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小說大致可以分為兩大系統它們是
A. 舉例說明我國古代小說的兩大系統四種主要體制.
四種主要體制.1傳奇 2筆記 3章回小說 4話本 筆記小說,由來已久,漢晉已有,就是先秦經籍中,也有類似的斷片。至唐、宋而大興,推演至明清,這種書籍,可以說是浩如煙海,雜列並陳,在中國文化遺產中,佔有很大的部分。如《世說新語》《西京雜記》《太平廣記》等。 傳奇:源於魏晉志怪小說,興於唐,如《李娃傳》、《鶯鶯傳》、《霍小玉傳》、《任氏傳》、《柳毅傳》。 話本:源於魏晉志怪小說,興於宋元,。如《碾玉觀音》、《鬧樊樓多情周勝仙》、《錯斬崔寧》、《宋四公大鬧禁魂張》 章回小說:元末明初,在宋元講史話本的基礎上產生了一批長篇章回小說,如《三國志通俗演義》、《殘唐五代史演義》、《平妖傳》、《水滸傳》等。
B. 古代漢語考試試題
第三編 魏晉南北朝文學
緒 論
一、解釋:1、文學的自覺 p1 2、文筆之分 3、生死主題p8 4、遊仙主題p8 5、隱逸主題p9 6、文學家族p10
二、填空
1、魏晉南北朝文學是從漢末 漢末建安 開始的,其終結應以隋文帝統一中國為標志。其時間斷限是公元 196 年到公元 589 年,它共經歷了 394 年。P16
2、魏晉南北朝文學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是 ;第二期是 ;第三期是 。魏晉南北朝詩歌經歷了 、 、 的變化過程。
3、魏晉南北朝是「文學的自覺時期」。文學自覺有3個標志:第一,文學從廣義的學術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一個門類 。第二,對文學的各種體裁有了比較細致的區分 。第三,對文學的審美特性有了自覺的追求 。
4、魏晉南北朝的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出現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 典論•論文 》始,有陸機的《文賦 》、劉勰的《 文心雕龍 》、鍾嶸的《 詩品 》等,再加上肖統的《 文選 》、徐陵的《玉台新詠 》等文學總集的出現,形成了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的高峰。
5、魏晉南北朝是典型的亂世文學,文人多遭殺戮的命運,使文學創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題,它們是 生死主題 、 遊仙主題 、隱逸主題 。
6、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儒學禁錮的崩潰,形成了新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其理論形態就是魏晉 玄學 。
三、簡答
1、簡述魏晉南北朝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的繁榮情況。
2、魏晉南北朝的新的文學思潮是怎樣產生的?它的意義何在?
3、簡述魏晉南北朝文學的發展歷程。
四、論述
1、動亂的社會對文學的主題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談談你對當時文人風尚的理解與認識。
2、門閥制度與門閥觀念是如何影響魏晉南北朝的文學創作的?
