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氣排行 » 圍城小說好看

圍城小說好看

發布時間: 2021-07-25 21:09:25

Ⅰ 怎麼評價"圍城"這本書

1. 故事梗概
《圍城》是一部採用西方「流浪漢」小說模式的作品。「流浪漢」小說以主人公的「冒險」經歷為主線,其他的人物和情節隨著主人公的經歷而安排,不像一般小說那樣邏輯嚴密、故事連貫。《圍城》的淺層主線就是主人公方鴻漸的戀愛婚姻史。
全書共9章,可以劃分為4個部分:前4章是第一部分,第5章是第二部分,第6-8章是第三部分,最後一章為第四部分。第一部分從小說主人公方鴻漸1937年自歐洲留學返的故事開始,接著是他在上海和家鄉無錫的短暫經歷。先是在歸國郵輪上,方鴻漸經不住鮑小姐的肉慾引誘,而墮入了「肉的相愛」,體驗了「遭欺騙的情慾」。到上海後,他被動地捲入了與他並不喜歡的留法博士蘇文紈的戀愛游戲,而他主動追求的則是政治系大學生唐曉芙——在他主觀看來純潔而可愛的理想中的姑娘,卻可望而不可即,並在似乎將要成功之時遭到了蘇小姐的徹底破壞。第二部分的中心內容是去三閭大學的途中的種種風俗風景,主人公以及同行者所遭受的種種磨難,以及他們的種種表現。在這時出現了本書的女主人公孫柔嘉,以及其他一些漫畫式的人物。第三部分寫他在三閭大學期間的經歷,極其生動而辛辣地表現了學術圈中偽文化人的面目,而方鴻漸也在不知不覺中糊里糊塗地落入了孫柔嘉的情網。第四部分寫方鴻漸與孫柔嘉一起返回上海,在謀生的困厄和夫妻瑣屑的矛盾中,最終導致了夫妻「不離而散」的結局。
2.多重主題和象徵
但《圍城》並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題和象徵是多層次的。
《圍城》的象徵源自書中人物對話中引用的外國成語,「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又說像「被圍困的城堡fortresse assiégée,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但如果僅僅局限於婚姻來談「圍城」困境,顯然不是錢鍾書的本意。「圍城」困境是貫穿於人生各個層次的。後來方鴻漸又重提此事,並評論道:
我近來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感想。
這就是點題之筆。錢鍾書在全書安排了許多變奏,使得「圍城」的象徵意義超越婚姻層次,而形成多聲部的共鳴。
《圍城》從「圍城」這個比喻開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人類的「圍城」困境:不斷的追求和對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轉換,其間交織著的希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執著與動搖——這一切構成的人生萬事。「圍城」困境告訴我們人生追求的結果很可能是虛妄的,這看起來好像很有點悲觀,但骨子裡卻是個嚴肅的追求,熱忱深埋在冷靜之下,一如錢鍾書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終極理想、終極目的的虛妄,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過程不再僅僅成為一種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義得以被認識和承認,使我們明白追求與希望的無止境而義無反顧,不再墮入虛無。
