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小說才女的名字
⑴ 中國古代的才子才女分別是
太多了,中國歷史很多就是才子佳人的歷史,非主流
可能是這個:
中國古代十大才女
1、班昭,東漢才女,大約生於公元49年,於120年去世。另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她是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因嫁同郡曹世叔,故稱曹大家。她儀態端莊,性格柔順,素質聰慧,博學高才。著有《東征賦》、《女誡》等。《女誡》是班昭訓女書,分《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七篇,是中國最早的女史學家,又是一位文學家。
2、蔡琰,字文姬,陳留圉(河南杞縣)人。女詩人、書法家。生長在漢代,
是蔡邕之女,生逢漢魏之際,身遭離亂,一生坎坷。在父親影響下,在文學、音律、書法諸方面有很高造詣。有自傳體詩作《悲憤集》、《胡笳十八拍》。
3、謝道韞,謝安兄奕之女,王羲之子凝之妻。聰慧有辯才。為「詠絮才」的代表。謝道溫是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謝家風范,在她身上表露無遺,長大後嫁給王羲之的次子4、王凝之,門當戶對,傳為佳話。所著詩賦誄頌原有2集,多已亡佚,僅《藝文類聚》存有《登山》、《擬嵇中散詠松》等篇。
4、玄機,原名幼薇,字慧蘭,生於唐武宗年間。她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悉心栽培,五歲誦詩,七歲習作,十一二歲就已經小有名氣了。而最了解並欣賞她的人,就是當時的大詩人溫庭筠。後出家入道,作品很多。
【春情寄子安】
山路欹斜石磴危,不愁行苦苦相思。冰銷遠澗憐清韻,
雪遠寒峰想玉姿。莫聽凡歌春病酒,休招閑客夜貪棋。
如松匪石盟長在,比翼連襟會肯遲。雖恨獨行冬盡日,
終期相見月圓時。別君何物堪持贈,淚落晴光一首詩。
5、朱淑真:宋女作家。號幽棲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縣),南宋初年時在世。生於仕宦家庭,相傳因婚嫁不滿,抑鬱而終。能畫,通音律。詞多幽怨,流於感傷。也能詩。有詩集《斷腸集》、詞集《斷腸詞》。《斷 腸集》有宋鄭元佐注本。(《辭海》1989年版)斷腸詞:詞集名。南宋朱淑真作。一卷。淑真為錢塘(今浙江杭州)女子,因自傷 身世,故以「斷腸」名其詞。
6、葉小鸞,明末江蘇吳江人,其父葉紹袁,詩文兼擅,為當時名士;其母沈宜修,出書香世家,亦工詩詞。葉家四子三女皆具文采,小鸞與長姊葉紈紈、二姊葉小紈並稱才女,而小鸞幼富才學,文名最著,乃歷史上有名的奇才女子。嘆!天妒紅顏,葉小鸞十七歲妙齡時,竟突發奇病而卒。以至於曹氏在寫《石頭記》中的「黛玉」時也留下葉小鸞的影子。清晚期「詩壇第一人」袁枚也因葉小鸞的「眉子硯」收藏於廣東陶綏之手,而在《隨園詩話》中將葉小鸞寫為粵人。由此而成文壇的一段公案笑談。
7、陳端生(1751--1796)出身書香名門,她的祖父陳兆侖是雍正進士。當時被奉為一代文章宗師,是著名的《紫竹山房文集》的作者;她的父親陳玉敦也是舉人,曾任山東沿海地區登州府的地方官。母親汪氏,是在雲南為官多年的汪上育的女兒。這些都使陳端生自幼受到很高的學術熏陶,並比一般女性有更開闊的眼界和更廣泛的知識。《再生緣》是陳端生的力作。
8、顧太清(1799-1876後),名春,字梅仙,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太清多才多藝,且一生寫作不輟,她的文學創作涉及詩、詞、小說、繪畫,尤以詞名重士林。她做詩詞全憑才氣,不擺「唐模宋軌」的架子。倒也瀟灑自如,平添一種風流態度。著有詞集《東海閣集》和詩集《天游閣集》。前人曰:「八旗論詞,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語。」足見她在詩詞上的成就。
9、李清照:(1084-約1151)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10、徐燦,幼穎悟,通書史,識大體,工詩詞,善書畫,曾結「蕉園詩社」,有《拙政園詩集》,世人把她和李清照、朱淑真相提並論,也有人稱贊她:可與「李易安並峙千古矣」。
才子的在鏈接後面
⑵ 小說古代女子名字
古昕葉,蕭如憶,吳欣儀,雲可心,紫雨寒,歐陽雲若,雲楹,蘇琦羅,薛紫嫣,林淺薇,韓伊心,洛依嫻,宋青衣,謝婉卿,慕紫芊,楚惜若
⑶ 中國古代有名的才女都有哪些
1、卓文君: 漢代才女, 善鼓琴,貌美如花。家中富貴的卓文君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並且夫唱婦隨。而司馬相如在得卓文君幫助後也終得成名天下。
