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科幻小說豆瓣
Ⅰ 你對中國科幻文學(小說,電影)有什麼看法
科幻小說在中國,有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隸屬於「兒童文學」,當這種片面的認識終於得到糾正之後,科幻小說終於成為「通俗文學」的一種形式。但在主流文學界的一般認識之中,科幻小說還進入不到「高雅文學」。科幻小說長久不能進入雅文學的領域,實際上就是指出,在目前文學理論的評價框架下,科幻小說在藝術美感上是很弱的,甚至被認為幾乎沒有藝術美感。科幻小說被認為不過是講述一個離奇的故事,「有趣」和「離奇」是其最重要的特徵(相比童話或者其他兒童文學,科幻小說的位置更為尷尬,因為面向兒童讀者群的特殊的敘事技巧和藝術感染力被剝離,它需要直接面對主流文學的評價模式)。
分析科幻小說之所以被認為缺乏藝術美感的原因,可以清晰地發現,作為藝術美感產生的基礎——藝術真實,在科幻小說中得不到認同。對照上述理論界對於藝術真實的理解和解釋,科幻小說中確實缺乏「生活的邏輯」。比如在關注未來的科幻小說中,幾乎每一篇小說都呈現了一個互不相同的未來世界,那裡整個人類的文化、經濟與政治都是「出乎意料」的,那麼,在這個情境中,很難說文本到底包含多少現實生活的邏輯;在觀照技術革新的科幻小說中,物質生活的巨變非常突出,科幻作家往往能想像出令人震驚的科學技術,那些新鮮的機械、商品和各種工具,可以說在現實生活中少有直接對應物,也就更談不上基於現實的「真實」;最大的難題是對地外生命、地外文明構想(或者是若干年後徹底進化的人類本身),其諸多細節是徹底天馬行空地想像,比如人類作為一種能量而不是一種物質實體而存在,這些顯然更不具備上述所謂現實生活的經驗。
還有涉及其他種種科幻題材的小說內容就不再贅述了,出於討論上的簡便,不妨暫時將其定義為「強幻想」,它們共同的一個特徵便是,無論是對物質世界、還是對人類的精神世界的描繪,都大大超越現有的實際生活,有些甚至很難從現有生活中找到類似的對照物。必須承認,無論作家做何等想像,必然受到其生活體驗的約束於局限,也就是說一切想像幾乎都能從現實生活找出根源,但問題是,當這種想像與現實過分地疏離之後,讀者的生活體驗就很難與作品的描述產生「共振」,讀者可能認為小說是精彩的、曲折的、生動的,但是確在潛意識中不斷暗示自己,這是「編造的」、「虛假的」,從而很難體會到強有力的藝術真實感(按照現在對於藝術真實的理解),進而產生審美體驗。
不過實際上,這里存在的最大的疑惑和矛盾是:盡管從理論上分析可以看出,科幻小說幾乎不具備藝術真實(當然,這里尤指「強幻想」的科幻小說,與其相對的「弱幻想」,比如在科幻小說中被稱為「軟科幻」的那一部分,其背景可能就是現實生活,因此它較為勉強甚至完全適用地可以用一般的批評範式來對待,不必斷章取義地將我這里所指的「科幻小說」理解為科幻小說的全體),然而在實際閱讀過程中,一個合格的、成熟的讀者能夠體會到科幻小說中的美感,換句話說,他們能夠感受到科幻小說中的「真實」,並且將那些幾乎不可思議的「強幻想」與自身在現實生活中的體驗統一起來,從而被喚起一種情感上的或者思想上的共鳴。
比如阿莫西夫《基地》(系列)中描述了已有一萬二千年悠久歷史銀河帝國,進行了史詩般的宏大敘事,小說厚重而富有歷史感;劉慈欣在《地球大炮》中,設計了一個將地球沿直徑掏出一個空心管道的的技術構想,展現了科學技術的偉大力量,以及人必然能夠征服自然的信念;韓松在《紅色海洋》中對於若干年後生活在海洋中的退化的人作了細致的描繪,其殘酷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給讀者造成了強烈地沖擊,呈現了一幅鮮活的關於生存、爭斗和死亡的悲劇式的圖景。
不用將科幻名作一一列舉,一個不容迴避的事實是,盡管從理論上分析,科幻中的「強幻想」難以將讀者帶入一個不自覺的真實之境,然而實際情況卻與之恰恰相反,優秀的科幻文本不斷地營造真實之境並賦予讀者強烈的審美體驗。那麼,當理論與實踐不相符合之時,帶來的思考就是,原有的理論是否存在局限甚至缺陷?
