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小說的要素
㈠ 小說是什麼
一,小說簡介:
現在的小說一般分為武俠、仙俠、修真、重生、玄幻、言情、科幻、校園、網游、都市、軍事、歷史、懸疑、推理、末日、生化危機、奇幻、化學和穿越等幾個大類。小說是文學體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樣式。它是通過塑造人物、 描寫背景、敘述故事、描寫環境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的一種文學體裁,它是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想像豐富,內容情節跌宕起伏,也反映了人們現實生活中的無奈,以及無奈的那種向美好生活的渴望!
小說有時候很感人,也很有可讀性,好的小說讓人百看不厭,深動人心;但是現今也不乏有很多讓人看了百思不得其解的不良小說,總而言之,看小說一定要懂得選擇。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從結構上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
二,相關知識:
1,定義
小說(英文:Novel) :是四大文學樣式(散文、小說、詩歌、戲劇)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故事情節的敘述和具體的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是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 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2,價值
小說的價值本質是以時間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幾個人物為主線的,非常詳細地、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系(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文化關系)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非常細致地、綜合地展示各種價值關系的相互作用。
3,容量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致地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小說的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4,情節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三,三要素: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 或人物(主要要素),故事情節,環境(簡寫)。
1,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寫的角度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包括;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又叫細節描寫) 側面描寫包括;以他人言行來反映人物等(又叫側面烘托)。
2,故事情節
故事情節(故事情節是指作品所描寫的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故事情節的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3,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環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作描寫。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及花草鳥蟲的描寫。社會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具體背景,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系等作描寫。
四,圖示:
㈡ 網文玄幻小說中,等級設定要考慮哪些因素
寫網路玄幻小說最重要的在於角色等級的設定怎麼升級,升級又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條件,這是涉及到通篇節奏的把控的,什麼時候讓作者升級這個直接決定了劇情應該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
一部玄幻小說角色設定最好的狀態就是讀者讀了之後清晰的知道主角現在處在什麼樣的等級,也知道他未來怎麼才能升級,清晰的知道每個等級所特有的東西突出了這些等級的因素,玄幻小說才具備了它本來的特色,如果寫的迷迷糊糊的,讀者連等級都看不懂,那麼這部小說註定不會有太大的成功,讀者不感興趣也實在看不下去。
㈢ 瑪麗蘇的要素,最近要寫誇張諷刺的搞笑網文
第一,媽力酥文的主人公一定要有個超過十五字的中西混雜,古今結合的名字!!!這點十分重要。
並且名字里最好是帶有些很美麗,很飄逸的字,比如,雪,戀,蝶,澈,雅,月,紫,夢,星,凌,靈,櫻。。。。。。。等等等等,只要你看到了那麼幾個美麗的字,不要管到底念不念的通順,饒不饒舌,符不符合邏輯,你給安上去就對了!
比如公主中的代表人物——小戀公主,她所創造的人物——月詠`冰晶蝶凌`Q`紫夢雪雅殤血。【很抱歉,為濕現在還不會順溜的念出這個名字】殤?血?這不是和死亡與悲傷有關么?關你P事啊!好聽不就行了!管它的意思是什麼呢!
而且名字能長則長,最好帶有一些符號,至於怎麼讀出來,這就不是我們該考慮的問題了。
繼續說,名字里一定要有英文,不能一次插一串,要在中文漢字中間插著用,這樣才能顯出來是文化,是內涵,是國際友人用的,這是地位的象徵,一定不能少了,記住了?
第二個,就是主人公的性別年齡問題。當然,性別不要說,一定是女的啦,對吧。你說要是個男的,還怎麼寫得下去啊。。。什麼?就算是正太也不行!一定要蘿莉!除非那孩子有變性傾向。。。(除非你要寫湯姆蘇我也不阻攔)
還有就是年齡,我經過多次觀察,發現了,年齡一定要控制在14歲以下!不然那就不夠蘿莉,不夠瑪麗了!!!
你說你要寫個十五歲的?哎喲喂,那在瑪麗蘇文中你已經是到了更年期的歐吉桑了!還想要什麼瑪麗蘇?核桃酥還差不多!
其實這也是有科學原因的,到了青春期以後人們會因為痘痘啊,什麼的顯得非常搓(不信你觀察觀察初中生和小學生哪個更好看)
第三個,就是身高,體重和身材。這個直接寫成了一首詩
身高不超一米八,
不然不是小御姐。
體重不能太重滴,
三十公斤以內滴。
三圍絕對要惹火,
胸圍起碼要有C。
掌握七絕小訣竅,
瑪麗蘇文沒問題!
