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小說描寫古代女子出嫁

小說描寫古代女子出嫁

發布時間: 2022-02-24 12:36:08

⑴ 描寫古代女子出嫁前梳妝打扮的樣子,多描寫一些大紅色嫁衣的句子。要像小說里寫的一樣

紫檀木散發著淡淡的幽涼香味,鏤空雕花嵌著羊脂玉的銅鏡映出她絕代容顏,靡麗妖冶,抬眸談笑間便可襯得這世間所有美好都暗淡無光。只那一眼,便讓人深深淪陷,予取予索。冰雕玉勾玄膽鼻,往生河上菱唇艷。色若春曉之花,芙蓉面寒。讓人覺得用傾國傾城這樣的詞句也是負了這般美貌。
她一襲雲錦描金勾勒血色彼岸花宛如天邊流霞的嫁衣,外罩著極柔極薄的緋色鮫紗,綴著米粒兒似的南珠的喜帕遮了她絕世容華。攔腰束以流雲紗蘇綉鳳凰腰帶,恰到好處的勾勒出她玲瓏巧致的身材。慢步行走間,有芬蘼的鳳凰花瓣偷偷散進在她寬大的衣袖裡,妖冶的裙擺隨著微風輕輕起伏,好似涌動無邊血色,又似天邊燃燒的火焰,從紅塵深處滾滾而來,似將燃盡這萬丈繁華。

⑵ 求古代小說中描寫成親的段落

「一拜天地。」

徐邵轉過身來,秦湘兒也在丫鬟們的攙扶下,轉過身子,兩面相對,同時低下頭,行了第一輪禮。

「二拜君親。」

徐紹也早聽秦通說了,天地君親師,天地為大,次之為君,在為親,後為師,如今滿堂官員在座,也算代表半個朝廷,才把皇上也算了進去。

徐邵與秦湘兒又是跪地三叩拜。

「夫妻交拜。」

成親了,這就要成親了。徐紹在自己的心裡念叨著,來到這里,徐紹心裡本來還沒底,誰成想現在就成親了,徐紹微微一笑,不敢表露出自己的心思,兩人這次倒沒有跪,半躬身子,兩頭相接,算是行了禮。

「禮成,送新娘入洞房。」

徐紹也要隨行,他獨自向後一轉身,像閩道源以及在場的官員、富商、名流道了謝,牽著秦湘兒手中的同心結出了大廳,走向了後院。

⑶ 小說如何描寫古代婚禮現場

中國婚禮的歷史演變(轉載過來的)

《禮記.昏義》中的「昏」,原文作昬,由於古人娶妻,婚禮的親迎是在黃昏時進行,這時太陽將要下山,月亮就要出來,含有「陽往陰來」的意思,因而得名,後來才加上「女」字偏旁寫作「婚禮」。

古代婚禮習俗

提親

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經媒人撮合,認為門當戶對,互換「庚貼」(年齡、生辰八字)壓於灶君神像前凈茶杯底,以測神意。如三日內家中無碗盞敲碎、飯菜餿氣、家人吵嘴、貓狗不安等「異常」情況,則請算命者「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無相尅。舊時有人迷信所謂六年大沖、三年小沖;男婚年齡逢雙,女子十九不嫁;謂雞狗(雞犬不和)、龍虎(龍虎相鬥)、虎羊(羊落虎口)、蛇鼠(蛇吞老鼠)難相配,待認為周全後始議親。

定親

定親前議親,議親始議「小禮」,在買賣婚姻年代均討價還價。一般「四洋紅」或「六洋紅」(綢緞衣料四至六件),金戒子兩只、金耳環一副;聘禮,小禮三十六,中禮六十四,大禮一百廿(銀圓);食品,個數「六十四」,即包頭64對、油包64隻、麻餅64隻等,尚有老酒2擔至8擔不等,故生囡有「老酒甏」之稱。定親後,男方將上述禮品用杠箱抬到女方。女方回禮多為金團、油包及閨女自做的綉品。定親憑證,男方送「過書」,俗稱「紅綠書紙」(紙張兩層外紅內綠),女方送「回貼」認可,俗稱「文定」。故舊時夫妻吵嘴,妻子常說我是有「紅綠書紙」的,以此抑制丈夫。繼「文定」後擇吉迎娶,由擇日店揀「好日」的日子。親友送禮,婚禮多是現金,或喜幛、喜軸,並書以「百年好合,五世其昌」、「天作之合」等。送嫁禮多為綉花或綢緞被面、被頭或日用器物,亦有送紅棗、花生、桂圓、蓮子,寓「早生貴子」意。

