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氣排行 » 科舉謀略小說排行榜

科舉謀略小說排行榜

發布時間: 2022-07-25 22:52:36

⑴ 古風類的重生小說,好看的,

46本古風重生言情小說,有些已經成經典了,有些是比較新還需要時間考驗的(囧字數又超了,所以46本沒放完,有需要的可以自己搜咱們芭蒔圈來看)
1.重生唐婉 作者:油燈
特點:重生,棄渣男,唐婉和陸游,2012-06-05完結
(芭蒔圈掃文組詩情 8.5分評價)這是一篇棄渣文,渣男就是陸游,寫唐婉重生,和愛自己的人在一起,渣男陸游遭報應(也許可以少背點詩了~)。看完後,你的三觀沒有裂,但你的常識可能要遭劈了。著名的情詩《釵頭鳳》原來是光鮮的愛情包裹的黑心腸。作者大大的文筆和劇情很不錯,起碼那種原來是這樣熟人的違和感閱讀後會消失,畢竟敢把古代有名的愛情反轉的這么厲害,沒有幾把刷子是會被打死的~
相信我,我真的不是什麼黑粉。剛開始我讀的時候是做了一番心裡建設的,將其看成是同名不同人的文章,只是現在,我連陸游的詩都一直反感著。真的是將陸游從頭黑到尾,還如此的合情合理,清新自然。好文!!
2.畫春嬌 作者:衛幽
特點:古言,重生,女強,2019-05-08完結
字數:93.01萬字
(小懶推文)侯府嫡小姐前世在家裡遭難後,被陳王救下成為千機司掌門人,掌控整個皇朝的詭聞趣事。一朝重生,薛琬誓要改變家人的命運,找回前世的親信悉心培養,要組建完全屬於自己的千機司。這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前世嘗過權利的滋味,重生後更加野心勃勃地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故事。喜歡大女主的可以入坑,無腦爽文風,各種美男出沒,女主還掌握著許多機密要聞,同時擁有超級精妙的易容術,比較無所不能。
3.重生惡婆婆 作者:暮序
特點:重生,古言,婆婆,2018-03-18完結
字數:605183字
(芭蒔圈掃文組一九 8.8分評價)是被書名耽誤了。前世有些家庭倫理劇,兒子看中貌美女子,女兒幫哥哥拉表姐的線,被貌美女子的哥哥殺害,……,大悲劇。重生後,女主疼女兒也不恨兒子,最最主要是發展了愛情,當然老公還是同一個,一言以蔽之,幸福的女人後面有一個愛你愛你的男人!(作者是這個意思)女主在愛情的滋潤下,心胸開闊,有委屈老公上,兒子出錯傷害了老公上,最後幸福地冒泡。
4.宦官的忠犬宣言/重生之娘娘我的嫁 作者:扶華
特點:古言,重生,男主忠犬真太監&掌權強勢皇太後,2014.09.24完結
字數:354911字
(小懶推文)女主是先皇後的親妹妹,先皇後死後宮中下旨女主為繼後,據說這是先皇後的遺願,希望女主能夠好好照顧自己的兒子。沒幾個月皇帝就死了,女主當上年輕的皇太後,勤勤懇懇照顧皇帝為皇帝守著朝堂,結果皇帝羽翼豐滿之後將外家從頭擼到腳,連身為皇太後的女主也沒逃過一劫。臨死前,女主才發現身邊那個陰郁的大太監,是願意用生命去保護她的人。
女主重生到十年前,這時候已經當了皇太後,小皇帝也已經會當面討好背地裡搞事了。女主提前將身份卑微的太監男主叫到身邊來侍候,這一次,她不想再等他艱難孤獨地成長到獨當一面,她想要好好地對他,在這個過程中,女主對男主也情愫暗生,而男主嘛,早就對女主情根深種。
結局HE。女主和男主成了一對兒,小皇帝被滅了,新立了一個向著女主的皇帝,女主交出朝政,退隱和男主過神仙眷侶的生活。
扶華的文筆自然是沒問題的,該交代的地方也交代的比較清楚。只是這本我讀著比較平淡,而且不太吃女強男只是慢慢變強這個梗,不過喜歡這類真太監和皇太後戀愛故事的可以入坑一讀。
5.雀仙橋 作者:吱吱
特點:重生,古言,權謀,2018-04-08完結
(芭蒔圈掃文組石算 8.8分評價)前世長公主夏侯虞和大將軍蕭恆是政治聯姻,為了扶持幼弟皇帝,所以他們兩人相敬如賓,基本沒感情交流,結果在危急時刻將軍竟然不顧自己救了長公主,也正是這一救,讓長公主莫名其妙重生了,重生後的公主對將軍就很好奇了,畢竟覺得他們沒有感情,將軍怎麼會捨命救她。
這一世,當公主沒能挽回弟弟的命後,她選了自己一個同父異母弟弟當了皇帝,而沒有同意將軍選的另外一個弟弟。從此之後,事情開始發生變化了,在他們互相防備和互助中,開始產生感情了。是的,他們今生相愛了,文中的男女主都是那種外冷內熱的人,感情線很清楚,但感情發展也是很慢了,看到快結束了,感情才爆發,前面連牽手親吻都是沒得。各位配角描寫倒是不錯,各有特色,尤其是男主媽媽吳氏,溫柔美麗,一輩子都被丈夫兒子保護著,以及各個家族矛盾斗爭也是寫的很激烈了。
6.國子監緋聞錄 作者:頁里非刀
特點:重生,古言,失憶,女扮男裝,科舉,2019-05-25完結
字數:129.49萬字
(小懶推文)前世女主身為皇後為了幫皇帝復位,色誘首輔,皇帝重掌大權後將她毒殺。這一生女主重生到小時候家裡被滿門抄斬的那會,做出了和上一世不一樣的選擇,女扮男裝上學當官,想要查出家裡慘案的真相,被首輔大人看上,確認是對的人,恢復女裝嫁人的故事~文筆還是闊以的,劇情銜接的也不錯,沖突感強,吸引力還不錯,喜歡這類的可以一讀!
7.重生之夫君可欺 作者:衍瑟
【文案】:
一朝錯情,她獨為那個棄她如敝屣的薄情人負了夫君,背上殘花敗絮的罵名。
苟且偷生卻得知一切全是他的精心謀劃,她萬念俱灰,挾著滔天恨意飲下鳩酒,與王府一同焚燒殆盡。
孰料再度睜眼,她竟回到了文定之日……
一句話文案:其實,這就是一個女紙淪為女配又不得好死後,重生勾搭夫君的故事。
特點:重生,宅斗,2013-12-01完結
字數:345410字
8.皇家寵婢 作者:假面的盛宴
【文案】
作為六局最高尚宮,重活一世,秦艽(jiao)知道那低調隱忍的五皇子將會在諸王奪嫡中脫穎而出,登上九五至尊之位,生殺予奪,手段狠絕。
可她卻一點都不想再去抱大腿,而是打算跟在盲眼的六皇子身邊,當那個一直替他更衣疊被的小宮女。
只是她沒想到自己竟會從低賤的宮女,搖身一變成了王妃,最後還成了皇後,這究竟是哪兒出錯了?
閱讀提示:
男主瞎子,女主兩輩子的白月光,為他人擋殺人佛擋殺佛那類白月光。
瞎子會好,女主非善類,男主也不是啥好東西。
論兩輩子都被同一坨屎糊住眼睛是何等滋味o(╯□╰)o
特點:古言,重生,帝後,男主殘疾(瞎眼),蠱毒,2018-12-05完結
cp:辣手花痴小宮女×白月光芝麻餡兒瞎皇子
字數:438646字
(芭蒔圈掃文組勿忘我 8分評價) 一晚上就看完了 感覺不錯 男主是中了蠱毒 去苗寨解毒 女主意外懷孕 雙胞胎 男主的毒傳到他兒子身上 女主不得不留下來解毒 男主回皇宮 繼續周旋 分開4年 終於在一起 男主登基為帝 後宮只有女主一人 確實很難得 不容易
9.長公主不想死 作者:衣青箬
文案
有幸重生一回的倒霉公主賀卿,每天都在努力活著。
立新帝、扶朝綱,一不小心用力過度,她把自己作成了權傾朝野的外戚。
朝中肱骨顧大學士正虎視眈眈的盯著她。
……
滿朝文武都知道,代理朝政的護國大長公主,跟政事堂里做主的顧參政政見不合,總是在朝上吵成一鍋粥。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們下了朝也吵。
——在一個被窩里。
特點:重生,古言,公主,2018-12-31完結
字數:613661字
(小懶推文)朝廷風雨飄搖,母族不顯的賀卿身為公主就更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上輩子居然被小人給算計到沖喜陪葬的地步,好在賀卿重生了,並且有幸和穿越女爭搶自己身體的時候融合到了來自未來的穿越女的記憶,見識大增,開始有能力為自己謀劃未來,並且逐步改善整個國家的最終命運。賀卿重生後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呼風喚雨的,而是穩扎穩打地嶄露頭角,同時進入了顧錚的視線。文筆劇情都值得一看,言情戲有點單薄,喜歡這類公主掌權的書友可以入坑!
10.嫡女重生記 作者:六月浩雪
簡介
在家是小透明,嫁人後是擺設,最後葬身火海屍骨無存,這是韓玉熙上輩子的寫照。
重活一世,韓玉熙努力上進,只願不再做陪襯與花瓶,然後覓得如意郎君,平安富貴過一生。
可惜事與願違,嫁了個身負血海深仇的郎君,韓玉熙的人生開始翻天覆地,但她新的人生卻是好事多磨,苦盡甘來。
特點:宅斗,重生,嫡女,2017-03-09完結
