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氣排行 » 沉倫小說好看嗎

沉倫小說好看嗎

發布時間: 2022-07-31 13:40:52

❶ 郁達夫的《沉淪》講的是什麼

主人公是一位在日本留學的中國青年,顯然有郁達夫自己的某些影子在內。

作品細致地描寫了這位憂郁型青年,由於是弱國子民在強鄰日本所受的屈辱,以及他在精神上和生理上的種種難以排遣的苦悶。

這些苦悶情緒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和滲透:追求異性的愛情而不得,因此對輕侮他的日本人感到十分憤慨,同時熱切地希望著祖國富強起來,這三項內容構成了小說的基本格局。小說的基本情節是這樣安排的:路遇——自戕——窺浴——野合——宿妓。

情節每進展一步,性愛描寫每深入一層,對主人公的刺激與打擊就隨之強化又強化,最終導致他溺海而死的悲劇性結局。

「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強起來吧!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裡受苦呢!」末尾這痛徹肺腑的呼喊,升華了作品的愛國主義主題,提升了作品的思想境界和文學格調,同時也沖淡了作品中多處出現的性描寫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1)沉倫小說好看嗎擴展閱讀

官方對郁達夫的《沉淪》的評價:

與單純的性愛描寫不同,和追求感官刺激的淫穢之作更有天壤之別,《沉淪》的作者是把年青人正當的、合理的性愛要求,與熱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緊緊交織在一起描寫的,這就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和藝術感染力量。

郁達夫由於所處的社會黑暗透頂,周圍的環境光怪陸離,個人遭遇又頗多挫折與磨難,所以顯得比常人更復雜一些,因而作品中往往激憤與哀怨並存,有時甚至流露出某種程度的感傷情調。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種性格的復雜性,其實就是(或者說標志著)人性的豐富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沉淪

❷ 《沉淪》的作者是誰

郁達夫。

《沉淪》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是開先河的,不僅因為以其為名的小說集是中國現代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更是因為郁達夫大膽地把自己的性隱私寫了出來。郁達夫《沉淪》「這一種東西」,無疑受到了盧梭和日本「私小說」的影響。

盧梭是郁達夫最崇拜的外國作家,他在其自傳《懺悔錄》中毫不掩飾自己的隱私。在第一章中,他向上帝發出呼告:「讓他們每一個人在您的寶座面前,同樣真誠地披露自己的心靈,看看有誰敢於對您說,『我比這個人好』!」

這是在承認人性中有不堪的一面,沒有什麼好羞恥的。郁達夫受到了盧梭的影響,大膽地進行自我暴露。

如果說盧梭對郁達夫的影響更多是思想上的,那麼日本「私小說」對他的影響則是思想和技巧上兼而有之。「私小說」,又稱「自我小說」,通常是以第一人稱「我」來直接進行自我暴露的小說。小說中的「我」與作者之間幾乎可以完全劃上等號,並且寫的是個人隱私。

郁達夫的《沉淪》用的雖然不是第一人稱,但採用了自敘傳的形式,寫了自己在日本留學期間的性苦悶。而性隱私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是難以啟齒的。郁達夫在《沉淪》中不知羞恥地展現羞恥,引起爭議也就在所難免。

「私小說」也可以說是一種心理小說,因為這種小說的情節性都不強,從外在來看,幾乎沒有什麼戲劇性的沖突,主要是在展現主人公內心的矛盾和沖突。

《沉淪》一開頭,我們就看到了一個在異國他鄉求學,卻無法融入當地的「孤冷得可憐」的青年。他獨自拿著一本詩集,在無人的平原上散步,竟被大自然感動得流下淚來。他覺得只有自然對他親近,是他的避難所,讓他可以暫時遠離那些「輕薄的男女」。