雖然14歲之內C杯不太可能,但咱們寫的是什麼?瑪麗蘇文!瑪麗蘇文中一切皆有可能。
這個第三個,就是主人公的背景和家庭成員。不知道為什麼,一般來說瑪麗蘇文中的主角是沒有兄弟姐妹的,大概是她的父母的計劃生育抓得很牢,所以,你只要寫好老爸老媽的身份就行了。
這個身份嘛,據我觀察,父親是世界富豪前三名都還算是窮的,世界首富是正常的,不然哪裡有錢給主角買南非鑽石,義大利牛皮,中國絲綢,黃金,白銀,赤銅,黑鐵。。。。。等等等等高貴材料做成的衣物呢?反正呢,往越牛X寫越好。最好就是打個噴嚏日本就富士山噴發,咳嗽一下太平洋沿岸就發生大地震,就連不經意的放個屁,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都會產生龍卷風的這種耶穌型人物。
至於媽媽呢,就算沒有爸爸那麼牛X,最起碼也是在她所在的領域里是個傳奇人物,比如世界級頂尖的舞蹈家啊,歌唱家啊,藝術家啊,科學家啊,作家啊,軍事家啊,化學家啊。。。一系列XXOO家,任君選擇,如果你覺得不夠牛,孩子,你還可以把她寫成是十項全能的達芬奇式的天才人物,比如不僅舞蹈比得上佛朗明哥,音樂也是鋼琴過十四級,還精通豎琴,橫琴,二胡,三胡。。。甚至在物理方面也是發現了與相對論齊名的相反論。。。
並且有一點要切記啊,父母還得是世界第一的美男子和美女啊,不然如果長的是哥斯拉的模樣,這么會有主人公這種回眸一笑百媚生不如死,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三笑小強哥哥不想活的容貌呢?如果排除基因變異的可能性,我就只有懷疑是她的媽媽不忠了。。。
NO.1智商學歷篇
這個絕對是要怎麼誇張怎麼寫。比如智商高達100000000000000Xn倍,人類史上最聰明的人物啊,牛X到氣死牛頓,氣活愛因斯坦,讓列奧納多·達芬奇都恨不得自己從未出生過的這種天才人物。
比如還在子宮裡面時就學會了唐詩三百首,一出生就精通中文,英語,日語,韓語,阿拉伯語,古埃及語,越南語,中東語,酸雨,硫酸雨,濃硫酸雨。。。三歲高中畢業,六歲牛津大學博士後,十歲獲得一系列諾貝爾醫學獎,文學獎,化學獎,腦殘獎,一拖拉機的居里夫人都比不過她。到了十一歲之後,便已經超越了神的存在。。。
那位戴墨鏡的童鞋有什麼疑問?你說你三歲中文都說不清楚?歐買雷帝嘎嘎,你怎麼能夠和我們的公主相並論!!!我都說了,她們是來自於NC蘿莉銷魂公主星球,根本就不是地球人!你能和她們比嗎?再說,人家的父親可是耶穌!你爸爸就是個普通的地球人!檔次都不一樣!懂??
【其實老濕很慶幸,這種公主幸好永遠都不超過十四歲,不然等她成年的時候,可能地球已經被她毀滅。。。】
舉一點關於上面智商學歷的例子
以前看過一篇文MS素一歲哈佛大學畢業= =
我以前看過的更離譜,居然是雙博士,劍橋畢業,可分數居然只有100……作者究竟知不知道,劍橋的滿分是4位數呢?……雷得我內里外嫩的……汗死我了……
NO.2 外貌描寫篇之頭發篇
有著世界第一美貌的父母,主人公長得絕對不一般!因為這是媽力酥文,因為你是蘿莉公主,所以!首先!你必須得有一頭最起碼齊腰的飄飄長發~~光滑柔順無頭屑是最低要求。【每天要記得用飄柔,注意最好是羅志祥代言的那種喲!】
喲,童鞋,你說頭發最好是什麼顏色?嘖嘖,你可是問到重點了!沒錯,頭發的顏色十分重要。其實吧,這頭發最好要會變色!生氣時是這種顏色,開心時是那種顏色,尤桑時是另一種顏色,比如說,小戀公主生氣的時候頭發是牛屎黑啊,開心的時候是狗屎黃啊,尤桑的時候是鴨屎綠啊。。。只要你喜歡什麼顏色,你就給它變什麼顏色!越五光十色越好!變成霓虹燈也不要緊!要知道,這點可是高貴公主們的獨特標記啊!
如果你的頭發只有一種顏色,那老濕建議你最好把它寫成什麼夢幻紫啊,銀白啊,琉璃色啊等等稀有的色彩,不要介意寫成銀白色別人會分辨不清你的年齡,我們的這種黑發對於公主們來說實在是俗透了!!就算被人當成老啊嬤,也要堅持自己的高貴發色!
還有原創顏色的!瑪麗蘇的世界無奇不有!來,創造屬於你的發色!
NO.2 外貌描寫篇之眼睛篇
都說眼睛可是心靈的窗戶,作文媽力酥公主,眼睛的部位描寫絕對不能一筆掠過!什麼長著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啊就沒了的童鞋應該拖出去被罰種蘑菇!
