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氣排行 » 復活小說好不好看

復活小說好不好看

發布時間: 2022-07-26 11:18:17

A. 介紹一下《復活》這本書

【小說《復活》】
作者:列夫·托爾斯泰

〖內容簡介〗

聶赫留道夫公爵是莫斯科地方法院的陪審員。一次他參加審理一個毒死人的命案。不料,從妓女瑪絲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認出原來她是他青年時代熱戀過的卡秋莎。於是十年前的往象一幕幕展現在聶赫留道夫眼前:當時他還是一個大學生,暑期住在姑媽的庄園里寫論文。他善良,熱情,充滿理想,熱衷於西方進步思想,並愛上了姑媽家的養女兼婢女卡秋莎。他們一起玩耍談天,感情純潔無暇。三年後,聶赫留道夫大學畢業,進了近衛軍團,路過姑媽庄園,再次見到了卡秋莎。在復活節的庄嚴氣氛中,他看著身穿雪白連衣裙的卡秋莎的苗條身材,她那泛起紅暈的臉蛋和那雙略帶斜眼的烏黑發亮的眼睛,再次體驗了純潔的愛情之樂。但是,這以後,世俗觀念和情慾佔了上風,在臨行前他佔有了卡秋莎,並拋棄了她。後來聽說她墮落了,也就徹底把她忘卻。現在,他意識到自己的罪過,良心受到譴責,但又怕被瑪絲洛娃認出當場出醜,內心非常緊張,思緒紛亂。其他法官、陪審員也都心不在焉,空發議論,結果錯判瑪絲洛娃流放西伯利亞服苦役四年。等聶赫留道夫搞清楚他們失職造成的後果,看到瑪絲洛娃被宣判後失聲痛哭、大呼冤枉的慘狀,他決心找庭長、律師設法補救。律師告訴他應該上訴。
聶赫留道夫懷著復雜激動的心情按約去米西(被認為是他的未婚妻)家赴宴。本來這里的豪華氣派和高雅氛圍常常使他感到安逸舒適。但今天他彷彿看透了每個人的本質,覺得樣樣可厭:柯爾查庚將軍粗魯得意;米西急於嫁人;公爵夫人裝腔作勢。他借故提前辭別。
回到家中他開始反省,進行「靈魂凈化」,發現他自己和周圍的人都是「又可恥,又可憎」。母親生前的行為;他和貴族長妻子的暖昧關系;他反對土地私有,卻又繼承母親的田莊以供揮霍;這一切都是在對卡秋莎犯下罪行以後發生的。他決定改變全部生活,第二天就向管家宣布:收拾好東西,辭退僕役,搬出這座大房子。
聶赫留道夫到監獄探望瑪絲洛娃,向她問起他們的孩子,她開始很驚奇,但又不願觸動創傷,只簡單對答幾句,把他當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盧布煙酒錢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聶赫留道夫又去探監並表示要贖罪,甚至要和她結婚。這時卡秋莎發出了悲憤的指責:「你今世利用我作樂,來世還想利用我來拯救你自己!」後來聶赫留道夫幫助她的難友,改善她的處境,她也戒煙戒酒,努力學好。
聶赫留道夫分散土地,奔走於彼得堡上層,結果上訴仍被駁回,他只好向皇帝請願,立即回莫斯科准備隨卡秋莎去西伯利亞。途中卡秋莎深受政治犯高尚情操的感染,原諒了聶赫留道夫,為了他的幸福,同意與尊重她體貼她的西蒙松結合。聶赫留道夫也從《聖經》中得到「人類應該相親相愛,不可仇視」的啟示。
這兩個主人公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復活。小說揭露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觸及了舊社會制度的本質。

〖小說背景〗

《復活》是托爾斯泰的晚期代表作。這時作家世界觀已經發生激變,拋棄了上層地主貴族階層的傳統觀點,用宗法農民的眼光重新審查了各種社會現象,通過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一幅幅沙俄社會的真實圖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監禁無辜百姓的牢獄;金碧輝煌的教堂和襤褸憔悴的犯人;荒芫破產的農村和豪華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亞和手銬腳鐐的政治犯。托爾斯泰以最清醒的現實主義態度對當時的全套國家機器進行了激烈的抨擊。然而在《復活》中,托爾斯泰雖然對現實社會做了激烈的抨擊,揭露了社會制度的本質,但是小說結尾,仍然把改革社會的寄希望於基督教,又把自己的宗教觀強行植入小說當中,並且幾乎否定了資本主義一切國家機器的一切作用,不得不說是小說思想境界上的一個遺憾。
小說原計劃創作四部,但只創作了三部。

