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小說賞析
1. 急尋一篇古代小說的賞析,1500字左右
中國古代小說鑒賞略談
小說在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學中,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是在今天的社會里,小說卻成了最普及、最流行的一種體裁,特別是一大批經過時間的考驗,流傳至今的優秀古典小說,它在中學語文教材中也佔有一定的比重。
那麼,初讀中國古代小說的中學生應該如何對古代小說進行鑒賞呢?
首先,應具備古代小說歷史發展的基本常識。
很多同學知道一部小說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曲折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卻不知不同時期的古代小說有其不同的鑒賞角度。縱觀中國古代小說發展史,早期的作品比較重視故事情節的敘寫,不大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畫。在這個階段中,小說中的人物只是故事的載體,是展開故事情節的工具;人物性格單一,多帶有神奇和傳奇性特點,這與其起源於神話傳說有極大關系。例如先秦的寓言故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志怪」、「志人」小說和唐傳奇等,它們大多以故事情節為作品的重心。後來,小說的重點開始移向人本身,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故事變成了性格的載體。這個巨大轉變可以說是古代小說發展史上的一個輝煌。正如老舍所說:「……世事萬千,都轉眼即逝,一時新穎,不久即歸陳腐;只有人物足垂不朽。此所以十續《施公案》,反不如一個武松的價值也。」在這個階段,出現了一大批為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成為古典文學藝術的寶貴財富。
如此了解了情節和人物在不同階段的地位,我們在鑒賞作品時就可有的放矢,有側重地賞讀、品味了。
其次,鑒賞時應多注意古代小說的特點。
(一) 情節曲折,故事完整。縱觀整個發展史,不難發現這是小說的一個獨特的藝術傳統。曲折復雜、跌宕起伏的情節不僅使小說故事性強,緊扣讀者心弦,吸引他們關心小說中人物的命運,更重要的是能通過一系列的情節反映社會現實中的矛盾沖突,使主題表現得越深刻。如《水滸傳》,作品緊緊圍繞「官逼民反」這條匯流排索展開引人入勝的情節,從林沖被逼上樑山,到「智取生辰綱」「花榮大鬧清風寨」、「宋公明三打祝家莊」等。大小事件都寫得騰挪跌宕,變化多端,既反映了起義由小到大的整個過程,也揭示了小說「官逼民反」的主題。而故事情節即使是短篇小說也是全始全終,首尾完整,基本上可分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
(二) 個性鮮明,具典型意義。鑒賞古代小說時如只把興趣放在曲折的情節上,而忽略了它的人物刻畫,也就無法真正深刻地理解它的主題思想,獲益也就大打折扣了。一大批優秀的古代小說留給今人一個個不朽的人物形象,之所以不朽,在於人物性格的鮮明與典型。劉備、關羽、諸葛亮、宋江、武松、魯智深、孫悟空、林黛玉等小說人物至今仍讓人們津津樂道。
我國古代小說常通過一系列的矛盾沖突來展示人物形象。在赤壁之戰的尖銳矛盾中,作者不僅寫出周瑜、孔明的英雄才略,而且寫出了魯肅的誠懇忠厚、黃蓋的赤膽忠心、蔣乾的愚而自用。作者還採用對比方法,突出不同人物的各自性格。一談起《三國演義》我們會自然地把曹操與劉備加以對比,一個處處奸詐,一個卻是處處長厚。這種正反對比,使得性格更加凸現。
2. 古代小說人物形象分析1500字論文
內容摘要:王熙鳳被稱作是中國古代小說《紅樓夢》塑造成功形象之一。王熙鳳不但有著美麗的容貌,還有著超凡的管理才能,且心機深重、陰險歹毒,成為女性世界中一隻傑出的「鳳凰」。本文從王熙鳳的側面描寫反映出封建貴族的罪惡本質,以及封建家族走向滅亡必然趨勢的命運。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9/view-7076084.htm