(芭蒔圈掃文組頁頁頁頁 9.5分評價)這是我至今為止看過最長的文,本文從女主重生寫到女主的孫子,把每一個主要人物都交代的清楚明白,而且人物個性鮮明。本文題材一般,但是情節設計精彩,劇情緊湊,情節引人入勝。本文的女主是一個安靜、理智的人,雙商在線,我從女主的處事風格上學會了一些道理,這是我去年看的小說,我還能記得這么清楚,間接的說明了本文是一篇好文,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1.君心應猶在 作者:華燈初裳
文案
她助心上人得到滔天權勢,卻在他新婚之夜含恨自焚。
上蒼公允,讓她重回這外表奢蘼、實則荊棘的人世間。
這一世,她胸藏機韜,步步為營。
誓要在亂世中謀一個從容自在,歲月靜好!
只是未曾想到,她卻遇上了一位……
******
大帳內
他眉峰輕挑:「若不,我解開衣袍,予你一觀?」
說著,他抬起手,摸向系在腰間的寶帶……
她眉眼彎彎:「你若自解羅衫,我便一觀何妨?」
勾在寶帶上的手,頓時僵如磐石。
他怎忘了,這小東西,歷來便與一般的姑子不同啊!
特點:重生,古言,權謀,2014-07-24完結
字數:563062字
(芭蒔圈掃文組幸有我來山未孤 9分評價)古代權謀文,小說風格偏向古風。女主重生類型。
女主聰敏機變,心思玲瓏,遇事冷靜沉著。重回遍地荊棘的世間,女主為報前世仇怨,為尋今生安穩自在,步步為營,小心籌謀,一路上幾度涉險瀕死。出榮村,荒林攔車、雍城尋醫、渭水之行、齊郡驚變、入稷下,登諸子台、故地重回、覆舟山下,設局試真情、再入雍城、故人重逢已陌路。女主一路走來,孑然一身,在亂世中身如浮萍,幾經生死,困難重重。後終守得雲開見月明,有親、有族、亦有一人以真心相待。負心之人,焚身之苦已逝。榮村中,前世今生踏出兩條不同之道。女主終於明白重生的意義,找回了屬於她自己的世界。
12.鍾意 作者:初雲之初
文案
壞是真的,喜歡你也是真的。
鍾意前後有過兩個丈夫,都是一等風流人物,羨煞旁人。
可前一個將她獻給別的男人,後一個最終殺了她。
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安國公的次子,風光霽月,後來承爵做了國公。
第二個來頭就更大了,天潢貴胄,後來做了皇帝。
特點:古言,重生,宮廷侯爵,大唐架空,瑪麗蘇,2018-09-06完結
字數:417138字
(小懶推書)上一世鍾意身為國公府受寵的小閨女,訂的是一等一的好親,可惜後來夫君將她送給秦王,秦王登基,她等來的不是封後,而是死亡。這一世,鍾意要避開那兩個人,不但要救下父親的性命,還心懷仁善利用先知救下更多人的性命。當一個人女人從情情愛愛中脫身而出,思想的寬度和廣度都會提升,鍾意亦是如此。女主還是比較蘇的人設,精通醫術,才思敏捷,心懷天下,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真正的幸福。文筆不錯,故事寫的很流暢,大唐架空背景,喜歡古意盎然紅妝不讓須眉的書友可以放心一讀。
13.辟寒金 作者:蓬萊客
文案
不服辟寒金,哪得帝王心?
不服辟寒鈿,哪得帝王憐?
……
河西節度使謝長庚娶了長沙王王女慕扶蘭。
新婚夜,連新婦長什麼樣都沒看清的謝長庚,在大半年後終於回了家,卻發現她已回了娘家。
雖然非常不滿,但他只能追了過去。
特點:重生,古言,有萌娃,男主野心家,女主會醫的王女
字數:379294字
(小懶推文)慕扶蘭上一世嫁給謝長庚,恭敬侍奉婆母,對夫君柔順聽從,結果婆母做主給謝長庚納了恩人家的女兒戚靈鳳為妾。慕扶蘭和兒子熙兒淪落為敵人的人質,野心勃勃的謝長庚心中妻子哪比得過天下,絲毫不顧及人質安危,最後慕扶蘭慘死,謝長庚大業即成,追封慕扶蘭為元後,封了戚靈鳳為皇後。慕扶蘭放心不下兒子,靈魂盤旋在長明燈中不去,卻眼睜睜看著長大成人的熙兒在她靈前自刎,他說,他要去陪娘親!再睜開眼時,慕扶蘭回到剛嫁給謝長庚的半年後,這一次,她對謝長庚只有恨,收拾包袱款款回了娘家,要改變哥哥和長沙國的命運,哪知道,謝長庚竟然追了過來!那樣聰慧深沉的男人,想要徹底擺脫,又談何容易呢?
14.再入侯門 作者:女王不在家
文案
顧嘉本是真千金,卻因錯抱而流落在外,十幾年後才回到父母身邊。養在鄉下的她心思單純,比不過那位一直被父母養著的假小姐,深宅大院之中她處處艱難,受盡苦楚,最後就連親事也是撿了一個對方不要的。
重活一世,再入侯門,她只想撈錢,撈足了就走,什麼父母親情,什麼豪門公子,一邊去吧。
無腦蘇爽文一枚,重生後走上人生巔峰的故事
特點:古言,重生,抱錯嬰孩,爽文,2019-4-30完結
字數:832956字
(芭蒔圈掃文組凍檸七 8.1分點評)女主前一世也是嫁給男主的,男主是那種比較正經的人,也做了很多暖心的事,女主沒有get到他的點,一直以為男主不喜歡她,因為生不出孩子,迫於婆婆和世人的非議,鬱郁而終。
女主重來一次,不再讓和自己幼時抱錯的惡毒姐姐利用,也不再對自己識人不清,耳根子軟的母親抱有希望,只想賺足白花花的銀子,遠走高飛。上輩子的丈夫哪裡有銀子來的重要,一定要鎮定。
女主在逐漸與男主接觸的過程,發現了自己以前不了解男主,男主既像上一輩子又和自己印象中有差異。男主追妻的呆樣還是挺萌的。
15.似錦 作者:冬天的柳葉
特點:重生,宅斗,甜文,2019.3完結
字數:169.52萬字
(小懶推書)女主上輩子膚淺虛榮,執意嫁給心悅平民女子的國公府公子,婚後十分不幸,守寡時都還是完璧之身,後來流落到烏苗因為容貌相似當了聖女的替身,嫁給男主,學了些本事,最後還是沒逃過年輕慘死的命運。這一世能夠重來,女主利用先知和聰慧解除了婚事,撮合了前世深情的公子和平民女子,提升在家族的地位,拯救哥哥的命運,收獲拯救的幸福人生……文筆還是很靠譜的,劇情也算流暢,只是故事不驚艷,可看可不看的那種,沒有作者從前的書那種抓心撓肺也想看下去的感覺。故事節奏緩慢,男女主互動還算甜蜜,穿插著宅斗和朝局,比較中規中矩的一篇古言重生文,文荒可讀!
16.歸朝 作者:姚穎怡
特點:重生,古代架空,雌雄莫辨,帝後,女扮男裝,2019.2.6完結
字數:160.85萬字
(芭蒔圈掃文組林林 4.5星推薦)這是一篇轉世文,雌雄莫辯的少年霍小九,上一世身為開國女皇帝的女兒,在母親的御夫謀朝篡位以後被逼吞金自殺。這一世被當做男孩子嬌生慣養長大,嬌氣但不恃寵而驕,和姐姐相依為命。第三次被綁架後自己逃脫,後來結識了綁架她的展懷,共同經歷了許多事,解開了身世謎團,並重創盛世。
本文輕松向,作者寫作功底扎實,文風輕松,銜接自然,人物刻畫得個性鮮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尤其是主人公小九,似乎就是個可愛、有頭腦、期待長大的孩子。
17.北朝紀事 作者:綠梅枇杷
特點:重生,架空南北朝,宮廷侯爵,2019.1.12完結
字數:1978919字
(小懶推書)那是一個動盪的年代,今日為帝為後,明日橫死街頭。嘉語的上輩子實在不怎麼痛快,固然有自己的緣故,也有旁人居心叵測的陷害。重活一世,嘉語知道身邊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壞人,占著先知的優勢,要扭轉家人的命運,要收獲幸福的人生,而上一世最親近的姐妹同時是最大的對頭賀蘭袖也重生了……文筆很古雅優美,無論是人物還是場景亦或者心理轉折都寫得很到位,劇情也引人入勝,沖突感強。
18.農門命婦 作者:平林漠漠煙如織
特點:重生,前期種田,宮廷侯爵,將軍,發家致富,甜文,美食
字數:589749字
(小懶推書)這是一個重生女主玉芝找兒子同時花開又一村的故事。前期有很長一段都是寫玉芝調教愚父打臉極品爺奶和叔嬸小姑,同時利用美食發家致富,後期則重點寫玉芝和許靈、阿沁的感情互動。玉芝從二十多歲重生為妙齡少女,骨子裡母愛泛濫,又堅強自立聰明臭美,特別的甜萌。男主許靈是一代名將,喜歡笑,一笑就有兩個小酒窩露出小虎牙來,公事雷厲風行,私下純情可愛。作者文筆在線,故事輕松流暢,人物都非常討喜,劇情也是一波三折很吸引人,金手指開的特別大,內容特別甜美,溫暖美好的重生美食種田爽文。
19.重生之我的侍衛大人/我的侍衛大人(重生) 作者:伊人睽睽
特點:重生,甜文,古代架空,女主病嬌
字數:617368字