但錢鍾書並不是要簡單地演繹這個比喻,他還要下一轉語,不時地消除「圍城」的象徵。
錢鍾書的夫人楊絳曾經說,如果讓方鴻漸與理想中的愛人唐曉芙結婚,然後兩人再積愛成怨,以至分手,才真正符合「圍城」的字面原義;錢鍾書在《談藝錄》中批評王國維對《紅樓夢》的誤讀時,也說過類似的話。方鴻漸想進入唐曉芙的圍城卻始終不得其門;蘇文紈曾經以為已經進入了方鴻漸的圍城,其實進入卻等於是在外面,而當她與曹元朗結婚並過上真正的市儈生活時——那種生活在錢鍾書看來是絕對應該逃離的,她卻安之若素;她曾經似乎已經進入了文化的圍城,但她只有在成為發國難財的官倒時,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之處,你用槍逼著她也不願意出來的。方鴻漸並不想進入孫柔嘉的生活,可是他糊里糊塗地就進去了;結婚後,他也有想沖出來的沖動,但他是個被動的人,不敢行動,也不會行動。從表面上看,方鴻漸去三閭大學的經歷與「圍城」的比喻是最相吻合的,但實際上,方鴻漸之無法在三閭大學如魚得水,是因為他還有一些最基本的知識分子操守,或者說最基本的做人的操守。高松年、李梅亭、汪處厚,這些人在那裡捨得出來么?
3.文化批判
《圍城》的直接時代背景是1937年及以後的若干年,正是中國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時期。但要理解《圍城》,必須追溯到近代特別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帝國主義列強大炮軍艦之下,被迫地、卻歷史性地開始了與世界的接觸,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與西方文明開始了前所未有的交鋒、碰撞、沖突以至交匯、融合。這種文化現象在一大批留學生——錢鍾書正是他們中的一員——的身上具體地、活生生地體現出來,因而具有值得解剖的典型意義。
作為一個學貫中西的大學者,錢鍾書幾乎必然地要從文化上來認識「圍城」的精神困境,從而產生深刻的孤獨感和荒誕感,在全書的結束部分,方鴻漸在經歷了教育、愛情、事業和家庭(婚姻)的失敗後,這樣感嘆:
在小鄉鎮時,他怕人家傾軋,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覺得傾軋還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條微生蟲,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擱它在顯微鏡下放大了看的。擁擠里的孤寂,熱鬧里的凄涼,使他像許多住在這孤島上的人,心靈也彷彿一個無湊畔的孤島。(第324頁)
這里已經明顯地引入了存在主義哲學的人生感嘆。但這種文化困境、精神困境,卻是發生在衰微積弱的老大中國與近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的劇烈沖突中的,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幅令人深省的畫面:
經過一家外國麵包店,廚窗里電燈雪亮,照耀各式糕點。窗外站一個短衣襤褸的老頭子,目不轉睛地看窗里的東西,臂上挽個籃,盛著粗拙的泥娃娃和蠟紙粘的風轉。(第353頁)
還有全書結尾處那隻著名的祖傳老鍾,方鴻漸的爸爸作為結婚禮物送給兒子兒媳的寶貝鍾,每小時「只慢7分鍾」的「很准」的鍾,這會兒已經慢了5個鍾頭的鍾:
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第359頁)
