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古代白話小說免費閱讀

古代白話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時間: 2021-07-14 10:13:45

1. 什麼叫古代白話文

監通常有很多種自稱
多數為帶有男性特徵的自稱
「咱」是來自於山西的軍事用語,用以稱我部軍馬

2. 請介紹幾部古白話文的好小說 四大名著作不用了

《醒世恆言》單獨故事世間百態自細品吧看
《鏡花緣》仙凡故事思想點套情節邊量詩詞些古代風俗游戲描寫喜歡覺挺喜歡能覺累贅
《七俠五義》包拯朋友英勇斷案助樂故事面展昭白玉堂描寫挺錯
《三言二拍》經典解釋

3. 求中國古代短篇白話小說集。快快快!在線等

個人推薦「三言二拍」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是最重要的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集之一。通常亦與凌濛初的「二拍」,即《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並稱,稱為「三言二拍」。

《喻世明言》是明末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最初版本名為《古今小說》,全稱《全像古今小說》。後重印改名為《喻世明言》,以與「三言」其他作品書名相配。全書40卷,每卷1篇,共計40篇。它和《通言》、《恆言》一樣,為宋元明話本小說。

《喻世明言》中故事產生的時代,包括宋、元、明三代,其中多數為宋元舊作話本,例如「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少數為明朝擬話本,例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另外有些是明人對宋元舊作的改編加工,例如「新橋市韓五賣春情」、「鬧陰司司馬貌斷獄」等。由於產生年代不同,因此在內容、手法、語言、風格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但又因為屬於同一個小說發展系統,其題材也都和城市生活聯系密切,所以各篇之間還有很多共通之處。其中「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譴責了負心男子對愛情的不忠;「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描寫了對失身妻子舊情難忘而破鏡重圓;「羊角哀捨命全交」、「吳保安棄家贖友」、「范巨卿雞黍死生交」等則歌頌了不計生死利害而忠於友情的精神;而「楊思溫燕山逢故人」、「木綿庵鄭虎臣報冤」、「楊八老越國奇逢」則觸及了異族入侵、權臣誤國等現實政治題材。《喻世明言》還收錄和改編了一些歷史傳奇故事,例如「晏平仲二桃殺三士」。此外,《喻世明言》各篇小說多取材於現實生活,主題涵蓋愛情、婚姻、朋友情義等,展現了當其時的社會百態。

《警世通言》是明末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集。完成於天啟四年(1624),收錄宋、元、明時期話本、擬話本40篇。一般認為,這些作品都經過編撰者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題材或來自現實生活,或取自前人筆記小說。

《警世通言》內容豐富,有反映市民生活的《崔待詔生死冤家》,反映婦女生活的《小夫人金錢贈平少》、《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及反映愛情生活的《樂小捨生覓偶》等作品。
總體而言,《警世通言》的題材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婚姻愛情與女性命運。其二,功名利祿與人世滄桑。其三,奇事冤案與怪異世界。從各個角度呈現了當時生活中的社會百態。

《醒世恆言》是明末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筆記集。該書收錄了宋、元以來話本、擬話本40篇,風格各異,這些故事,有來源於史傳的,也有出於歷代筆記、小說的,而最多最根本的源頭,則直接來自民間傳說的故事,來自社會的實際生活。通過這些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人民的願望。其內容豐富,有反映愛情婚姻的;有抑揚封建官吏,暴露吏治黑暗的;有謳歌行俠仗義,譴責忘恩負義的。故事情節離奇曲折,人物個性鮮明,充滿情趣。
該書40篇故事中,宋、元舊作比前「二言」少,約佔六分之一左右,確認為宋元舊作的有《小水灣天狐貽書》、《勘皮靴單證二郎神》、《鬧樊樓多情周勝仙》、《金海陵縱欲亡身》、《鄭節使立功神臂弓》、《十五貫戲言成巧禍》等篇。其中《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十五貫戲言成巧禍》這兩篇作品在整個宋元話本中都是上乘之作。其餘絕大部分是明人話本和擬話本。

《初刻拍案驚奇》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奇書,共有短篇小說40篇,它以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擬話本」形式,描寫了眾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如商人由厄運而致富,讀書人由貧寒而成名;清官們斷案如神,貪吏們枉法如虎;惡棍們姦淫攬訟,騙子們爾虞我詐;青年們怎樣追求忠貞不貳的愛情,而封建禮教又如何製造婚姻悲劇。語言通俗簡練;情節曲折起伏,撲朔迷離,然又合乎情理;人物內心刻劃細致入微,藝術形象栩栩如生,歷來評價甚高。

