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婚戀小說論文
『壹』 推薦一下關於古代婚姻制度的書籍,寫論文要參考。
[中國古代婚俗文化].向仍旦
[百年好合:圖說中國古代婚姻文化].陳江
[近代中國陋俗文化嬗變研究].梁景和(有專講婚姻和家庭的部分)
『貳』 誰知道有關中國古代婚姻的文章,急需
婚姻兩字,古代寫作「昏因」,「婚姻之道,謂嫁娶之禮」,「男以昏時迎女,女因男而來。嫁,謂女適夫家;娶謂男往娶女。論其男女之身謂之嫁娶,指其合好之際,謂之婚姻」,這些都是古人對婚姻的解注。
那麼婚禮究竟始於何時呢?現在已很難考查。許多古籍記載,傳說伏羲氏創造了嫁娶儀式。當時的中國社會還處在母系氏族社會,即歷史學家們所說的傳說時代。實際上,婚禮最早的含義帶有祝賀性質。在氏族社會,男女之間的婚配,大都實行氏族外婚或部落外婚。男子成婚,必需要到另外一個氏族或部落去尋找配偶。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搶婚現象經常發生。特別是在女性比較少的情況下,男子要得到配偶,是非常困難的事。一旦得到配偶(哪怕是槍來的)全氏族或部落的人都要為此而慶賀。有時還要設宴歡慶。這就是婚禮的原型。比如,蒙古族是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很久以來就實行氏族外婚。由於居住地域遼闊,部落之間相距很遠、給通婚和貿易帶來很大困難。所以在古代蒙古族中,姑娘遠嫁和搶婚現象是很普遍的。一旦成婚,必然飲酒作樂,表示慶賀。另一方面,婚禮的功能還在於,通過一定的形式向族人和社會宣告婚姻的成立,以便得到社會的認可。
婚姻是男女締結夫妻關系的一種文化現象。其風俗是隨著一個時代男女關系觀念的開放程度而定的,而這觀念又取決於社會的哲學,經濟,國力等因素。由於歷史久遠、疆域廣袤、民族眾多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約,以及以儒家為主體的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中國古代婚姻文化蘊含豐富且特色鮮明。古代婚姻重禮輕愛。舉行正式儀式的婚姻才被社會和家庭認可。所謂「婚姻之道,謂嫁娶之禮」。婚姻禮儀包括議婚、訂婚和結婚等全部過程的禮儀程式,主要分為「成妻之禮」和「成婦之禮」。「成妻之禮」先為「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納采是議婚的第一個階段。相當於提親,男方請媒人去女家提親,女方同意,男方再去女家求親。送禮,古俗為雁,因雁為隨陽鳥。求婚後,托請媒人問女方名字、生辰八字。准備合婚。也送雁。忌女比男大,特別是女比男大一歲。也忌生肖相剋。問名以後,把占卜的好結果通知女方,這叫訂盟也就是訂婚。古禮要送雁。和定禮,作為婚事以定的信物。後世叫小聘。滿族送如意、首飾、衣料。漢人送戒指。表明婚姻已成、但婚期未定。訂盟後,男方將聘禮送到女家。進入成婚階段的重要標志,叫大定、過大禮。一般在婚前兩個月或百日之內。禮忌單數,名稱要吉祥。結婚日子由男方決定,征女方同意,男定月、女定日。親迎是婚禮主要禮儀。前一天下午女方送嫁妝。滿族女子嫁妝豐厚,漢人只送表面上的東西。迎親是新郎親自去迎接新娘。迎親用兩頂轎。去時女轎要有壓轎人,新郎只在門外等待。有迎轎,下轎。跨火盆,射轎。拜天地、入洞房、喝交杯酒、吃子孫餑餑、婚後三天歸寧。至南宋時,理學家朱熹將「六禮」改為「三禮」,「自議婚而下,首曰納采,問名附焉;次曰納幣,請期附焉;次曰親迎。」「成婦之禮」即拜見公婆、拜謁祖廟。婚姻重禮,當事人無自主權,而由媒人與父母參預或做主。「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古代婚姻文化的經濟性表現得十分突出。男女雙方在選擇配偶時大多考慮雙方家庭財產多寡。婚姻在締結過程中非常注重聘禮,聘禮越重,女子的身價籌碼越高。而女子出嫁時陪送嫁妝,也體現了婚姻當事人的經濟動機。清代趙翼談及古代婚姻時說:「凡婚嫁無不以財幣為事,爭多競少,恬不為怪。」婚姻文化還具有跨越民族、國界的政治性。漢高祖為緩和北部邊境緊張局勢,採取「和親」政策,主動與匈奴聯姻。清代為鞏固在蒙古地區的統治,世代與蒙古族聯姻,清代皇帝娶蒙古女子為後妃,與此同時,眾多公主或宗室女下嫁給蒙古王公貴族。因政治目的而締結的婚姻,注重的是政治而不是感情。在婚姻關系中,上層社會如帝王、貴族和官僚等都於正妻之外納妾。下層社會,除少數富裕暴發戶外,廣大庶民百姓基本是一夫一妻制。上層社會的婚姻嚴格按照等級、繁雜的禮儀進行。下層社會的婚姻,雖然法律上也有嚴格的規定,但在實際婚姻中,人們並未完全遵守法律條文。此外,漢族與少數民族在婚姻形式上存在較大差別,在婚姻禮儀和嫁娶方式上也大異其趣。這是古代婚姻文化的差異性特徵。
無論古代或現代,婚禮都是婚姻和儀禮相結合的產物。婚姻發展史告訴我們,人類社會發展的初期,雖然有兩性的結合,但這種結合的目的是為了人種的自然繁衍,純屬一種自然現象。所以,這種兩性之間的結合,嚴格來講不能稱之為「婚姻」。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男女之間的結合漸漸不僅形成一定的規范,而且逐步產生了相應的婚姻制度和某些特定的婚俗,這時的男女結合,是以得到社會的許可為特徵的。再往後,有關婚姻的法律出現了,法律將男女之間構成婚姻的原則,用條文的形式固定下來,使婚姻不僅得到社會的認可,而且受到法律的承認和保護。這是人類婚姻的一大進步。但是,我們應看到古代婚姻所包含的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雖然現今大部分都已無沿用,我們還是可以汲取其所包含的文化精華,並可作為對中國民俗文化的考據。