舊時有媒人首次進門不能喝茶的習俗,謂「媒不飲茶」,說喝了茶要沖淡婚事。又稱媒人為「媒百櫥」,媒成能吃上「百餐」,要酬以「謝媒酒」,但婚後如夫妻不和或婆媳不睦,媒人有調解責任。

成親

請吃酒 迎親日子叫「好日」。俗諺「請吃酒,掗拜生」,好日前新郎拿著紅紙「知單」請長輩親友吃喜酒(好日酒),長輩要在自己姓名下寫上個「知」字。好日前有待郎、待嫁習俗,雙方父母親請子、女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蓮子,討「五子登科」彩頭。好日前三五天,男方送女方「轎前擔」,一般為鵝2隻、肉l方、魚2尾等。

看嫁資 男方去女方搬嫁資(嫁妝),女方置嫁資於廳堂,讓人觀看,稱「看嫁資」。器物披掛紅色綵線,衣服等薰以檀香,箱底放數枚銀元,俗稱「壓箱錢」。嫁資搬到男方,亦陳列於廳堂供人觀看,亦叫「看嫁資」。由阿婆取女方鑰匙包,取鑰開箱,俗稱「掏箱」。

安床伴郎 迎親先一日,男方要「安床」,由一位「全福」婦女,取24雙筷子系扎紅線,安放新郎席子下,稱「安床」。婚前一至三天夜裡,由一個父母雙全的小儇(男孩)伴新郎同睡,睡於床的里邊,稱「伴郎」。晚上要給這個小儇吃包子、花生、雞蛋,寓「包生兒子」意,待「好日」那天早晨離開時,要給紅包,俗稱「挈出尿瓶」。

享先 好日先一二天,男家向貰器店貰得花轎和婚禮器物,掛燈結綵,以上等筵席款待賀客,稱「細便飯」。好日五更時辰,男家以全副豬羊或五牲福禮及果品,在廳堂供祭「天地君親師」,俗稱「享先」。早餐興吃「享先湯果」。

坐花轎 寧波閨女出嫁均坐花轎。傳說南宋小康王(高宗)逃難至明州,金兵追急,賴一女子相救得脫,後找恩女不得,詔明州女子出嫁可享半副鑾駕待遇,鳳冠霞披,並坐花轎。花轎,俗稱「大紅花轎」,有四人抬、八人抬之分。20年代寧波美球針織廠趙姓廠主的兒子成親,特約貰器店製作一頂上等花轎,精工細鏤吉慶故事人物300餘個,名「美球轎」,貰器店化本錢5000元,趙家首次貰用付費500元。這頂八人抬花轎,抬轎者穿一色特製的緞子馬褂,炫耀一時。坐花轎尚含有明媒正娶、原配夫人之意,女子一生只能坐一次。故夫妻吵嘴,妻子帶在嘴邊一句話:我是大紅花轎抬進門的,又不是走上門的,以此來炫耀高貴。迎親日,花轎出門,以凈茶、四色糕點供「轎神」。放銃、放炮仗,大紅燈籠開路,沿途吹吹打打。新郎不到岳父家迎親,以喜娘(送娘)為使者,持名貼前往。

開面 女家喜娘用五色棉紗線為新娘家絞去臉上汗毛,俗稱「開面」(含有現在美容意),客人興吃「開面湯果」。花轎臨門,女家放炮仗迎轎,旋即虛掩大門「攔轎門」,待塞入紅包後始開。花轎停放須轎門朝外,女家有人燃著紅燭、持著鏡子,向轎內照一下,謂驅逐匿藏轎內的冤鬼,稱「搜轎」。女家中午為正席酒,俗稱「開面酒」,亦叫「起嫁酒」。

上轎 新娘上轎前,經男方喜娘三次催妝,佯作不願出嫁,懶於梳妝(當然也有封建婚姻確實不願者),而後坐娘腿上,娘為女兒喂上轎飯,寓意不要忘記哺育之恩。較異習俗有三:其一,「哭上轎」。女兒上轎,母親哭送,哭詞多為祝頌、叮囑話,有:「囡啊囡,儂抬得去呵,烘烘響啊!儂獨自去呵,領一潮來啊! 」「儂敬重公婆敬重福,敬重丈夫有飯吃」等,新娘動了感情含淚惜別。其二,「抱上轎」。新娘由兄長抱上轎,進轎坐定後,臀部不可隨便移動,寓平安穩當意。其三,「倒火熜灰」。新娘座下放一隻焚著炭火、香料的火熜,花轎的後轎杠上擱系一條席子,俗稱「轎內火熜,轎後席子」。起轎時,女家放炮仗,並用茶葉、米粒撒轎頂。新娘兄弟隨轎行,謂之「送轎」。城區抬花轎要繞至千歲坊或三法卿(地名)等處,以討「千歲」、「三發」彩頭。兄弟送至中途即回,且要包點火熜灰回來,並從火種中點燃香或香煙,返家置於火缸,俗稱「倒火熜灰」,亦稱「接火種」。