首先是眼睫毛。要成為一個人見人愛,我見猶憐的公主,眼睫毛的長度絕對不能低於十公分,最好眨一下眼睛都要帶出一股強氣流啊。
還有,公主要有一雙直徑不低於兩厘米的閃亮瞳孔,不然怎麼能放出兩百萬伏特高壓電流雷倒眾生呢?對吧?
同樣的,瞳孔的顏色也不能尋常。不要說什麼黑色顯得深邃,智慧,在公主那裡,如果你是最普通的黑色,她們會認為你是從哪個山卡拉里轉出來的土包子。眼睛不僅要是稀有的金色銀色雞屎色,它還是一樣要會變色!生氣的時候是什麼顏色?開心的時候是什麼顏色??尤桑的時候是什麼顏色???不要懷疑公主的基因有毛病或者美瞳換得太頻繁,每一個公主都是彩虹仙子啊!至於你信不信,反正老濕就信了。。。
如果你是在是懶得變色,那最起碼兩只瞳孔的顏色絕對不能一樣!比如一紅一黑,一金一銀,一白一藍。。。老濕比較喜歡一黃一綠,因為這美好的顏色總會讓人想起兩種美好的植物——至於是哪兩種植物。。。為濕還要明說嗎?
PS:綜上所說,公主大人的眼睛其實就是E.T的瞳孔加上彩虹的變幻。。。
NO.2 外貌描寫篇之皮膚篇
公主的皮膚描寫也是絕對不能忽略的。試想一下,容你長著柳葉眉,葡萄眼,櫻桃小嘴一點點,身上的皮膚卻像是蛤蟆精附身一樣,誰會愛上你呢?大白天的,也會嚇死鍾無艷的,親
再說,放眼望去,無論是小戀公主,小蝶公主,還有新鮮出爐的淇淇公主,哪一個人的皮膚不是膚若凝脂,吹彈可破啊!小戀公主的,皮膚如冰凌般潔白。咦,有同學說冰凌不是半透明的嗎?蠢貨!孺子不可教也!半透明的不正是說明了公主大大的皮膚膚若凝脂嗎?
小蝶公主的,她的皮膚雪白如雪,白里透紅,歐漏!多麼的誘人啊,白里透紅,與眾不同啊!
還有淇淇公主的,嘖嘖,那更是非比尋常啊!她的皮膚居然像寶石一樣閃閃發光白皙誘人!走在陽光下就有一種好刺眼好刺眼的感覺有木有啊!親!!唉喲,老濕都被亮瞎了狗眼啊!
至於那些說太白了想得白血病一樣,皮膚那麼亮是不是通電了的同學,老濕只想問一下,你還想不想寫媽力酥文!你還想不想超越各位公主了!!還是不會寫的同學,老師給示範一下。。。恩,宮珠紗碧·H菊花初雪·妲皇刮·AND·渦樂歌嚓公主殿下的皮膚宛如夜空中的綻放的煙花,閃閃發亮。。。懂了嗎?
NO.2 外貌描寫篇之服裝篇
身為一個蘿莉,一個不尋常的蘿莉,公主大人的衣服是絕對不能馬馬虎虎滴!!
牛仔褲?卡擦!
校服?卡擦!!
短褲?卡擦!!!
T恤?卡擦卡擦卡擦!!!
總而言之,我們平常人出街所穿的衣服統統不能要!你說,哪個蘿莉公主會穿著短褲T恤滿街跑??蘿莉公主必要著裝便是,噔噔噔噔——裙子!!
裙子,是蘿莉公主的永遠著裝。你想想,我們偉大的宮珠紗碧·H·菊花初雪·妲皇刮·AND·渦樂歌嚓公主殿下(下面簡稱紗碧公主),遠遠的從陽光那邊緩緩走來,短裙飄飄。突然,一陣小微風吹過,短裙就這樣飄起來~~紗碧公主臉一紅,膝蓋微彎,雙手試圖蓋住飄揚的裙擺,嬌嗔道:「討厭~~~~~~」
歐漏,何等的春光無限啊!你說說,短褲飄得起來嗎!難道你要公主自己把褲腿捲起來嗎?
並且,因為有著世界首富的老爸,所以裙子的裝飾絕對不能省略。
蝴蝶結?必須的!衣領,袖口,腰間,裙擺。。。這樣算起來,一身衣服重五斤(公主的衣服是比較重的),最起碼要有三斤半重的蝴蝶結啊【老濕感慨一下,公主不好當啊。。。】
南非真鑽?必須的!沒有十顆八顆在衣服就不要說你是公主,丟人!
蕾絲花邊?那更是必須的!這花邊越多越好,越復雜越好,懂?
並且這裙子一定是要一層又一層,一層又一層~~~的繁復裙擺,低於三層者,不用說,一定是偽公主。打入天牢!