〖作者簡介〗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以及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還有《一個地主的早晨》《哥薩克》《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等。還有 《跳水 》、《窮人》、《七顆鑽石》、《李子核》等選入我國小學語文課本。他也創作了大量童話。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他還以自己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技巧辛勤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寧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
托爾斯泰思想中充滿著矛盾,這種矛盾正是俄國社會錯綜復雜的矛盾的反映,是一個富有正義感的貴族知識分子在尋求新生活中,清醒與軟弱、奮斗與彷徨、呼喊與苦悶的生動寫照。托爾斯泰的作品縱然其中有反動的和空想的東西,但仍不失為世界進步人類的驕傲,他已被公認是全世界的文學泰斗。列夫·托爾斯泰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

B. 復活這本書五年級的學生適合看嗎

其實這是根據個人的理解能力,欣賞水平來看的。不過一般來說小學5年級的學生還達不到那樣的思想深度。本人是在小學六年級第一次接觸這本小說,說實話是懷著很膚淺的心思看的,當時也因為確實沒有那麼高的理解能力而覺得很無聊,最終半途而廢。因為《復活》這本小說中運用了很大篇幅的關於哲理,人倫等的直接抽象敘述,若沒有達到一定水平的思想深度,讀來只覺枯燥無聊。而當我初二再一次讀這本小說時,自身各方面欣賞水平、思想深度等都已經有了很大提高,再回過來看時,就覺得學到了很多,理解了很多。這本書是非常經典的,值得反復讀、細細品。不過要問我的意見的話,最好是初中再開始讀,而教育部門則是把它作為高中的推薦書目。

C. 名著《復活》寫的是什麼

《復活》:青年貴族聶赫留朵夫在法庭上意外見到他曾愛戀並引誘過的女子瑪絲洛娃,遭遺棄淪為妓女的她被誣陷為殺人犯。兩人的不期而遇觸動了聶赫留朵夫尚未泯滅的良知,在他內心掀起痛悔的狂瀾。他想方設法贖罪,為她奔走伸冤,從此走上精神「復活」的道路。目睹下層勞苦大眾的悲辛和沙皇統治階級的殘暴、卑劣,聶赫留朵夫毅然放棄了家庭、財產,跟隨瑪絲洛娃流放西伯利亞。從渾渾噩噩中蘇醒過來的瑪絲洛娃重新找到了人的尊嚴和自身價值,為了她愛的人的一生幸福,她無悔地放棄了與他的結合。這部史詩般的經典著作被譽為「19世紀俄國生活的網路全書」。

D. 復活 托爾斯泰小說全集怎麼樣

我們這個社會其實總是這樣的吧。 在我們身邊,能直截了當,毫無忌憚交流心事的少之又少,卻充斥著一群群從外表到骨子裡都懷揣「利己主義」,仍自信表演自己是多麼的友善。 在我們身邊,虛懷若谷,掂量出自己幾斤幾兩的人幾乎絕跡,隨處可見的是一群群崇尚自己思想,還要「強奸人意」,還要洋洋得意的表情。 在我們身邊,應該沒有人不把金錢和權力作為衡量一個人和一件事的標准。吐沫橫飛的討論中沒有了銅臭就不能顯擺出這個話題的偉大意義。 其實我們就是這樣的人。 做一個不虛偽,不浮躁的人太難了,因為這個社會就是如此的假惺惺。 所以作為普通人你很難站在高處去俯瞰這個世界,因而強求自己過得真實一點的確很難。幸好,偉大的人還是有的,對於托爾斯泰而言,認清這個社會不難,寫出這個社會也不難,唯一難的就是後來人能否從《復活》里讀出一二。 想想,確實很難,浮躁的我們哪還有功夫拿起名著來受「再教育」呀!而且,如果你已經很好的契合了這個世界而不會感到一絲迷惘的話,文字的力量也很難撼動你這「既得利益者」的世界觀了吧。 《復活》這個故事讀起來很有意思,貴族主人公涅赫柳多夫也曾和無數天真少年一樣,對生活充滿了卡通式美好認識,可經歷成長,漸漸發現自己「高富帥」的貴族地位早就註定應該過一種隨波逐流的「風流生活」。沾染上上層社會的不良風氣後,自己曾純潔愛慕過的女傭人馬斯洛娃也普普通通的玩物,使她懷孕後掏出一百盧布就當作了事。過了很久,當身為社會棟梁之才的涅赫柳多夫作為陪審員出現在一樁被誣告的妓女偷竊案上時候,眼前的犯人就是當年自己始亂終棄的馬斯洛娃……當年自己認為無傷大雅的舉動,成為了她墮落的源頭。涅赫柳多夫開始了自己的救贖之路,不僅僅要拯救馬斯洛娃,也要洗滌自己:放棄自己剝削地主的權利,找到真正公平,明亮的生活意義。 所以,這不僅僅是一個愛情故事,更多的是主人公自我救贖的演繹。這種經歷必定是無比苦痛和折磨,主人公用了不到一年,而托爾斯泰則用了整整一生。 作為大師晚年最重要的作品,這本書凝結了他最後的「心靈理想」。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托爾斯泰告誡希望保持純真的人: 首先,要有愛心去對任何人。 其次,每個人在上帝面前都有罪,你首先要反省自己,不要居高臨下的苛責別人。 最後,圈子的大小,決定了你是非觀的大小,不要對任何權威信服,有時候你認為對的東西可能正是自己無知的表現。 寫的有點亂。

