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小說選讀教學參考
A. 中國古代文學推薦書目
1、先秦文學
先秦文學有兩源,現實主義和浪漫;
《詩經》分為風雅頌,
反映現實三百篇;
手法牢記賦比興,
名篇《碩鼠》與《伐檀》;
浪漫主義是《楚辭》,
《離騷》作者為屈原;
先秦散文有兩派,
「諸子」、史書要記全;
儒墨道法屬諸子,
各有著作傳世間;
儒家《論語》及《孟子》,
墨家《墨子》見一斑;
道家《老子》及《莊子》,
法家韓非著名篇;
歷史散文有兩體,
分為「國別」和「編年」;
前者《國語》《戰國策》,
後者《春秋》與《左傳》。
2、兩漢魏晉南北朝
兩漢魏晉南北朝,
詩歌成就比較高;
「樂府雙壁」人稱贊,
建安七子推「三曹」;
田園鼻祖是陶潛,
「採菊」遺風見節操;
《史記》首開紀傳體,
號稱「無韻之離騷」;
班固承續司馬意,
《漢書》斷代創新招;
賈誼雄文《過秦論》,
氣勢酣暢沖雲霄;
「出師」二表名後世,
《桃花源記》樂逍遙;
辭賦盛行多空洞,
張衡《二京》似驚濤;
文學批評也興起,
《文心雕龍》真高超;
駢文追求形式美,
小說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學
唐代鼎盛累如山,
「初唐四傑」不平凡;
王楊盧駱創格律,
律詩、絕句要記全;
浪漫詩人推李白,
一路高歌《蜀道難》;
現實主義有杜甫,
「三吏」「三別」不一般;
樂天倡導新樂府,
「琵琶」「長恨」留名篇;
田園詩派有王孟,
高、岑詩歌唱塞邊;
中唐李賀多奇麗,
賈島「推敲」傳世間;
晚唐崛起「小李杜」,
此後衰敗如塵煙;
韓、柳古文創新體,
《阿房宮賦》唱千年;
唐代傳奇已成熟,
代表作推《柳毅傳》。
4、宋代文學
宋代文學詞泱泱,
分成婉約與豪放;
柳永秦觀李清照,
風花雪月多感傷;
蘇軾首開豪放派,
「大江東去」氣昂昂;
愛國詩人辛棄疾,
「金戈鐵馬」勢高揚;
三蘇王曾歐陽修,
繼承韓、柳寫文章;
范公作品雖不多,
《岳陽樓記》放光芒;
南宋詩人陸放翁,
《示兒》猶念復家邦;
人生自古誰無死?
後世感懷文天祥;
編年通史第一部,
《資治通鑒》司馬光;
《夢溪筆談》小網路,
作者沈括美名揚。
5、元明清
元代散曲分兩種,
小令套數各不同;
雜劇代表四大家,
成就首推關漢卿;
竇娥悲劇傳千古,
人物形象最鮮明;
其餘三家鄭馬白,
還有《西廂》留美名;
明清戲劇精品多,
《桃花扇》及《牡丹亭》;
長篇都是章回體,
「四大名著」是高峰;
《儒林外史》不能忘,
《聊齋志異》多流行;
尚有短篇擬話本,
編訂「三言」馮夢龍;
方苞開創姚鼐繼,
散文流派叫桐城;
清末大家龔自珍,
《己亥雜詩》勸天公。
B. 考研中國古代文學史考研方向及參考書目
考研方向:以唐代文學研究為龍頭,別集研究、地域文學研究、佛教文學研究並重,帶動其他文學研究協調發展。要重視傳統方法與新方法整合運用,將文學研究、文獻研究、比較研究相結合。突出文學資源的屬地特色,強化資料庫建設,將豐厚的研究成果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
參考書目:
1、《中國文學史(新著)》 章培恆等 上海文藝出版社
2、《中國文學批評史新編》 王運熙等 復旦大學出版社
3、《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 朱東潤 上海古籍出版社
4、《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 朱東潤 上海古籍出版社
5、《文學理論》 [美]韋勒克等 北京三聯書店
6、《現代西方美學史》 朱立元 上海文藝出版社
7、《唐宋詞通論》 吳熊和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8、《論湯顯祖及其他》 徐朔方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9、《中國文學批評史》 郭紹虞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0、《樂府詩述論》 王運熙 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意:具體的參考書目還要根據院校的專業要求來選擇。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可報考研究生考試的學校如下:
北京師范大學
南京大學
復旦大學
北京大學
四川大學
南開大學
中山大學
首都師范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武漢大學
浙江大學
