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小說因果報應
『壹』 佛教對中國古典文學(小說)的影響
一、梁啟超認為佛教對中國文學有五項影響:
(一)國語實質的擴大:因佛典的翻譯,我國語匯即增加了三萬五千多個。
(二)語法及文體的變化:佛典的科判疏鈔之學,為組織的解剖的文首次在中國的出現。而禪宗的語錄,更是中國文學的一大革命。
(三)文學情趣的發展:我們近代的純文學,像小說歌曲等,皆與佛典之翻譯有密切關系。孔雀東南飛、木蘭辭等長篇敘事詩的產生,大概就是受東晉曇去去無識所譯為鳴「佛所行贊」的影響,又大乘經典,皆以極壯闊之交瀾,演釋極微妙之教理,增進了中國人的想像力,革新了中國人的詮寫法,宋元以後章回小說受其影響不少。
(四)歌舞劇的傳人:我國最初的歌舞劇——撥頭(亦名缽頭),據近人考證,就是從南天竺附近的拔豆國傳來的。
(五)字母的仿造:佛教輸入,梵文也跟進來,我國高僧仿造字母來應用,才有唐代守溫「見溪群疑」等三十六字母的製作。
二、胡適則認為佛教的輸入,對中國有三大影響:
(一)佛教的譯經諸大師,用朴實平易的白話文體來翻譯佛經,但求易曉,不加藻飾,造成一種白話的文體,佛寺禪門成為白話文與白話詩的重要發源地。
(二)佛教文學最富想像力,對於最缺乏想像力的中國文學,具有很大的解放作用。中國浪漫主義的作品,像「西遊記」等小說是印度文學影響下的產物。
(三)印度文學很注重形式的布局與結構。「普曜經」、「佛所行贊」、「佛本行經」等都是偉大的長篇故事;「須賴經」一類是小說體的作品;「維摩詰經」、「思益梵天所問經」等是半小說、半戲劇的作品。這些佛經的輸入,對後代彈詞,平話、小說、戲劇的發達都有直接或間接的貢獻。又佛經的散文與偈體夾雜並用,也對中國後來的文學體裁有影響或關系。
『貳』 列舉四部有佛教思想的古典小說
(一)佛教為古典小說提供故事情節和思想內容
佛教利用大量寓言故事來解釋和宣傳佛教的教義,其中《百喻經》列舉故事近百條,勸喻人們信佛。這部佛教文學作品,文筆樸素簡練,故事生動有趣。魯迅先生曾把它作為歷史文學資料進行研究。從中國文學發展史的角度來看,《百喻經》為我國文學創作提供了新的內容,對我國後世的文學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我國自元明以來,章回小說逐漸登上新文學舞台,與詩歌分庭抗禮。我國古代小說在體裁結構,故事來源,藝術構思和思想傾向等方面,都受到佛教深刻的影響。
佛教為我國古代神魔志怪小說提供故事素材,啟發藝術構思。佛教典籍廣取譬喻語言,把教義、佛性,融化在文學形式里,取得形象化的教化效果。佛教典籍的直接流傳,打破了中國原有小說題材的束縛,為小說創作開辟了新天地。如千寶的《搜神記》,顏之推的《冤魂記》,集中宣揚了佛教神像的威力和信佛茹素的好處。
佛教對我國古典文學作品《西遊記》,《封神榜》、《三國演義》和《紅樓夢》有很大影響。
《西遊記》是在民間流傳的唐僧取經故事和有關話本雜劇的基礎上,演變而成的浪漫主義的故事小說。書中所記菩提祖師於半夜三更傳法給孫悟空,就是從佛典所載禪宗五祖弘忍大師半夜三更傳衣缽給六祖慧能大師的傳說蛻變而來。《西遊記》描述唐僧歷經八十一難,與妖魔鬥法的故事,是受到《大方廣佛華嚴經》所述的善才童子五十三參和奇幻多變的《降魔變文》描寫舍利弗如何降魔鬥法這兩本經書的啟迪。《西遊記》通過孫悟空大鬧天空,戰勝各種妖魔的故事,塑造了 一個不畏艱險、戰勝邪惡的頑強精神的形象。但孫悟空能翻十萬八千里的筋斗,卻翻不出如來佛的手心,最後歸正,成就正果。這是宣揚佛的威力無比,佛法無邊的思想。
《封神榜》敘述商末政治紛亂和周武王伐商的故事。全書有很多佛仙鬥法故事描寫,其中有的人物塑造直接採用佛典,如哪吒的原型就是佛教四大天王中北方毗沙門天王的三太子。
《三國演義》描述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代統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但小說開卷詞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西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談笑中。」這里滲透著佛教的人生虛幻的思想。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得最出色的作品,也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文學名著。但是,我們看到作者曹雪芹(包括續作者高鶚)在世界觀和創作方法上,受到佛教(主要是禪宗)的影響較深。