有些西方批評家說《圍城》寫了西方文化影響下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危機,也有中國批評家說表現了西方現代文明在中國的失敗,從而證明了資本主義文明不救中國的主題。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錢鍾書似乎並不是採取非此即彼的立場,他更著力於嘲諷偽文化人的可笑、可憐和可恥,更多地是要寫出中西文化沖突中的尷尬、窘迫和困境。而從更廣闊的文化意義上來體認,《圍城》更主要的是寫「圍城」困境,其藝術概括和思想意蘊超出了狹隘的個人經驗、民族的界限和時代的分野,體現了作者對整個現代文明、現代人生的深入思考,也凝結著作者對整個人類存在的基本狀況和人類的基本根性的歷史反思。
3.人物形象
在寫《人·獸·鬼》的時候,錢鍾書似乎還是著迷於諷刺嘲笑,著迷於妙語連珠,著迷於意蘊題旨,人物形象卻都還模模糊糊。而《圍城》則不然,不但有李梅亭、曹元郎、高松年、周經理、范小姐等廖廖勾勒幾筆卻給人深刻印象的漫畫式人物系列,更值得珍視的是方鴻漸和孫柔嘉這兩個獨特的人物。
方鴻漸被有些批評家稱為「圍城人」。
方鴻漸是個被動的、無能的、意志不堅定的、經不住誘惑的人,更是一個失敗的人,他的失敗是因為他面對現代社會殘酷的生存競爭和嚴重的精神危機而缺乏與之對抗所應有的理性、信仰、熱情和力量,也因為他還不算是個卑鄙的人,還有點自知之明,有時候還想保持一點做人的尊嚴。這不上不下的位置是尷尬的。很多學者把他與俄羅斯文學中的「多餘人」的形象聯系起來,但「多餘人」的悲劇在於思想上開始覺醒而缺乏行動的勇氣和歷史條件,而「圍城人」的悲劇在於他的庸常。「多餘人」會給人以時代的前衛和英雄的感覺,而「圍城人」卻跟我們一樣,作為普通人徒勞於找尋解脫或依附。
就像一無用處的賈寶玉是《紅樓夢》中幾乎唯一的好男人一樣,方鴻漸也是《圍城》中最好的人——或許除掉唐曉芙。在整部小說里,只有一個唐曉芙,是純潔而可愛的。這是因為她對方鴻漸來說,還是虛無縹緲的,無望不可即的,所以,她是一個幻象。而但凡有真實感的人,就都是可笑的、猥瑣的、虛榮的、卑鄙的。方鴻漸優於裡面的每一個人。我們知道,亂世是英雄或梟雄的天下,懦弱者是註定要失敗的。所以,既不作惡也無英雄氣概、既與世無爭又於世無補的方鴻漸,是註定要失敗的。方鴻漸的悲劇是現代社會人性異化的結果和對比。
但《圍城》人物譜里更有獨特意義的是孫柔嘉。這個怯生生的小女生,這個似乎沒有什麼主見的小女生,這個小鳥依人地交付方鴻漸照顧的小女生,卻是個最工於心計的人。這種既柔又嘉、卻暗自陰柔而且柔能克剛的人,就像一個甜蜜的圈套,卻掌控著自己的婚姻、生活和命運,也掌控著方鴻漸的婚姻、生活和命運。這是一個極具中國文化內涵的人物形象,中國道家文化中的所謂「陰柔」,中國政治文化中的所謂「權謀」,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影子。在錢鍾書之前,甚至之後,似乎還沒有人寫出來過。但她不是一個文化符號,而是一個活生生的具有全部復雜性的人,當她掌控一切後,婚姻、生活和命運,卻又似乎全都失控了,這個轉折表達了另一個層面的「圍城」困境,也使我們無法用三言兩語來概括這個人,就像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是說不盡的一樣,她也是說不盡的。
4.犀利的諷刺
《圍城》被很多人譽為現代的《儒林外史》,是因為錢鍾書在這部小說中淋漓盡致地諷刺了知識分子。這種諷刺基於時代的和人性的的原因,也基於錢鍾書個體的原因。