就像魯迅《狂人日記》中的狂人總疑心別人的眼光,《沉淪》的主人公也總懷疑日本人看他的眼光別有意味,甚至到了神經敏感的地步。

在學校里,他總覺得別人在看他,越躲避越覺得同學的眼光不懷好意。聽到笑聲,就總覺得是在嘲笑自己。看到幾個人說話時偶然看了他一眼,他就疑心是在議論自己。

在人群中,他感到比獨自一人更強烈的孤獨。其實,未嘗沒有同學願與他交好,只是一看他的狀態就只能敬而遠之了。

於是,他更加怨恨他們:「他們都是我的仇敵,我總有一天來復仇。」可他又想,他們是仇敵,自然不會同情自己,自己怨恨他們,不還是因為自己渴求同情?可見,他內心是非常敏感和矛盾的。

有一次,他和三個日本男同學同路,迎面遇見兩個女學生。日本同學互相打著招呼,說著玩笑,但他羞得不敢說話,卻又像自己同她們說話了一樣心跳加速,之後又覺得自己太懦弱。

他回憶起那兩個女生的眼波,覺得有意思,但又覺得那是給日本同學的,進而又疑心她們知道自己是中國人。

他渴望得到一個靈與肉都屬於自己的女人,但身處異國他鄉又神經敏感的他當然是得不到的。於是,他的性苦悶尤為強烈。他在排遣性苦悶時,會在內心覺得是不道德的,由此產生了靈與肉的沖突,開始了沉淪。

他的沉淪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一是「在被窩里犯的罪惡」,並為之自責,但又總忍不住。二是偷看房東的女兒洗澡。三是偷聽別人在野外幽會。最後是到酒館去狎妓,卻連平視一眼也不敢,一句話也說不利索,總覺得對方在輕視作為中國人的自己。

最後,他把自己沉淪到海里去了。在投海之前,他說:

「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你快富起來!強起來罷!」

「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裡受苦呢!」

孤獨自卑和性苦悶是《沉淪》的兩個核心,這兩方面互相作用,造就了主人公敏感、病態的性心理,最終導致了主人公的沉淪。

有人認為《沉淪》把主人公性苦悶的原因與國家地位聯系起來,有點強硬、別扭和不自然。這兩者在邏輯上雖然沒有必然的直接聯系,但在《沉淪》中是不難理解的。

主人公的性苦悶有孤獨自卑的原因,而他的孤獨自卑又是因為自己弱國子民的身份而生的。因此,他的性苦悶背後,其實是弱國子民的悲哀。

❸ 郁達夫《沉淪》《出奔》《遲桂花》的浪漫抒情小說有何特點

郁達夫的小說具有明顯的散文化特色,他注重寫人、寫情、寫一己之體驗,不追求復雜的故事情節。其謀篇布局自然簡潔,故事進行當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寫或抒情議論,然而讀來卻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特別是人物的鮮明性格和強烈感情,自始至終貫穿全篇,把作品呵成一個整體。 在主觀描述中與作者的情緒互為表裡,感情「被激動的靈魂的呼籲」著. 郁達夫小說淡化了客觀的敘述,而強化了主觀性的描寫,無論是對自然景物的描寫,還是對人物心理的描寫,都融入了作者強烈的主觀情緒,構成了郁達夫小說抒情性特徵的重要標志之一。 郁達夫所注重的,是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主觀情緒。所以他對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情緒的描寫,相當細致。 郁達夫非常善於刻畫人物,不只從表情、動作、對話、姿態、服飾……等方面的描摹,展示人物的音容笑貌,傳達人物的神情氣韻,更著重人物心理的描寫、把蘊藏在內心世界中的沖突、動盪、不安,生動地展現出來,塑造出不同性格的人物。因此,郁達夫更善於通過細膩微妙的感情線索從而將筆觸深入人物內在的心理層次,更多地採用了「自白」的藝術表現手法。
郁達夫小說的心理描寫,與一般小說的心理描寫有不同之處:突出人物的自我感覺與內心矛盾。由於他筆下的人物身處逆境,又特別敏感,因而自我感覺分外強烈,內心矛盾分外尖銳。這集中表現為他們的理想與願望破滅以後,那種感傷情緒無法解脫,悲憤之極,只能以死作了結。 郁達夫為了突出人物的心理感覺與內心矛盾,深入揭示人物的靈魂世界,他的小說幾乎不對人物作外貌描寫。 郁達夫擅長「自我暴露」式的心理描寫,還表現在他善於抓住人物內心矛盾爆發的突破口,或一個特定時刻的典型心理特徵。
0

