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小說為什麼好看
1. 白鹿原這么好看,為什麼感覺不火啊。。
這個畢竟是正劇,不是偶像劇,也不是都市言情劇。現在市場上比較火的電視劇,就是當紅小花小生帶流量走的。你再看看白鹿原,這的確是好劇,我也會看,但它難以成為第二個《人民的名義》。
2. 《白鹿原》這本書好看嗎
1、《白鹿原》是作家陳忠實的代表作,這部長篇小說共50餘萬字,由陳忠實歷時六年創作完成。該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通過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表現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化。1997年,該小說獲得中國第四屆茅盾文學獎。該小說也被改編成同名電影、電視劇、話劇、舞劇、秦腔等多種藝術形式。
2、白鹿原(陳忠實長篇小說)_網路:
https://ke..com/item/白鹿原/284?fr=aladdin
3、大家覺得《白鹿原》這本書怎麼樣?【新宋吧】_網路貼吧:
https://tieba..com/p/1226540072?red_tag=0673834980
3. 如何評價《白鹿原》這部小說
最近一直在追尋,追尋兒時的夢想,追尋歷史的足跡,在觀看江蘇衛視大型史詩電視劇《白鹿原》。首次觀看這本小說,是在1999年在師范上學時,在學校圖書館,發現了陳忠實老先生所著《白鹿原》,還可清晰地記得「使白嘉軒 引以為豪的是一生娶過七房女人「這樣的開頭。抱著看禁書的心態,我是,一點一點,花了一個禮拜將這本書讀完了。
4. 如何評價小說《白鹿原》
《白鹿原》帶給我們的閱讀思考是多重的,主要可分為歷史轉型期的社會形態、儒家文化的意蘊以及女性的悲劇命運三個方面。小說以人物為核心,自然地敘述了人物在歷史巨幕下的經歷和戕傷。通過儒家文化在原上的命途,微捋傳統文化的要義和沉浮。同時,小說以刺痛的女性命運引起我們對封建傳統的反思以及對女性人格的深耕願景。
5. 白鹿原這本書怎麼樣
陳忠實創作的四十多萬字的小說《白鹿原》在1997年榮獲了中國長篇小說最高榮譽——第四屆茅盾文學獎,不得不說這是當之無愧的。小說沉重而深刻的講述了白鹿村從清朝末年到解放以後發生的事,塑造了骨血豐滿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是一部濃縮了的中國近代史。給人以強烈的心靈震撼。
6. 白鹿原小說好看嗎
我覺得挺好,書就像書里的故事人物一樣,每個人都有你喜歡的部分和不喜歡的部分,每本書也一樣,此書中很少評判什麼,平直的語言,需要細細揣摩,體會
7. 為什麼看白鹿原這種文學作品看不懂哪裡吸引人
個人文學修養沒達到那種高度,看問題難免以偏概全。
8. 如何評價小說《白鹿原》
1992年,長篇小說《白鹿原》面世,這部50萬字的小說通過白鹿兩家的恩怨糾葛,展現了關中農村的歷史變遷。20年間,小說以每年5萬到10萬冊的數量持續暢銷,這在我國當代文壇非常罕見,它在評論界及讀者中獲得了一致好評,被稱為「代表當代文學的高度」之作。
白鹿原是一部少有的佳作。開篇白嘉軒的七個女人,抓人眼球。當時文藝的風范,缺少點男女之事估摸著是缺少人看的。七個女人成功吸引了一幫子思想不純的人對書矚目。
隨著情節推進,黑娃割麥走進了郭舉人的小房田小娥屋裡,品嘗了四香之最噬魂的香。從此,又一個男女之事開始抓人的眼珠。老少不正經的都莫走開。
全書僅肉嗎?全然不是。肉是山鄉離不開的話題,山野村夫談資最盛必是肉。而陳先生沒有少寫肉——當然在他的筆下鬧洞房摸雀兒什麼的估計都成了民俗文化。書中的肉,缺少了就缺少了百千年來留在黃土上的風流。除了肉,還有根植於忠實先生內心的傳統文化。肉抓眼球,什麼東西才是永恆?是入骨數千年的黃土文化。
黃土文化就是仁義二字。幾千年的統制,黃土文明產生的思想建設沒有變過,孔孟之道至老蔣的仁義禮智信禮義廉恥,沒有變。再往後走,也許過了三十歲的人才會感悟到,還是不會變。文化總結來總結去,逃不走。白鹿原看完看水滸,宋江不被招安是沒有出路的。文化無處生他。後來的思想進入中國沒有中國化也是不行的。當黑娃打折白嘉軒的脊樑時,彷彿革命成功了,舊制完蛋了,然而白孝文卻出人意料地當起了縣長。可能是仁義的輪回,亦可能是仁義的淪喪。可能是浪子回頭,亦可能是吃人之仁義。
9. 白鹿原 是怎樣的一本書 很好看 寓意是什麼
內容簡介:在從清末民元到建國之初的半個世紀里,一陣陣颶風掠過了白鹿原上空,而每一次的變動都震盪著它的內在結構:打亂了再恢復,恢復了再打亂。在這里,人物的命運是縱線,百回千轉,社會歷史的演進是橫面,愈拓愈寬,傳統文化的興衰則是全書的精神主體,以至人、社會歷史、文化精神三者之間相互激盪,相互作用,共同推進了作品的時空,在我們眼前鋪開了一軸恢宏的、動態的、極富縱深感的關於我們民族靈魂的現實主義的畫卷。 陳忠實,1942年生於西安市灞橋區,1965年初發表散文處女作,1979年加人中國作家協會,已出版《陳忠實小說自選集》三卷、《陳忠實文集》七卷及散文集《告別白鴿》等40餘種作品。《信任》獲1979年全國短篇小說獎,《渭北高原,關於一個人的記憶》獲19901991全國報告文學獎,長篇小說《白鹿原》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1998),在日本、韓國、越南翻譯出版。曾十餘次獲得《當代》、《人民文學》、《長城》、《求是》、《長江文藝》等各大刊物獎。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10. 如何評價小說《白鹿原》
最近恰好讀完這部書,作者精心刻畫了朴實的關中平原上近乎半個世紀的家族變遷,世事沉浮,以及白鹿兩家幾代人的恩恩怨怨和跌宕起伏,閱讀過程中猶如一幅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從人物的選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精心安排,白嘉軒,孝文孝武,鹿子霖,兆鵬兆海,鹿三,黑娃,亦或是小娥,田福賢等人,每個人的命運都有其性格的烙印,之外作者安排了一個類似於先知的朱先生,我認為朱先生的價值在於點醒了世人也是讀者,告訴了我們什麼是正確的為人道理。
在人物方面,我比較信服白嘉軒,一個以不變應萬變的為人之道,盡管世事變遷,白家卻屹立不倒的根源就是在於白家的家訓。這點我覺得值得當今這個浮躁投機的社會認認真真的思考。
從小說的情節走向來看,作者想說的應該也是這個,國共兩黨爭雄,其實對於平民百姓而言意義並不大,朴實的中國老百姓一直都以過上好日子為追求的,誰當政並不重要。但遺憾的是在書中的半個世紀,紛紛擾擾,都是在與老百姓過不去。白鹿兩家的後代的走向也在側面抨擊了一些事實。
總的說來,我想這部書的確映襯了扉頁上的那句話,「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