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燕丹子古代小說之祖

燕丹子古代小說之祖

發布時間: 2021-07-14 05:05:47

『壹』 燕丹子的介紹

《燕丹子》三卷,歷代目錄書皆不著撰人。其成書年代,不少學者經考證,提出秦漢之間、東漢之說,但莫衷一是,難成定論。自司馬遷《史記》以後,不少文獻都徵引過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情節有同有異,可知從漢代起就有關於燕太子丹的故事流傳民間,然後由文人搜集寫定。將它看作是一部頗為完整的漢人傳記小說,是比較適當的。此書寫戰國末期燕國太子丹,因在質於秦國時受到秦王嬴政的無禮待遇,遂發憤向秦王復仇。最終募得刺客荊軻,百方滿足荊軻的生活需求,荊軻遂冒死赴秦,在陛見秦王時奮力行刺,結果反被秦王所殺。作品寫得有聲有色,充溢悲壯氣氛。本書早已亡佚。清代編纂《四庫全書》時,從《永樂大典》中輯出此書,但祇列入了存目。而《四庫全書》總纂官紀昀卻私下喜愛此書,自己抄存了一部。清學者孫星衍從紀昀處得到抄本,以永樂大典詳加校勘,後被收入《岱南閣叢書》、《平冿館叢書》等多種叢書。

『貳』 簡述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史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縣」乃古「懸」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是說舉著細小的釣竿釣繩,奔走於灌溉用的溝渠之間,只能釣到泥鰍之類的小魚,而想獲得大魚可就難了。

靠修飾瑣屑的言論以求高名美譽,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遠了。春秋戰國時,學派林立,百家爭鳴,許多學人策士為說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學說,往往設譬取喻,徵引史事,巧借神話,多用寓言,以便修飾言說以增強文章效果。

莊子認為此皆微不足道,故謂之「小說」,即「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淺識小道」,也就是瑣屑淺薄的言論與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說之為小說的本來含義。

而中國小說最大的特色,便自宋代開始具有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兩種不同的小說系統。文言小說起源於先秦的街談巷語,是一種小知小道的紀錄。在歷經魏晉南北朝及隋唐長期的發展,無論是題材或人物的描寫,文言小說都有明顯的進步,形成筆記與傳奇兩種小說類型。

而白話小說則起源於唐宋時期說話人的話本,故事的取材來自民間,主要表現了百姓的生活及思想意識。但不管文言小說或白話小說都源遠流長,呈現各自不同的藝術特色。

小說的特點

1、價值性

小說的價值本質是以時間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幾個人物為主線的,非常詳細地、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系(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文化關系)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非常細致地、綜合地展示各種價值關系的相互作用。

2、容量性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致地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叄』 《國語》中被譽為古今小說之祖的是

《國語》中被譽為古今小說之祖的應該是燕丹子這個人物的呀

『肆』 中國最早的一部武俠小說<燕丹子>寫的是

燕丹子 無名氏 著。

成書年代因為沒有確鑿可靠的記載,以致眾說紛紜.目前學術界較傾向於此書成於東漢以前。今存《永樂大典》、《問經堂叢書》、《岱南閣叢書》,《平津館叢書》、《於書百家》、《子書四十八種》,《四部備要》、<<叢書集成初編》等書中。現在通行的版本,是據清孫星衍校本刊刻的《平津館叢書》本o1985年中華書局出版了程毅中的點校本,是目前較好的本子。燕王喜二十八年(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遣衛人荊軻行刺秦王政之事。燕太子丹和秦王嬴政從小是好朋友,燕太.於丹在秦國做人質,秦王對他無禮,燕太子丹十{汽憤,向秦王表示想回國。

秦王說:你想回家,除非等到烏鴉的頭白了,馬的頭上長出廠角才行。太子丹求歸無望,仰天長嘆,誰知一嘆之下,烏鴉的頭由黑變白,馬也生出了角。秦王無法,只好放他回國,卻又命人在其回歸途中的橋上放置了機關,欲置太子丹於死地。太子丹經過時,機關偏偏失靈,沒有遭到暗算。