《二刻拍案驚奇》共有作品40篇,但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願,小姨病起續前緣》與《初刻拍案驚奇》同卷篇目相同,卷四十《宋公明鬧元宵雜劇》系雜劇,故實有小說38篇。《二刻拍案驚奇》以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擬話本」形式,描寫了眾多引人入勝的故事,概括地說,該書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表現愛情婚姻和兩性關系;二、表現封建官吏的思想行為;三、表現商人生活。

個人覺得看你對哪個比較感興趣,選擇一本讀一讀,會受益匪淺。

4. 中國古代白話小說有哪些

中國古代白話小說主要有:

明代四大奇書:《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長篇章回體演義小說》《金瓶梅》;明代的擬話本小說「三言」「兩拍」;「三言」即馮夢龍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二拍」即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清代「雙峰」:《儒林外史》《紅樓夢》等。而《紅樓夢》更成為中國古代現實主義小說輝煌的頂點。

白話小說,發源於唐代的一種文學形式。中國白話小說的前身是民間故事和所謂的「街談巷語」,在古代中國文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小說經歷了不斷的豐富和拓展,到宋代的話本階段基本成熟定型,直到明代才迎來了真正的繁榮,成為與抒情文學分庭抗禮的一大文學體系。

白話小說發展源流

1、發祥期:唐代

當時,市人小說、寺院俗講成為白話小說的兩個發展源頭。

2、黃金期:宋、元時期,開封、杭州等瓦舍勾欄處,「說話」藝術盛行,由此產生「話本小說」。這也是最早的白話小說形式,這種小說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短篇白話故事,篇幅較短,基本用口語敘述,有虛構性。

3、宋末及元代,在白話小說基礎上出現了文人模仿此形式創作的擬話本小說。

4、全盛期:明、清

5. 有什麼好看點的古代小說、要白話文的看的懂的

笑傾三國、步步驚心、挽離裳等等。我沒看過幾本古代的,抱歉。

6. 想看春秋戰國的歷史小說(白話文版本)

