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吉亞家族小說好看嗎
A. 波吉亞家族 第二季怎麼樣
水準依舊高,編劇塑造角色的能力一流。再次被凱撒哥哥帥到,寬肩細腰長腿翹臀,根本,根本就是人家心目中完美的攻攻肉體了啦……(害羞跑遠)然後哥哥的跟班兒與同性戀人的愛愛戲份也,也好性感……(跑遠again)
B. 為何波吉亞家族在歐洲可謂是臭名昭著
波吉亞家族,是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名聲最大、最有權勢也最具爭議的家族,他們罪惡昭彰、丑聞不斷,人稱“史上第一個黑手黨家族”。
波吉亞家族統治期間,充斥著血腥、暴力、毒葯和亂倫,一個道貌岸然的教皇帶領他的四個子女, 讓整個歐洲都不得安寧。
波吉亞,是權力、財富的同義詞;波吉亞,是陰謀、墮落的同義詞;波吉亞,也是忠誠與愛的同義詞——極端的忠誠,和扭曲的愛。
因為他們明目張膽的勢力擴張,導致當時美第奇家族、斯福爾扎家族以及當時很有影響力的多明我會修士薩沃納羅拉都對波吉亞家族十分不滿,使得整個家族樹敵無數,他們被指控的諸多罪行包括:通姦、買賣聖職、盜竊、強奸、受賄、亂倫、謀殺(特別是毒殺,用祖傳毒葯“坎特雷拉”)。
C. 波及亞家族, 冰與火之歌,都鐸王朝哪個好看
權力的游戲,必須的
D. 求告知什麼小說好看
起點《地球竟然是個蛋》飛盧《遠古大陸傳說》
E. 波吉亞家族美劇版的好看還是法國版的好看
美劇比較有激情,法版比較文藝
F. 求推薦描寫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波吉亞家族的傳記,描寫家族中個人的也行
堪稱最早黑手黨家族的波吉亞家族,是15、16世紀影響整個歐洲的西班牙裔義大利貴族家庭,也是文藝復興時期,僅次於美第奇家族最著名的家族。他們的「名」不是美名,而是惡名,是一個被財富、陰謀、毒葯、亂倫的陰影籠罩著的家族。但同時,波吉亞家族對藝術的支持,也使得文藝復興在那個時代得以迅速發展,使藝術家們成為那個時代義大利最耀眼的人物。
The Borgias也被稱為Borjas或Borjia,是具有義大利和西班牙血統的羅馬教皇家族,前後出了三位教皇。其家族名稱來源於其家族封地博爾哈(Borja)。波吉亞家族歷代擔任西班牙瓦倫西亞大主教區的教職,家族可上溯至阿拉貢王室,擁有龐大的政治勢力和財富。
文藝復興時期,他們到了義大利,並定居下來。15世紀至16世紀,波吉亞家族大肆涉及政治和宗教事務,使他們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家族。在此期間,家族中產生了兩位教皇:阿方索·波吉亞作為教皇加里斯都三世,統治1455至1458年間;羅德里戈·波吉亞作為教皇亞歷山大六世,於1492至1503年年間,這使得波吉亞家族在15世紀中葉大放異彩。那個時代的義大利崇尚奢華放盪的生活,人們的錢財全部用於享受和附庸風雅,在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在位期間,腐敗、淫亂和謀殺的陰影更是籠罩了整個教廷。當然,也因為他們明目張膽的勢力擴張,導致當時美第奇家族、斯福爾扎家族以及當時很有影響力的多明我會修士薩沃納羅拉(Fra' Girolamo Savonarola,1452-1498)都對波吉亞家族十分不滿,使得整個家族樹敵無數,他們被指控的諸多罪行包括:通姦、買賣聖職、盜竊、強奸、受賄、亂倫、謀殺(特別是毒殺)。
教皇加里斯都三世
加里斯都三世
