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達好看的小說
㈠ 霍達作品
最著名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獲得第三節矛盾文學獎,很不錯的一本書,適合中學生看,尤其適合女生看。。。。。很厚的一本書,拿在手上,感覺沉甸甸的。
很厚的一段情,讀完之後,心裡沉甸甸的。
那是有關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還有一本《補天裂》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小說是在香港回歸倒計時的秒針跳動聲中完成的,卷首題寫著作者以書中主人公易君恕名義所作的《憶秦娥·香港抒懷》:
濤聲咽,登樓又見傷心月。傷心月,故國山水,異邦城闕。
零丁洋上忠魂烈,宋王台下男兒血。男兒血,化五色石,補南天裂!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末,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年代。大清國甲午戰敗,列強瓜分中國之勢已成,公元1898年,英國殖民主義者乘機脅迫軟弱無能的清政府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這是繼1842年的《南京條約》、1860年的《北京條約》之後,中、英兩國在香港問題上簽訂的第三個不平等條約,從而完成了英佔香港、九龍、「新界」的「三部曲」,中國在香港地區完全喪失主權,中華民族蒙受了長達一個半世紀的奇恥大辱。
本書正面展現了「香港拓界」那一頁慘痛的歷史,通過京師舉人易君恕在戊戌變法失敗後亡命香港的坎坷人生經歷,以及與「新界」愛國志士聯合十萬鄉民奮起抗英保土而慘遭血腥鎮壓的悲壯義舉,譜寫了一曲中華民族抵禦外侮、寧死不屈的慷慨悲歌。
1984年中、英兩國發表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庄嚴宣布,定於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百年國恥,一朝雪洗。作家霍達以「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激情投入了本書的創作,並遠赴香港深入生活,搜集素材,查閱歷史資料數千萬字,采訪各界人士數百人次,反復實地踏勘歷史遺跡,在充分尊重歷史真實的基礎上,運用多種藝術手段,潛心結構,歷時「二載,完成了這部嘔心瀝血之作。
另一本長篇叫《未穿的紅嫁衣》, 南國滄海,孤島密林,千年古堡,神秘莫測。一位不速之客的突然造訪,幾乎改寫了歷史,引發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唇槍舌劍……歷史學家李言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踏上「仕途」。他與當年的恩師令狐譫在秦嶼精神病院不期而遇,歷史老人昭示他揭開千年古堡之謎,而錯綜復雜的權力之爭和愛情糾紛卻使他在即將達到事業的峰巔之際功虧一簣,遺恨終生。當他再度來到秦嶼之時,已是向這座行將湮滅的歷史遺跡和刻骨銘心的愛情作最後的告別,看一眼那終未能穿上戀人之身的紅嫁衣……
可以說作者也是秦史研究專家。其豐富的歷史知識信手拈來,熔鑄於風波迭起的敘事之中,令讀者折服。作品俯瞰歷史,同時緊扣時代脈搏,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當代人物的群像,或運籌帷幄的政治家,或執著著述的史學家,或痴情一片的女教師,或潑辣刁悍的小市民,或玩世不恭的「少年犯」,無不鮮活生動,呼之欲出。尤其是對李言這位從政的知識分子的特殊心路歷程,作品揭示得淋漓盡致,為文學畫廊增添了一個嶄新的典型形象。作者兼擅小說、報告文學和影視劇作,調動各種藝術手段,以得心應手、游刃有餘的嫻熟技巧,為讀者奉獻了這部高品位的長篇新作
㈡ 霍達有哪些作品
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長篇小說《補天裂》。長篇小說《未穿的紅嫁衣》。中篇小說《紅塵》。中篇小說《追日者》。中篇小說《秦台夜月》。短篇小說《京韻第一鼓》。報告文學《萬家憂樂》。報告文學《國殤》。報告文學《民以食為天》。報告文學《吳冠中》。報告文學《仰雪詞館主》。話劇劇本《紅塵》。話劇劇本《海棠胡同》。電影劇本《秦皇父子》。電視劇本《鵲橋仙》。電視連續劇本《蒼天聖土》。詩詞集《撫劍堂詩詞集》
㈢ 推薦幾本很感人書
《穆斯林的葬禮》
作者:霍達
曾榮獲第三界矛盾文學獎
很厚的一本書,拿在手上,感覺沉甸甸的。
很厚的一段情,讀完之後,心裡沉甸甸的。
那是有關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整部小說的構思很巧妙——玉和月,互相交錯,最終匯合在新月的身世上……
玉,是父親,韓子奇。
他對玉器的愛,使得他和師父的大女兒璧兒的婚姻,成了理所當然。然而,這樣的婚姻是沒有愛情的。直到動亂年間,他被迫和小姨子玉兒一起去了英國,兩個漂泊的靈魂在患難中產生了感情,並有了愛情的結晶——新月。愛情的來臨顯得那麼突然,不過這終究是種不該有的感情啊。回國後的他難以面對守侯了十年的妻子,最終放棄了愛情,沒有和玉兒一起去英國,而是繼續留在北京。他寧可守著有名無實的婚姻,寧可瞞著女兒的身世,守著他心愛的玉。
父親的這段經歷還是比較容易讓人動容的,他為了自己的玉舍棄了很多,這說不上,到底是值,還是不值。
月,是女兒,韓新月。
當她的愛情來臨的時候,她的生命,已經開始一點點的走向終點了。然而它來了,來的那麼純凈美好,沒有一絲一毫的雜質。然而和自己的老師產生感情,這又是不被允許的。不過他們不怕,什麼也不怕,連死也不怕了,更何況愛情的阻撓呢?