科幻小說作為文學創作的一種形式,與主流小說最大的區別是,它不僅關注精神層面,而且也關注物質層面。這里的物質層面,不是當下文學理論中通常意義下的「物質生活的享受」,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整個物質世界,涵蓋了科學與宗教對於物質世界的認識(對於科學,包括對宇宙的現有認識和尚未進行實證的科學猜想)。按照李兆欣對於科幻本質的理解,科幻小說的思想性體現在它觀照「變化對人的影響」,在主流小說中,這個「變化」是指現實生活中的時代變遷、生活方式的變更、思想觀念的蛻變等;在科幻領域中,「變化」則具有更為廣泛的含義,它還包括直接的科學理論與技術產品的變化(當然,這更多是虛構的,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實際變化),甚至是科學規律本身的「變化」(虛構出另一種「自然的規律」)。即使在精神層面,這種變化甚至也不僅是人自身,而可以是動物、植物,甚至是完全虛構的「地外文明」。
因此,藝術真實的概念可以在科幻領域中得到這樣的拓展:
1、藝術真實包括對物質世界符合邏輯的假想和虛構,其藝術效果是產生科學之美與自然之美,或者是對科學本身的反思和批判之後的悲劇美。
科學美與自然美(這里尤指自然規律,而不局限於自然風光)在主流文學作品中一般得不到充分體現,甚至不能體現。文學作為藝術美的最高形式之一,它區別於科學,甚至在實際的理論探討中,需要特別地對文學與科學加以區分。在實踐上,文學作品也少有表現科學美的。
但是在科幻領域中情況完全不一樣,大量的科幻小說,尤其是被稱為「硬核科幻」的作品,非常關注科學規律以及科學技術,許多在主流文學中幾乎不可能被採用的題材,在科幻小說中得到充分發展。比如當代科幻作家劉慈欣,在《地球大炮》中虛構一個貫穿地球的巨大管道,利用力學原理進行運輸,而後又虛構,通過電磁學原理,利用這個管道用來當作加速器,向地外發射各種機械結構;在《詩雲》中,他更為天馬行空地虛構出一個巨大無比「存儲器」(功用上類似於現在電腦的存儲設備),它由幾個星球作為原材料製作而成,飄散在地球的周圍;在《夢之海》中,他虛構出,地球上的海洋之水被凍結,並被製成巨大的規則的長方體,漂浮在對地同步軌道上,折射太陽的光輝,成為一件藝術品。這些在目前看來,完全不具備技術可操作性的虛構情節,在閱讀的時候確具有極其逼真的真實感,其宏大的結構、壯闊的場景,甚至帶有宗教色彩的對「造物主」的贊嘆和膜拜,都充分地反映了科學美、技術美和自然美。
劉慈欣自己也曾表示:「世界各個民族都用自己最大膽最絢麗的幻想來構築自己的創世神話,但沒有一個民族的創世神話如現代宇宙學的大爆炸理論那樣壯麗,那樣震撼人心;生命進化漫長的故事,其曲折和浪漫,也是上帝和女媧造人的故事所無法相比的。」[7]不爭論這個觀點是否在認識上有所偏頗,它至少說明,科學(理論、規律)、自然是具有美感的。那麼,既然我們能夠從客觀世界實際存在的關於自然的規律和事物中獲得審美體驗,一部優秀的科幻作品也就同樣可以由符合邏輯的基本「假設」出發,建構另一個世界,或者另一種人類尚不能/不可能觀測到的景緻,來實現本質上相同的科學美感。並且,就人類當下的對世界的認識程度,自然規律的真與美往往是統一的、同一的。宇宙學中的超弦理論尚不能通過實證來檢驗它是否是真的,但是它之所以能夠作為一個重要的理論假設而存在,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在數學形式上以及某些其他方面具有強烈的美感,甚至在討論它時用到了關涉美學的概念(奧卡姆剃刀)。因此,科幻小說中對於物質世界——比如自然科學中的定律、數學公式中的常數、尚不存在的景緻——進行符合邏輯的虛構,在實踐上完全能夠產生藝術真實感。而主流小說對此的忽視,恰恰反映出主流文學在這類題材中的弱勢和無力。
