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脆皮鴨小說
⑴ Priest哪本小說最好看
山河表裡,烈火澆愁,大哥,默讀,過門,殺破狼。殺破狼寫機甲什麼的,我跳過了,心裡最喜歡的是山河表裡攻受人設。烈火澆愁的話,兩人互動很有趣,大哥有點虐(不是說感情,是說生活條件不好),這些結局都是he
⑵ 沉溺《默讀》的碎碎念
《默讀》是在讀高二的小女兒推薦的,已在書桌上擱了兩個月,十幾天前,一向走專業經典路線的我終於禁不住墨香的誘惑――晉江文學,懸疑耽美小說,又美其名曰「脆皮鴨文學」。女兒說此類小說她已看了百部以上,不知道那遭瘟的老貓駱一鍋會不會時常跳出來,干擾她聽課作題的思路呢?好在這本書三觀奇正,值得一讀。
如果說安妮寶貝的作品理智冷靜得讓人警醒,退卻,心念寂寂,而priest的作品《默讀》無疑是溫暖與正義的宣言。
「我心裡有一簇迎著烈日而生的花,
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
滾燙的馨香淹沒過稻草人的胸膛,
草扎的精神,從此萬壽無疆。
——priest《默讀》 」
這是對費渡「強大而黑暗」精神的描述,也是小說永恆的精神主題。
作者以幽默細膩的文筆,離奇燒腦的情節安排,入骨三分的人物塑造,通過倒敘,插敘,對記憶與夢境的重現等手法,以六件現實體裁的案例偵破為契機,層層揭開三代犯罪者與受害人幾十年的恩怨糾葛。六件案子貌似各自獨立卻喑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作者分別以《紅與黑》《洛麗塔》《麥克白》《群魔》《基督山伯爵》中經典對白為引言,暗示案子中罪魁禍首者與名著人物人性的共通之處。最後以費渡為導火索,以身涉險將他們一網打盡,痛快淋漓,驚險而虐心。其間不乏對童年,成長經歷,家庭背景,社會關系,創傷對人的塑造與影響的思考,以及對犯罪動機,幽微的人性善惡的追索與探究。其目的就像小說中所說的「不是為了給罪行以開脫的理由,不是為了跪服於人性的復雜,我們只是在給自已,給仍然對這個世界抱有期望的人――尋找一個公正的交代而已。」
冰冷潮濕的地下室里,小費渡無數次遭受唯一正常的親人――父親非人的虐待,數不清的小動物在他的手下血流成河,目睹了因被父親折磨而精神失常的媽媽自殺身亡,度過了暗無天日的童年時光,肉體與心靈都受到了巨大的傷害,直到他十八歲,父親因車禍成為植物人。
「每個人都會被外來的東西塑造……,殺人犯會通過創傷,塑造你的一部分血肉――這是事實,不管你願不願意」。你知道如果是我,我會怎麼樣嗎?我會削下那塊不想要的肉,放出那碗被污染的血,再把下面長畸形的骨頭一斧子剁下去砸碎。我不是凝視深淵的人,我就是深淵」他說。
他對駱聞舟說「我的共情能力很差,同理心和同情心幾乎沒有,缺乏羞漸感,恐懼感也比一般人遲鈍,和焦慮有關的自主神經反應活動微弱,如果再加上高攻擊性,那基本和費承宇沒什麼區別了,我並不太想像他,所以後來藉助電擊手段,把攻擊性強行矯正了」
曾經媽媽讓他記著,有過多少小動物為他而死,她是在重新揭開他的傷疤,加深他的痛苦,提醒他不要忘記,讓他因疼痛而不會麻木,刮骨療毒。他終究是記不得了。終於,在他剛滿十四周歲的那個周五,放學回家的費渡親眼見到母親上吊自殺的屍體。她知道他放學回家的時間,卻選擇在這一天自殺,什麼樣的媽媽會把自已的屍體留給孩子?世界上有無數座高樓,她為什麼只選擇這里?