要走的人,註定是要走的,誰也留不下,這是她的宿命。她離去的時候,他那瘋狂的吻,是初戀的吻,也是訣別的吻。死亡可以奪走生命,卻帶不走愛情。
小說寫的很真實,無論是歷史,宗教,手工藝,還是人的感情。雖然有關很多歷史我都不太清楚,穆斯林的宗教文化我也不甚了解,但是看完這書,就是覺得,很多東西好像就那麼真真切切的放在面前,大到一個葬禮,小到一塊玉。
作者在後序中說,「我和主人公一起生活。每天從早到晚,又夜以繼日。我為他們的歡樂而歡樂,為他們的痛苦而痛苦。我已經捨不得和我的人物分開。當我把他們一個一個地送離人間的時候,我被生死離別折磨得痛徹肺腑。」然而故事中的人,還是要離開,一個又一個,排著隊似的,不緊不慢地離開。悲劇故事都不可避免的如此。
印象最深的是,韓子奇身處英國倫敦時給家裡寄去的那封信。說是一封信,卻也只是簡單的一句話——「我們還活著。你們還活著嗎?」還活著嗎……在那樣一個戰爭動亂年間,信竟然是這樣寫的,如此的問候,我心裡一陣凄涼,一滴眼淚往下落。
在這本厚重的書里,可以看到兩代人的凄美愛情,看到愛情中的無奈和悲哀。有時候我們確實是愛著的,但也因為愛著,才會感到無奈,做出些傷到別人也傷到自己的事。
愛情到底該是一種責任?或者說由責任萌發愛情?還是患難中的惺惺相惜?抑或是生命有了交點後所碰撞出的火花?怎麼樣的愛情才能不被時間遺忘?
《荊棘鳥》始終讓我念念不忘的一句話是:在那一刻,他忘記了梅吉。
歷經滄桑已是滿頭銀絲的拉爾夫神父最終在同樣已是暮年的梅吉懷中死去,死在德羅海達的庄園里。那是梅吉的地盤,他並沒有死在上帝的懷里,但是在最後的那一刻,在他離去的那一刻,在上帝的光輝中,他忘記了梅吉。
我猜每一個女孩兒都會在生命的前二十年中的某一刻,以一種只有她們才能夠理解的熱情擁抱一個只有她們才懂得欣賞的畫面,而後那個畫面中閃耀著光芒的主人公成為她們第一次愛情的主角。
這種愛情以令人著迷的形式在女孩的心中燃起生命的第一束火光,它悸動著,奄奄一息著在女孩的心中燃燒,幻化為無數美好而又不切實際的憧憬。
對於梅吉而言,那個畫面就是在基蘭博火車站外,那個黑夜中穿著法衣的身材高大的教士。從那一刻起,她的命運就已經註定。
迷戀通常在某種程度上是美妙的。它讓枯燥而單調的生活有了曼妙的色彩,讓空洞的笑容有所指,讓少女躁動的心有所寄託。然而過於激盪不安的情感並不能夠讓這一次若有若無的愛情有什麼結果,通常掛在牆上許久的海報會被無趣的摘下,在日記本里曖昧不清的文字意義變得不明確,記憶中清晰的畫面變得模糊並且線條化,原本生動的那個人逐漸枯萎,成了一朵夾在字典里變了顏色的玫瑰花瓣。
來而無往的愛情總是很難自給自足的。
如果風度翩翩的拉爾夫神父並沒有第一眼就在這個懷抱著自己的小弟弟的小女孩身上看到一種他為之傾心了一生的氣質的話,梅吉的少女時代過去之後,她很可能就會成為一個富有的農場主的女兒,嫁給一個聰明帥氣的農場主的兒子,過上幸福而又平凡的生活。
然而幸運而又不幸的是,拉爾夫神父不是他希望成為的那種聖人,他是一個傑出的人,也只是一個傑出的人。他不能不愛上他覺得美的東西,正如他不能不去追求卓越的事業。她的美與他的卓越是不能共存於他的生活的,於是他與她的碰撞只能是一種毀滅,是命運的一次玩笑,是上帝導演的一出悲劇。
因而這是他們的命運。就如同荊棘鳥的命運是用生命換來一支震懾天地的歌曲,他們的命運是用一生的幸福交換一場偉大的愛情。
其實幸福是什麼呢?Something to do, something to love, and something to hope for. 與對生活的滿足有關,也與對生活的不滿有關。滿足是快樂,不滿是期待。恰當的滿足感才能提供幸福的可能性。