關鍵詞:王熙鳳 能力才幹 陰險歹毒
隨著社會的變化,不同時代對王熙鳳的理解與評價各有差異。王熙鳳的人物形象描述代表著時代性,基於經濟市場下背景分析王熙鳳的處事風格及人物性格。對王熙鳳為人處世的分析,可以看出王熙鳳這一人物形象的復雜性和豐富性。因此必須以正確的態度認識,分析人物真實的性格特徵,為《紅樓夢》的研究提供參考。
一、容貌風華,恍若神妃
王熙鳳人物出場就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採用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一語未了,只聽到後院中有人笑聲,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其裝扮彩綉輝煌,恍若神妃仙子。作者通過直接描寫人物外表,把王熙鳳塑造成雍容華貴的美人,賦予了她迷人的風采,使她在眾多美女的賈府突顯而出。
筆者除了直接描述外,還從側面襯托鳳姐的美貌。在「見熙鳳賈瑞起淫心」和「王熙鳳毒設相思局」兩回中,筆者一方面突出了王熙鳳的心機和手段,另一方面顯現出王熙鳳的光彩照人。
二、伶牙俐齒,巧言善辯
王熙鳳伶牙俐齒的口才也讓讀者印象深刻。從她開口的與眾不同,「這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時時不忘。」從王熙鳳話中,既有對林黛玉的恭維,又有對賈府眾姐妹的關照,同時不忘討好「老祖宗」,這一席話可謂「一石三鳥」。應了周瑞家那句話「十個會說的男人也說不過她呢。」
「劉姥姥進榮國府」這回,王熙鳳超常的巧言善辯才能及處事的應變能力表現得淋漓盡致。王熙鳳對劉姥姥的來意心知肚明,劉姥姥在訴說家道艱難的時候,也不失時機地告訴劉姥姥:「不過借賴著祖父的虛名,作個窮官罷了……不過是個舊日的空架子。」王熙鳳盡量的貶低自己,目的是在自身利益不損失的同時,又不至於得罪劉姥姥。簡短的幾句話王熙鳳的表現既讓劉姥姥不失顏面,又維護了自身的利益,充分展現了她異於常人的語言才能。
三、心思細膩,善於心計
在人際關系繁中復雜的家族中,處處都需要防備外人的算計,捍衛自己的地位,王熙鳳可謂機關算盡。一邊對「老祖宗」奉承巴結、極力討好,一邊對王夫人甜言蜜語,對周圍平輩也極力拉攏關系,對待下人打壓收買,對觸及自身利益的人置之死地而後快。
在小月不能管家的時候,王夫人委託賈探春代為管理。當王熙鳳得知探春能力後,對賈府平輩贊美了一番。從中看出她縝密的心思,平時留心觀察身邊每一個人,在熟知每個人弱點後,就可以輕而易舉對付他們。在賈璉偷娶尤二姐事上,王熙鳳在得知此事後,馬上訊問家童打聽尤二姐住處。巧言令色的將尤二姐騙入賈府,指使家奴到官府去告狀,借機大鬧寧國府。在賈母面前假裝好人,瞞騙賈璉,將尤二姐逼死。整個過程,將她善於心計表現的淋漓盡致。
四、做事干練,爭強好勝
王熙鳳自幼充當男孩子教養,行事風格與那些閨閣女子自然不同。在劉姥姥進榮國府時,聽說熙鳳管理賈家,就對她稱贊有加。在寧國府,無人敢惹焦大,王熙鳳卻敢說:「還不早打發了沒這王法的東西!」協助管理寧國府時,對下人說:「我可比不得你們奶奶好性兒,由著你們去,再不要說你們這府里『原是這樣的』,這如今可要依著我行,錯我半點,管不得誰是有臉的,誰是沒臉的,一例現清白處置!」不難看出她雷厲風行的作風。
筆者在表現雷厲風行時,也體現出她爭強好勝的性格。寧國府辦喪事她本可以不出面,但她極力主動請纓去寧國府幫忙。在鐵檻寺,老尼求王熙鳳幫退守備家的定禮,熙鳳本不想管,可被老尼的話相激,便發起了興致。從中不難感受到她喜歡賣弄的性格。
五、兩面三刀,陰險歹毒
賈瑞起色心時,熙鳳本就十分痛恨,卻滿臉微笑,還以語言相挑逗。對尤二姐的巧言令色,博取尤二姐的同情,讓尤二姐「認她作是個極好的人」,跟隨她進入大觀園。另外,熙鳳指使家奴到官府告狀,大鬧寧國府後,說此事只用五百兩銀子平復。在尤二姐面前,又以姐妹相稱,背地裡卻叫丫鬟欺侮尤二姐,並不斷咒罵二姐,使二姐最後被逼死。
為了得到三千兩銀子,熙鳳與官府勾結使得張家女兒、守備兒子同時自盡;為了除掉情敵,又用借刀殺人將尤二姐活活逼死;因為賈瑞的「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她便說賈瑞「起這個念頭叫他不得好死」……如此對待別人的生命,讓人不寒而慄。