另一方面,科幻小說中還有大量虛構,其目的和效果並非是反映科學美,而是描述技術災難。這類作品的立場往往是對科學持批判和有限度的發展的態度,對人類當前的發展模式進行質疑,以及關涉技術對人的異化等問題。這類題材在主流文學中,更多地是從體制和文化的角度進行批判,而不是直接關注物質生活本身。現實生活中的技術災難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強度,都是有限的,而作為文學創作,基於生活的虛構是藝術上的必然,因此,科幻作品中往往有現實生活中完全不存在的災難性場面,題材涉及基因問題、人口問題、能源問題、納米技術、計算機網路、人工智慧等多個科技領域。雖然與客觀世界進行比照時我們會認為這些「災難」是荒謬的,但是必須看到,作為藝術上的提煉,成熟的讀者不僅在閱讀時能夠從文本中感受到災難的真實氣息,在本質上,它也同樣是現實生活中科技負效用的一種映射。因而它們在藝術上是真實的。
換一個角度,理論界現在對於藝術真實的理解,即反映生活的「真相」、「本質」和「規律」,在涉及對科幻小說的評價中,對於「生活」一詞的規定過於狹窄,在文學中,它不僅像我們一直理解的那樣,包含的是「人與人的關系的總和」以及「關系總和中的個體的人」,還應當涵蓋人所生活其中、並不斷探尋其規律的客觀世界與人的關系,以及人與客觀世界關系下的個體的人。
2、藝術真實包括映射人類社會自身的「非人類」社會,其藝術功用與描寫人類自身一樣,重在喚起讀者在情感、意志和觀念等方面的共鳴。
科幻小說中存在大量「非人類智慧」的描寫與虛構,比如具有獨立意識的人工智慧、外星人,或者已經與現今的人類完全不一樣的未來人。在形式上,這些描寫似乎虛假的,缺乏真實感的,因為它們表面上看來與現實社會不相關,其人物形象與事件也完全在人們的經驗之外。但在實踐中,這類文本同樣能夠帶來強烈的真實感/現實感,因而它應當具備了藝術真實。
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不難發現,不管作者如何構想「非人類」社會,實際上都必然不能完全脫離作者自身的生活經驗,也就是我們的現實世界。科幻小說中絕大部分非人形象都是人格化的,不過是外在形象與文化形式可能有大量的虛構,但人格化是其很難脫離的一個基本規則。比較人類在神話故事以及宗教故事中對於非人(神鬼)的構想,這些虛構也同樣是將「非人」進行人格化。
因此,在人格化的角色中,無論其外面如何怪異,小說的情節依然局限在一個人與人的關系網路中,非人的角色實質上乃是為了對照現實的人,非人社會實質上同樣是為了對照現實的人的社會,進而表達作者對於人的立場和態度。這一點在本質上與主流文學中的魔幻現實主義是相同的。比如艾薩克·阿西莫夫在《二百歲的壽星》中虛構了一個機器人,「他」本來可以「不朽」,但為了成為一個真正的、完整的人,他最終體驗了死亡。在這里,所謂機器人就是一種現實的人的映射,而深深打動讀者的,就是小說通過一個機器人的「生命歷程」所反映出的人的情感、情緒和生命的意義。從這一點,非人的形象同樣具有強烈的真實感,關於非人的虛構一樣具備藝術真實性。
在另一些科幻小說中,也會存在並沒有人格化的非人形象,比如洞察宇宙真理的智慧體等。在這類小說中,人的形象實質上被抽象化與概括化了。一般的小說中,人作為一個實際的存在,他必然需要具備獨特的個性和特定的意識,這在文學創作中稱為「典型」。但科幻小說卻能夠突破這種傳統,它可以沒有具體的人的形象,而是將哲學意義上關於的「人」的共性和本質抽里出來,在文本中進行哲學思考。比如在一篇科幻小說中,一個人死後在黑暗的空間中與另一個「聲音」進行對話,這對話其實就是一個哲學思辨的過程,對於一些形而上的問題進行不斷地拷問;在一篇名為《維序者》的科幻小說中,作者塑造了一個維持「時間秩序」的智慧體的形象,而實質上小說也是在進行關涉時間、存在與歷史的某種哲學思考。
這類小說的共同特徵是缺少情節,但它的特色是能夠抽離出一個抽象的人的概念,從而在文本中進行哲學層面上的思辨。這種創作形式在主流小說很少見,因為主流小說幾乎無法在缺少具體的人(也沒有人格化的形象)的基礎上去進行創作。但這應當具有藝術真實性。因為所謂文學,不是僅僅要從文本中體現對於現實生活的關照,具有感性上的相通與共鳴,同樣也可以直接超越感性的認識,直接從哲學的層面對高度概括後的現實世界進行理性思考,關注於抽象的形而上的概念(比如人存在的意義,宇宙是否完全可知,空間與時間的本質等)。如果薩特能夠在他的小說中進行存在主義的思考,就沒有理由認為科幻小說不能進行更為抽象的哲學拷問,也就應該認為,科幻小說中虛構的非人格化的非人形象,實質上是在小說中進行哲學思辨的一種媒介,是一種觀念的抽象表達,具有藝術上的真實性。