至於顏色啊,那個就不用怎麼說啦。蘿莉裙子的顏色當然要粉嫩啦。什麼天藍啊,明黃啊,粉紅啊,雪白啊。。。什麼,同學你說為什麼不要透明的!混賬,怎麼可以有這么不純潔的思想!
老濕想想啊,透明的短裙。。。額,各位同學稍等,我去擦擦鼻血,天熱了,容易上火。。。
㈣ 小說的六要素是什麼
在小說理論中,構成小說形象的因素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小說的內容因素,包括小說的素材、題材、主題、人物、環境、情節等六個方面;
一是小說的形式要素,包括小說的語言、結構、體裁、表現技巧等,在通常情況下,人們又把最能顯示小說獨特性的人物、情節、環境稱為「小說三要素」。
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稱為典型人物.可以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神態進行描寫。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故事情節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小說」出自《莊子·外物》。
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小說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微型小說(小小說)。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神話、仙俠、武俠、科幻、懸疑、古傳、當代、玄幻小說等。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小說與詩歌、散文、戲劇,並稱「四大文學體裁」。
小說的特點
價值性
小說的價值本質是以時間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幾個人物為主線的,非常詳細地、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系(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文化關系)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非常細致地、綜合地展示各種價值關系的相互作用。
容量性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致地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情節性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實例更加集中,更加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環境性
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景物以及場景等等,用來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環境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㈤ 哪篇小說適合講小說的三要素三要素
<孔已己》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紹,可以是具體的描寫,可以寫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可以人物的行動對話,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
既可以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時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簡單地說,小說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虛構性」,是小說的本質。「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小說竭力要挖掘的藝術內容,其感覺經驗愈是新鮮、細微、獨特、准確、深刻,就愈是小說化。「虛構性」與「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上述要素中最能體現小說性質的東西。
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節和環境。
小說必須要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可以是反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一篇小說可以塑造一個人物形象,也可以塑造多個人物形象。
情節是小說的另一個要素。人物的性格必須在相應的活動中表現出來,而這些活動就構成了小說的情節。小說的情節既要吸引人,又要合乎情理,安排情節不能脫離生活。
環境是小說的第三個要素。環境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環境要和人物的表現、心情、身份、時代相適應。
*古代的小說
指五四新文學運動以前的小說,可分為文言小說或半文言半白話小說兩種。
文言小說多為短篇小說,多以志怪、志人、愛情、歷史、豪俠、哲理為題材。著名作品有《世說新語》及《聊齋志異》等。
