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王衍的古代言情小說
A. 古代悲情小說《此恨不關風與月》很多作者寫的,有很多短小說一本書
書 名
此恨不關風與月
出版社
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第一章貴胃之姿:高貴而美麗的面容
宋文公:貌傾天下,江山易主
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利秀:光武大帝,中興大漢
孫策:美人如玉劍如虹
王衍:明哲保身,誤國誤己
慕容沖:鳳皇鳳皇止阿房
謝混:謝家蘭庭偎芝樹
沈約:沈腰空瘦,宮體新聲
蘭陵王:面具後的白馬王子
朱棣:日月高懸,世出永樂
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
胤祥:皇家的「拚命十三郎」
第二章才高八斗:才華與美貌同在
鄒忌:勸諫專家,整人高手
宋玉:搖落深知宋玉悲
司馬相如:道不盡的鳳求凰
諸葛亮:功從出師表,名成八陣圖
嵇康:廣陵曲終人未散
韓壽:逾牆而過偷異香
潘安:風流天下聞
衛蚧:六尺美玉碎建業
辯機:冷清佛門不冷清
柳永:奉旨填詞柳三變
唐寅:花落花開年復年
第三章碧血狂沙:帥哥策馬入陣來
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
呂布:勇猛蓋世,魂無所依
周瑜:羽扇綸巾,遙指赤壁
馬超:名將之後,西涼猛虎
獨孤信:滿城皆效獨孤郎
羅士信:亂世松柏,英雄無雙
第四章 女主男寵:以色事人終有時
董偃:生同衾,死同穴
秦宮:一生花底活
李奕:為太後捨命心也甘
楊白花:不向宮中飛,卻度江南落
和士開:一曲琵琶落 ,滿城桃花開
馬澄:敢與鳳同眠
張易之、張昌宗:奇葩命喪天津橋
第五章 斷背情懷: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安陵君:三年等一諾
潘章:羅浮山上共枕樹
彌子瑕:餘桃半枚君亦歡
龍陽君:臨江一泣,美人絕跡
董賢:生同享,死與共,為君斷袖又何妨
曹肇:賭衣弄帷曹兒郎
周小史:怎一個美字了得
韓子高:俊美英武,以死護主謝君恩
蕭韶:人變情不變
張幼文:托夢與君攜
B. 王衍這個名字出現在哪個小說
王艷這個名字確實出現在過很多小說裡面,他很多修仙小說裡面都有出現過這個名字,這個名字具體的話比如向萬古神帝出演過這個小說的名字。
C. 我想寫一本小說,你們覺得以下名字中哪個適合當主角的名字
寫修真小說的話
王衍
合適
因為「衍」一般和「道」有關
寫都市校園就
王梓
這和「王子」諧音有萌點
寫言情的男主建議第一個王悠羽
一般言情小說的就是這樣……
廢材流或者穿越異界
王俊
就很合適
接地氣有木有
寫小清新就
王翊
「翊」的意思比較接近這種文風
D. 古代關於「卿」「君」的使用
卿:1. 古代高級官名:三公九~。~相。 2. 古代對人敬稱,如稱荀子為「荀卿」。 3. 自中國唐代開始,君主稱臣民。 4. 古代上級稱下級、長輩稱晚輩。 5. 古代夫妻互稱:~~。~~我我(形容男女間非常親昵)。 6. 姓。 卿字歷史,《說文解字》說:「卿,章也。六卿: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從,皀聲。」皀,音bī,就是「簋」,即古代盛實物的一種容器,圓口,一般是用青銅或陶制稱成的,然又以青銅器為主。而卿,音qīng,從甲骨文和金文上看,就是兩個面對面跪坐著的人。「卯」和「皀」和在一起呢,就是兩個人圍著簋在吃飯。這是「卿」的本義,即饗食之意,《說文》解釋為「章」,不正確。 前幾次,我們講到丞相的「相」,本義是看,後來變成幫助瞽看東西的人,又變成在舉行禮儀時幫助主祭者的人,最後變成一種高級官職。而「卿」的演變,與「相」有相通之處。「卿」本義是饗食。大家知道,簋這種青銅器是貴族專用的,能圍在簋邊上吃飯的,那也得至少是個貴族。後來「卿」就漸漸變成「陪著國君吃飯的人」。 能陪國君吃飯,在古代那可是一項很特殊很尊崇的待遇。就是現在,能陪國家領導人吃飯,那也是一件值得顯擺的事兒!《論語·鄉黨》中說:「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國君賞賜的食物尚且如此,何況是陪著一起吃飯呢?我們再看看《左傳·宣公二年》中的一則資料: 秋九月,晉候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 我們著重看「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這一句,趙盾這個晉國的正卿,類似於日本的首相,陪國君宴,喝酒都不能超過三杯,更何況吃飯呢?卿裡面的「皀」,也就是「簋」,一般是盛黍、稷這類的主食的,相當於今天的主食米飯。《儀禮·公食禮》就有「宰夫設黍稷六簋」這樣的記載。由是可見,卿這種「陪國君吃飯的人」是有很高身份的。後來,卿也和「相」一樣,變成了一種高級官職的名稱。《禮記·王制》曰:「諸侯之上大夫卿。」《注》道:「上大夫曰卿。」《禮記·王制》又有: 大國三卿,皆命於天子;次國三卿,二卿命於天子,一卿命於其君;小國二卿,皆命於其君。 在周代的時候,卿已經是一種高級職務了。藺相如在「完璧歸趙」立了一功,所以「趙王……拜相如為上大夫」;後來藺相如又在「澠池會」上立了大功,所以《史記》中記載道:「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上卿的職位比上大夫還要厲害。 