拜堂 花轎進門,男家奏樂放炮仗迎轎。停轎後卸轎門,由一名五六歲盛妝幼女(俗稱「出轎小娘」)迎新娘出轎,用手微拉新娘衣袖三下,始出轎。新娘出轎門先跨過一隻朱紅漆的木製「馬鞍子」,步紅氈,由喜娘相扶站在喜堂右側位置。是時,新郎聞轎進門,即佯躲別處,由捧花燭小儇請(找)回,站左側。喜堂布置與各地相同,拜堂儀式則稍異,有主香公公,多由新郎祖父或祖伯叔擔任。主香者和新郎、新娘皆遵贊禮聲動作。贊禮者喊:行廟見禮,奏樂!(樂起)主祝者詣香案前跪,皆跪!上香,二上香,三上香!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贊禮者接著贊唱:升,平身,復位!跪,皆脆!接唱:升,拜!升,拜!升,拜!又唱:跪,皆脆,讀祝章!由一個十三四歲小儇跪在右側拜佛凳上讀畢(事先念熟,不可讀錯)。贊禮者又唱:升,拜!升,拜!升,拜!整個過程總稱為「三跪,九叩首,六升拜」。最後贊禮者唱:禮畢,退班,送入洞房!其間,新郎、新娘在拜堂時,有搶前頭跪習俗,謂誰跪在前面,以後就可管住後者,致鬧出邊拜邊踢墊子,新郎拂袖而起拒拜的笑話。

繁縟的拜堂儀式畢,由兩個小儇捧龍鳳花燭導行,新郎執綵球綢帶引新娘進入洞房。腳須踏在麻袋上行走,一般為5隻,也有10隻麻袋,走過一隻,喜娘等又遞傳於前接鋪於道,意謂「傳宗接代」、「五代見面」。入洞房後,按男左女右坐床沿,稱「坐床」,由一名福壽雙全婦人用秤桿微叩一下新娘頭部,而後挑去「蓋頭篷」,意示「稱心如意」,謂「請方巾」。新郎稍坐即出,新娘換妝,客人吃「換妝湯果」。而後,新郎、新娘行「拜見禮」,論親疏、輩份依序跪拜見面,稱「見大小」。拜時起樂,堂上擺大座兩把,受拜者夫婦同坐,如一個已故,則亦按男左女右就坐,另一把空著。拜畢賜紅包給新娘,俗稱「見面錢」。公婆可不掏紅包,謂「媳婦自家人」。新娘與同輩見面則作揖,若小輩拜見時,新娘亦給「見面錢」。之後,舉行「待筵」,新娘坐首席,由4名女子陪宴勸食,新娘多不真吃。筵畢,喜娘陪新娘至廚房行「親割禮」,有撈粉絲、摸泥鰍等習俗,謂之上廚。

賀郎酒 拜堂晚上,男家為好日正席酒,叫「賀郎酒」,新娘須逐桌逐位為長輩和客人斟酒,酒要斟滿又不可淌出。酒飲狀元紅,菜多鴛鴦名,樂奏百鳥朝鳳、龍鳳呈祥。席間,新娘在上熱菜(換湯)時,喜娘喊:新娘子換湯(換妝)作揖啦!宴後,喜家請有福有德的座客兩人至洞房,向新郎、新娘行「三酌易飲」禮,每進一次酒(新人只啜一口)相互交換下酒杯。主賀者須邊唱賀郎詞,戲謔、祥和兼有,諸如:第一杯酒賀新郎,有啥閑話被裡講,恐怕人家要聽房。第二杯酒賀新郎,房裡事體暗商量,謹防別人要來張(看)。第三杯酒賀新郎,祝願夫妻同到老,早生貴子狀元郎。