加里斯都三世(1455-1458年在位),原名阿方索·德·波吉亞(Alfonso Borgia 1378-1458),生於瓦倫西亞王國的 La Torreta,也是第一位西班牙籍教皇。有許多未經證實的說法,暗指波吉亞家族具有猶太血統;這些傳聞被私下傳播,尤其是朱利安諾·德拉·羅韋雷(Giuliano della Rovere,後來的教皇尤利烏斯二世),以及波吉亞家族經常被政敵描述為「marranos」[2]:這些傳聞在流行文化中持續了幾個世紀。
在天主教會大分裂時期,阿方索支持「對立教皇」本篤十三世(Antipope Benedict XIII),以及在1429年他又在背後推動「對立教皇」克萊門特八世( Antipope Clement VIII)歸順羅馬教皇教宗馬丁五世(Pope Martin V)。阿方索在成為樞機主教前,一直擔任萊里達大學(the University of Lleida)的法學教授並作為阿拉貢國王的外交官,尤其參與了「巴塞爾議會」(Council of Basel,1431年至1445年)。在教皇尤金四世與阿拉貢國王阿方索和解之後,他成為了樞機主教。
1455年,他被選為教皇加里斯都三世,他任職的時候已經77歲高齡,所以在位時間非常短,僅僅只有3年。
他的雄心是成立新的十字軍,發起討伐奧斯曼帝國的戰爭,從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手中重新奪回君士坦丁堡,但是以十字軍來實現「基督教共和國」的年代早已過去,西歐各重要國家又都忙於自己國內的問題,無暇去兼顧遙遠的東方問題。東方問題占據了加里斯都全部的注意力,推動文化自然就被忽視了。他下令停止尼古拉五世已經開始的美化梵蒂岡工程,將所節省的經費移作建造軍艦,因此而建立的教皇艦隊,在以後保衛愛琴海的戰斗中發揮了作用。
對法蘭西女英雄貞德,加里都斯三世發表言論,指出「法蘭西女信徒貞德是無罪的」。這是貞德英勇就義後,教廷為他作的第一次昭雪。1455年,法國人民在巴黎聖母院,為貞德舉行隆重的昭雪儀式。1456年8月6日,土耳其軍隊向貝爾格萊德推進,遇到了匈牙利名將亞諾什·匈雅提率領的基督教徒軍隊有力抵抗,損失重大(貝爾格萊德之圍)。第二年加里斯都三世規定此日為主顯聖容節,以紀念這次意外的勝利。不過,他對尼古拉所任用的人文學者,仍然十分慷慨,教廷還是這班學者活動的中心。
加里都斯三世與別的教皇一樣趨附時俗,眷顧親屬。他重用2個侄子並任命他們為樞機主教。第一個是羅德里戈·博爾哈(Rodrigo de Borja,在義大利為Borgia),以及路易斯·朱利安·米拉·博爾哈(Luis Julian de Milà y de Borja)。15世紀下半葉的7任教皇,比阿維尼翁時期的教皇更加腐化。他們生活在價值連城的宮殿中,一飯千金,奢華糜費,無可比擬。
教皇亞歷山大六世
亞歷山大六世
亞歷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原名羅德里戈·波吉亞(Rodrigo Borgia,1431-1503年),加里斯都三世的侄子,出生與瓦倫西亞王國的Xàtiva。盡管作為一名樞機主教,依天主教教義不能結婚生子,但他與瓦諾莎·卡塔內(Vannozza dei Cattanei,1442-1518)長期保持著非法關系,在甘迪亞的寓所內,他們有4個孩子:凱撒、喬瓦尼、盧克雷齊婭和傑弗里。當然,他和其他情婦也育有子女,茱莉亞·法爾內塞(Giulia Farnese)就是他著名的情婦之一。
