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嬪妃怎麼侍奉小說
1. 古代妃子第一次如何侍寢
皇帝與後、妃的房事都歸敬事房太監管理、記錄。帝、後每行房一次,敬事房總管太監都得記下年月日時,以備日後懷孕時核對驗證。
2. 古代妃嬪如何伺候皇帝
古人有雲:皇帝後宮佳麗三千,雖然有點誇張,但是皇帝除了皇後這個正妻以外,還有很多妃子、貴人等等,由於每個朝代妃子的稱呼不一樣,所以不能一一舉例,但是到了最頂層,皇後和妃子哪朝哪代都一樣的。妃子和皇後加起來也很多了,這就造成了一個困擾,那就是怎麼選擇妃子侍寢呢,侍寢了流程是怎樣的呢?下面隨小編來一起看看吧。
侍寢,就是侍候帝王睡覺。是一件關繫到帝王後嗣血脈的事情。皇帝會根據自己的興致選擇妃子侍寢。侍寢的人員包括已封的妃嬪、宮女、面首。特殊情況下會有官員上獻的女子,贈送的女子。在清朝,皇帝會用到「翻牌子」的方法決定侍寢的嬪妃。侍寢的嬪妃多數是被太監抬入門中。
這是嬪妃獲得帝王寵幸的必由之途。因為嬪妃太多,帝王為了決定侍寢人選,嬪妃為了邀得寵幸,就發生了許多令今人匪夷所思的事。
周代已有負責君主陰事的陰令。漢代的掖廷令「晝漏不盡八刻,白錄所記推當御見者」。就是在夜晚來到之前,記上當日誰侍御寢。東漢以後這件任務由宦官負責。各個朝代,宮中都有一本備忘錄,專記皇帝御幸之事,以備日後查考。如同外廷大臣恪盡職守一樣,負此職的宦官也是一絲不苟。
北魏文成帝偶然登樓四望,見平城宮內有一位美人。文成帝問左右的人,「此婦人佳乎?」眾人一致贊同。於是,文成帝走下白樓,向美婦人走去。二人宿於齋庫。該女李氏因此懷孕。
日後皇太後查問,恰有守庫者在庫牆上記下了當時的時間和事件,兩相核對,無差錯,李氏懷的這個胎得到了承認。由此可知,皇帝辦事固然隨心所欲,記錄者也能捕捉到蹤影,守庫者本不負責此職,事關重大,也得及時記錄。
明代,文書房宦官負責記錄皇帝每晚寢宿所在及所幸宮嬪名字。女官彤史,負責記錄後妃宮女被幸於皇帝的寢所。看來,明代是雙重記錄,宦官與女官,各根據皇帝、後妃宮女的形跡,分別記錄。
到了清朝,皇帝與後、妃的房事都歸敬事房太監管理、記錄。帝、後每行房一次,敬事房總管太監都得記下年月日時,以備日後懷孕時核對驗證。
清代嬪妃侍寢與各代不同,不再是皇帝親自登門。清代皇帝自有一套制度。每日晚膳時,決定哪一個妃子當晚侍寢。每個妃子都有一塊綠頭牌,牌面上是該妃子的姓名。備晚膳時,敬事房太監將十餘塊或數十塊綠頭牌放在一個大銀盤中,謂之膳牌。皇帝晚膳用完,太監舉盤跪在皇帝面前。如果皇帝沒有興致,則說聲「去」。若有所屬意,就揀出一塊牌,扣過來,背面向上。太監拿過此牌,交給另一位太監,這位太監專門負責把將要求承幸的妃子用背扛到皇帝的寢所來。出於清代皇帝高度的戒備心理,防止妃子中出現刺客,妃子必須裸體來到皇帝寢所。方法是妃子被帶到離皇帝寢所不遠的一間屋裡脫光衣服,宦官用紅錦被或大衣將她裹上,扛上肩,背進皇帝的寢所。到帝榻前,去掉外裹的紅錦被或大衣。後面發生的事情當時人的記載道,「屆時,帝先卧,被不復腳。妃子赤身由被腳逆爬而上,與帝交焉。敬事房總管與駝妃之太監,皆立候於窗外,如時過久,則總管必高唱曰:是時候了。帝不應,則再唱,如是者三。帝命之入。則妃子從帝腳後拖而出。駝妃者仍以氅裹之,駝而去。去後,總管必跪而請命曰:留不留?帝曰:不留。則總管至妃子後股穴道微按之,則龍精皆流出矣。曰:留。則筆之手冊曰: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亦所以備受孕之登也。此宮禁中祖宗之定製也。」。