先說個體的原因。錢鍾書是個不世出的天才,同時,他也是最純粹的學者,對學問懷著最深摯的虔誠,在學術上他不能容忍一丁點兒的虛偽和取巧。在這種目光注視下,一般的所謂「學者」,要不可笑也就很難了。比如他經常諷刺學者抄卡片,《圍城》中的頭號小丑李梅亭就有一個鐵皮卡片箱。其實一個教書匠肯花力氣抄卡片已經是頗為值得表揚的了,但在錢鍾書看來,讀書而沒裝在腦子里融會貫通,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圍城》中的文化諷刺更多的是基於中西文化沖突、碰撞的歷史平台,而這正是錢鍾書的著力點之一。一是以現代文化觀照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些弊端,如方鴻漸的父親方老先生的迂腐,他推薦的線裝書中「中國人品性方正所以說地是方的,洋人品性圓滑,所以主張地是圓的」之類。二是嘲諷對西方文化的生搬硬套,「活像那第一套中國裁縫仿製的西裝,把做樣子的外國人舊衣服上兩方補丁,照式在衣袖和褲子上做了」,如曹元朗摹仿「愛利惡德」(艾略特)《荒原》的《拚盤姘伴》詩,又如買辦張先生式的洋涇濱。三是探討對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的吸收中的荒誕,如方鴻漸在家鄉中學演講時所說的,「海通幾百年來,只有兩件西洋東西在整個中國社會里長存不滅。一件是鴉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吸收的西洋文明。」又如三閭大學中的「導師制」。
但《圍城》中的諷刺更多的是基於對人性的解剖。比如方鴻漸著名的克萊登大學假博士,集中體現了人性中的欺詐、虛榮、軟弱、對環境的無奈等等,又如李梅亭偷吃烤地瓜、陸子瀟以國防部、外交部信封唬人、范小姐用不通的英文假冒作者贈書給自己等等,舉不勝舉。讀者捫心自問,做過這些事的似乎不止這些人,有時也包括自己,就好像我們在阿Q的臉上看到自己的相貌特徵一樣。
5.心理描寫、博喻和機智
錢鍾書在《〈宋詩選注〉序》中說,文學作品應該「曲傳人物的未吐露的心理」,而《圍城》就是他的理論的最好實踐。大部分成功的文學作品都一定有成功的心理描寫,但錢鍾書的心理描寫與眾不同,關鍵就在「曲傳」「未吐露」的心理,在方法上,一是以情節曲傳心理,並且調動一切表面看來無助或破壞那中心情景的瑣屑細節。如結尾一章,方鴻漸與孫柔嘉吵架後,正回家想消釋柔嘉的怨氣,柔嘉剛才正向姑媽講鴻漸的不是,害怕已被鴻漸偷聽到,方鴻漸其實並沒聽到,只得擺空城計:「你心裡明白,不用我說。」結果柔嘉心虛之下,說「本來不是說給你聽的,誰教你偷聽?」這就無異承認了她在「背後糟蹋」方鴻漸,結果正准備向妻子低頭的方鴻漸和一心想給丈夫找個好工作的孫柔嘉竟然越吵越厲害,終於走向「不離而散」,不歡而散。第二個常用方法是通過一系列的妙喻來曲傳人物的心理,如趙辛楣與方鴻漸初次見面,趙「傲兀地把他從頭到腳看一下,好像鴻漸是頁一覽而盡的大字幼稚園讀本」,充分傳達了趙對情敵方鴻漸的故作姿態的輕視,因為一來趙因為追求蘇小姐而確實在乎方,要給他一個下馬威,一來因為他知道方得了個克萊登假博士還在報紙上登廣告,確實看不起他。接下來「他的表情就彷彿鴻漸化為稀淡的空氣,眼睛裡沒有這人。……鴻漸真要覺得自己子虛烏有,像五更雞啼時的鬼影,或道家『視之不見,摶之不得』的真理了。」
以上的例子也顯示了錢鍾書的一大特點:博喻。我把博喻理解為兩層意思,一是在全書廣泛地使用妙喻,一是它的本來定義,即一個接一個的比喻紛至沓來,形容同一個事物。錢鍾書的博喻還有一個與眾不同之處就是時時與心理刻劃結合在一起,並且帶有深厚的學養,充滿了機智,如上舉例子中竟然以抽象的道家思想來形容一種心理感受。而機智與好辯及博喻結合在一起,集中地出現在方鴻漸為自己做錯的事辯護時,如他寫給唐曉芙、蘇小姐的信等。舉一個最簡單而微型的例子,趙辛楣稱方鴻漸為「同情兄」,因為同一個地方做事叫同事,同一個地方學習叫同學,而同一個情人,則叫同情。