到了城門口,喊門未開,太子丹怕秦兵追來,學雞叫,引得眾雞齊鳴,守門卒誤以為天亮了,便打開城門,太子丹終於出城而歸。回國後,太子丹朝思暮想著復仇,他請教老師鞠武,鞠武勸他聯合楚、趙、韓、魏,等待時機。太子丹認為時間太長,無法忍受,於是和田光商議。田光考慮了三個月,對太子丹說:「我暗中觀察了太子的門客,認為都:不能成大事。夏扶是血勇之人,怒而面紅;宋意是脈勇之人,怒而面青;秦武陽是骨勇之人,怒而面白。我知道有——荊軻,是神勇之人,怒而面不改色。此人有雄心大志.不拘小節,太子欲成大事,非此人不可。」

太子丹便請田光向荊軻轉達自己想結交之意,並叮囑說:「這是大事,千萬別泄漏出去。」田光向荊軻訴說了太子丹的心意以後,便自殺了。因為他認為太子丹的叮嚀是對自己的不信任,這是一種恥辱。荊軻拜會了太子丹,得到太子丹的厚待,無論他想要什麼,都立刻辦到。兩人同案而食,同床而寢,甚至不惜將黃金當作瓦石投蛙,殺千里馬求肝,斬美人雙手,以此來取悅荊軻。如此過了三年,荊軻終於被感動了,他說服了逃亡在燕眉的秦國將軍樊於期自殺獻頭,又帶上了秦王急想吞並的督亢地圖,和秦武陽一起出發了。臨行之日,太子丹等人身著白衣,頭戴白帽,在易水之上為荊軻送行。荊軻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高漸離擊築,宋意和之。眾人皆怒發沖冠,淚流滿面。荊軻、武陽二人登車而去,夏扶則拔劍自殺,為二人送行。

西行途中,荊軻買肉,與屠者爭斤較量,武陽想出手教訓屠戶,荊軻制止了他。到了秦國宮廷,秦王傳見荊軻二人,鍾鼓並發,群臣皆呼萬歲,武·陽被其聲威驚恐,足不能行,面如死茯,荊軻則談笑自若,從容獻上樊於期頭和督亢地圖。秦王展圖,圖窮匕首現,荊軻右手拿過匕首,左手抓住秦王衣袖,數說秦王罪行。秦王請求在臨死前聽一曲琴聲,荊軻答應了。姬人鼓琴,琴聲曰:羅轂單衣,可制而絕;八尺屏風,可超而越;鹿盧之劍,可負而技。荊軻不隆音律,秦王聞琴聲便繞屏風而走,把背上劍拔出來。荊軻見狀,甩出匕首,擊中柱上,秦王便用劍回刺荊軻,荊軻身負重傷,仍態度從容,笑罵秦王,終於血灑秦廷,功虧一簀。

『伍』 中國古代小說的歷史演變過程

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里程及其規律
第一部分,說明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歷程;第二部分,說明我國古代小說在發展過程中的規律。第一部分是從縱的方面論述,第二部分是從橫的方面論述,全文縱橫交織,互相補充,完整地闡述了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
第一部分講發展過程,作者是按幾個階段來寫的。1.起源:神話傳說。2.發展:魏晉南北朝志怪志人。上述兩個階段中,小說同歷史歸於一類。3.成熟:唐代傳奇。脫離歷史而成為獨立的文學創作。4.繼續發展:宋元話本小說、演義小說。5.頂峰:明清文人獨立創作,寫平凡的人和事。
作者闡述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抓住了兩個關鍵。第一個是文學與歷史的關系。蕭統的文學定義說,「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就是指出文學作品必須有想像虛構,還要講求文采。神話傳說、志人志怪,都是靠實地訪問,從民間搜集而記錄下來的,所以同歷史歸於一類。唐代傳奇,有想像虛構並講求文采,因此就離開歷史而發展成為文學創作了。第二個關鍵是文人加工民間傳說與文人獨立創作的關系。宋元話本小說、演義小說,都是文人採用民間傳說而進行再創作的,寫的都是非凡的人物,不尋常的英雄;明清小說,發展成為文人的獨立創作,寫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抓住上述兩個關鍵,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進程就容易理清了。
第二部分講發展規律,作者列舉了四條。這四條與第一部分的內容密切相關。例如第一條,「中國的小說是來自民間的,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中國小說的每次發展、進步都是由優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間學習,參與、加工民間創作而取得的」。這在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幾個階段都可以得到證明。又如第二條,「史傳文學對中國古典小說的影響」。這從中國古代小說的幾個發展階段中,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作者在課文中只談了「對人的看法和描寫」一點,在另外的文章中還談了幾點(參照「有關資料」)。
二、學習重點說明
1.融會貫通,理解課文
首先,把第一部分講發展歷程的內容按時間順序串連起來理解。在這中間,可以把發展歷程分為五個階段、兩個關鍵。理解了這些,就理解了第一部分內容。其次,把第二部分講發展規律的內容與第一部分的內容結合起來理解。例如第二條規律,因為古代小說脫胎於史傳文學,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對史傳文學的傳統有所繼承,這首先表現在對人的看法和描寫上。反之,理解了第二部分內容,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第一部分。例如,理解古代小說脫胎於史傳文學,那麼也就不難理解小說發展過程中話本小說、演義小說的出現不是偶然的了。
2.舉一反三,用實例說明規律
在課文中,作者已經舉了不少實例來說明規律。因此,學生從課文中不難得到啟發,模仿著用自己熟悉的例子去進一步說明課文闡述的規律。例如,作者已經用《三國演義》《水滸傳》說明第三條規律,但失之於簡單,不妨要求學生把說明具體化。甚至有些學生熟悉的但作者沒有涉及的例子,也不妨要求學生去說明課文中提到的某些規律。這是學習課文的延伸,也有助於進一步深入地理解課文。
●解題指導
一、根據課文內容,填寫下表。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融會貫通,把握課文基本內容。
朝代
發展階段
體裁特點
規律
魏晉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話傳說
1.中國的古代小說是來自民間的,古代小說的每次發展都是由文人作家參與、加工民間創作而取得的。2.史傳文學對中國古代小說很有影響。3.古代小說創作立足於現實。4.由於受封建文化的壓迫摧殘,古代小說的發展極為艱難。
魏晉南北朝
發展
志怪志人