每個朝代的侍寢的過程不一樣,有能過夜的也有不能過夜的,取決於開國皇帝制定的政策,但是無論什麼政策,受害的都是女性。
3. 後宮妃子怎麼侍奉皇上
清代嬪妃侍寢與各代不同,不再是皇帝親自登門。清代皇帝自有一套制度。每日晚膳時,決定哪一個妃子當晚侍寢。每個妃子都有一塊綠頭牌,牌面上是該妃子的姓名。備晚膳時,敬事房太監將十餘塊或數十塊綠頭牌放在一個大銀盤中,謂之膳牌。皇帝晚膳用完,太監舉盤跪在皇帝面前。如果皇帝沒有興致,則說聲「去」。若有所屬意,就揀出一塊牌,扣過來,背面向上。太監拿過此牌,交給另一位太監,這位太監專門負責把將要求承幸的妃子用背扛到皇帝的寢所來。出於清代皇帝高度的戒備心理,防止妃子中出現刺客,妃子必須裸體來到皇帝寢所。方法是妃子被帶到離皇帝寢所不遠的一間屋裡脫光衣服,宦官用紅錦被或大衣將她裹上,扛上肩,背進皇帝的寢所。到帝榻前,去掉外裹的紅錦被或大衣。後面發生的事情當時人的記載道,「屆時,帝先卧,被不復腳。妃子赤身由被腳逆爬而上,與帝交焉。敬事房總管與駝妃之太監,皆立候於窗外,如時過久,則總管必高唱曰:是時候了。帝不應,則再唱,如是者三。帝命之入。則妃子從帝腳後拖而出。駝妃者仍以氅裹之,駝而去。去後,總管必跪而請命曰:留不留?帝曰:不留。則總管至妃子後股穴道微按之,則龍精皆流出矣。曰:留。則筆之手冊曰: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亦所以備受孕之登也。此宮禁中祖宗之定製也。」
4. 古代嬪妃第一次是怎麼侍奉皇上的
1,古代嬪妃第一次是怎麼侍奉皇上的
皇帝是古代的天之嬌子,而皇帝的妃子更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古代的達官貴人更是為了飛黃騰達把自己的女兒送進宮,更是為了皇帝這一個人想盡了各種辦法。
皇帝翻到哪個牌子就會去寵幸這位妃子。太監通知妃子後們進行一系列的准備工作,於是就將妃子太近皇帝的寢宮裡面。是光著身體進去,這樣是怕有的妃子對皇帝不利,做出傷害天子的事情。
當妃子們進去一段時間的時候嗎,太監就會在外面計時,如果超過了這個時間,太監是有權利進去搶人的。名義上也是為了皇帝的安危著想,妃子還是不允許在皇帝的寢宮裡面過夜的,怎麼進去的怎麼出來。
出來以後,太監就會問皇帝留不留?如果不留的話,就會使用宮里的特殊手法,在侍寢的妃子腰臀處按住一個穴位,使「龍精」流出,這樣侍寢的妃子就留懷不上龍種了,皇帝說留,太監就會記錄哪個妃子在什麼時候留下了「龍精」。
2、在唐朝開元年間,骰子作為一種賭具,曾在宮中被成為「媒人」。據說是皇帝不耐煩為挑選妃子侍寢而勞心費神,就讓嬪妃們自己鄭骰子來決定誰是侍寢者。風流天子李隆基還發明了一種「碟幸」法,即讓嬪妃們頭上插滿鮮花,然後將自己親自捉來的蝴蝶放飛,這只蝴蝶停在誰的頭上,誰就能得到皇帝大人的一夜之幸。除此之外還有「投錢賭寢」、「螢幸」、「香幸」法,花樣繁多,不一而足。
5. 清宮秘史,古代嬪妃是如何侍寢的