《紅樓夢》從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到最末一回「賈雨村歸結紅樓夢」,從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到賈寶玉出家為僧,描述兒女纏綿之情和榮華富貴之樂,但結局是窮困潦倒,分崩離析。全書以夢開始,以夢告終,貫穿著佛教的人生如幻,世事無常,因果報應的思想。
佛教禪宗思想對曹雪芹的影響很大。禪宗的反傳統精神,在《紅樓夢》中有所反映,如書中有「寶玉悟禪機」,「寶玉妄談禪」等種種描述。
曹雪芹在禪宗哲理方面,造詣是很深的。在《紅樓夢》第二十二回里,黛玉為了測驗寶玉的佛學水平,出了一道試題:「寶玉我問你,至貴者寶,至堅者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寶玉竟不能答,引起黛玉和在場的寶釵一起大笑說;「這樣愚蠢,還參禪呢!」過了不久,寶玉聽到一個有意義的曲文,自以為對禪機有所領悟,當即寫了一偈:「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證,斯可雲證,無可雲證,是立足境。」黛玉看了認為還未盡善。就續了兩句「無立足境,方是干凈。」黛玉把寶玉還認為有一個主觀存在的立足境,也根本否定了。這一徹底否定,正符合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所謂「本來無一物」的根本精神。
此外,我國自元代雜劇表演形式的出現,才有合樂歌,舞蹈科白的正戲劇。元雜劇的取材,有許多直接引入佛教的故事。如鄭廷生的《布袋和尚》,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都很著名。明代雜劇《觀世音修行香山記》,《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等,也是戲曲中深受佛教影響的例證。
『叄』 很多網路作者修真小說都亂寫的,要遭因果報應的吧
比起貪官污吏,坑蒙拐騙來,寫寫小說怕什麼!寫對了不怕說,寫錯了姑妄言之。這要都有報應那才是天地不公呢!
『肆』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因果報應的史事
這類事情太多了。商朝末年因為殷紂王荒淫無度,殘害忠良,引發各路諸侯起兵,結果商朝滅亡了。秦朝二世時期,因為重用奸臣趙高,使朝綱混亂,民不聊生,結果全國各地揭竿而起,推翻了秦朝。三國時期名將張飛在關羽死後變得非常殘暴,因為經常虐待暴打手下將士,結果有一天他酒醉之後被手下殺死……
『伍』 《因果報應錄》全文
您想問什麼呢?
『陸』 求講因果報應的古代文集故事
因果報應故事http://www.fo999.cn/yingguobaoyinglu/
『柒』 講述佛教因果報應小說
百業經 就行
『捌』 佛教那裡講"因果報應"那本書上講過.謝謝!
三世因果文
http://tieba..com/f?kz=148859865
『玖』 一本書,古代的。裡面有寫因果報應,還有一篇一個和尚好幾次投胎都為了追一個人。有知道叫什麼名字的嗎
一本古代的書寫的因果報應這個和尚之類的沒看過
『拾』 金庸小說中有哪些體現因果報應的情節
金庸是我國非常著名的小說家,他的武俠小說應該是陪伴了不少人長大,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物關系錯綜復雜,隱隱的體現出因果報應的意思。
江湖上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作為武俠小說的作者金庸的作品裡很多都體現出這一因素。
另外還有康敏,她稱得上是一個蛇蠍美人,擁有著過人的美貌,卻心腸歹毒做了數不清的讓他們雙方都痛不欲生,而這一切的根源則是他們父母之間欠下的情債。惡事,她以為全天下的男人都會喜歡她,偏偏蕭峰不喜歡她,最後更是被阿紫用殘忍的手法虐待毀容。
金庸的小說中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所有人的命運彷彿都交錯在一起,這一代人的因緣是上一代人留下來的果,愛恨情仇冥冥之中自有天註定,善有善因惡有惡果大概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