(芭蒔圈掃文組9759 推薦)女主是重生的,渣男應該也算重生了叭,反正就是做夢知道女主和他上輩子發生的事,渣男就想和女主在一起在這輩子追女主,男主就跟書名一樣是個侍衛,上輩子女主被渣男害死了,然後女主在當阿飄的時候看到男主幫她報仇,看到男主對她的深情,重生了之後就追男主,然後男主又因為身份和各種原因自卑,女主就很急,然後各種霸王強上弓 有給男主下葯,勾引什麼的哈哈哈,女主可以說是病嬌類型的 整體還不錯,結尾h
20.渣夫重生了 作者:秦皇
特點:女主穿越,男主重生,爽文,打臉,男主視角,甜文
字數:495095字
(芭蒔圈掃文組舊年啦 推薦)打臉爽文,還是男主本人親自打臉自己的那種爽文。男主的性格是對心頭好各種愛,對不愛的能讓人絕望。男主對女主是真愛,但是男主手裡太有錢了,讓各路神仙都想分一杯羹,設計各種計謀離間他們夫妻。女主是現代穿越過去的,原生家庭情況也不是很好,身為官宦家庭,卻被姐姐謀了親事,女主被男主誠心感動嫁入商戶,過了三年相愛的好日子,不想商戶家庭一樣的復雜,想一生一雙一世人太難了,首先男主就沒過得去美人關,男主哥哥買的瘦馬按照男主的喜好調教後成功送的男主後院,女主一腔熱血付之東流(現代人不會宅斗)想靠愛發電,電醒男主,可惜男主被小三麻痹了神經,女主哭瞎了眼睛病死了,恨男主到死。歷經一世作死的悲慘人生,男主重生到女主生二胎時當天,開啟了自己打自己臉副本,全文男主視覺,所以格外酸爽。
21.江山美人謀 作者:袖唐
特點:重生,春秋戰國,權謀,亂世
字數:95萬字
(芭蒔圈掃文組凍檸七 推薦)是權謀文,春秋戰國時期,女主重生的,文筆好,讓人有種要一氣呵成讀完的感覺,最讓人醉心的是女主個人魅力,女主以各個國家為棋子,運籌帷幄。感情戲不是主線
22.南朝春色 作者:林家成
特點:重生,南北朝背景
(芭蒔圈掃文組水晶 推薦)《南朝春色》,出版名《南朝春》,是林家成的一部重生穿越類型的網路小說。講述一個女子重生之後的絕世風華。是「魏晉風情」系列第三本,寫的是南北朝的故事。我最喜歡這個作者的這種文,感覺那個時代的人思想那麼自由,雖然女人身份極低,可是他們尊重文人。每個筆下的女子都有特殊的思想,在那個世界大放異彩。這一本也是一個絕色女子在被丈夫獻給帝王後就狠心殺了丈夫並且自殺,結果重生之後,一心想避開上輩子的遭遇,想按自己的想法重活一世。
23.盛寵之嫡妃攻略 作者:沾衣
特點:重生,權謀,甜文,養成
(芭蒔圈掃文組塵塵 推薦) 我看這文的原因是看了作者的另一本《寵妃》,被推薦來的,開始我以為宅斗部分會比較多,結果是朝堂風雲筆墨更多點,整篇文文筆沒得說,文風很棒偏古風,劇情說實話節奏偏慢,而且裡面描寫的男人間的博弈,感覺我智商有限,看的懵懵懂懂的,但裡面的感情線我很喜歡,不會很濃烈但也不會清淡,像梨子一樣很清甜,看著覺得很溫馨,這文有種田的節奏,古言的文風,養成的愛情,喜歡的可以看看。
24.寵妾為後 作者:平林漠漠煙如織
特點:夫妻雙重生,甜文,權謀,晉江VIP2018-12-02完結
(小懶推書)前世趙郁喜歡蘭芝,納她為姬妾,多年來只有她一個女人,卻不會表達,導致兩個人誤會越來越深,最後韓側妃在趙郁將封蘭芝為後時弄死了蘭芝,趙郁當皇帝後除了理政就是想辦法拯救和蘭芝的姻緣,終於,兩個人重生了,蘭芝回到韓側妃將下毒害她永遠失去當母親機會的那一天,她不知道那一天真正發生過什麼,可她陰差陽錯自求離開王府,逃過人生一大劫難,肚子里還揣上了趙郁的孩子。趙郁真的是做到一個男人喜歡一個女人的極致了,蘭芝打他他都甘心受著,還找了青衣衛易容高手來化身趙穆入贅蘭芝家,拋開郡王身份全心全意地對蘭芝一家好,默默地為了蘭芝的正妻位置和皇帝抗爭。全文很流暢,代入感超級強,男女主的互動也非常的甜,最喜歡男女主內心獨白帶個呀,總感覺像是冬日裡吃了口暖暖的蜜糖,劇情有黑暗的部分,更多的是暖心日常,基調輕松,文筆過關,人物招喜,閑暇時可以一看。註:非要糾結三觀邏輯這些的慎入,看小說而已,能下口就別計較太多咯。
25.童養媳之桃李滿天下 作者:郁雨竹
特點:古代架空,勵志,重生,男高智商,青梅竹馬,朝斗,教書育人
(芭蒔圈掃文組『空、白』 推薦)男女主長於瓊州(被朝廷流放的官員,生活條件差),成為罪民!
女主醫葯世家,祖父是最有潛力的太醫,良心之下,救難產的妃子得罪當朝貴妃,被栽贓陷害,流放瓊州!對於人物群像描寫的很不錯,不管正派反派,智商都在線,對於男主的舅舅,舅媽,母親和女主師父描述的都很好,讓人很喜歡這幾個人物!男主的高智商和對女主的愛護是最讓人羨慕的,好像就沒有男主解決不了的事情!
文章最精彩的在前半段,平反的過程中對於科舉,朝斗,包括計謀都有很深刻的描寫,讓人看的酣暢淋漓!
26.帝女難馴作者:藍幽若
特點:宮斗,重生,權謀,男主是智囊,男主殘疾,復仇,公主
(小懶推書)代入感強,行文給人一種很真實的故事正在發生的感覺,各種勾心鬥角,還有案件的推進都比較引人入勝,結局時所有的疑問都有合情合理的解釋。當然,女主昭陽重生後也並非金手指大開萬事順遂,都是靠智慧來解決掉前方的擋路石。與男主的甜蜜互動也很讓人開心,男主是個狐狸一樣的人物,身體有疾,智近於妖。女主有膽識有謀略,很招人喜歡的人設。情節跌宕起伏環環相扣,劇情吸引力非常大,還有很多反轉,文筆成熟優美,行文也不拖沓顯得精煉,結局很完美,很贊的一篇重生復仇文。
27.大豪商,掌家娘作者:綉寒書
特點:男主重生,古言,復仇,甜寵
(芭蒔圈掃文組『空 推薦)是最近少有的幾篇能夠讓我能著去熬夜看的小說。男主重生,但在一開始並沒有說明,從男主日常的生活態度當中可以隱隱的感覺出來,在50%左右的時候,才明確的提出了男主重生的這個事,對於男主對家人的態度,有了合情合理的解釋。
男主出生於商人世家父親陰險,冷漠,無情。前世今生,男主的父親都因為要攀上更好的關系,讓繼母當面害死了男主的母親,還將男主的姐姐賣到青樓。小說中男主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給為自己的親生母親報仇,讓自己的親生母親能夠進入到家裡的宗祠。
而前世男主是女主的姐夫,女主的丈夫和自己的姐姐偷情,女主和男主一塊兒被帶了綠帽子,前世中男主被父親陷害進入監獄,是女主送上了唯一的溫暖,但是也因此女主被認為不貞,上吊自殺。
男主在監獄中死亡重生後回到幼兒時期,開始布局,用手段娶了女主,使女主避開前世那個渣男丈夫!結婚時因生意原因,在洞房花燭夜之時外出,一去三年,三年後回來對女主一心一意,各種甜寵。
男主雖然心機比較深沉,但,保持著自己的內心底線,女主溫柔爾雅但也並不任人拿捏,有自己的小
心機,會恰當的保護自己!
28.掌珠 作者:意遲遲
(芭蒔圈掃文組『空 推薦)女主是個臉盲,重生。父親因小時候被人陷害,成了傻子,親生母親因小時候自己的出生難產而去世,姑姑權力極大,養了很多男寵。
前世女主不喜自己的傻子父親,也不喜歡自己的繼母,對一個潛伏在自己家中報仇之人錯付真心,造成自己一家被屠戮,女主眼瞎成了啞巴在世上苟且活了三年,苟活之時,遇見了男主瀕死,因那時並無來往,也不知男主身份,男主就這么死在了女主眼前!往往在災難之時才能明白究竟誰對自己好,重生之後的女主,一改前世的紈絝作風開始對繼母好,幫助既幫助父親接納繼母,對於女主雖然臉盲,但一眼就能認出,後來在與男主相處的過程中,逐漸產生感情,女主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自己和男主前世的命運。
文章寫的很好,個人很喜歡,尤其是文章當中女主的父親,雖然是個傻子,但是很吸睛,寫的很精彩! 雖然重生,沒有金手指依然是靠著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的去猜測,去發現真相,男女主之間的感情發展的很自然,很流暢,給人很舒服的感覺,總之我很喜歡!
29.明華長公主 作者:陳燈
文案
重生到小姑身上,
相貌平平不受寵的皇後搖身一變,
成為被所有人捧在掌心,擁有絕色容光的長公主。
嶄新而光明的人生在她面前展開。
(小芭推文)古意盎然的重生古言,劇情比較離奇,情節發展曲折婉轉,文筆非常給力,人物設定大贊。女主崔華儀(阿蘅、崔華瀾)就像是夜空中最耀眼的星星,武能上馬平天下,文能信手考科舉,重生後她的愛情故事,註定激盪傳奇,讓人驚艷和迷醉。
30.卿本風流 作者:林家成
林家成的文,質量很有保證,文風大氣框架完整,情節計謀縝密,人物刻畫的比較成功,魏晉風骨綺麗優雅,偏虐!結局有些倉促,HE!
一個有夫之婦和一個「孌童」的如何攜手走上權利巔峰?如何共同譜寫一段傳奇亂世情緣?這也是一個女人追求自由,自強不息的奮斗歷程。
芭蒔圈,專注推薦最好看的網路言情小說。