3、試述佛學對文學的影響。
第一章 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
一、背誦默寫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馬篇》、《美女篇》、《詠懷詩》(夜中不能寐)。
二、解釋:1、三曹 2、七子 3、建安風骨 4、正始風力 5、嵇阮 6、《詠懷詩》
三、填空
1、建安時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詩人 蔡琰 ,「三曹」是指 曹操 、 曹丕 和曹植 ;「七子」是指 孔融 、 陳琳 、 王粲 、 徐幹 、 阮瑀 、 應瑒 和 劉楨 。
2、建安文學的倡導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傑出的詩人 曹操 。
3、曹操的詩歌其中一部分詩反映了漢末戰亂和人民遭受的苦難,如《 蒿里行 》寫「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另一部分描寫他本人的政治主張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如《 短歌行 》(「對酒當歌」)和《步出夏門行》的《 觀滄海 》。曹操的詩學習漢樂府,他採用 樂府古題 寫時事。
4、《 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是我國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詩。《 燕歌行 》是我國現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詩。
5、曹植的創作以 建安25年 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其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 理想和抱負 ,代表作有《 白馬篇 》。其後期詩歌主要是表達 理想與現實 的矛盾,其代表作有對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憤懣,如表現朋友無辜被害而自己無能為力的《 野田黃雀形 》,對任城王暴卒而表示悼念的《 贈白馬王彪 》。還有用思婦、棄婦托寓身世,表白心跡的《 浮萍篇 》、《 白馬篇 》。前者以美女盛年未嫁寄託自己的懷才不遇,後者以「沉浮異勢」自述無辜被棄。
6、「七子」中成就最突出,被《詩品》列為上品的詩人是 王粲 和 劉楨 。前者被稱為「七子之冠冕」,後者「仗氣愛奇」,他們的代表作一是寫戰亂中飢婦棄子的《七哀詩 》,另一首是個人的抱負和遭遇的《 贈從弟 》3首。
7、現存題為蔡琰的作品有 3 篇,其中較為可信的是五言體的《 悲憤詩 》。
8、正始文學的代表作家是 阮籍 和 嵇康 。
9、嵇康的四言詩的代表作是《 幽憤詩 》。阮籍的代表作是《 詠懷詩 》82首,他開創了中國文學上中 政治抒情組詩 的先河。
10、阮籍《詠懷詩》風格隱約曲折,《詩品》評為「言在耳目之內, 情寄八荒之表 。」
四、簡答
1、簡述曹操詩歌的主要內容。
(1)反映漢末東環的現實(以樂府古題寫時事);(2)抒發個人政治理想抱負
2、簡述曹操在建安文壇上的地位和作用
答:曹操是建安文學的領袖,他不僅以自己的創作開風氣之先,而且還以其對文學的倡導,為建安文學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貢獻。曹操將天下英才悉集帳下,為他們提供了施展文學才華的機會。共同開創了建安文學的繁榮局面。
3、曹丕的《燕歌行》在詩歌發展上有什麼地位?
是我國現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詩,對後代歌行體詩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4、簡述曹植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5、略論曹植詩歌創作前後期的變化及其原因。
6、簡述王粲、劉楨詩歌的藝術成就。
7、試述蔡琰《悲憤詩》的成就。
8、簡述阮籍《詠懷詩》的影響。
五、論述
1、試論三曹詩歌的風格差異。
2、試論曹操用古題樂府寫時事的成就和影響。
3、曹植詩歌的藝術成就和影響。
4、談談建安詩歌的時代特徵。
5、試述阮籍《詠懷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第二章 兩晉詩壇