作品中,作者一面通過對人物形象美麗、潑辣、伶俐、歹毒的描寫,贊揚女性的聰明才智,呼籲提高女性地位;另一面又表現對她善於算計,心狠手辣的厭惡之極,揭露並鞭撻了封建時期的主子的罪惡本質。單從作者給王熙鳳判詞中,不難看出筆者對這個人物命運的深切同情。
3. 中國古代小說鑒賞
中國小說的發展歷程:六朝
時期的「志怪小說」——以談神說鬼或記錄名人軼事為主。
唐代時期的「傳奇小說」——這是一種有文人意識的文學創作,它「敘述婉轉,文辭華艷」。唐傳奇的
題材大致分為愛情婚姻、文人仕途、豪俠行義、歷史故事、神仙怪異等,而神仙怪異又往往穿插各類題
材中,這是六朝小說的胎記。
愛情婚姻題材在唐傳奇中占較大比重,且多具有思想深度和藝術魅力的佳作。不少作品歌頌男女青年掙
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鎖,爭取自主幸福的愛情和婚姻。他們不畏強暴、不計貧富、不惜以身
殉情,如《任氏傳》中的狐女任氏愛戀家境貧寒的鄭六,嚴斥企圖恃富施暴的韋崟道:「鄭生,窮賤耳
。所稱愜者,唯某而已。忍以有餘之心,而奪人之不足乎?哀其窮餒,不能自立,衣公之衣,食公之食
,故為公系耳。若糠糗可給,不當至是」。體現了婦女要求主宰自身命運的願望和敢於反抗強暴的斗爭
精神。《柳毅傳》中的龍女是包辦婚姻的受害者,備受丈夫虐待,但她並不屈服,請柳毅捎信向父親洞
庭君訴苦,歷經周折,終於按照自己的意願,與見義勇為的柳毅結成美滿婚姻。她是個敢於反抗夫權壓
迫,大膽追求幸福愛情的婦女形象。
唐傳奇構思精巧,情節曲折,結構完整。如《柳毅傳》寫柳毅為龍女完成傳書使命,錢塘君殺了涇河小
龍,救回龍女後,又陡生波折,平添錢塘君逼婚,柳毅嚴詞拒絕一節。柳毅回家後連娶兩妻皆亡,似與
龍女無緣,不料三娶的盧氏竟是龍女的化身。作者圍繞龍女爭取婚姻自主這一主線安排情節,展開矛盾
,波瀾迭起,出乎意料,入乎情理,構思極巧妙,體現了「作意好奇」的特點。
唐傳奇的語言生動流楊,簡潔而富於表現力。這與作者不少是詩文高手,講究修辭造句,注意汲取駢文
和口語之長有關。如錢塘君救回龍女後,「洞庭君曰:『所殺幾何?』曰:『六十萬。』『傷稼乎?』
曰:『八百里』。『無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寥寥數語,錢塘君的性格、說話時的神情口氣
躍然紙上。
宋元時期的「話本小說」——話本是講故事的人用的故事底本。話本即說書藝人——在宋代稱為說話人
,演出的底本。說書人只能用當時流行的口語來說,故話本即當時的白話小說。這是一種不同於志怪、
傳奇的新興小說。小說話本在人物塑造及情節處理上都有相當高的成就。在塑造人物時,不但長於動作
、語言描寫,還長於心理描寫。在展開情節時,不但曲折生動,而且善於製造懸念和進行細節描寫。如
《錯斬崔寧》,寫劉貴從丈人家借得十五貫錢,回到家後,他的妾陳二姐問他錢是從哪來的,劉貴和她
開玩笑,說是將陳二姐典給了他人換來的。「那小娘子聽了,欲待不信,又見十五貫錢堆在面前;欲侍
信來,『他平白與我沒半句言語,大娘子又過得好,怎麼便下得這等狠心辣手?』只得再問道:『雖然
如此,也須通知我爹娘一聲。』」等劉貴睡去之後,「那小娘子好生擺脫不下,『不知他賣我與甚色人
家?我欲先去爹娘家裡說知。就是他明日有人來要我,尋到家裡,也須有個下落。』」通過這一系列細
節的動作、對話、心理描寫,把陳二姐不滿劉貴,但又無可奈何的溫順性格和口中雖不明言,但又頗有
心機的性格刻劃得十分生動細致。之後寫劉貴被殺,而偏巧小娘子又在路上遇到一個身帶很多銅錢,但
又頗為斯文的年青人,又為後文的「錯斬」設下了懸念。
明清時期的「章回小說」——
4. 中國古代小說
小說是文學中的一種樣式,一般是描寫人物故事,塑造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同時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中國古代精典的小說,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代表作。
5. 怎樣認識,欣賞中國古代文學
