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酒小說好看嗎
❶ 買耽美小說《將進酒》怎麼混過老媽
這是一本研究古代文學的書籍。「將」指的是將軍。「進酒」乃是一個形容詞。是說將軍在古代生活跟一個釀酒的差不多。研究這本書,可以增加語文的文言文能力。
❷ 《將進酒》小說講的是什麼
《將進酒》小說講的是大周王朝咸德年間的故事。
大周王朝咸德年間,建興王沈衛兵敗於東北茶石河,導致中博六州險些被外敵侵佔。其子沈澤川受押入京,淪為人人喊打的餘孽。
離北王幼子蕭馳野聞訊而來,出手狠戾幾乎要了沈澤川的命,誰知這看似文弱的沈澤川凶得很,回頭一口便咬得他鮮血淋漓。兩人從此結下了梁子,廟堂內外,爭斗不休。不想在這明爭暗鬥中,意外發現了沈衛兵敗的真正原因。
小說主要人物
1、沈澤川
建興王沈衛的庶出第八子,聰慧敏感,城府極深,陰鷙腹黑,睚眥必報。母親是傾國傾城的端州舞伎白茶,沈澤川繼承了母親的容貌,成年後美貌驚人,絕世獨立。右耳戴蕭馳野贈的耳墜,有握扇的習慣。病弱卻不脆弱,與蕭馳野互為後盾和尖刀,共安天下。
2、蕭馳野
離北王蕭方旭的小兒子,生性剛猛,聰慧敏銳,身長健碩,風流佻達。剛出場時端的是一副「紈絝混賬」的世家子弟模樣,實際內里卻是一個藏不住霸氣的「天縱奇才」。
十四歲時曾跟隨大哥出戰邊沙,在大哥被圍困時半夜帶著二十衛兵爬進了敵方的恭道(打仗時臨時挖的如廁通道)蟄伏兩日,早一分邊沙強勁,晚一分離北士衰,他能把握准確時機,硬是等到敵方鬆懈時才放火燒糧,可見其耐性與天賦。
❸ 穿越小說中有《將近酒》的
1。《醉玲瓏》
卿塵搖手:「你這個不好,聽我的。」又灌一杯酒,將那白玉杯一丟,半醉中偏偏心底明晃晃的亮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鍾鼓饌玉何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長興高歌,一氣而成,拂袖將那桃花揚的滿天,只覺胸口熱辣辣的,那酒不知怎麼化出了淚,沾惹落紅紛紛。
2。《亂世紅顏夢》
接著,她把劍一揚,甩起一片劍花來。眾人一看開始了,馬上安靜下來,一心一意的看著她的表演。只見何盈劍挽連花,在空中閃現出一片銀海滔滔,與此同時,一聲清脆中夾著豪情的聲音響起:「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歌詞蒼涼豪邁,歌聲雄壯,劍光如海浪奔流,月光泄地,一揮一展之間,向眾人顯示出長河奔涌,浪花席捲之像。
眾人哪裡聽過這等歌詞?見過這等歌聲!一時都停下了手中的動作,目光轉向她痴痴的看了起來。
何盈的白衣翩翩,人美如玉,在劍光揮灑的映襯中,越發顯得人神秘遙遠。再加上歌詞的雄渾大氣中隱有悲涼,讓這些見慣了風流陣仗的少男少女,都是一陣心馳神往。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聲音漸漸低了下來,清雅的歌聲中,隱隱的透著一股滄海桑田之感。而劍光也漸漸的緩慢下來,一勾一劃之間,劍光星星點點,於眾人眼前現出一派紅顏轉眼成白頭的景像。
眾人如痴如醉的看著,看著那個白衣勝雪的修長身影,聽著這聞所未聞的蒼涼歌聲。奔涌的心,在此刻沉寂下來。周演輕輕的跟著念道:「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剛一念完,他忽然感覺到無比的寂寞和無奈。舉起手中的酒,深深的一飲而盡。然後重重的把酒杯向桌子上一頓,大聲喝道:「好!唱得太好了!」
他這聲好一說出,馬上又是幾個聲音同時響起!震耳欲聾的叫好聲,沖破了夜空,一直遠遠的傳了出去。
何盈被他們這么一喝叫,更是豪情大發。她把劍尖一彈,發出一陣龍鳴聲後,劍花連舞,不過舞動之時,她腳步也連連錯動。一進之間,劍光如雪,美人如玉。此情此景,直讓眾人都如痴了醉了一般。
何盈婉轉輕揚的歌聲又傳入耳中:「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豪氣萬千的歌詞,當下令得眾人又是一連串的叫好聲。周演等人更是聽得心潮澎湃,猛的站了起來。拿起手中的配劍,跟著她舞動起來。一時之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念誦聲,伴唱聲不絕於耳。
3.《鳳囚凰》