2、蔡文姬:大文學家、大書法家蔡邕之女,自幼博學能文。蔡文姬一生三嫁,先嫁河東衛家,被擄至南匈奴後再嫁給匈奴左賢王。後被曹操贖回,在"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不能兩全的痛苦中終成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自朔漠歸來後蔡文姬嫁給了董祀。
3、李清照:南宋傑出女文學家,以詞著名,兼工詩文。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後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李清照文詞絕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
4.上官婉兒,復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人,祖籍隴西上邽,唐代女官、詩人。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後同時被殺。
4、班昭:又名姬,家學淵源,是一位博學多才,品德俱優的中國古代女性,她即是位史學家,也是位文學家,還是位政治家。曾幫其兄班固修與《史記》齊名的《漢書》,也曾以其文采打動皇帝使哥哥班超回歸洛陽。班昭年逾古稀而逝,皇太後為她素服舉哀。班昭作品存世七篇,《東征賦》和《女誡》等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⑷ 中國古代才女都有那些
很多人說,才女沒美女。我不知道這句話倒底有多少真實的成分,但縱觀華夏五千年的歷史,從書上說的,到電影上演的,從古到今,好象美女裡面確實真正的才女不是很多,比喻人們說的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稱的四大美女,她們就不是大名鼎鼎的才女。提起古代才女,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蔡文姬,李清照,朱淑真等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女子,可能真是應了那句才女不如美女運氣好的哲語,才女們的命運大多都不是很美滿很如意。就連冰心,張愛玲,林徽因等都長的不十分好看,我想,古代那些才女們也漂亮不到哪裡去。就像聊齋里鬼判對王生說的那樣:「如果你想有才,那麼就要把你相貌變的醜陋一點,如果你想漂亮,那麼就要把你的才氣給消掉一些」。才貌兼備的女人畢竟很少,這就象人的慾望,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一樣,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哪能所有的好事都能佔全呢!
依大多數人看來,李清照應該算得上是個才女,她出生於貴族書香之家,父親李格非,曾任禮部侍郎,提點京東刑獄,是一個很風雅的官員。李清照的母親王氏,是王供長的孫女,王供長是狀員,家學淵源。她十八歲時嫁入史部侍郎趙挺之之子趙明城。趙明成也是一個著名學者。他喜歡收藏金石圖書,婚後的日子倆個人吟詩做詞,研究典籍,舉案齊眉,夫唱婦和,可說是幸福美滿的一對。按理說這樣的生活是值得人們非常嚮往和羨慕的,可惜好景不長,不久金兵南侵。在逃亡中,他們不僅把多年收藏的金石書畫遺失,而且丈夫趙明城又在流亡中一病不起,直至逝去。趙明城死後,李清照的生活更是陷入悲苦困境之中,可以說,李清照晚年的生活非常凄苦,其居住的地區也很流動,一個人在顛沛流漓中過著無依為靠的生活,其情其景真是讓人唏嚅不已。
另一個就是南宋著名女詞人朱淑真,她的命運更是悲慘,她生於官宦之家,有優越的家庭條件和背景。這個在錢塘江湖光山色中氤氳成長起來的女子,果真是集了天地之靈氣,她自幼聰慧好學,風流蘊藉,詩琴書畫無一不精,待字閨中的朱淑真,可以說是懷春含情,對未來充滿了嚮往和憧憬。「初合雙鬢學畫眉,未知心事屬他誰,待將滿抱中秋月,分付蕭郎萬首詩。」這首《秋日偶成》,活脫脫顯現出一個懷春少女的浪漫心態。
但是,事與願違,不幸的是她在十九歲那年,由父母作主嫁給了一個俗史。丈夫粗俗不堪,平庸而無趣,即不懂得詩詞,又不知道憐香惜玉。朱淑真只能在獨行獨坐中憂愁悲凄,沒有人會懂得她的辛酸和處境。大多時候,她只有一個人佇立傷神,無奈輕寒折磨人,才有了那些《傷別》、《訴愁》、《愁懷》、《舊仇》、《恨別》、《供仇》、《悶書》等等滿腸愁懷的詩,才有了那流傳至今的《斷腸集》。想一個多愁善感的小女子,她只有日日在難以排解的苦悶中書寫那些「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的詩句,並在這些斷腸詞中尋找精神寄託,最後終於在鬱郁寡歡中憂郁而死。