⑵ 求穿越回古代當官或者打仗的小說。

唐磚(完結)
大宋的智慧(在更新)
回到明朝當王爺(完結)

⑶ 中國十大名著有哪些

一、紅樓夢(清代長篇人情小說)

《紅樓夢》,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等,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認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的史詩。

二、水滸傳(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類型上屬於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作者或編者一般被認為是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水滸傳》問世後,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了後世中國小說創作的典範。

三、三國演義(羅貫中著長篇小說)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

四、鏡花緣(李汝珍創作長篇小說)

《鏡花緣》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前半部分描寫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歷的故事,包括他們在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國的經歷史。後半部寫了武則天科舉選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並在朝中有所作為的故事。其神幻詼諧的創作手法數經據典,奇妙地勾畫出一幅絢麗斑斕的天輪彩圖。《鏡花緣》還是一部討論婦女問題的小說。

五、西遊記(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六、儒林外史(清代吳敬梓創作長篇小說)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嘉慶八年(1803年)。《儒林外史》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它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

七、封神演義(中國明代古典神魔小說)

《封神演義》一般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是明代許仲琳(一說陸西星)創作的長篇小說,約成書於隆慶、萬曆年間。該小說,以歷史觀念、政治觀念作為支撐全書的思想框架,摻雜了很多宏大的想像,表現了作者對於仁君賢主的擁護和贊頌以及對於無道昏君的不滿和反抗。

八、聊齋志異(蒲松齡著文言短篇小說集)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九、官場現形記(晚清李伯元著小說)

《官場現形記》是晚清文學家李伯元創作的長篇小說。魯迅將《官場現形記》與其他三部小說並稱之為譴責小說,是清朝晚期文學代表作品之一。1998年,香港《亞洲周刊》評選20世紀100部優秀文學作品,《官場現形記》排列前10名。199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評選20世紀100部優秀小說,《官場現形記》被列為排行榜第一名。

十、東周列國志(馮夢龍所著長篇歷史小說)

《東周列國志》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作者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這部小說為明代長篇白話歷史演義小說。當周宣王輕易見殺,當褒姒巧遇得活,《東周列國志》拉開了它那長達數百年史事的序幕。這是古今中外時間跨越最長,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說,描寫春秋戰國時代「列國」故事。