在春秋戰國之後,尤其是在秦漢時期,「卿」一直是種相當貴重的職稱,比如我們常說的「三公九卿」中的「九卿」。漢時以太常、光祿勛、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為九卿,都是僅次於三公的中二千石高官,他們類似於我們現在中央行政機關的部長,分掌具體行政事務,如祭祀、禮儀、軍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 但是我國有一個傳統,或者說是一個習慣,就是喜歡把一些尊貴的稱謂下移,也就是說,以前是比較高貴的稱謂,漸漸成為民間普羅大眾之間的稱呼。典型的例子如「相公」,那是唐朝人稱呼宰相的專有名詞,明清之後成為妻子對丈夫的稱呼;再如「官人」,唐朝用以稱呼當官的人,宋以後變成對有一定地位的男子的敬稱,到明清則成為妻子對丈夫的稱謂;再例如「員外」,魏晉之始是「員外散騎常侍」、「員外散騎侍郎」一類「定員外增置」的簡稱,是一種官職,在元明清以後成了稱呼地主和富翁的名詞。「卿」也是一個例子。 作為秦漢時期高級職位的「卿」,在魏晉時有了新的用法。那時候,晚輩稱呼長輩、位卑者稱呼位尊者用「公」;同輩之間、或同等職位之間互稱為「君」;而比較熟悉或親昵的朋友、以及上級稱呼下級則使用「卿」。這是一種典型的下移。《南史·陸慧曉傳》有一段話: 慧曉歷輔五政,立身清肅,僚佐以下造詣,必起送之。或謂慧曉曰:「長史貴重,不宜妄自謙屈。」答曰:「我性惡人無禮,不容不以禮處人。」未嘗卿士大夫,或問其故,慧曉曰:「貴人不可卿,而賤者乃可卿,人生何容立輕重於懷抱。」終身常呼人位。 「貴人不可卿,而賤者乃可卿」,就是說對於比自己尊貴的人不能用「卿」這個稱謂,只有對於比自己低下的才可稱呼為「卿」。這也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說句題外話,《紅樓夢》中的「秦可卿」的「可卿」並不是一個好名字,因為就寓「賤者乃可卿」的典故,暗含秦可卿是個「賤者」。 關於「卿」這種用法的稱謂在魏晉時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都記載在《世說新語》中,比如: 王太尉不與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王曰:「君不得為爾。」庾曰:「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 王衍與庾敳沒什麼交情,庾敳職務也沒有王衍那麼顯赫,所以稱庾敳稱王衍為「卿」,王衍有些不大樂意。再看另一則: 王安豐婦常卿安豐,安豐曰:「婦人卿婿,於禮為不敬,後勿復爾。」婦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 因為卿有一種尊者對卑者的意味在裡面,而在夫妻關系裡面,丈夫對妻子才是尊者對卑者,所以妻子反過來對丈夫用「卿」的稱呼,就有「於禮為不敬」的說法。但是王戎的太太取的是「卿」中親昵的意思,所以「卿卿」,也就是「用卿的稱呼來稱呼卿」。我們現在還說的「卿卿我我」就是從這個故事裡面來的。「卿卿」一詞也成為夫妻之間的愛稱。如清末民初時候革命烈士林覺民《與妻書》的第一句就是「意映卿卿如晤」。 到了唐朝,「卿」的用法有有了新的變化:官員之間互稱為「卿」,有點兒類似於今天黨內互稱「同志」。這裡面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這則故事在《舊唐書·宋璟傳》、《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七、《日知錄》卷二十六都有記載,而以《舊唐書》描寫最為詳贍: 璟嘗侍宴朝堂,時易之兄弟皆為列卿,位三品,璟本階六品,在下。易之素畏璟,妄悅其意,虛位揖璟曰:「公第一人,何乃下座?」璟曰:「才劣品卑,張卿以為第一人,何也?」當時朝列,皆以二張內寵,不名官,呼易之為五郎,昌宗為六郎。天官侍郎鄭善果謂璟曰:「中丞奈何呼五郎為卿?」璟曰:「以官言之,正當為卿;若以親故,當為張五。足下非易之家奴,何郎之有?鄭善果一何懦哉!」 「以官言之,正當為卿」,證明了唐代官員之間互稱為「卿」的習俗。 隨著時間的遷移,在唐代以後卿的用法,特別是在政府范圍內,又有新的變化:「卿」成為皇帝、國君對臣下的專有稱呼。這個稱呼,一方面取魏晉時期「卿」里上級對下級、尊者對卑者的意味,以及一種親切的感覺;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唐朝「卿」廣泛用於官場、宮廷之間的用途。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在看古代影視戲劇中就時不時的停到了「愛卿」與「卿家」等詞的用法了。君: 1. 封建時代指帝王、諸侯等:~主。~子(a.舊指貴族、統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國~。~權。~臨。~側。 2. 古代的封號:商~。平原~。信陵~。長安~。 3. 對對方的尊稱:張~。諸~。
E. 關於王羲之的小說
穿越的行么,重生之風流才子
F. 王衍和王導是什麼關系
都是一個家族的,共六人,還有王澄,王戎,王詡,王敦
王衍和王澄是親哥倆,而王戎則是他們的堂兄,王詡是他們的族弟,王敦和王導是堂兄弟關系,王敦、王導兄弟是王衍、王戎的從弟。