東周列國志 《東周列國志》為明代長篇白話歷史演義小說。當周宣王輕易見殺,當褒姒巧遇得活,《東周列國志》拉開了它那長達數百年史事的序幕。這是古今中外時間跨越最長,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說,描寫春秋戰國時代「列國」故事。關於 「列國」故事的平話,最早產生在元代。明代嘉靖、隆慶年間,余邵魚(字畏齋)撰《列國志傳》,以烽火戲諸侯開篇,分節不分回,每節隨事立題。明末馮夢龍加以改編,凡余邵魚疏忽或遺漏的地方,都根據史書作了訂正,藝術上也有顯著的提高,改名為《新列國志》,共108回。清代乾隆年間,連環畫封面圖冊1(15張)蔡元放(名界,號七都夢夫、野雲主人)又作了一番修改,並加了序、讀法、詳細的評語和簡要的注釋,改名為《東周列國志》。 《東周列國志》寫的是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內容相當豐富復雜。《東周列國志》所敘述的歷史,正是這樣一個時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展開的。其中敘寫的事實,取材於《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四部史書,將分散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傳記按照時間順序穿插編排,冶為一爐,成為一部結構完整的歷史演義。秦漢前的一些史家為了某種原則立場,對歷史事件的敘述和評價,有時會隱而不言,把意思深藏在記述的文字中,沒有一定見地的人,很難發覺,更談不上理解了。這部書的通俗之處,正是將那暗礁一樣的文字弄得水落石出,大家一看便心知眼明,種種是非善惡,忠好智愚,畢露於光天化日之下。這是作者編寫此書的用意,也是他們對後人的貢獻。 西周王朝的最後一個國王叫周幽王,他是一個昏庸暴虐的國王。西周末期,由於社會矛盾的加劇,王室內部的矛盾也擴大了,周幽王終於被申侯和犬戎的聯合軍隊攻入王宮後殺死,周王朝鼎盛時代就此結束,歷連環畫封面圖冊2(15張)周平王繼位後,將王都東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這就是歷史上稱做東周的開始。周王朝的統治日漸衰落,各諸侯國的勢力日益強大,東周社會進入了一個大動盪的時期,中國先秦時代諸侯爭霸的「春秋」時期自此開始。這是中國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時期,也是社會經濟和文化大發展的時期。諸侯國的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形成了諸侯國大國爭霸的局面,出現了齊桓公、晉文公、楚庄公、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的「春秋五霸」。在這個時期,還出現了像管仲、子產、曹劌、孫武這樣著名的歷史人物,發生了「城濮之戰」這樣以弱勝強著名的古代戰例,也出現了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發奮圖強的諸侯國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也是在春秋末期這個社會大變革時代產生的。 春秋時期最先強大起來的是鄭庄公,小說裡面把他描寫成一個奸詐陰險的小人,因此在裡面的歷史地位並不高。鄭庄之後有齊桓,齊桓公小白得鮑叔牙的幫助,擊敗管仲輔助的公子糾,從而成為齊公,後又任管仲為相,因其認人唯信,不進讒言,又得管仲鮑叔牙之大才,很快就雄霸天下,九合諸侯。但其結局悲慘,困死宮中,死後各子相爭數歲不休,也因此漸漸失去了齊國的霸主之位。齊桓公之後,重耳續伯,自深得民心的申生死後,年青時的晉文公重耳便多有磨難,三十歲上逃走天涯,先後流走齊、楚、秦等無數國家,取齊女秦女為妻。只因一幫志同道合如介子推人的幫助方幸而得生。秦公三平晉亂,最終還是把他推上了晉國國君的寶坐,老來得國的重耳繼承齊桓公的伯業,兢兢業業把國家治理得無比強大。「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鳴必驚人」的楚之大鳥,因國亂而三年隱若之後果如他之言,一下飛上了亂世春秋的高空,成為一方霸主,這就是締造了絕纓大宴的楚莊王。而後的楚平王昏庸,竟占兒媳為己有,又聽讒言,欲死太子也絕後患,因而牢伍奢,誘殺其子,幸得伍員逃得一生,一夜間愁發皆白之後逃離楚國,後落根於吳,也因他的再生,幾使楚丘和越國覆滅於吳國之手,這個有著太多傳奇的伍子胥,扣開了吳越春秋的大門,吳王闔閭之後,伍子胥薦夫差而得王,然而夫差不聽子胥忠言,放回已困多年的越王句踐夫婦,最終導致吳國滅於這個重生後兢兢業業,一心為復仇而卧薪嘗膽的人手裡。緊接著晉國三分天下為韓、趙、魏。大概春秋時期的歷史就到此了,之後的戰國史,小說寫得相對簡單得多,也沒有像趙氏孤兒那樣紛繁復雜的故事。 《東周列國志》描寫戰國部分雖然不比春秋部分那麼龐大,但也還十分精彩,衛鞅入秦變法,西門豹、吳起的故事等,但給讀者記憶深刻的當數孫臏、龐涓、蘇秦、張儀等人,四人皆是鬼穀子的弟子,孫臏、龐涓學兵法,蘇秦、張儀習游說。孫臏後為龐涓後害,幾死於魏,佯瘋才得脫歸齊國,後馬陵道萬箭射死龐涓。蘇秦游說六國聯合抗擊秦國,即歷史上著名的合縱,張儀助秦,後幾次破蘇秦的合縱之謀。兩人皆為游說之仕,小說中,他們算不得什麼偉大人物,全為小人之舉,蘇秦先貧如洗,後因游說而富貴還家,按小說的觀點,其是為了自己而行游說之事,全不顧國家以後的發展,尤其在他後面的日子尤為明顯。結局悲慘自是不必說。蘇秦張儀之後,多出如孟嘗君、信陵君、平原君這樣的好客之士,在他們門下,養士多達數千人,但所養之士也多無用,不能為國出謀劃策,也不能為之身死。 作者:馮夢龍
當然藺相如、廉頗這樣的大將之才也是有的,白起長平一戰坑殺趙卒四十萬余。再後期,秦王翦、趙李牧等出現,王翦是秦並吞六國的主力統帥,兵越千里,戰功顯著。 縱觀東周幾百年,無外乎一個「亂」字,亂世春秋,父子相殘、兄弟相爭、父奪子愛,子通其母、兄妹相通等並不足為奇。春秋時期,多有謀國之能臣如管仲、百里奚、先軫、智寧俞、趙盾等,也多有謀國之君如鄭庄公、齊桓公、晉文公、悼公、楚莊王、秦穆公等,但之後,謀國之君和謀國之臣皆越來越少,後幾近滅絕,多出將才而無相才者,也多為游說之人,再之後,只剩家養士人的君子,當然如信陵君這些也堪為國才,但所養之士少有用者。再之後,僅剩將領之才了。將領之後呢,就只剩貪贓枉法、賣國賣家的郭開之流,惟秦王政為治國之君,任人唯賢。下面也有一幫如王翦、李斯等的能臣,也難怪秦能並吞六國而統一天下,唉也!