是夜,有吵新房習俗,諺雲:「三日無大小」。成親那天新娘不多與客人說話,吵房時先逗新娘開口,看其衣裳紐扣,五顆紐扣說是「五子登科」,看其腳髁頭,說是看老壽星。鬧至午夜始散。新郎隨出送客,喜娘始鋪被褥,新娘即賞以紅包,喜娘嫌不足則佯立不走,待增加後才出。新娘關房門,新人共吃「床頭果」。新郎上床,新娘「坐花燭」,花燭不可吹滅,燭盡方可上床。尚有在白天做好手腳,夜裡撬門跳窗進新房挪走新郎衣裳,吵房成功,新人要罰出糖果、香煙錢。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⑷ 小說如何描寫古代婚禮現場

中國婚禮的歷史演變(轉載過來的)

《禮記.昏義》中的「昏」,原文作昬,由於古人娶妻,婚禮的親迎是在黃昏時進行,這時太陽將要下山,月亮就要出來,含有「陽往陰來」的意思,因而得名,後來才加上「女」字偏旁寫作「婚禮」。

古代婚禮習俗

提親

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經媒人撮合,認為門當戶對,互換「庚貼」(年齡、生辰八字)壓於灶君神像前凈茶杯底,以測神意。如三日內家中無碗盞敲碎、飯菜餿氣、家人吵嘴、貓狗不安等「異常」情況,則請算命者「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無相尅。舊時有人迷信所謂六年大沖、三年小沖;男婚年齡逢雙,女子十九不嫁;謂雞狗(雞犬不和)、龍虎(龍虎相鬥)、虎羊(羊落虎口)、蛇鼠(蛇吞老鼠)難相配,待認為周全後始議親。

定親

定親前議親,議親始議「小禮」,在買賣婚姻年代均討價還價。一般「四洋紅」或「六洋紅」(綢緞衣料四至六件),金戒子兩只、金耳環一副;聘禮,小禮三十六,中禮六十四,大禮一百廿(銀圓);食品,個數「六十四」,即包頭64對、油包64隻、麻餅64隻等,尚有老酒2擔至8擔不等,故生囡有「老酒甏」之稱。定親後,男方將上述禮品用杠箱抬到女方。女方回禮多為金團、油包及閨女自做的綉品。定親憑證,男方送「過書」,俗稱「紅綠書紙」(紙張兩層外紅內綠),女方送「回貼」認可,俗稱「文定」。故舊時夫妻吵嘴,妻子常說我是有「紅綠書紙」的,以此抑制丈夫。繼「文定」後擇吉迎娶,由擇日店揀「好日」的日子。親友送禮,婚禮多是現金,或喜幛、喜軸,並書以「百年好合,五世其昌」、「天作之合」等。送嫁禮多為綉花或綢緞被面、被頭或日用器物,亦有送紅棗、花生、桂圓、蓮子,寓「早生貴子」意。

舊時有媒人首次進門不能喝茶的習俗,謂「媒不飲茶」,說喝了茶要沖淡婚事。又稱媒人為「媒百櫥」,媒成能吃上「百餐」,要酬以「謝媒酒」,但婚後如夫妻不和或婆媳不睦,媒人有調解責任。

成親

請吃酒 迎親日子叫「好日」。俗諺「請吃酒,掗拜生」,好日前新郎拿著紅紙「知單」請長輩親友吃喜酒(好日酒),長輩要在自己姓名下寫上個「知」字。好日前有待郎、待嫁習俗,雙方父母親請子、女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蓮子,討「五子登科」彩頭。好日前三五天,男方送女方「轎前擔」,一般為鵝2隻、肉l方、魚2尾等。

看嫁資 男方去女方搬嫁資(嫁妝),女方置嫁資於廳堂,讓人觀看,稱「看嫁資」。器物披掛紅色綵線,衣服等薰以檀香,箱底放數枚銀元,俗稱「壓箱錢」。嫁資搬到男方,亦陳列於廳堂供人觀看,亦叫「看嫁資」。由阿婆取女方鑰匙包,取鑰開箱,俗稱「掏箱」。

安床伴郎 迎親先一日,男方要「安床」,由一位「全福」婦女,取24雙筷子系扎紅線,安放新郎席子下,稱「安床」。婚前一至三天夜裡,由一個父母雙全的小儇(男孩)伴新郎同睡,睡於床的里邊,稱「伴郎」。晚上要給這個小儇吃包子、花生、雞蛋,寓「包生兒子」意,待「好日」那天早晨離開時,要給紅包,俗稱「挈出尿瓶」。