E. 世界名著《復活》這本書好看

小說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本是一個貴族地主家的養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公爵誘奸後遭到遺棄。由此她陷入了苦難的生活,她懷著身孕被主人趕走,四處漂泊,淪為妓女達八年之久。後來她被人誣陷謀財害命而被捕入獄。十年後,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遺棄的瑪絲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譴責。為了給自己的靈魂贖罪,他四處奔走為她減刑。 當所有的努力都無效時,瑪絲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與她同行。途中,傳來了皇帝恩准瑪絲洛娃減刑的通知,苦役改為流放。這時的瑪絲洛娃盡管還愛著聶赫留朵夫,但為了他的前途,拒絕了他的求婚,與政治犯西蒙松結合。這兩個主人公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復活。小說還揭露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觸及了舊法律的本質。《復活》是托爾斯泰的晚期代表作。這時作家世界觀已經發生激變,拋棄了上層地主貴族階層的傳統觀點,用宗法農民的眼光重新審查了各種社會現象,通過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一幅幅沙俄社會的真實圖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監禁無辜百姓的牢獄;金碧輝煌的教堂和襤褸憔悴的犯人;荒芫破產的農村和豪華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亞和手銬腳鐐的政治犯。托爾斯泰以最清醒的現實主義態度對當時的全套國家機器進行了激烈的抨擊。 感興趣的話,去這里在線讀吧: http://xz8.2000y.net/mb/1/readnews.asp?newsid=332606

F. 關於復活這本小說

聶赫留道夫公爵是莫斯科地方法院的陪審員。一次他參加審理兩個旅店侍役假手一個妓女謀財害命的案件。不料,從妓女瑪絲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認出原來她是他青年時代熱戀過的卡秋莎。於是十年前的往象一幕幕展現在聶赫留道夫眼前:當時他還是一個大學生,暑期住在姑媽的庄園里寫論文。他善良,熱情,充滿理想,熱衷於西方進步思想,並愛上了姑媽家的養女兼婢女卡秋莎。他們一起玩耍談天,感情純潔無暇。三年後,聶赫留道夫大學畢業,進了近衛軍團,路過姑媽庄園,再次見到了卡秋莎。在復活節的庄嚴氣氛中,他看著身穿雪白連衣裙的卡秋莎的苗條身材,她那泛起紅暈的臉蛋和那雙略帶斜眼的烏黑發亮的眼睛,再次體驗了純潔的愛情之樂。但是,這以後,世俗觀念和情慾佔了上風,在臨行前他佔有了卡秋莎,並拋棄了她。後來聽說她墮落了,也就徹底把她忘卻。現在,他意識到自己的罪過,良心受到譴責,但又怕被瑪絲洛娃認出當場出醜,內心非常緊張,思緒紛亂。其他法官、陪審員也都心不在焉,空發議論,結果錯判瑪絲洛娃流放西伯利亞服苦役四年。等聶赫留道夫搞清楚他們失職造成的後果,看到瑪絲洛娃被宣判後失聲痛哭、大呼冤枉的慘狀,他決心找庭長、律師設法補救。名律師告訴他應該上訴。
聶赫留道夫懷著復雜激動的心情按約去米西(被認為是他的未婚妻)家赴宴。本來這里的豪華氣派和高雅氛圍常常使他感到安逸舒適。但今天他彷彿看透了每個人的本質,覺得樣樣可厭:柯爾查庚將軍粗魯得意;米西急於嫁人;公爵夫人裝腔作勢。他借故提前辭別。
回到家中他開始反省,進行「靈魂凈化」,發現他自己和周圍的人都是「又可恥,又可憎」。母親生前的行為;他和貴族長妻子的暖昧關系;他反對土地私有,卻又繼承母親的田莊以供揮霍;這一切都是在對卡秋莎犯下罪行以後發生的。他決定改變全部生活,第二天就向管家宣布:收拾好東西,辭退僕役,搬出這座大房子。
聶赫留道夫到監獄探望瑪絲洛娃,向她問起他們的孩子,她開始很驚奇,但又不願觸動創傷,只簡單對答幾句,把他當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盧布煙酒錢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聶赫留道夫又去探監並表示要贖罪,甚至要和她結婚。這時卡秋莎發出了悲憤的指責:「你今世利用我作樂,來世還想利用我來拯救你自己!」後來聶赫留道夫幫助她的難友,改善她的處境,她也戒煙戒酒,努力學好。
聶赫留道夫分散土地,奔走於彼得堡上層,結果上訴仍被駁回,他只好向皇帝請願,立即回莫斯科准備隨卡秋莎去西伯利亞。途中卡秋莎深受政治犯高尚情操的感染,原諒了聶赫留道夫,為了他的幸福,同意與尊重她體貼她的西蒙松結合。聶赫留道夫也從《聖經》中得到「人類應該相親相愛,不可仇視」的啟示。