Ⅱ 《圍城》好看

圍城》是一代鴻儒錢鍾書創作的惟一一部長篇小說,就憑這部長篇小說,錢鍾書成為中國現代小說大師級人物。錢鍾書以他灑脫幽默的文筆,述說著一群知識分子的快樂與哀愁。他那深入骨髓的洞見、通達超脫的生存智慧足以讓讀者品評再三。

《圍城》自20世紀40年代末出版以來,有多少人為它哭,為它笑,為它深深長嘆,為它久久思索。有人說《圍城》是一部新《儒林外史》,因為裡面盡是些對知識分子靈魂的剖析;有人說《圍城》是稟承西方16世紀以來流行的流浪漢小說,因為主人公方鴻漸總是處於顛沛流離、無家可歸的艱難境遇;有人說《圍城》頗似目前在國外流行的智性小說,裡面隨處可遇文化的密碼,這種小說隨著讀者知識的不斷豐富,它隱藏在迷霧後面的豐富性也就會逐漸敞開。這些說法在各個側面談到了這部傑出小說的特點。

《圍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態圖。作者將自己的語言天才並入極其淵博的知識,添加上一些諷刺主義的幽默調料,以一書而定江山。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圍城》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上海晨光出版公司於1947年5月出版了《圍城》初版。當時關於本書的廣告寫道:"人物和對話的生動,心理描寫的細膩,人情世態觀察的深刻,由作者那枝特具清新辛辣的文筆,寫得飽滿而妥當。零星片斷充滿了機智和幽默,而整篇小說的氣氛卻是悲涼而又憤郁。"現在,《圍城》已被譯成世界上多種文字,有數十種不同的譯文版本在各國出版。

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沖進去了,就被生存的種種煩愁包圍。《圍城》的妙處之一便是描繪了中國男人的劣根性,幫女人打破對男性世界種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圍城》的作者不愧是大家,看兩性關系細膩而且尖銳,女性讀者須細心揣摩,從此以後,看男人才不會走眼。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態圖
一部新的《儒林外史》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部奇書

《圍城》是錢鍾書的代表作,是一部風格獨特的現實主義諷刺長篇小說。作品中"圍城"的含義是通過幾個人的談話揭示的:婚姻像一座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故取名"圍城"。全書以方鴻漸為中心,描寫了一系列舊中國上層知識分子形象。其中除了方鴻漸與趙辛楣還有其真誠直率的一面外,其他角色都很不光彩。作者在描繪他們時,常常採用既含蓄而又挖苦的手法而使其形神畢露。

例如,三閭大學校長高松年,自稱是一位研究生物學的"老科學家",其實只是一個心術不正、好色貪杯、玩弄權術的學界官僚。再如在法國取得文學博士頭銜的蘇文紈號稱"才貌雙全"的女才子,但她的得意之作竟是抄襲的德國民歌。自稱是詩人的曹元朗,其傑作《拼盤姘伴》令人作嘔。這兩個人物最後結為秦晉,可謂珠連璧合。再如韓學愈從美國的愛爾蘭騙子那兒買來了子虛烏有的"克萊登大學"博士文憑,騙取了大學教授頭銜,還讓他的白俄妻子冒充美國國籍,以便到英文系任教授。

本書是一部極具哲理意味的小說。小說語言幽默俏皮,議論精闢,有強烈的諷刺性,讓人在掩卷大笑之餘,陷入沉思。《圍城》形成了獨特的錢鍾書式的諷刺與幽默,堪稱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諷刺小說的典範。

《圍城》不僅語言極有特色,妙喻連珠,知識密度也相當大,是一部典型的學者小說。作者聯想活躍,筆墨縱橫不定,讓人獲得各種角度的審美享受。這種文字在現代文學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是作者學貫中西、博通經史、對人生世相有洞察入微的體察後的自然流露。所以說,《圍城》內含深刻的哲學蘊味,是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部奇書,不可不讀。《圍城》比任何中國古典諷刺小說優秀,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亦是最偉大的一部。
--著名教授夏志清

請採納。

Ⅲ <<圍城>>這小說好看嗎

作者就是這個意思,從戀愛到婚姻也就是一個有趣而浪漫到無趣而瑣碎的發展過程
「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所謂「城」就是指婚姻
為什麼想進去,因為有趣和憧憬
為什麼想出來,因為無趣和瑣碎