⑷ 求經典穿越歷史小說

新宋.回到明朝當王爺.大唐萬戶侯.調教初唐.天寶風流.宋時明月.竊明.篡清

太過YY的2本.大宋海賊 鐵血大明

正在跟的. 刑徒.北唐

民朝投機者. 很驚訝的發現此書還沒被和.諧.推薦看看

⑸ 穿越架空科舉文或者種田文

《青珂浮屠》 許青珂為了報仇,穿了官服爬上權位成了弄臣。 諸國爭亂起,國內國外權貴者都先奔著名聲來挑釁——聽說貴國許探花長得十分好看? 於是他們都來了,然後他們都彎了。 狗哥:那沒有的,我後來把自己掰直了,因小許許女裝更好看。 小劇場 姜信:下毒火燒暗殺我多少回?我只想跟你結盟,為啥不信我? 許青珂:你知道太多了。 姜信:最上乘的謀略不是殺人滅口,而是將對方變成自己人。 許青珂:太麻煩。 姜信:不麻煩,我跟元寶已經在你房間門外了。 金元寶:汪汪! 起初,他只是想結盟,後來,他想跟她成為自己人,再後來....不說了,准備嫁妝入贅去! 金元寶:我的原主人臉皮很厚,因為天天帶著人~皮面具,有時候還戴兩層,我覺得他有病,對了,我叫金元寶,是一條狗,我只為自己代言。 作品簡評: 本文背景是五國並立的亂世,展現女主女扮男裝入朝堂謀權復仇的歷程,人物鮮明,甚少有蠢人,斗心機斗殺機,女人可以素手轉乾坤,男子可以低眸流血淚,這是不一樣的亂世,也是許青珂的亂世。文筆細膩,人物勾畫唯美,性格突出,情節詭異難測,雖主權謀殺機,但情愛糾葛動人心。其中兇案設計轉折難料,朝堂殺機難分敵我,人物對話詼諧有趣但蘊藏深意殺機,絕不傻白甜,只走智商心機腹黑人才制霸路線,背景也恢弘大氣,絕不小家子范兒。 密碼:rsqj 我覺得挺好看的,我這人推薦小說推來推去就說這小說好看這幾個字,但是是真好看,層層遞進,個人感覺挺不錯的。還是看作品簡評吧…… 還是求採納……

⑹ 求好看的謀略類小說。

只推一本——江渚客《權術天下》,非穿越,但很有深度

內容簡介
朝堂之上,既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君王、後宮、權臣、藩王、宦官,
今天的朋友,明天的敵人,
縱橫捭闔以謀求天下至高的權力。
風雲莫測,機關算盡,誰能笑到最後?
誰在最高處起舞?
回首人寰,又有幾番惆悵?
「要想利用別人,就要先被別人利用。」
「有些人只配做棋子,永遠做不了下棋的人。」
「權術就是你能猜對別人想要什麼和不想要什麼。」
「權力就是你能給別人他想要的,也能給別人他不想要的。」

⑺ 三國演義的謀略排行榜

我自己先列出一個排行榜 請大家進行討論 駁斥!
第一名 諸葛亮 毋庸置疑 至少在小說中是這么寫的,後人無限崇拜的智慧之神。
第二名 司馬懿 三國演義里只有他讓諸葛亮頭疼 最後被司馬懿累死。
第三名 郭嘉 在曹操軍團里等同於諸葛亮地位的謀略家,有他的時候曹操可以說戰無不勝,他一死曹操就敗於赤壁。
第四名 賈詡 在易中天的評論里 智慧是要高出諸葛亮的,可惜此人沒有大志,叛變次數最多。
第五名 魯肅 正史中吳國戰略眼光最准確 最有地位的謀士,第一個提出3分天下的就是他。
第七名 周渝 正史中赤壁之戰的功勞均出自此人,也確實很厲害,可惜命太多,沒有顯漏更多才華。
第六名 陸遜 吳國最厲害的大都督。活得時間長在他當都督期間吳國很安全,魏、蜀均不敢輕視。
第八名 曹操 他不用說了 最大的奸雄, 智慧 戰略 統治力綜合排行三國第一
第九名 龐統 可惜死的太早 連環計功勞不小 不然應該排在三甲
第十名 姜維 諸葛亮的唯一傳人 身經百戰 可惜未得明主。

⑻ 古代科舉排名

古代科舉考試排名名稱從大到小為: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貢士、舉人、秀才、童生。
科舉考試最早開始於隋朝,是由隋文帝創立的。科舉考試是隋朝之後,到1905年之前,歷朝歷代用來選拔人才的一項制度。
凡應考生員(秀才)之試者,不論年齡大小,皆稱儒童,習慣上稱為童生。院試由省學政主持,童生參加。考中的稱秀才,也叫生員,一般可稱相公。此二者只是預選形式,鄉試、會試、殿試才是正式的科舉考試。
鄉試每隔三年在省城舉行一次,參考者為秀才,考中的為舉人,可稱老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二至十名稱亞元。考期在八月,故又稱「秋闈」。
會試是在鄉試的基礎上進行的,時間是在鄉試後第二年春天,地點在京城禮部官衙,舉人參加,考中後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會試合格後即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或欽命大臣代理主持的殿試。合格的統稱進士,貢士才有參考資格。殿試分三甲(三等)錄取,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殿試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進士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考試者,稱為進士。隋朝於605年首次開的進士科,被視為科舉的開始。隋、唐時,「進士科」只是科舉各科中的一科,考的是詩賦。因為進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難,故此最為尊貴,地位亦成為各科之首。宋代以前,進士只需要通過在尚書省舉行的「省試」。自宋以後,進士一律要經過由皇帝主持的「殿試」一關復核和決定名次。宋仁宗時,曾發生過一名通過省試,但在殿試被黜落的考生憤而投奔西夏的事情。自此以後殿試都只定名次,而不會黜落考生。在明朝和清朝,殿試錄取考生為三等,稱三甲。一甲三人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稱「進士及第」。二甲若干(清朝時一般為七人),稱「進士出身」。三甲稱「同進士出身」。世人統稱被錄取者為進士。進士是功名的盡頭,就算是對名次不滿意也不可以重考。狀元是中國科舉制度中的最高榮譽,是在最後一關考試(唐朝時的省試,宋以後的殿試)中,得到進士第一名的名稱。狀元亦稱「鼎元」「殿元」。

⑼ 科舉制度是怎樣取消的

科舉是一種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吏的制度。它是古代中國的一項重要發明。科舉始於605年時的隋朝,發展並成熟於唐朝,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才在1905年被廢除,持續了整整1300年。科舉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學而舉則仕」,直接催生了不論門弟、以考試產生的「士大夫」階層。鄰近中國的亞洲國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鮮也曾引入了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現代選拔公務員的制度亦是從科舉制間接演變而來。

發展與演變

科舉以前的人材制度
秦朝以前,中國社會採用分封制,選士也依靠世襲制度。西周時,天子以及諸侯分封天下。周禮之下,社會階級分明。管理國家由天子、諸候、卿、士分級負責。而各階層按倫常,依照血緣世襲。到了東周,穩定的制度開始崩潰,於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為各國的國君服務。

到了漢朝,分封制度逐漸被廢,皇帝中央集權得以加強。皇帝為管理國家,需要提拔民間人材。當時採用的是察舉制,由各級地方推薦德才兼備的人材。由州推舉的稱為秀才,由郡推舉的稱為孝廉。察舉制缺乏客觀的評選准則,雖有連坐制度,但後期逐漸出現地方官員徇私,所薦者不實的現象。

東漢末年,曹丕時創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為九品錄用。魏、晉、六朝時沿用此制。九品中正制是察舉制的改良,主要分別是將察舉之權,由地方官改由中央任命的官員負責。但是,這制度仍然存在不公平的弊病。晉代以後,負責中正的官員都由世家士族出任,他們考核人材所憑准則,僅限於門第出身。於是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現象。不但堵塞了民間人材,還讓世族得以把持人事,影響皇帝的權力。

隋唐
為了改革九品中正制,隋文帝於開皇七年587年命各州「歲貢三人」,應考「秀才」。隋煬帝在大業元年605年設進士科取士,成為以後的科舉。在整個隋朝的三十八年內,總共舉行了四至五次科考,總共取秀才、進士十二人。

唐朝繼承並發展了這一制度。唐朝的科舉分為常科與制科兩類。常科每年舉行,制科則是皇帝臨時設置的科目。常科的考生有生徒和鄉貢,常科名目很多,依據應舉人的條件和考試內容分為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等科。生徒是在國子監(國子學、弘文館、崇文館)、各地學館入學考試合格的學生。鄉貢則是通過府試、州試的人,又稱舉人;考頭名的稱解元。通過朝庭尚書省的省試者稱為進士及第,考頭名的稱狀元,其餘分甲第和乙第。

唐朝初年,由吏部考功員外郎主持科舉考試,開元二十四年(726年),以郎官地位太輕,改由禮部侍郎主持。唐代科舉中最常見的科目是進士和明經。進士一般試帖經、雜文、策論,分別考記誦、辭章和政見時務。明經一般試帖經、經義、策論。所以進士和明經的區別主要在於辭章和經義。當時人重進士和輕明經。進士每年錄取名額不過三十人,加上明經也只有百人左右。