享先 好日先一二天,男家向貰器店貰得花轎和婚禮器物,掛燈結綵,以上等筵席款待賀客,稱「細便飯」。好日五更時辰,男家以全副豬羊或五牲福禮及果品,在廳堂供祭「天地君親師」,俗稱「享先」。早餐興吃「享先湯果」。

坐花轎 寧波閨女出嫁均坐花轎。傳說南宋小康王(高宗)逃難至明州,金兵追急,賴一女子相救得脫,後找恩女不得,詔明州女子出嫁可享半副鑾駕待遇,鳳冠霞披,並坐花轎。花轎,俗稱「大紅花轎」,有四人抬、八人抬之分。20年代寧波美球針織廠趙姓廠主的兒子成親,特約貰器店製作一頂上等花轎,精工細鏤吉慶故事人物300餘個,名「美球轎」,貰器店化本錢5000元,趙家首次貰用付費500元。這頂八人抬花轎,抬轎者穿一色特製的緞子馬褂,炫耀一時。坐花轎尚含有明媒正娶、原配夫人之意,女子一生只能坐一次。故夫妻吵嘴,妻子帶在嘴邊一句話:我是大紅花轎抬進門的,又不是走上門的,以此來炫耀高貴。迎親日,花轎出門,以凈茶、四色糕點供「轎神」。放銃、放炮仗,大紅燈籠開路,沿途吹吹打打。新郎不到岳父家迎親,以喜娘(送娘)為使者,持名貼前往。

開面 女家喜娘用五色棉紗線為新娘家絞去臉上汗毛,俗稱「開面」(含有現在美容意),客人興吃「開面湯果」。花轎臨門,女家放炮仗迎轎,旋即虛掩大門「攔轎門」,待塞入紅包後始開。花轎停放須轎門朝外,女家有人燃著紅燭、持著鏡子,向轎內照一下,謂驅逐匿藏轎內的冤鬼,稱「搜轎」。女家中午為正席酒,俗稱「開面酒」,亦叫「起嫁酒」。

上轎 新娘上轎前,經男方喜娘三次催妝,佯作不願出嫁,懶於梳妝(當然也有封建婚姻確實不願者),而後坐娘腿上,娘為女兒喂上轎飯,寓意不要忘記哺育之恩。較異習俗有三:其一,「哭上轎」。女兒上轎,母親哭送,哭詞多為祝頌、叮囑話,有:「囡啊囡,儂抬得去呵,烘烘響啊!儂獨自去呵,領一潮來啊! 」「儂敬重公婆敬重福,敬重丈夫有飯吃」等,新娘動了感情含淚惜別。其二,「抱上轎」。新娘由兄長抱上轎,進轎坐定後,臀部不可隨便移動,寓平安穩當意。其三,「倒火熜灰」。新娘座下放一隻焚著炭火、香料的火熜,花轎的後轎杠上擱系一條席子,俗稱「轎內火熜,轎後席子」。起轎時,女家放炮仗,並用茶葉、米粒撒轎頂。新娘兄弟隨轎行,謂之「送轎」。城區抬花轎要繞至千歲坊或三法卿(地名)等處,以討「千歲」、「三發」彩頭。兄弟送至中途即回,且要包點火熜灰回來,並從火種中點燃香或香煙,返家置於火缸,俗稱「倒火熜灰」,亦稱「接火種」。

拜堂 花轎進門,男家奏樂放炮仗迎轎。停轎後卸轎門,由一名五六歲盛妝幼女(俗稱「出轎小娘」)迎新娘出轎,用手微拉新娘衣袖三下,始出轎。新娘出轎門先跨過一隻朱紅漆的木製「馬鞍子」,步紅氈,由喜娘相扶站在喜堂右側位置。是時,新郎聞轎進門,即佯躲別處,由捧花燭小儇請(找)回,站左側。喜堂布置與各地相同,拜堂儀式則稍異,有主香公公,多由新郎祖父或祖伯叔擔任。主香者和新郎、新娘皆遵贊禮聲動作。贊禮者喊:行廟見禮,奏樂!(樂起)主祝者詣香案前跪,皆跪!上香,二上香,三上香!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贊禮者接著贊唱:升,平身,復位!跪,皆脆!接唱:升,拜!升,拜!升,拜!又唱:跪,皆脆,讀祝章!由一個十三四歲小儇跪在右側拜佛凳上讀畢(事先念熟,不可讀錯)。贊禮者又唱:升,拜!升,拜!升,拜!整個過程總稱為「三跪,九叩首,六升拜」。最後贊禮者唱:禮畢,退班,送入洞房!其間,新郎、新娘在拜堂時,有搶前頭跪習俗,謂誰跪在前面,以後就可管住後者,致鬧出邊拜邊踢墊子,新郎拂袖而起拒拜的笑話。