Ⅳ 圍城和百年孤獨哪一本好看

怎麼說呢?單單就影響而言,《百年孤獨》是當之無愧的諾貝爾得主,是西方魔幻現實主義的文學主峰,語言精妙至極,是本的的確確的鴻篇巨制。《圍城》是錢鍾書先生寫過的唯一一篇長篇小說,書中內容人物都是從生活中拼湊而來,。但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節全屬虛構。盡管某幾個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虛烏有;某些情節略具真實,人物卻全是捏造的。如果是我,我會選擇讀《百年孤獨》,相反,你要是喜歡中國文學的話,讀讀《圍城》也是很好的選擇,圍城這本書不能光看內容,重要的是文字,錢鍾書先生的這本長篇小說語言使用的很精緻,需細品,其中滋味很好,有著中國文學的獨特書香氣。OK,可以的話,兩本都可以看看,看書不怕少,但也要讀的細致,謝謝!

Ⅳ 介紹幾本可媲美《圍城》的小說

我介紹你去看下《朱自清散文集》
或是《烈火如歌》
對了那個《基督山伯爵》很好看 我覺得再不行你還是去看看
錢鍾書老婆 楊絳 的集子如《幹校六記》
或是老舍的《駱駝祥子》 對了老點的還可以是《聊齋志異》
......

哎~不說了文學道路無止境,幫助下

Ⅵ 圍城好看 大概講的是什麼故事

寫的是方鴻劍的愛情,這個人留學歐洲四年換了三所大學,後從愛爾蘭騙子手中買了子虛烏有的大學博士學位,回家騙他的岳父岳母,他的學費大部分都得自人家資助,他的未婚妻在他還留學的時候就去世了,他還下的了手騙也算的厚顏無恥了。
之後他遇到了幾個女子,自己喜歡的是唐曉芙,娶的卻是頗有心機的孫柔嘉。二人婚後也是矛盾重重。
曾經有人評價《圍城》是中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
其中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一度成為經典,也算從另一角度詮釋了愛情的含義。
說實話,一般。不是很想看就別看了,個人覺得看了之後容易對愛情失去信心,呵呵。

Ⅶ 《圍城》好看嗎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
圍城故事發生於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鴻漸是個從中國南方鄉紳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於家庭壓力與同鄉周家女子訂親。但在其上大學期間,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寫的唁電感動,資助他出國求學。
方鴻漸在歐洲游學期間,不理學業。為了給家人一個交待,方於畢業前購買了虛構的「克萊登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並隨海外學成的學生回國。在船上與留學生鮑小姐相識並熱戀,但被鮑小姐欺騙感情。同時也遇見了大學同學蘇文紈。
到達上海後,在已故未婚妻父親周先生開辦的銀行任職。此時,方獲得了同學蘇文紈的青睞,又與蘇的表妹唐曉芙一見鍾情,整日周旋於蘇、唐二人之間,期間並結識了追求蘇文紈的趙辛楣。方最終與蘇、唐二人感情終結,蘇嫁與詩人曹元朗,而趙也明白方並非其情敵,從此與方惺惺相惜。方鴻漸逐漸與周家不和。
抗戰開始,方家逃難至上海的租界。在趙辛楣的引薦下,與趙辛楣、孫柔嘉、顧爾謙、李梅亭幾人同赴位於內地的三閭大學任教。由於方鴻漸性格等方面的弱點,陷入了復雜的人際糾紛當中。後與孫柔嘉訂婚,並離開三閭大學回到上海。在趙辛楣的幫助下,方鴻漸在一家報館任職,與孫柔嘉結婚。
婚後,方鴻漸夫婦與方家、孫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並激化。方鴻漸辭職並與孫柔嘉吵翻,逐漸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Ⅷ 錢鍾書的《圍城》,哪個版本的最好