❹ 郁達夫的《沉淪》的簡介

郁達夫的小說具有明顯的散文化特色,他注重寫人、寫情、寫一己之體驗,不追求復雜的故事情節。

其謀篇布局自然簡潔,故事進行當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寫或抒情議論,然而讀來卻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特別是人物的鮮明性格和強烈感情,自始至終貫穿全篇,把作品呵成一個整體。


二、以景寫情,融情於景


《沉淪》以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繪來渲染氣氛,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以景寫情,融情於景的抒情藝術。小說中通篇都是娓娓道來的抒情語調,很少使用實錄的人物對話等等。


這篇小說主要提供了自我形象的精神悲劇,再現了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分裂的靈魂和苦悶的心靈,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反映了五四時代人性解放的艱難歷程。

❺ 沉淪這部小說主要寫的什麼好看嗎作者誰

《沉淪》定稿於1921年5月9日,是郁達夫的代表作。1921年7月,與郭沫若等創辦創造社,開始文學生涯,同年10月出版短篇小說集《沉淪》。(上海泰東書局出版) 《沉淪》是郁達夫早期的短篇小說,亦是他最有名的作品,當初出版時震撼了當時的文壇。他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對國家懦弱的悲哀。該小說以郁達夫自身為藍本。 短篇小說《沉淪》,描寫的是一個患憂鬱症的留學生,故事發生在被稱為「東亞病夫」的上個世紀清朝末年,那個時候東渡求學的愛國青年很多,然而本篇的主人公雖然東渡,卻不是去尋訪救國的道路的,封閉孤獨的生活加上長期壓抑的青春的沖擊,使他不免憂郁竟至於性格扭曲的發展,最後就到了自己也不相信的猥瑣沉淪,以至於才21歲的他就要走向自裁,在自裁前,他還有一段血淚交加的的哽咽:「這乾燥的生活.......祖國啊,祖國啊,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強起來吧,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裡受苦呢...」
編輯本段內容簡介
《沉淪》中的主人公「他」是一個日本留學生,因為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反抗封建專制,曾被學校開除,因而為社會所不容。他以青年人所特有的熱情渴望著和追求著真摯的友誼和純潔愛情,但受到「弱國子民」的身份的拖累,這種熱情受到侮辱和嘲弄,在異國他鄉倍感孤獨和空虛,成為了「憂鬱症」的患者。他不甘沉淪,但又不可自拔地沉淪下去,在彷徨失措中,來到酒館妓院,毀掉了自己純潔的情操。事情過後又自悔自傷,感到前途迷惘,絕望中投海自殺。他在異國的遭遇,與祖國民族的命運密切相聯,因而主人公在自殺前,悲憤地疾呼:「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強起來吧!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裡受苦呢!」小說強烈的表達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國富強的心聲。在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屈辱地位的中國青年中引起同病相憐的強烈共鳴。 大多數作品選和文學史對這部小說都做以上的解讀,即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強調小說中主人公愛國的社會意義。事實上,我在讀過小說之後,覺得小說中「我」幾次寫到「祖國」,都和傳統意義上的愛國並無太大關系,只是「我」自怨自艾時的一種借口。 小說中「我」的感傷, 大多是由於所謂的「憂鬱症」導致的敏感、多疑、偏狹造成的,很難都推到是日本軍國主義者對「支那人」的歧視上:因為「我」不僅是感到「日本人」對自己的冷淡而發出復仇的呼喊,即使是自己的同胞甚至自己嫡親的兄長,也會反目成仇,因此與其說是由於祖國弱小,身在海外受到歧視社會原因使「我」產生痛苦,不如說是由於「我」本人的性格弱點使自己產生痛苦,是一種病態的痛苦,作者只是以自然主義的手法將這種痛苦表現出來而已,將小說的主題勉強拉到「愛國主義」上,我以為並不符合小說的真正實質。而從敘述者的語氣中,也可以看到作者對這一點是有著清醒的認識的,因此在描寫到主人公的某些內心情緒時,會有一些近似調侃的句子出現。 如描寫到他與兄長之間發生了齟齬,並寫信與兄長]「絕交」,描寫他心中「恨他的兄長竟如同蛇蠍一樣」,然後寫道:他「把他兄長判決是一個惡人,他自家是一個善人。他又把自家的好處列舉出來,把他所受的苦處,誇大的細數起來。他證明得自家是一個世界上最苦的人的時候,他的眼淚就同瀑布似的流下來。」 在這一番描述中,作者雖然沒有出面分析主人公的極度「自我中心」的錯誤,但語氣顯然是不贊同的。
編輯本段社會評價
總之,我以為, 與其說《沉淪》是一部社會悲劇,不如說它是一部性格悲劇, 以「我」的性格,不論在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中,恐怕都不會感到快活。小說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毫不掩飾地揭示了一個戀慕少女的少年內心的情緒躁動。而之所以有文學史上那看似嚴肅的解讀,我以為主要是因為「性」的問題是建國後評論者力圖迴避的話題,但小說的作者卻又是一位現代文學史上無法迴避的進步作家,《沉淪》也是一部無法迴避的代表作,因此只好借著小說中幾次出現的「祖國」字樣,將小說的主題拉到「愛國主義」上面,對其中顯而易見的「性的躁動」避而不談了。以我之見,這部小說是一部「私人化」極強的作品,如果說它反映了什麼時代進步思想的話,那也只是由於作者對「性慾躁動」和內心隱秘的大膽揭示,所展現出來的,對「個性」自由、解放的強烈追求。