一、背誦默寫篇目:《赴洛道中作》二首、《詠史》(「鬱郁澗底松」)、(「弱冠弄柔翰」)
二、解釋:1、太康詩風 2、詠史詩 3、玄言詩 4、蘭亭詩 5、潘陸 6、遊仙詩
三、填空
1、西晉太康時代最著名的作家有 、 ,所謂「太康詩風」就是指的以他們為代表的詩風。太康詩風的特徵是 。與他們同時,號稱「三張二陸兩潘一左」的「左」是指 。
2、西晉詩人多以才華自負,陸機、潘岳等人的努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 ,二是追求 的進步。陸機的代表作有摹擬《古詩十九首》的《 》十二首和被召入洛陽留戀家鄉之情的《 》二首。潘岳的代表作是《 》三首。
3、左思的代表作有《 》八首,其內容主要是 及對士族的蔑視與抗爭。它開創了詠史詩借 的新路。
4、劉琨的代表作是 ,郭璞的代表作是 十四首。蘭亭詩的內容,表現出山水 的情趣和由山水直接抒發 。
5、東晉玄言詩的代表人物是 和 。
四、簡答
1、什麼叫「繁縟」?太康詩風「繁縟」的特徵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2、簡述左思詩歌的藝術特色有影響。
五、論述
試舉例說明左思《詠史》的主要思想內容。
第三章 陶淵明
一、默寫:《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種豆南山下)、《飲酒》(結廬在人境)、《讀山海經》(精衛銜微木)。
二、解釋:1、田園詩 2、魏晉詩風 3、《五柳先生傳》 4、《桃花源記》
三、填空
1、陶淵明,又名 ,字 ,號 , (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謚號為 。
2、陶淵明的作品,今存詩 首,賦、文、贊、述等 篇。其詩可分為五類: 、 、 、 、 。其散文辭賦的名篇是《 》、《 》和《 》。
3、陶淵明的田園詩按其內容可以分為三個方面:有的是通過描寫田園景物的恬美,表現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其代表作品有《 》其一(少無適俗韻);有的是寫自己躬耕生活的體念,如《 》其三(種田南山下);有的是寫自己的窮困和農村生活的凋敝,如《 》(天道幽且遠)。
4、陶淵明的詠懷詩和詠史詩,繼承了 、 的傳統,它圍繞著詩人 這個中心,表現了自己不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污的品格。其代表作有《 》其二(白日淪西阿)、《 》其十(精衛銜微木)等。
5、陶淵明詩歌的藝術特色,可以歸納為主要兩點:一是 、 、 、 的渾融,二是平淡中見 ,樸素中見 。蘇軾概括為「 、 」。
四、簡答
1、簡述陶淵明的生平和思想。談談陶「崇尚自然」的含義。
2、試述陶淵明詩歌的主要內容。
3、為什麼說陶淵明的詠史、詠懷詩繼承了阮籍與左思的傳統。
五、論述
1、試舉例說明陶詩的藝術特色。
2、論述陶淵明的典型意義。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一、默寫:《西洲曲》、《木蘭詩》、《敕勒歌》
二、解釋:1、「吳歌」 2、「西曲」 3、《西洲曲》 4、《木蘭詩》 5、《敕勒歌》 6、「梁鼓角橫吹曲」
三、填空
1、南朝樂府民歌約500首,大部分屬於《樂府詩集• 》,其中 326首, 142首, 18首。
2、吳歌產生的地點在 下游,而以當時的首都 為中心,產生的時代以 和 居多。
3、西曲歌產生的地點在 (今湖北江陵)、 (今江陵縣附近)、 (今湖北襄樊市)、 (今河南省鄧縣之間),這些城市在 中游和 兩岸,以江陵為中心。產生的時代以 、 、 、 的居多。
4、南朝民歌喜用雙關語,其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用同音異字的,如「蓮」雙關「 」、「絲」雙關「 」;另一類是同音同字的,如布匹之「匹」雙關匹偶之「 」,以黃連之「苦」雙關相思之「苦」等。
5、北朝民歌主要見於《樂府詩集• 》中,在《雜曲歌辭》和《雜歌謠辭》中也有一小部分,共 余首。
6、所謂「橫吹曲」,是馬上演奏的一種軍樂,因樂器有鼓有號角,所以叫「 」。它是由梁代的樂府機關保存下來的,故又叫「 」。
7、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文化碩果,其中又以 語的歌辭居多,這些歌辭後來被翻譯成漢語,如《 》。
四、簡答
1、為什麼說現存的南朝樂府民歌的內容比較狹窄,而絕大多數是情歌?
2、南朝民歌在形式和內容上的特點是什麼?
3、北朝民歌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特點是什麼?