G. 《復活》有誰寫過只有托爾斯泰嗎這本書好看嗎有趣嗎是小說性質的還是什麼

我只看過列夫·托爾斯泰寫的,寫出男主人公糾結贖罪的心路歷程,基調較沉重。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十九世紀俄國對世界文學最有影響的作家。《復活》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書取材於一件真實事件,主要描寫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引誘姑媽家女僕瑪斯洛娃,使她懷孕並被趕出家門。後來,她淪為妓女,因被指控謀財害命而受審判。男主人公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見到從前被他引誘的女人,深受良心譴責。他為她奔走伸冤,並請求同她結婚,以贖回自己的罪過。上訴失敗後,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亞。他的行為感動了她,使她重新愛他。但為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和地位,她最終沒有和他結婚而同一個革命者結為伉儷。聶赫留朵夫也從《聖經》中得到「人不但不可恨仇敵,而要愛仇敵。」的啟示。 這兩個主人公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復活。小說揭露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觸及了舊社會制度的本質。

H. 如何評價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復活》

托爾斯泰的《復活》是其晚年的代表作品,一方面,在對當時社會的罪惡和腐朽反動的國家、法律、教會制度的揭露上,很難找出另一部作品有這樣的深度和廣度。

另一方面,它宣揚了贖罪、拯救靈魂、禁慾主義、「不以暴力抗惡」、「道德自我完善』等觀點,宣揚一種屬於托爾斯泰自己的宗教「博愛」思想,人們稱之為「托爾斯泰主義」。



藝術特色

《復活》的結構與描寫的基本原則,是尖銳的對比。小說中描寫了極其廣泛的生活畫面:從法院到教堂,從監獄到流放所,從莫斯科到彼得堡,從城市到鄉村,從俄羅斯到西伯利亞。

通過這些畫面,作者把上層社會與人民生活進行對比,把貴族老爺、達官貴人與貧苦的老百姓進行對比,把統治者與犯人進行對比。

I. 求托爾斯泰的小說《復活》的賞析,要有細節!!!不要太長,600—800字即可

《復活》是托爾斯泰的晚期代表作。這時作家世界觀已經發生激變,拋棄了上層地主貴族階層的傳統觀點,用宗法農民的眼光重新審查了各種社會現象,通過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一幅幅沙俄社會的真實圖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監禁無辜百姓的牢獄;金碧輝煌的教堂和襤褸憔悴的犯人;荒芫破產的農村和豪華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亞和銬腳鐐的政治犯。托爾斯泰以最清醒的現實主義態度對當時的全套國家機器進行了激烈的抨擊。