據記載,「屆時,帝先卧,被不復腳。妃子赤身由被腳逆爬而上,與帝交焉。敬事房總管與駝妃之太監,皆立候於窗外,如時過久,則總管必高唱曰:是時候了。帝不應,則再唱,如是者三。帝命之入。則妃子從帝腳後拖而出。駝妃者仍以氅裹之,駝而去。」
這就是說,每逢臨幸妃嬪時,皇帝先躺在御榻上,被子下端散開。馱妃太監將其上下衣全部脫光,用大氅裹住胴體,背到御榻前,去掉大氅,赤身裸體的妃子必須由被子下端逆爬而上,以讓皇帝臨幸。而且敬事房總管與馱妃太監都在窗外立候,如時間過長,總管則高唱:「是時候了。」皇帝如不應則再唱。如此三次。
事畢,皇帝命太監進入寢處,太監即從皇帝腳下把妃子後拖而出,仍用大氅裹好,馱之而去。因此妃嬪們很可憐,必須從被子的下端逆爬而上,皇帝盡興之後,再從皇帝腳下被太監拖出。如從被子的上端進出,則被視為玷污龍顏,甚或殺頭之罪。雖然,這些清宮侍寢的規矩如此嚴苛,讓嬪妃們難以忍受,但是,清宮嬪妃們還是日復一日地這樣生活下去。真是可悲,可嘆,又無奈!
6. 古代侍妾是如何服侍主人
中國古代帝王侍妾的統稱。嬪原指女官,妃指地位次於後的妾。據記載,周代的制度是:「天子後六宮,三
夫人 ,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除皇後之外都是妾侍。秦始皇統一天下,盡收六國宮女充實內
廷,品級爵位分列8等。漢武帝將妃嬪的等級分為14級,如昭儀、婕妤、 娥等。漢唐的內廷,後妃之下設
有宮官女職,常有數百人之多,以供隨侍。明代確立六宮定製並嚴格出入制度,但是後宮妃嬪仍然為數不
少。宮人的名號有宮人、選侍、才人、淑女等。明末,內廷宮女多至9000人。清代的妃嬪有皇貴妃、貴
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品級。宮女分秀女、官女子兩等 。封建帝王的多妻制是摧殘婦女的罪惡
制度。嬪妃一旦失寵就要被打入冷宮。更有甚者,在明英宗以前,皇帝死了,還要嬪妃、宮女殉葬
1、正一品官職名稱:大長公主、長公主、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公主;從一品官職名稱:郡主
2、正二品官職名稱:昭儀、昭媛、充儀、充容、充媛、淑儀、德儀、婉儀、芳林
3、正三品官職名稱:婕妤、良娣
4、正四品官職名稱:美人、良媛
5、正五品官職名稱:才人、承徽、尚宮、尚儀、宮正、女史
6、正六品官職名稱:寶林、司記
7、正七品官職名稱:御女、昭訓
8、正八品官職名稱:采女
9、正九品官職名稱:奉儀
另外不列品級:宮女、民女
清朝的後宮分為九個等級 :
皇後 (正室) X 1 (可分宮女10人)
皇貴妃 (大姨太) X 1 (可分宮女 8人)
貴妃 (二姨太) X 2 (可分宮女 8人)
妃 (三姨太) X 4 (可分宮女 6人)
嬪 (四姨太) X 6 (可分宮女 6人)
貴人 (五姨太) X 不限 (可分宮女 4人)
常在 (六姨太) X 不限 (可分宮女 3人)
答應 (七姨太) X 不限 (可分宮女 2人)
宮女 (丫環) X 應少過二千人
給皇上看上的宮女可以由答應、常在一步步升上去,秀女一被選中就可做貴人或以上,
慈禧太後就是選秀女而被封為懿貴人、懿嬪,生皇子後升為懿紀、懿貴妃,最後因兒子登基而成為太後。