❻ 郁達夫《沉淪》的心理內涵和藝術特色

心理內涵與藝術特色

郁達夫的中篇小說《沉淪》是從沉淪中奮起的一部心理史。,描寫的是一個患憂鬱症的留學生,故事發生在被稱為「東亞病夫」的上個世紀清朝末年,那個時候東渡求學的愛國青年很多,然而本篇的主人公雖然東渡,卻不是去尋訪救國的道路的,封閉孤獨的生活加上長期壓抑的青春的沖擊,使他不免憂郁竟至於性格扭曲的發展,最後就到了自己也不相信的猥瑣沉淪,以至於才21歲的他就要走向自裁。這部小說是採用第三人稱,以「自敘傳」式的寫法,注重心理分析,無所顧忌地抒發主觀感情,大膽地暴露主人公的心理狀態。通過對主人公心理狀態的描寫,表現出了由於屢受歧視,精神憂郁甚至變態了但最後還不忘自己的祖國。表達了郁達夫鮮明的反帝愛國思想,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沉淪》的主人公「他」出生在一個典型的中國傳統家庭,在「他」四處求學中接受的則是較為開放的進步思想。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環境下長大的主人公既有中國文人某種氣質,同時又有一些自由與叛逆的思想。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仍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環境下,他的自由思想被壓抑。當他離開W學校「打算不再進別的學校去」,他選擇了蟄居在小小的書齋里。他的內心裡也因此而壓抑,產生了「憂鬱症的根苗」。此後的留學生涯他的憂鬱症就更加嚴重起來。在異國他鄉,飽受「性的苦悶」與「外族冷漠歧視」的「他」渴望真摯的愛情,並願為此拋棄一切。然而這種渴望在現實中難以實現,他的內心逐漸失去理智的控制,他開始自瀆,窺視浴女,甚至到妓院尋歡,只為了尋求自己感官上的一時愉悅與滿足,最終深陷在邪惡的沼澤里不能自拔。那飲鴆止渴的行為顯然讓「他」更加苦悶,愉悅過後是更大的空虛,慾望越來越大,他開始尋求更大的刺激,而他的經濟狀況卻窮困潦倒,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最終「他」只有投海自盡來結束這個惡性循環。