琴聲幽幽的想起,王意之趁著酒興,執筷敲擊碗邊,合著琴聲唱道:「君不見……」他才起了個頭,一旁楚玉便放聲的接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入海不復還!」
王意之一愣,轉頭看去,卻見楚玉清雅的臉容上頰生雙暈,宛如白玉珊瑚,美不勝收,她的眼眸里映著星子的辰光,沒有留意王意之的訝然,只繼續的唱道:「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容止也不由得轉過頭來,這時楚玉笑吟吟的抓住他的手,繼續高聲道:「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她合著琴聲胡亂唱著,雖然不怎麼成曲調,卻別有放曠自由的意味,唱得興起了,楚玉順手拿起筷子,學王意之在碗邊敲擊:「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❹ 《將進酒》作者:唐酒卿這本小說有嗎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
故事講述了大周王朝咸德年間,建興王沈衛兵敗於東北茶石河,導致中博六州險些被外敵侵佔。其子沈澤川受押入京,淪為人人喊打的餘孽。離北王幼子蕭馳野聞訊而來,出手狠戾幾乎要了沈澤川的命。
❺ 關於李白<將進酒>的文學評論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一生與酒結下不解之緣,許多詩都與酒有關,詠酒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曲名,意思是勸酒歌,「將」,請的意思。這首詩是一首以飲酒為題材的詩篇。《將進酒》突出地表現了詩人在極度壓抑中由憤懣而轉化為狂放的情緒。該詩寫於天寶十一載(752年),是李白一入長安之後,它與二入長安後的情調是不同的。李白與友人岑勛在蒿山友人元丹邱處飲酒而作,是三人對酒時所歌。詩以豪放的語言,抒寫了曠達不羈樂觀自信的精神和對社會現實的憤悶,同時反映了作者理想與現實的深刻矛盾。
全詩可分為三段:
第—段:「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莫使金樽空對月」。抒寫對人生短暫的感慨,以及適逢知音的快樂。
前四句懷著深慨寫年華流逝的疾速。妙在詩人能給它找到最好的表現形象和最適宜的放歌節奏。「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論語》中記載孔子曾指著河水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所以後來常以水流逝表示時間的流逝。「君不見」是漢樂府開頭常用的辦法。如杜甫詩「君不見漢家三百川」。李白沿用了漢樂府舊題,也沿用了樂府的表現形式。頭兩句說你不見黃河滔滔之水彷彿從高天湧出,一瀉千里奔騰到海不再回返。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極言黃河發源地的高遠;下句寫大河之去不可回。這兩句寫景,描繪黃河洶涌澎湃的氣勢,顯然是隱用其意,彷彿是詩人狂放性格的寫照。同時又是起興,以「不復回」象徵歲月易逝。想到人的生命也像水一樣流逝了,再不會回來。這種寫法在中國古代詩詞里常見,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也是這種寫法,「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也是由水的流逝,想到時間的流逝。由時間的流逝,想到歷史人物如何如何。這里選用了一個非凡的雄渾博大的形象,來表現詩人的藝術個性。滔滔黃水,橫貫大野,源頭直接天際,有似從天而降,向大海流去,這形象特別加強了奔騰迅疾和一去不返之感。嵩山為五嶽中的中嶽,挺立中原,距黃河不算太遠,居高遠望,也許能看到黃河的一點形跡,但頂多也不過是「黃河如絲天際來」,不會感受到那種濁浪排空的滾滾奔流之勢。詩人完全是寓目生心,馳騁想像,自由創造能夠酣暢抒情的形象。這兩句起勢猛疾,神采飛動。