除了每年的常科考試外,還有臨時不定期由皇帝親自主持的科舉考試,叫制科。唐代制科的科目見於記載的就有百種,如博學宏詞科、文經邦國科、達於教化科、可以理人科等。參加制科的人不僅有白身,也包括有出身和官職的人。應試者可以由他人舉薦,也可自薦。開元以後,全國參加制科的人「多則兩千,少猶不減千人」,所以「所收百才有一」。考試以策論為主,也考經史和詩賦。錄取後「文策高者,特賜與美官,其次與出身」。制舉以開元時期為最盛,文宗太和以後就很少舉行了。

武則天主政時,曾首創了由皇帝主持,覆核進士資格的殿試;和取武將的武科舉。但是二者在唐朝時並未有成為定例。

唐代的科舉仍然留有一定的舉察制影子。例如:士子在應試前,流行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社會名流,希望名流能向主考推薦。除了武則天主政的一段時間外,唐代的科舉沒有糊名的習慣。考官在評卷時,考生的名聲往往是考慮因素之一。這樣做的原意跟舉察一樣,是希望可以兼顧人材在試場外的表現。但同時這亦無可避免造成了不公平,出現士子與考官之間的利益瓜葛。到了唐末吏治敗壞時,弊病更甚。

整個唐朝的科舉取士約一萬人。唐代的宰相中,百份之八十是進士出身,可見科舉的成效。但科舉亦並非唐代政府招納人材的唯一方法,門蔭入仕和雜色入流也是唐代重要的入仕途徑。到了唐代後期,出身寒門由科舉入仕者漸多,與世族門蔭入仕者形成兩大官僚派系集團,互相傾軋,史稱「牛李黨爭」。

唐朝的新科進士僅授予的官職遠較後代進士低微。例如,唐朝秀才科上上第授正八品上官職,明經科的上上第授從八品下官職而進士、明法兩科,甲第授從九品上;乙第只能當最小的官從九品下。著名詩人王維考中狀元後當的太樂丞,就是從八品下的小官。因此,唐朝的科舉類似於現代的基層公務員招考。


宋代進一步改良了唐朝的科舉制度,確立了一套相當完整的體制。

宋代改良科舉制度,其中重要原因是皇帝欲加強對取士過程的控制,減少考官及士子聯黨結派的可能。自宋太祖開寶六年起,取錄的進士一律要經過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最後一關殿試,名次也由皇帝親定。自此以後,進士都是「天子門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門生。為了保證考試公平及公正,宋朝對考試的規則進一步完善,以免考生或考官作弊。另一方面,宋代取士的數量大增,每科進士通常達數百人,並且放寬了應考條件,不論財富、聲望、年齡皆可應考,對偏遠地方的考生更給予路費。自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起,定期開考,三年一科,之後為明、清二朝所沿襲,至科舉被廢為止。

宋代的科考分為三級:解試(州試)、省試(由禮部舉行)和殿試。解試由各地方進行,通過的舉人可以進京參加省試。省試在貢院內進行,連考三天。為了防止作弊,考官俱為臨時委派,並由多人擔任。考官獲任後要即赴貢院,不得與外界往來,稱為鎖院。考生到達貢院後,要對號入座,同考官一樣不得離場。試卷要糊名、謄錄,並且由多人閱卷。而殿試則於宮內舉行,由皇帝親自主持及定出名次。自宋代起,凡於殿試中進士者皆即授官,不需要再經吏部選試。

南、北宋三百二十年,總共開科一百一十八次。取進士二萬人以上。


蒙古人不著重開科取仕,滅宋後一度不舉辦科舉,至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才再次開辦。

元代科舉分地方的鄉試,和在京師進行的會試及殿試。元代科舉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應考;鄉試時只考兩場,要求較簡單。左榜供漢人、南人應考,鄉試時考三場,要求較嚴格。鄉試、會試考獲名單俱按種族分配。

元朝自仁宗至順帝時滅亡止,科舉時辦時廢,只曾舉辦約十次,取士一千餘人。但元科舉所選人材通常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在元政府中產生的影響也不大。

明、清

明清科舉各級考試名稱明朝的科舉在宋代的基礎上繼續改良發展,制度已非常完善,規模也更大,參加科舉的人數大增;考核的內容卻開始僵化。明朝二百七十七年開科八十九次,取進士一萬七千人。

清朝科舉基本承襲明制。清開國初時曾在順治年間兩次分滿漢兩榜取士;之後改為只有一榜,但不鼓勵滿人、蒙古人參加,把科舉入士之途留給漢人,即所謂「旗人不佔鼎甲」。清朝二百六十七年間開科一百一十二次,進士二萬六千人;進士前三名中只有三人是滿人,其中兩人是順治分榜時所取。

明清時,正式由國家舉行的科考分為三級:

鄉試
會試
殿試
在參加正式科考以前,考生先要取得「入學」的資格,即成為生員。入學有兩個途徑,一是通過稱為童試的縣、府、院三級考試。這是大部分士子所用的方法,被認為是入士的正途。另一方法是進入國子監,成為監生。監生中有皇帝恩準的「恩監」;因長輩曾為國建功而特準的「蔭監」;和最常見的方法:透過捐獻金錢財物而成的「捐監」。監生雖然亦可應鄉試、會試;但一般被認為是「雜流」,就算能考中進士,地位也較為低。

童試
童試亦稱童子試,分為「縣試」、「府試」及「院試」三個階段。

縣試在各縣進行,由知縣主持。清朝時一般在每年二月舉行,連考五場。通過後進行由府的官員主持的府試,在四月舉行,連考三場。通過縣、府試的便可以稱為「童生」,參加由各省學政或學道主持的院試。

清朝的院試是每三年舉行兩次,由皇帝任命的學政到各地主考。辰、戌、丑、未年的稱為歲試;寅、申、巳、亥年,稱為科試。院試得到第一名的稱為「案首」。通過院試的童生都被稱為「生員」,俗稱「秀才」,算是有了「功名」,進入士大夫階層;有免除差徭,見知縣不跪、不能隨便用刑等特權。秀才分三等,成績最好的稱「稟生」,由公家按月發給糧食;其次稱「增生」,不供給糧食,「稟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額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學的附學生員。

生員獲得「入學」的資格後,可以到官辦的府、州、縣學讀書。不過明清的入官學基本上只是一種形式,並沒有多少真正的知識傳授。入學後經過學政的選拔,便可以參加下一級鄉試。成績特佳的生員,有機會被選為貢生,成為國子監的學生。與國子監其他「監生」不同,「貢生」是正途所出,屬一種榮譽。

有些讀書人要多次嘗試才能通過最基本的縣、府試成為童生。亦有人得到童生的身份後,院試多次落第,到了白發蒼蒼仍稱「童生」者大不乏人。清道光年間廣東曾經多次有百歲童生參加院試的紀錄。

鄉試
鄉試是正式科考的第一關。按規定每三年一科。清朝時是在子、卯、午、酉年舉行,遇上皇帝喜慶亦會下詔加開,稱為「恩科」。鄉試於八月在京城及各省省城的貢院內舉行,亦稱「秋闈」。考官是由翰林及進士出身的官員臨時擔任。鄉試每次連考三場,每場三天。開考前,每名考生獲分配貢院內一間獨立考屋,稱為「號舍」。開考時,考生提著考籃進入貢院,籃內放各種用品,經檢查後對號入座。然後貢院大門關上,三天考期完結前不得離開,吃、喝、睡都得在號舍內。每次各省鄉試取錄的名額不一,按各地文風、人口而定。清朝時,以直隸、江浙取錄最多,貴州最少。監生、貢生更可以離開本籍,到京師赴考。

鄉試發的稱為「乙榜」,又稱「桂榜」。考中的稱為「舉人」,頭名舉人稱「解元」。中了舉人便具備了做官的資格,

會試和殿試
通過鄉試的舉人,可於次年三月參加在京師的會試和殿試。會試由禮部在貢院舉行,亦稱「春闈」,同樣是連考三場,每場三天,由翰林或內閣大學士主考。會試發的榜稱為「杏榜」,取中者稱為「貢士」,貢士首名稱「會元」。