五、論述
1、分別概述南北朝樂府民歌的思想內容。
2、比較南北民歌在題材內容、藝術風格和體裁形式上的特點。
3、講析《西洲曲》。
4、分析《木蘭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
第五章 謝靈運、鮑照與詩風的轉變
一、默寫:《登池上樓》、《擬行路難》(對案不能食)
二、解釋:1、山水詩 2、元嘉三大家
三、填空
1、謝靈運所開創的 詩,把自然界的美景引進詩中,使山水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
2、山水詩如同遊仙詩和玄言詩一樣,與魏晉之後的 之風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3、謝靈運山水詩的佳句,如「 ,綠筱媚清漣」(《過始寧墅》);「林壑斂暝色,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岩高白雲屯」(《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 」(《登池上樓》)等。
4、鮑照詩歌的代表作有充滿對門閥制度不滿情緒的 其六(對案不能食)、有描寫邊塞戰爭,表現詩人建功立業願望的《 》(羽檄起邊亭)等,其風格繼承了 文學的傳統。
四、簡答
1、簡敘謝靈運山水詩的特點。
2、試述鮑照詩歌的主要內容。
3、簡述鮑照在七言詩發展中的貢獻。
五、論述
1、試述從陶淵明到謝靈運詩歌藝術轉變所表現的兩個方面。
2、試述鮑照詩歌的藝術的風格。
第六章 永明體與齊梁詩壇
一、背誦默寫篇目:《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玉階怨》
二、解釋:1、二謝 2、永明體 3、宮體詩
三、填空
1、齊永明期間,由於漢字四聲的發現和聲律論的提出,於是形成了具有格律的 體詩。這種詩體由於是在永明年間形成的,所以又叫 體。
2、新詩體的作家,除提出「八病」說的沈約外,還有以山水詩見長的南齊詩人 ,積極參與創制新體詩的 ,梁詩人 和陳詩人 等。
3、文學史上把謝靈運和謝朓稱為「 」或「 」,謝靈運因襲封康樂公,故又叫 ,謝朓因做過宣城太守,所以又稱 ,他們都是南朝最著名的山水詩詩人。
4、謝朓山水詩有一首寫春江日暮景色的名詩為李白所激賞,題為 (灞涘望長安)。它的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詩,富有南朝民歌氣息,如 (夕殿下珠簾)和 (綠草蔓如絲)等。
四、簡答
1、什麼是新體詩?新體詩有哪些代表作家?新體詩在詩歌發展史上有何意義?
2、什麼是宮體詩?簡述宮體詩的內容和特色。
五、論述
1、比較二謝山水詩的異同。
2、分析《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的藝術特色。
第七章 庾信與南朝詩風的北漸
一、背誦默寫:《渡河北》、《寄王琳》
二、解釋:1、《擬詠懷》 2、溫邢 3、邢衛 4、《哀江南賦》
三、填空
1、北朝文學的本土作家,有北魏的 ,由魏入齊,與溫子升並稱的 和有「邢魏」之稱的 。還有由南入北,著有《顏氏家訓》的 ,被強留西魏和北周,寫有《渡河北》的 和「暮年詩賦動鄉關」的 。
2、「窮南北之勝」的南北朝最大詩人是 ,他早年是南朝有名的 詩人,後羈留北朝,寫下其代表作《 》27首。其五言小詩的名作是 和 。
四、簡答
1、簡述北朝文學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2、根據庾信的生平經歷簡說其前後期詩風的變化。
五、論述
1、試論述庾信「鄉關之思」的內容與表現。
2、試述庾信在文學史上承前啟後的地位。
第八章 魏晉南北朝的律賦、駢文與散文
一、背誦默寫:《登樓賦》、《歸去來辭》。
二、解釋:1、駢文 2、詩體賦 3、《別賦》 4、《水經注》 5、《洛陽伽藍記》
三、填空
1、魏晉散文劉勰以「氣爽才麗」一語評價「三曹」。在建安各體文章中,曹操的 甚具異彩,有 之風。在應用文體中顯露文學魅力的,是曹丕、曹植的 。在曹植傳世的文章中,與書體相近的 文,如《求白試表》等也是情文並茂。
2、抒情小賦在魏晉時涌現出一批佳作:如曹植的《 》、王粲的《 》、陶淵明的《 》等。
3、南朝的駢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鮑照憑吊廣陵的《 》,孔稚圭諷刺偽隱士周顒的《 》,江淹抒寫各種離情別景的《 》和各種人的遺憾的《 》。
4、南朝的山水寫景文的代表作有丘遲的《 》、吳均的《 》和陶宏景的《 》。其中丘遲描寫江南暮春三月景色的有三句話,它們是: , , 。
5、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酈道元的《 》和楊炫之的《 》。
四、簡答
1、試述「三曹」散文的內容和風格。
2、試述魏晉抒情小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五、論述
1、試述南朝美文衍化所表現的各個方面,你對它們有何評價?