郁達夫是一個內心敏感的文學青年,他在日本留學期間,正是日本國內流行所謂的「私小說」的時期,這是一種以作家身邊的事情作為題材,大膽描寫靈與肉的沖突的小說樣式,這種小說風格對郁達夫產生了明顯的影響。五四運動高潮過去以後,黑暗勢力愈加猖獗,包括郁達夫在內的許多進步青年感到自己追求的「個性解放」的理想破滅了,找不到反抗黑暗社會的出路和武器。《沉淪》正是反映這種彷徨苦悶的時代病的代表作品,因而一經發表就引起了當時青年讀者的廣泛反響。
《沉淪》中的主人公「他」是一個日本留學生,因為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反抗封建專制,被學校開除,因而為社會所不容。他以青年人所特有的熱情渴望著和追求著真摯的友誼和純潔愛情,但受到「弱國子民」的身份的拖累,這種熱情受到侮辱和嘲弄,在異國他鄉倍感孤獨和空虛,成為了「憂鬱症」的患者。他不甘沉淪,但又不可自拔地沉淪下去,在彷徨失措中,來到酒館妓院,毀掉了自己純潔的情操。事情過後又自悔自傷,感到前途迷惘,絕望中投海自殺。他在異國的遭遇,與祖國民族的命運密切相聯,因而主人公在自殺前,悲憤地疾呼:「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強起來吧!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裡受苦呢!」小說強烈的表達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國富強的心聲。在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屈辱地位的中國青年中引起同病相憐的強烈共鳴。

大多數作品選和文學史對這部小說都做以上的解讀,即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強調小說中主人公愛國的社會意義。事實上,我在讀過小說之後,覺得小說中「我」幾次寫到「祖國」,都和傳統意義上的愛國並無太大關系,只是「我」自怨自艾時的一種借口。

小說中「我」的感傷,大多是由於所謂的「憂鬱症」導致的敏感、多疑、偏狹造成的,很難都推到是日本軍國主義者對「支那人」的歧視上:因為「我」不僅是感到「日本人」對自己的冷淡而發出復仇的呼喊,即使是自己的同胞甚至自己嫡親的兄長,也會反目成仇,因此與其說是由於祖國弱小,身在海外受到歧視社會原因使「我」產生痛苦,不如說是由於「我」本人的性格弱點使自己產生痛苦,是一種病態的痛苦,作者只是以自然主義的手法將這種痛苦

如描寫到他與兄長之間發生了齟齬,並寫信與兄長「絕交」,描寫他心中「恨他的兄長竟如同蛇蠍一樣」,然後寫道:他「把他兄長判決是一個惡人,他自家是一個善人。他又把自家的好處列舉出來,把他所受的苦處,誇大的細數起來。他證明得自家是一個世界上最苦的人的時候,他的眼淚就同瀑布似的流下來。」

在這一番描述中,作者雖然沒有出面分析主人公的極度「自我中心」的錯誤,但語氣顯然是不贊同的。

總之,我以為,與其說《沉淪》是一部社會悲劇,不如說它是一部性格悲劇,以「我」的性格,不論在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中,恐怕都不會感到快活。小說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毫不掩飾地揭示了一個戀慕少女的少年內心的情緒躁動。而之所以有文學史上那看似嚴肅的解讀,我以為主要是因為「性」的問題是建國後評論者力圖迴避的話題,但小說的作者卻又是一位現代文學史上無法迴避的進步作家,《沉淪》也是一部無法迴避的代表作,因此只好借著小說中幾次出現的「祖國」字樣,將小說的主題拉到「愛國主義」上面,對其中顯而易見的「性的躁動」避而不談了。以我之見,這部小說是一部「私人化」極強的作品,如果說它反映了什麼時代進步思想的話,那也只是由於作者對「性慾躁動」和內心隱秘的大膽揭示,所展現出來的,對「個性」自由、解放的強烈追求。