1456年,羅德里戈從伯父加里都斯三世處取得紅衣主教一職。由於工於心計,羅德里戈積聚了巨額財富。直到1492年,當選為教皇。他用於賄賂每一位紅衣主教的巨款,使這位羅馬城最富有的人也差點破產。他以「亞歷山大大帝」為名,被稱為亞歷山大六世。他被認為是一個不錯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但他也被批評為生活奢靡,買賣聖職和任人唯親。他的主要興趣在於如何獲得更多的財富,圈養情婦,並使他的家族盡可能強大。亞歷山大六世被認為是文藝復興時期教廷腐敗墮落的象徵,行為最為放盪和不擇手段的教皇,政治上也擁有超出尋常的野心。他計劃把自己的長子凱撒培養成宗教領袖,把次子喬瓦尼培養為軍事統帥,以使波吉亞家族在政教兩方面都成為義大利的統治家族;同時利用子女的婚姻建立聯盟,他安排自己的女兒先後嫁給了三個顯赫家族,其中包括與當時在歐洲最強大的家族(米蘭的斯福爾扎家族)結盟;並讓最小的兒子娶那不勒斯和阿拉貢王國的公主。
這位教皇妄稱上帝的名,以最聖潔的外貌施行最污穢的統治。 另一位比他好不到那裡去的利奧十世,這樣評價他,「我們被世上最野蠻的惡狼抓住了,我們或者逃跑,或者被他生吞活剝」。
1503年,羅德里戈·波吉亞死於羅馬,據說是食用了被下毒的蘋果,但死亡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疫病。亞歷山大六世在歐洲歷史上以大肆斂財和為兒子所進行的處心積慮的謀奪而臭名昭著,但他卻並非這些劣跡的首創者,他的前任們諸如西克斯特四世、英諾森八世之流為他樹立了一個很壞的榜樣。
另,1493年亞歷山大六世頒發通諭,為葡萄牙和西班牙劃定了擴張殖民勢力的分界線,即「教皇子午線」,這是世界殖民地的第一次劃分。
凱撒·波吉亞
凱撒·波吉亞
凱撒·波吉亞(Cesare Borgia,1476-1507年)音譯為切薩雷·波吉亞,另有中文譯名西澤爾·波爾金,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私生子,瓦倫蒂諾公爵,羅馬尼阿的主人,伊莫拉、福爾利、佩魯賈、皮奧姆比諾、比薩、盧卡、錫耶納等無數屬地的征服者,全義大利最令人恐懼的野心家、強權者和完美的陰謀製造家。
早年凱撒一直在父親的計劃下接受教育。直到12歲之前他都在羅馬接受家庭教師的培養,而後在佩魯賈大學學習法律和人文科學,接著轉入比薩大學,在取得學位後,繼續學習神學。當完成了所有的學業,他被授予成為一名樞機主教。
凱撒涉嫌謀殺他的兄弟喬瓦尼,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他犯有這個罪行。但,喬瓦尼的死亡掃除了凱撒的障礙,讓他得以踏上他期盼已久的征伐之路。凱撒雖然已是樞機主教,但為了成為教皇國軍事領袖,他在23歲時辭去聖職。他後來和法國公主夏洛特·德·阿爾布瑞特(Charlotte of Albret)結婚,並育有一女。
1503年,凱撒與父親一同中毒(一說為疫病),父親去世之後,凱撒控制了下一個教皇的選擇,他需要一個候選人,一個不會威脅到他在義大利建立自己公國的計劃。接著,凱撒的候選人順利成為了教皇,但他也死了。一個月後凱撒不得不被迫支持朱利安諾·德拉·羅韋雷,他應許保持他的頭銜及榮譽。但朱利安諾成為教皇後背叛了他,並成為他最兇猛的敵人。
1507年, 凱撒在圍攻納瓦拉的維亞納城堡(Viana)時陣亡。為了剿滅反叛的勒林伯爵(Count of Lerin)的軍隊,凱撒和納瓦拉國王約翰組織了10000人的軍隊圍困了城堡。凱撒試圖破壞極強的天然防禦工事,不顧一切地對城堡展開突然襲擊。然而,他不僅沒有獲得城堡,而是在這場可疑的戰斗中喪生。
凱撒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涌現出典型的冒險家之一,但他比其他的競爭者來更加聰明和無所顧忌。他長相英俊(後因沾染了梅毒導致毀容,餘生中常戴面具)被列奧納多·達·芬奇形容擁有「寧靜的面孔和天使般清澈的雙眼」,但他征服的手段是兇殘而狡詐,冷酷無情,為實現目標無所不用其極,常用家傳毒葯「坎塔雷拉」暗殺政敵而被稱為「毒葯公爵」。盡管凱撒行事很殘酷無情,不過他卻給當時的義大利帶來了整治嚴明的紀律,恢復了國家秩序,讓軍隊衷心與服從;能夠穩定而公正的統治他的領地,所以他的統治比起政治混亂的小集團和地方暴君更可取。