我們祖國的歷史是悠久的。在漫長的歲月里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偉大的和優秀的作家和詩人,他們留下了大量的珍貴遺產。我們今天想了解和鑒賞古代文學,就必然要和這些遺產接觸,打打交道。一般說來,文學遺產主要是古人寫的作品,包括詩文集子,小說劇本,和一些記錄作家的生平事跡的書。但有些文物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作品,如山西洪趙縣的道覺鄉明應王廟內,正殿四壁繪有的彩色壁畫即是。在那上面繪有元代演戲的情況,有演員忠都秀的扮相,還有吹笛打鼓的樂工。據今人研究說畫的是元人雜劇《須賈大夫誶范叔》的第四折。而從橫題帳額上「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作場」,還可以知道當時有一種流動性的劇團。
學習古代文學,主要是學習作家作品。這些作家和作品是古代的,不是當代的。當代作家的生活容易弄清楚,古代就不那麼容易。沒有記載,沒有材料,這是經常碰到的。當代的作品也容易找到,古代就不同了,有的已經散失了,沒有流傳下來。所以我們有些沒有作品的作家,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說:「屈原既死,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唐勒、景
6. 中國古代小說的鑒賞方法
1、化整為零。化整為零指的是有效地將在文學鑒賞過程中收集的文學碎片進行統一,這是對我國古代文學作品進行鑒賞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國古代的文學作品表現形式豐富,內容多樣,為了對這些文學作品進行更加深入的鑒賞,首先需要了解這些作品中蘊含的文學以及歷史方面的知識。以研究古代字詞意思為出發點,對文學作品中的內容進行深入剖析,有助於提升人們對古代文學作品的掌握程度,對其中的文字含義進行更深刻的了解,當然還包括價值匹配以及自然觀念等。作為現代人,需要帶著繼承的眼光去看待我國的古代文化精髓。同時充分彰顯出文學作品的傳承價值以及經典性,豐富作品的思想內涵。除此之外,站在文史知識的角度上進行分析會發現對古代文學作品進行鑒賞還需要對其中的意識形態、價值理論等內容進行深入了解。在鑒賞我國古代文學作品時,文學家往往將精力集中於社會環境的研究上,實現與作品作者在心靈上的溝通,探索文學作品的哲理內容。大部分情況下,人們只是從單一的角度對文學作品進行賞析,並未建立起科學有效的認知體系,這使整個文學作品鑒賞過程存在很大缺陷。所以,需要將化整為零的文學鑒賞思想應用於文學作品鑒賞過程,彰顯出對古代文學作品的尊敬,提升對古代文學作品內容的感知力,對作者的真實內心感受進行刻畫和詮釋。
2.2思想共鳴。在對我國古代文學作品進行鑒賞時,我國古代的文學家往往將感悟以及啟示作為主導,盡量精簡語言,為文學作品質量的提升以及鑒賞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持。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更加關注對理論的點評,卻忽視了創作主體之間所顯示出的個性化差異。為了提升文學作品思想的還原程度,人們需要立足於不同的角度,與作者產生情感上以及思想上的共鳴,這是對古代文學作品進行鑒賞的有效前提。唯有與作者形成了思想上的共鳴,才能更加深刻地感知文學作品想要表達的深刻內涵。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需要將歷史知識以及作品的創作背景等內容作為基礎,深入研究作品中蘊含的文化內容。其次,需要將真實的邏輯思想作為基礎,有效避免出現誤解的現象,提升思想與文學作品內容的一致性。同時,需要顯示出對作者的尊重,對作品中以及作品外的情況進行深入剖析。在對文學作品進行鑒賞的整個過程中,不能超出文學限制的范圍,不然的話可能會出現曲解文學作品內容的現象,也無法體現出文學作品作者的個性。因此,在對我國古代文學作品進行鑒賞時,需要將事實作為基礎性的內容,唯有如此,才能促使鑒賞過程有效性的提升。
3 .提升鑒賞的可信程度