居住方面,嬪以上分居東西十二宮,各有專房,貴人以下則住在一塊。
至於「美人」是漢代時後宮妃子的封號,不是清朝的。 宮女等級高過嬪妃五級以上者,可不行禮。
正六品開始為女官,只服侍各宮從三品以上的嬪妃。正六品以下、從八品以上者為有階宮女。
正四品開始的高階女官只服侍太後、太妃、皇上、皇後。
女官&宮女品級(符號 ◆)
正三品 御待(1人)
從三品 殿侍(1人)
正四品 典侍(1人)、以及各新生皇子、皇女教引嬤嬤
從四品 宮侍 (1-5人)尚葯、尚服、尚膳、尚寢(各1,專為太後、皇上、皇後服務)
正五品 贊儀(2人),御葯司長、御服司長、御膳司長、御寢司長(各1)
從五品 贊善(2人)、御葯副司、御服副司、御膳副司、御寢副司
正六品 贊德(3人)、御葯首領、御服首領、御膳首領、御寢首領(各1)
從六品 良侍(5人)、御葯副首、御服副首、御膳副首、御寢副首
正七品 常侍、御葯副領、御服副領、御膳副領、御寢副領
從七品 隨侍、御葯司助、御服司助、御膳司助、御寢司助,各王府王子、王女教引嬤嬤
正八品 禮教侍、御葯司侍、御服司侍、御膳司侍、御寢司侍
從八品 長宮女、御葯習、御服司習、御膳司習、御寢司習 、各王府侍女長
無品:宮女、御葯女、御服司女、御膳司女、御寢司女、各王府侍女古代仕女沒有三品以上的,最高的只有武周王朝的上官婉兒是正二品殿前女侍,此後各朝只是三品一下,其餘由女官【即皇帝的妃】充任
7. 古代妃子如何侍奉皇帝
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
8. 古代嬪妃如何侍寢
皇帝睡覺了,則先上床,將被子蓋到踝關節處,腳露在外面;那太監先已在妃子房中將其脫個精光,隨即裹上大披風,一直背到寢宮,再扯去披風,將妃子放在床上。妃子則從暴露在外的「龍爪」這頭匍匐鑽進大被,然後「與帝交焉」。
此時,太監退出房外,和總管守候窗外,敬候事畢。為防止皇帝中馬上風而死,時間稍長,總管就得在外高唱:「是時候了。」若皇帝興致高,裝聾作啞,則再喊一次。「如是者三」,皇帝就不能再拖延,而得「止乎禮」。
招呼太監進房。太監進去後,妃子必須面對皇帝,倒著爬出被子。君臣朝堂相見,臣子退下,是不能轉背而行、拿脊樑骨對著皇帝的,得面朝皇帝,往後挪步,這叫「卻行」。「臣妾」更不能拿光脊樑對著皇帝,所以只能這樣倒爬下床。太監再次用披風裹著她,背到門外。
9. 古代嬪妃第一次是怎麼侍奉皇上的
洗干凈了抬進去,完事之後再抬出來。有專門的**房教導如何做,有利於受孕,也就是現在說的上崗前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時有太監在旁邊監督,一般來說嬪妃不能陪皇上過夜的。
中國古代宮廷中的有著許許多多秘而不宣的私密事情,侍寢皇帝也就是侍候帝王睡覺,便是其中之一。由於歷代皇帝及宮廷大都對外界秘而不宣,因而使得侍寢皇帝之事似乎也就成為了宮廷之外人們私下裡談論的神秘話題了。
也許由於年代的逐漸久遠,有關記載中國古代嬪妃如何侍寢皇帝的存史資料並不是很多,偶有一些也大多為某些親歷者口述或後人整理記載而成,不過讓人讀來也頗有一番風味。
據一些資料記載,在中國古代宮廷中,因為嬪妃太多,帝王為了決定自己某一夜宿的侍寢人選,嬪妃為了從中博得皇帝的寵幸,也發生過許多令今人匪夷所思的事。