成熟
唐傳奇
宋元
繼續發展
話本
明清
頂峰

『陸』 簡述中國古代小說的起源

中國古代「小說」概念的演變「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 其意指「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也就是所謂的「殘叢小話」小說作為一種獨立的文體概念出現於漢代,西漢劉歆編的《七略》中已有「小說家」 的明確類目。桓譚在他的《新論》中說:「若其小說家,合殘叢小說,近取譬論,以作短書, 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這段話,既說明小說的形態特點是短篇體制,運用比喻說事,又 強調了它的社會功用。東漢班固在《漢書 藝文志》中進一步明確了小說的內涵及特點: 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議,道聽途說之所造也。 因此,在他的《漢書 藝文志》中,小說家被排斥在九流之外,排在十家的最後一家。 綜合漢人對小說的理論,大致包含以下幾層意思: 1.小說的內容來自民間傳說,屬「街談巷語」、「道聽途說」,是不符合「大道」、不見 於經典的瑣聞雜說或神怪故事。 2.小說的形態特色是「殘叢小語」,即短篇體制,運用比喻、誇張的虛構手法,因此具 有生動性和形象性。 3.通過說故事或敘事對生活進行指導,既具有傳奇性又具有知識性和說教性。 一、中國古代小說與神話的關系 小說究其根本,應來源與神話與傳說。明代胡應麟說《山海經》是「古今語怪之祖」(《少 《山海經》是我國先秦典籍中獨具風貌的作品,自古被稱為「奇書」,此書共十八卷,分《山經》和《海經》兩部分。 《山經》以紀五方山川為綱,系之以古史、草本、鳥獸、神話、宗教等內容;《海經》 除著錄地理方位之外,還記載遠方異人的狀貌和風俗,夾雜著大量的神話片段。 《山海經》是錄著我國古代神話最多的一部典籍,如「誇父逐日」、「精衛填海」、「西王 母」、「黃帝與蚩尤之戰」、「鯀禹治水」等。是孕育後世小說的胚胎。 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為《山海經》乃「小說之最古者爾」。 西晉太康年間出土於河南汲縣魏襄王冢中的《穆天子傳》,以相當可觀的篇幅描寫了周 穆王以造父為馭者、以河伯為副車,驅八駿巡行天下。《穆天子傳》代表著神話向小說的過 渡,並開了後世英雄傳奇的先河。 中國的神話有一個歷史化和宗教化的過程,神話人物常會被逐漸納入帝王家譜和宗教神 譜,反映這種變化的,在中國小說史上有一種由神話過渡到「仙話」的現象。仙話更多地表 現了後世人的理想和慾望。這表現了小說一方面吸取神話的幻想,一方面,又開始脫離神話 那種先民心理,回歸到現實的人情。 二、中國古代小說與子書的關系 古代小說在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圖書分類目錄中一般屬子部,故稱子部小說。 《晏子春秋》在寫作上很有特色,故事簡潔完整,語言清新流暢,許多篇章已具有了小 說的敘事特點,如著名的「晏子使楚」。 先秦諸子為了形象地闡明道理,往往用寓言來說事。這些寓言既具有諷諭性、哲理性, 又具有故事性、形象性,有些寓言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已具有小說的特點。 《孟子 齊人有一妻一妾》;《韓非子》中的寓言,諸如「和氏璧」、「買櫝還珠」、「自相 矛盾」。《莊子》中的寓言如「皰丁解牛」、「匠石運斤」、「佝僂者承蜩」等。宋代黃震說莊子 是「詼諧小說之祖也」。 三、中國古代小說與史書的關系 從《左傳》開始,史家在著述歷史的時候,便常雜以流傳民間的遺聞佚事,使歷史事件 故事化,而且敘事完整翔實,並運用逼真的細節來描寫人物,使歷史人物性格鮮明,形象生 動。如:出亡中的晉公子重耳,諫假道的宮之奇,哭師的蹇叔等。 《戰國策 齊策》中的「鄒忌諷齊王納諫」,可以說是一篇很生動的小說。 從《左傳》到《史記》、《漢書》,這些歷史散文都證明了「史有詩心、文心」的觀點。 同是,它們的敘事方式、結構形態、語言技巧也常常的影響了中國小說文體的發育、發展。 此外,中國小說中也有一些被稱為「野史」的作品長期竄入史書的領域,如《吳越春秋》, 是一部採用虛構手法的小說,而不是史書。 從《左傳》開始的史學,的確是「小說之祖」。