『叄』 求一篇 <對中國古代婚姻制度的看法> 的相關文章
婚姻是家族的前提和基礎,所以歷代統治者都極為重視。《易�6�1序卦》:「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夫子;與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措)」《禮記�6�1昏義》:「婚禮者,禮之本也」;「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這種觀念反映了古代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的習俗,婚姻主要被作為可以祭祀祖先、延續後代的手段。
後世儒家經典記載了西周時期貴族的婚姻狀況,當然這種狀況已經被理想化了,但它仍然對後世的法制和觀念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因為西周時期去古不遠,許多部族和地區在不同程度上還保留著氏族時期的一些婚姻習慣。《周禮�6�1媒氏》里說,在仲春時候,青年男女的自由戀愛和私奔,國家並不禁止。《詩經》里也有許多反映民間男女自由戀愛的詩篇。近世有學者指出,一直到漢代以前,在燕、趙、中山、政、衛、齊、楚等地區,還盛行著各種非禮制的婚俗。因此,在西周時期的平民生活中,婚姻方式還是相當自由的。我們這里所談的只是儒家經典所記載的貴族婚姻狀況。
據記載,西周時期就有了掌管婚姻事務的機構——媒氏。《周禮�6�1地官�6�1媒氏》:「掌萬民之判」。「判」就是判合,男女相匹配。可見,媒氏就是婚姻管理機關。
『肆』 中國古典小說論文
寫四大名著都可以啊,這方面資料很多
『伍』 寫畢業論文,關於古代小說的婚戀關系,應該看的研究性著作有哪些謝謝~
嘿嘿,這個多著呢,紅樓夢、西廂記、初刻拍案驚奇、聊齋志異,等等。
『陸』 精彩的婚戀或者古代的文,感激
【都市情感】《都市至尊仙醫》【連載中】獨家
【總裁豪門】《貼心萌寶荒唐爹》【連載中】
【總裁豪門】《冰冷少帥荒唐妻》【已完結】
【都市情感】《鐵拳爭鋒》【已完結】
【都市情感】《反轉人生》【已完結】獨家
【總裁豪門】《九爺的心尖寵》【連載中】
【都市異能】《醫品護花高手》【連載中】獨家
【都市情感】《戰神無雙》【連載中】獨家
【總裁豪門】《盛夏有晴空》【已完結】
【總裁豪門】《愛入深海:薄情不負》【已完結】
『柒』 找個中國古代愛情戲曲小說的論文哦,
西廂記不錯
先把小說的大概內容介紹一下說一下中心思想;然後說一下人們對他的評價;再挑幾句經典的語句特別介紹一下;最後介紹一下它所代表的歷史意義或作品的成就。我這里有幾點你可以參考一下:
一、故事梗概
前朝崔相國死了,夫人鄭氏攜小女崔鶯鶯,送丈夫靈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暫住河中府普救寺。這崔鶯鶯年方十九歲,針織女紅,詩詞書算,無所不能。她父親在世時,就已將她許配給鄭氏的侄兒鄭尚書之長子鄭恆。 小姐與紅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書生張生。張生本是西洛人,是禮部尚書之子,父母雙亡,家境貧寒。他隻身一人赴京城趕考,路過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確就在蒲關,於是住了下來。聽狀元店裡的小二哥說,這里有座普救寺,是則天皇後香火院,景緻很美,三教九流,過者無不瞻仰。 這張生見到鶯鶯容貌俊俏,贊嘆道:「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為能多見上幾面,便與寺中方丈借宿,他便住進西廂房。 一日,崔老夫人為亡夫做道場,這崔老夫人治家很嚴,道場內外沒有一個男子出入,張生硬著頭皮溜進去。這時齋供道場都完備好了,該夫人和小姐進香了,以報答父親的養育之恩。張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報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飄零數年,自父母下世之後,並不曾有一陌紙錢相報。」 張生從和尚那知道鶯鶯小姐每夜都到花園內燒香。夜深人靜,月朗風清,僧眾都睡著了,張生來到後花園內,偷看小姐燒香。隨即吟詩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鶯鶯也隨即和了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張生夜夜苦讀,感動了小姐崔鶯鶯,她對張生即生愛慕之情。 叛將孫飛虎聽說崔鶯鶯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顏」。便率領五千人馬,將普救寺層層圍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內交出鶯鶯做他的「壓寨夫人」,大家束手無策。這崔鶯鶯倒是位剛烈女子,她寧可死了,也不願被那賊人搶了去。危急之中夫人聲言:「不管是什麼人,只要能殺退賊軍,掃盪妖氛,就將小姐許配給他。」張生的八拜之交杜確,乃武狀元,任征西大元帥,統領十萬大軍,鎮守蒲關。