蔡文姬是東漢著名學者蔡邕的女兒。「名琰,字文姬。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說她是神童一點也不過分。10歲,蔡文姬就顯現出了音樂方面的天賦。蔡邕在室外彈琴,弦忽然斷了一根,室內文姬馬上說,是第二根弦。蔡邕非常吃驚,又故意弄斷第四根弦,文姬又分辨了出來。從此,蔡邕開始教女兒學琴,兩年之後,文姬琴藝便成,還贏得父親最珍愛的焦尾琴。12歲,蔡文姬的書法已得蔡邕真傳,既穩重端莊,又飄逸頓挫,傳說蔡邕的字是神人傳授,傳給文姬,再由文姬傳給鍾繇,鍾繇傳給衛夫人,衛夫人傳給王羲之……14歲,蔡文姬的文學才華已光耀一方,詩書禮樂無不通曉,人但知有文姬,方知有蔡邕。既不用出書,又不用炒作,蔡文姬就靠著口口相授的口碑聲名遠揚。
16歲時,蔡文姬出嫁,不料未到一年,丈夫便咯血而死,不得已又返回娘家孀居,幾年後,家道中落,父親又死於獄中,最可悲的是她被匈奴掠去,被左賢王納為王妃,生了兩個兒子。在匈奴,蔡文姬思念家鄉,但又無法拋下自己的骨肉親情,在理智與情感的掙扎中,她一唱三嘆寫下了《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它們分別成為中國最傑出的詩歌之一。後來,掌握東漢實際權力的曹操想起了恩師的女兒蔡文姬,不惜用「白璧一雙,黃金千兩」來換回蔡文姬。蔡文姬風風光光回到故鄉,但斷壁殘垣,已無棲身之所。幸好,在愛才心切的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嫁給屯田校尉董祀,那年她35歲,而董祀生得一表人才,正當鼎盛年華,通書史,諳音律,自視甚高,他並不滿意這段婚姻,婚後第二年,董祀就犯罪當死,蔡文姬顧不得嫌隙,蓬首跣足相求於曹操的丞相府,董祀感念於蔡文姬的真情,以後的日里才有了些許的兩相情悅。
蔡文姬可謂是歷盡坎坷,可想而已,在多少年前那樣的封建社會歷史背景下,她竟然能夠一生中嫁了三個丈夫,而且還留下了兩個兒子在匈奴牽腸掛肚,不說別的,單其她的凄慘現狀就可想而知。想不到一個那麼博學多才的女子,命運竟是如此地凄慘,婚姻生活如此的不幸,想起來怎會不讓人唏噓不已。
要說婚姻不幸的還有一個就是袁玫的妹妹袁素文。袁素文從小就受什麼餓死是小,失節是大;在家從父,出嫁從夫等封建禮教的影響,在二十五歲的那一年,明知嫁的丈夫可能就是個無賴,但在所受封建禮教的影響下,還一意孤行地嫁給了早已指腹為媒的婆家,結果,婚後丈夫吃喝嫖賭樣樣都行,而她在婆家一直過著委曲求全,恪守婦道的苦難日子,最後還是因為丈夫要將她賣了抵賬,才被逼無奈逃到了尼姑庵,並請人通知了娘家。是她的父親接到書信後,憐惜女兒,心痛欲裂,一怒之下起訴到官府,才解除了她的婚約,把她和年幼的啞女兒帶回到家中。
大家可以想像,象袁素文這樣一種靠信念生活的女子,真正的痛苦和寂寞應該是從她回到娘家以後,帶著信念破滅的一顆心和一個啞巴的幼女,寄居在哥哥家,侍奉母親,幫兄嫂料理家事,甚至以她的明經義、諳雅故博得了一家人的尊重。在袁枚這么一個讀書為樂的家庭中,素文的才情是舉家欣賞和贊嘆的,在人前,她的生活應該是平靜和充實的。可是在人後呢?她的寂寞,她的凄涼,也只能通過詩詞抒懷了。在燈下教女兒琴棋書畫,教女兒與人溝通,面對女兒的不能說話,想到女兒的將來,她的心有多麼絕望。她將自己比做孤雁、苦苦哀號(「秋高霜氣重,孤雁最先鳴。響遇碧雲冷,燈含永夜清。自從憐隻影,幾度作離聲。飛到湘簾下,寒夜尚未成」),她將自己比做秦鏡,移居隨園後她取別號青琳居士,以修行的心自居(「難分千日酒,且煮六班茶。怕引游蜂至,不栽香色花」)。最後,年紀輕輕就一命歸西,一代紅顏,又怎麼經得起如此繁瑣的世事浸洇和磨難呢!
要說才女中真正混的好的也就數上官婉兒了。上官婉兒是歷史上非常有才氣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謂是坎坷傳奇。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祖父上官儀是唐太宗時代的名臣,後來因忤逆武則天而被殺,當時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隨母親一道沒入後宮,算是帶罪執役的犯官家屬,受到無情的冷落及役使。困境中出人才,上官婉兒隨著宮中女官讀書識字,十四歲的她就受到武則天的親自召見,武則天是非常愛惜人才的,特別又是這樣一個才氣充盈的小小女兒之身。所以,武則天對她的下筆千言贊不絕口,將她留在身邊,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達吏事,聰敏異常。上官婉兒精心伺奉武則天,曲意迎合,深得她的喜愛。上官婉兒她奏摺文章來文意通暢,詞藻華麗,語言優美,文不加點,須臾而成,是很得武則天歡心的。從聖歷元年開始,武則天就讓她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她的權勢日益盛大,在整個朝庭之中是數得著的要角。