1502年,馬基雅維利曾奉使駐節於博爾吉(Borghi)的王廷;他親眼看到凱撒如何交替使用不同的手法,有時是冷靜矜慎,有時是旁若無人;常常是口頭上說盡了甜言蜜語。行動上則殘暴無比;同時又以偽裝善良與背信無義的作風處世待人。他對於那些屬於他強權之下的被征服的人民,不惜使用種種殘酷恐怖的手段,壓制反側;對於那被征服的國家,更是以獨裁高壓的手段,做最有效的箝制。馬基雅維利對於凱撒玩弄權術的手段亦十分佩服,他認為:為王者固當如是。後來以其事跡為藍本寫下了傳世名作《君主論》,凱撒猶如煙花一般短暫絢爛的人生,讓馬基雅維利佛看見義大利統一的曙光在亞平寧半島上閃現了一下,又消失在漫漫長夜中……
盧克雷齊婭·波吉亞
盧克蕾齊婭·波吉亞
盧克雷齊婭·波吉亞(Lucrezia Borgia,1480-1519年),費拉拉、摩德納和雷吉奧公爵夫人(Duchess of Ferrara,Modena and Reggio),亞歷山大六世私生女, 凱撒的妹妹。盧克雷齊婭以美貌著稱,據說還是位頗具才氣的美人,對義大利的文化藝術事業很有熱情。但是,在歐洲歷史上,比她的美貌和才華更令人側目的是她和兄長凱撒的不倫之戀。當時的義大利人揶揄她為與其教皇父親以及兄長凱撒並列的邪惡三位一體,這無疑是對信奉天主教神聖之三位一體的巨大諷刺。她前後出嫁過三次,又復三次被父兄從她的丈夫們手中奪走。由於羅馬教皇需要新的,更有利的政治聯盟,盧克雷齊婭的第一任丈夫佩薩羅公爵,斯福爾扎家族的喬瓦尼(Giovanni Sforza,1466-1510),被迫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簽署了因為自己陽痿而解除婚姻的合同。感到羞辱的喬瓦尼指控盧克雷齊婭與兄長凱撒亂倫。她的第二任丈夫,阿方索·阿拉貢(Alfonso of Aragon,那不勒斯國王的私生子,薩萊諾王子和比謝列公爵)因為失去政治價值,為凱撒所殺。第三任丈夫為埃斯特家族的阿方索(Alfonso d'Este,1476-1534),即費拉拉公爵阿方索一世。
1519年6月24日盧克雷齊婭在費拉拉由於生下她的第八個孩子染上產後並發症去世。她被葬在科爾布斯·多米尼修道院里,她的丈夫於1534年10月31日去世,死後兩人夫妻合葬。
1816年10月15日,浪漫詩人拜倫拜訪了地處米蘭的安布羅西安圖書館(Biblioteca Ambrosiana)。他十分喜歡盧克雷齊婭和詩人皮埃特羅·本波之間的情信(「世上最美的情書」)還聲稱他成功偷到一綹盧克雷齊婭的頭發(「能想像到的最美好的頭發」)並將其展出。
在維克多·雨果的《盧克雷齊婭·波吉亞》(Lucrezia Borgia)以及葛塔諾·多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的同名歌劇中,她與幾次毒殺事件聯系在一起,不過她是否涉及這些罪行卻從未得到證實。
亞歷山大其他的孩子
[3]路易吉·波吉亞(西班牙語:佩德羅·路易斯,Pier Luigi de Borgia,1460?-1488),第1任甘迪亞公爵,亞歷山大和不知名女人的私生子。路易吉·波吉亞在格拉納達戰爭中與西班牙軍隊並肩作戰。1485年5月18日,在隆達戰役凱旋後,因為他的英勇作戰,被授予「甘迪亞公爵」。在路易吉的遺囑中,他將公國讓給他年輕的兄弟喬瓦尼,並要求給他妹妹盧克雷齊婭10,000弗洛林金幣的嫁妝。
