防治害蟲的葯物種類范圍頗廣:植物性的有嘉草、莽草、牡蘜等;動物性的有蜃灰、蠶矢、魚腥水等;礦物性的有食鹽、硫黃、石灰、砒霜等。

施用方法也多種多樣,用餌誘方法除蟲的記載,包括混入種子收藏,拌同種子種植,浸水或煮汁灑噴,點燃熏煙,直接塞入或塗抹蟲蛀孔等。

此外,古代還有許多通過收獲物處理等方法以防蟲害,如漢代王充《論衡》提到麥種,必須烈日曬干然後收藏;《農政全書》提到棉子用臘月雪水浸可以防蛀;《豳風廣義》和《農圃便覽》等提到用沸水和雪水冷熱交替浸種可以防病防蟲等。

總之,我國古代人民對蝗害有一定的認識,歷代政府不僅在防治技術上採取了多種措施,說明已知根據害蟲的發生規律和生活習性進行防治,而且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形成了治蝗的法規,如選擇抗蟲品種、精耕細作、清除雜草、輪種間作到葯物防除等。其中的很多經驗,至今仍有參考意義。

Ⅳ 古人們治理蝗災時,都有過哪些令人稱贊的辦法呢

我國古代對於蝗蟲的防治經歷了多個朝代的發展,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

最古老的方法就是人工防治法,利用蝗蟲的趨光性,用火將蝗蟲殺死。其次還有用器具捕殺的方法。到了後期開始在農業上進行發展,培育特殊的種子來避免蝗蟲災害的發生。還有一些地區採用生物防治法,利用其他生物來減少蝗蟲災害等。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政府的主要賦稅來源也來自農業,人民的生產生活也依靠農業。因此水災、旱災和蝗蟲並稱為我國歷史上三大自然災害。隨著華夏五千年的發展,蝗蟲曾多次威脅過華夏大地。為了戰勝這一災害,古人主要採取了

政策+技術兩種措施來處理蝗災。

在我國古代,治理蝗蟲的方式有很多,這些都是古代人民勤勞創造的結果,蝗蟲災害也給了我們深深的啟示,我們不能夠過度開發破壞大自然,應該與自然和諧共處。

Ⅳ 古代發生蝗蟲災時,為什麼不吃蝗蟲度過難關呢

蝗蟲對中國農業所造成的極大威脅,早被列為了中國歷史上三大自然災害之一,不過,蝗蟲並非毫無用處,雖說蝗蟲是一種對莊稼危害極大的害蟲,但是,蝗蟲也是一種可以吃的食物,並且營養價值極高,其中富含非常不錯的高蛋白。據資料顯示,蝗蟲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它的蛋白質含量高達55.8%,甚至要遠高於平常食用的各種肉類;據營養專家實驗結果得知,一盤炸蝗蟲的蛋白質,甚至要比一盤煎牛排的蛋白質,高出3、4倍之多,它所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為9.78%,極易於人體吸收。

所以這些蝗蟲,根本不可能使老百姓們度過災荒之年,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

Ⅵ 歷史上中國人是如何治理蝗災的

辦法1:人工撲打法
這是中國古代歷史最為悠的滅蝗方法。以《捕蝗要法》的記載,這種方法,主要是由鄉民們用竹竿撐起八尺長的白布,以順風的方向三面圍追,把蝗蟲驅趕到一處後,再集中力量撲打。屬於自春秋戰國年間起,農民們迎戰蝗災的「白刃戰」。
這種方法雖說耗費體力,卻工具簡單方法簡便,且適合大批鄉民集體作戰。因此兩千年來,在中國農村十分普及。
辦法2:壕塹掩埋法
人工撲打法雖說簡單,但畢竟人力體力消耗太大。於是到了漢朝年間,累壞了的國人們,也腦筋靈光一現:何必要和蝗蟲打白刃戰?給蝗蟲挖坑不就行了?於是「壕塹掩埋法」應運而生。
以東漢《論衡》等典籍介紹,這種方法,要先在蝗蟲要經過的地區,挖出大量深寬二尺的大坑,然後在蝗蟲到來後,以撲打等方法把蝗蟲引入坑裡,再集中力量進行填埋。這種辦法的「殲敵」效果極好,通常一埋一大片。操作難度卻也高:一旦土埋的太淺,蝗蟲也能鑽出來。
《晉書》里記載,河東地區當時發生蝗災,人們採用「壕塹掩埋法」埋殺蝗蟲,熟料埋進土裡的蝗蟲,轉眼就飛出來,反而把莊稼啃了個光。
於是,一種更狠的辦法,唐朝時就普及了:篝火誘殺法。
辦法3:篝火誘殺法
其實,火燒蝗蟲的願望,在春秋戰國年間,就是十分強烈。《詩經》里就有「秉被蟊賊,以付炎火」的吶喊。到了唐朝時,這種「火燒蝗蟲」的操作,也終於成熟起來。
以《捕蝗圖冊》和《治蝗全法》里記載,要想「火燒蝗蟲」,就要在天黑時點燃篝火,而且篝火之外,還要在蝗蟲密集的地區分路設燈,用密切配合的燈光,把大批蝗蟲吸引而來。然後被火燒到的蝗蟲,就會失去飛行能力。大批百姓趁機捕殺。還可以以將被殺的蝗蟲,在壕塹處集中掩埋。