地球游戲場(作者:吉風冰),全球怪物在線(再來一支大雪茄),我的世界物語(冥河追魂),不死神凰(寫字板),槍械主宰(突然光和熱),都市封仙(吉風冰),神道丹尊(孤單的飛),末世控獸使(湯水包子),末世之黑暗召喚師(曉夜圓舞曲),異界那些事兒(寂寞的化石),都市酒仙系統(酒劍仙人),網游之三國無雙(沉默的憂傷),亡靈法師末世行(六道沉淪),艦娘之火力提督(紫色之翼),最強反套路系統(太上布衣),時崎狂三的位面旅行(禮祐),龍族(江南),橫行在宇宙間的龍(光光224),末法王座(庄畢凡)。(ps:先給你這些吧。)
Ⅲ 《王晉康科幻小說精選(全4冊)》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王晉康科幻小說精選(全4冊)》(王晉康)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bnOv2UuVxIx8xcAZghmWQA
書名:王晉康科幻小說精選(全4冊)
作者:王晉康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12
頁數:2032 頁
內容簡介:
王晉康,已經發表和出版科幻小說樹十篇,七次榮獲中國科幻大獎「 銀河獎」,是最受讀者歡迎的科幻作家之一。他的人生有著文革一代人共同的曲折,因而其作品蘊涵著豐富的生活感悟,蒼涼而凝重,但其內在基調卻是昂揚向上、沉雄自信的,折射出泱泱大國的國民心態。本書共四冊,包括了他出版以來的絕大多數科幻小說。
作者簡介:
王晉康,河南南陽石油機械廠工程師。自1993年發表第一篇科幻小說《亞當回歸》至今,已經發表和出版科幻小說數十篇(部),七次榮獲中國科幻大獎「銀河獎」,是最受讀者歡迎的科幻作家之一。
王晉康的人生有著文革一代人共同的曲折,因而其作品蘊涵著豐富的生活感悟,蒼涼而凝重。十餘年來,他一直以自己獨有的優勢,構築著中國科幻的根基。
本選集共四卷。
卷一 水星播種
卷二 生死平衡
卷三 七重外殼
卷四 豹人
一、二卷收錄了王晉康出道以來發表的33篇短篇小說,其中《亞當回歸》《生命之歌》《水星播種》《善惡女神》《天火》《斯芬克思之謎》《替天行道》都曾引起極大的反響。第三卷包含了《生死平衡》《轉生的巨人》《癌人》三部長篇小說,第四卷則包含了長篇小說《奔向太陽》《豹人》和新作《泡泡》。
Ⅳ 20部必看科幻電影
1、《2001太空漫遊》
上映時間:2019 豆瓣評分:7.9
中國第一部拿得出手的科幻電影,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
太陽即將膨脹,為了生存,人類決定建造行星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在茫茫宇宙中尋找新家園,「流浪地球」計劃,應運而生。
Ⅳ 《記憶迷蹤》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記憶迷蹤》(啟山)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ioi2pybm6p-cL7vG_Sgb2Q
書名:記憶迷蹤
豆瓣評分:6.7
作者:啟山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悅讀名品
出版年份:2017-1-1
頁數:266
內容簡介
停屍房醒來的他,看著鏡子里年輕的帥臉和手中陌生的身份證,記憶一片空白。
剛逃出了醫院,就變成了「綁架了富豪」的通緝犯;剛遇到了自稱是青梅竹馬的女友,就有豪門千金來投懷送抱;剛得到了富豪家人的幫助,就莫名遭到恐怖分子的襲擊。這一切的亂局,似乎都和他的身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曾經的「自己」究竟是誰?和這些人又有怎樣的愛恨糾葛?
重重迷局讓他越陷越深,無路可退。危機四伏,讓他猜不透,看不清。真相逼近之時,又讓他嚇破膽,傷透心。為了一己私慾,為了苟延續命,人究竟可以做到哪一步?