首先,作家以人民的名義審判了「審判者」,撕下了那些高坐在審判席上的沙皇官僚、官方教士、貴旅代表們的假面具,剖析彵們的骯臟靈魂。而更為深刻的審判則在聶赫留道夫的心靈中進行。彵是造成卡秋莎不幸的第一個罪人。在法庭上認出卡秋莎後,「彵靈魂的深處不鍀不感到那一次行為的殘酷、懦怯、卑鄙,還感到彵那閑散的、墮落的、殘忍的、怠惰的所有生活也是那樣。」從此開始了彵的思想和生活的轉折,彵努力從「動物的人」向「精神的人」轉化,竭力用受害者、普通老百姓的眼光重新審視彵周圍的一切事物。彵逐步成為本階級的審判者。作家通過彵的主人公周旋於統治階級最上層,發現原來掌握生殺大權、制定法律的人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彵醒悟到「人吃人並不是從森林裡開始的,而是從各部、各委員會、各政府衙門里開始的」。聶赫留道夫奔走在貧苦人民最低層,看到農民掙扎在飢餓線上,彵認識到「農民貧困的主要原因是和白晝一樣的明顯,也就是唯一能夠養活彵們的土地,都被地主從彵們里奪去了」。

聶赫留道夫是托爾斯泰式的主人公,彵表達了作品的主要思想。然而,假如沒有卡秋莎這個形象,人民的生活就不能充分展示,《復活》也就不會有如此深沉的感人力量。作家寫到卡秋莎時,流露出那麼真摯的同情和愛。少女時代,她身為地主家的養女兼使女,但卻沒有絲毫奴顏婢膝。她天真無邪,但幼稚無知,憑著一顆單純的心靈,設想著美麗的世界,沉浸在歡樂的生活中。被姦汙後的卡秋莎還曾有過幻想,直到風雨交加的秋夜,聶赫留道夫坐在舒適明亮的頭等車廂里玩牌、談笶,而卡秋莎在火車旁奔跑、呼喊,卻鍀不到迴音。這時,她才開始億識到彵們之間隔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彵們是屬於兩個世界的人。她真想縱身跳到車輪下,了此一生。胎兒的蠕動,激起了她母性的感情,但從此,她眼前失去了光明和希望,在黑暗中摸索、掙扎,「她不再相信上帝和善良」,認識到「全部關於上帝和關於善的那些話,全是欺人之談」。

卡秋莎·瑪絲洛娃形象豐滿、真實,在俄國文學史上的女性畫廊中獨具一格。其典型億義也是深刻的。作品正是通過卡秋莎和她的不幸遭遇,反映了「一直到最深的底層都在洶涌激盪的偉大的人民的海洋」(列寧語)。在形象體系中她與聶赫留道夫相輔相成,體現了作品的主題。假如說,在托爾斯泰的構思中,復活節之夜聶赫留道夫的情慾是彵墮落的開端,那麼,凄風苦雨的車站一幕卡秋莎對善和上帝的懷疑與否定就是她淪落的內因。彵們生活的轉折都取決於對待永恆法則——上帝的真理的態度。因此,彵們後來的精神復活,首先是皈依上帝,恢復對善和愛的信念。聶赫留道夫通過懺悔和贖罪,卡秋莎通過寬恕對方,恢復愛的途徑。同時,現實主義大師托爾斯泰也寫出了男女主人公關系中的社會因素、階級對立,使社會的主題與倫理道德的主題緊密結合,融為一體。

作為貴族,托爾斯泰在資本主義勢力的沖擊下,看到的只是國家機器——暴力的加強、社會道德的淪落和農村的破產。為了和資本主義世界抗衡,彵自然求助於農民。盧那察爾斯基指出,這不僅是托爾斯泰個人探索的結果,也是從赫爾岑到民粹派走過的道路,而「托爾斯泰在這方面更是特別富於典型性」,因為彵客觀上反映了俄國農民資產階級革命的特性。這也決定了聶赫留道夫形象的典型億義。

《復活》在我國自本世紀初至今已出版六種譯本,三四十年代先後又有戲劇家田漢和夏衍改編的同名劇本的發表和上演,作品和它的主人公己成為我國讀者和觀眾極為熟悉和喜愛的人物形象。

熱點內容
短篇小說集言情 發布:2025-09-19 13:02:30 瀏覽:517
小說閱讀知識 發布:2025-09-19 12:34:12 瀏覽:180
名門新娘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9 12:22:13 瀏覽:907
唐朝明朝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9 12:14:31 瀏覽:183
總裁言情文完結小說 發布:2025-09-19 12:09:10 瀏覽:855
虐心小說言情gudai 發布:2025-09-19 12:00:16 瀏覽:498
綜漫海賊王女主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9 11:58:56 瀏覽:855
好看的異界小說不是種馬 發布:2025-09-19 11:55:50 瀏覽:618
第一贅婿全本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5-09-19 11:49:31 瀏覽:274
免費閱讀主人公叫陳楓的小說 發布:2025-09-19 11:31:20 瀏覽: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