唐朝開元年間,面對席捲中原的大蝗災,唐朝宰相姚崇果斷啟用「篝火滅殺法」,短時間里成功將大災撲滅!
而發展到農業科技更發達的宋代,大規模的滅蝗燒荒也被採用:將蝗蟲的滋生地一把火燒光,不但斷絕災難隱患,更可在燒荒處開荒種地,可謂一舉多得。
辦法4:據蟲除卵法
也同樣是在農業科技井噴的宋代,防災意識也深入人心:與其在大災時累死累活滅蝗,不如提前斬草除根。趁著冬天的機會,把蝗蟲的蟲卵滋生地端掉。因此,就有了「據蟲除卵法」。
以《宋史》的記載,宋代的農民們,就常在冬天尋找蝗蟲滋生地。《治蝗全法》也總結了宋代以來「據蟲除卵」的經驗:凡是蝗蟲蟲卵滋生的地方,地上都常有無數像蜂巢一樣的小孔,必須果斷挖土鏟除。明清年間,人們更開發出了原始「農葯」,比如「百步草濃汁」和「陳醋混合液」,專用滅殺蟲卵。
但這種找蟲卵的辦法,以北宋沈括等名臣的叫苦說,簡直就是累斷腿。有時累死累活刨蟲卵,第二年蝗災還是洶涌而來。到了明朝年間,人們更明白一個事實:種地其實比找蟲卵更能杜絕隱患——墾荒除蝗法。
嚴格說來,墾荒除蝗法其實起於元代,以《農書》記載,元朝的農民們,就常墾荒種植芋桑等作物,用以抵抗蝗災。發展到明朝時,更有了系統的操作:滋生蝗蟲的地方,都是「涸澤」地區,必須要將其改造成為農田,在墾殖的過程里,通過各種方式殺滅掉蟲卵,同時種植綠豆豌豆等蝗蟲不吃的植物,用於蝗災時的備荒口糧。
在徐光啟的《農政全書》里,這種「墾荒除蝗法」不但有了完整記錄,更隨著《農政全書》的享譽世界,流傳於歐美各國。對西方近代的病蟲害防治研究,也提供了重要影響。
但話說回來,上面這幾個辦法,雖說各個靠譜,可在古代的科技條件下,這些辦法也只能做到緩解災情,把糧食損失降到最低點。一直到現代社會,世界各國運用各種現代科技手段,才能夠勉強控制蝗災。叫這個可怕災害,看似離現代生活比較遠。某些「吃貨拯救蝗災」的調侃,更可以說是對病蟲害災難的嚴重無知。
可是,就是在科技條件有限的古代,堅強的中國人,依然世代更新著治蝗滅蝗的經驗,勇敢面對著每一次災難。這樣的智慧與勇敢,恰是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Ⅶ 中國古代多次發生蝗災,古人都有哪些治理蝗災的辦法呢

我國古代對於蝗蟲的防治經歷了多個朝代的發展,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

最古老的方法就是人工防治法,利用蝗蟲的趨光性,用火將蝗蟲殺死。

其次還有用器具捕殺的方法。到了後期開始在農業上進行發展,培育特殊的種子來避免蝗蟲災害的發生。

還有一些地區採用生物防治法,利用其他生物來減少蝗蟲災害等。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政府的主要賦稅來源也來自農業,人民的生產生活也依靠農業。因此水災、旱災和蝗蟲並稱為我國歷史上三大自然災害。隨著華夏五千年的發展,蝗蟲曾多次威脅過華夏大地。為了戰勝這一災害,古人主要採取了政策+技術兩種措施來處理蝗災。