陝西師范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武漢大學
浙江大學
陝西師范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
暨南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浙江師范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
廣西師范大學
C. 中國古代文學史書目推薦
如果單純從考試角度考慮,中文系考研的具體書目應該具體為你想報考的學校所指定的初試及復試(有一部分學校復試不指定參考書)參考書目,在學校的研究生網站的招生簡章及「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的碩士招生目錄中可以查到。不過這需要每年跟蹤,因為初試參考書目修改的情況也是有的。一般來說,初試參考書根據初試考試科目而定。如有的學校初試涉及整個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即文學和語言學兩部分,其參考書也就大體涵蓋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藝理論這文學「四大科」,以及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基礎語言學等語言學科目;有的學校不涉及語言學,也就只有文學「四大科」的相關教材。其他情況如南開大學,文學基礎類的參考書目基本是文學史「三座大山」(古代、現當代、外國)的作品選,另外一部分則根據專業確定,如中國古代文學包括南開版《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和高教袁本《中國文學史》。總體來說,初試參考書目基本都是目前本科教學的通行教材,如高教袁本《中國文學史》、北大錢理群主編《現代文學三十年》、南開朱維基主編《外國文學史》或高教鄭本《外國文學史》、高教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等。
但如果想真正學好古代文學,單考「文學史」自然是不夠的,如果你深入了解一位作家(比如考研後借畢業論文的機會),你會發現越是深入越覺得文學史對該作家的敘述是何等空洞、偏執、掛一漏萬。不過在目前高校中文教育的現狀下,本科階段也只能依靠「文學史」大致掌握中國古代文學(其他文學史學科也一樣,至於「文藝理論」,你知道這一學科是中國獨有的嗎?國外的文學系是沒有這一學科的)的基本面貌。更進一步則可以通過對作家各種風格代表作品的理解、欣賞加深對文學史中相關敘述的理解。再進一步則是在比較扎實地掌握古代文學基本概況及重點知識(也就是重點作家的重點作品風格及文學主張)的基礎上,對自己感興趣的一位或多位作家、一部或多部典籍進行更深入的學習、理解和探究,能做到這一步便可以說已經初步具備古代文學研究素質了。所以,依照我所說的三個層次,中國古代文學(同樣適用於其他文學史)的數目則是:經典版本文學史(游國恩本綱舉目張、條分縷析,但其觀念略顯陳舊;袁行霈本敘述略顯拖沓、且多套話,不過比較適用於准備考試、學習答題的話語方式);作品選及重要作品(作品選以袁世碩本最為普及,但作品選中不收錄長篇小說,《三國》、《水滸》、《西遊》、《儒林》、「聊齋」、《紅樓》等需要另外閱讀);具體作家、作品、典籍的研究資料(專著、資料匯編、論文集等)。這里無法太過詳細地敘說,具體可以請教你的相關任課教師。
D. 自考中國古代文論選讀,教材上都是繁體字,有什麼可以參考的資料嗎
《中國古代文論》從今年起開始用新教材:《古代文論名篇選讀》,由韓湖初、陳良運主編,中國古籍書店出版的。本人通過淘寶網買了新教材,全是簡體字啊,你是不是把教材弄錯了喲。我今年四月考試,這也是最後一科了。另外網上可找到最新的考試大綱,不知道你有沒?希望都能順利通過!
E.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一)》課程講什麼內容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一)》的文學作品選讀包括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個大的階段,分成三個完整的學習段落。文體方面則涉及詩歌、散文、小說、詞等諸多種類,以詩歌的創作成就最為顯著突出。在這個漫長的時間跨度內,文學創作從不自覺到自覺,從零星創作到蔚為大觀,最終匯聚成唐詩創作的洪流。課程學習將形象完整地展示這樣一個文學演變過程,學生從學習諸多名家的優秀篇章中,可以理清中國文學發展的脈絡與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