下面用黃河水又長又大來興起下文,很自然地過渡到人生的翕忽易老:「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這是由寫景轉入寫人世。你不見高堂明鏡中照見白發而生悲,早晨還是滿頭青絲,傍晚就變成了雪白。「堂」,堂屋。在堂屋明鏡之前,在鏡子里照見自己的白發而生悲。如果前兩句是空間范疇的誇張,這兩句則是時間范疇的誇張。人生由少到老的過程被說成是朝暮間之事,誇張地寫出了人生的短促。人的頭發朝黑而夕白是不可能的,然而這藝術的誇張卻最真切地傳達出青春的倏忽易逝,也與上文黃水奔流的形象和諧一致。這兩句與上兩句組成對稱句,各以「君不見」三字喝起,不僅增加了慷慨放歌的氣勢,內容也因相互鮮明對照而其情愈顯。開篇這四句中還有—種反襯作用,以黃河的永恆偉大,反襯生命的脆弱渺小。這一開端可謂悲感之極,是—種巨人式的感傷。
志士是惜陰的,最怕年華虛度。李白於天寶三年出離長安,如今已經八年消磨在漫遊中。這無從改變、無可奈何的現實激使詩人唱出「人生」以下六句「人生得志須盡歡,莫使金撙空對月」,是說人生得意之時,應盡情歡樂,不要讓金杯空對明月。「莫使」「空」雙重否定句代直陳,語氣更加強調。「金樽」,酒杯,名貴的酒杯。「對月」,古人講究對月飲酒。賞花對月飲酒是古人一種習慣。既然無法改變客觀形勢,朋友聚首,總算人生一大暢意之事,就應該痛飲極歡。後一句自然是說飲酒,但點染上「對月」二字,便有莫負佳景良辰之意。至於那個惹人愁煩的未來呢?且將它拋過一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天既生材,必然會派個用場,不必為它煩擾不安了,金錢是流通的,散盡還會再聚,更不必顧惜。這反映出李白的極度自信,豁達。詩人用象徵的詩句寫出了一個大寫的「我」。天生我於世間,必是有用之材,正所謂「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為了這樣樂觀自信的未來,與朋友歡飲,即使是千金散盡了,也在所不惜。趨使金錢而不被金錢所奴役,又一次反映了詩人狂放不羈的思想性格。因此「烹中宰羊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寫痛飲豪飲的盛宴。「且」,姑且,暫且。「會」是當的意思,「會須」,應當。酣飲大嚼一通的意思。在無可奈何中有開朗樂觀,在前程渺茫中有堅定自信,有似撥雲見月,將愁緒一掃而空。詩人的感情由開篇的抑鬱深慨一變而為恣肆狂放。
第一段寫行樂飲酒,也是為了表現李白的豪情壯志。雖3、4句有些感慨、焦急情緒,人生太短暫了,黑頭發很快變成了白頭發。但從整段的情調來看,是積極樂觀的。「人生得志須盡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表示的還是豪邁氣魄。感慨是由於時間的流逝,懷才的不遇,在豪邁的氣概中又表現了懷才不遇的想法。
在一、二段之間有四個短句作為過渡:「岑夫子、丹邱生、將進酒,杯莫停」。直呼朋友的姓名(「岑夫子「,岑勛;「丹邱生」,元丹邱)勸酒,「夫子」「生」是對男性的稱呼。你們請喝酒,不要將杯子停下來。這幾個口語化短句的加入,使詩歌節奏富於變化,酒逢對手,生逢知己,無怪乎詩人要「與君歌—曲,請君為我側耳聽」了,我給你們唱支曲子,請你們為我好好聽著。以宴席中勸酒為過渡,轉到第二段,抒寫詩人自己對人生的見解。
歌曲的內容是什麼呢?下面六句就是以歌抒懷:「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鍾鼓饌玉——指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要鳴鍾列鼎,食物精美如玉。「饌玉」,用作動詞,吃著像玉那樣珍貴的食品。「玉」字是比喻,像那樣敲鍾擊鼓的豪華生活,像吃著如玉般珍貴食品的最好生活。指的就是達官顯宦貴族之家。但是詩人以為不足貴、不稀罕,只希望長久沉醉不再醒來。為什麼不醒來?對混濁的社會,達官顯宦這些人的作為表示不滿,用這種態度對當時社會、權貴表示反對。詩至此繼續寫宴樂,但卻從狂放轉為激憤。對照「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期待,「但願長醉不願醒」反映出李白所特有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只好以酒為解脫。「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說自古以來的聖賢至今都不為世人所知,只有飲者的名字才能在世間傳揚。為聖為賢都枯槁當年,寂寞後世,有誰來贊賞他們呢?只有飲者倒名傳千古。這兩句中講了長醉的原因,表現出對賢愚不辨的現實的憤悶之情。說他願意長醉但並未長醉。