2、齊梁時期,文學的「新變」有哪三個方面?試作簡要說明與論述。
第九章 魏晉南北朝小說
一、解釋:1、志怪小說 2、志人小說 3、《搜神記》 4、《世說新語》
二、填空
1、追尋中國小說的起源,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 ,其次是 ,第三是 。
2、魏晉南北朝小說可分為 和 兩類,代表前者的是干寶的《 》。代表後者的是劉義慶的《 》。
3、《世說新語》共分 門,其內容主要記錄了魏晉名士的 和玄虛清談,可以說是一部 的故事集。為《世說新語》作注的是梁代 。
三、簡答
1、簡述中國小說的淵源。
2、簡述魏晉南北朝小說的特點和影響。
四、論述
1、以《三王墓》、《韓憑妻》為例,試論述《搜神記》的批判性和現實性。
2、試論述《世說新語》的文學成就。
C. 簡述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史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縣」乃古「懸」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是說舉著細小的釣竿釣繩,奔走於灌溉用的溝渠之間,只能釣到泥鰍之類的小魚,而想獲得大魚可就難了。
靠修飾瑣屑的言論以求高名美譽,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遠了。春秋戰國時,學派林立,百家爭鳴,許多學人策士為說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學說,往往設譬取喻,徵引史事,巧借神話,多用寓言,以便修飾言說以增強文章效果。
莊子認為此皆微不足道,故謂之「小說」,即「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淺識小道」,也就是瑣屑淺薄的言論與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說之為小說的本來含義。
而中國小說最大的特色,便自宋代開始具有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兩種不同的小說系統。文言小說起源於先秦的街談巷語,是一種小知小道的紀錄。在歷經魏晉南北朝及隋唐長期的發展,無論是題材或人物的描寫,文言小說都有明顯的進步,形成筆記與傳奇兩種小說類型。
而白話小說則起源於唐宋時期說話人的話本,故事的取材來自民間,主要表現了百姓的生活及思想意識。但不管文言小說或白話小說都源遠流長,呈現各自不同的藝術特色。
小說的特點
1、價值性
小說的價值本質是以時間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幾個人物為主線的,非常詳細地、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系(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文化關系)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非常細致地、綜合地展示各種價值關系的相互作用。
2、容量性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致地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D. 魏晉南北朝的小說分為那2大類
魯迅最早將魏晉南北朝小說分為「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
1、志怪小說
在魏晉南北朝動盪的時代背景下,佛道方術思想盛行,由此發展而形成了以記述有關神仙鬼怪的民間故事和傳說為主的文學作品,稱之為志怪小說,
大致有兩個系統:一個是沿著《山海經》專記絕域殊方的山川物產,一個沿著《穆天子傳》專記神仙靈異之跡,並新增一些煉丹成仙普渡人間之作。