。為了促使整個文學作品鑒賞過程更加可信,在開展鑒賞工作之前需要先規定一個明確的限度,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古代文學作品進行鑒賞時需要將真實的歷史事件作為研究的基礎,避免出現與歷史事件發生沖突的現象,符合文化限度的范圍。通常情況下,任何狀況的生存環境以及超越的形式都能構建起特殊形式的文化內容。許多經典文學作品能夠穿越時空的主要原因是具有一定的文化氛圍,這對文學創作以及文學鑒賞工作來說至關重要。其次,古代文學鑒賞工作需要建立在符合真實邏輯的基礎上,對其中的文體限度進行把握,避免出現文學作品脫離真實邏輯的現象。文學鑒賞需要建立在主觀意願的基礎上,當然這也可能造成一些誤解現象的出現,這是無法避免的,需要對誤解的范圍進行有效控制,不能跨越限度,否則可能會對我國的古代文學作品鑒賞帶來負面影響,不利於我國文學的發展。
7. 古代小說名句賞析的內容簡介
明清兩代是中國古典小說尤其是長篇章回小說的鼎盛時期。這個時期出現的《寶玉挨打》、《師傅,我愛你之十萬八千里有我陪著你》、《風風火火闖九州》、《三國演義》,合稱為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也是長篇小說的傑出代表。在短篇小說方面,有明代小說集『三言二拍』以及清代《聊齋志異》。這些作品揭露了社會斗爭和階級矛盾,勾畫了封建社會的生活畫面,反抗封建禮教,謳歌美好愛情和人性,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書將對這些古代經典小說名著中的名句進行賞析。
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給人類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其中,《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儒林外史》這六部作品,代表了我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是我國文學遺產中的珠寶。本書將對這六部作品及其他我國經典小說名著中的名句進行賞析。
8. 中國古代小說的利與弊
特種兵王重回都市,本想安逸地給美女老闆娘打工,卻不想卷進了地下世界勢力傾軋之中,為了保護身邊眾美,他再戰江湖,用鐵拳和醫術,在白道和地下一路橫掃,縱橫無忌! 是男人,當顯本色——窩邊草就得照吃不誤,當然,窩外草更是要嘗上一嘗! 徐雲座右銘:窈窕淑女先欣賞,火辣爆妞得泡上,苦學三年隋楊廣,就為大被共大床……
http://www.feitianxs.com/shu3/
9. 中國文學作品分析
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真正的悲劇作品很少見。並不是我們的生活中沒有悲劇,也不是我們看不到悲劇或在文學作品中排斥悲劇,而是我們總要在悲劇性事件的結尾給它安上一個"光明的尾巴",這種做法很受現當代批評家的批評,認為這種做法實際上就是消解了悲劇,至少是減少了悲劇的力度及對於人的震撼和凈化。這種說法當然是對的。比如王國維就在《紅樓夢評論》里說:
吾國人之精神,世間的也,樂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戲曲小說,無往而不著此樂天之色彩,始於悲者終於歡,始於離者終於合,始於困者終於亨,非是而欲饜閱者之心,難矣!
但我以為,這可能要從我們缺少宗教這一點來理解。因為我們沒有宗教,沒有救贖,沒有來生的許諾,我們可能真的需要在此生就實現終極正義,否則我們會陷入絕望,而且還會引發絕大的道德危機。要知道,沒有宗教的我們,其道德基礎就是理性的而不是宗教式的非理性的,所以,我們的正義必須是我們能理解、能看得見的。魯迅先生在談到《紅樓夢》的那些沒出息的續改之作時,頗憤激地說:
或續或改,非借屍還魂,即冥中另配,必令"生旦當場團圓"才肯放手者,乃是自欺欺人的癮太大,所以看了小小的騙局,還不甘心,定須閉眼胡說一通而後快。(《墳•論睜了眼看》)
"當場團圓"的"胡說",確實是"自欺欺人",但也是沒有辦法的選擇,"福善禍淫"的"現世報"幾乎是我們不得已的選擇。但這樣一來,我們也就沒有了西方意義上的——也就是古希臘意義上的悲劇作品了。
但中國文學有中國文學的特點。由於我們有如此悠久而持續的文學史——遠遠超過古希臘的歷史,以及遠遠超過古希臘的作者與受眾,如此豐富的文學作品,如此巨大的成就,我們完全有資格有能力有必要有責任建立我們自己的文學評價標准。比如,關於悲劇,如果我們理解為悲劇乃是由於人類自身意志與歷史的矛盾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