但上官婉兒的愛情也不盡如意,起先,她深深迷戀著的太子李逸,可惜當初她也只是一個毫不起眼的侍女而已。所以,她對逸的這腔暗情不抱任何希望。後來卻被武則天許配給了自己的侄子武三思。上官婉兒身隱官場勾心鬥角之中,費心積慮,雖享盡繁華,但其中的甘苦也不為外人所道。可惜才女命薄,奮斗半生,最後還是落在了險相萬千的宮廷權力爭斗之中,結局就是被李隆基所殺。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女人是沒有社會地位的,它不象現在,才女們生在這么一個開明的時代,可以象男人一樣上學,一樣讀書。而過去的女人,她們的職責就是呆在家裡照顧好自己的丈夫、父母和孩子。讀書不是她們的出路,「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個思想影響了中國近兩千年的歷史,就是到了今天,在有的人頭腦當中還會存有這種思想,可想而知,在封建社會里這種思想毒害又是多麼的深厚。
⑸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才女
1詞國俊傑——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譽。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她的詞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多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韻調優美;後期多慨嘆身世,懷鄉憶舊,情調悲傷。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須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她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她詞作中的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又使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從而對辛棄疾、陸游以及後世詞人有較大影響。她傑出的藝術成就贏得了後世文人的高度贊揚。
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李清照的愛國思想,代表了中國古代廣大婦女追求男女平等、關心國事、熱愛祖國的一個側面,讓後人從中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還在眾多愛國作家中為女性爭得了一席之地。不僅如此,李清照還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為後世留下了一個女**國的光輝典範,特別是現代女性文學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等著作,但久已不傳。現存詩文集為後人所輯,有《漱玉詞》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醉花陰》、《武陵春》、《夏日絕句》等。
2名垂千古——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晉時避司馬昭諱,改字文姬,東漢末年陳留圉(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精於天文數理,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 蔡文姬一生完成了《續漢書》四百卷,填補了《漢書》殘缺的空白,她留下了盪氣回腸、動人心魄《胡笳十八拍》與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自傳體五言長篇敘事《悲憤詩》。 她的父親蔡邕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文學家和書法家,還精於天文數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摯友和老師。生在這樣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蔡文姬從小以班昭為偶像,也因此從小留心典籍、博覽經史,並有志與父親一起續修漢書,留名青史。可惜東漢末年,社會動盪,她初嫁於衛仲道,後因無子,丈夫死去而回到母家,又因匈奴入侵,蔡文姬被擄到了南匈奴,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生育兩個兒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想到恩師蔡邕對自己的教誨,用重金贖回了蔡文姬。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不能兩全。