繁縟的拜堂儀式畢,由兩個小儇捧龍鳳花燭導行,新郎執綵球綢帶引新娘進入洞房。腳須踏在麻袋上行走,一般為5隻,也有10隻麻袋,走過一隻,喜娘等又遞傳於前接鋪於道,意謂「傳宗接代」、「五代見面」。入洞房後,按男左女右坐床沿,稱「坐床」,由一名福壽雙全婦人用秤桿微叩一下新娘頭部,而後挑去「蓋頭篷」,意示「稱心如意」,謂「請方巾」。新郎稍坐即出,新娘換妝,客人吃「換妝湯果」。而後,新郎、新娘行「拜見禮」,論親疏、輩份依序跪拜見面,稱「見大小」。拜時起樂,堂上擺大座兩把,受拜者夫婦同坐,如一個已故,則亦按男左女右就坐,另一把空著。拜畢賜紅包給新娘,俗稱「見面錢」。公婆可不掏紅包,謂「媳婦自家人」。新娘與同輩見面則作揖,若小輩拜見時,新娘亦給「見面錢」。之後,舉行「待筵」,新娘坐首席,由4名女子陪宴勸食,新娘多不真吃。筵畢,喜娘陪新娘至廚房行「親割禮」,有撈粉絲、摸泥鰍等習俗,謂之上廚。

賀郎酒 拜堂晚上,男家為好日正席酒,叫「賀郎酒」,新娘須逐桌逐位為長輩和客人斟酒,酒要斟滿又不可淌出。酒飲狀元紅,菜多鴛鴦名,樂奏百鳥朝鳳、龍鳳呈祥。席間,新娘在上熱菜(換湯)時,喜娘喊:新娘子換湯(換妝)作揖啦!宴後,喜家請有福有德的座客兩人至洞房,向新郎、新娘行「三酌易飲」禮,每進一次酒(新人只啜一口)相互交換下酒杯。主賀者須邊唱賀郎詞,戲謔、祥和兼有,諸如:第一杯酒賀新郎,有啥閑話被裡講,恐怕人家要聽房。第二杯酒賀新郎,房裡事體暗商量,謹防別人要來張(看)。第三杯酒賀新郎,祝願夫妻同到老,早生貴子狀元郎。

是夜,有吵新房習俗,諺雲:「三日無大小」。成親那天新娘不多與客人說話,吵房時先逗新娘開口,看其衣裳紐扣,五顆紐扣說是「五子登科」,看其腳髁頭,說是看老壽星。鬧至午夜始散。新郎隨出送客,喜娘始鋪被褥,新娘即賞以紅包,喜娘嫌不足則佯立不走,待增加後才出。新娘關房門,新人共吃「床頭果」。新郎上床,新娘「坐花燭」,花燭不可吹滅,燭盡方可上床。尚有在白天做好手腳,夜裡撬門跳窗進新房挪走新郎衣裳,吵房成功,新人要罰出糖果、香煙錢。

⑸ 求描寫古代婦女出嫁的文學片斷

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六合正相應。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雲。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齎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鬱郁登郡門。

《孔雀東南飛》裡面的。

穿越小說女主出嫁的外貌描寫

  1. 柳眉輕描,貓眼細畫,朱唇一點,淡暈紅腮,眸子瑩動間,端得是國色天香中的誘人精靈,丟了世俗的粉黛,卻是那露珠璀璨的瞬間,傾城一笑,剎那芳華。原本就是塊璞玉的材料在頃刻間細致雕琢,便成了一副靈動異常的絕美畫卷,看得丫頭婆娘們全部傻了眼,當初只知道楚老爺認了個干姑娘,今個兒讓給收拾收拾,不想竟然被三娘領到了貓兒房間,衣衫一換,這才發現,這個半大小子,竟然是個俊俏俏的姑娘。(選自逐風流)

  2. 那是一張精緻而年輕的臉龐,長長的睫毛在燭光映照下留下淡淡剪影,飽滿的櫻唇,挺傲的俏鼻,整個人看起來嬌小得彷彿用力一捏就會碎掉一般。夙凌蹙眉,他最討厭這種嬌滴滴的小姐,若不是她有一雙那樣特別的眼,他連看都不會多看一眼。(選自錯嫁良緣之一代軍師)