在郁達夫的小說創作中,自敘傳小說佔了絕大部分,代表作諸如《沉淪》、《南遷》、《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雖然不能機械的與作者本人等同起來,但他們身上卻無疑都融匯著作者本人的性格氣質:孤獨、內省、敏感、自卑、憤世嫉俗,又負載著不堪忍受的感傷。這個「自我形象」是富於正義感和良心的青年,同時也有著過人的才情和異常的敏感。在污濁黑暗壓抑著他的發展的社會中,只能以怨憤、自戕來進行反抗。這些主人公經常經歷命運和心靈的三部曲:追求合理的人生----合理追求的幻滅----絕望沉淪的自戕。在這些作品中,郁達夫敢於面對自己生活的隱秘和卑下,打破了中國傳統寫自敘傳者的「名為自敘,實為自贊」(如《五柳先生傳》)的局限,表現出盧梭式的坦率與真誠,這在中國文學史上無疑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郁達夫的小說集《沉淪》在青年中引起了異乎尋常的激烈反響,因此吸引了許多模仿者,逐漸形成了「自敘傳」抒情小說的創作風氣,創造社的大多數作家都有此傾向,較有成就者如郭沫若、張資平,其他作家還有馮沅君、廢名等。這其中,張資平在描寫愛情與性慾上表現特別突出,因而成為一位有爭議的作家 。

❼ 沉淪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沉淪》是我國現代作家郁達夫的短篇小說代表作。主要內容如下:
主人公是一位在日本留學的中國青年,小說描寫了這位憂郁型青年由於是弱國子民在強鄰日本所受的屈辱,以及他在精神上和生理上的種種難以排遣的苦悶。這些苦悶情緒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和滲透:追求異性的愛情而不得,因此對輕侮他的日本人感到十分憤慨,同時熱切地希望著祖國富強起來,這三項內容構成了小說的基本格局。小說的基本情節是這樣安排的:路遇——自戕——窺浴——野合——宿妓。情節每進展一步,性愛描寫每深入一層,對主人公的刺激與打擊就隨之強化又強化,最終導致他溺海而死的悲劇性結局。

❽ 如何解讀郁達夫小說《沉淪》中主人公的思想和處境

解讀郁達夫小說《沉淪》中主人公的思想和處境可以說:從內向外的,是源於他青春期成長中不可避免的情慾滋生和生理變化。

這是很難改變的,這是人這個物種的生物設定,是客觀的,但有趣的就是這種變化給主角帶來的心態變化,這是主觀的。

主角認為這種滋生是邪惡放盪,這種行為是墮落,這就是他被套住了,被中國的幾千年的封建禮教套住了,為什麼現代很多青年面對這種變化可以更加坦然自若甚至落落大方的主動談起,因為我們打破了很多套子了。

我認為後半句,就是那個套子,而整篇小說,則是這句話的反面,主角選擇了「抗拒展現」但他又抗拒不了,就像個彈簧一樣,壓得越死,反彈越大。

老師在課上幻燈片中摘取的兩段內容我當時和同學打趣說:這個主體換成食物,不就是現在無數減肥青年的寫照嘛。

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食色性也,這種自然而生的慾望,壓抑久了,剋制久了,必然造成心理上的扭曲。我們需要對抗的可能只是一塊蛋糕,而主角面對的則是幾千年來封建禮教。