其構成復雜,糟粕部分純屬宣揚迷信思想,而其精華部分則曲折的反映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愛憎和要求,充滿了美麗的幻想,富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以干寶的《搜神記》、劉義慶的《幽冥錄》為代表。志怪小說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唐傳奇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如沈既濟的《枕中記》源於劉義慶《幽明錄》的《焦湖廟視》。在中國小說史上,說狐道鬼這一流派的形成,就肇造於這時的志怪小說。《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
2、志人小說
或稱軼事小說,是指魏晉六朝流行的專記人物言行和記載歷史人物的傳聞軼事的一種雜錄體小說,內容主要記述了人物的軼聞鎖事,言談舉止,從中可見當時社會清談玄理,品藻人物,標榜名士的社會風氣和面貌,又稱清談小說、軼事小說。志人小說在數量上僅次於志怪小說。
是在品藻人物的社會風氣影響之下形成的。志人小說和其他小說一起,開啟了後世小說之先河。代表作是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是記敘軼聞雋語的筆記小說的先驅,也是後來小品文的典範,它對後世文學有深遠的影響。
(4)中國古代小說大致可以分為兩大系統它們是擴展閱讀:
志怪小說代表《搜神記》:
《搜神記》的作者是東晉時期的干寶。干寶字令升,河南新蔡人,年輕時勤學博覽,喜歡陰陽術數之類的東西,因為才名出眾,被朝廷召為著作郎。
他對經史之學研究很深,但所著的書都已經失傳,只有《搜神記》流傳下來,此書以寫鬼神為主,而且借寫鬼神為由,演繹不同的倫理道德觀念,寄託作者的人生體驗。
《搜神記》是較早集中記述神話傳說,俗聞逸事的專書,黃搜集故事464篇。書中故事大都源於神話傳說,宗教演繹和民間傳聞,雖然虛妄荒誕,卻也各有理寓。
講忠孝節義的,反映儒家觀點;講神仙術數的,植根道教思想;表現因果報應的,源於佛學思想;勸善懲惡則是三教殊途同歸的目的。撩開其鬼怪世界的神秘面紗,可一窺民俗風情,可了解世道人心。
《搜神記》中還有不少優美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如《董永》、《嫦娥奔月》、《弦超》、、《河伯女》等。這些故事情節曲折、描寫細致,已經是比較成熟的短篇小說了,對唐代的傳奇和元明兩代的戲曲都有較大的影響。
E. 小說一般分為哪幾類分別主要都是敘述什麼故事
現代小說貌似分為兩大類傳統小說和網路小說。
傳統小說就是直接手寫稿給出版社出版,至於種類敘述嘛,傳統小說寫啥題材的都有比如鬼故事,刑偵小說,武俠小說民國時期的小說有時候並不是分得那麼清楚武俠的也可以寫的很恐怖,恐怖的也可以很歷史。相對於網路小說的良莠不齊,傳統小說在文筆和情節內容上都是很穩定的,良品率高。
而網路小說嘛,分門別類啥的直接去起點或者創世或者縱橫甚至晉江那裡分類找書差不多就可以找到,分類太多了,起始分類兩大類男頻女頻。
男頻就是給男人看的女頻就是給女人看的,不過想跨頻看也無所謂(咱家已經無視性別了壁壘了),男頻爽文居多,所謂爽文就是看著爽過癮,主要有都市,玄幻,奇幻,仙俠,神話,網游,恐怖異靈,科幻,歷史,競技,等幾大分類,有時候這幾個分類裡面也會發生交叉,比如都市有都市黑道都市言情都市異能都市武俠這些的其中就和其他幾大分類中的一個交叉。
女頻的分類大部分是言情,有古代言情和現代都市言情,還有仙俠言情(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還有不得不說的耽美文(啊哦!真是不得不說么。)具體我不多說了你可以去幾大文學網站的書庫分類里查看。
純手打,如有不對的地方,請輕噴。望採納!
——————十五年書齡,十年網文齡的灑家此致敬禮!