詭秘的高科技醫學,早已淪為某些為富不仁之輩的邪惡工具。然而噩夢才剛剛開始,前方是更多的陰謀與陷阱。真相背後還有真相,黑手幕後還有黑手。
何謂底線?何謂禁忌?雖知人心險惡,卻不知會如此喪心病狂。
他將如何完成這記憶拼圖,尋回自我?又能否絕處逢生,撥開迷霧,找出真凶?
作者簡介
啟山,80後作家,北大本科,哈佛博士後,現工作定居在美國,是多家美國幻想文學類協會會員,其中包括美國科幻研究協會(SFRA),美國科幻玄幻藝術家協會(ASFA),美國科幻詩歌協會(SFPA),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科幻學會(MITSFS)。
作為一個資深的懸疑、驚悚、和科幻小說的愛好者,啟山閱覽了大量的國內外小說、影視劇和動漫,總結了各式作品的精華和優點,經過多年的潛心構思和寫作,創作了這部關於大腦、記憶、自我認知、和追求永生的懸疑科幻小說《記憶迷蹤》,並加入驚悚要素,構成了一連串「燒腦」故事。
Ⅵ 科幻小說上那裡投稿
網路里搜索,天使領域,第一個論壇,浮雲殿版塊。注冊下就能看見,是一個寫手編輯聚集的私人向交流論壇,網路小說類雜志約稿,這里的信息最及時了,分類也清楚。而且最重要的,不會被騙稿。 這里約稿很多,類型也多,粉紅和藍色都是比較有信譽的,如果編輯比較負責,友愛的,下面一定有回復的,你按照自己文章的類型風格參照約稿去投吧,具體地址點開帖子就可以看到,不便貼在網路這種雜亂的地方。
稿費標准在標題上,還有分類,你選擇你認為質量好的雜志約稿貼點開,字數欄目都在帖子里,新手要投稿,可以先看置頂貼里的掃盲課。(比如不能亂用標點,一出手可能就被編輯b掉了,而且標點一定要用全形,還有全文基本不能有錯別字,投稿要貼正文,郵件標題怎麼寫,聯系方式寫哪些,對編輯的用語,另投時間,如何修改文章等等一些常識)每個雜志約稿的回帖都是寫手投稿反饋和經驗,最好看看,最重要的是,這里信息更新很快,能及時了解編輯離職交接,雜志運作情況,如果出現拖稿費等現象也能馬上知道,停止投稿,在網路上這樣資源共享的信息地,不多,非常少。在這里混過了,你基本就不會去其他地方找約稿了= =
我覺得雜志里質量好的青春或科幻雜志,稿費高的也不少,但你又要回復快,又要有名氣,就要仔細去找約稿和看下面回復了,免得落得投稿過去石沉大海的下場,所以針對風格和控制字數,還有提高寫作水平,積累人氣,找到自己的圈子是很重要的,只有這樣,才是可持續發展的王道。
Ⅶ 一個主角是孫悟空的少兒科幻小說
如果這是以前少年科幻《飛》上的小說,那你最好去豆瓣科幻世界小組去問問,那裡有許多資深科幻迷,說實話我沒看過科幻版的《飛》,現在的《飛-奇幻世界》倒是看過。
Ⅷ 科幻類型影視作品、小說推薦。
分歧者三部曲,飢餓游戲三部曲,指環王,霍比特人
Ⅸ 求幾本好看的小說…………科幻…玄幻…網游……………謝謝……誰有好看的都介紹幾本來…書荒呢…………
科幻:冒牌大英雄(一個猥瑣的胖子和戰爭)
末世三部曲
師士傳說 烈空 凶星(勉強算) 古武通神 星戰雷師
網游:猛龍過江 縱橫天下 從零開始(看一半就好) 重生之賊行天下
玄幻:太多了。
Ⅹ 英國科幻劇《世界之戰》的豆瓣評分是多少
豆瓣評分5.7分。
《世界大戰》由雷格·比貝洛斯執導,埃莉諾·湯姆林森、拉菲·斯波、魯珀特·格雷夫斯、羅伯特·卡萊爾等主演的一部劇情片。於2019年11月7日在英國首播。這部由BBC重新打造的《世界之戰》將參照原著時代背景,講述維多利亞時期的倫敦遭遇外星入侵的故事。
男主女主毫無演技,而且特效差勁,難怪會有低分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