[4]喬瓦尼·波吉亞(西班牙語:胡安,Giovanni Borgia,1474?-1497),是大力山大和瓦諾莎的四個孩子的其中之一。1493年,他繼承了同父異母的哥哥路易吉的公國,並娶了路易吉的未婚妻瑪麗亞·恩里克斯·盧納(Maria Enriquez de Luna),成為第2任甘迪亞公爵。1497年6月14日晚上,他被謀殺了(在後來成為羅馬猶太人區的德拉德卡廣場附近),他的屍體被發現在台伯河中,腰帶上的錢包中里有封不動的30個達科特金幣( golden cats)。喬瓦尼和瑪麗亞有兩個孩子:「第3代甘迪亞公爵,胡安·德·Ÿ·恩里克斯·博爾哈(Juan de Borja y Enriquez,即胡安·波吉亞);和在巴利亞多利德修道院成為修女的弗朗西斯·德·赫蘇斯·博爾哈(Francisca de Jesus Borja)。」
[5]傑弗里·波吉亞(Gioffre de Candia Borgia,1482-1522),是亞歷山大和瓦諾莎最小的兒子。在傑弗里12歲那年,他迎娶那不勒斯的阿方索二世16歲的女兒桑夏(Sancia of Aragon),她的嫁妝是斯奎拉切公國(the Principality of Squillace,1494年)和後來造成那不勒斯政治動亂的阿爾維托郡(the County of Alvito,1497年)。事實上,這個婚姻是個政治問題,阿方索二世以女兒的巨額嫁妝要求亞歷山大承認他那不勒斯國王的地位,但幾乎作為婚禮的結束,法國入侵了那不勒斯,阿方索留下他短命的兒子逃離了他的王座,並同西班牙、法國以及他們的義大利擁護者之間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這段時間,傑弗里和他的妻子桑夏住在羅馬,據說桑夏和他哥哥們凱撒、喬瓦尼都有一段風流韻事。夫妻關系惡劣,並沒有孩子。傑弗里和他的父親關系也很差。亞歷山大認為他是一個懦夫,因為傑弗里缺乏對政治的興趣,以及質疑他與自己的親子關系。傑弗里的第二次婚姻是與瑪麗亞·米拉。他們有四個孩子,其中的長女,弗朗切斯科·波吉,繼承了他的領地和斯奎拉切王子(Prince of Squillace)稱號。傑弗里的後裔一直統治著卡拉布里亞海岸(the Calabrian coast)的斯奎拉切(Squillace),直到1735年。
編輯本段後裔
聖弗蘭西斯
[6]弗蘭西斯·波吉亞(Francis Borgia,1510–1572),第4任甘迪亞公爵,第3任耶穌會總會長。1670年6月20日冊封為「聖徒」,稱為聖·弗蘭西斯(Saint Francis)。
聖弗蘭西斯
聖·弗蘭西斯·波吉亞,於1510年10月28日出生在瓦倫西亞附近,他是第3任甘迪亞公爵胡安·波吉亞和阿拉貢的胡安娜(斐迪南二世的私生子的女兒)之子,也是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曾孫。弗蘭西斯在孩提時代就顯得非常虔誠,並且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修道士,但是他的家庭卻將他送往表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宮廷。他在哪裡成名,並伴隨皇帝參加了多次戰役。1529年7月他在馬德里與一名葡萄牙女貴族埃莉諾爾(Eleanor)締結婚姻,育有卡洛斯等子女八人。1539年他護送皇後葡萄牙的伊莎貝拉的遺體去往格蘭納達的葬地。據說他那時目睹死亡的陰影降臨到美麗的皇後身上,他就決意「永不再服務於一名凡世的主人」。然而,在他仍然還年輕的時候,他受任為加泰羅尼亞總督,並竭盡所能地管理好這個省份。而他真實的興趣卻停留在別處。