『柒』 中國最早的武俠小說(燕丹子)寫的是什麼

燕丹子 無名氏 著。

成書年代因為沒有確鑿可靠的記載,以致眾說紛紜.目前學術界較傾向於此書成於東漢以前。今存《永樂大典》、《問經堂叢書》、《岱南閣叢書》,《平津館叢書》、《於書百家》、《子書四十八種》,《四部備要》、<<叢書集成初編》等書中。現在通行的版本,是據清孫星衍校本刊刻的《平津館叢書》本o1985年中華書局出版了程毅中的點校本,是目前較好的本子。燕王喜二十八年(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遣衛人荊軻行刺秦王政之事。燕太子丹和秦王嬴政從小是好朋友,燕太.於丹在秦國做人質,秦王對他無禮,燕太子丹十{汽憤,向秦王表示想回國。

秦王說:你想回家,除非等到烏鴉的頭白了,馬的頭上長出廠角才行。太子丹求歸無望,仰天長嘆,誰知一嘆之下,烏鴉的頭由黑變白,馬也生出了角。秦王無法,只好放他回國,卻又命人在其回歸途中的橋上放置了機關,欲置太子丹於死地。太子丹經過時,機關偏偏失靈,沒有遭到暗算。

到了城門口,喊門未開,太子丹怕秦兵追來,學雞叫,引得眾雞齊鳴,守門卒誤以為天亮了,便打開城門,太子丹終於出城而歸。回國後,太子丹朝思暮想著復仇,他請教老師鞠武,鞠武勸他聯合楚、趙、韓、魏,等待時機。太子丹認為時間太長,無法忍受,於是和田光商議。田光考慮了三個月,對太子丹說:「我暗中觀察了太子的門客,認為都:不能成大事。夏扶是血勇之人,怒而面紅;宋意是脈勇之人,怒而面青;秦武陽是骨勇之人,怒而面白。我知道有——荊軻,是神勇之人,怒而面不改色。此人有雄心大志.不拘小節,太子欲成大事,非此人不可。」