曹操將蔡文姬贖回來後,將她嫁給董祀。而後董祀犯了死罪,蔡琰去找曹操給董祀求情。當時曹操正在宴請公卿名士,對滿堂賓客說:「蔡邕的女兒在外面,今天讓大家見一見。」蔡琰披散著頭發光著腳,叩頭請罪,說話條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滿堂賓客都為之動容。但曹操卻說:「可是降罪的文書已經發出去了,怎麼辦?」蔡琰說:「你馬廄里的好馬成千上萬,勇猛的士卒不可勝數,還吝惜一匹快馬來拯救一條垂死的生命嗎?」曹操終於被蔡文姬感動,赦免了董祀。 蔡文姬非常有才氣,是歷史上少有的才名蓋過美貌的女子。在一次閑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於是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來,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歷史上把「文姬歸漢」傳為美談。
文姬亦擅長書法,其文筆宋刻《淳化閣帖》有收錄。蔡文姬一生,特別是歸漢後,繼承父親的遺志,撰寫了《續後漢書》,對祖國古代文化作出了卓越貢獻。
3史筆千秋——班昭 班昭一名姬,字惠班。漢族,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史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與班超之妹,博學高才,嫁同郡曹壽,早寡。兄班固著《漢書》,八表及《天文志》遺稿散亂,未竟而卒,班昭繼承遺志,獨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與第六志〈天文志〉,《漢書》遂成。帝數召入宮,令皇後貴人師事之,號曹大家(gū)。善賦頌,作《東征賦》、《女誡》。班昭為中國第一個女歷史學家。
班昭家學淵源,尤擅文采。她的父親班彪是當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宮,教授皇後及諸貴人誦讀經史,宮中尊之為師。班昭十四歲嫁給同郡曹世叔為妻,所以人們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以個性而論,曹世叔活潑外向,班昭則溫柔細膩,夫妻兩人頗能相互遷就,生活得十分美滿。
班昭是一位博學多才,品德俱優的中國古代女性,她是位史學家,也是位文學家,還是位政治家。《漢書》出版以後,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學者爭相傳誦,《漢書》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這兩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長班固死後獨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謙遜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學問十分精深,當時的大學者馬融,為了請求班昭的指導,還跪在東觀藏書閣外,聆聽班昭的講解! 作為第一位女史學家和文學家,班昭名留青史,光照人間。
4多才風雅——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又稱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詩人、皇妃。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三門峽)人,上官儀孫女,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即唐玄宗)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後同時被殺。 上官婉兒一生跌宕起伏,與武後、中宗相始終。其門第高貴,卻身世坎坷。出生當年,祖父上官儀因議論武後的廢立而獲罪被殺,其父庭芝從死,婉兒隨母配入掖庭。上官婉兒天資聰敏,少年時代就在宮廷脫穎而出,《景龍文館記》記載:(婉兒)年十四,聰達敏識,才華無比。天後聞而試之,援筆立成,皆如宿構。上官婉兒不僅有文詞,而且明**吏事,逐漸獲得了武則天的信任,得以參與奏章的批復和政令的擬定,成為武周王朝的政治核心。「兩朝專美」一詞形容上官婉兒在武後和中宗朝的顯赫地位,實不為過。後被李隆基所殺。