第二段,對權貴蔑視,對聖賢既有蔑視也有同情,聖賢也是並不被人所重視的,然後擺出一個擺脫苦悶的方法,現實社會行不通,那就「長醉不用醒」。這段是借飲酒來抒發對現實的不滿。
第三段:「陳王昔時宴平樂」——結尾。「陳王」,曹植。他在太和六年(232年)封為陳王。引陳王舊事說明豪飲的原因。這是借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李白在這里用了曹植《名都》篇中「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之句。這兩句意思說,陳王這個飲者的形景不是至今仍在人們心目中么?李白本是有極大從政熱情的,詩中這樣說顯然是備受壓抑而進發出來的憤激語,它反映了詩人胸中長期積郁的苦悶。在似乎是頹唐的語句中包裹著熱與憤。熱是由於對實現,抱負始終不渝地有追求,憤是由於終究沒有得到一展懷抱的機會。正是這樣,詩人的情緒在這里由狂放轉為憤激。上段詩人先提到古來聖賢,這—段又在這里無數留名飲者當中舉出了壯志難酬的曹植為例,一方面寫詩人曠達樂觀的情志,另—方面也流露出詩人的不平之氣。「主人為何言錢少,徑須沽取對君酌」。「為何」,疑問句,即「何為」,為什麼。主人為什麼說錢少呢?「徑」,通假字,一直,直接。「徑須」,只管,就可以這樣做。「沽」,買。「沽取」,買酒。說我為宴會的主人,怎麼說錢不夠呢?只言去打酒來,與你們同飲。這里既照應「千金散盡」一句,又引起下文「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五花馬」,馬的毛皮著有花紋的,表名貴馬。孔子曾問子路你有什麼志向?子路說願白馬衣輕裘。「馬」「裘」古代作為生活比較高的一種表現。「裘」,皮衣。「千金裘」,是價值千金的狐皮襖。「將」,拿。「將出」是拿出去。這四句說,五花寶馬,千金貴裘,只管拿去換酒,與君縱飲銷愁。說「萬古愁」是因為「古來聖賢皆寂寞」,整個古今志士不遇的愁煩,都要用酒銷掉。經過憤激的浪峰,詩人的狂放也達於頂點,裘馬換酒的豪舉把狂態刻畫得淋漓盡致。狂放縱酒是為銷愁,狂放的程度恰恰表現了愁苦的深度。他那曠達樂觀和狂放不羈的性格躍然紙上。與「千金散盡還復來」「鍾鼓饌玉不足貴」的思想吻合起來,組成了一個充滿信心又超脫世俗的詩人自我形象。
全詩結束在一個「愁」字上。愁字中凝聚了詩人對年華流逝的驚懼,對人生坎坷的慨嘆,對有志難酬的郁悶,對世俗、對丑惡社會現實的憎惡。這一切都一股腦地傾瀉在知己面前,感情悲憤而又豪放,並有豐富深厚的社會內容。
這首詩本身就猶如黃河之水,氣勢磅礴,情緒急促,恰當地表現了詩人狂放不羈追求個人自由生活態度。在藝術上也很有代表性。
這是一首抒情詩,無論抒發什麼感情,都是抒情者的一種自我肯定。這首詩也就是李白的自我肯定。他抒發的是一種愁情、憤懣,可在這愁情與憤懣當中,表現著他對自己價值的一種肯定。該詩前半部分抒發著一種須及時行樂的思想,這僅是一種表層的意思。但真正給人印象深的還在這一部分。有三點值得注意並引人深思:
1、開頭起興,是爆發式、力量型的。用「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來起興,黃河之大、之長、非凡是人所共知的,這從天而降的長、大、非凡和劇烈動盪的物象合成為一種壯大的、給人以生命感的景色,表現著飛騰咆哮的、非同凡響的巨大生命。仔細體會黃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復回,其生命消失是迅速的,但這一過程也是偉大壯觀的。正因為用這不平凡的黃河來起興,引起青春之易逝,人生之短暫(「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這感慨就不是軟弱無力的自我哀憐,也不是無可奈何的呻吟。他所喚起的感情,只有悲慨而無悲觀。這種感情色彩不是灰暗的,而是鮮亮的;其狀態不是一種冷清的、停止的,而是激動、向上的;它所導向的感情不是消沉的而是昂揚的。所以這里是對生命的肯定和珍惜,體現著信心和力量。這是開頭起興給人的感發、引人思索的意義。