半文半白小說則包括長篇及短篇小說。長篇小說的代表作有《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儒林外史》及《紅樓夢》等。這些小說都分章標回,語言上保留了民間說書藝術的特色,故文學史稱之為「章回小說」。而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則有馮夢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簡稱《三言》),以及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
*現代小說
指五四新文學運動之後,以白話寫成的小說。
若按內容分類,則可分為生活小說、社會小說、愛情小說、心理小說、意識流小說、歷史小說、神怪小說、恐布小說、科幻小說、偵探小說、武俠小說等。若根據篇幅及內容的份量分類,則可分為以下四類: 長篇小說 十萬字以上的小說,一般是容量大、篇幅長、人物多,而且總以廣闊的社會面貌、特定的社會背景作為小說的寫作背景。
短篇小說 二萬字至十萬字的小說,通常反映生活中較大的事件,結構不能像長篇小說一般頭緒紛繁,又不同於短篇小說那樣單純。
中篇小說 二千至二萬字的小說,容量較小、篇幅較短、人物小,而最大的特點是情節單純,一般都是描繪人物和事件的一個側面或一個片段,由此而呈現主題。
小小說 又稱微型小說,刪除環境烘托的描述,留下簡單的情節與人物,只表達生活的一個橫斷面,主題思想也多依賴讀者自行深思。
㈥ 什麼是經典構成經典的作品有哪些要素列舉十部你認為的經典。
1,《鐵塔尼克號》2,《勇敢的心》3,《教父》4,《亂世佳人》5,《羅馬假日》6,《阿甘正傳》7,《哈姆雷特》8,《辛德勒的名單》9,《駭客帝國》10,《E.T》 能夠經久流傳的,表達人類最真,最沒,最有教育意義,恰當表現當時時代背景,並且具有預見意義的電影,就可以叫做經典!當然劇情也很重要,最起碼讓人看的懂,能接受! 就是這樣了 本文在戲劇表達、結構主義敘事學和劇作形態三個話語參照系的基礎上,將電影劇作分為文化——思想——性格——動作——細節5個層面並進而分解出更多元素,通過對於各元素深層含義和元素之間互動關系的詳盡讀解,初步建構了電影劇作元素的構成體系,並重點比較了傳統敘事學和當代敘事學的差異。 關鍵詞:傳統敘事學 當代敘事學 動作 情節 性格 人物 Ⅰ . 參照系:戲劇表達、敘事學與劇作形態 研究電影劇作元素的構成體系,似乎是一個可笑的話題。因為於純藝術片而言,且不論伯格曼、費里尼等根本不用電影劇本,風格化的文本本身也決少劇作意義上共性的構成元素;而於常規電影而言,劇作的構成元素又成為一個已然蓋棺論定的問題,不外乎電影劇作的特殊表現手法、劇作的題材、主題、人物、情節、結構等。更何況即便有新的發掘,這也完全是一本論著的選題范圍,豈是區區萬言的論文所能涵蓋?這種疑惑也正是筆者需要首先建構以下關於「戲劇表達」、「結構主義敘事學」以及「電影劇作形態」三個參照系的原因。本文的研究對象無庸置疑乃是商業電影的劇作。因為正如上文所言,企圖通過分解出純藝術片的劇作元素的共性學習其創作方法,姑且不論其是否有分解的可能,即便有,於創作也沒有多少意義可言。然而既然研究商業電影劇作的構成元素,首先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便是,商業電影到底是什麼。這便引出了本文的第一個參照系,——戲劇表達。這個參照系的引出來源於英國著名戲劇理論家馬丁·艾思林(Martin Esslin)的一本名為《戲劇剖析》(An anatomy of Drama)的書。他在這本書中提出了這樣一個有趣的觀點: 「……戲劇(舞台劇)在20世紀後半葉僅僅是戲劇表達的一種形式,而且是比較次要的一種形式;而電影、電視劇和廣播劇等這類機械錄制的戲劇,不論在技術方面可能有多麼不同,但基本上仍然是戲劇,遵守的原則也就是戲劇的全部表達技巧所由感受和領悟的心理學的基本原則。……」 不妨先理解一下馬丁·艾思林的「戲劇表達」的表述,因為這種表述至少是目前國內比較少見的關於電影與戲劇的本質共性的一種提法。關於戲劇的本源,有模仿說、游戲說、意志表現說等,但從根本上講,人類發明戲劇(Drama)這種東西,無非是為了創造出一個特定的、藝術的、可聽可視可感知的表演,對自身的生命形式和生存環境進行一次直覺的形象的再體驗,從而娛樂自己、欣賞自己、認識自己、批判自己、升華自己。這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是一種有益於身心的游戲。而電影仍然是對人生進行「戲劇表達」的一種形式。也就是說,這種「戲劇表達」乃是商業戲劇、商業電影、商業電視劇共同的本質屬性。這樣,我們需要關注的,就變成了馬丁·艾思林所說的「戲劇的全部表達技巧」;這也正是筆者所說的關於「戲劇表達」的第一個參照系:既然商業電影可以被看成一種對人生的有意味的表達、甚至一種游戲,那麼,「全部的表達技巧」、也就是游戲規則到底應該怎樣表述呢?使用該參照系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本文主體部分的元素分析中,有諸多元素的名稱來源於古典戲劇理論。使用這個參照系作為理論前提,正是為了說明本文並非使用了戲劇學的方法論研究電影劇作,而是因為兩者在「戲劇表達」的統一觀念中擁有一些類似的表達技巧和劇作元素。本文的第二個參照系是結構主義敘事學。如果以結構主義符號學為方法論,將電影看作一種符號系統,則無論研究敘事亦或造型的「全部表達技巧」,都需要分清究竟是僅研究能指、僅研究所指或是兩者兼備。對應著電影劇作研究,有傳統電影敘事學和當代電影敘事學(結構主義電影敘事學)之分。前者仍然依附於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為核心的傳統敘事理論,缺乏當代品格和深層邏輯。而結構主義電影敘事學則是第一符號學的一種固執的發展,沒有解決表意問題,僅關注能指的組織結構,而把所指完全排除在外。它的方法論基礎就是能指和所指的截然對立。因此,使用結構主義敘事學作為第二個參照系意味著本文在研究劇作的構成元素時將重點研究能指層面。