張生先用緩兵之計,穩住孫飛虎,然後寫了一封書信給杜確,讓他派兵前來,打退孫飛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後,杜確的救兵到了,打退孫飛虎。 崔老夫人在酬謝席上以鶯鶯已許配鄭恆為由,讓張生與崔鶯鶯結拜為兄妹,並厚贈金帛,讓張生另擇佳偶,這使張生和鶯鶯都很痛苦。看到這些,丫鬟紅娘安排他們相會。夜晚張生彈琴向鶯鶯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鶯鶯也向張生傾吐愛慕之情。 自那日聽琴之後,多日不見鶯鶯,張生害了相思病,趁紅娘探病之機,托她捎信給鶯鶯,鶯鶯回信約張生月下相會。夜晚,小姐鶯鶯在後花園彈琴,張生聽到琴聲,攀上牆頭一看,是鶯鶯在彈琴。急欲與小姐相見,便翻牆而入,鶯鶯見他翻牆而入,反怪他行為下流,發誓再不見他,致使張生病情愈發嚴重。鶯鶯借探病為名,到張生房中與他幽會。 老夫人看鶯鶯這些日子神情恍惚,言語不清,行為古怪,便懷疑他與張生有越軌行為。於是叫來紅娘逼問,紅娘無奈,只得如實說來。紅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張生求情,並說這不是張生、小姐和紅娘的罪過,而是老夫人的過錯,老夫人不該言而不信,讓張生與小姐兄妹相稱。 老夫人無奈,告訴張生如果想娶鶯鶯小姐,必須進京趕考取得功名方可。鶯鶯小姐在十里長亭擺下筵席為張生送行,她再三叮囑張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長亭送別後,張生行至草橋店,夢中與鶯鶯相會,醒來不勝惆悵。 張生考得狀元,寫信向鶯鶯報喜。這時鄭恆又一次來到普救寺,捏造謊言說張生已被衛尚書招為東床佳婿。於是崔夫人再次將小姐許給鄭恆,並決定擇吉日完婚。恰巧成親之日,張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歸來,征西大元帥杜確也來祝賀。真相大白,鄭恆羞愧難言,含恨自盡,張生與鶯鶯終成眷屬。
二、人們對它的評價
《西廂記》的曲詞華艷優美,富於詩的意境,可以說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詩。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通過林黛玉的口,稱贊它「曲詞警人,余香滿口」。
《西廂記》是我國古典戲劇的現實主義傑作,對後來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戲劇創作影響很大,《牡丹亭》、《紅樓夢》都從它那裡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三、經典的語句
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
雪浪拍長空,天際秋雲卷。
東風搖曳垂楊線,游絲牽惹桃花片,珠簾掩映芙蓉面。
嬌羞花解語,溫柔玉有香。 等
四、作品的成就
《西廂記》最突出的成就是從根本上改變了《鶯鶯傳》的主題思想和鶯鶯的悲劇結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愛情上堅貞不渝,敢於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並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得到美滿結果的一對青年。這一改動,使劇本反封建傾向更鮮明,突出了「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主題思想。在藝術上,劇本通過錯綜復雜的戲劇沖突,來完成鶯鶯、張珙、紅娘等藝術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徵生動鮮明,加強了作品的戲劇性。
這只是參考,你可以自己在加一些東西讓這篇論文更加飽滿
『捌』 《中國古代婚姻史論集》是哪種參考文獻
【摘要】:正
李衡眉教授所著《中國古代婚姻史論集》一書已於1992年6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該書約23萬字,共收入了作者十多年來有關古代婚姻史方面的主要論文25篇。在這部著作中,作者既吸收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又不受傳統思想方法和觀點的束縛,他充分利用各種新的研究手段和相關資料,獨辟蹊徑,大膽創新,做了大量的史料考訂工作,提出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
【關鍵詞】: 中國古代 婚姻史 研究手段 古代婚姻 思想方法 史料考訂 大膽創新 獨辟蹊徑 相關資料 出版社
【正文快照】:
李衡眉教授所著《中國古代婚姻史論集》一書已於1992年6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該書約23萬字,共收入了作者十多年來有關古代婚姻史方面的主要論文25篇。在這部著作中,作者既吸收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又不受傳統思想方法和觀點的束縛,他充分利用各種新的研究手段和相關資料,獨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