G. 求男主是王羲之的言情 要HE
有,好像朱離寫過,忍輕孤,她總共就寫過四篇作品,篇篇好,不是叫忍輕孤這篇就是另一篇,你找找看,就記得朱離了。
H. 有關都江堰的故事
1、司馬遷考察都江堰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馬遷奉命出使西南時,實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記·河渠書》中記載了李冰創建都江堰的功績。後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離堆處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紀念。
2、諸葛亮設兵護堰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為農業之根本、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徵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護,並設專職堰官進行經常性的管理維護,開以後歷代設專職水利官員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3、李二郎降惡龍傳說
傳說,古時的岷江中惡龍為害,李冰的兒子二郎帶領海山七聖去降龍。一場斗惡下來,七聖和獵狗哮天犬全部戰死,惡龍也身負重傷向南逃去。二郎追到青城山,不見了惡龍的蹤影,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遇到一位老婆婆。
老婆婆知道他是李冰的兒子,為了促住惡龍來到此地,就對他熱情接待,燒好了面條請他吃飽肚子。不久,化作人形的惡龍也來到老婆婆的家,向老婆婆乞求食物充飢。
老婆婆一眼就看出這是一條惡龍,也煮了一鍋面條讓它吃,誰知,面條到了惡龍的肚子里,都變成了帶鐵鉤的鏈條,將惡龍從肚子里鎖起來,使它不得不束手就擒。至今,青城山下還有李二郎坐過的」屁股印「,和惡龍打滾的「滾龍槽」這兩處遺跡。
4、馬可·波羅游歷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間(公元1264~1294年),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從陝西漢中騎馬,行20餘日抵成都,游覽了都江堰。後在其《馬可˙波羅游記》一書中說:「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魚,船舶往來甚眾,運載商貨,往來上下游。」
5、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來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贊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無與倫比。
曾於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書簡》中設專章介紹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詳細介紹給世界的第一人。1872年,李希霍芬稱贊「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無與倫比」。
(8)有關王衍的古代言情小說擴展閱讀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都江堰風景區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玉女峰、靈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2018年8月13日,加拿大薩斯卡通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9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執理會全體會議上公布了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其中中國的都江堰等4個項目全部申報成功。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原灌縣)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市區約50公里,距離青城山風景區20公里。
都江堰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溫15.2℃,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米,年均無霜期280天。這里四季分明,夏無酷暑,最熱的7、8月份平均氣溫為24℃左右,平均最高氣溫僅28℃。冬無嚴寒,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為4.6℃,平均最低氣溫在1℃左右。