  3. 沈若綾一身潔白的拖地長紗,挺立高聳的圓邊衣領映襯出她性感白皙的脖子,恰到好處的裁剪勾勒出沈若綾柔美的線條,裙邊在螺旋型紗摺的襯托下點綴著幾朵潔白的小花兒,燈籠的裙袖配著幾粒銀鑽,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潔白的長臂手套更使她修長均勻的胳膊多了幾分性感,漂亮的新娘盤頭戴上長及腰間的潔白批紗只在發髻處插著兩支潔白的百合花,頭前潔白的沙蓋罩住沈若綾半張俊臉,給人一種朦朧而又神秘的感覺。沈若綾宛若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一般美輪美奐,吸引住了眾人的目光。
    凌雲同樣一身潔白,潔白的燕尾服、潔白的歐版西褲、潔白的歐版皮鞋、裡面潔白的襯衣配上潔白的領結,再加上一雙潔白的手套,齊肩的長發順直的散垂下落,使凌雲看上去高貴優雅又略帶一些不羈。
    這是什麼樣的服裝啊,沒有見過,但確實很美,美得讓人震驚。看著大家痴呆的目光,沈若冰笑了,看來自己的嘗試成功了,本來想給沈若綾設計一套性感的露肩婚紗,但考慮到這個時代人們的傳統思想和穿衣習慣,最後還是製作成了現在這樣既華麗高貴又能襯托出沈若綾性感身材的婚紗,而凌雲的服裝只是在現代男裝禮服的基礎上略加修改,更襯托出凌雲的風流灑脫的一面。
    凌雲和沈若綾走過已經帶給大家太多驚艷華貴的感覺,當大家還沉浸在柔和夢幻中時,一道沉靜的紫光出現了,那是一襲淡紫拽地的沈若冰和一身高貴紫色的凌風。簡單的裁剪配著拖地的長擺,貴妃盤頭上點綴著星星亮紫,沈若冰就像一個紫色的精靈,沉靜中透著活潑。同樣一身紫色西裝的凌風,一頭的長發被梳成疏鬆的馬尾,再配上此時一臉的淡漠,高貴中透著無比的威嚴,猶如黑暗中走出的死神,讓人觸目驚栗但又不得不為之嘆服。(選自穿越之冷酷王爺俏丫鬟)

⑺ 古代女子出嫁情節。小說

十里紅妝!

⑻ 求一些描寫古代女子出嫁的詩詞

1、《國風·周南·桃夭》

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譯文: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艷紅似火。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桃花怒放千萬朵,果實累累大又甜。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貴子後嗣旺。桃花怒放千萬朵,綠葉茂盛隨風展。這位姑娘要出嫁,夫家康樂又平安。

2、《近試上張水部》

唐代:朱慶餘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譯文:洞房裡昨夜花燭徹夜通明,等待拂曉拜公婆討個好評。打扮好了輕輕問丈夫一聲:我的眉畫得濃淡可合時興?

3、《東方之日》

先秦:佚名

東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東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闥兮。在我闥兮,履我發兮。

譯文:太陽升起在東方。有位姑娘真漂亮,進我家門在我房。進我家門在我房,踩在我的膝頭上。 月亮升在東方天。有位姑娘真嬌艷,來到我家門里邊。來到我家門里邊,踩在我的腳跟前。

4、《新婚別》

唐代:杜甫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發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腸。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譯文:菟絲把低矮的蓬草和大麻纏繞,它的蔓兒怎麼能爬得遠!把女兒嫁給就要從軍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丟在大路旁邊!我和你做了結發夫妻,連床席一次也沒能睡暖;昨天晚上草草成親,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別,這婚期豈不是太短,太短!

你到河陽去作戰,離家雖然不遠,可已經是邊防前線;我們還沒有舉行拜祭祖先的大禮呀,叫人怎麼好去把公婆拜見?我做女兒的時光,不論黑夜還是白天,爹媽從不讓我拋頭露面;有道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媽盼的是平平安安!

你今天就要上戰場,我只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間;多想跟你一塊兒去呀,只怕是形勢緊急,軍情多變。你不用為新婚離別難過啊,要在戰爭中為國家多多出力;我不能隨你去,婦女跟著軍隊,恐怕會影響士氣。

唉!我本是窮人家女兒,好不容易才制辦了這套絲綢的嫁衣;可從現在起我就把它脫掉,再當面洗掉脂粉,一心一意等著你!你看,天上的鳥兒都自由自在地飛翔,不論大的小的,全是成對成雙;可人世間不如意的事兒本來就多啊,但願你和我兩地同心,永不相忘!