2、這里講到「人生得意須盡歡」,不能簡單的以及時行樂來對待。這及時行樂是表層的追求享樂,而實際上蘊涵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在這自信的基礎上,而產生出來的一種追求自由的傾向。這是一種要求個性自由,「天生我材必有用」與「人生得意須盡歡」兩個要結合起來。
前半部,表面看來寫的是及時行樂,但這里卻表現著自信和自由的傾向,這是表現人的個性覺醒的追求。詩的後半部分,抒發的是借飲酒而擺脫憤懣、擺脫愁情的束縛,表面看是在發牢騷,實際上也有它深刻的思想:(1)首先指出「鍾鼓饌玉不足貴」,富貴生活不值得珍惜、留戀。李白為什麼要這樣講?他認為富貴生活不是永恆的,功名富貴不會常在。這種思想是初盛唐以來詩人的普遍思想,即富貴者也可以沒落,而貧賤者亦可富貴。因此一味追求富貴,為富貴所束縛,這是不值得的。(2)他認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像自己這樣的人材必有大用,有大用這富貴是不成其為問題的。所以他也認為「鍾鼓饌玉不足貴。」(3)李白在現實中所見到的那些富貴之家,又多半是些腐朽的、庸俗的、庸碌的一些人,這都是一些為詩人所不齒之人。基於這三點,所以他認為「鍾鼓饌玉不足貴。」
3、還講到「古來聖賢多寂寞」,聖賢的不被理解、認識。生前就是孤獨困窘的,而生後又常常不被人重視,所以無須追求成聖成賢,即不以聖賢為楷模。如果一定要留名後世,那也「惟有飲者留其名」,還是曹植那樣好。這兩點不是講什麼正經的道理,而是表達李白的一種情懷。他所說的這些話,話間的聯系是一種感情的邏輯,不是一種理性的思維,理論的邏輯。他是用否定的方式來求得自我的肯定。他把當時士人兩項最高的追求:一是富貴,一是以聖賢為楷模,都一一否定了,那實質上就是藉此來肯定自己。只有縱酒尋歡,在長醉中擺脫這種世俗的羈絆,獲得自由,才是最有意義的。功名富貴,是一種不能永恆的虛假的價值。李白曾寫過「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月下獨酌》)「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擬古》其三),所謂「合自然」「醉中真」,其內涵都是在追求這種個性自由。《將進酒》「但願長醉不復醒」的意義就在此。結尾的「與爾同銷萬古愁」,正表現著以醉中的自由去消解自我在現實中無從得到肯定的苦悶。所以該詩的真正意義,就在於表現了以自負、自信、自由為內容的自我肯定。
該詩雖給人「萬古愁」,以酒澆愁之感,由於用豪放來沖淡心中之鬱抑、心中之憤懣,所以基調仍是樂觀的,並用豪邁的語言,表達了這種樂觀自信的、放縱不羈的精神。
從語言形式上看,句型變化多,開頭用長句,然後三字句、七字句交錯使用,而且換韻比較頻繁。如開頭「來」「回」在古代是押韻的,古代屬「灰」韻。「發」「雪」「月」同押一韻。「來」「杯」押一韻。「停」「聽」「醒」「名」押一韻。「謔」「酌」在古代也是押韻的。「裘」「愁」押韻。
在頻繁押韻中,平仄韻又是互換著押,這也是古詩一大特點。「平仄」,指現代漢語中的第一、二聲,即陰平與陽平。「仄聲」,指現代漢語中的上聲、去聲,即第三、四聲。但古代還有「入」聲。北京音沒入聲,南方有入聲。古代將「入」聲都歸到平、上、去聲里。如「學」現讀平聲,古代讀入聲。「月」,今讀四聲,古代讀入聲。再如「停」「聽」「醒」「名」都是平聲;「發」「雪」「月」是入聲。「謔」「酌」是入聲。「裘」「愁」是平聲。
❻ 將進酒主要講了什麼
《將進酒》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沿用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詩。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繹即「勸酒歌」。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贇《分類補注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於天寶十一載(752),他當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贇)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抒發。