I. 急求關於《世說新語》或魏晉歷史背景的外文文獻,有關於其中女性形象的論文也可以!!
語世族大全
一級世族:(表明該家族自始至終百年來一直是繁榮的世族):太原王氏(代表人物:王昶-王湛-王承-王述-王坦之,王恭)溫縣司馬氏(代表人物:司馬懿-司馬孚-司馬師-司馬昭-司馬攸-司馬炎-司馬睿-司馬昱-司馬德文)。
二級世族:(是由一個中小世族發展成大氏族的):琅琊王氏(代表人物:王衍-王導-王敦-王羲之-王獻之-王徽之-王洵)。龍亢桓氏(代表人物:桓彝-桓溫-桓沖-桓豁-桓玄-桓振)。陳郡殷氏(代表人物殷羨-殷浩-殷仲文)。陳郡謝氏(代表人物:謝鯤-謝尚,謝安,謝玄(非一系))。新野庾氏(代表人物:庾亮-庾皇後-庾冰-庾翼)
三級世族:陳留阮氏:(代表人物:阮籍-阮咸-阮瞻)。陳郡袁氏。高平郗氏(郗鑒-郗愔-郗超)泰山羊氏(羊祜-羊孚)。
著作概述 《世說新語》原名《世說》,因漢代劉向曾著《世說》(早已亡佚),後人為將此書與劉向所著相別,故又名《世說新書》,大約宋代以後才改稱今名。《隋書·經籍志》將它列入筆記小說。《宋書·劉道規傳》稱劉義慶「性簡素」、「愛好文義」、「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該書所記個別事實雖然不盡確切,但反映了門閥世族的思想風貌,保存了社會、政治、思想、文學、語言等方面史料,價值很高。
劉峻(463~522年),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北魏攻下青州,他隨例被迫遷到平城,在那裡出家,後又還俗。齊武帝永明四年(486年)還江南,曾經參加過翻譯佛經。該書的注是劉孝標回江南以後之作。他採用裴松之注《三國志》的辦法,來進行補缺和糾謬的工作。孝標徵引繁富,引用的書籍達四百餘種。今人校注該書的有餘嘉錫《世說新語箋疏》、徐震諤《世說新語校箋》、楊勇《世說新語校箋》。日本德川時代的學者著有幾種《世說新語》注。
中外譯本方面,有馬瑞志 馬瑞芳的英文譯本、Bruno Belpaire的法文譯本和目加田誠等的多種日文譯本。
關於書名
在流傳過程中,《世說新語》出現了多個書名,如《世說》、《世說新書》、《新語》、《世說新語》等。《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等皆作《世說》,這是該書的最早稱謂,宋本《世說新語》附汪藻《敘錄》曰:「李氏本《世說新書》,上中下三卷,三十六篇,顧野王撰。」顧野王(519~581年)為南朝梁陳間人,《世說新書》之名始見於此。及至唐代,《世說新書》(可見於段成式《酉陽雜俎》)、《世說新語》(可見於劉知幾《史通》)等書名皆可見於史籍。宋代以降,此書經晏殊刪定以後,便通稱為《世說新語》了。
關於作者
關於《世說新語》的作者,自《隋書·藝文志》至《四庫全書總目》,歷代著錄所記,均為南朝劉宋臨川王劉義慶,然而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一書中提出了異議。魯迅先生認為:「《宋書》言義慶才詞不多,而招聚文學之士,遠近必至,則諸書或成於眾手,亦未可知也。」自魯迅先生「成於眾手」之說一出,至今聚訟多多,難有定論。有人認為,劉義慶門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學士,他們根據前人類似著述如裴啟的《語林》等,編成該書。劉義慶只是倡導和主持了編纂工作,但全書體例風格基本一致,沒有出於眾手或抄自群書的痕跡,這應當歸功於他主編之力。有的日本學者推斷該書出於劉義慶門客——謝靈運好友何長瑜之手。可以當代研究《世說新語》的兩本博士論文為代表:一是王能憲著《世說新語研究》,認為《世說新語》的作者即為劉義慶;另一本為范子燁著《世說新語研究》,認為《世說新語》乃成於眾手,其餘作者還有袁淑、陸展、何長瑜、鮑照等人。兩書均有大量考證分析,此處不敢妄斷。由於《世說新語》乃「采緝舊文」之作,遍尋當世同類型作品(如西晉郭頒《魏晉世語》、東晉裴啟《語林》、郭澄之《郭子》),魏晉史書(如《魏書》、《晉陽秋》等等)以及相關雜著(如《高士傳》、名門大族的家譜),所涉材料宏富。劉義慶廣招文學之士,他在編撰《世說新語》一書時,手下諸彥為之搜羅材料,乃至潤色整飾,是合乎情理大有可能的,因此,折衷地說,可以視為此書乃劉義慶擔任主編,袁淑等人或有參與的一部著作,而劉義慶的主持之功勞當是無疑的。
[編輯本段]內容簡介
《世說新語》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志人小說」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劉義慶(403~444年)編撰。他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被封為臨川王。他「為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招集文學之士,近遠必至」(《宋書·劉道規傳》附《劉義慶傳》)。從這部書的內容來看,全書沒有一個統一的思想,既有儒家思想,又有老莊思想和佛家思想,可能是出自多人之手,劉義慶招集的文學之士很可能參加了它的編撰。