陶然,他媽媽自殺案的辦案民警,對十四歲的少年一個人住凶宅心生憐憫,每逢過年過節將他接到他的出租屋裡,一個是無依無靠的少年,一個是單身的青年。
駱聞舟對小費渡的態度卻像長輩對犯了錯或者有犯錯傾向的孩子,嫌棄而無奈,無時無刻的教訓與互懟,他是怕他長歪啊。直到後來的某一刻,他驀然發現,那個彷彿永遠也融不進世界的少年已經長成一位眉清目秀的青年。那一刻,他也踏實而篤定地知道,他長不歪,「你心裡有數,對不對,沒有我,你也長這么大了」。
而那年夏天,背靠孤獨的別墅,彷彿無法融入世界的少年,那雙清透偏執隱藏著無數秘密的眼睛,卻永遠占據了他內心最柔軟的角落。於是,就有了托陶然轉送的限量版游戲機,有了無可奈何卻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的「沒娘的孩子」駱一鍋,有了糖果盒最下面一格沒有生產日期的「粘牙奶糖」。
無糖不歡的費總啊,這么多的奶糖能不能讓你心裡的苦少一點呢?
直到――他目睹他――直到最後一刻,從范思遠只言片語里推測出他曾經遭受到一切,難以想像的黑暗真相猝不及防地沖撞過來,那一刻,他恨不得撕裂時空,大步闖入七年前,一把抱起那個沉默的孩子,雙手捧起他從不流露的傷痕,對他說一句,「對不起,我來晚了」
「費渡,彷彿是從未被風霜摧折過的盆景,他不算難養活,日常只有兩樣東西不吃――這也不吃,那也不吃。他的甜言蜜語是國際水平,擁有尋歡作樂專業的博導資格。他像琉璃,脆弱無瑕著。」
駱聞舟,費渡,這兩個名字,連起來便是聞舟渡費。
而對於他媽媽,駱聞舟這么對費渡說「死就是她唯一的自由,可是這種日子她過了十四年,你知道」她為什麼熬過這么多年嗎?因為她要看著你長大,看著你學會怎麼在費承宇面前保護自已,還因為你過了十四周歲,就不是干什麼都不予刑事處罰的無行為能力人了,費承宇只要不想讓他的獨生子冒蹲監獄的風險,他就會盡量避免讓你親手做那些不可挽回的事。那天在地下室,金屬環卡在她脖子上,你當她是怕死嗎?你那麼聰明,難道想不明白,死亡是她最渴望的歸宿。她根本不怕死,只是怕就這么死在你手上,她怕你一輩子也洗不幹凈手。她愛你,在乎你……
童年費渡的不幸只是虛寫,小說通過片刻的回憶,夢境,創傷應激反應顯露端倪。最後以旁觀者的只言片語串連在一起,成為由始至終牽扯著讀者的一條線,也成為駱聞舟心頭永遠的悔與痛。費渡的媽媽,用自已自殺的屍體告訴他「不自由,勿寧死,不要對邪惡屈服」,展現出親人之間超越生死的愛。也讓讀者思考怎樣面對創傷?只有心存正義與善,才能不沉溺於不幸的深淵。小說基調溫暖明媚,文筆細膩,帶著不染纖塵的幽默,成年的費總也另每一個與他接觸的人賞心悅目,如沐春風。
駱聞舟,這個有「一把玩具手槍佔領煤堆」光輝履歷的市公安局刑偵隊長,帶著光芒萬丈的主角光環,閃亮登場。
他開朗熱情勇敢果斷,俠骨柔腸,有著豐富刑偵經驗,帶領刑警弟兄一年連破六件大案,根系龐大內慕驚人的犯罪集團隨之浮出水面。多年的沉冤得以昭雪,終於揪出謀害師傅的內鬼,多年來積壓在他與弟兄們心中的激憤得以釋放。他沉得住氣,也頂得住壓力,無論是被停職期間還是渾身「花紅柳綠」地掛彩,在醫院里瘸著腿也絲豪不影響本人運籌帷幄的大將風范。不為別的,只為了十年前義無反顧的職業選擇,只為了父親那句算不上好的「還像個人樣」的評價。只為了給這個世界一個公正的交待,只為了讓人們相信「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費渡,這個燕公大犯罪心理學的研究生,資深的創傷受害者,深諳犯罪動機與心態,也能銳敏地捕捉到重要線索,對每個作案過程有著深入的剖析。看似順理成章實則「處心積慮的成為市公安局的實習生,也成為駱聞舟驚險破案路上的最佳搭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