在七、八世紀之交,作為初唐宮廷詩歌的發揚光大者和終結者的上官婉兒,比普通的詩歌作者更能體驗到時代**,故能最終超越乃祖創制的「上官體」,在「采麗日新」的基礎上,注入剛健之氣和開闊之境,促成了唐代詩歌從初唐宮廷詩到盛唐之音的轉變,從而為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上官婉兒以一介女流,影響一代文風,這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很少見的。 婉兒雖為失敗者卻得到了不少同情,死去的第二年就恢復了上官昭容的身份,而且被追謚為「惠文」。李隆基即位後還念其文才廣征她的作品,編成文集二十卷,一代曠世才女,不至於湮沒在歷史長河中。
⑹ 中國古代有哪些才女
1、庄姜:春秋時齊國公主,衛庄公的夫人。相傳《詩經》里《燕燕》為其所作:「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於歸,遠送於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後代詩評家推為「萬古離別之祖」。宋人朱熹在《監本詩經》中認為庄姜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詩人。庄姜可謂詩經時代美女姿本代言人,《詩經·衛風·碩人》中描寫庄姜時說:「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2、 卓文君:西漢著名才女,貌美,擅琴,能詩,家中富貴。她是卓王孫之女,喪夫後家居。許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並與之私奔,夠浪漫的吧。,二人開了個小酒鋪,文君當壚賣酒,相如打雜。後卓王孫礙於面子,接濟二人,從此二人生活富足。後來司馬相如終於成名天下,此女結局還算不錯。
3、 班婕妤:漢成帝妃,西漢女文學家。名不詳,班固祖姑。少有才學,成帝時被選入宮,立為婕妤。婕妤是名門之女,少有才學。班婕妤擅長音律,既寫詞又譜曲,所以對漢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她的侍妾,也是他的良師益友。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漢成帝把她放在朋友的地位,無人可及。班婕妤曾生下一個皇子,但數月後夭折。她雖然承寵時間很長,卻再也沒有生育。趙飛燕姐妹得寵後,嫉恨班婕妤人品才學,班婕妤恐日久見危,求侍奉太後於長信宮。
4、 班昭:東漢女辭賦家。一名姬,字惠班。生卒年不詳。班彪女,班固妹。嫁曹世叔,早年守寡。兄班固著《漢書》,八《表》及《天文志》未成而去世。昭博學高才,和帝下詔令其續成。她經常出入宮廷,擔任皇後和妃嬪的教師,號為「曹大家」。每有貢獻異物,常令昭作賦頌。及鄧太後當朝,班昭與聞政事。著有賦、文等16篇。
5、 蔡文姬:東漢著名學者蔡邕之女。代表其心靈吶喊的血淚名篇《胡笳十八拍》、《悲憤詩》足以把她送上中國古代第一才女之位。漢末大亂,連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難中被匈奴所擄,流落塞外,後來與左賢王結成夫妻,生了兩個兒女。在塞外她度過了十二個春秋,但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曹操平定中原,與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贖迴文姬。
6、甄洛:魏文帝皇後。曹丕稱帝後寵郭皇後,郭後恃寵中傷甄皇後,甄後從此失寵,在《塘上行》里寫出了一個妻子對丈夫相思到極致的、一往無悔的深情泣訴,可憐最後等來的卻是曹丕的一紙死令。甚至死後對屍身」以發覆面、以糠塞口」,極盡侮辱與凌虐。
7、蘇若蘭:北朝著名才女,一首《迴文詩》享譽古今。後因符堅的胞弟符融荒淫無恥,緊緊相逼,自縊身亡。
8、 謝道韞:東晉女詩人,南朝著名才女,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之詠雪詩名揚千古。她出身於晉代王、謝兩大家族中的謝家,成人後又是王家的媳婦。謝道韞是東晉後期打敗苻堅的百萬大軍的一代名將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二兒媳,王凝之的妻子。謝道韞聰慧有才辯,被後人稱之為絕代才女、奇女。謝道韞和丈夫王凝之有四子一女。四子是蘊之,平之,亨之,恩之。一女成人後嫁給庾氏。據《晉書"烈女傳》記載,謝道韞的子女在孫恩之亂中全部遇難,所以說,她雖出身名門,卻也命運多舛。
9、鮑令暉:南朝著名詩人鮑照之妹,曾作「自君之出矣,臨軒不解顏」閨怨詩,頗具才情。