《將進酒》為李白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非常深沉,藝術表現非常成熟,在同題作品中影響最大。詩人豪飲高歌,借酒消愁,抒發了憂憤深廣的人生感慨。詩中交織著失望與自信、悲憤與抗爭的情懷,體現出強烈的豪縱狂放的個性。
❼ 《將進酒》主要觀點,內容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倒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幕成雪。人生得意需盡歡,莫使金尊空對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 側耳聽。
鍾鼓饌(zhuàn)玉何足貴(註:此處也可作「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註:也有版本為但願長醉不用醒或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lè),斗酒十千恣(zì)歡謔(xuè)。
主人何為言少錢(註:此處也可作「言錢少」),徑(jìng)須沽(gū)取對君酌(zhuó)。(徑須:直截了當。)
五花馬,千金裘(qiú),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欣賞:
黃河飛流,奔向大海,宇宙如此宏大。詩人卻覺得自己很渺小,無法施展報國之才,只能為日益增多的白發而憂愁。他雖然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還是不禁想起自己被逐出長安的痛苦經歷。詩人安慰自己:回眸往古,那些有著絕世才華的聖賢們,多以寂寞終了一生,就連才高八斗的曹植,也沒有報國的機會,只能終日飲酒作樂。為了排遣 心中的苦悶,詩人不吝千金,開始痛飲狂歡。
這首詩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是名副其實的祝酒歌,而且歌中有歌,有如音樂的和聲,共同演繹著詩人心底豪放不羈又悲苦憂憤的聲音。
❽ 將進酒小說中蕭家兄弟會反目嗎
將進酒小說中,肖家兄弟我覺得應該是會反目,反目之後還是變成好的兄弟的,經歷了一個過程。
❾ 書客有啥好看的小說嗎
1、琅琊榜 作者:海宴 2、金枝玉葉 作者:燈火闌珊(完結) 3、孔雀東南飛 作者:米雅(完結) 4、玄武門 5、驃騎營 作者:米雅(連載) 6、情何以堪 作者:姒姜(完結) 7、江湖往事之鳳城飛帥 作者:月斜影清 (完結) 8、宮殺 作者: 唐小淮 (完結) 9、夙夜宮聲 作者:春書客(外網停更,作者出書) 10、帝王業 作者:寐語者(完結) 11、雲中歌 作者:桐華(完結) 12、大漠謠 作者:桐華(完結) 13、遲遲鍾鼓初長夜 作者:無弦(連載中) 14、孤芳不自賞 作者:風弄(完結) 15、皇後策 作者:談天音(兩天一更新) 16、風逝幽幽蓮 作者:紫流蘇 17、寂寞空庭春欲晚 作者: 匪我思存(完結) 18、斛珠夫人——九州系列 作者:深海鱈魚 19、宸宮 作者:沐非+番123(完結) 20、帝錦 作者:沐非(連載中) 21、千里暮雲平 作者:一寸相思(完結) 22、冷宮之絕色夜叉 作者:雲外天都 (完結) 23、飛花青離傳之刺客傳奇 作者:月裹鴻聲(完結) 24.冷宮+番外 作者: 猛虎嗅薔薇(完結) 25、情淡如菊 作者:梅飄雪 (完結) 26、將近酒 作者:米雅(完結) 27、挽雲歌 作者:流舒 (完結) 28、女皇神慧 作者:談天音(完結) 29、二更鼓 作者: 雷池果(完結) 30、宮闕 作者:紫心菜(完結) 31、蘭因?璧月 作者:傾泠月(完)
❿ 將進酒小說有動漫版嗎
你好朋友,強勁酒小說有動漫版嗎?這個我還不太清楚,等下幫你搜索,看能查到,然後再回復你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