1542年父親死後,這位新任甘迪亞公爵帶著妻子和家人引退到故鄉,過著一種全心全意奉獻給信仰的生活。1546年妻子埃莉諾爾辭世,弗朗西斯決志進入新近成立的耶穌會。他在長子卡洛斯的贊同下放棄公爵頭銜,成為一名耶穌會會士。由於他高貴的出身,傑出的才乾和享譽全歐的名望,他直接被授予紅衣主教的法冠。然而他本人卻拒絕了這次授職,寧願效法使徒巡迴傳道。他的友人們及時說服他接受了命定的領導者的職責:1554年成為耶穌會在西班牙的全權代表,1565年被選為耶穌會的第三任總會長。
歷史學家因其卓著功績將之描述為繼耶穌會會祖羅耀拉·聖依納爵(Saint Ignatius of Loyola)之後的最偉大的會長。他成立羅馬學院(Collegium Romanum),後來成為格列高利大學(Gregorian University),派遣傳道士前往全世界的偏遠角落,向國王和教皇們提供建議,以及密切關注迅速擴張中的修會的各項事務。盡管在職責上享有非凡權力和影響,弗朗西斯的個人生活卻極為儉朴,以其祈禱精神及謙卑著稱。在他任在世時就已被廣泛稱為「聖人」。
1572年9月30日,弗朗西斯·波吉亞逝世於羅馬;1624年11月23日,羅馬教皇格雷戈里十五世為他舉行了宣福禮 (Beatification);1671年被列入聖品;1688年,10月10日被列為他的紀念日插入羅馬天主教聖徒日歷;1901年,他的遺物(聖物)被供奉在西班牙馬德里的基督教堂。
教皇英諾森十世
[7]教皇英諾森十世(Innocent X,1644-1655在位),原名喬瓦尼·巴提斯塔·龐菲利(Giovanni Battista Pamphili,1574-1655),雖然他的姓氏不是波吉亞,但他是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玄孫的玄孫。
英若森十世肖像畫
作為一名精明的律師,1644年9月15日,他在教皇烏爾班八世(1623-1644)後成功繼任了教皇,他大大提高教廷的世俗權力,是政治上最精明的教皇之一。他在位期間,歐洲各國在解決和平與戰爭問題時已不再徵求教皇的意見,對教皇提出異議也不為各方所理睬。英諾森同親屬關系曖昧,維護裙帶關系,教廷事務大都由其姻親姐妹貪婪分子馬伊達爾齊尼(Olimpia Maidalchini)操持。英諾森支持哈布斯堡王朝在西班牙的族親,拒絕承認西班牙的敵國葡萄牙獨立。他抨擊前代教宗烏爾班的親族巴爾貝里尼(Barberini)家族勒索錢財,宣布沒收他們的財產。該家族逃往巴黎,受到樞機主教馬薩林(Jules Mazarin)的庇護,於是英諾森與法蘭西發生爭執,法蘭西以武力相威脅,英諾森才被迫讓步。年英諾森發布通諭,譴責詹森派創始人詹森(Cornelius Otto Jansen)就救恩性質問題所提出的五點主張。
1650年,畫家迭哥·德·席爾瓦·委拉斯來到義大利,應英諾森請求繪制了著名的肖像畫《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畫家選擇了教皇正襟危坐的情景,這與他的身份很相稱。畫面以鮮明的紅色為底,具有一種威嚴感。畫家准確地抓住人物在瞬間的復雜的內在精神狀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英諾森兇狠殘忍的性格特徵。當這幅肖像送給英諾森時,英諾森驚訝而又不安地說了一句話:「過分像了。「
樞機主教加斯帕爾
[8] 加斯帕爾·波吉亞
樞機主教加斯帕爾·博爾哈·Ÿ·貝拉斯科(Gaspar de Borja y Velasco,1580-1645),他屬於波吉亞家族(雖然他總是用西班牙語拼寫的Borja),擔任托萊多大主教,西班牙塞維利亞大主教和那不勒斯的總督。他的父親是第六任甘迪亞公爵弗朗西斯·托馬斯·博爾哈·Ÿ·Centellas(Francisco Tomás de Borja y Centellas,弗朗西斯·波吉亞的兒子),是加里斯都三世和亞歷山大六世的後代,一位歷史學家提到加斯帕爾希望成為第三位波吉亞教皇。