7. 水滸傳古典白話文在線閱讀

浪費了法律空白;

8. 古代白話小說有哪些

白話小說,發源於唐代的一種文學形式。中國白話小說的前身是民間故事和所謂的「街談巷語」,在我國文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小說經歷了不斷的豐富和拓展,到宋代的話本階段基本成熟定型,直到明代才迎來了真正的繁榮,成為與抒情文學分庭抗禮的一大文學體系。
1.發祥期:唐代
當時,市人小說、寺院俗講成為白話小說的兩個發展源頭。
2.黃金期:宋、元時期,開封、杭州等瓦舍勾欄處,「說話」藝術盛行,由此產生「話本小說」。這也是最早的白話小說形式,這種小說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短篇白話故事,篇幅較短,基本用口語敘述,有虛構性。
3.宋末及元代,在白話小說基礎上出現了文人模仿此形式創作的擬話本小說。
3.全盛期:明、清
這一時期,產生了演義小說、長篇章回體小說等。如明代四大奇書:《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長篇章回體演義小說》《金瓶梅》;明代的擬話本小說「三言」「兩拍」;「三言」即馮夢龍的《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二拍」即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清代「雙峰」:《儒林外史》《紅樓夢》。而《紅樓夢》更成為中國古代現實主義小說輝煌的頂點。
編輯本段
白話小說概述:

中國白話小說的前身是民間故事和所謂的「街談巷語」,在我國文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小說經歷了不斷的豐富和拓展,到宋代的話本階段基本成熟定型,直到明代才迎來了真正的繁榮,成為與抒情文學分庭抗禮的一大文學體系。
「小說」一詞最早出現於《莊子外物篇》:「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這里認為小說是一種不登大雅之堂、不為學士大夫所重視的東西。鄭振鐸在《中國俗文學史》中說:「凡是不登大雅之堂、凡為士大夫所鄙夷、所不屑注意的文體都是『俗文學』」,小說正是這樣一種俗文學。班固也認為「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他認為小說是末技,是小道小智所為。但小說的生命力極為旺盛,雖然飽經磨難和拒斥,卻仍然有強烈的發展勢頭。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到唐宋之交,市民階層興起,尤其是宋代,生產力發展迅速,市民階層日益壯大,他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休閑娛樂的呼喚也日益強烈,城市文化越來越盛行,中國的長篇白話小說以此為契機,迅速的發展起來。
唐代傳奇相對白話小說是雅,但拿傳統的雅俗觀來衡量它,卻又可以說它為俗。雅俗問題與上述娛樂和教化、虛構和實錄的問題有著內在的聯系。教化的內容是禮義,實錄叫做雅馴,可見傳統的雅俗觀是貶低和排斥娛樂和虛構的。 儒家道統文統的繼承和發揚,阻塞了傳奇小說的發展。傳奇小說,一般的說是士人寫給士人讀的文學,它本來就產生和活躍在雅文化圈內。當它蒙上不雅的俗名,士人便疏遠它,它便從雅文化圈走出來,逐漸向俗文化靠攏。宋代傳奇小說作者的文化層次下移,同時創作傾向卻向雅的方向攀附。「論次多實」、「采艷殊乏」,都是棄俗而就雅的表現。
降至元明,傳奇小說俗化趨勢愈益明顯,從明代中後期流行的各種通俗類書如《國色天香》、《萬錦情林》、《綉谷春容》、《燕居筆記》等競相轉載來看,它們在士人中還是頗有讀者的。人們總愛附庸風雅,標榜不俗,而實際卻有難以脫俗的一面。
這類半文半白的、篇幅已拉得很長的傳奇小說繼續走著俗化的路,到明末清初,它們乾脆放棄文言,使用白話,並且採取章回的形式,便成為了才子佳人小說,完全與通俗小說合流。
如果說傳奇小說是從雅到俗,那麼白話小說的運動方向恰好相反,是從俗到雅。白話小說無論短篇還是長篇,都源於民間「說話」,它們的體制和敘事方式都保留著「說話」的胎記,與源於史傳的傳奇小說迥然有別。白話小說長時期在民間傳播,其故事是生鮮的、同時又是稚拙的,版刻也很粗率。直到明代嘉靖前後,情況才發生重大變化。文人突然看好這種俗而又俗的文學樣式,他們不只是評論,而且參與其間,進行搜集、整理、加工、編輯、出版。接著還有模擬這種樣式的文人創作,如馮夢龍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和陸人龍的《型世言》,等等。
這種情況的發生,與王陽明「心學」的崛起有著直接的關系。王陽明是主張人皆可以成為聖賢的,有利用俗的形式才能達到化俗的效果。他對俗的重視,在當時卻有振聾發聵效果。嘉靖萬曆時代推崇通俗文學的文學家所依據的就是王陽明的這種思想。
白話小說的作者由不見經傳的無名氏,漸次上升為大文人。他們的文化修養和社會地位都是早期白話小說作者所不能相比的。
白話小說的內容和風格也隨著作者成份的改變而漸次由俗變雅。按創作方式,白話小說的演進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是「說話」的書面化;中期是作家根據現成故事進行創作;後期是作家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獨立創作。文人獨創的小說,不僅題材情節出自個人機杼,而且藝術風格也有鮮明的個性。白話小說發展到後期已有雅俗的分別。不過,白話小說的主流趨向於雅,卻是不爭的事實。
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它們的源頭分別為雅和俗,它們的走向卻相反,文言小說向俗靠攏,白話小說向雅接近。雅俗在小說范疇內達成了妥協。「雅」接納了白話,承認了「虛構」;「俗」則承擔起「教化」的使命。換言之,「雅」放棄了「雅言」和「實錄」的原則,「俗」則放棄了娛樂惟一的宗旨。小說中雅俗共存是小說藝術成熟的重要際志。
中國小說的源頭就存在著雅俗的分歧,雅的是文言小說,它從史傳蛻化而來;俗的是白話小說,它從民間伎藝「說話」轉變而成。在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的發展途程中,雅和俗構成兩極,文言小說受到俗的引力作用,不斷吸收俗的成分,顯示出漸次俗化的傾向;而白話小說則受到雅的引力作用,不斷吸收雅的成分,表現為漸次雅化的傾向。雅俗結合是小說成就的重要標志之一。
明萬曆以後,不僅長篇小說的創作達到了空前的繁榮,而且短篇白話小說的創作也呈現出繁榮景象。
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作品衰微,這種文學樣式在當時已不適應社會的要求,相反,白話短篇小說作品的創作卻是一派生機盎然。這里的原因是比較多的。首先,明中葉以後,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城市不斷擴大,市民階層的力量壯大,在社會上是一股極為活躍的、強大的階層,他們要求在文學上能有反映他們的生活和思想的文學樣式和文學作品。
其次,宋元話本小說在明代得以繼續發展,它是勞動群眾小說創作自身發展的結果,顯示出比文言小說更強的生命力。參予白話小說創作的作家大多是中下層知識分子,他們善於吸收群眾藝術創作的結果,語言通俗易懂,作品更多地反映了現實社會的內容,有一定的社會批判精神,因而有著更強的人民性,為廣大群眾所觀賞喜愛。
明代印刷術發達,書壇眾多,迎合人們的口味與喜好,書商也大量地刊行話本小說,因此話本小說慢慢地演變為供案頭閱讀之作的擬話本。
擬話本的體裁與話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詞,中間以詩詞為點綴,故事性強,情節生動完整,描寫人物的心理細致入微,個性突出,比較注意細節的刻畫等。但它又與話本不同。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認為擬話本是「近講史而非口談,似小說而無捏合」,「故形式僅存,而精采遂遜。」在口語運用和生活氣息上,擬話本明顯地遜於話本小說。
現在認為最早的話本集《清平山堂話本》,是嘉靖年間洪楩輯印的,分《雨窗》、《長燈》等6集,每卷1篇,共收話本60篇,故全書總名為《六十家小說》,今存15種。萬曆年間熊龍峰刊印的話本今存4種。這兩種話本集都包括宋元話本和明代擬話本在內。天啟年間馮夢龍編輯的《喻世明言》(初題《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短篇小說集,簡稱「三言」,每集收話本40篇,包括宋元話本、明代擬話本兩部分。「三言」對後世影響較大,此後擬話本的專集大量出現。明末凌濛初在「三言」的影響下,創作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兩個擬話本集,簡稱「二拍」。「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擬話本的成就,是由話本向後代文人小說過渡的形態,對中國古典白話小說創作在明末以後繼續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反映了廣泛的社會生活內容。愛情婚姻的題材是明代擬話本的一個重要內容。《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樂小舍拚生覓偶》、《玉堂春落難逢夫》等真實地描寫了被糟踐的婦女的悲慘地位以及她們對愛情婚姻的自主要求,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與嚮往,貫穿了對封建禮教及門第觀念的批判,尤其是《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無論在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可稱為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在《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賣油郎獨占花魁》等篇中,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愛情婚姻觀念。《俞伯牙摔琴哭知音》、《施潤澤灘闕遇友》等篇描寫了在冷酷的等級社會中真誠的友誼。《沈小霞相會出師表》、《盧太學詩酒傲王侯》、《灌園叟晚逢仙女》等篇暴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猙獰面目和無恥罪惡。《轉運漢巧遇洞庭紅,波斯胡指破鼉龍殼》、《疊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顯靈》等篇反映了明代社會商人的心理。
總之,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和政治的黑暗,描寫手工業者和小商人的生活與思想,歌頌市民階級的勤勞誠實及對發財致富的追求,要求愛情與婚姻生活的自由,抨擊科舉制度的不合理和司法制度弊病等主題,共同組織成明中葉以後短篇白話小說的重要內容,顯示了明擬話本新的思想特色。但「三言」、「二拍」中也包含著明顯的落後和庸俗的因素,比如美化統治階級、宣揚封建禮教、迷信鬼神等佔了相當的數量,尤其又以「二拍」更為嚴重,這也是明代後期話本小說的通病。明末短篇白話小說集還有十多種,比較有影響的是《西湖二集》、《石點頭》、《鼓掌絕生》、《醉醒石》等,成就都不高,但其中有一些篇章,文筆生動,形象鮮明,對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病有所揭露。
明清時代是一個充滿進步與守舊、啟蒙與頑愚、思想解放與鉗制的時代。一方面,個性覺醒,人本意識抬頭,不少進步人士張揚個性,追求自由,肯定物慾財利,這反映在小說里就是小說中人性涌動,追求物慾,情愛描寫細膩等。另一方面,封建統治者強化統治,中央集權突出,進一步加強思想控制,由此也出現了一些理學觀念濃厚、倫理說教明顯的小說作品。此外,還有兩種思想皆有,禁慾主義和享樂之風並行。明清小說內容豐富,類別繁多。