太子丹便請田光向荊軻轉達自己想結交之意,並叮囑說:「這是大事,千萬別泄漏出去。」田光向荊軻訴說了太子丹的心意以後,便自殺了。因為他認為太子丹的叮嚀是對自己的不信任,這是一種恥辱。荊軻拜會了太子丹,得到太子丹的厚待,無論他想要什麼,都立刻辦到。兩人同案而食,同床而寢,甚至不惜將黃金當作瓦石投蛙,殺千里馬求肝,斬美人雙手,以此來取悅荊軻。如此過了三年,荊軻終於被感動了,他說服了逃亡在燕眉的秦國將軍樊於期自殺獻頭,又帶上了秦王急想吞並的督亢地圖,和秦武陽一起出發了。臨行之日,太子丹等人身著白衣,頭戴白帽,在易水之上為荊軻送行。荊軻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高漸離擊築,宋意和之。眾人皆怒發沖冠,淚流滿面。荊軻、武陽二人登車而去,夏扶則拔劍自殺,為二人送行。

西行途中,荊軻買肉,與屠者爭斤較量,武陽想出手教訓屠戶,荊軻制止了他。到了秦國宮廷,秦王傳見荊軻二人,鍾鼓並發,群臣皆呼萬歲,武·陽被其聲威驚恐,足不能行,面如死茯,荊軻則談笑自若,從容獻上樊於期頭和督亢地圖。秦王展圖,圖窮匕首現,荊軻右手拿過匕首,左手抓住秦王衣袖,數說秦王罪行。秦王請求在臨死前聽一曲琴聲,荊軻答應了。姬人鼓琴,琴聲曰:羅轂單衣,可制而絕;八尺屏風,可超而越;鹿盧之劍,可負而技。荊軻不隆音律,秦王聞琴聲便繞屏風而走,把背上劍拔出來。荊軻見狀,甩出匕首,擊中柱上,秦王便用劍回刺荊軻,荊軻身負重傷,仍態度從容,笑罵秦王,終於血灑秦廷,功虧一簀。(羅立群)烏將軍記牛僧儒著。唐代文言武俠小說,又名《郭元振》,出自《古今說海》「說淵」四十九。參見「郭元振」條。

『捌』 關於中國古典小說之最"早"

我國古代小說之最
最早的小說:《燕丹子》
最早的紀實小說:《晏子春秋》
最早的傳奇小說:《古鏡記》
最早的武俠小說:《紅線傳》
最早的神魔小說:《三遂平妖傳》
最早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
最早的推理小說:《包公案》
最早的《水滸》本子:《忠義水滸傳》
最早的章回體俠義小說:《兒女英雄傳》
最早的小說總集:《太平廣記》
最早的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最早的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最早的筆記小說集:《西京雜記》
最早的小說叢集:《古今說海》
最長的古代小說:《榴花夢》
最大的公案小說:《施公案》

『玖』 武俠小說鼻祖是什麼,它講的什麼歷史故事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個武俠夢,夢想著仗劍天涯,夢想著扶危濟困。想必每個人武俠小說也看了不少,古代的、近代的、杜撰的、改編的,但是你知道中國武俠文學作品鼻祖是哪一部小說嗎?


這裡面並沒有寫到侍醫夏無且,可能作者認為以琴聲提醒嬴政更顯的情節激盪吧。

從《燕丹子》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武俠小說雖然沒有脫離歷史,故事略顯單薄,但是已經有了後世武俠小說所具有的要素。主人公有強烈的責任感,不畏強權不畏強暴,為了正義可以捨身取義,殺身成仁,也符合金庸筆下郭靖所說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要求。

『拾』 中國古代文言小說總目,列舉的小說,漢之前的有哪些

山海經——古代小說之祖
汲冢瑣語——戰國古書
燕丹子
穆天子傳
列子
其餘二樓所說的神異經、十洲記等作品 都是漢代級以後的。另外,一樓的,中國小說不是只有明清的,魏晉志怪不是么

熱點內容
變態吃人小說閱讀 發布:2025-07-10 05:35:09 瀏覽:840
阿潼言情小說集 發布:2025-07-10 05:35:09 瀏覽:70
愛情的背後小說文閱讀 發布:2025-07-10 05:26:24 瀏覽:639
重生熱血類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0 05:25:46 瀏覽:257
小說天價寶貝101次枕邊書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0 05:23:09 瀏覽:46
女同經典小說完結 發布:2025-07-10 05:19:58 瀏覽:137
純情丫頭火辣辣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0 05:01:12 瀏覽:47
第二春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0 04:47:53 瀏覽:916
白薇染霜情若水免費全本小說 發布:2025-07-10 04:47:18 瀏覽:214
免費完本小說閱讀網明朝小侯爺 發布:2025-07-10 04:43:21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