《世說新語》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每類收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一千二百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 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所載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或故事則有一部分出於傳聞,不盡符合史實。此書中相當多的篇幅系雜采眾書而成。如《規箴》、《賢媛》等篇所載個別西漢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記》和《漢書》。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記載。一些晉宋間人物的故事,如《言語篇》記謝靈運和孔淳之的對話等則因這些人物與劉義慶同時而稍早,可能采自當時的傳聞。 被魯迅先生稱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
《世說新語》主要記敘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統治階級的情況,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記載頗為豐富真實,這樣的描寫有助於讀者了解當時士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及政治社會環境,更讓我們明確的看到了所謂「魏晉清談」的風貌。主要記敘了東漢末年至南北朝時期士大夫的生活。 此外,《世說新語》善用作比較、比喻、誇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為全書增添了無限光彩。 如今,《世說新語》除了有文學欣賞的價值外,人物事跡,文學典故、等也多為後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對後來筆記影響尤其之大。《世說新語》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質朴的散文,有時用的都是口語,而意味雋永,在晉宋人文章中也頗具特色,因此歷來為人們所喜讀,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詩詞中常用的典故。
《世說新語》(又名《世說》),內容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清談,也可以說這是一部記錄魏晉風流的故事集。在《世說新語》的三卷36門中,上卷四門——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中卷九門——方正、雅量、識鑒、賞譽、品藻、規箴、捷悟、夙慧、豪爽,這13門都是正面的褒揚。
如: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德行》)
通過與華歆的對比,褒揚了管寧的淡泊名利。又如:
公孫度目邴原:「所謂雲中白鶴,非燕雀之網所能羅也。」(《賞譽》)
這既是對邴原的褒揚,也是對公孫度善於譽人的褒揚。至於下卷23門,情況就比較復雜了。有的褒揚之意比較明顯,如容止、自新、賢媛。有的看似有貶意,如任誕、簡傲、儉嗇、忿狷、溺惑,但也不盡是貶責。有的是貶責,如「讒險」中的四條,以及「汰侈」中的一些條目。也有許多條目只是寫某種真情的流露,並無所謂褒貶。既是真情的流露,也就是一種風流的表現,所以編撰者津津有味地加以敘述。例如:
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任誕》)
這種任誕表現了對竹的妙賞,以及對竹的一往情深,或者在對竹的愛好中寄託了一種理想的人格。又如:
晉文王功德盛大,座席嚴敬,擬於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嘯歌,酣放自若。(《簡傲》)
這簡傲正是阮籍的可愛之處。總之,編撰者大量採集編入那些饒有興趣的、可資談助的逸聞軼事,態度倒是比較客觀寬容的。
《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時期歷史的極好的輔助材料。其中關於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徵如棲逸、任誕、簡傲,種種人生的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綜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