當然,由於作為符號三要素之一的能所連接的存在,研究能指層面的同時不可避免的會涉及相應的所指層面,這種研究方法也正是對結構主義電影敘事學的批判性繼承。這樣,在完成了前兩個參照系的建構之後,本文已經明確了研究對象乃是電影劇作全部表達技巧當中的能指層次,通過詳盡的元素分析確定劇作元素的構成體系。第三個參照系——關於電影劇作形態——的提出則顯然是為了解決如何研究的問題。因為即便是限定了商業電影作為研究范疇,但諸多文本之間依然在外部形態上相差甚遠,所以,通過在外部劇作形態上的分類,建構以劇作形態為緯、以劇作元素為經的劇作體系才是完備的理論話語。筆者將電影劇作的外部形態從總體上分為單元式和多元式兩大類。單元式的劇作形態又可以分為外部動作式和人物關系式。而多元式的劇作形態雖然復雜,但細細分解,往往都是由單元式的劇作形態經過並行的或線性的連接組合而成的。比如人物經歷式劇作形態就往往是一系列人物關系或外部動作的線性連接;而盡管時空交錯表現人物心理的電影在外部形態上顯得散亂和無規律可循,但實際上每個時空段落本身依然是單元式的,只不過是通過順時序的、或倒時序的、或意識流的線索穿插起來而已。其他諸如史詩電影、散點透視式電影以及其它各種結構形態雜糅的電影,只要細致分析,在形態上都是由這兩種基本的單元式形態構成的。在筆者將要建構的理論話語中,所有的劇作元素都將在一種互動的體系中存在,兩種基本的劇作形態——外部動作式和人物關系式——也將擁有相同的劇作元素體系,這便是筆者簡稱的C—I—C—A—D體系。
㈦ 小說三要素是什麼
小說的三要素分別是:人物、情節、環境。情節是人物性格的歷史,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人物是小說的核心,環境是人物活動的場所和性格賴以形成的重要因素,環境創造人物,人物也創造環境主要要素是人物。
小說好看,離不開令人信服而又曲折生動的情節。這是小說征服讀者的秘密。精彩的故事,情節往往總是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我的叔叔於勒》,菲利普夫婦帶著全家旅行,非要在船上遇到淪落潦倒的於勒,這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對於弟弟無時無刻的盼望,但是當窮困潦倒的於勒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時候,卻又躲避不相認。偶然情節的背後,是性格發展的必然。《孔乙己》《范進中舉》裡面都有讀書人,成功者和失敗者都有其人生的必然和偶然。閱讀小說要順著情節的枝葉,尋找到生活大樹的主幹和根,體味特定時代和環境中人物是如何生活的,人物的命運。
㈧ 構成小說場景的要素是什麼
情節是敘事性文學作品內容構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敘事作品中表現人物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發展過程。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具體事件構成。高爾基說,情節「即人物之間的聯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關系,——某種性格、典型的成長和構成的歷史」。[6]因此,情節的構成離不開事件、人物和場景。
(一)事件、人物、場景
1. 事件
事件由所敘述的人物行為及其後果構成,一個事件在敘述中具有相對獨立性,所以一個事件就是一個敘述單位。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個事件,武松打虎也是個事件。在情節中,每個敘述單位都處於一定的關系結構中,承擔著不同的作用。一般來說,與作品中人物行為無關的或非人力所為的情境事態本身都不能算作有意義的敘述單位,只有對人物的行為和命運發生影響的事件才能進入作品當中。事實上,各個敘述單位在情節進展中所起的作用並不相同,據此,法國【結構主義】敘事學家羅蘭·巴爾特將它們區分為「中心的」和「從屬的」兩類不同的敘述單位。中心事件(或者稱為核心單位)一般處於情節發展的中軸線上,是推動故事情節向前發展的必要環節。如果沒有這樣的中心事件,整個故事情節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就會受到損壞,因此它們是不可或缺的。從屬事件(或者稱為輔助單位)一般對故事情節的發展不起推動作用,不是故事情節向前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只對介紹人物、交代場景、塑造形象、渲染氣氛起一定作用,使故事的意義得以顯現和豐富化。
從故事發展線索而言,這些從屬事件即使省略了也不會影響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推進;但從整個敘事而言,它們決不是可有可無的。這類事件不斷地觸發故事的張力,不斷地提示已經發生的事件同將要發生的事件的關系,從而強化了閱讀中的期待心理,使故事產生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如【余華】的小說《西北風呼嘯的中午》里,當來叫門的「大漢」將門踢倒,沖了進來。「大漢」的堅定使「我」疑惑自己「弄錯了」,當「我」重新確認這個房間正是「虹橋新村26號3室」的時候,他堅信「大漢」「弄錯了」,可「大漢」又確認了「我」的名字。這時,一切可以調停誤解的根由都被排除了,兩人的沖突已經無法解決。於是,「大漢」憑著他的力量優勢迫使「我」跟他去見「我」根本不認識的「朋友」。在這一事件中,「我」確認抓虹橋新村26號3室的細節雖然是一個從屬性事件,但它排除了「我」的疑惑,使雙方的對立無法調停,這對後來「大漢」以武力強行「我」去見「朋友」,卻又是密切相關的。同時,門牌號的確認又給讀者提供了多種期待的空間。這說明,一個敘事片段,既有從屬性事件,又有中心事件,二者在整個敘事中各有地位,各有獨特的功能。