總結:

在我國古代,治理蝗蟲的方式有很多,這些都是古代人民勤勞創造的結果,蝗蟲災害也給了我們深深的啟示,我們不能夠過度開發破壞大自然,應該與自然和諧共處。

Ⅷ 怎麼治理蝗蟲

化學防治是蝗蟲綜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在蝗蟲大暴發時採取的主要應急方法,其滅蝗率高達90%以上。化學農葯治蝗具有經濟、簡便、快速、高效、效果較穩定等特點,特別是應用飛機噴灑農葯,速度快、效率高,對於大面積、高密度猖獗發生的蝗蟲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近年來,山東省植保總站研究利用GPS衛星定位系統和GIS地理信息系統進行東亞飛蝗的蝗情偵查、預測預報和包括飛機噴葯導航在內的綜合治理工作,成效顯著。
化學防治要注意輪換用葯,20世紀50年代我國開始施用有機氯(DDT、六六六等)殺蟲劑,有效地控制了蝗蟲發生,同時也使蝗蟲對其產生了抗(耐)葯性。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以後,防治蝗蟲多用有機磷農葯,這類葯毒性強、殘效期短、副作用大、污染環境、對人畜有害,還殺傷了大量天敵,破壞了生態平衡,同時,易使蝗蟲產生抗(耐)葯性,其後代難以防治。研製對害蟲毒性強、效率高,而對人畜無害的新型環保型農葯,是治蝗技術上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

Ⅸ 如何治理蝗災

1、環境保護

蝗災的發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為因素。蝗蟲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於50%的土地上產卵,如果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沒有裸露的土地,蝗蟲就無法繁衍。

現在有些地方的生態意識不強,有的單純認為治理污染才是保護環境,而對於改善蝗蟲適生區的植被、土壤和小氣候等工作,由於短期內看不到效益,並不重視。

2、葯劑防治

建議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口農葯,如5%銳勁特懸浮劑,每畝用20—3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施。

也可以在蝗蝻(蝗蟲若蟲)出土10日內,用敵百蟲粉撒於小竹、雜草上,或用敵敵畏煙劑熏殺。施葯後還要加強監測,在一周內迅速檢查防治效果,對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時補施葯一次。

還可使用誘殺法:將稻草切成四五寸長,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濕性敵百蟲0.05-0.l公斤配製的葯液中,浸沒8小時,於晴天早晨分散堆放於蝗蟲多處。

目前,最有效的滅殺蝗蟲辦法是用飛機噴灑農葯,該法殺蟲率高、滅殺范圍廣,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學防治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應一時之需,不能保證長治久安。

3、天敵防治

從長遠看,要有效防治蝗災,必須著眼於生態建設,要實行植物保護、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四結合。特別是要確保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好蝗蟲的天敵。據統計,我國目前有68種蝗蟲的天敵,包括鳥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它們對控制蝗蟲的數量具有重要作用。

(9)古代小說中蝗蟲災治理擴展閱讀

災害物種:

蝗災的致災物種主要為蝗蟲。蝗蟲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蝗科,身體一般綠色或黃褐色,咀嚼式口器,後足大,適於跳躍,不完全變態。

其幼蟲稱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為食,種類很多,世界上共約有1萬余種,在我國就有300餘種,如飛蝗、稻蝗、竹蝗、義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農林業的主要害蟲。

蝗蟲在後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觸碰時,蝗蟲就會改變原來獨來獨往的習慣,變得喜歡群居。蝗蟲通常膽小、喜歡獨居,危害有限。但它們有時候會改變習性,喜歡群聚生活,最終大量聚集、集體遷飛,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災,對農業造成極大損害。

熱點內容
現代言情用道具的小說 發布:2025-07-13 21:39:51 瀏覽:191
有哪些好看的綜影視小說 發布:2025-07-13 21:37:05 瀏覽:954
小說鄉村艷席在線閱讀 發布:2025-07-13 21:27:19 瀏覽:472
小說天才小毒妃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3 21:26:32 瀏覽:118
抖音上推薦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13 21:20:37 瀏覽:41
男奴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3 20:56:22 瀏覽:16
關於浪漫青春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3 20:55:15 瀏覽:41
類似沙雕學霸系統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3 20:50:18 瀏覽:996
文學類文本閱讀小說題庫 發布:2025-07-13 20:41:32 瀏覽:600
2016最新完結宅斗小說 發布:2025-07-13 20:33:29 瀏覽: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