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的小說好看么
⑴ 王小波的作品好看嗎
很好看,他的小說總的說是開創了一種新的寫作手法,我最喜歡看他的小說了,時代三部曲中黃金時代最好看,主要他的語言也很耐看,又美又有新意,而且空間轉換的筆法非常強.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他寫的懷疑三部曲,內容是和古代的傳奇小說交錯縱橫,時間轉換銜接的無可挑剔.
P.S. 或許一開始看他的小說有些不懂,推薦去看李銀河的<<十年祭>>,來深入了解他的小說內涵.
⑵ 大家可以談談王小波的小說嗎
關於他的評論太多了,你上網艘一下,一堆一堆的,把那些評論痛看一遍,你就有想法了,自己把材料整合一下就變成自己的了,天下文章一大抄嘛,不過我要提醒你,先把王小波的所有文章都看一遍在做以上的工作。要不人家說啥你都不知道,那不太岢磣了。
⑶ 王小波的書好看還是名著好看
書好看不在於外觀,而在於書中的內容能引領讀者共鳴。名著好看在於它能吸引更多人的共鳴,大家都說好就成名著了。你若喜歡王小波的書,而正好大家都喜歡他的書,那就是名著了。但他的書不全是名著喔
⑷ 王小波的書為什麼那麼好看
中國文壇外曾經有這樣一個人,長得不好看,被人罵過流氓,還時常藏著壞笑......
高曉松說:「他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馮唐說:「他的文字,彷彿鑽石著光,春花帶露,燦爛無比,蠱惑人心。」葉兆言說:「讀他的作品,就告訴你什麼是白天,什麼是黑夜。」
你也許還沒有讀過他的書,但一定聽過他的一句話:「一輩子很長,要跟有趣的人在一起」。
他就是王小波。
他是當代深受讀者喜愛的著名作家,但他生前鮮為人知。待到他去世後,其作品幾乎全部出版,評論、紀念文章大量涌現,「王小波熱」一再升溫,至今余熱未了。為何王小波的書經久不衰?陳魯豫說,因為描寫了恆久不變的人性。
他的作品大部分已成為時代經典,他在小說中大量的即興發揮、錯位的角色語體,寓庄於諧,寓文雅於粗野,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其澎湃的想像力。同時他讓我們看到了自由的真相:既理性又激情,既現實又浪漫,既深刻又有趣。其作品所蘊含的文學價值和社會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愈加受到大眾重視。
⑸ [評]王小波寫的小說怎麼樣
王小波的書寫得如何,這個當然需要讀者自身去體會,文學界對此褒貶不一。
他是一個死後才引起關注的作家。
他的文風有些詼諧,帶有「黑色幽默」的風格,其作品不難讀通,卻不容易讀懂,換句話說,也就是讀的時候並不枯燥,但是若想更深的理解其中的含義,卻又要求讀者本身有一定的文化內涵。
就我讀後的看法,他的作品中有許多西方哲學的思想,如果對西方的一些哲學思想有所了解的話,對於理解他的作品有一定幫助。
他的小說與他個人經歷有關,半虛半實,多以第一人稱的手法來寫,有些也帶有「意識流」的風格(如《我的陰陽兩界》、《2015》、《我的舅舅》),但是這並不是他的主要特點,太過於「意識流」的小說往往讀起來晦澀而枯燥,而他的不是,他只是將「意識流」的一些特點雜糅到自己的作品當中。
他的作品風格較新,有些帶有科幻小說般大膽的想像如《變形記》,以歷史為題材加之想像的,如《紅拂夜奔》,但卻不是科幻小說,也不能算是歷史小說,只能說,他們是王小波的作品。
他的作品廣為人所知的是《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就從書名來看,也是源自西方的傳說,因此可見,他的創作是受到西方文化影響較大的,但是內容里卻並不是「西化」的,如其中記述的文革的經歷就很帶有中國文學的色彩。
還有就是他作品裡邊的哲思,很多夾雜在敘述故事情節之中看似平凡的語句,我讀的時候都或者劃下來,或者記下來,那些句子往往最能表達作者的思想,事後一讀,也引人深思。
王小波的作品,我個人建議可以一讀;至於他的小說風格如何,只能說,那是「王小波式」的小說,讀後,你自然會了解。
⑹ 王小波小說怎麼樣
王小波的文學創作獨特,富於想像力之餘,卻不乏理性精神,特別是他的「時代三部曲」。「時代三部曲」是由三部作品組成,分別是《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和《青銅時代》。
⑺ 大家覺得王小波的小說怎麼樣
呵呵,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不理解另一些人罷了
⑻ 王小波的小說,你最喜歡哪一本(只能一本,簡要講講你的理由)