10、 上官婉兒:初唐著名詩人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儀因替唐高宗起草謀廢皇後武則天的詔書,與其子上官庭芝同被誅。時在襁褓中的婉兒與母親鄭氏被沒入掖庭即內宮為婢。上官婉兒14歲時,武後召見她,讓她執掌詔命。中宗復辟,拜上官婉兒為婕姝,旋拜為昭容。後在臨淄王李隆基起兵推翻韋後政權時被誅,活了46歲。
11、李冶:唐代才女,六歲作《詠薔薇》時就有「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的佳句。最後也只能西風殘荷空餘恨:「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彈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李冶的美貌和才氣使她成為女冠中的風雲人物,在暮年曾一度被召入宮中。在宮中,李冶以她不凡的才氣贏得了贊許,一些公侯相將也和她箋詩相贈。但正是因此給李冶引來殺身之禍。興元年間(784),將領朱漬因叛亂被滿門抄斬,株連九族。而李冶因曾經上詩給朱漬,也被德宗以罪處死,成為政治的犧牲品。李冶雖行為浪漫不羈,和眾多男子有著親密交往,但在她內心深處也是渴望有一個人能和她相守白頭的。但她用了一生的時間也沒有等到。
12、 薛濤:唐代名妓和女詩人,字洪度,祖籍長安,出生於成都。其父薛鄖宦居成都時去世,薛濤由母親撫養。當其及笄之年已辯慧知詩,兼撤擅書法,描眉塗粉,才貌超群。但因與母親生活無靠,只得加入樂籍,成為官妓。後為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賞識,成為私人秘書,還准備奏請朝廷任命其為「校書郎」,雖位或准,但人們從此稱其為「女校書」。
13、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
14、朱淑真:宋女作家,號幽棲居士,南宋初年時在世。生於仕宦家庭,相傳因婚嫁不滿,抑鬱而終。能畫,通音律。詞多幽怨,流於感傷。也能詩。有詩集《斷腸集》、詞集《斷腸詞》。
15、 管道升: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之妻,字仲姬,號棲賢山人,工書畫,尤善梅竹,曾經給皇太後畫過一幅墨竹,被封為魏國夫人。文才亦高,箸有《畫梅》,《漁父詞》,《我儂詞》。其中《我儂詞》更是為傳世之作: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管道升夫唱婦隨,一生還算幸福。
16、 柳如是: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秦淮八艷之首。個性堅強,正直聰慧,魄力奇偉。曾與當時兩大著名詩人陳子龍、錢謙益切磋過武功,虎視群雌,不讓須眉。20餘歲時,嫁給錢謙益。崇禎帝自縊,清軍佔領北京後,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錢謙當了南明的禮部尚書。不久清軍南下,當兵臨城下時,柳氏勸錢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沉思無語,最後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奮身欲沉池水中」,卻給錢氏硬托住了。於是錢便靦顏迎降了。錢降清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不去。錢做了清朝的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由於受柳氏影響,半年後便稱病辭歸。1666年錢氏去世後,鄉里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氏為了保護錢家產業,竟用縷帛結項自盡。
18、 顧太清:清代滿族著名女詞人,與同時代大才子龔自珍有交,有〈東海漁歌〉詞集傳世。況周頤曾在《蕙風詞話》里把她與納蘭性德相提並論,是難得的少數民族女詩人。顧太清本姓西林覺羅,名春,字梅仙,其祖父鄂昌系雍正朝權臣鄂文泰之侄,曾任甘肅巡撫,乾隆朝因詩獄受株連,被抄家賜死。所以顧太清一生下來便是「罪人之身」,累受白眼,倍嘗冷暖,11歲前居住在北京,家庭生活極拮據;11歲之後又流落江南,在坎坷流離中度過了其少女時代。及笄之後,因才豐色尤,為清高宗曾孫奕繪貝勒所喜,納為側室,但因是「罪人之後」,在上報宗人府時,謊報為榮親王府護衛顧文星之女,此後,便以顧春為名,號太清,亦號雲槎外史。晚年時,顧太清傾力寫了《紅樓夢影》一書(為《紅樓夢》續書),署名「雲槎外史撰」,以一女子續寫眾士大夫都望之畏難的《紅樓夢》,顧太清不可不謂之非凡,也因此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小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