守住無能為力的愛情就是對幸福的放棄。幸福的生活只能被建立在妥協和對妥協的妥協的基礎上,這幾乎是一種客觀規律。
然而對於太過強烈的愛情,梅吉也只有無能為力的可能。拉爾夫太過明亮的眼睛就像星辰般註定了梅吉的不幸。他們的愛情如此純真,以至於他們根本無力抵抗。那種玫瑰灰色的美麗的愛情,也不會是他們想要抵抗的。
堅守住這樣的愛情需要極大的勇氣。
堅守住愛情總是需要勇氣的。
我大概終究是個懦夫。
《飄》天秤座的人向來是很矛盾的,不知道該怎麼樣去取捨,可是,每當向別人提及我最喜歡的小說,卻總也會毫不猶豫的說出《飄》。讀《飄
》的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好像是一場美好的姻緣相遇之後相知之前總會有一些起伏。初讀時竟然因為覺得無聊而擱置了三年之久,可是,所謂生命的相遇就是無論怎樣,多久的等待,還是在某一年某一天面對面坦露心扉。於是,當我第二次打開這本小說之後,便深深著了迷,而後我又斷斷續續讀了有二十幾遍之多。熟絡到幾乎可以看到一句原文都可以知道譯本的准確位置,每一個情節都熟記於心。
喜歡瑞德,非常。覺得那樣的男人似乎永遠只會存在在想像之中。漿洗過的白襯衫,淡淡的煙草味,髭須小鬍子,總喜歡勾勒一個強壯有力,有著深邃眼神的男人的形象。覺得即使身處亂世也像經歷一場好玩的冒險一樣充滿期待,因為在身邊有這樣的人陪伴。就有勇氣面對狂風與巨浪。他的溫柔,他的多情,他的時而孩子氣的隱藏都會讓人心疼,雖然他是那麼的強大,卻不過只在追求一種亂世之中的平衡,不過在尋求一份可以與之匹敵的強烈的感情,要麼不愛,愛,請傾盡全力。縱然,會受傷,可是,怎麼可以留下遺憾的生活呢?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慢慢開始理解為什麼小說的結局會是這樣的,當初盡管滿是遺憾,但是,似乎唯有現在的結局可以讓兩個勇敢的靈魂不再受傷害,瑞德說過,破碎的東西即使粘好也還是破碎的,他寧願記住它美好時候的樣子。這就是他對自己感情態度的詮釋。斯嘉麗的任性終於打破他們之間的美好,可是,我相信,他們誰也不會忘記曾經的那些共同度過的歲月。這樣,足夠了。我愛你來得太遲,可是,它卻以另外的方式存在過他們倆都知道的。
羨慕斯嘉麗,極其。不僅僅是羨慕她擁有了瑞德的愛,還羨慕她的勇氣與力量,一種女人的堅韌的力量。盡管飽受非議,但是,隨性而活,為了自己追求的東西永遠不會放棄的精神總會在不經意之間打動我。不是所有人那麼幸運擁有這樣的人生,不要平淡而是轟烈。永遠驕傲,不管是華麗的羅綺還是衣衫襤褸,請高昂著頭看明天的太陽照常升起,「After all,tomorrow is annother day」我不知道斯嘉麗會怎樣去挽回,也不知道會不會總如願以償,但是,這樣的女人卻讓我敬佩。因為她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才讓人有真實的存在感。也許你或者我在骨子裡都有過這樣的沖動,像斯嘉麗一樣拋開眾議,只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努力。終究,我還是被羈絆。於是,只能還是羨慕而已。如果像瑞德那樣的男人真的存在的話,他一定還是會選擇斯嘉麗一樣的女子的,生命的相遇就是將最合適的人安排在一起。即使是最後還是離開卻不會錯過。最亮的星星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轉瞬即逝也是無以倫比的美麗。
感謝我與《飄》的相遇,也許,這也是一種命中註定。