❾ <沉淪>是不是小說,為什麼

是沉淪》中的主人公「他」是一個日本留學生
因為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反抗封建專制,被學校開除,因而為社會所不容。他以青年人所特有的熱情渴望著和追求著真摯的友誼和純潔愛情,但受到「弱國子民」的身份的拖累,這種熱情受到侮辱和嘲弄,在異國他鄉倍感孤獨和空虛,成為了「憂鬱症」的患者。他不甘沉淪,但又不可自拔地沉淪下去,在彷徨失措中,來到酒館妓院,毀掉了自己純潔的情操。事情過後又自悔自傷,感到前途迷惘,絕望中投海自殺。他在異國的遭遇,與祖國民族的命運密切相聯,因而主人公在自殺前,悲憤地疾呼:「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強起來吧!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裡受苦呢!」小說強烈的表達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國富強的心聲。在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屈辱地位的中國青年中引起同病相憐的強烈共鳴。
大多數作品選和文學史對這部小說都做以上的解讀,即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強調小說中主人公愛國的社會意義。事實上,我在讀過小說之後,覺得小說中「我」幾次寫到「祖國」,都和傳統意義上的愛國並無太大關系,只是「我」自怨自艾時的一種借口。
小說中「我」的感傷,
大多是由於所謂的「憂鬱症」導致的敏感、多疑、偏狹造成的,很難都推到是日本軍國主義者對「支那人」的歧視上:因為「我」不僅是感到「日本人」對自己的冷淡而發出復仇的呼喊,即使是自己的同胞甚至自己嫡親的兄長,也會反目成仇,因此與其說是由於祖國弱小,身在海外受到歧視社會原因使「我」產生痛苦,不如說是由於「我」本人的性格弱點使自己產生痛苦,是一種病態的痛苦,作者只是以自然主義的手法將這種痛苦表現出來而已,將小說的主題勉強拉到「愛國主義」上,我以為並不符合小說的真正實質。而從敘述者的語氣中,也可以看到作者對這一點是有著清醒的認識的,因此在描寫到主人公的某些內心情緒時,會有一些近似調侃的句子出現。
如描寫到他與兄長之間發生了齟齬,並寫信與兄長]「絕交」,描寫他心中「恨他的兄長竟如同蛇蠍一樣」,然後寫道:他「把他兄長判決是一個惡人,他自家是一個善人。他又把自家的好處列舉出來,把他所受的苦處,誇大的細數起來。他證明得自家是一個世界上最苦的人的時候,他的眼淚就同瀑布似的流下來。」
在這一番描述中,作者雖然沒有出面分析主人公的極度「自我中心」的錯誤,但語氣顯然是不贊同的。
總之,我以為,
與其說《沉淪》是一部社會悲劇,不如說它是一部性格悲劇,
以「我」的性格,不論在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中,恐怕都不會感到快活。小說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毫不掩飾地揭示了一個戀慕少女的少年內心的情緒躁動。而之所以有文學史上那看似嚴肅的解讀,我以為主要是因為「性」的問題是建國後評論者力圖迴避的話題,但小說的作者卻又是一位現代文學史上無法迴避的進步作家,《沉淪》也是一部無法迴避的代表作,因此只好借著小說中幾次出現的「祖國」字樣,將小說的主題拉到「愛國主義」上面,對其中顯而易見的「性的躁動」避而不談了。以我之見,這部小說是一部「私人化」極強的作品,如果說它反映了什麼時代進步思想的話,那也只是由於作者對「性慾躁動」和內心隱秘的大膽揭示,所展現出來的,對「個性」自由、解放的強烈追求。
參考資料:http://blog.readnovel.com/article/htm/tid_34.html
回答者: 煙開蘭葉香風暖 - 舉人 五級 1-11 11:33

熱點內容
電台每日聽書 發布:2025-07-27 16:43:09 瀏覽:439
民國紈絝小說排行榜完本小說下載 發布:2025-07-27 16:38:31 瀏覽:490
聖庭小說排行 發布:2025-07-27 16:29:49 瀏覽:246
關於籃球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27 16:18:26 瀏覽:997
校園調教性奴男小說 發布:2025-07-27 16:11:52 瀏覽:562
好看的系統戒指類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7-27 16:04:30 瀏覽:726
像契丹王妃一樣好看的小說 發布:2025-07-27 16:02:54 瀏覽:378
男主名字里有個凡字的小說 發布:2025-07-27 15:55:58 瀏覽:699
短篇小說完結虐文合集 發布:2025-07-27 15:35:08 瀏覽:61
火影卧底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27 15:29:07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