得到貢士資格者可以參加同年四月的殿試。殿試由皇帝主持和出題,亦由皇帝欽定前十名的次序。殿試只考一題,考的是對策,為期一天。錄取名單稱為「甲榜」,又稱「金榜」;分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多人,賜「進士出身」。三甲則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一般稱為「傳臚」。殿試只用來定出名次,能參加的貢士通常都能成為進士,不會再有落第的情況。

能中進士便是功名的盡頭,不能重考以求獲得更高的名次。能夠一身兼解元、會元、狀元的,就是「連中三元」。

明清的慣例,殿試一甲授翰林院修撰及編修。其他成績較好的進士亦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成績較次的進士任六部、中書、御史或知府、知縣等職。

明初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會試曾發生南北榜之爭。當年春天杏榜取錄的五十二名進士全部為南方人,引起北方舉人的不滿。朱元璋大怒,親自查問後,把三名主考處死,在夏天再發榜,所取的進士全為北方人。之後在明仁宗時確定,會試按地域分配名額。在會試的試卷中加上「南」、「北」等字,按「南六十」、「北四十」的規定錄取進士。之後比例偶有調整,但按地域分配名額的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科舉被廢。這種制度保障了文化相對落後的邊遠省份(如甘肅、貴州、雲南等)每界科舉會試有一定數量的舉人成為會士、進士,進入政界的中高層,有利於保持國家的統一與政治安定。

廢除
鴉片戰爭後,科舉的內容漸漸與時代的需要脫節,加上西學東漸和學校教育的崛起,科舉制度漸漸衰落。

1895年,中國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打敗,發生在京考會試的舉人集體請願的公車上書事件。康有為、梁啟超等舉人們的建議之一,便是改革科舉,興辦新學。百日維新時,科舉一度被廢,但在戊戌政變後再次被恢復。1901年,清政府先廢除考試用八股文。到了光緒三十一年,即1905年9月2日,經袁世凱奏請,慈禧以光緒名義發布上諭明告:「著自丙午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自此延續千年的科舉制度正式宣告廢除。

日落後的科舉:留學生考試
清政府雖然廢止了傳統的科舉,但並未停止透過考試來從民間選拔人材;而科考千年來深入民心,民間對以考試入士為官之途,仍然有相當的需求。在廢科舉的同時,清政府同時制訂了「留學生考試章程」,吸引歸國的海外留學生透過考試進入政府。1905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為止,被稱為「洋科舉」的留學生考試舉辦過六次,總共取錄了1388人。根據規定,在海外高等學校入學三年者可以應考。考試分為兩場,首場在學部舉行,稱「部試」;次場在保和殿舉行,稱為「廷試」。考試內容包括外文,以及留學生留學時所習科目。考取者按成績及其學習專業,分別授予各科「進士」、「舉人」等傳統科舉的身份,成績最佳者更授予翰林編修。當時的各式名銜包括有「格致科進士」、「工科進士」、「商科舉人」以至「牙科進士」等等。

隋、唐、宋
隋煬帝時的科舉分兩科,一稱明經,另一稱進士。雖然唐代大大增加了科目數量,但明經和進士仍是選拔官員的主要科目。

明經科的主要考試內容包括帖經和墨義。帖經有點像現代考試的填充,試題一般是摘錄經書的一句並遮去幾個字,考生需填充缺去的字詞;至於墨義則是一些關於經文的問答。進士科的考試主要是要求考生就特定的題目創作詩、賦,有時也會加入帖經。

唐高宗時代以後,進士科的地位慢慢超越了明經,成為科舉中唯一的重要科目。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進士科考生需要發揮創意方能及第,而明經只需熟讀經書便能考上。而且進士科的評選標准甚嚴格,考上的人數往往只是明經科的十分之一。當時曾有一句說話:「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道出了進士科的難度。

另外,在武則天時代開始,亦設立了武舉考試,用以挑選武官。

宋代大部份時間的科舉內容與唐代分別不大,但王安石執政時,曾對科舉制度進行改革,把帖經、墨義和詩賦等考試都取消了,改為以經義 (解釋經書) 、論 (對時局的評論) 和策 (提出解決時弊的辦法) 作為考試內容。然而,蘇軾等人對該項改革提出了強烈的抗議。


元代的科舉雖然對自身的統治影響不大,但它的內容卻有重大轉變。第一是科舉不再分科,專以進士科取士。第二是考試的指定讀物有所變動。新的規定是,如果經義的考試內容包括四書,則以朱熹著述的《四書集注》作為主要的依據。

這兩項改動並沒有隨元朝而消亡,而是成為明、清兩代八股文的基礎。

明、清
明清時期科舉考試在鄉試及會試皆以四書的內容命題,要求考生以古人的語氣闡述經義,「代聖人立言」,用八股文作答。八股文有很多格式上的要求,極為講究形式。只有到了科舉最後一關,用以決定名次的殿試,才會改為考時務策問。但是考生答策的內容很多時都並不重要,清朝的皇帝便慣以試卷的書法取定殿試名次的高低。

熱衷科舉的人只識四書五經,其他以外的知識,統統都成了「雜學」,很多讀書人都是一概不通。諷刺科舉的小說儒林外史中便記載了這樣的一個笑話:有人對明朝的進士范進開玩笑說:「今下如果是四川的蘇軾來考,文章亦只能是第六等了。」范進答道「蘇軾既然文章不好,考不上也罷了。」原來他竟然不知誰是蘇軾。

而就算是對四書五經的內容,科舉亦只要求因循前人的思想,以華麗詞藻作出合乎格式的漂亮文章;不求有獨立思考、創新見解。考生的實際見識和才學在八股文的要求下反而被忽略。於是不少考生索性舍四書五經,專門鑽研為應付考試而設,稱為「帖括」的八股文範文選刻本。當時一些人稱八股文為「敲門磚」,意即考取功名後便可棄之如敝屣。曾經有人將八股文與「鴉片」、「纏足」並列,認為是荼毒中國人的三大害。

晚清時力主廢除科舉的康有為與梁啟超兩師徒,可算是一對才學與考試成績不相乎的典型例子。

梁啟超十二歲便入學成為秀才,十七歲舉人,被稱為神童,算是科舉得意。但梁啟超中舉後自認「帖括之外不知有所謂經史也」,遇見康有為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竅不通,反而要拜老秀才康有為為師。相反,康有為書香世家,家中有萬卷書樓,年少已熟讀經史子集古今典籍。雖然康有為名滿廣東南海,但他十六歲成秀才,獲貢生身分後卻是鄉試六試不售,失意科場二十載。三十六歲時方才時來運轉中舉人,得以與徒弟梁啟超一同上京赴考,會試最終能以首名及第成為會元,高中進士。

影響
科舉制度在中國實行了超過一千三百年,對中國以至東亞、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隋唐以後中國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舉的影響。

科舉原來目的是為政府從民間提拔人材。相對於世襲、舉薦等選材制度,科舉考試無疑是一種公平、公開及公正的方法。最初東亞日本、韓國、越南均有效法中國舉行科舉,越南科舉的廢除還要在中國之後。十六至十七世紀,歐洲傳教士在中國看見科舉取士制度,在他們的游記中把它介紹到歐洲。十八世紀時啟蒙運動中,不少英國和法國思想家都推崇中國這種公平和公正的制度。英國在十九世紀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務員敘用方法,規定政府文官通過定期的公開考試招取,漸漸形成後來為歐美各國彷效的文官制度。英國文官制所取的考試原則與方式與中國科舉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納了科舉的優點。故此有人稱科舉是中國文明的第五大發明。今天的考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舉制度的延續。

從宋代開始,科舉便做到了不論出身、貧富皆可參加。這樣不但大為擴寬了政府選拻人材的基礎,還讓處於社會中下階層的知識份子,有機會透過科考向社會上層流動。這種政策對維持整體社會的穩定起了相當的作用。明清兩朝的進士之中,接近一半是祖上沒有讀書、或有讀書但未作官的「寒門」出身。但只要他們能「一登龍門」,便自然能「身價十倍」。歷年來千萬莘莘學子,俯首甘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過希望能一舉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說,科舉是一種攏絡、控制讀書人的有效方法,以鞏固其統治。