漢版錢鍾書的《圍城》是無區別的,出版社:上海晨光出版公司。

《圍城》作者錢鍾書,創作寫於1944~1946年,誠如夏志清先生所說,它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一部小說,首先《圍城》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揭示一個存在困境,故事又發生在動盪的抗戰年代,小說里人物的命運隨著時代遷流,真切地反映出那個戰爭年代的人的生存狀態,有一種實實的在場感。其次《圍城》最為人稱道的是精彩生動的描寫,一個個妙喻把作者的想像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對人物的刻畫入木三分。《圍城》還包含深刻的文化寓意,作者本身就是淵博的大學者,他把一些文化批判巧妙地寄寓在小說中,彰顯精湛的藝術造詣。總之,《圍城》是部淺的人讀來有趣、深的人讀來有味的偉大的小說。

本書在20世紀60年代以後,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流傳世界各地。

  1. 英文版《FortressBesieged》

    珍妮·凱利(JeanneKelly)茅國權(NathanKMao)翻譯(此版本被收入英國企鵝經典文庫)

  2. 法文版《LaForteresseassiégée》

    塞爾望·許來伯(SylvieServanSchreiber)翻譯

  3. 日本版《結婚狂詩曲》(囲城)

    荒井健中島長文翻譯

  4. 德文版《DieumzingelteFestung》

    莫宜佳(MonikaMotsch)翻譯

  5. 俄文版

    索洛金(V.Sorokin)翻譯

Ⅸ 《圍城》是一本怎樣的書好看么如題 謝謝了

讀《圍城》,必然是一次輕松舒適的經歷,而幽默之中又可讓人體會到潛藏於後的悲劇意味。

Ⅹ 《圍城》這部作品好嗎

有人說,聰明的人都擅長比喻。由是觀之,那《圍城》就是一本聰明之書,錢鍾書就是絕頂聰明之人。

看了好幾遍《圍城》,印象最深的就屬書中的比喻。比喻是在兩個不同事物之間找到其相似之處,而且事物差距越大,越能顯示比喻之精妙。錢鍾書就總能在兩個看似完全不搭界的事物之間,找到這個這精妙的聯系,讓你不得不拍案,不得不嘆服。

至今尚記得兩個比喻:「方鴻漸自信對她的情誼到此而止,好比兩條平行的直線,無論彼此距離怎麼近,拉得怎麼近,終合不攏來成為一體。」

「失望、遭欺騙的情慾、被損傷的驕傲,都不肯平伏,像不倒翁,捺下去又豎起來,反而搖擺得厲害。」

平行線、不倒翁,生活中常見之事物,錢鍾書信手拈來,再恰當不過地描述了兩種情感。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感,在錢鍾書筆下卻成了實實在在、可見可觸的事物。

錢鍾書顯然也知道自己長於比喻,因此在小說中不吝其才,比喻俯拾皆是,讓人眼花繚亂,有好事者不辭辛苦地統計過,全書中光「新奇的比喻」就有700多句。

如果一定要給《圍城》挑刺,那隻能怪這些比喻。太過精妙,讓人佩服之餘,心生愚笨之感。面對這樣的比喻,你不由得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力,「怎麼他就能想出這樣的句子!」錢鍾書他老人家只顧著愉快地隨意抖落這些絕妙句子,忘了揣摩讀者的心理,脆弱如我的讀者,在這些句子面前,愈發顯出「自己的小來」。

比喻的數量被好些「研究文學專業人士」拿來說事,認為比喻似乎太多,有「炫技」之嫌,與小說文體不符。想來這也多是愚笨之人的愚笨觀感,不然,他們也去寫幾個這樣的比喻試試。

末了還是提醒一句,比喻就像放大鏡,讓聰明的人更顯聰明,笨拙的人愈顯笨拙。所以最好少寫比喻,比喻越多,越顯才智之淺。而且,何必跟錢鍾書較真呢,他真的是太有才了,多幾個比喻又何妨。

一本精彩好看的小說之江自由職業者

不管別人怎麼評價《圍城》,對我而言,它就是一本精彩好看的小說,讓人能津津有味、一氣呵成地讀完,且不斷有再讀之心。作為一本小說,這就是最大的成功。

仔細想想,《圍城》中有太多的可讀的元素。「流浪」、「愛情」、「婚姻」、「幽默」「人際紛爭」……其中任何一條寫足,都能成為精彩小說,何況《圍城》將這幾點都巧妙糅合。