F. 中國古代的神鬼小說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以《 》為代表的 。另一類是以《 》《 》為代表的
中國古代的神鬼小說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型
一類是以為《搜神記》代表的文言筆記體志怪小說
另一類是以《 西遊記 》和《 封神演義 》為代表的白話章回體「神魔小說」
滿意請採納
謝謝
G. 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規律
中國古代小說發展規律概括:中國的古代小說孕育於先秦時期的遠古神話,經歷了漢魏六朝雜史、志怪志人的成長,唐傳奇的成熟,宋、明話本
H. 簡述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幾個主要階段,並舉出各階段的代表人物作品
1、起源階段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志人」「志怪」小說,合稱筆記小說。這一時期,我國小說初具規模,這些小說在藝術上還不夠成熟,只是「粗陳梗概」。
描寫人物不能寫出一個完整的形象,所寫故事,大多是實錄性質,缺乏藝術上的虛構,作者們只是搜奇記軼,而不是有意識地進行小說創作,但它對後世小說戲劇的影響是巨大的。
代表人物作品:劉義慶的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干寶的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2、發展階段
唐代出現了唐傳奇。唐人小說有長足的進步,有意識地做小說,從鬼神靈異、奇聞逸事走向現實生活,在藝術上有了很大的創造和提高。
代表人物作品:蔣防的《霍小玉傳》、元稹的《鶯鶯傳》、李朝威的《柳毅傳》、白行簡的《李娃傳》等。
3、轉化階段
宋代出現了白話小說——話本,也稱「話本小說」。從此以文言短篇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逐漸轉為以白話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同時,文言小說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說作為故事性文體的專稱。
話本的出現是「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從文言到白話,既增強了小說的表現力,又擴大了讀者面,提高了小說的社會功能;作品描寫的對象由封建士子轉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觀點、美學情趣發生了變化;奠定了白話短篇和長篇的基礎。
代表作品:《錯斬崔寧》、《三國志平話》等。
4、成熟階段
明代出現了「擬話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話本體制、形式創作的小說。明代是白話小說蓬勃發展的時代,清代把長篇小說的創作再一次推向高潮。之後由於時代的原因,小說創作成低谷狀態,至晚清才又繁榮起來,晚清長篇小說有一千種以上。
代表人物作品: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紅樓夢》、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等。
(8)中國古代小說大致可以分為兩大系統它們是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小說的「四大名著」
1、《西遊記》: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還有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庄亦諧,妙趣橫生。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
2、《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對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來驚心動魄、盪氣回腸、感人肺腑。
《三國演義》開創了歷史小說的先河,代表了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自此以後,文人紛紛效仿。在中國文學史上,歷史小說便蔚然成為一大潮流。直到現在,三國都是一部在文學界上享有盛名的歷史小說,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都已寫成了各種歷史小說,無不是羅貫中歷史演義的繼承和發展。
3、《水滸傳》:它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綜合」,以它傑出的藝 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
《水滸傳》的社會意 義首先在於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 階級的罪惡,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 反」。另外一個就是在當時的封建社會時代敢於「現實」和文學相結合的寫作是「作家」人格的一種突破。
4、《紅樓夢》:是集諷刺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古代罕見名著。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具網路全書風范的長篇小說。
它以榮國府的日常生活為中心,以寶玉、黛玉、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及大觀園中點滴瑣事為主線,以金陵貴族名門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歷史為暗線,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
並以其曲折隱晦的表現手法、凄涼深切的情感格調、強烈高遠的思想底蘊,在我國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會圖景、建築金石等各領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達到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被譽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
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此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I. 漢語的古代書面語大致說來有兩個系統:一個是文言,一個是古白話。( )
對。
古代漢語是與現代漢語相對而言的,它是漢族的古代語言。從廣義上說,凡五四運動前漢族人民使用的語言都可以看成是古漢語。古漢語分為書面語和口頭語兩種形式。古代先民的口頭語言,現在在部分漢語方言中有遺留。
古代的漢語的書面形式從有文字記載到五四運動,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一般可以把古漢語分為遠古、上古、中古、近古四個時期。遠古指從殷商時期,上古指的是周秦兩漢時期,中古指的是魏晉南北朝隋唐宋時期,近古指的是元明清時期。
通常學習和研究的古代漢語指的是文言文。文言文的范圍很廣,先秦兩漢的典籍,是正統的文言文。而六朝以後模仿先秦兩漢的作品寫成的古文也是文言文,如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的文章,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龔自珍的《病梅館記》等都是文言文,都是古代漢語學習、研究的內容。
至於古白話,它不是學習的內容,主要是因為它與現代漢語的差異不大。如佛經、唐宋傳奇、宋元話本、明清白話小說等,它們是現代漢語的直接淵源,與現代漢語的區別很小。
即使其中保留著一些文言的詞語和語法規則,只要我們學會文言,古白話也能理解。因而古白話不是我們學習的重點。而學習文言文這一部分,又偏重於散文而不重學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