科舉為中國歷朝發掘、培養了大量人材。一千三百年間科舉產生的進士接近十萬,舉人、秀才數以百萬。當然其中並非全是有識之士,但能過五關斬六將,通過科考成進士者,多數都非等閑之輩。宋、明兩代以及清朝漢人的名臣能相、國家棟梁之中,進士出身的佔了絕大多數。明朝英宗之後的慣例更是「非進士不進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科舉成為高級官員必經之路。利瑪竇在明代中葉時到中國,所見負責管治全國的士大夫階層,便是由科舉制度所產生。

科舉對於知識的普及和民間的讀書風氣,亦起了相當的推動作用。雖然這種推動是出於一般人對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對知識或靈性的渴望;但客觀上由於科舉入士成為了風尚,中國的文風普遍得到了提高。明清兩朝時,中國的讀書人以秀才計,大部份時間都不下五十萬人;把童生算在內則以百萬計。當中除少數人能在仕途上更進一步外,多數人都成為在各地生活的基層知識份子,這樣對知識的普及起了一定作用。而且由於這些讀書人都是在相同制度下的產物,學習的亦是相同「聖賢書」,故此亦間接維持了中國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統一和向心力。

科舉所造成的惡劣影響主要在其考核的內容與考試形式。由明代開始,科舉的考試內容陷入僵化,變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實際學識。大部分讀書人為應科考,思想漸被狹隘的四書五經、迂腐的八股文所朿䌸;無論是眼界、創造能力、獨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大部份人以通過科考為讀書唯一目的,讀書變成只為做官,光宗耀祖。另外科舉亦局限制了人材的出路。唐宋八大家都是進士出身;但到了明清兩朝,無論在文學創作、或各式技術方面有傑出成就的名家,卻多數都失意於科場。可以推想,科舉制度為政府發掘人材的同時;亦埋沒了民間在其他各方面的傑出人物;百年以來,多少各式菁英被困科場,虛耗光陰。明清以來中國社會的因循自封、人材的奴化,與科舉考試內容的朿䌸有著相負相承的關系。

就算在科舉被廢除以後,它仍然在中國的社會中留下不少痕跡。例如孫中山所創立的中華民國憲法中規定五權分立,當中設有的「考試院」便是源出於中國的科舉考試傳統。另外,時至今日科舉的一些習慣仍然可以在中國大陸的高考中看見。例如分省取錄、將考卷寫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卷頭裝訂起來,從而杜絕判卷人員和考生串通作弊、稱高考最高分者為狀元等等,俱是科舉殘留的遺跡。

作弊及其防禦
由於科舉考試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一生的富貴榮華,因此不少人均企圖以作弊以在科舉中取得好成績。最常見的作弊有三種,一是賄買 (即賄賂主考官以獲取好成績)、二是夾帶考試經文 (帶書或抄錄於隨身物品中) 入內作弊、三是請人代考。

賄買
唐代武則天時代曾設立糊名的辦法,遮掩考生的名字以減少批卷者認出撰卷人的機會,這做法在宋代以後成為定例。同時又發明了謄錄的方式,由專人抄錄考生的試卷並以抄本送往評級。這樣批卷者連辨認字跡也不能。然而,考生仍可與考官約定,以特定的句子或字詞來作暗號,即所謂「買通關節」。為了減少這種可能,自宋太宗起訂立了鎖院的制度。每次考試的考官分正副多人,俱為臨時委派,以便互相監察。當考官接到任命後,便要同日進入貢院,在考試結朿發榜前不得離開;亦不得接見賓客。如果考官要從外地到境監考,在進入本省境後亦不得接見客人。賄買若然被揭發,行賄受賄者都可能被處死;而同場的考官亦可能被牽連受罰。

清代入關初期便曾發生了丁酉案(順治十四年),順天,江南,河南,山東,山西五闈弊案,最後以江南闈十六房主考全部斬立決,數百名舉人在滿兵夾帶下重考,之後數十人被判死或貶徙尚陽堡寧古塔。是為中國科舉史上最大的科場舞弊案,一般認為這是滿族統治者以嚴刑酷法震撼漢族知識分子,從而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

夾帶

貢院內的號舍唐代的科舉考試已設有兵衛,以阻止夾帶作弊。宋朝起,考試在貢院內進行,貢院內考生之間是以牆壁隔開的,稱為號舍。考生不可以喧嘩、離場,以防止傳卷或傳話。但是夾帶經文這作弊方法始終是屢禁不止,層出不窮。常見的方法有將經文藏在衣服鞋襪里,或索性密寫在衣物、身體上。其他各式隨身物品,包括文具、食品、蠟燭等等都曾被用作夾帶。明清的科舉保安十分嚴格,要求達到「片紙隻字皆不得帶入試場」的程度。除了在進場前由兵衛仔細搜查外,乾隆時更曾下詔詳細限定考生帶入場各式物品的規格。例如:硯台、木炭、糕點的大小厚度;水壺、燭台的用料;以至毛筆、籃子的款式都有明限。此外對檢舉夾帶者有賞格,被發現者除了取消資格外,更要帶枷示眾。但科場舞弊始終未曾徹底有效地受到打擊。有傳說指一次會試中有舉人把夾帶的書本掉在地上,奉旨檢查的親王卻為他掩飾,說:「何以攜帳簿入場!」

代考
代考在唐朝時頗為常見。為了防止代考,需要考生提供詳細的體貌特徵的履歷。進場前考官會根據履歷驗明考生的身分。

武舉
唐代武則天始創選拔武將的武舉考試。至清朝時改稱武科。歷史上武舉一共進行過約五百次。相對於文科舉,武科舉較為不受重視。歷朝的武舉時而被廢,時而恢復。而武舉出身的地位亦低於文科出身的進士。

唐代的武舉主要考舉重、騎射、步射、馬槍等技術;此外對考生外相貌亦有要求,要「軀干雄偉、可以為將帥者」。宋代時規定武舉不能只有武力,要「副之策略」,問孫吳兵法等。到了明朝時更改為「先之以謀略,次之以武藝」,如果在答策的筆試中不及格,不能參考武試。初期的筆試考三題,試策兩題,另一題論考四書。後來四書的題目改為默寫武經。武試則最少要求騎射九矢中三,步射九矢中五。至清朝時,改為先試馬步射,馬射二回六矢,中三為合。步射九矢中五為合。之後比並力氣,包括拉硬弓、舞刀、舉石。弓分八、十、十二力;刀分八十、一百、百二斤;石分二百、二百五十、三百斤。合格者才考筆試。

宋以前並沒有「武狀元」之設。首名武狀元產生於宋神宗時,為福建人薛奕,後與西夏作戰時戰死。歷史上著名由武舉出身的武將尚有唐代的郭子儀(唐玄宗開元初年武舉異等),明代戚繼光(明世宗嘉靖年武進士),北宋徐徽言(文進士出身,後棄文習武,徽宗授武狀元)等等。

中國以外的科舉制度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歷史上其他一些周邊的國家除了有學子赴中國參加科舉考試外,也在本國設立科舉制度。

越南
越南的科舉制度,始自於1075年始,至1919年止,是全世界科舉制度最晚廢除的國家。

越南的科舉制,最早始於李朝的仁宗太寧元年(1075年),但李朝的科舉制一共只舉行四次,人數也較少,未產生較大影響。其後陳朝太宗建中八年(1232年)時,再度實行科舉,其施行方式,是設立太學,由太學生參與考試,來取得進士資格。其後為了擴大科舉取士,陳朝睿宗於隆慶二年(1314年)正式創立進士科,

熱點內容
校園言情完結小說TXT 發布:2025-09-19 14:55:39 瀏覽:196
就愛聽書 發布:2025-09-19 14:50:10 瀏覽:468
海賊王一女多男小說完結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9 14:50:09 瀏覽:653
悲傷校園小說名字 發布:2025-09-19 14:26:13 瀏覽:938
古言言情小說下載百度雲 發布:2025-09-19 14:13:07 瀏覽:516
短篇言情小說比較虐的 發布:2025-09-19 13:54:09 瀏覽:836
中篇古言情情經典小說完結 發布:2025-09-19 13:53:57 瀏覽:68
打怪戒指之類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9 13:49:15 瀏覽:981
古代言情非穿完結小說 發布:2025-09-19 13:49:07 瀏覽:64
刺激戰場小說排行 發布:2025-09-19 13:48:31 瀏覽: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