書中對愛情和婚姻的描寫當然十分精彩,其中對婚姻的比喻早是路人皆知,但我更喜歡書中的「流浪」情節。

書中,方鴻漸回國沒多久,就鬼使神差地與情敵趙辛楣一起,開始漫長的旅程。可以說,這段旅程正是全書的骨架,書中絕大部分的精華都發生在他們前去三閭大學的途中,讓小說頗有些「流浪漢小說」的風格。試想,如果將這段流浪生活去掉,小說肯定沒那麼精彩,原因很簡單,很多事情、尤其是出乎意料的事情,往往都在旅途中產生,比如愛情和婚姻。而人與人之間的紛爭,在流浪中、在旅途上,也比往常來得更真實。

對於像我這樣更注重閱讀快感的人而言,有一個流動的情節發展實在是太必要了,何況其中又摻雜這么多對情感、人際紛爭精妙的描寫。而且我相信,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也是如此。

囫圇吞棗也津津有味

芳曉柏媒體從業者

很喜歡《圍城》,中學的時候看的,囫圇吞棗可也津津有味。「婚姻是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現在想想,對婚姻的描述,沒有比這句更貼切的。

印象深刻的還有這樣一句話,大意是說,要想看看你和他/她是否合適,就和他/她一起去旅行。這句話經常會在我和陌生朋友旅行時浮現在腦海里,最後總是百試不爽。

書只看了一遍,人物形象現在已有些模糊不清。對方鴻漸,是那種熟悉的不喜歡;對趙辛楣是陌生的喜歡。趙辛楣是那樣明亮又堂正的男人,感覺他總站在陽光里;而方鴻漸一直活在不明不暗裡,他對感情如此,對人生態度也如此。

對書中幾個小姐的印象就更淡些。印象最深刻的是對鮑小姐的描述:「有人叫她『熟食鋪子』,因為只有熟食店會把那許多顏色暖熱的肉公開陳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說『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並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的真理』。」現在讀來真覺得錢鍾書相當尖刻。

但同時錢鍾書對於人物的心理描寫也非常獨到,例如,「鴻漸這時候,心象和心裡的痛在賽跑,要跑得快,不讓這痛趕上,胡扯些不相乾的話,彷彿拋擲些障礙物,能暫時阻擋這痛的追趕,所以講了一大堆洋船上的光景。」

錢鍾書對於男女關系之諳熟非常人所及。對鮑小姐之垂涎、對蘇文紈之敬畏、對唐曉芙之嚮往、對孫柔嘉之忍受……在幾個女人之間周旋,一個趙辛楣眼裡「不討厭,但毫無用處」的方鴻漸便躍然紙上。

錢鍾書的聰明和他的避世真是兩個極端。一個那麼聰明的作家只是默默地寫書,不露面,不多語,想說的話都在書里,只讓讀者自己看去。就是這種始終保持著的神秘感,讓錢鍾書在我眼裡是絕頂聰明的作家了。

熱點內容
校園完結黑道小說 發布:2025-05-16 22:41:00 瀏覽:513
是二爺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5-16 22:12:44 瀏覽:615
謊言婚姻周浩小說全文 發布:2025-05-16 22:00:39 瀏覽:878
好看抗日重生小說完本 發布:2025-05-16 21:41:31 瀏覽:584
男主角是吸血鬼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6 21:25:59 瀏覽:581
庚新的小說哪本最好看 發布:2025-05-16 21:22:31 瀏覽:414
好看的文學名著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16 21:18:48 瀏覽:790
風尚閣小說言情 發布:2025-05-16 21:17:20 瀏覽:483
奧特曼衍生言情小說 發布:2025-05-16 21:12:18 瀏覽:614
言情小說男主比女主大 發布:2025-05-16 21:12:15 瀏覽: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