G. 如何評價凱撒波吉亞及其家族
本人也是看過美劇才開始存眷波吉亞家屬固然美劇肯定是美化了這個家屬,汗青上波吉亞家屬可以說是臭名昭著的,美劇完全瑪麗蘇化了。但不可否定拍得很有貿易代價,便是愛情片的以為。。。。本人也冷靜的看完了,小妹還是很美的,從14歲能演到30歲的蘿莉皮膚超好。然其後說說法版的個人私家以為比較靠近汗青。男主的外貌和汗青根本切合。劇情有點慢我看不下去。。。然其後說說汗青上的borgiaCesareBorgia1475.9.18處女座哈哈哈,心思縝密程度可見一斑。卒於1507.3.12達芬奇歌頌他有寂靜的面貌和天使般澄澈的雙眼。可見顏值很高。這位被譽為Cantarella「毒葯」的眼光冷峻的黑發夫君是義大利軍人與政客,西班牙裔教皇亞歷山大6世的年輕私生子,同時也是文藝再起時期的精夫君物。固然是「私生子」,然而由於父親RodrigoBorgia當時是一位位高權重的人物,Cesare的出生被教會以為是「合法的」,並被教廷付與聖職。7歲時,他成為Valencia的牧師,然後被任命為教皇的秘書長;9歲時,他成為Candia的教區長、Albar和Jativa的教務長,以及Cartagena的管庫。固然,這些職務都是代薪的,享受教廷的俸祿。Cesare在12歲之前,不停居住在羅馬並擔當家庭西席的教誨;之後他來到佩魯賈(Perugia)隨一位瓦倫西亞老師學習。在大學中,Cesare學習了執法和人類學,然後又在比薩大學學習神學。完成了全部的學業之後,17歲的他——CesareBorgia成為一名紅衣主教。固然他其後脫下了那身紅衣由於他野心勃勃籌劃征服整個義大利。有傳他殺害了本身的親弟弟GiovanniBorgia,由於Giovanni總是騷擾妹妹Lucrezia而Cesare是個妹控。但個人私家以為更大的緣故起因是Cesare盼望得到弟弟手上的兵權。
我開始明白原來最迷人的是篡位者而不是帝王,戰役年代出梟雄,我不在乎他末了人頭落地還是成為了義大利之王,弒神這件事本身就足以塑造他完全的魅力;人類汗青上的幾個乖謬瘋癲期間是比大片大片的統治光陰或寂靜年代更具勾引的,由於此中才有像愷撒·博爾吉亞如許的人物出現,大概反過來說,正是由於這些人物,那些年代才會雲雲迷人,宛如人類天性極盡形貌的一場狂歡。
末了,還是以這位瓦倫蒂諾公爵刻在劍上的名言來著末吧——不為凱撒,寧為虛無
AutCaesar,autnihil.
H. 波吉亞家族 第一季怎麼樣
很精美的歷史片,腐敗墮落的教廷,充滿淫亂,陰謀,金錢,慾望的家族,他們用對宗教邪惡的理解,用金錢,謀殺,計謀,背叛及政治婚姻來鞏固發展權勢,縱橫一時,其中又點綴著親情,愛情,勇敢與忠誠。感覺故事的格局還是比較小巧,不過內容還算是很豐富的。拍的非常漂亮,片頭和音樂很棒。
I. 波吉亞家族
波吉亞家族是15和16世紀影響整個歐洲的西班牙裔義大利貴族家庭,也是文藝復興時期,僅次於美第奇家族最著名的家族。他們的"名"不是美名,而是惡名,是一個被財富、陰謀、毒葯、亂倫的陰影籠罩著的家族。但同時,波吉亞家族對藝術的支持,也使得文藝復興在那個時代得以迅速發展,使藝術家們成為那個時代義大利最耀眼的人物。
J. 波吉亞家族收視率怎麼這么慘
個人的理解是:
這個劇受眾群體比較小眾,國外看的人不多。米國國內的觀眾,估計就和我們看《赤壁》似的覺得改編的太多,不買賬。倒是我們對中世紀歐洲歷史不了解的,可以完全脫開歷史,把它當個故事看。
歷史劇里不靠譜的改編和言情風泛濫的情況太多了,波吉亞前兩季寫的還是挺不錯的,第三季就太扯了。偶爾不靠譜或者天馬行空,觀眾會覺得很新奇很刺激,但是一味脫離現實的話,都會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