5、《遣悲懷三首·其一》

唐代:元稹

謝公最小偏憐女,嫁與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譯文:你如同謝公最受偏愛的女兒,嫁給我這個貧士事事不順利。你見我沒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釵因我相求而買酒。你用野蔬充飢卻說食物甘美,你用落葉作薪你用枯枝做炊。如今我高官厚祿你卻離人間,為你寄點延請僧道超度士靈。

⑼ 古代女子出嫁

在婚俗方面,從古自今一直處於變化之中, 但婚禮上所要創造的氣氛--隆重、熱烈、喜慶、吉祥始終沒有改變。

中國古代結成婚姻有六種禮儀程序,稱為六禮,如納彩(送禮求婚),納吉 (送禮訂婚)、迎親等。 在過去,小夥子看上了一位姑娘,就請媒人到女家說親,此時,男方不但要給媒人一些禮物,而且還要讓媒人捎些禮物到女方家,此時,媒人將寫有雙方姓名、年齡的帖子進行交換。 如果雙方大體同意,就開始相親,這時男方主婦擇吉日去女方進一步了解女方的情況,比如,女方家的經濟、姑娘的品德、相貌等,也有女方家長去看未來 的女婿的,但在古代,女子是不能去相看未來的丈夫的。現在正好相反,多數是女子在家長的陪同下去男方家了解情況,在北京一些農村,如果女方和家長能留下吃飯表示就相中了。 ]

訂婚是婚嫁禮俗中最主要的一環,雖是民間約定俗成,但它卻常常起到法律的作用。訂婚往往是由男方送給女家和姑娘訂親禮物,在中國南方溫州,人們把 一對戒指看成是圓圈,在古代象形文字中表示永恆,以表示婚事不變。傳統的觀念是訂婚之後是不能中途變更的,也不允許再與別人議婚,把訂婚看成一種法律 。 雙方經過一系列的程序後進入到迎娶,這也是在古今婚禮中最繁瑣、最復雜 、最熱鬧的一項活動。

迎親的當天,新娘一般都穿表示吉祥喜慶的大紅服飾,現在也有穿白色長裙的習俗。新娘在離開家時,邊走邊哭,表示對家中的留念。新娘來到新郎家,婚禮儀式開始。在一些地方,女方要跨院內的一個火盆,為的是燒去不吉利的東西 ,使夫妻日後生活紅火。 新娘進入房間後,儀式一個接著一個。首先是拜堂:一拜天地,二拜父母; 三是夫妻對拜。然後,喝交杯酒。在新房裡,新人還相互剪一些頭發,作為夫妻關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起來。

婚禮的高潮是婚宴,也叫「喜宴」。所以人們把參加婚禮說成是「喝喜酒」 。在民間喜宴講究排場,因為它是表示婚禮隆重程度的一個方面,所以倍受重視 。席間,新娘要親自為客人斟酒,夾菜,感謝客人的光臨。 新房又叫「喜房」、「洞房」,鬧洞房是婚禮最後一項活動,參加者多是未 婚男女青年。人們想盡各種方法取樂,或給新人出難題,或做逗笑的事,或讓新人表演節目等,目的是為了增加婚禮歡樂的氣氛,令新人終生難忘。

⑽ 我在寫一本小說,寫的女主出嫁,但是不知道古代女子出嫁有什麼細節

這就要看你寫的是什麼時代了唄,再查下相對時代就可以了,找網路的里的資料比較精準

熱點內容
唐綄紗言情小說大全 發布:2025-07-25 09:58:06 瀏覽:157
好看的les小說指尖 發布:2025-07-25 09:50:19 瀏覽:712
黑道皇室貴族校園小說 發布:2025-07-25 09:44:01 瀏覽:144
免費小說神棍 發布:2025-07-25 09:43:54 瀏覽:523
超好看言情的小說推薦有肉 發布:2025-07-25 09:15:07 瀏覽:628
穿越奧特曼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25 09:14:17 瀏覽:480
都市異能小說經典完本排行榜 發布:2025-07-25 08:58:22 瀏覽:918
那些言情小說好看又色 發布:2025-07-25 08:58:21 瀏覽:841
喬軒言情小說大全 發布:2025-07-25 08:54:24 瀏覽:203
推薦男主誤會女主的經典小說 發布:2025-07-25 08:38:27 瀏覽: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