在唐朝開元年間,骰子作為一種賭具,曾在宮中被稱之為「媒人」。據說是皇帝不耐煩為挑擇嬪妃侍寢而勞心費神,就讓嬪妃們自己擲骰子來決定誰是待寢者。風流天子李隆基還特意發明了一種「蝶幸」法,即讓嬪妃們在頭上插滿鮮花,然後將親自捉來的蝴蝶放飛,這個蝴蝶停在誰的頭上,誰就能得到皇帝大人的一夜之幸。除此,還有令嬪妃擲金錢以賭嬪妃的「投錢賭寢」法,使嬪妃們競相捕捉流螢,以先得螢蟲者受幸的「螢幸」法,有向嬪妃發射香囊,以中者得幸的「香幸」法,等等,花樣繁多,不一而足。
在中國古代,大多數嬪妃對於侍寢只能抱以聽天由命、無可奈何的態度。但也有一些宮中女子對侍寢採取主動出擊的積極態度,以種種方式爭取侍寢,以圖獲得帝王的寵愛。在南朝時,宋文帝的潘淑妃就是一個很有心計的女子,她在悄悄地等待機會,當她得知宋文帝以「羊車望幸」法擇妃侍寢之後便生出了一個主意。原來,宋文帝喜歡駕著羊車在後宮別苑任意行走,羊車停在哪個嬪妃的住所前,文帝就在此留宿。潘淑妃就來個投羊所好,在門外的屋檐上插以青竹枝,地上灑以鹽汁。羊很喜愛這兩樣東西,它遠遠地望見潘淑妃門前的青竹枝,嗅到鹽味,便直奔而來,舐地銜枝,逗留不去。宋文帝慨嘆道:「羊都因為你而徘徊,何況人呢?」於是,就常到潘淑妃房中過夜,潘淑妃早就精心打扮好了等候著,一見文帝進來,自然殷勤侍候,百般獻媚,從此愛傾後宮。
一些聰明的嬪妃也會很巧妙地向皇帝自薦。宋代的李宸妃原本是侍候章獻太後的小宮女。有一次,宋真宗偶爾經過時想要洗手,李宸妃趕緊抓住這個機會,巴結地端起盥洗器具前去服待。皇上見她膚色潤美,就與她聊了起來。於是,李宸妃趁機對宋真宗說:「昨晚忽然夢見了一個羽衣之士,光著腳從天而降,對我說:給你生個兒子。」真宗皇帝此時正在為沒有兒子犯愁呢,聽了李宸妃的話之後,挺高興地說:「那麼就由我來成全你吧。」李宸妃因此而得幸,隔年就生了一位皇子。
有時嬪妃之間也會相互引薦。宋代的喬貴妃和韋妃入宮後共同待候鄭皇後,兩人情同手足,並約定「先貴勿相忘」。喬貴妃後來先得幸於微宗,便向徽宗推薦韋妃,使韋妃由此而得幸。也有的嬪妃的初次侍寢似乎是歪打正著。傳說,元順帝的
寵妃程一寧,是以歌哀怨宮詞得幸的。程一寧在得寵之前,怒憤頗多,時常在夜深人靜之際,登樓倚欄,唱出詞意哀怨的宮詞,唱得音語咽塞,情極悲愴。有幾次,恰好被元順帝聽見。順帝深受感動,對人說:「聞之使人不能不凄愴,深宮中有人愁恨如此,誰得而知,蓋不遇者亦眾也。」於是,就駕車往程一寧的住所去了。
帝王的一時糊塗加上寵妃的任性,有時也會鬧出所謂誤幸之事來的。一夜,漢景帝欲召幸程姬,偏巧程姬有月事,不願侍寢,就把自己的侍者唐兒打扮一番去見景帝。景帝喝得酩酊大醉,真假莫辯,以為唐兒就是程姬,一番恩受纏倦之後,竟然使唐兒懷孕了。
..............
中國古代的宮中佚聞,飽含著宮中女子多少辛酸的淚水。她們原是被養在宮中以備皇帝一人洩慾的玩偶或傳宗接代的工具。然而,由於皇帝所豢養的宮中女人實在是太多了,皇帝本人選擇侍寢也要頗費一番工夫,所以,就連這種被皇帝一時的玩弄,也成了她們一個難以期冀的機會。這足以充分暴露了中國古代封建制度的極端殘忍和宮嬪制度的慘無人道,在今天必須加以完全徹底地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