應該很多人都會說黃金時代吧,
我也最喜歡《黃金時代》。
那本裡面,除了《革命時期的愛情》不喜歡以外,其他幾篇都喜歡。
主題都是生命,和愛情。看起來很讓人受觸動。
尤其是《黃金時代》的後半篇,還有《三十而立》中王二的思索,《似水流年》里王二對賀先生的緬懷,我看了都很感動。
寫性的也很多,正如他說的:「在非性的年代裡,性才會成為人生活的主題。」他一生的黃金時代,就在那荒唐的文革中過去了,就在八個樣板戲中過去了。一個有智慧的知識分子遭遇那樣的時代,讓人痛心。
⑼ 王小波哪本書好看
王小波的著作,比較值得一看的有 《時代三部曲》和《我的精神家園》,分別代表他的小說和雜文的最高成就。可以找來看一看,也很值得收藏。
如果剛開始看小波,建議從他的雜文開始讀起,如《沉默的大多數》這樣會對他思想有正確的了解以便在接下來讀他自由的小說時有個正確的態度。
王小波講故事的方法很有趣,小說很好看,《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都很好看.他的雜文很犀利並且角度很新奇,本人很喜歡看一本叫《理想國與哲人生》的。
另外《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洋溢著對生活對愛對人生的熱愛和天馬行空的思想。《黑鐵時代 》是小波一些未發表的早期作品和一些劇本,很多也值得一讀。
⑽ 你認為王小波那幾本小說最有趣
已故作家王小波先生的青春三部曲,是他一生創作的頂峰代表作品.《青銅時代》、《黃金時代》、《白銀時代》,但文藝界對其作品的評介,當屬《黃金時代》最佳。
我的收藏,也只有後兩部作品,前一部的,雖想得到,但在圖書市場卻始終未見。後兩部我是一一拜讀。這些作品中,處處透露出王小波的憤青與叛逆,語言犀利,思想深刻,布局巧妙,愛不釋手。
小波先生的雜文同樣精彩。《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我的最愛。
現在中國的高校里流行這樣一句話:
男生必讀王小波,女生必讀周國平。王小波說過的話漸漸地成為學院里或餐桌上的口頭禪,流傳廣遠「末流的作品有一流的名聲,一流的作品卻默默無聞。「一個人只擁有一生一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我這個人遠看不像一個好人,近看還是一個好人。」「讓我們壞一壞吧!」 「滿天的星星好像一場凍結的大雨「我只能強忍絕望活在世上。」 「凡是能在這個無休無止的煩惱、仇恨、互相監視的塵世之上感到片刻歡欣的人,都可以算是個詩人。」生命是這樣的空,總要做點什麼吧!王小波曾經寫過一段話,說一個人如果百無聊賴,就會在紙上寫點什麼,無論最初寫的是什麼,最終一定會寫小說,而且一定會寫得好,只要你足夠無聊,足夠無奈。「看過他的小說,我猶如被人猛擊了一掌,又如黑暗中突然看到了一片光明——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原來小說應當這樣寫!」「《青銅時代》為新時代的小說創作指引了一個方向,「看他的小說時我無比震驚,看隨筆時擊節贊嘆。這樣一個與我毫不相乾的人去世了,而我感到像失去了一個親人。他的文字曾如此近地貼近我心,他由此成為一個無比親切的人。看著新一代對他的狂熱推崇,看著「王小波文體」在高校流行,不由生出無限感慨。十年之間,不知多少人問過我同一個問題:王小波為什麼這樣紅?王小波的猝死和大紅是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猝死和大紅沒有必然關聯,並不是所有猝死的作家都能大紅,而且王小波是一紅十年,甚至更長。社科院有位朋友統計過,在1997年離世的作家有七位,但是,除王小波外,誰也沒有形成轟動效應。 王小波為什麼會有眾多的追隨者? 簡單地說:因為他有趣!還有,因為他純粹,理想主義,卻是一貫的低姿態,一貫的邊緣身份;他在體制外堅持寫作,卻寫得比作協養著的專業作家好!也就是說,以非主流的身份,超越了主流,為沉默的大多數爭了一口氣。王小波首先把自己視為小說家。在《思維的樂趣》自序里,他說,「我以寫小說為業,但有時也寫些雜文,來表明自己對世事的態度」。小說為業,雜文是業余穿插。偏偏多數人對王小波的了解是通過他在《南方周末》、《三聯生活周刊》等報刊開設的專欄,是通過他的雜文而非小說,認識了一個幽默機智的王小波。這么一個有才華的人,在現實中卻如此不得志,上天真是不公。也許,正統文壇對他的排斥,恰恰招致了眾人的逆反心理,所以才誕生了「王小波門下走狗」這個群體,誰會是走狗?他們也知道「王二」是不需要的,那實在是一群正話反說的叛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