很多小說的縮寫本便是保留中心事件,刪除從屬事件,使文學作品變成了故事梗概,這有助於人們在很短的時間內了解作品的中心內容,但文學特有的審美趣味和審美價值也喪失殆盡。
中心事件和從屬事件在故事情節中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缺少了推動情節的中心單位,故事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就會被破壞;而缺少了塑造形象的從屬事件,就會影響到故事的生動性、豐富性和深厚的意蘊。當然,從發生的角度來看情節的要素,推動情節發展的敘述單位顯然是更基本的單位。但在具體分析事件時應該注意到,在一個事件中可以同時兼具幾種作用,如《紅樓夢》中黛玉焚稿斷痴情這一事件既推動了情節發展,即結束了寶黛的愛情故事並影響了後來寶玉、寶釵等人的命運,同時又起到了塑造形象的作用,最終完成了黛玉的性格刻畫,並造成了悲劇氣氛的高潮。
2. 人物
結合作品談談人物在文學作品中的作用。
在敘事性作品當中,事件和情節得以發生發展的動力就是人物,但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卻存在著很大分歧,這就是情節中心論和人物(性格)中心論的爭論。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指出:在構成悲劇的各種成分中「最重要的是情節,即事件的安排,因為悲劇所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動、生活、幸福……他們不是為了表現『性格』而行動,而是在行動的時候附帶表現『性格』」。[7]與此相反,黑格爾在《美學》中指出:「性格就是理想藝術表現的真正中心。」[8]我國古典小說理論主要是性格中心論。如金聖嘆在評《水滸傳》時說:「別一部書,看過一遍即休;獨有《水滸傳》,只是看不厭,無非為他把一百八個人性格,都寫出來。」[9]毛宗崗評點小說的標准也是性格中心論,例如他對《三國演義》的兩處評語說:「兩人同是豪傑,卻各自一樣性格。」[10] 「一人有一人性格,各個不同,寫來真是好看。」[11]他們注重的是人物性格。
一般而言,情節、事件都是為表現人物服務的,因此同情節相比,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人物之所以在敘事作品中佔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從一般意義上說,是因為社會歷史本由人的活動所構成,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位決定了他在敘事文學中的地位,文學要反映社會生活就不能不寫人。從文學的本質即文學的審美性上說,因為美的本質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文學的審美屬性決定了它必須通過對社會生活的把握去反映人,揭示社會生活和歷史發展中人類如何通過實踐活動實現了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正因為如此,在敘事作品的各種題材中,都把人物形象的刻畫擺在中心位置,使事件的敘述和場景的描寫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
但是,在有些情節小說中人物不過是為了構造情節而設置的,本身見不出完整的、活生生的真實性格特徵來,人物只是情節發展中的行動元。
上述觀點分歧的根源主要是在於敘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雙重性特點:即行動元與角色。所謂「行動元」的作用,是指敘事作品中發出動作的人物推動了整個事件的向前發展。在許多敘事作品中,人物的姓名、身份,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各不相同,但卻給人以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因為這些人物雖然名字、身份各不相同,其實卻是同一類型的行動元,也就是說,他們行為的目的、價值與基本方式大同小異。比如很多才子佳人小說,盡管人物姓名、身份,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都不同,卻幾乎都是由非常相似的幾個主要行動元構成:故事中的追求者(才子)、被追求者(佳人)、牽線人(僕婢等)、反對者(有權勢的人物)、競爭者與阻撓人(小人)。
但是,在敘事作品中,人物並非僅僅起「行動元」的作用,他的性格特徵使人物具有了自身的獨立性和審美價值。敘事學中把人物性格的這種獨特的審美性稱為「角色」。成功的「角色」不僅具有活生生的個性,而且還包含著具有普遍意義的共性,能夠揭示社會生活的本質和規律,這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典型人物」。
3. 場景
場景就是敘事作品中具體描寫的人物行為與活動的場所。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不是天上來客,他總要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當中,同時也生活在具體的生活場景當中。因此,任何一部敘事作品在敘述故事時必須有場景,有了場景,人物才有活動的空間,故事才能得以向前發展。一部作品如果只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而沒有場景,那麼,這樣的作品也就失去了深刻的藝術魅力。