9. 了解中國歷史有哪些白話文的書可看

《上下五千年》

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國發展史、重大歷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歷史讀物。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現代語言寫出來,通俗易懂。
二、《史記》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三、《資治通鑒》
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四、《中國通史》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初版於1923年9月,出版後數十年內不斷重印再版,僅1933年至1935年間就重版了4次,是民國時期發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國通史。《中國通史》上起遠古時代,下至作者寫作之年(1922年),是一本名副其實的中國通史。在20世紀的史學界,憑個人力量獨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大時段的中國全通史,迄今為此,本書也是其中最權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10. 中國四大古典白話小說

《紅樓夢》曹雪芹
《西遊記》吳承恩
《水滸傳》施耐庵《三國演義》羅貫中

熱點內容
女皇愛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7-14 10:41:52 瀏覽:109
蘇青關暮深小說免費全文 發布:2025-07-14 10:40:11 瀏覽:411
爆笑師徒完結小說 發布:2025-07-14 10:28:28 瀏覽:231
免費閱讀穿越小說萬龍神尊 發布:2025-07-14 10:22:45 瀏覽:461
項羽穿越三國的小說排行 發布:2025-07-14 10:08:26 瀏覽:146
軍閥民國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4 10:03:59 瀏覽:367
言情校園文完結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4 10:03:11 瀏覽:341
關於高中校園生活的小說 發布:2025-07-14 09:46:00 瀏覽:119
商戰言情文虐戀小說 發布:2025-07-14 09:41:59 瀏覽:444
校園文女主偷偷寫小說幻想男主 發布:2025-07-14 09:23:54 瀏覽: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