《世說新語》在藝術上有較高的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中國小說史略》)。《世說新語》及劉孝標注涉及各類人物共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主要的人物,無論帝王、將相,或者隱士、僧侶,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點,就是重在表現人物的特點,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人物的獨特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如《儉嗇》:「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僅用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的貪婪吝嗇的本性。又如《雅量》記述顧雍在群僚圍觀下棋時,得到喪子噩耗,竟強壓悲痛,「雖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個細節就生動地表現出顧雍的個性。《世說新語》刻畫人物形象,表現手法靈活多樣,有的通過同一環境中幾個人的不同表現形成對比,如《雅量》中記述謝安和孫綽等人泛海遇到風浪,謝安「貌閑意說」,鎮靜從容,孫綽等人卻「色並遽」「喧動不坐」,顯示出謝安臨危若安的「雅量」。有的則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徵作漫畫式的誇張,如《忿狷》中繪聲繪色地描寫王述吃雞蛋的種種蠢相來表現他的性急:
「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於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蹍之,又不得,瞋甚,復於地取內口中,嚙破即吐之。」
有的運用富於個性的口語來表現人物的神態,如《賞譽》中王導「以尾指坐」,叫何充共坐說:「來,來,此是君從!」生動地刻畫出王導對何充的器重。
《世說新語》的語言簡約傳神,含蓄雋永。正如(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十三所說:「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有許多廣泛應用的成語便是出自此書,例如:難兄難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世說新語》對後世有著十分深刻的影響,不僅模仿它的小說不斷出現,而且不少戲劇、小說也都取材於它。
這部分內容選自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編輯本段]作品目錄
德行第一 言語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學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識鑒第七 賞譽第八
品藻第九 規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羨第十六
傷逝第十七 棲逸第十八
賢媛第十九 術解第二十
巧藝第二十一 寵禮第二十二
任誕第二十三 簡傲第二十四
排調第二十五 輕詆第二十六
假譎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儉嗇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讒險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紕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讎隙第三十六
[編輯本段]編者簡介
劉義慶(403~444年),南朝宋彭城(現江蘇徐州)人,曾任荊州刺史,愛好文學,《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本是宋武帝劉裕之弟長沙王劉道憐的兒子,13歲時被封為南郡公
J. 有什麼小說是關於趙飛燕的
關於皇後,柏楊曰:「皇後這玩意,是歷史上危險性最大的職業。儀態萬方,被搖尾系統歌頌為母儀天下的皇後,一旦失勢,不如一屁。女孩子如果到皇後悲慘的一面,恐怕八抬轎抬到門口,都會嚴重考慮。皇妃的榮耀,在繁華外衣包裹著的無限辛酸」。
柏楊先生的《皇後之死》,語言很風趣,講了三十九個皇後(據他說,凡是皇帝女人都是皇後),趙氏姐妹是其之一,多方面地講她們的事,還先引了同時代埃及艷後的故事,我找到一個貼吧里有《皇後之死》,就是下面的鏈接,第59樓就是飛燕合德了
http://tieba..com/f?z=128763328&ct=335544320&lm=0&sc=0&rn=30&tn=PostBrowser&word=%CA%F7%CE%DD%BE%C6%B0%C9&pn=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