場景首先是由情節中的一些成分或因素構成的。但場景不一定非要表現重大的必然性事件,也可以用來寫瑣碎的偶然的事件;也不一定非要在情節發展的關鍵所在演示,也可能出現在很不起眼的地方。《喧嘩與騷動》第一章開頭,一個低智的成年人和服侍他的孩子打高爾夫球,聽到有人喊「開弟」(指球童,在英語里和「凱蒂」同音)他便想起死去的姐姐凱蒂,於是就哼哼起來。黑孩子勒斯特如同往常一樣制止他:「聽聽,你哼哼得多難聽。」「也真有你的,都三十三了,還這副樣子……」小說開頭這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場景寫出了人物突出的外部特點,也暗示出他那單純的內心世界並非沒有痛苦,更主要的是引出了小說的核心內容——凱蒂和她的故事。
插曲往往也成為生動有趣的場景。這是指那些穿插於基本情節之中,雖和主線聯系不緊密,但有利於刻畫人物,或者可用來增添具有生活氣息的小故事、小場面等。《三國演義》寫曹操在斜谷殺楊修之後穿插了一段關於曹楊交惡已久的集錦式的往事,其中包括若干小而有趣的場景。如:
操嘗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不置褒貶,只取筆於門上書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曉其意。修曰:「『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園門闊耳。」於是再築牆圍。改造停當,又請曹觀之。操大喜,問曰:「誰知吾意?」左右曰:「楊修也。」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曹操殺楊修的直接理由是他散布自己要退兵的意圖,犯了「亂我軍心」之罪,真正原因是在政治上,因為楊修是曹植一黨,曹丕屢次挑撥致使曹操疏遠曹植,同時產生除去楊修的想法。這里匯集了【《世說新語》】等筆記、野史的記載,造成一組插曲式場景,繪聲繪色地刻畫了曹操多疑、嫉妒的性格,讀起來頗有興味。至於歷史上的曹操是否果真如此,則另當別論。
有時這類插曲式場景表面上看是閑筆,但卻往往既可生發情趣,又可作為刻畫人物的輔助手段。如《西遊記》寫豬八戒往耳朵眼兒里藏貼己錢之類。
場景還可能表現為倒敘、補敘和插敘的形式。有些本來是後來、甚至將來發生的事情或出現的生活畫面,在作品開始時就加以敘述,這就是倒敘。作為場景,倒敘立刻將讀者帶到特定的情境,使之面對人物的行動,這比巴爾扎克小說開頭常有的那種關於環境和人物的不厭其煩的具體描寫要更吸引人。如【馬爾克斯】的小說【《百年孤獨》】開頭第一句話就是:「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暗示了他們以後經歷的種種事變和磨難,且有戲劇性的萌芽,因而使人感到新鮮有趣。
這類場景還可能以補敘、插敘等方式,通過敘述者或人物的回憶寫出來。魯迅的小說《祝福》起筆就是幾個倒敘式的場景:(1)「我」於舊歷年底回到故鄉魯鎮,和四叔——魯四老爺在書房相見。(2)第二天、第三天「我」去看望親戚本家和朋友,看見人們正在忙著准備「祝福」。(3)「我」見到四叔後第二天下午,在河邊與主人公祥林嫂不期而遇,以「說不清」三個字敷衍地回答她關於魂靈和地獄有無的問題,然後匆匆逃回四叔家。(4)第三天傍晚聽到祥林嫂的死訊,「我」獨坐在昏黃的油燈下沉思,祥林嫂「半生事跡的片斷」在頭腦中聯成一片。其中的(3)便是穿插在倒敘中的補敘,而且是敘述者「我」回憶中即心裡的場景。運用這類場景可造成錯落跌宕的敘事結構,避免了呆板、沉悶的平鋪直敘。
(二)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情節由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構成,在某些作品中,還有序幕和尾聲。
開端是情節的起點,也是事件矛盾的起因。在開端部分,一般對主要人物和矛盾的基本性質有一個大體的勾畫或預示。開端往往是情節中的第一個事件。
發展由矛盾沖突的逐步展開和發展構成。在規模較大的敘事作品中,這一部分的容量最大,起伏變化也最多,是敘事作品的主體成分。人物的性格和命運在發展部分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現。
高潮所表現的是矛盾沖突達到頂點的情節,是對立雙方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所以人物性格在高潮中得到了充分而鮮明的表現。
結局是矛盾的解決,是人物事件發展的必然結果。
這是一般作品的情節構成。某些作品還有序幕和尾聲。序幕是指對矛盾沖突展開以前的有關社會背景和歷史條件的交代,尾聲則是指結局以後對作品中人物有關情況的介紹。這兩個部分並非所有敘事作品都必須具備的,而且在現代敘事作品中,上述的情節構成的五個部分也不一定都齊全,而且在敘事中還往往會顛倒它們的順序,比如結局放到了前面,以倒序的方式展開情節。
㈨ 當前要寫出比較火的網路小說需要具備什麼要素
1、好的創意(至少比較新穎,沒多少人寫過的。)
2、好看的劇情(光有創意是支撐不了一部小說的,還要劇情好看才行,新鮮的創意能為作品加分,對於網路小說來說,文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劇情好看,不然那些大紅大紫的小說也不會被很多人說做小白文了。)
3、編故事的天賦(一個好的創意劇情,如果拿給兩個不同的人來寫的話,會寫的能將普通的劇情寫的扣人心弦,非常有吸引力,而不會寫的則會寫的一塌糊塗,熱血變狗血。)
另外不要以為區區網路小說而已,不需要什麼天賦,那是騙自己而已,現如今的許些知名作者,有的一兩本書就成功了,這就是天賦很好的,而有的卻怎麼也寫不好,甚至有些已經成功過的大神,卻是越寫越糟糕,成績還沒一些新人的好,寫作經歷、經驗、寫作時間,人家也挺厲害的,就是火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